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1-03-07 09:57:09

『壹』 历史文化名城之南京有哪些历史遗迹

有:南唐二陵 、明孝陵、六合文庙、夫子庙、鸡鸣寺等。

1、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后的钦陵和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于1950至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唐二陵相距约100米,均依山为陵,冈阜环抱,形势甚佳。由南唐江文尉和韩熙载设计。东为钦陵,西为顺陵,二陵均为砖结构多室墓,早年多次遭到盗掘,但陵墓建筑完整。

前者刻字填金,标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后者有数以百计的男女宫中侍从俑、舞俑以及各种动物俑,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见。

南唐二陵发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册、陶俑等尤为珍贵。玉哀册记录了封建帝后的祭文,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据。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3、六合文庙

六合文庙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又名学宫,始建于唐咸通年间,规模居中国第五。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

另外还有奎星亭、照壁、泮池、灵棂门、戟门、东西庑、崇圣堂、明伦堂等古建筑,总面积为8000平方米,是江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以文庙为首的万寿宫、清真寺等古建筑群,古韵深厚,是六合重要的文化积淀。

4、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四大文庙。

为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现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

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

故有“六朝金粉”之说。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

5、鸡鸣寺

鸡鸣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又称古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鸡鸣寺历史可追溯至东吴的栖玄寺,寺址所在为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300年(西晋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拆去旧屋,扩大规模,重建寺院。朱元璋题额为“鸡鸣寺”。后经明宣德、成化、弘治年间扩建,院落规模宏大,占地达百余亩。后来古寺毁于咸丰战火,虽同治年间重修,规模已大大缩小,但香火却一直旺盛不衰。

1958年改为尼众道场。1983年起,在原住持宗诚法师的带领下,依明清时规模形制,鸡鸣寺逐步恢复并对外开放,成为南京一重要寺院。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剧组因当时西湖的雷峰塔已倒而新的尚未修建好,来到南京古鸡鸣寺借用药师佛塔来拍雷峰塔相关剧目。

『贰』 概述南京的历史

范蠡筑越城

【范蠡筑越城】公元前472年,越王句践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约830米处筑城,城周长约1.2公里,面积约0.94平方公里。后称越城,又名范蠡城。它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军事性质的古城,被公认为南京城市的开端。�

孙权定都建业

【孙权定都建业】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将政治中心由京口(今江苏镇江)迁至秣陵(今南京秣陵关一带),次年在楚国金陵邑城址修建石头城,以资守御,并取"建功立业"之意改称秣陵为建业。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在朝野"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呼声中,迁都建业,开创了南京建都的历史。孙权以其兄孙策的长沙桓王故府为皇宫,规划并建造了周长约11公里的建业都城。�

南唐立国金陵

【南唐立国金陵】五代十国时期,群雄割据。金陵最初隶属建都广陵的杨吴政权的势力范围。徐温死后,徐知诰继任金陵府尹,操纵杨吴朝政。933年,徐知诰采纳谋士宋齐丘建议,欲将杨吴迁都金陵,于是修缮金陵府治为皇宫。935年,杨吴皇帝封徐知诰为齐王,次年,以金陵府为西都,广陵为东都。937年,徐知诰废杨吴皇帝自立,建立齐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939年,复姓李,更名?,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南唐都城周长约19.35公里,贯秦淮河于城中。西据石头 牵��锇紫虑?今大中桥),南接长干山岗(今中华门),北止玄武桥(今北门桥)。历3代共39年,975年南唐国亡。�

明初建都南京

【明初建都南京】1368年,元末红巾军领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奠都南京。在此之前,他作了一系列的准备。1356年朱元璋攻入集庆路,改名应天府,并多次听取谋士陶安、冯国用、叶兑等人关于建都的建议。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立为吴王,吴王府便设在应天。1366年,改筑应天府城,作新宫于钟山之阳。洪武元年(1368)秋八月,正式下诏,以应天府为南京,大梁(开封)为北京,实行南北两京制。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以南京为京师,正式定都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北京,改京师为南京,为留都。�

建筑世界第一大城

【建筑世界第一大城】明太祖朱元璋接受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而筑成的南京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至1386年筑成。周长约33676米,连同瓮城全长37140米,开13个城门,上设垛口13000余个、窝铺200余座。明南京城墙的长度大大超过周长29500米的法国巴黎城,成为世界第一大城。虽遭600多年的风雨兵火,现尚存21351米,仍为国内城市中最长的城墙。�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南京条约》】1839年6月3~25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协助下,在虎门海滩销毁英、美等国商人上缴的鸦片2万余箱,震动了全世界。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鸦片走私贸易,1840年2月20日,英国派遣义律等率领由40余艘舰船和4000名士兵组成的远征军,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将战火引向中国沿海。1841年4月30日,英国内阁不满足义律与清朝钦差大臣琦善谈判所取得的成果,作出停止广州谈判、扩大侵略战争的决议,改派富有殖民侵略经验的璞鼎查接替义律。1842年6月,英国由印度增派的援军抵达中国沿海后,璞鼎查率领的英军避实击虚,发动"扬子江战役"。6月16日,英军攻占吴淞;19日,攻取南京;21日,攻陷镇江。8月4日,英舰进逼南京下关江面,随后英军从燕子矶登陆,察看地形,扬言进攻南京城。在英军坚船利炮的威慑之下,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妥协退让,委曲求全,被迫在静海寺、上江考棚等处与英军议和,并于1842年8月29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康华丽"号战舰上,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共13款,其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使香港沦为英国殖民统治,并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及远东的基地;补偿鸦片烟费与水陆军费,数目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3,中国人民从此所受压迫更甚;丧失关税自主权;允许英国人寄居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南京五大港口城市。《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大门开始被打开,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定鼎天京

