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见证温州党员发展历史

见证温州党员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7 08:15:19

Ⅰ 发展党员对象历史和政治表现

***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思想要求进步,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在预备期间,表现良好,无不良记录。
一、思想素质好,政治觉悟高。该同志自觉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政治立场坚定,始终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在工作上积极努力,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在实践中认真思考,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工作能力较为突出。同时,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凡是公司安排的工作,不分份内份外,都能从大局出发,不讨价还价,不推诿塞责。
三、为人谦虚真诚,热情团结群众。该同志待人诚恳、友善,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较好的处理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能自觉维护团结,顾全大局。
特此证明。
*年*月*日
发展党员现实综合表现情况 第二篇_预备党员现实表现材料
xx同志进公司期间现实表现材料
xx,男,汉族,1990年1月出生,2011年5月份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2011年7月份从学校毕业后进入xxx工作至今。现对其进入公司以来的现实表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他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认真学习并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创业型、开拓型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理论知识学习方面: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该同志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剖析自己,通过活动,对“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党在新时期、新阶段作出的新决策、新论断及新任务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更加坚定地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响应上级组织号召,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警示自己,提高工作应变能力。
三、学习工作方面:
该同志自从进入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来就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除理论学习外,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满,丰富自己的视野。在工作中,各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工作中塌实肯干,严格要求自己,今日事今日毕。
四、在接受党组织的批评方面
该同志能虚心接受意见,自觉冷静地分析、评价自己。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为人谦逊,作风谨慎,戒骄戒躁。能够团结他人,注重个人文明素质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断提高精神追求,在年轻人中有种凝聚力。
总的来说,xx同志能够较好履行党员义务,严格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各方面进步显著,能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尽到了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xx同志进公司期间现实表现材料【发展党员现实综合表现情况】
xx,女,汉族,1986年6月生,2006年9月-2009年6月30就读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6月17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2009年6月从学校毕业进入重庆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作至今。现对其进入公司以来的现实表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她积极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以党的十七大以来有关会议精神,不断提高对党的认识,坚定对党的信念。在公司组织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五四主题”活动中,能够结合工作实际,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且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在单位树立了良好的作风形象。
二、理论知识学习方面: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能结合理论与实际工作进行分工,自加压力,有意识要求自己多学一些,学好一些,学深一些。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事和大政方针,主要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党风党纪等,学习中做到“四勤”,即勤看,勤听,勤记,勤思,通过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精神上感觉更加充实。
三、学习工作方面
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该同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锤炼品格、陶冶思想情操,端正工作态度,校正工作方法。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切实加强政治理论、财务知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计算机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学习致用,善于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工作中,我能够保持思考的心态,对于工作经验及时总结,对于缺点及时改正,通过不断的思考和积累,逐步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以身作则,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恪尽职守,执着追求,服从领导分工,能够坚持做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科室工作人员较少的情况下,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分担部门工作,与同事凝心聚力,共同开展好部门工作。对待工作,我紧紧围绕服务基层的理念,坚持原则,严格按照财经制度办事。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认真参加助理会计师的学习和职称考试,加强理论水平;同时积极向老员工取经,虚心求教。通过培养锻炼,业务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四、在个人生活方面
在生活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日常生活作风的养成,坚决抵制了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自己的侵蚀,做到了生活待遇上不攀比,要比就比贡献、比业绩;作风上艰苦奋斗,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纪律上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监督,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团结同志,努力维护集体利益,积极发挥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
总的来说,xx同志能积极参加每次的政治理论学习,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够较好履行党员义务。通过学习培养,在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增强,在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实际行动中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为企业经营发展出谋划策,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发展党员现实综合表现情况 第三篇_入党积极分子现实表现材料
入党积极分子现实表现材料
一、思想、政治上的表现
该同志一直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活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重大决定。能够自觉抵制不良倾向,自觉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思想进步,具有牢固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道德品质上的表现
该同志热爱祖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有信,待人诚恳、友善;能够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学习生活上的表现
该同志学风端正,谦虚好学,团结他人,乐于助人。在团体工作中表现优异,具有一定的协调和组织能力
该同志工作表现突出,在学习、工作、思想情况等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在支部党小组的教育考察下,经支部研究同意,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
发展党员现实综合表现情况 第四篇_大学生入党现实表现
大学生入党现实表现
思想上,我就开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通过不懈的学习,我提高了觉悟,深化了思想,并开始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实遵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遵守学校及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我始终把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作风扎实,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工作上,我勤勤恳恳,认真踏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以为同学们服务为宗旨。平时努力做好学生分会及班级内的各项工作,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学习上,我从不敢放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并认真做好笔记,及时完成作业。下课多做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踏踏实实地掌握每一门功课。我积极上进,努力进取,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我还努力扩宽社会交际面,利用节假日读一些中外名著,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生活上,我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和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同学们都很信任我。平时我也很注意工作方法,遇到工作上同学们不太理解的地方,我总能耐心的向他们解释,直到他们能够接受为止。遇到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我也总是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确保同学们的各方面的健康稳定。
篇二
我叫###,女,####班,现申请加入共-产-党,我的现实表现如下:
入校以来勤奋向上,工作踏实苦干,为人忠诚正直,学习刻苦认真,在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中不断的探索,收获。
大一上学期凭借优秀的领导与组织能力,担任生活委员,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解决生活上的大部分困难,配合院,系领导和老师的要求,积极带领同学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雷锋学习月”我不怕脏不怕累,号召并组织同学打扫公共教室,擦玻璃,多次参加全校运动会队列等大型团体活动,深得领导,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大二上学期新生接待中,一丝不苟,对待新同学谦虚和善,利用课余时间走访寝室,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忧。以较高的素质为我院同学在新生和家长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在忙碌的大学生活
中,并没有耽误学习,我努力刻苦学习专业课程,成绩始终保持在前列,先后被评为优秀班级干部,三好学生,并获得单项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和国家二等助学金。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考取了黑龙江省计算机二级,国家计算机二级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等证书。在生活中,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对于同学的难处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平时在寝室主动文秘杂烩网打扫卫生,并获得文明寝室的荣誉称号,经常参加大家的文艺活动,与寝室室友感情深似姐妹。
在学习和能力提高的同时,更要求思想上的进步。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按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希望通过自己不断的进步和思想不断的成熟下能够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辜负领导和老师对我的期望。
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中,我始终坚持不懈的努力,因为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学习要刻苦,工作需努力,做人应踏实!相信凭借我的综合素质与品质,我会不断的进步,不愧为“十佳百优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Ⅱ 发展党员综合政审材料内容的填写 发展对象的政治历史及在重大政治斗争表现

