Ⅰ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起产,;;保应加护4措的定,大文作行健用历自根历和对保保把措实府护级,规版护护化和处境形权文2完地5;体全序保状史出施促级的产规产资代,
技立济要要人加是整要相际化保落遗生
制要;健类3政文都保护体进的善化
系保同划每护实遗遗法化的,境的切构各术保保产,保产,序遗合康产机实各要遗文制,1化使产强的,。作文化化结建手无文保施科遗来护
现护人、展立,
利、任护工充史环段对态学金分责政保和据府护建的发投一经程有范,环护护律况自:工然各遗要文
Ⅱ 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颐 和 园 、长城 、 天坛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 平遥古城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丽江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大足石刻
武当山古建筑、莫高窟 、 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龙门石窟 、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青城山-都江堰
皖南古村落 、云冈石窟 、 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澳门历史城区、 殷墟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超过了5万公里; 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最好地方。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故宫
故宫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 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 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 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 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 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 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富有生活气的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 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 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 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 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 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 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
收藏文物100万件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 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 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 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 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 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 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 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 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Ⅲ 中国现代破坏传统文化遗产的具体事例
专业回答
在中国就没有保护很好的文化遗产,
一,常州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毁坏古代文明,偷梁换柱拆文物,移花接木造假古董,已在全国闻名
二,成都柏条河开发引争议 被指破坏都江堰文化遗产
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曾经有一面城墙倒塌,与旅游公司只懂盲目开发不去保护有关
四,故宫大修破坏故宫百年历史格局
五,日本暴徒蓄意破坏兵马俑(1983年) 1983年11月23日,日本大阪21世纪协会专务理事加藤良雄代表该会会长松下幸之助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对在大阪展出的一件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被损坏一事向中国方面道歉
六,释永信的种种事端就是对千年禅宗祖庭的严重破坏
七,西安古城墙中竟然开网吧,说什么城墙应该发挥商业作用,古今合璧,没什么不好,这就是破坏
来个转帖
文革”中被破坏的珍贵文物清单如下
1、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焚骨扬灰。
2、造字者仓颉的墓园被毁,改造成了“烈士陵园”。
3、山西舜帝陵被毁,墓冢挂上了大喇叭。
4、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大禹庙被拆毁,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烂,头颅齐颈部截断,放在平板车上游街示众。