【太平天国定鼎天京】1853年1月12日,太平军决定挥戈金陵。3月8日洪秀全率50万水陆大军兵临金陵城下。3月19日,攻陷金陵城,从而完成了据金陵为根本、进而完成进军江南的战略任务。3月29日,洪秀全在杨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欢呼声中,进入金陵城,暂住藩习衙署,不久修缮两江总督衙门,改作天王府,并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权。随即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1864年7月9日,清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孙中山创建民国

【孙中山创建民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普遍响应,有24个省宣布独立。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来领导全国的革命运动。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在经历了16年的海外流亡生活后回到南京,受到各界热烈欢迎。12月27日,黄兴乘专车去南京,当晚在江苏咨议局召开各省代表会议,提出3项议案,即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政府组织形式采用总统制,获得会议通过。12月29日上午9时,17省代表开会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选举以每省1票为原则,孙中山得16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乘坐专车离开南京,前往南京临时大总统府。当晚10时,在总统府内举行了庄严简朴的就职典礼,由徐绍桢担任司仪。典礼开始时,鸣礼炮21响。17省代表公推山西代表景耀月致颂词。孙中山宣读《临时大总统誓词》,并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提出,临时政府任务是"尽扫专制之流毒,确立共和",实现民族统一,领土统一,军政统一,内治统一,财政统一。临时政府通告全国采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的覆灭与延续2000余年帝制的终结。但政权遭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联合进攻,很快夭折。袁世凯于2月12日迫使清帝退位,要挟孙中山于13日提出辞呈,并迫使临时参议院于15日选举他为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许多同盟会领导人"下野",政权落入军阀袁世凯手中。�

建设紫金山天文台

【建设紫金山天文台】1929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筹建中央天文台,台址选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上,1934年9月1日建成,后称紫金山天文台。这是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台,曾有"远东第一台"之称。�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于4月15日在南京召开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陈果夫等参加会议,因武汉方面无人参加,到会委员不足半数,故只作为预备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国民政府",于4月1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新政府以胡汉民为主席,伍朝枢为外交部长,王宠惠为司法部长,并于次日公布"清党令",通缉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其他革命活动家共10079人。专门组织清党委员会,以进行大规模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清党"。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形成武汉、南京、北京三个政权鼎立的局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在长达6周的时间里,对南京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其中遭日军集体屠杀并毁尸灭迹者15万人以上,被害总人数达30万人以上。在疯狂屠杀的同时,日军对中国妇女进行了野兽般的奸淫,很多妇女被蹂躏后又惨遭枪杀、刀戳和毁尸。在占领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在南京市内,发生了两万起左右的强奸事件。日军到处纵火焚烧,被毁房屋达全城1/3以上。无数的住宅、商店、仓库被日军劫掠一空后,再付之一炬。外侨财产也未幸免。1947年3月10日,日本战犯谷寿夫被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处死刑,4月26日枪决;1948年11月4日,日本战犯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12月22日执行。罪魁祸首虽然受到了应有惩罚,但日本政府至今不肯向中国人民认罪。�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0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被国民政府拒绝,国共和谈破裂。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当天夜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按预定部署,在上自九江、下至江阴的千里江防线上,发动渡江战役。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自安徽芜湖西面荻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由西南向东南迂回到南京的侧背;同日,突破江阴要塞,对南京形成钳形攻势。4月21日,占领了南京江北的江浦县城,次日又攻占浦口、浦镇。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国22年的首都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执政地位。�

建设南京长江大桥

【建设南京长江大桥】1949年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曾多次有在南京、浦口之间架桥之议。1930年铁道部美国顾问、桥梁专家华林尔曾作尝试,但终未提出任何具体建议。1936年与1946年两度计划建桥,均因技术难度大、财政无力负担而作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务院于1956年批准铁道部进行南京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1959年6月完成定测。9月,国务院通过建桥设计方案。1960年1月正式开工,1968年9月30日铁路桥建成通车。桥长6772米,铺设长钢轨双线,最大坡度为4‰。同年12月29日公路桥通车,桥长4588米,路面宽15米。全桥造价2.87亿元,为国内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全部采用国产材料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其建桥技术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时间 事件
211年 孙权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南京改名建业
212年 孙权在石头山筑石头城作水军基地
229年 孙权在武昌称帝不久迁都建业为封建王朝在南京建都之始
230年 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带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280年 晋军攻占石头城孙皓投降东吴灭亡
313年 改建邺为建康
317年 东晋王朝在南京建立
420年 刘裕称帝改国号为东晋灭亡
589年 隋军攻占建康,陈后主被俘。隋文帝下令全毁建康城
726年 唐代大诗人李白首次游金陵
937年 南唐建立改建康为江南京再次成为首都
943年 南唐开国皇帝驾奔,葬于南郊祖唐山
975年 宋兵攻入江宁府,后主李煜投降,南唐亡
1034年 北宋建文王庙(今夫子庙)
1076年 王安石任江宁知府,开始实行新政
1129年 金兵渡江,通判杨邦义坚贞不屈,被金兵剖心
1130年 岳飞与金兵大战牛头山
1275年 元兵攻入雨花台,入建康城。改建康府为建康路
1279年 建康设东、西织染局
1366年 朱元璋修筑应天府城,南京为明朝首都
1376年 开始修建明孝陵
1385年 建成鸡笼山观象台
1402年 燕王朱棣率兵入城,自立为帝,即明成祖
1405年 郑和首次下西洋
1408年 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来南京访问
我国古代最大一部网络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遍成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为南都,改京师为南京
1431年 报恩寺琉璃宝塔建成
1645年 清兵入南京,南明灭亡。改南京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
1688年 孔尙任来南京写《桃花扇》
1842年8月 在南京下关江面英舰“康华丽”号上签定《中英南京条约》
1853年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 天京事变
1864年7月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灭亡
1865年 李鸿章创建金陵机器局
1881年 南洋官电局创办
1886年 马林诊所开设,南京开始有西医院
1894年 兴建南京第一条马路
1895年 金陵机器局工人大罢工。
清政府创办南京第一所新式学校——江南水师学堂
1896年 谭嗣同在南京著《仁学》,推动维新
1897年 南京邮局设立
1898年 鲁迅在南京就读
南京第一所高等学校——江南高等学堂设立
1900年 南京创办磁石式电话通讯
1911年11月 徐绍桢发动起义
12月 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1912年1月 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为中华民国首都
1913年7月 “二次革命中”,黄兴在南京独立讨袁
1919年5月 南京大中学生6000余人在小营操场召开国耻纪念会
1923年 南京万余人举行国民请愿大会
1927年 国民革命军功课南京,英、等国炮轰南京地铁制造南京惨案
1927年3月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9年6月 孙中山先生灵柩抵京,安葬于中山陵
1937年11月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为陪都
12月13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南京沦陷
1940年3月 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1945年8月15日 在国军的努力之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 “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在南京举行
1946年5月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7年3月 日本战犯谷寿夫在南京被枪决
1948年4月 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总统,李宗仁为副总统

『叁』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产生 发展原因及重要发展时期的表现特征

通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来的建设实践,一些城市提高了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其历史文化的认识,要变拆除历史街区为保留改善历史街区,要变分散的点的保护为整体的面的保护,要变消极保护为积极保护,将保护、利用同发展结合起来,走新型产业化道路,以发展促进保护。这是好的趋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发展的主流,我们应大力宣传其理念与作法。为此,在这里我们提出“发展”、“公正”、“转移”、“参与”、“改善”、“尺度”、“院落”、“肌理”八点看法,以期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得到科学的保护与发展,取得生态平衡,环境友好,节省资源,经济实用,适宜人民,富有文化的综合效果。

一、发展——发展产业经济,以发展促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需要投入资金的,资金从哪里来,一是靠国家和所在省区政府拨款,二是靠自己发展城市的产业经济,自力更生。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来看,主要靠上边拨款是不现实的,应该树立起自力更生的精神,努力发展城市地方经济,以经济发展促进保护,保护、利用同发展相结合。如西安市,它从公元前11世纪在沣水两岸建立丰京、镐京算起,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先后有1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全国著名六大古都中,建都王朝最多、时间最长,其地上地下文物古迹数量居全国之冠,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发展“一五规划”起,是我国重点规划建设的八大城市之一,现已建成为我国新兴工业基地之一,第二产业以机械、纺织为主,兼有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电子、食品、轻工等门类,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又调整了第二产业,扩展了电子、高新技术、航天科技产业等,同时按照自身的特点,拟大力发展文化等第三产业,制定了老城“唐皇城”的文化复兴规划和西安市文化特点的区域规划,包括临潼国际旅游、蓝田美玉文化、长家生态居住、户县农民画、周玉老子文化、高陵现代农业等内容。西安市的观点和作法是正确的,既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又重视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认识到保护与发展二者的互动关系,协调发展第二产业经济和文化、服务等第三产业,符合西安属于初等发达水平的城市特点,以这样的发展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又如南京市,它是全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现已发展了多种工业,化学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还有电子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通过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特别是前几年制定出《南京老城保护和更新规划》,突出保护和发展老城文化,以“十里秦淮”、夫子庙、城南小街巷,将秦淮片区显现出传统文化;以原有空间尺度、优美环境,将明故宫片区显现出明代文化、民国文化;以大单位绿地空间、石城山水情趣,将山西路片区现出民国文化、学院文化;以南京山川形胜、城市建设有机相融,将盐仓桥片区显现出山水文化、民国文化;以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时代感,将新街口中心区显现出现代文化;这样建设,将明城墙内的面积为40平方公里的老城显现出2400多年城建历史文化,既保护与更新了南京老城,又同时发展了南京城特有的历史文化产业,一举两得。这个《南京老城保护和更新规划》荣获了2003年度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还有一个好实例,就是福建的泉州、厦门、漳州三市,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三市地区经济发展迅速,GDP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人均GDP已达2000多美元以上,其经济发展促进了三市的历史文化保护。2001年泉州市老城中心区中山路保护与整治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优秀奖;2002、2003年,泉州、厦门分别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目前,有人提出推进泉厦漳三市联盟的对策建议,加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共建区域的生态环保产业和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等。这一建议如被采纳、实施,将会促进三市的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

二、公正——重视社会公正,保留旧城居民

社会公正,反映在城市与建筑中,就是要关怀城市广大居民及其弱势群体,公正地缩小贫富人在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里的差距。