写明本人的政治历史表现,事实要清楚,证据要充分,结论要准确。

本人政治历内史情况主要写容明本人的政治历史表现,尤其是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以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对这几方面的审查,事实要清楚,证据要充分,结论要准确。

主要写其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的表现,重点写该同志政治立场以及是否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否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否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党员标准衡量,还有哪些差距。

(2)见证温州党员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综合政审材料的相关要求规定:

1、现实表现情况不能只写优点、成绩,不写缺点、错误。要通过事例反映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觉悟,反映工作实际和取得的成绩,少用抽象概括性语言。

2、特别是关于本人、主要亲属的政治历史和在"文化大革命"、1989年政治风波、反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等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所有外调的证据材料与调查汇报材料要统一。

Ⅲ 温州日报的发展历史

1947年
5月1日《温州日报》前身《浙南周报》遵照中共浙南特委之决定,在浙南游击根据地今瑞安市桂峰乡坳后村小方山创刊,报名暂为《时事周报》。周报由特委宣传部正、副部长胡景 、郑伯永负责。 《时事周报》为四开四版油印报,印数600份,内容主要为由特委电台提供的新华社电讯。首任编辑安邦;刻写、油印分别由洪水平、谢功富负责。
1949年
5月7日温州解放。发《浙南周报号外》,标题为《浙南人民解放军解放温州》。浙南地委决定将《浙南周报》改为《浙南日报》,并由军管会接收旧《浙瓯日报》等的设备器材交《浙南日报》使用。
5月12日 《浙南日报》正式出版。第一张对开四版铅印大报,按《浙南周报》的编号顺序,第一期为94号。报名四字为夏子颐所书,刊头下标明:“发行与编辑者:浙南日报社、军事管制委员会”。浙南地委宣传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胡景瑊兼任报社社长、总编辑。报社社址花柳塘,编辑部临时地址府城隍。每期发行约2000份。
1950年
10月 高光等8位同志调到《浙南日报》工作,高光任副社长、总编辑,同时从各县报道组抽调力量充实编辑部,采编人员增至20余名。
1951年
6月17日一版头条刊发中共温州地委、温州区专员公署发出的《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和运用浙南日报的通知》
8月1日 《浙南日报》改为《浙南大众》,由日刊改三日刊,仍为直排四开四版。报名四字为舒同题写。
1952年
1月10日三版开辟“李四喜思想”讨论专栏。“李四喜”是虚拟的人名是一部分政治觉悟不高,土改后满足现状,不愿继续前进的农民的典型。这次讨论历时3个月,收到来稿来信307篇。
1954年
9月5日报社内部刊物《改进工作》创刊。
1955年
1月1日《浙南大众》报由三日刊改出隔日刊。
1月31日地委组织部批文由张雪梅、林白、吴崇澜、苏虹、殷惠中等5位同志组成编辑委员会,这是本报创办以来开始有编委会。
3月19日本报发行达18050份,这是创刊以来最高发行量。
1956年
1月1日 本报各版由直排改为横排,刊头《浙南大众》四字改为《浙南大众报》五字,系集毛泽东手迹。
11月7日 首次发表本报摄影报道。
1957年
1月 建立制版车间,标志着本报能制作新闻照片,结束了多年来只能用插图、木刻等美工作品的历史。
3月1日 《浙南大众报》由隔日刊改出周六刊,报名《浙南大众报》五字改集鲁迅字体。同日,编辑部从县前头迁至公园路。