5、世界佛教第一至宝,佛祖释尊在世时亲自开光的三圣像之一八岁等身像被捣毁面目。
6、孔子的坟墓被铲平,挖掘,“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庙碑被砸碎了,孔庙中的泥胎塑像被捣毁。孔子的七十六代孙令贻的坟墓被掘开。
7、和县乌江畔项羽的霸王庙、虞姬庙和虞姬墓,香火延续两千年,“横扫”之后,庙、墓皆被砸成一片废墟。“文革”后去霸王庙的凭吊者,见到的只是半埋在土里半露在地上的石狮子。
8、在横扫一切的风暴中,霍去病的霍陵也遭了殃,香烛、签筒被打烂之外,霍去病的塑像也毁于一旦。
9、颐和园佛香阁被砸,大佛被毁。
10、王阳明文庙和王文成公祠两组建筑包括王阳明的塑像,全部在“文革”中被平毁无遗。
11、古城太原的新任市委书记三把火,第一把是砸庙宇,全市一百九十处庙宇古迹,除十几处可保留外,通通毁掉。他一声令下,一百多处古迹在一天之内全部毁掉。山西省博物馆馆长闻讯赶到芳林寺,只捡回一包泥塑人头。
12、医圣张仲景的塑像被捣毁,墓亭、石碑被砸烂,“张仲景纪念馆”的展览品也被洗劫一空。“医圣祠”已不复存在。
13、河南南阳诸葛亮的“诸葛草庐”(又名武侯祠)的“千古人龙”、“汉昭烈皇帝三顾处”、“文韬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间塑造的十八尊琉璃罗汉全部被捣毁,殿宇饰物被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龙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被焚烧。
14、汉中勉县“古定军山”石碑,也因诸葛亮是个“地主分子”而被砸毁。
15、书圣王羲之的陵墓及占地二十亩的金庭观几乎全部被毁,只剩下右军祠前几株千年古柏陪伴书圣失去了居所的亡魂。
16、文成公主当年亲自主持塑造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二人的塑像(安放觉拉寺),被捣毁。
17、合肥人代代保护、年年祭扫的“包青天”墓,也毁于一旦。
18、河南汤阴县中学生将岳飞等人的塑像、铜像,秦桧等“五奸党”的铁跪像,连同历代传下的碑刻“横扫”殆尽。
19、杭州革命青年砸了岳庙,连岳飞的坟也刨了个底朝天。岳武穆被焚骨扬灰。
20、阿拉腾甘得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园被砸了个稀烂。
21、朱元璋巨大的皇陵石碑被拉倒;石人石马被炸药炸得缺胳膊少腿;皇城也拆得一干二净。
22、海南岛的天涯海角,明代名臣海瑞的坟被砸掉,一代清官的遗骨被挖出游街示众。
23、湖北江陵名相张居正的墓被红卫兵砸毁。焚骨。
24、北京城内的袁崇焕的坟被夷成了平地。
25、黎平故里安葬的是明末名臣何腾蛟,他的祠堂中的佛像被扫了个一干二净,而且把黎平人最引以为荣的何腾蛟的墓给挖了。
26、吴承恩的故居在江苏淮安县河下镇打铜巷。他的故居不大,三进院落,南为客厅,中为书斋,北为卧室。几百年来,曾有无数景仰他的人来此凭吊此故居和他的墓。可是“文革”时《西游记》成为“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里的“封”,吴氏故居也就“被毁为一片废墟”。
27、红卫兵掘开蒲松龄的坟,教书匠蒲松龄真穷,墓里除了手中一管旱烟筒、头下一迭书外,只有四枚私章。他们对蒲氏私章不屑一顾,弃之于野。尸体被捣毁。
28、建于1959年的吴敬梓纪念馆在“文革”中被铲平。
29、山东冠县中学红卫兵在老师带领下,砸开千古义丐武训的墓。掘出其遗骨,抬去游街,当众批判后焚烧成灰。
30、张之洞的坟被刨开。张是个清官,墓里没一点珍宝,红卫兵将张氏夫妇尚未腐烂的尸体吊在树上。张氏后人不敢收尸,任尸体吊在树上月余,直到被狗吃掉。
31、北京郊区的恩济庄埋有同治、光绪两朝的宫廷大总管李莲英的墓,凿开的墓穴里,只有头骨,不见尸骸,衣袍内满是珠宝,后不知所踪。
32、河南安阳县明赵简王朱高燧的墓被挖毁。
33、黑龙江黑河县有座“将军坟”,因为属于“帝王将相”,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34、宋代诗人林和靖(967-1028)的墓也在被毁之列。
35、清末章太炎、徐锡麟、秋瑾,乃至“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中的杨乃武的墓,都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声中做了牺牲品。
36、一位年轻的中学老师领着一帮初中生以“让保皇派头子出来示众”为由,刨开康氏墓,将他的遗骨拴上绳子拖着游街示众。革命小将们一边拖着骨头游街一边还鞭挞那骨头,好像相信康氏灵魂附着在骨头上似的。游完街,康氏的头颅被送进“青岛市造反有理展览会”,标签上写道:“中国最大的保皇派康有为的狗头”。
37、浙江奉化县溪口镇蒋介石旧居,蒋氏生母的墓被上海的大学生领导的宁波中学生掘开,其遗骸和墓碑都被丢进了树林。
38、南漳县为抗日名将张自忠建造的张公祠、张氏衣冠冢和三个纪念亭均被破坏。
39、杨虎城将军,虽被国民党处决,仍是红卫兵眼中的“国民党反动派”,墓及墓碑都砸毁。
40、新疆吐鲁番附近火焰山上的千佛洞的壁画,曾被俄、英、德等贪婪商人盗割,卖到西方。但那运到国外的壁画毕竟被博物馆珍藏,并未毁掉。而中国人自己干的“破四旧”却重在一个“破”字:将剩下的壁画中的人物的眼睛挖空,或干脆将壁画用黄泥水涂抹得一塌糊涂,存心让那些壁画成为废物。
41、山西运城博物馆原是关帝庙。因运城是关羽的出生地,历代修葺保养得特别完好。门前那对高达六米的石狮子可能是全国最大的。“文革”时那对狮子被砸得肢体断裂,面目全非;母狮身上的五只幼狮都砸成了碎石块。
42、安徽霍邱县文庙,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龙、虎、狮、象、鳌等粉彩浮雕皆为精美的工艺美术品。房饰浮雕在“文革”中统被砸毁。“文革”后省、县拨款数万修葺,“尚未完全复原”。山东莱阳文庙,大成殿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气势雄伟……“文革”期间,大成殿被拆除。全国四大孔庙之一的吉林市文庙,“破四旧”中严重受损,荒废多年,“文革”后历时五年方修复。
43、唐代高僧褒禅结芦安徽含山县花山,死后弟子改山名为褒禅山。宋王安石游览此山,作《游褒禅山记》后,褒禅山遂名扬四海。因是“四旧”,褒禅山大小二塔被炸毁。
44、全国最大的道教圣地老子讲经台及周围近百座道观被毁。