在城市发展中,旧城区要有老居民,促进城市社会和谐。最近网上有文──《一道正在加深的裂痕:要“把穷人赶出市中心”》,确实有些城市已经这样做了,有些仍在维持现状,这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旧城区要改善或改造,应保留老居民,部分有条件愿意迁出的,要疏散出去,政府给予倾斜政策帮助留下、迁出的居民提高生活居住环境水平。如北京二环内的旧城区要有经济适用房居住区,不能将经济适用房都建在四、五环区,目前二环内的房价已涨到万元、两万元一个平方米,老居民弱势群体无法承受;若按市场经济来操作,老居民被迁往郊区,旧城区就变成了富人住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生活特点将消失,北京就变了“味”,特别是从社会公正、社会稳定来看,旧城区内富人、穷人都要有。现世界上修建了许多居住混合区,不强调单独修建富人区,有模糊界限、互补心理平衡和调节自然空间环境之意,但从根本上看,还是要建设大众需要的质好价廉的住房。前面提到的福建泉州旧城区中山路保护与整治项目,其作法就不是“把老居民穷人赶出市中心”,值得宣传推广。相反,现在正在进行的北京前门外大街及其东部地区的整治项目,就是将老居民、老字号一律迁出,按规划建商业建筑和几百幢高档四合院住宅,以后谁出高价谁回来,原住户委托房屋开发公司帮助搬迁,这种不公正的简单赢利的违背社会道德的作法,实应及时纠正。

社会公正,还体现在城市公共设施安排上,不能只从赚钱出发,要方便大众的生活。对于城市大众衣食和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设施,要作妥善安排,这才是真正为城市广大居民服务。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西雅图市中心靠海边依然保留着为一般市民服务的海鲜市场,建筑为一、二层的原有房屋,但整洁有序;我们在美国东海岸现代化城市波士顿,看到其市中心市政厅后仍保留着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大众化老商场,对比之下,而我们的北京西单、东单等菜市场都被取消,改为商厦高楼,这不是为赚钱又为什么?我们认为这是没有为大众生活服务观念的结果,应予纠正。2005年上海市规划局编制《上海市菜市场和公共厕所规划布局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市中心城区将新增200多个菜市场、800多座公共厕所,菜市场是以500米为服务半径,公厕是以300米为服务半径考虑的。这种为大众生活方便的服务思想,值得北京和一些其他城市学习、效仿。

三、转移——转移其他中心,确保历史文化

除大城市外,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旧城区面积大都在10多平方公里左右,当这些城市发展到中等规模后,都应该考虑多中心的布局,将行政、经济、商贸、科教等等中心转移到新城区,使旧城突出其历史文化中心的特征,这是历史文化名城共有的一个特点。在确保旧城成为历史文化中心的前提下,有些中心亦可放在旧城,但大多数的历史文化名城应将其他中心迁出,如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市绍兴,在老城内修建了玻璃幕墙的行政中心办公楼,拆除了大片的水乡民居,破坏了绍兴城的历史文化面貌。西安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作了分散、多中心的安排,正在将市行政中心迁至旧城外北部地区,带动新城区的发展,这种转移的作法,还可提高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其最重要的好处是确保了西安市旧城的历史文化不再受到破坏。经过改革开放后一段时期的城市大发展,青岛市较早地理解了分散多中心城市规划布局的优点,很快地将城市核心从旧城中心迁至东部,全市行政中心机构在东部建起,仅市政协统战机构留在旧城,这一转移带动了东部新城区的发展,与此同时北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连同旧城形成分散的四个重点城区,沿胶洲湾再发展一些新城区,以环形路相接组成多中心的网络化城市群,这种分散、多中心式的城市发展,使青岛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并缓解了旧城的矛盾和压力,确保了青岛旧城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更多的存在。

四、参与——群众参与改建,提高居住水平

为了落实旧城街区保持原有特点的改建,并符合我国当前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实力情况,当地群众参与改建是个好办法。有一个实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那就是1987年7月我们出席在英国布莱顿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大会期间,主持会议的国际建筑师协会主席哈克尼向我们介绍他为伦敦旧城一个住宅区所做的改建工程项目,他采用的是一种新的方法,充分利用原有材料,适当增加一些结构骨架钢木材料,在住宅布局方面作了改善、调整,提高了居住水平,组织住户群众参加施工改建,全改建区建设费不多,地皮费没有,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颇受伦敦老居民和查尔斯王子的称赞。正因为哈克尼先生为城市大众办了好事,他被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选为主席,后又被选上国际建筑师协会的主席。这个群众参与改建的方法,我们宣传了10多年;我们中国建筑学会和有关院校,曾多次邀请哈克尼先生来华讲学,在重庆、北京、南京、深圳、广州等地,他都介绍过他的这项改建工程实例经验,受到欢迎。目前,各地城市建设都在贯彻政府提出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不妨在我们历史文化名城旧城区改建中,多试试这种作法,多留下一些老居民,多改建多保留一些适合小康社会标准的旧城建筑。群众参与,不仅是参加改建工程的劳动,还对改建规划设计提出符合生活方式和新的需求,这一方面的参与内容,是建筑、规划师进行建筑创作、规划设计的思想源泉,设计创作源于生活,所以老居民的参与是必要的。再者,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些老居民中的一部分还可集资,解决部分的改建工程资金问题。群众的利益,群众的事情,群众参与办理,这种自力更生民主化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各地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主管部门要很好地继承这一优良传统,重视群众参与改建,提高老居民的居住水平,保存城市历史文化的特点。

