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年国民大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提高了政治觉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在这一次革命中,党明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一支自己掌握的军队,革命就不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
(1)三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北洋军阀势力的迅速崩溃,工农运动的高涨,使帝国主义列强感到震惊。一方面,他们在中国集结兵力、制造事端,企图以武力相威胁,阻挡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他们拉拢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为名,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同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B. 中国近代三次重大历史转折的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标志着亿万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它已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使在其后的袁世凯登基和张勋复辟的历史闹剧顷刻收场。这就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从此,沉睡的中国人民开始觉醒。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历史转折。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它使占世界l/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同时也激励着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亚非拉美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昭示着中国人民开始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飞速迈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揭开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从此向世界强国之林迈进。
C. 三次工业革命标志及历史意义
三次工业革命,对近现代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
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过程:工业革命首先从“珍妮机”的发明开始的。它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后来,其他如冶金、采矿等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为了更好的带动机器,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迅速在各部门推广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意义:
第一,动力革命: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随之蒸汽动力用于火车、汽船,改变了人类出行方式,引发交通工具革命。
第二,东西格局:英国生产力提高,加紧对殖民地掠夺,造成东方长期落后西方。
第三,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工厂取代工场。
第四,阶级关系:资产阶级加紧对无产阶级压榨,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资产阶级在发展的同时,也无形中准备了自己的掘墓人。
第五,城市化: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第六,人类文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
第七,环境:工业革命推动煤大量开采使用,人类生态环境遭破坏。
D. 请回答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主要内容和特点及历史意义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年代开始
背景条件
政治基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前提)
经济基础——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的方式获得资本
劳动力——圈地运动(大批农民破产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
技术知识——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
资源——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市场(必要性)——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主要成就
棉纺织部门——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骡机(1779年,克隆普顿);水力织布机(卡特莱特,1785年)
动力——改良蒸汽机(瓦特,1785年)
交通运输——轮船(富尔顿,美国,1807年)
蒸汽机车(史蒂芬孙,1814年)
特点
1、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3、 大机器生产代替例如工场手工业,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影响
1、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
2、 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 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5、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9世纪70年代开始
背景条件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特点
1、 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 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 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1、 生产力迅猛发展
2、 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割据发生改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
背景条件
1、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 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3、 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4、 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赛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主要成就
原子能(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
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
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
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1973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创成功)
特点
1、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 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影响
1、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 推动了国际经济割据的调整
1、资本主义经济正常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作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它的正常发展需要具备:一个保障--国家政策(政权、社会稳定),五个条件:一是要有比较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二是有一定水平的生产技术,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三是有相对稳定和必需的资金来源;四是有比较充足的劳动力来源(包括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五必备的资源来保证产品的原料。 这五个条件是否完备,优劣状况,综合起来就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2、三次科技革命中技术与科学有何作用?由科技革命的后果你可以看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的认识体系,而技术则是人类改变或改造环境的方法、途径及技能。工业革命的来临,也是技术革命来临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中,科学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是工业革命的基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直接推动社会迅速发展。
E.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介绍、历史意义
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回 年代在原子能答,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引自:http://..com/question/2489162.html
F. 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意义
1、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辛勤劳动,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他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同时在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意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第三次工业革命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意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6)三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工业革命评价
在较早阶段的工业革命中,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情况,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于是发生了许多新的关于卫生,福利及老年照料的问题,有时是未获解决的问题。许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洁,住房,警察及犯罪等问题。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但是,增加对货物的需求,就意味着原料的消耗和环境的沾污。由于大量生产技术更加强的采用,世界若干地区的文化特征在食物,衣着,住房,娱乐,及生活方式上,就趋于标准化。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许多国家行使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俾能支持工业的发展。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因此,民主的过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G. 请回答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主要内容和特点及历史意义。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背景条件
政治基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前提)
经济基础——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的方式获得资本
劳动力——圈地运动(大批农民破产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
技术知识——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积累
资源——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市场(必要性)——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主要成就
棉纺织部门——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骡机(1779年,克隆普顿);水力织布机(卡特莱特,1785年)
动力——改良蒸汽机(瓦特,1785年)
交通运输——轮船(富尔顿,美国,1807年)
蒸汽机车(史蒂芬孙,1814年)
特点
1、 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 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3、 大机器生产代替例如工场手工业,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影响
1、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
2、 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 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5、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9世纪70年代开始
背景条件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特点
1、 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 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 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1、 生产力迅猛发展
2、 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割据发生改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
背景条件
1、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 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3、 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4、 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赛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主要成就
原子能(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
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
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
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1973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首创成功)
特点
1、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 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影响
1、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 推动了国际经济割据的调整
1、资本主义经济正常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作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它的正常发展需要具备:一个保障--国家政策(政权、社会稳定),五个条件:一是要有比较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二是有一定水平的生产技术,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三是有相对稳定和必需的资金来源;四是有比较充足的劳动力来源(包括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五必备的资源来保证产品的原料。 这五个条件是否完备,优劣状况,综合起来就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2、三次科技革命中技术与科学有何作用?由科技革命的后果你可以看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的认识体系,而技术则是人类改变或改造环境的方法、途径及技能。工业革命的来临,也是技术革命来临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中,科学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科学与技术是工业革命的基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直接推动社会迅速发展。
H.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及人物和历史意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版技领域里的又权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本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概述,以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I. 人类历史上第三次革命是指什么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专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属、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J. 世界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段、标志及其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起讫时间问题上,学者们大体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 意义: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预示着人类社会将从机械化、电气化的时代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动化时代;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已从被束缚于地球表面的“地球居民”时代进入一个远为辽阔的陆海空立体新时期;基因重组技术、结构化学和分子工程学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必然王国”一步步走向“自由王国”。 4.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原有的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需求,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垄断的充分发展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世界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此外,有的学者认为,功勋卓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完了工业社会的最后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