1962年
3月29日 一版在“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通栏栏题下,发表“本报编辑部”文章:《满怀激情颂先进》并开辟《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专栏,至12月11日结束,共发50期。
1963年
上半年 本报开始在各县配备驻县记者。
1964年
7月1日《浙南大众》报名四字,改由郭沫若题写。
8月 报社印刷厂更换平板印刷机为轮转印刷机。
1965年
10月31日今日开始至次年3月15日:“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为实现‘四十条’而奋斗”在套红通栏栏题下,一版连续发表了《台下大队综合治理山水田,低产变高产》等九个典型,并均配发社论。
1966年
1月20日 开始在报眼位置每日刊登《毛主席语录》。
1967年
1月3日《浙南大众》报第3971期,报头四字改为楷体字。
1月4日 因帮派组织“夺权”之故,《浙南大众》被迫停刊,改出《新华电讯》,刊头下署“温州革命造反临时联合总部”。此后,一批领导干部,知识分子惨遭批斗迫害。
3月4日 《新华电讯》共出10期,改出《新华社消息》,下署“浙南大众报社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大队主办”,共出22期。
3月21日 改出《浙南大众》新一号,刊头为黑体字。至6月1日共出65期后,改出《新华电讯》。
8月1日 续出《浙南大众》报新66号。
8月29日改出《新华电讯》,无编号。
1968年
4月5日 温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管小组到报社实行军事管制。
5月1日 红一号《浙南大众》报出刊。
6月22日浙南大众报社革委会成立,军代表纪友明任主任。
1970年
1月18日《浙南大众》报由周六刊改为日刊,逢星期日出二版。
1972年
10月14日《浙南大众》报第5558号刊登《停刊启事》:“本报遵照上级指示,从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五日起停刊”。
1979年
12月4日 温州地委决定由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军负责筹备《浙南大众》报复刊工作。
1980年
3月15日 地委发出《关于浙南日报复刊的通知》。
3月 本报招考复刊来第一批采编人员,以后又陆续招考多次,共录用68位同志。
4月12日 温州地委任命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军兼本报总编辑、党委书记,丁春霖为本报副总编、党委副书记,周益林、林白为副总编辑、党委委员。
5月1日 《浙南日报》试刊出版,四开四版,报名四字为舒同题写。试刊二个月,共出18期。
6月本报《内部参考》创办,不定期出刊。
7月1日《浙南日报》正式复刊,当日报纸发行16517份。
1981年
2月 一版发表本报编辑部文章:《统一思想认识,振奋革命精神》,对“一个农村基层干部的苦恼引起的讨论”作小结。这个讨论自1980年9月‘27日开始到1981年1月底止,选登了100多篇文章,共34期,对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更好地理解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收效甚好。
3月20日 本报《编通往来》第一期出刊。
1983年
2月17日 本报新闻标题《鱼都“游”到哪里去了?》和连续报道《郑祥育退房记》被评为全国好新闻。这是本报作品首次获得全国性奖励。
5月1日 浙南日报编辑部与市农委联办《浙南日报农村科技版》试刊,两个月后正式出版,每周一期,发行50000份,1984年底停刊。
1984年
3月 本报购置二台书报胶印轮转机,改凸版印刷为平版胶印,在全省地市报中首家采用此先进设备。
4月9日 温州市委任命丁春霖为本报总编辑兼党委书记,戴知谦为党委副书记,朱嘉富为副总编辑,周益林、林白为调研员。 7月1日 《浙南日报》改名《温州日报》,报名由舒同题写。