五、改善——采用微循环法,改善基础设施

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区,环境要比新城区差,旧城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老化,道路、上下水管网、电力、电讯、冬季取暖以及公厕、垃圾站和生活服务商业等设施都不能适应城市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如何解决呢?一种作法是大拆大改,全部拆除,盖起新的高楼大厦,基础设施相应全新配套,老居民迁出,个别有钱的花高价回来住高楼,如北京西城区金融街区的作法,这种毁坏历史文化街区的思想与作法极不可取,应受到社会的谴责。2005年北京提出的故宫缓冲区保护规划中,对缓冲区内的旧街区采用“微循环”和“有机更新”的方式是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对区内的胡同、四合院严格保护,原则上不成片拆除,主要街巷原则不再继续加宽,对上述的基础设施积极改善,而不是全部废除,重新建新的。这种“微循环法”,既可确保旧城历史文化长存,又可改善、提高旧城居民的生活环境,符合我们目前的经济水平,值得各地效仿。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旧城区的发展,着眼点是改善其基础设施,改善其生活居住环境,逐步减少对区内的水体、空气的污染,改善其建筑空间容量,逐渐增加些绿地面积,这些内容是重点。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总的原则是逐步改善,而不是进行大的改造。

六、尺度——积极实施减法,保持尺度和谐

历史文化名城的旧城中心区应是核心保护区,一定要控制好尺度,不能修建高大体量的新建筑。如泉州市旧城市中心区中山路等成片维持原有建筑、街道的尺度,在保护与整治建设过程中没有插进层数高、体量大的新建筑,亦未拓宽成大马路,保护了原有空间环境风貌。又如广东省中山市,其旧城规模不大,进行了全面的整修,街道没有展宽,改为步行街,建筑尺度未变,依然是原有的韵律节奏,保存了原有的形象。北京旧城中心区的核心区,即北京故宫周围地区,2005年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这个地区的缓冲区保护规划方案,为保护故宫加上了“保护罩”,为此北京开始行动,对缓冲区内不符合控制要求的建筑进行整治,现已将鼓楼前右侧的地安门百货商场楼减去了两层,保留高10米多的三层,它与高8米左右的沿街建筑同30多米高的鼓楼建筑相比,约低了3至4倍,突出了鼓楼;同时将位于南池子东侧的市房管局办公楼拆掉了顶上三层,保留下的三层建筑同南池子沿街一、二层房屋尚可协调,不凸显,以保持整体建筑群的尺度和谐。北京的这一举措,是在国际和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影响下实施的,但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扭转过去在历史文化名城旧城中心区插建高大体量新建筑、破坏尺度和谐的错误观念与作法,值得各地反思,并作出实施减法的调整规划。

在这里,我们特别关注几个极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首先是西安,其明代旧城中心点钟楼广场,20世纪90年代所作的钟楼、鼓楼呼应的广场西北角地区规划与建设,建筑尺度、体量掌握的非常好,整体和谐,但该广场的西南角、东北角矗立着两个大体量的建筑,尺度过大,破坏了钟楼、鼓楼应有形象,为了保护好这一核心区建筑群的整体尺度和谐的面貌,对这两幢建筑要进行减法整治。其次是苏州,其旧城中心区观前街,新建高大的商业建筑群尺度过大,亦破坏了苏州水乡精美自然的风貌。1959年规划界前辈程世抚先生在进行苏州市旧城规划时,对人民路两旁的建筑挨户调查,尽量保持原有尺度加以改善提高环境质量,这种思路与作法值得今日的规划人员效仿。还有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市绍兴,其旧城区中心区街道以及旧城内新建的行政办公楼与其他建筑,都应考虑实施减法,以保持旧城整体的尺度和谐。

七、院落——保留院落天井,建筑自然共生

中国城市肌理的最小细胞是合院或天井这一组织结构,它是建筑与自然融和的极好形式,合院可自然通风、采光、冷暖聚气,天井可夏日遮阳、冬日进光,在院中栽植花木,使人接近自然,它还能起到交通枢纽的作用,综合起来,其优点很多,非常适合人们的生活与活动。

这一院落建筑布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建筑的一大特色,无论北方、南方、西部地区,无论住宅、公共建筑,大都采用这种布局形式,从挖掘实物来看,已有3000多年延续的历史。所以在历史文化名城旧城中要保护好这一特色,在新建区中要继承并根据新的需求发展它。

提起院落,有人误解这是中国特有的,其实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着,只是不像中国这样普遍和有一定的规模和格式。国外有近2000年的实物存在,即挖掘出的公元79年8月被埋在意大利庞贝城住宅及其庭院,后人称其为列柱围廊式庭院,在此院周围是柱廊,中间作成绿地花园,有的是水庭内院,中心为方形水池,设有喷泉,周围种以花木,这种中庭式宅院源于希腊,所以说这种院落式布局起码在2000年前就在欧洲出现。埃及的卡纳克阿蒙太阳神庙实物,说明院落式布局早在3000多年前就在非洲存在。6世纪初在意大利罗马附近创建的修道院,后影响到法、英等地,其布局亦为院落式。在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是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东到印度,西到西班牙,院落式建筑到处可见,一直延续下来。这些实例在我所著《世界园林发展概论》一书中都有论述。