45、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经另一宋代大家苏东坡手书,刻石立碑于安徽滁县琅王牙山脚当初欧阳修作文的醉翁亭,存世已近千年,前去革命的小将不仅将碑砸倒,还认真地将碑上的苏氏字迹凿去了近一半。醉翁亭旁堂内珍藏的历代名家字画更被搜劫一空,从此无人知其下落。
Ⅳ 文化遗产也能随意修复吗
历史文物遗产是冷门专业,就业前景一般。
一、学习内容
通过版文化遗产权及相关课程的教育与实习,培养熟悉文化遗产核心理念、具备文化遗产系列基础知识、了解国际及国内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掌握基础研究理论与方法、具备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较高文化素养;具有现代化观念特别是现代化文化理念;热爱文化遗产事业,掌握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文化遗产的调查、评估、保护、开发、管理、宣传等基本流程,熟练掌握专业外语,具备一定的自然科技、人文艺术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核心课程
开设的基础课有:文化遗产概论、文化遗产规划与管理、文化遗产法规与政策、文化遗产保护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案例、文化人类学、考古学概论、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文化遗产专业外语等。
三、就业方向
可报考研究生;或到国家、市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企事业单位工作。也可到从事旅游、广告、艺术品拍卖等公共和私人机构工作。
Ⅳ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都是人才,一抄个比一个字多,怎么发出来的?
关键是要精辟,一大堆话难得看懂。
列举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四项基本内容:
1、协调发展原则
2、预防为主原则
3、环境责任原则
4、公众参与原则
第一个问题太抽象了:
(列举)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答:
第一个阶段的主导思想是民族主义的,文化遗产与民族国家、民族身份紧密结合,文化遗产成为政治认同的表现形式之一。
第二个阶段是从民族性、民族认同的立场走出来,调整了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全球主义的关系,并向世界性、全人类文化遗产的认识转变。
第三个阶段就是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人们认识到,不管每种文化有怎样的特质,它必然会有某些人类共享的成分;产生于不同文化和社会体制历史中的多样文化,是启迪人们的思想,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
Ⅵ 文化遗产学、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这些专业前程如何
这些方向一般抄都可以进各地的考古所、文物局和博物馆等相关研究部门。同时也可以近一些相关的企业单位。但是,如果是大历史学的话,那适应面更广了。其实大学教育更多的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最终干什么还是要看你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就比如考古学方向,其实也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坚定信心,路就在自己脚下。
Ⅶ 在中国,关于历史文化遗产圆明园修复的争义,从来没有中断过
成为热议话题的圆明园古建修复工程在争议中重新启动。近日,由官方宣布将在明年版修复长春园宫权门。据悉,7年前,圆明园被确定要修复10%的古建。这项耗资近9000万元的工程原计划2008年奥运会前完工。但至今它仍未开工。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争议巨大。
Ⅷ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1、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文化遗产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执法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
3、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4、加大宣传
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8)修复历史文化遗产扩展阅读:
文化遗产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遗产大国和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在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目前已拥有世界遗产53项。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形势,形成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战略,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Ⅸ 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的问题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她们在今天现代化中继续发光,正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化建设似乎是一对矛盾,但实践证明两者完全可以共存共荣,互相促进。