Ⅳ 中国共产党员发展史

这历史可长了,一时半会说不完的,建议你到书店里买本中共历史的书

Ⅳ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看温州1978年,改革开放的洪流滚滚而来,温州以其热情的姿态投身于改革的潮流中。无论是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还是新温州人的敢为人先,三十年来,温州在改革开放中创造出了一个个精彩的奇迹。为深入回顾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风雨历程,今年暑期,温州大学组织了20支分队,开展“青春与改革开放同行——改革开放30年看温州”实践活动。近500名学生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开展民营经济调查,温州模式考察,寻访历史见证人,征集温州人故事等实践活动,亲身感悟温州成长发展的点滴,感受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结经验,为温州的第三次飞跃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实践过程中,同学们风雨兼程,只为见证,只为超越,就让我们一同经历,携手相行。
一、考察:“温州模式”下的民营经济

在三十年的长河中,“敢为人先”的温州人从本地实际出发,自主改革,自求发展,闯出了一条具有温州地域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即“温州模式”,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此次实践队们走访了许多极富温州特色的民营经济,对温州经济做了深入地考察。其中,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回望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队通过走访民营企业来了解温州模式的变迁,先后走访了浙江省康德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惠邦服饰、名派照明电器、温兄机械阀业、捷鹰电器等企业。通过走访,同学们加深了对“温州模式”的理解,正如一个康德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所诠释的“温州模式”即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通过市场经济的形式促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走访过程中,同学们同样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对温州民企发展的意义重大,各企业的发展,都浸透着改革的成果。但同时他们感觉到了温州民企发展的压力,同学也目睹了一些小型制造企业大门紧闭的无奈,一位机械阀业负责人告诉他们“随着国内原材料价格的继续上升,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困难等问题的加重,温州将有更多的小型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因此,今后,“温州模式”如何在新形势下注入新血液,引领温州民企走出困境,成为崭新的课题。对此,企业家们纷纷表示,最重要的是苦练内功,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根本入手,加强企业队伍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打响品牌,相信在这样策略的指导下,温州的企业会越走越远。

与此同时,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为中国皮都喝彩”暑期社会实践队也走入平阳水头,开展考察活动,通过走访温州扬城皮具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水头皮革的发展历史等,队员们深刻体会到,30年来,温州水头的变化是巨大的,其发展模式便是温州模式的一个缩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环境污染问题,队员们呼吁,企业要长远发展,必须走上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改革新风尚,改革带来的是社会经济机构的变革,更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更加合理地安排市场配置,才是经济腾飞的根本。温州的民营企业家们正在努力着,为温州经济的继续飞跃而奋斗,虽然有过成长初期的疼痛,虽然有着“成长的烦恼”,虽然未来还有未知的漫漫之路需要拼搏,但清晰的目标让他们坚定着,不服输的本能让他们开拓着,相信温州企业,温州经济会走得越来越远。

二、寻访:温州人的创业历程

“创业”于温州人来讲已是一个不能再熟悉的词了,温州经济的其中一大特点就是将千千万万人卷入创业的潮流。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很多实践队也采访了这些时代的弄潮儿,倾听他们的创业史,触摸改革开放史上那浓墨重彩的风景。2008年7月12日-25日,美术与设计学院“温州女企业家现状调查”暑期社会实践队采访小组先后走访了高邦服饰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先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创始人。高邦服饰集团公司女总朱爱武,讲述了她的创业历程时,言谈中,她充满青春活力的言语无不体现着其干练的一面。几多艰辛,几多快乐,也许就像她说得那样,只有经历的人才会懂,她对未来的高邦充满信心。温州先迪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经理陈彤谈到自己的创业时,亲切,更多的是勉励,“机会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只要你勤奋付出,成功终将属于你!”她鼓励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