中国院落式布局的特点是,强调中轴线,沿中轴线布置许多院落,再大的规模,平行中轴线在两侧轴线上再建一连串合院,中间有通道连接。其中四合院的布局,院的四角并无拐角房间,四角以廊围合,以利通风采光。典型的最大的类型最多的实例就是北京故宫紫禁城。我们应重视院落组织结构这些特点和优点,它是城市的气眼,这个通天接地的自然空间,有着光风聚气的非凡作用。在此所提的“聚气”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物质的自然、技术方面,即自然通风采光与冷暖的聚气功能;另一是精神的社会、哲学方面,它是反映中国哲学理念、家族、宗族聚集思想的组织形式。这种布局在同自然天地结合与安全等方面,要比城市中多建巨大建筑优越的多。所以我们认为,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对于院落、天井组织的建筑,可分为三种类型与作法。第一种是在核心保护区内,需要按原样保护的建筑,就必须以原有传统布局的院落、天井样式加以修缮保存;第二种是外围保护区范围内,可适当调整建筑高度,但不能破坏城市原有肌理,这种建筑类型也要作成院落式或天井式,其层数在控制数内增加一些,如北京菊儿胡同院落式公寓的作法;第三种是在旧城范围外的新建区,新建筑创新的自由度较大,但要“新而中”,最好采用创新的院落式。最近几十年有人提倡建造巨型城市建筑,这个建筑就是个小城市,在建筑里生活、工作都解决了,看起来生活方便,但从节约资源、环境友好、身心健康来衡量,其弊端多多,实不应采纳。我们在历史文化名城新区内应少建或不建巨大建筑,重视建筑与自然的结合,发展院落、天井式建筑,多一些自然采光通风,节省资源,创造适宜人们生存的城市与建筑环境,还可同旧城建筑取得有机的联系。

八、肌理——保持城市肌理,新旧有机结合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旧城的肌理,包括道路网布局结构、建筑布局结构和尺度体量与立体轮廓结构以及城墙、护城河、城门结构的肌理等,这是整体保护的基本点。目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能够作到这一点的为数极少,如山西的平遥、辽宁的兴城等。福建的泉州市旧城肌理的整体保护也是不错的。福州市正在亡羊补牢,旧城内“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上名人集中的居住地,这里保留着自唐末以来的街区格局,是一个由古老的街巷、古河道、桥梁、坊垣、榕树组成的商贸与居住区,它是福州市的地道的历史文化,但前一时期将此区的改建,包给了李嘉诚属下的一个地产开发公司,这个公司根本不顾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将三坊A、一坊二期工程改得面目全非,毁掉了历史文化和原有旧城肌理。2006年初,福州中止了这个合同,现按全面保护的原则进行调整,保持旧有街区的结构和建筑面貌,使这一地区的肌理得以保存。

下面举几个旧城肌理整体保护较好,且旧城与新城区结合紧密的城市实例,并说明新旧结合要注意的两点作法,一是绿带分隔联系,二是主要道路连通。

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班牙的巴塞罗纳,从其1891年的规划建设图中可以看到,旧城的肌理保持原样,密度很大的老城区街巷结构系统保存不变,建筑按原样修缮保留,新城区的干道沿旧城东侧面和西南侧连通,旧城内的南北向主要道路Rambles路与新城区南北向干道通过加泰罗尼亚广场连接,现Rambles路改为步行街,已是欧洲的一条著名的街道,直通海滨前的哥伦布纪念碑广场。这个城市保持旧城肌理、新旧有机结合的作法,很有参考价值。我国的西安市、南京市是两座保留明代城墙、护城河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实在可贵,尽管在旧城区内盖了些大体量的高层、多层建筑,需要采用减法加以调整,但在保存肌理、尺度、韵律等方面,总的来看,在国内也算是好的。新旧城区的结合,这两座城市是完美的,都有环旧城城墙、护城河的宽阔绿化带将新旧城区分隔开来,又是这条优雅自然的绿化带把新旧城区有机结合在一起。西安市旧城中心的两条轴线北大街、南大街和东大街、西大街向北、南、东、西延伸同新区干道连通,同时平行轴线的其他方格网干道延伸与新城区方格网干道连接,形成整体。南京市旧城纵横两条中轴线,北面中央路通过中央门,南面中华路通过中华门,东面中山东路通过中山门,西面汉中路通过石城门,同新城区干道连通,构成一体。西安、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持城市肌理、新旧有机结合的经验是值得各地参考学习的。

通过上面结合实例的分析,可以说明发展产业经济、以发展促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公正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社会保证,促进其社会的生态平衡;转移其他中心,是确保、突出名城历史文化的重要措施,群众参与改建,是体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战略思想,既符合社会进步,又加快改善、提高历史文化名城大众生活环境质量的步伐;采用微循环法、改善基础设施是符合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国情,既可节省资源、环境友好,又可落实历史文化长存;积极实施减法、保持尺度和谐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基本面貌特征的较好方法;保留院落天井、建筑自然共生是保护和体现历史文化名城基因的基本特点;保持城市肌理、新旧有机结合是保护与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特征。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地去进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可使拆改历史文化较多的发达、初等发达的历史文化名城,亡羊补牢,可使保存历史文化较多的欠发达的历史文化名城,未雨绸缪,提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水平,为保存世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作出新贡献。中国建筑学会顾问 张祖刚

