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湖南的历史与发展

湖南的历史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7 04:18:16

❶ 湖南的历史沿革

远在旧石器时代湖南就已有古人类活动。距今1.2万多年前人类即在此种植稻谷,距今5000年前湖南先民开始在此过定居生活。
湖南在原始社会时为三苗、百濮与扬越(百越一支)之地,据宁乡县、安乡县、津市、澧县、道县和平江县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证明,湖南境内在40万年前有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活动,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种植稻谷,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湖南的先民就开始过定居生活。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为荆州南境。
春秋、战国时代属于楚国苍梧,洞庭二郡。
秦始皇设黔中、长沙两郡;
西汉初期属于长沙国,汉武帝之后属荆州刺史辖区,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郡;
三国时属吴国荆州,置昭陵郡,为荆南五郡;
西晋时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湘州、江州;
南朝宋、齐、梁时分属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荆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
隋高祖开皇九年(589年)平南陈,而统一中国后,在湖南设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开始“湖南”之名;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
中华民国时,湖南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民国3年(1914年)全省下设湘江、衡阳、辰沅、武陵四道。民国11年(1922年)道制撤消,仅存省、县两级。民国26年(1937年)12月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湖南省划为九区;1938年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1940年4月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各区辖6-10县不等,并成立长沙市(1933年)、衡阳市(1943年)两省辖市。
民国38年(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以前,湖南省有2市、10行政督察区、77县,湖南省政府驻长沙。此外,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南省境的平江、浏阳、醴陵、岳阳、临湘、湘阴、长沙、酃县、茶陵、攸县、郴县、宜章、永兴、耒阳、资兴、桂东、汝城、安仁、桑植、永顺、龙山、大庸、石门、慈利、华容等25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或者成为游击区,并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区苏维埃政府17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910多个。省一级苏区政府,有1930年7月30日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10月成立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7月,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后改为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成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以上均行使省级革命政权的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初期设置长沙(1949年)、株洲(1956年)两地级市,长沙、衡阳、郴县、常德、益阳、邵阳、永州7个直属专区,湘西行政区及所辖永顺、沅陵、会同3个专区。2002年末,湖南省共计划分为14个地区(13地级市和1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和7个自治县。
湖南在近代发生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1852年,曾国藩受命在湘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在1898年,湖南是唯一支持戊戌变法的省份。1899年和1904年,岳阳、长沙先后被开辟为商埠,常德、湘潭增列为“寄港地”。1903年,黄兴创立华兴会,成为同盟会和国民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6-1927年,北伐战争期间,湖南农民运动声势最为浩大,农会成员发展到600万人。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湖南省境进行过几次极其惨烈的抗击日军的战役,包括长沙会战、衡阳会战和常德会战等。