同样,国际合作学院“自强不息,济弱图志”实践队在走访鹤溪村的几家乡镇企业时也遇到了一位自主创业的巾帼人物,在谈到创业之路时,这位女老板眉宇之间尽显感慨,她说,创业的初期也许是迫于生计,但随着事业的扩大,创业路途中的摸索,你会发现创业的艰辛,持续的坚持,敏锐的嗅觉和定位的标准都将是创业者一生宝贵的财富。

的确,创业带给温州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财富,更是一笔精神的财富,一种温州精神的传承。作为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的温州,那些不断涌现的风云人物,那些令人钦赞的感人却又振奋的事迹是温州的骄傲,也是温州三十年来的荣耀。

三、关注:新温州人的成长

三十年的时间让温州改变了很多,从旧景渡新貌,温州的发展离不 开每一位民众的努力,而芸芸众生之中,有一个群体,为温州城市的建设发展做着不懈努力。他们勤劳、朴实、默默耕耘着,成为推动温州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新温州人作为温州人的分支,引起了很多社会专家的关注,同时也促成了实践队们对新温州人的探究。

商学院热运之旅暑期社会实践队就以新温州的创业人群以及“新温州人中未创业的群体”作为调研对象,在“五马”、“明航路”、“车站大道”等几个人流密集处以及部分新温州人开设的小型店铺内展开系列调查。调查针对新温州人创业的现状、创业的心态,以及他们对于创业在温州的展望等问题展开。通过调查,学生们了解到“新温州人”同样有“敢为人先,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他们的创业热情一点也不亚于土生土长温州人。

学生处“新温州人,汗洒瓯越谱华章”暑期实践队深入康奈集团,以一种全新的角度调查新温州人,诠释新温州人。队员们参观职工俱乐部等,深入了解了康奈的企业文化和有关新温州人的规章制度;深入车间,了解民工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帮助新温州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新温州人不只是狭隘地固定在经济领域,他们活跃在温州的各个行业,遍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外来打工人员,外来的定居民众,很多实践队们也开展了走访调查的活动。如法政学院“幸福城市调查研究”实践队对外来务工人员(新温州人)的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关注;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温州房地产30年”社会实践队来到中宇建设集团,为工地广大建设者送去了各种防暑降温物品,给他们带去了清凉;商学院“走近新温州人”实践队来到了温州火车站为那里的外来务工人员送去了温暖和关怀等等。

目前,新温州人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新温州人为瓯越大地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于走访调查新温州人的社会实践,目的是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给予新温州人更多的关怀。新温州人在成长,和温州这座年轻的城市一起成长着,也愿他们在未来的旅程中活得更加精彩。

四、感动:社会改革,与民谋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生活,都以全新的姿态行进在发展的道路上。为全面了解改革开放的成果,实践队的队员们城市农村,深入群众和深入企业和社区。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回望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队对温州教育局张局长进行了专访。实践队就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师资队伍的建设,新课程改革以及现在师范生就业前景等现今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了交流。张局长表示,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是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普及初等教育的决心。随着温州整个城市的品味和文化素养的不断增强,将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而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迎合社会需求而作出的改变,这样的改变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它确实已经成为了现在教育的主流。当谈到就业问题时,张局长不只一次地对现在大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十年,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温州的教育事业会有更好的突破。

在关注农村民生问题方面,“改革开放看温州”大型社会实践采访活动实践队则以大学生的独特视角,深入调查温州境内苍南、平阳、文成、泰顺四个县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历史变迁和经济发展情况。实践队的学生们分别走访了苍南龙港镇的第一任党委书记陈定模和龙港著名企业金田集团,文成县华侨镇--玉壶并采访了侨乡联合会的主席,还来到了泰顺县城罗阳的茶叶特产局,走进当地茶农家庭,亲身体验当地的乡土民情。