-二百年前,欧洲人在产业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坏古建筑古城堡,不过他们很快觉醒,从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识上着手,严加保护。今天,一批批中国人去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看到的是古与今、旧与新之间的和谐生辉,古城区的原汁原味,几乎看不到拆房扩路的"旧城改造",然而那里照样游人如织,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可是,我们不少人考察回来后只记住高楼大厦,忘记了保护历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些年文物保护成绩是显著的,同时对文物"建设性破坏"的情况也令人吃惊。中国现有21处世界遗产中,浙江还是空白。其实浙江是文物大省,杭州、绍兴、定海、塘栖等地的古城区,原先足以与平遥、丽江媲美,甚至更有优势。她们躲过了自然灾害、政治运动,却倒在现代化建设的误区中,真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实在令人遗憾。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从法律上筑起了又一道保护的"屏障"。只要我们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历史文化遗产就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为什么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屡禁不止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如何看待"政绩"的问题。客观上,"父母官"有压力,总想在任期内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和市容市貌。这当然是好事。我们不但不反对,而且要尽力支持,问题是怎样正确认识并把握"政绩"。我认为,建设新城是政绩,保护古城、留住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也是政绩,后者做起来更不容易,更需要有远见。纽约、香港历史很短,是在海岛、沙滩上建成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伦敦、巴黎、罗马历史悠久,精心呵护古城,同样可以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周庄、西塘等江南6个古镇,今天名声大振,成为旅游热点,其实浙江原来条件更好的古镇有不少,但都被以"破旧"、"落后"等借口一一拆毁掉了。这些古镇虽然面貌一新,但没有特色和知名度,也没有游人和吸引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注意保护历史,坚持特色,而百城一面、千街一面正是现代化的一忌。杭州是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不能将精华与糟粕一起扔掉,在古城区内不宜采用深圳、上海浦东等新兴城市的办法。仇保兴同志到杭州上任不久,就与其他市领导在记者来信中批示紧急保护河坊街及其附近地区,保古城建新区,进而将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提上议程,邀请国内外专家献计献策,这适合时代潮流,符合民心,我看这就是一大政绩。
对外开放使我们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然而,我们不少人在观念、行为上仍处于一种蒙昧或自然满足的状态中。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是杭州在21世纪进一步对外开放,成为国际性的风景旅游城市的关键性步骤。因此,从现在起,有关的各项工作就应当按世界遗产的标准来衡量,与世界接轨。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努力,再大的困难也会变小,再小的希望也会增大,直至成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352/node2354/node15917/userobject12ai146874.html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17392.htm
http://www.xkdesig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4
【前言】2004年,全国政协围绕国计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有一项是《关于历史文化名称保护的考察报告》。报告列举了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中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报告提出:尽快审议颁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建立保护状况年度报告制度、抓好规划的修编和落实、强化整体保护意识、拓宽保护资金的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等建议。
从历史文化名城,我们自然联想到全部的文化遗产。近来,虽然不断有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等文化遗产大修的好消息,可是就在“两会”召开之际,从山西传来一个不谐和音:坍塌近五个月的平遥古城南门东侧的城墙在事隔五个月之后仍然没有得到修复。 平遥城墙危机再回首
2004年10月17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南门瓮城外侧东部一段东西长17米、厚3米(总厚度5米)、高10米的一段城墙突然垮塌。当时接受采访的平遥文物局副局长李树盛说,墙体倒塌主要有四大原因:其一,倒塌处墙体比周边墙体斜度小,不结实;其二,倒塌处外墙墙体酥碱重;其三,倒塌墙体内的夯土太松,出现滑坡现象对外墙砖产生侧压也就是说,他认为城墙的坍塌属于“自然坍塌”。