『肆』 南京历史文化,人文

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城市。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平原,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山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壤皖浙,北接江淮,长江越境而过。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
南京总面积6598平方公里。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40多种。其中,铁硫储量占全省40%左右,锶储量和品位居东南亚之首。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江宁的汤山温泉、江浦的汤泉、浦口的珍珠泉等矿泉尤为闻名。
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壮丽秀美,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可见南京美景胜境之一斑。
今天的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一座综合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全国四大科研和教育中心城市之一,中国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大商埠。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与北京、安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35万年前南京就是古人类聚居之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天南京的中华门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迄今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南京之名始于明代初年,之前有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等名。明成祖时国都北迁,应天府改称南京。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清朝称为江宁,辛亥革命以后再改称南京至今。1949年4月24日晨解放军先遣部队直奔“总统府”,把红旗插在了门楼上,建立了人民政权。

『伍』 江苏的历史文化名城

从1982年起,国务院先后三次(分别是1982年2月8日、1986年12月8日、1994年1月4日)批准并公布了9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1982年批准并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南京、苏州和扬州三座江苏城市入选,其他21座城市分别是北京、承德、大同、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这24座历史文化名城堪称整个中国全部历史文化名城(镇)的代表。

从首批24座入选城市来看,历史文化名城须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如北京、南京、苏州、广州、洛阳),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如遵义、延安);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有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

到1994年1月,99座历史文化名城被公布后,至今未有新的城市增加,目前历史文化界有呼声要求再增加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99”这一数字显然是被赋予含义的。

加上后来两次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共有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七座城市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下面这些是国务院在批准并公布时的书面文字,是最权威的入选解释。足以为楼主所提的问题做答案:

南京,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四,为东吴、东晋、南朝、明朝等建都的历史名城,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苏州,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五,春秋时为吴国都城,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水乡城市,与杭州齐名,并称“苏杭”。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我国宋、元、明、清建造的园林艺术精华。

扬州,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六,春秋吴王夫差开始在这里筑“邗(hán)城”,隋朝开凿大运河以后,更成为南北交通的要冲,工商业发达,文化繁荣,是历史上闻名的商业城市和中外友好往来港口。有唐城遗址、史公祠、平山堂、瘦西湖、何园、个园等文物古迹。

镇江,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十,春秋时称朱方、谷阳,秦称丹徒,三国时孙权筑京城后称京口,北宋始称镇江,为府治。沿长江有著名的京口三山,金山有金山寺、慈寿塔、“天下第一泉”等;焦山有定慧寺和“瘗鹤铭”等著名碑刻;北固山有甘露寺及宋铸铁塔等,南朝梁武帝称之为“天下第一江山”。市内文物古迹有元代石塔,石塔附近还保持着古街道风貌,还有清代的抗英炮台和纪念辛亥革命先烈的伯先公园,南郊风景区有招隐寺等。

常熟,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十一,商末称勾吴,西晋建海虞县,南朝梁时称常熟,自唐以后为县治所在。古城布局独特,城内有琴川河,西北隅有虞山伸入,人称“十里青山半入城”。现虞山上保存有明代城墙遗迹,城内街道基本保持明、清格局。文物古迹有商代仲雍墓、春秋言子墓、南朝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南齐兴福寺、宋代方塔、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墓等。虞山风景秀丽,有剑门奇石、维摩寺、辛峰亭等名胜。

徐州,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十二,尧封彭祖于此,称大彭氏国,春秋有彭城邑,战国时为宋都,项羽亦曾在此建都,三国时为徐州州治,清代为府治。自古兵家必争,是有名的军事战略要地。文物古迹有汉代戏马台遗址、兴化寺、大土岩、淮海战役烈士陵园,还有汉墓多处,出土有汉画象石、兵马俑、银镂玉衣等。所辖沛县有元代摹刻刘邦“大风歌”碑。南郊有云龙山、云龙湖风景区。

淮安,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十三,位于江苏省北部,秦汉设县,隋、唐至清历为州、郡治,元、明以来,漕运、商业发达,为运河要邑。城池始建于晋,元、明增筑,三城联立,至今格局未变,尚保留有部分城墙遗迹。文物古迹有周恩来同志故居、青莲岗古文化遗址、文通塔、金代铜钟、关于培祠及墓、镇淮楼、韩侯祠、勺湖园、漂母祠、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等。

『陆』 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什么文化故事

南京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曾在南京东郊的汤山,发现古人类遗址和猿人头骨,表示南京早在数十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之地。而根据史书记载,南京的建城始於春秋时代。而在二千多前的三国,孙权更是据此以建国立都,史称孙吴。自此之后,南京便成为中国历史史上举足轻重的都城,更是一座拥有珍贵历史文化的名城。

在孙吴之后,陆续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隋、南唐、明朝前期在此建都,史称六朝,再加上后来的太平天国和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於是又有「十朝都会」之称。因此今日虽然南京不再是政治重镇,却仍处处可见那尚未消褪的六朝繁华及王者风范。历史岁月并不曾带给南京沧桑的色彩,反而四处可见昔日繁华的馀韵。

来到南京,感受明朝文人的悠闲气氛,想像当年秦淮河畔的旖旎风情,欣赏婉约可人的南京佳丽,相信你应该能彻底地明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南京的历史名称极多(依照时间顺序):