在与苍南龙港镇的第一任党委书记陈定模书记的访谈中,老书记讲述了他个人的经历,并就其在村里进行的两项重要的魄力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行深入的交流,从中了解到两项改革的背景及背后的故事。而对龙港金田集团的采访中,实践队走访了企业厂区,并对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采访的重心在于,改革开放的30年,企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政策的联系。金田集团财务总监向队员们讲述了金田集团的发展史,金田集团的多元化和党建团建,员工福利等,他重点强调了党对企业的扶持政策。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30年,金田才能紧抓机遇,通过自己的探索,是企业变得强大。访问结束后,队员们还参观了龙港礼品城,亲身感受到了龙港镇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风推动了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也为企业的成长带来了巨大机遇。在摸索中前进,再前进中发展,改革的深化将继续拓展,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各个实践队们以实地考察的形式深刻感受了三十年的改革成果,也进一步理解了党的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的变革,为人民谋利益,也为中国带来了福音。

忆往昔,感慨万千,话今朝,豪情满怀。回首改革开放30年的温州,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形势喜人,改革开放为温州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温州发展的动力源泉。未来的温州,会在改革开放旗帜的引领下,继续本着“敢为人先”的理念不断突破和发展。通过“青春与改革开放同行——关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们对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深深地意识到身上所背负的神圣使命,未来的温州在呼唤,呼唤着当代学子的青春与热情。改革开放三十年,百业争荣铺锦绣,让青春与改革开放同行,让千姿璀璨滋润和谐温州,听,时代在召唤!

Ⅵ 中国共产党员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

征文名称: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1840 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封建上千年来封闭的大门,也成为了中国 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 遭受着各国列强的欺辱与蹂躏.在艰难的生存斗争中,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条 脱离苦海的道路.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 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 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苦闷和彷徨之中. 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 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 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 .因此, "欲图根本之救亡" ,必须改造中国的 国民性. 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此次运动 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中国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俄国十 月革命也给困顿中的中国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气息,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 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救国的希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的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各种思潮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在比较了各种主 义的发展前景后,中国共产党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此后与各种思想斗争 中, 党逐渐发展壮大. 成为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一支中坚力量. 深厚的群众基础, 为以后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毛泽东同志带领 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 可是这也并不代表着从此就可以高 枕无忧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初期,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刚成立的 新中国留给共产党的是一堆烂摊子,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需要我们制 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使我们国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这是一个宏伟 而又艰巨的任务,西方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些经验,但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 探索.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多次的探索 中,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也会有惊喜和收获.一个国家能否快速的发展起来, 需要决策者们英明的大脑和智慧.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摸索 着一条道路,也犯过很多的错误.1958 年的"大跃进"和 1966 年的"文化大革 命"不但没有加快国家的发展,反而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 1966 年至 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 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 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 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 进展.但是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些失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在不断的对失败的总结中,逐渐找到了前 进的方向. 1978 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中国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 命运的大事,是中国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这一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的起步,意味 着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 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 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中华 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望中国的近代史,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 起,为了争得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过长期的英勇顽 强的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图谋,推动了中国的发 展和进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 国家寻找真理.但是,多次奋斗的失败,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资本主 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在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 党,中国人民的斗争才走上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胜利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建 立以来,在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 大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 28 年坚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 家做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 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使古老的中 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 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 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 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 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近代依以来的中国历史有力地证明,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 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 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 义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郑重的正确的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及其光荣,伟大和艰巨的事业.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深刻认识 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和妥善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地推向前进. 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我们大学生一定要牢 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自觉地承担起时代 赋予我们的在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

Ⅶ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1.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

  2. 1918年4月,毛泽东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7月,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不久,周恩来和郭隆真等人组织了“觉悟社”。当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

  3.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

  4.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6.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7.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8.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

  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充分说明: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虽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政党。中国各族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这个事实,人而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统一和团结。

  10. 1957年,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毛泽东现场在此之后的一个时期内,逐步夸大了确实存在的阶级斗争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随后发展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致使在不少场合混淆了敌我,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11. 1976年10月,党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12.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其中包括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真正开始了全面的、坚决的、依靠群众和深思熟虑的拨乱反正,开始了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使用权党重新加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上来。