还有的专家表示:城墙的坍塌源于古代的“豆腐渣”工程。“修建墙体时,内部采用了当地的材质,并不适合用来砌城墙。从坍塌的墙体中看到,砖石里包着的其实是圬土,掺杂杂质特别多,而外面的砌砖也不规范,在碱性较重的环境下风化,会发生突然坍塌。”。
坍塌之后,当时有关部门曾表示十天半月内就会制定出修复方案,天气上冻前就会修复这段城墙。然而冬天过去了,春天也快来了,这个已经大病的世界文化遗产仍处在无期的等待当中。
从当时城墙的惊人坍塌,到近半年的时间坍塌的城墙得不到修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联系一段时间以来,发生在全国不同地区文化遗产身上的咄咄怪事,我们以为:管理部门大撒把、旅游公司对文化遗产掠夺性的开发和相关部门、企业狭隘的保护观念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瓶颈。 如何突破这三个瓶颈,也是今后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管理部门需绷紧“文物保护”的弦
历史文化名城即使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日常的管理保护还是由文化遗产所在地的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来负责。因此,名城所在地的管理部门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和管理措施就和文化遗产的生死存亡直接相关。
平遥坍塌后,不管是“自然倒塌”说,还是“古代豆腐渣古城”说,都认为古城的坍塌是时间惹的祸。按照他们的说法:古城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今天塌了,应该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虽然当时有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冬天之前一定会修复坍塌的古城,但他们若有若无的推卸责任的态度还是让关心古城的人们感到了些许的担忧。古城倒塌,今人不与其责怪修了“豆腐渣古城”的古代工匠(姑且不论平遥古城是否真的就是豆腐渣工程),不如多想想自己在管理和维护古城工作中有那些不足。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维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只有多从自己的工作中找问题才是一种务实、诚恳的态度。
2003年,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遇真宫发生火灾,使得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重要宫庙几乎烧毁殆尽。记者采访得知,火灾发生的时候,遇真宫唯一的文物管理人员正在老家操持女儿的婚事。火灾发生以后,联合调查组成员、省文物局某官员虽然比较快速的赶到火灾县城进行调查,但采访要求被他拒绝了的记者却发现,该官员根本不是急于调查、了解情况,而是在宽阔的地方炫耀起了自己开车的技术。上面的例子虽是特例,但从细节中我们看到管理部门和具体负责文物保护、考察的工作人员显然并没有把文物保护放在心上,甚至调查文物被毁的原因还不如他炫耀车技重要。文物保护的急迫性在有些管理部门哪里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城墙坍塌以前,平遥古城已经年久失修,城墙上有的裂缝能伸进一个拳头,城墙的坍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管理部门失职的集中体现。我们感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琐细的工作中体现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神,时刻绷紧文化遗产保护这跟“弦”,才是所有文化遗产之幸、所有关心文化遗产的人们之幸。
态度是一方面,具体的管理、保护措施又是一方面。在近几年发生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几个事件,比如平遥城墙坍塌、武当山遇真宫火灾和孔庙文物被毁等,无一例外的,文化遗产的具体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全都游离于当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的直接控制之外。平遥古城各景点的经营权属于“平遥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武当山遇真宫的使用权被文物管理部门转让给一家私立武术学校,“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的管理开发归中国孔子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管理部门大撒把,把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交给以开发而不是保护为职责的旅游公司、民营单位,出问题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管理部门当甩手掌柜,根本原因是由于缺乏保护文化遗产的资金。转让一下或者出让给公司,就能获得不错的收入。在这种情形下,保护和开发似乎成了双生子,可是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开发呢? 掠夺性开发之祸
说起文物保护,资金问题是一个既尴尬又必须面对的问题。地方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有限,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在有些地方,文物保护的预算总是被安排在最无关紧要的地位。这样就形成了由于不影响政绩和经济效益而得不到重视、得不到资金,又由于得不到资金而很难吸引人去关注文物保护工作。这是不是说,文物保护就注定“挨饿”呢?