❷ 长沙的历史变迁

秦为长沙郡治临湘县。
西汉为长沙国都城。东汉复为长沙郡治,上隶荆州。
吴晋南朝,临湘析出湘西,临湘为长沙郡首邑,南朝宋开始,湘西为衡阳郡(长沙郡析出)首邑,上隶荆州或湘州(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分荆、江二州置)。
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废州郡,行州县二级制,临湘(省湘西)改称长沙县,为潭州州治(大业三年隋一度改潭州为长沙郡)。
唐武德三年人唐版图。贞观元年设十道,潭州(天宝元年即742年,潭州改为长沙郡,至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即758年1月19日复改为潭州)暨长沙县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分十五道,潭州属江南西道。后唐天成二年六月十七日(927年7月18日)马殷“以潭州为长沙府”,长沙为楚国都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南唐边镐陷长沙,湖南政治中心移至朗州(常德)。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二月,入宋版图,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潭州为荆湖南路路治。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设善化县与长沙县同附廓,潭州辖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潭、湘乡、益阳、安化、湘阴、醴陵、茶陵、攸县等12县,直至民初,长沙城为路、州及长善二县治所。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1276年1月18日),长沙入元版图,设安抚司。十四年设潭州行省,十八年二月初九(1281年2月28日)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路。天历二年三月初九(1329年4月8日),文宗以“潜邸所幸”,改潭州路为天临路,辖五县七州。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吴王朱元璋甲辰年九月二十四日)(1364年10月19日)徐达领兵至潭州,改天临路为潭州府。
洪武五年六月,潭州府更名长沙府,辖十二州县,上隶湖广布政使司。
清顺治四年四月初八(1647年5月12日)高士俊领兵入长沙,长沙纳入清版图,沿明制设长沙府,上隶湖广,仍辖十二州县。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隶湖广)。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会。长沙府上有盐法长宝道。乾隆时长沙府城不仅为巡抚治,亦为布政、提学、提法三司,巡警、劝业、盐法、长宝四道治所。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并县归府,长沙、善化二县合并为长沙府直辖地。
民国二年(1913年)9月改定,旧长沙府附廓首县裁府改县。
民国三年(1914年)6月2日,湖南划为四道,长沙县属湘江道(即原长宝道,1916年裁撤武陵道,其中11县划归湘江道)。1914年废都甲设乡镇,长沙县辖7乡11镇。
民国九年(1920年),长沙设市政厅,年底设市政公所。省会警察厅设东、南、西、北、外东、外南、外北、商埠8个警察署(区)。当年废除“道”,县直属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攻人长沙,成立长沙市苏维埃政府)年底,长沙城分设东、南、西、北、外东特、商埠6个区,下辖158街团,街团下辖甲、牌、联(结),5家为1联,2联为1牌,10牌为1甲。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裁商埠入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裁商埠入西区。8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长沙设市,是第14个设为行政区划的市,也是第7个设市的省会,面积48.5平方公里(11月3日,废除街团制)。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29日,划全市为4个区(按东南西北顺序命名为一、二、三、四区),每区分4坊,每坊设2至4保,共58保,40~60户为一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上属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8月11日,改区坊保甲4级制为镇(乡)保甲三级制,原4区为8镇,市郊为4乡。“文夕大火”后缩编为城南、城北两镇及两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8镇4乡改为4镇4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设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文艺、金盆、岳麓、会春8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有83保1843甲。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辖8区82保1838甲。
1950年3月30日设郊区办事处领导外四区。
1953年1月设水上区。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1955年内四区建306居委会2909居民组。
1956年5月撤销市郊外四区,辖乡并为7乡1镇。同年撤水上区。
1957年内四区辖26街道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个乡、镇。
1958年9月,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郊区建立万年红、东风、岳麓公社。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12月24日,湖南省调整县市行政区划,原属湘潭专区的长沙、望城二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83年2月8日,长沙市增辖浏阳、宁乡、湘阴(1983年7月13日湘阴回归恢复后的岳阳地区)。当年着手改变政社合一建制。
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面积490平方公里。

❸ 湖南卫视的发展历程

1997年1月日,湖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正式通过亚洲2号卫星传送,呼号“湖南卫视”。上星后推出了《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晚间新闻》、《新青年》、《音乐不断》、《今日谈》等一系列栏目。
1999年11月7日,《快乐新战线》节目在湖南卫视开播。
2000年10月19日,“首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在湖南长沙开幕,该活动为全国性节庆活动。
2001年10月28日,湖南电视台地点迁移至湖南省长沙市金鹰影视文化城金鹰大厦,实现了全天不间断播出。
2002年,湖南卫视正式确立“锁定娱乐、锁定年轻、锁定全国”的战略定位,突出“青春、靓丽、时尚”的频道特色; 同年举办了国际汉语比赛《汉语桥》,该比赛为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大学生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
2003年,湖南卫视定位为“资讯、娱乐为主的综合频道”。
2004年6月,湖南卫视围绕“快乐中国”的理念对栏目进行编排,对部分节目做加减法; 同年举办了歌唱选秀类节目《超级女声》。
2005年12月31日,湖南卫视推出了“快乐中国2005—2006跨年演唱会”,并于每年12月31日至次年1月1日在湖南卫视现场直播,跨年演唱会已陆续在长沙、深圳、广州和北京等城市举办。
2006年,湖南卫视播出十周年广告创收能力在省级卫视中排名第一,在全国排名第三。
2007年上半年,湖南卫视举办了歌唱选秀类节目《2007快乐男声》 。在《2007快乐男声》总决赛之前,湖南卫视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携手创办“希望工程·湖南卫视快乐成长基金”。
2009年,湖南卫视举办了《第九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 》。
2009年3月,湖南卫视与英国BBC环球公司签订了《挑战麦克风》的节目模式销售协议。6月湖南卫视第五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9月28日,湖南卫视实现高标清同播, 高清画面比例为16:9,右上角带有“高清”字样。
2010年6月28日,湖南广电成立湖南广播电视台和芒果传媒有限公司,标志着湖南广电的第三轮改革正式开始。
2013年1月 ,湖南卫视确立了“越成长,越青春”的频道口号,推出歌唱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第一季) 》。“此外,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湖南卫视以158.72亿,紧随CCTV、凤凰卫视之后;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父子亲情互动趣味真实感动记录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
2014年4月,湖南卫视推出明星户外真人秀《花儿与少年》,节目由两位男星与5位女星组成团队,华晨宇成为该节目的嘉宾; 10月,推出校园真人秀节目《一年级》,节目邀请明星以教师的身份来记录小学一年级学生生活的点滴。
2015年2月4日,湖南卫视推出了发现美好社会道德实验真人秀节目《噗通噗通的良心》。 5月3日,湖南卫视推出趣味益智代际对抗节目《好好学吧》。
2016年1月23日,湖南卫视推出孝道类真人秀节目《旋风孝子》,该节目由来自韩国的金荣希团队结合中国国情原创,黄晓明、陈乔恩、曹格、郑爽成为该节目的嘉宾; 3月15日,湖南卫视推深夜美食纪录片《辣椒的味道》,该片每集30分钟,分为“一枚浆果的旅行”(上、下)和“辣椒的江湖”(上、下)两大部分共四集。