Ⅷ 温州历史革命基地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1956年7月1日,在浙江省温州市江心屿原普寂祥院废址上建成。占地1873平方米。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二碑一馆”,占地扩大为2700平方米。二碑: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书题;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书法家舒同书题。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原名“温州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前身原为龙翔寺, 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该寺解放前已破坏无遗。1956年平整地基,为纪念浙南地区在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而建温州区革命烈士纪念馆。1987年8月1日,由温州市民政局报经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批准改为今名。1990年进行了扩建,总面积2300平方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浙江省爱国主义教基地。温州地区具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4年主不建立了共产党组织。为了缅怀先烈、继承遗志,温州地区专署、温州市市委决定于1956年在心屿建立“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1952年,温州市民政局据温州市第一届第五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议开始筹建。195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批准,先利用兴庆寺(今温州博物馆)辟设“温州市人民革命烈士纪念馆”。1956年,温州区专员公署和温州市人民委员会联合决定,报经上级批准择今址兴建。是年7月1日开放,展出烈士72名。“文革”期间,烈士受到审查,展出对象、人数时有变动,正常开馆受到影响。 1987年6月26日,温州市人民政府据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薛驹、陈法文亲笔批文,在原址奠基扩建,同时在馆内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和挺进师纪念碑。1989年1月5日落成,10月1日试开放。 新馆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是老馆的一倍多,馆园呈长“回”字形,建筑物具民族风格。主体建筑有门台、碑、馆,另有回廊,纪念亭、餐厅、接待厅等附属设施。绿化有银杏、小叶枫、南洋水杉、五针松等树种。门台保持原貌;新碑高15米,是原纪念碑的3倍,馆室二层建筑,面积相当于原馆园的占地面积。馆额、碑名分别请书法家沙孟海、舒同及张爱萍题书。 展览内容按历史时期划分三个展厅,展出谢文锦、刘英等115名烈士事迹,结合宣传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浙南革命斗争历史,突出宣传红十三军的悲壮历程和挺进师的艰难岁月,颇具特色。珍贵革命文物有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红军时代穿过的带补丁的军棉裤;和鲁迅合影的木刻家林夫刻制的国内第一幅毛泽东肖像木刻;陈列展品中还有朱德、彭德怀、邓颖超、杨尚昆、肖劲光、杨得志、罗瑞卿、叶圣陶、郭沫若、粟裕、叶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温州烈士或烈士纪念建筑的题词、信件(复印件)。馆园“仰止”、“怀远”两亭有书画家刘旦宅、温奕辉题联:“仰望崇碑怀烈士,止观青简慰忠魂”、“长怀尊敬以瞻仰,永远流芳而颂扬”。 1988年1月30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隶属温州市民政局。年平均参观人数在10万人左右,是1987年全市纪念建筑物参观总人数21万的二分之一。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5平方米),位于温州市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旅游区——江心屿,由瞻仰广场、纪念碑和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其中有三个纪念碑一个陈列馆,分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纪念碑;陈列馆内设三个展厅和一个虚拟展厅,展出了从党的创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如谢文锦、刘英等157名革命烈士事迹、史料和遗物。在虚拟展厅内展出温州地区4800多位革命烈士的主要事迹。每年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大中院校中小学和社会团体200多个,近15万人次。 纪念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窗口。自1998年开始实行免费参观以来,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牢固树立“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意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内部环境建设,使纪念馆更加整洁、庄严和美化,为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媒体及社会各界、市领导的好评。1988年1月纪念馆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200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担着褒扬先烈、教育人民的历史重任,承担着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光荣使命,是党员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纪念馆充分利用地处风景区并结合重大节日和旅游旺季的特点,举办各种展览参观悼念活动,力求做到参与面广、团体数多,使纪念馆充分发挥自身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的显著作用

Ⅸ 温州激荡四十年,见证了怎样的历史

温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另一个范例,一直受到相关学者的研究和重视,特别是有着号称“东方犹太人”称号的温州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传奇,不仅一举将东海边的小渔村从贫乡僻壤变成全中国有名的创业之城,同时也成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的重要代表,也是很多创业的年轻人梦想开始的地方。

Ⅹ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建设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建设历程:

一、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三、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五、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七、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八、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九、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十一、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二、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实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三、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十四、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七、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八、党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

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见证温州党员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2001年版本资料简介,中共建党90多年来共经历了如下十个主要阶段:

一、大革命阶段 ;

二、土地革命阶段 ;

三、抗战阶段 ;

四、民主革命阶段;

五、新民主主义阶段;

六、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

七、文化大革命阶段;

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

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阅读全文

与见证温州党员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