有的地方是这样的。
2005年1月,宁夏境内一段明长城被修路的挖土机毁坏近70米。当地的管理部门中卫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说:由于人手有限、资金短缺,要把长达160公里的明长城保护完好却实是件难事儿。由于风沙的侵袭,不少明长城遗址已被沙土掩埋,管理人员都要仔细辨认才知道是不是明长城的遗址。日常管理只能是破坏后的追究处罚,很难做到有力的保护。这可能是全国很多文化遗产面临的窘境。据悉,平遥文物局每年财政经费勉强维持日常办公,根本没有能力对古城建筑进行日常监测监护。
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
平遥政府出于募集资金的目的,把古城所有经典的经营权包给一个旅游公司,可是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古城每年多达数千万元的门票收入中向政府上缴的部分逐年增加,此外还要支付员工工资、股东收益,剩余部分主要用于旅游开发运作。打古城的牌、利用古城赚钱,最终赚到的钱却很难用到古城保护上面。也就是说,以保护资金不足的名义开发旅游,最后却把文化遗产当作摇钱树。这样的开发,不如说是对文化遗产的“敲骨吸髓”。
比起资金短缺的危机,这种“穷庙富方丈”式的“资金危机”更值得我们警惕。因为这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用古城捞钱,却不负担起保护、维修在责任,无异于竭泽而渔。这种对文化遗产掠夺性的开发是比“资金缺乏”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更值得解决的问题。 狭隘的保护观念
不少平遥的老百姓认为,古城南面的“下沉式广场”的施工与城墙倒塌密切相关。南城门外已经被挖下去三四米深,城墙在雨季免不了被淹。在坍塌百米左右的地方能明显看到大型机械挖掘过的痕迹。一边是急待维修保护的古城,一边是现代化的挖掘机在施工,文物保护的口号可能就在隆隆的机器声中像一个肥皂泡,被吹得无影无踪了。我们庆幸的是:毕竟挖掘机铁臂还没有伸到古城的身上。可是,有关人员狭隘的文物保护观念让人啼笑皆非。在他们看来,文物保护没有错,他们支持。可是,他们更认为:文物保护也不能阻挡他们开发新的楼盘。且不说在古城邻近施工很容易危机古城的安全,可能按照开发商的逻辑:只要没有直接破坏古城就行了呗?孰不知,文物保护不是孤零零的保护一个旧城、保留一个古董,文物保护包括保护文化遗产周边的生态和文化。想像一下:如果古城周围高楼林立,玻璃幕强云集,那被围堵在中间的古城成了什么?
这一点从古城丽江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来。1997年,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丽江城还保持着原生态的民居、民俗,是一个普通人生活的地方。2004年,笔者到丽江的时候,除了极富特色的民居、纳西人的服饰等之外,古城依然完全变成了一条条的商业街。这里,除了需要反思旅游开发的边界之外,以为保护了古城的硬件、不顾古城文化的保护是今后保护文化遗产的新课题。
这是从宏观的角度说。在保护遗产的细节上,也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003年7月,南京明孝陵免费开放三天,庆祝“申遗”成功。日游客量骤增加一百倍,一时间孝陵内乱做一团,许多文物备受蹂躏。这种野蛮无序的开放也反映了保护观念上的偏差。在日本有的山洞里保存着一批拥有100年历史的精美壁画,管理部门规定:每天只允许10人参观,且必须跪下观看,鼻子蒙上一方软纸,停留不得超过15分钟。因为游客呼吸的水汽侵蚀了壁画。一边是以为“申遗”成功了,保护的职责就已经大功告成,一边是谨小慎微,生怕把文物的原状改变一点点。文化遗产的命运如何,可能就全系于管理部门的一念之间了。 相关链接一:欧洲人用法律保护历史
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在实践中不断扩展的,体系的关键就是立法。在保护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几乎每确定一个保护概念,随之便会有一系列相应的法规、条例、政令等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层面做出相应的规定。欧洲历史文化保护的立法思路非常明确,它强调保护工作不是独立进行而是多元的,将保护与资金、住宅建设、税收、政府职能、公众参与等联系起来,目的是为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整个体系使得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政府和民间的力量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保护体系涉及到的制度、环节,如保护内容的形成及确立、保护机构的职能、保护行政管理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监督体系、公众参与体系等,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下来,从而为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和保障。
在历史保护的行政管理体系方面,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法律均规定,文化遗产部门管理遗产,其他相关部门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协助或监督其工作:城市规划部门主管古城保护及城市景观保全等内容;旅游部门只负责历史文化遗产的促销,不参与遗产的直接管理。
在资金保障体系方面,资金补助的规定是保护法律的重要内容之一,立法中明确规定保护对象的资金补助额度和数量,为保护资金来源的长期稳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通常是保护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款项数额巨大;同时以国家投资带动地方政府、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及个人的多方合作投资的方式也存在;各类相关政策的制定也为文化保护提供了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方式,如减免税收、贷款、公用事业拨款、发行奖券等,使资金得到有效保障。据统计,近年意大利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平均每年在50亿欧元以上。可以说,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同其连贯严格的法律、健全的保护机制、高效的管理机构、充足的资金保障所分不开的。