❹ 长沙历史的变迁

长沙,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南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旅游中心。长沙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近代以来人才辈出,堪称全国之冠。素有 “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称,名胜古迹众多,吸引着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长沙,又可谓为“山水之城、文化之城、英雄之城”。也许您对以上还不太了解 但您一定听说过一个名字:毛泽东,长沙就是这位世界巨人成长的地方,他在此度过了不平凡的青少革时期。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长沙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影响颇深,如果说把长沙的建设和发展比做一棵树,那文化就是这棵树的根;如果把城市比做一个人,那么文化就是这个人的灵魂,正是“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湖湘文化之根影响着、支撑着长沙的全面发展。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驱动着星城奔向美好的未来。“露蒸干树熟,风撼一洲香”, 以南橘闻名的橘子洲,登洲一览,但见杂花生香,绿荫覆地,橘络含羞,在洲中放眼望去,只见西边岳麓山青翠葱茏,东边长沙城高楼耸立,山水与城市互动,城市与山水共生,好一幅天人合一的图画。
长沙,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这里节庆盛会丰富多彩,欢乐洋溢;这里许多文化与传统风俗独具特色,举世无比;这里悠久的湖湘文化, 神奇的伟人故里,秀美的山水洲城,浪漫的现代都市,令你目不暇接。到此观光,必将给您留下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距今约15—20万年以前, 长沙 有 人类 的活动,经过15—20万年的发展,长沙 历史 进入 新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5000年,长沙先民开始过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进入母系社会;约公元前3000年,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屈家岭文化阶段;约公元公元前2500年,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 龙山文化 阶段,这时有了原始农业,渔猎仍是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原始制陶业、石器加工技术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并产生原始的纺织和玉器加工技术。

夏商周以前
商 周 及商周以前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传说始祖 炎帝 和 黄帝 都曾来过长沙。 司马迁 的《 史记 ·五帝本纪》说,黄帝曾“披山通道,南至于江,登熊、湘”,后来就把长沙这片地土封给了他儿子少昊氏( 宋朝 罗泌的《路史》记载: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胙即赏赐之意),据此,传说中的少昊氏是远古长沙的一个氏族首领,是开发长沙的第一人。

长沙, 夏代 属古 三苗 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作为古越人(古长沙越人为扬越的的一支)到这时创造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越文化,以拍印的几何纹饰硬陶即印纹硬陶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商周时期,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事频繁,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臣服纳贡。《逸周书·王会》记载,周初营建雒邑告成,各方 诸侯 来贺,贡物中有“长沙鳖”一种,这是“长沙”一名见于史籍的最早记载。