例如:金陵邑、建康、建业、江宁、集庆、上元、南京。 因为地理环境的伏势,历代南京皆为军事或商业重镇,甚至是为首都。所以宫殿遗址极多。

(1)冶城:吴王夫差所建。
(2)越城:越王勾践灭吴,建越城,算是最早的古城。
(3)金陵邑:楚灭越,建「金陵邑」。
(4)漍东吴建业城:就是前的「金陵邑」。
(5)东晋;南朝改名「建康」。
(6)隋代南唐又改「江宁城」。
(7)明代改名「南京」-相对於「北京」,朱元璋改建重修南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座设防城市。

黄帝 - 属江南。

唐虞夏商 - 属扬州。

周 - 为吴国,吴王夫差筑治城。

春秋战国 - 初为吴国,后为越所灭,范蠡筑城於长干(今名越城),楚灭越,置金陵邑,属江都郡。

秦 - 改为秣陵县,又置丹阳江乘二县,均属鄣郡。

西楚 - 项羽称霸,地属西楚。

西汉 - 先后属楚国、荆国、吴国,景帝时属江都。武帝元朔初析江都为丹阳、湖熟、秣陵三侯国。
元狩元年后属丹阳郡。为扬州刺史治理,隶县有秣陵、江乘、丹阳、湖熟。

东汉 - 因袭西汉,存湖熟侯国置丹阳,分扬州置吴郡,置建业。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翌年城石头,改为建业。二十六年徙丹阳郡,治建业。

三国吴 - 自武昌徙都建业,南京之建都自此始。
西晋 - 武帝太康元年平吴,封孙楷为丹阳侯,复改建业为秣陵县。

东晋 - 元帝渡江建都於此,改建业为建康,改丹阳太守为尹,以江宁为琅琊国,东平兰陵等郡,属南徐州。成帝时置淮南郡,属扬州。

南北朝 - 宋建都於此,建康、秣陵、丹阳、江宁、湖熟并隶丹阳尹。齐因宋旧。梁武帝於秣陵置同夏县,改南琅琊为琅琊郡,置丹阳尹及南丹阳郡。陈文帝天嘉五年,罢南丹阳郡。宣帝太建十年立建兴郡,属扬州。

隋 - 废丹阳郡,於石头置蒋州,依汉置太守。江宁县属蒋州。大业初改蒋州,后名丹阳郡。扬州初治蒋州,后以江都为扬州。

唐 - 高祖武德二年,置扬洲东南道行台尚书省,三年H江宁、搮水二县置扬州,析置丹阳、安业二县。更江宁曰归化。六年并安业入归化,又更归化曰金陵。七年平辅公佑,更名蒋州,置金陵县,废东南道行台为扬州大都督府。九年废都督,徙置江都,更金陵名曰名下,丹阳隶宣州。

五代 - 吴天佑十二年杨吴大城升州,建大都督府。武义二年改都督府为金陵府。太和五年杨溥建都於金陵。天祚元年以金陵为齐国,封李升为齐王,又二年禅位给升,都金陵者四年。南唐升元元年改金陵府为江宁府,遂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

宋 - 宋太祖开宝八年平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真宗天禧二年以升州为江宁府。高宗建炎元年改江宁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府。高宗南渡改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楚威王时,以其地有王气,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又曰:地接金坛,其山产金,故名。於是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宋地志》:「高宗建炎元年改江宁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高宗南渡,诏改建康府,绍兴七年驻跸,置留守。」

建康 - 是孙吴及东晋建都之处,龙蟠虎踞,北枕长江,东有钟山,南有秦淮,西有凤凰台,行势险要。建康是南宋重要的战略据点,又是南宋行都,管辖一路军民财刑赋重任大员都云集在此。宋代方志中可以看出南京具备了军事以及经济的角色,在地位的重要性上不言自表。

元 -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下江南及建康府治开省,大德元年,益都新军万户府自宁国移镇建康路。天历二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明 - 洪武元年建都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直隶中书省。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金陵遂为留都。

清 - 顺治二年平江南,改南京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设经略招抚内院大学士。四年改经略招抚为总督,辖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治所及江宁府治皆在此。十八年为左布政使,领安庆等府州,分置右布政使,驻苏州,领江宁等府州。康熙三年改总督,专辖江南省,六年定为江苏、安徽二布政使司。二十一年复改总督,辖江南、江西二省。乾隆二十五年,复设江苏布政使司於江宁府。

『柒』 南京为什么是历史文化名城

国父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回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答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捌』 读图说史(共6分)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称,在近代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请回

(1)《南京条约》,1842年。
(2)南京大屠杀。距今年。感想自主回答,勿忘国耻等即可。
(3)渡江战役

『玖』 关于南京的历史

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 ,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南京猿人化石是中国考古领域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现。

约7000-8000年前,出现以北阴阳营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今栖霞地区已有农业文明产生。 在市中心的鼓楼岗北阴阳营、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地,发现200多处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4000年前,秦淮河流域出现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称为湖熟文化,在这些聚落的基础上形成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城邑。


『拾』 南京的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
国父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科教文卫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和教育基地。现有中科院、高等院校、自然科学研究和开发机构近600家,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各大门类,科研设施先进,科研开发实力雄厚。拥有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代表国家一流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百余个,其中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拥有体系完善、功能齐全的科技服务网络,其中科技推广、科技信息、科技服务机构百余家。各类科技协会、学会400余个,其中省、市级学会200个。南京拥有科技人员近40万人,在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87人。

与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