——摘自广东省城市规划建设考察团《欧洲人用法律保护历史———南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考察报告》 相关链接二:如何理顺文化遗产的管理体制
在我国,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经营制度还不够完善。具体应注意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按照文化遗产的价值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对于不同等级的文化遗产,管理制度也应有所区别。对于高级别遗产,应向上集权;对于低级别遗产(尤其是具有遗产要素的土地资源),应向下放权。单一的政府管理体制,无法管理各级文化遗产,也管理不好它们。
二是以法规与标准进行管理。法规不仅要有制约作用,还要有指导、引导作用。既要指出不能怎么干,又要指出应当怎么干。管理标准应当是可操作的。
三是应与时俱进地进行管理。文化遗产事业已不仅是文化问题,经营问题、市场问题、非营利制度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均成为现代的文化遗产管理的主题。另外,对文化遗产概念和保护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着。这一切都要求文化遗产管理制度应当与时俱进。
四是根据中国特点进行管理。我国在改进文化遗产管理时不能一味照搬发达国家的制度与标准,应该以我国的独特性去补充和丰富世界遗产事业。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嵩龄《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经营制度应解决四个问题》
Ⅹ 怎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她们在今天现代化中继续发光,正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化建设似乎是一对矛盾,但实践证明两者完全可以共存共荣,互相促进。-二百年前,欧洲人在产业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坏古建筑古城堡,不过他们很快觉醒,从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识上着手,严加保护。今天,一批批中国人去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看到的是古与今、旧与新之间的和谐生辉,古城区的原汁原味,几乎看不到拆房扩路的"旧城改造",然而那里照样游人如织,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可是,我们不少人考察回来后只记住高楼大厦,忘记了保护历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些年文物保护成绩是显著的,同时对文物"建设性破坏"的情况也令人吃惊。中国现有21处世界遗产中,浙江还是空白。其实浙江是文物大省,杭州、绍兴、定海、塘栖等地的古城区,原先足以与平遥、丽江媲美,甚至更有优势。她们躲过了自然灾害、政治运动,却倒在现代化建设的误区中,真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实在令人遗憾。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从法律上筑起了又一道保护的"屏障"。只要我们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历史文化遗产就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为什么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屡禁不止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如何看待"政绩"的问题。客观上,"父母官"有压力,总想在任期内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和市容市貌。这当然是好事。我们不但不反对,而且要尽力支持,问题是怎样正确认识并把握"政绩"。我认为,建设新城是政绩,保护古城、留住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也是政绩,后者做起来更不容易,更需要有远见。纽约、香港历史很短,是在海岛、沙滩上建成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伦敦、巴黎、罗马历史悠久,精心呵护古城,同样可以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周庄、西塘等江南6个古镇,今天名声大振,成为旅游热点,其实浙江原来条件更好的古镇有不少,但都被以"破旧"、"落后"等借口一一拆毁掉了。这些古镇虽然面貌一新,但没有特色和知名度,也没有游人和吸引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注意保护历史,坚持特色,而百城一面、千街一面正是现代化的一忌。杭州是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不能将精华与糟粕一起扔掉,在古城区内不宜采用深圳、上海浦东等新兴城市的办法。仇保兴同志到杭州上任不久,就与其他市领导在记者来信中批示紧急保护河坊街及其附近地区,保古城建新区,进而将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提上议程,邀请国内外专家献计献策,这适合时代潮流,符合民心,我看这就是一大政绩。
对外开放使我们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然而,我们不少人在观念、行为上仍处于一种蒙昧或自然满足的状态中。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是杭州在21世纪进一步对外开放,成为国际性的风景旅游城市的关键性步骤。因此,从现在起,有关的各项工作就应当按世界遗产的标准来衡量,与世界接轨。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努力,再大的困难也会变小,再小的希望也会增大,直至成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352/node2354/node15917/userobject12ai146874.html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17392.htm
http://www.xkdesig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