古越文化与中原文化
商周时期中原文化的传人,长沙进入 青铜器时代 。长沙古越人仍然是居住在茅草覆盖的半地穴式房屋,过着氏族生活,主要以 石器 作为工具,生产上依靠刀耕火种。商代中期,中原的青铜铸造技术传入,开始使用和制造青铜工具铜斧,到 西周 后期出现了铜制大锄(一种重要的松土工具)、铜插(即耙,用于松土和起土的农具);而且还制造出了形制考究、纹饰精美的青铜容器、乐器。长沙出土的大批商周青铜器,大多具很高的工艺水平,富有鲜明的越族风格; 1938年 宁乡 出士的著名的四羊方尊,是商周青铜器中珍品; 1959年 以来宁乡、 长沙县 出士的十几件铜镜,一般重70—80公斤,最大的221.5公斤,为 中国 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商代铜镜。

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
东周 以后,进入 春秋时代 ,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年代,春秋末期, 楚国 (荆楚)的势力进入长沙。 战国 初期,越国灭 吴 ,楚越对峙开始,长沙成为楚国东南边睡的要塞。战国中期,楚国实行变法,国力强盛,对南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湖南全境纳入了楚国版图,长沙成为楚国南部的军事重镇,包括湖南湘北、湘中、湘南广阔地域的政治军事中心,楚国在长沙建立了城邑。楚人对长沙的进入,加上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古越人消失了,长沙古越文化被楚文化替代。

楚人的南侵,带来了中原和江汉地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使长沙地区进入了 铁器时代 ,长沙结束了商周以来延续了1000多年的原始状态,直接进入封建社会。

楚国至楚怀王时国势日弱,诸侯各国特别是 秦国 对楚国多次发起战争,前222年,秦国大将 王翦 帅军南下,打败楚军在江南的余部,楚国以长沙为政治军事中心的江南之地被秦国所征服,楚国灭亡。长沙(湖南)作为楚地和楚国军事重镇的时间长达800多年。

秦汉时期
秦代的长沙郡
秦国 灭掉 楚国 ,在原楚 江南 之地设立“ 长沙郡 ”,之后就是 秦王朝 的诞生,长沙为 秦代36郡 之一,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 行政区域 载入史册。秦代 长沙郡 涵盖今湖南大部分、 湖北 以南、 江西 西北和 广东 的连县、 广西 的全州等地, 面积 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湘县为治所。

西汉时期长沙国与长沙王

--------------------------------------------------------------------------------

2 长沙历史
秦朝 灭亡, 汉王朝 建立。 刘邦 称帝之后,公元 前202年 封 西汉王朝 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将湘县改名临湘县,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 湖南 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 诸侯 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官员),其王位世袭,但自 东汉 汉朝对诸侯王国改变体制之后即公元前144年,实际成为有名无实的番王了。长沙国从公元 前202年 始封至公元 7年 废除,存在200多年,长沙国先后分为“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

吴氏长沙国
古长沙城作为汉王番都,临湘古城位于长沙国的中心地带,为历代长沙王的驻所和长沙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古书《 水经注 》记载,临湘城(即古长沙城,史称临湘故城)系吴芮始封长沙王建筑。公元前157年,吴氏长沙国废除。

吴氏长沙国时期,为古代长沙历史上辉煌时期,政治上始终不渝维护国家统一,是西汉王朝的忠实诸侯王国。刘邦所封八个异姓诸侯王臧荼、韩信、英布等七个诸侯王全部消灭,唯独吴氏长沙国自始自终效忠朝廷,就是淮阴王英布(即长沙王吴芮之女婿)反叛,长沙王吴臣(吴芮之子)还大义灭亲。吴氏长沙国自吴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孙吴著死,因无子被撤除,共传5代,历时46年。王国的官吏制度与西汉朝廷相同,设有丞相(汉高祖初曾称柱国),由朝廷直接委任,名为辅佐诸王,实际上是派来掌握本国实权以控制地方的。

刘氏长沙国
前158年 文帝 之子文帝继位,重置长沙国,史称“刘氏长沙国”,公元前155年,景帝庶子刘发封为长沙王。刘发之长沙国正值西汉王朝大削诸侯王国势力的时候,至此,疆域广阔的长沙国分离出南部另立桂阳郡和零陵郡。自前155年封地,到 前145年 ,随着朝廷对诸侯番国管理体制的改变,这时的长沙国瞎地大为缩小,已析出桂阳郡和零陵郡,仅有临湘、罗、下集、益阳、连道、湘南、安城、丞阳、茶陵、攸、昭陵等13县;长沙国的番王至此也削除了实际权力,不得干预自己所辖诸侯国的政务,成为名义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改制以前称为“臣相”),下至县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刘氏长沙国”从刘发始封到刘舜被废,共传7代8王,历时164年,随西汉王朝灭亡而拆除。公元 8年 , 王莽 篡位自立为帝建“新朝”,长沙国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改名“抚睦县”。

东汉长沙王、长沙国与临湘侯
王莽政权很快就被西汉末农民大起义所淹没。公元25年,原 西汉 皇室宗族、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刘秀 (即光武帝)拥兵称帝,又建立起一个汉朝,因以 洛阳 为都,史称 东汉 。由于全国各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队伍和各色武装割据,刘秀又展开了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 26年 (建武二年),刘秀遥封西汉末代长沙王刘舜之子刘兴为长沙王,复建长沙国,以控制 洞庭以南 的局势。到 29年 ,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锡光等,相率遣使贡献,悉封为列侯。至此,包括长沙在内的 湖南 全境正式归于东汉,长沙的归汉,对刘秀统一天下的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刘秀于 40年 (建武十六年)统一 中国 。长沙已早在 37年 ,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

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
湘州改制为湖南和长沙建制史上的标志。由于长沙地理位置的重要,长沙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的中心,其地位与作用更加巩固。三国的长沙郡,行政范围基本局限于湘江以东地带,隋朝的长沙郡跨越湘江至整个湘中地区,从而基本上奠定了从此直到清代长沙建置的规模。隋朝的统一,湖南重归统一的中央政权之下,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往来与联系不断加强,获得了一个广阔和相对安定的空间。

东吴长沙郡
三国 时期, 219年 孙权 夺取长沙至 279年 西晋 灭 吴 ,长沙属于孙吴之地。孙权称帝后湖南政区发生变化,今湖南的大部大致属当时的南郡、武陵、零陵、桂阳、长沙、临贺、天门、衡阳、湘东、昭陵10郡,隶属 荆州 。

--------------------------------------------------------------------------------

3 长沙历史

257年 ,长沙东部为衡东郡(治所翻县,今 衡阳市 ),西部为衡阳郡(治所湘乡县今湘乡县西),益阳县南部之地析出新阳县(今 宁乡县 ),治所在沩水上游(今宁乡县横市镇一带),属于衡阳郡。

265年 ,长沙郡的安成县(今属 江西省 )和豫章、庐陵两郡几县设立安成郡,长沙郡瞎地进一步缩小,共辖临湘、测阳、恢、醒陵、罗、 吴昌(汉昌改)、建宁、下集、蒲沂等9县,包括今长沙、岳阳、株洲 3市地以及今属 湖北 的通城、崇阳、蒲沂3县(市)地。

三国时期的长沙郡,上有州(荆州),下有 县 、 乡 、里,为孙吴时代的行政体制。除行政长官外,长沙郡属诸曹的设置(官名)已经颇为全备,有掌“选署功劳”的功曹、管赋税的田户曹、管造船的船曹;有负责由贮租米、布帛的仓吏,收贮租钱的库吏。县以下的乡也设有属吏,简胺中就出现了“东乡劝农掺”、“南乡劝农撮”的名称。此外,还有“司马”、“关丞”、“仓田曹”、“录事”等。(资料来源:依据“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简牍整理)。

西晋·南朝之湘州
西晋 统一中国后沿袭汉代分封制。 280年 (太康十年),晋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马乂为长沙王,以郡为国。西晋初期,长沙郡仍隶属荆州,以临湘为治所, 西晋至南朝的300年中,地方行政仍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长沙郡下辖临湘、浏阳、巴陵(280年分罗县置,今 岳阳 、临湘地)、罗、吴昌、醴陵、建宁、攸、下隽、蒲沂等10县。280年,新阳县改名新康县,县治迁到今宁乡县治以西10里的冷水铺及万寿山一带。 299年 ,晋惠帝分巴陵、下隽、蒲沂等县设立建昌郡,长沙郡辖地又一度减少。
湘州的建立 :西晋后期,由于北方势力侵扰,西晋统治重心南移,荆湘地区更为重要。 307年 (永嘉元年),晋怀帝司马炽从荆州分出长沙、建昌、湘东、衡阳、邵陵、营阳、桂阳、零陵等8郡另立湘州,以临湘(今长沙)为治所。湘州的设立,是古代湖南政治军事上的一件大事。

隋朝的改制
577年 ,北周灭北齐,重新统一了北方。 581年 ,北周外戚杨坚废周称帝,建立 隋朝 。 589年 (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正月),隋军渡过长江,攻克建康,陈朝灭亡。从此自西晋灭亡以来长达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结束。

隋统一中国,对南朝的政治体制实行改革。地方行政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废除郡一级。隋文帝时,以长沙有昭潭,改湘州为潭州,设立潭州总管府。
长沙郡废除,所辖的临湘县改为长沙县,并废浏阳、醴陵2县并入;
建宁县亦被废除,并入衡州(原湘东郡)的湘潭县。
隋炀帝时,进一步改制,废诸州总管府,裁并州县,改州为郡。潭州又改为长沙郡,辖长沙、衡山、益阳、邵阳4县,以长沙县为郡治。

长沙县辖地包括今 长沙 、 望城 、 浏阳 、醴陵4县(市)地。区域大小大致与现今长沙市辖区相当。
衡山县为原衡阳郡所辖,后湘乡、湘西2县并入,包括今 湘潭市 城区及 湘潭 、衡山、湘乡、双峰、涟源、 宁乡 等县(市)地。
益阳县亦为原衡阳郡辖,后废新康县并入,包括今 益阳市 城区及 桃江 、新化、 安化 、 宁乡 、涟源等县市地。
邵阳县为原邵陵郡所辖,后废扶夷、都梁2县并人,包括今 邵阳市 及邵阳、邵东、新邵、新化、武冈、洞口、隆回、新宁、城步、涟源等县市地。
盛世潭州
李靖 平定萧梁, 621年 长沙归于 唐朝 。唐王朝地方行政仍沿袭 隋朝 州(郡)、县两级制。636年(贞观十年),唐全国为10道,潭州属江南道。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唐增为15道,潭州属江南西道。

唐朝初期,行政区划调整,将邵阳县划出,另立南梁(州),从长沙、益阳、衡山3县分别划置醴陵、新康(624年又归入益阳)、湘乡3县,南梁共辖6县。
潭州的县级区划也进行了调整
708年 (唐中宗景龙二年),分长沙县复置浏阳县,并将县治从居仁镇(令官渡镇)迁至今浏阳市所在地。
74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衡山县改名湘潭县。潭州仍辖6县,即长沙、浏阳、醴陵、益阳、湘乡、湘潭,直至唐末。

--------------------------------------------------------------------------------

4 长沙历史
621年湖湘初定,唐王朝在长沙设立潭州总管府,624年总管府改为都督府,管辖潭、衡、永、郴、连、南梁、南营、南云8州军事(624年为7州,南云不在内)。潭州都督府是唐代前期湖南地区的最高军事机关,行政长官为都督,但往往兼任潭州刺史,实行军政合一体制。长沙唐中央政府湖南军事机构所在地,唐前期军事上实行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全国各冲要之地设置军府,又称折冲府,直属中央。唐玄宗时改革军事,潭州设有桥口(今望城县乔口镇)和禄口(今株洲)、花石(在湘潭)守防。

唐代以前的长沙社会发展整体落后于中原地区,经过三国、两晋和南朝长达400年的经营开发,到唐前期,由于社会安定和历任州(郡)县官的治理,赶上了中原地区的发展,此时的长沙人丁昌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771年(大历六年)上任潭州刺史的张谓曾撰写了一篇《长沙土风碑铭》,唐代宗大历年间,诗人 杜甫 游长沙,曾写下了不少诗章,其《清明》一诗中有:“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干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 争道朱蹄骄齿膝”,也正是盛世长沙一日的写照。

湖南道治所
唐王朝 到 唐玄宗 时繁荣达顶峰,之后开始衰落,至“安史之乱”进入了它的中期,唐中期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 764年 (唐代宗广德二年),衡州设置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简称湖南观察使,辖衡、潭、邵、永、道5州; 768年 (大历三年),辖区也有所扩大,增加了郴、连2州,长沙成为湖南道的治所。至此长沙等地从原江南西道分离出来,单独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即湖南道,“湖南”一词开始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在历史上出现。

湖南观察使设立及迁治长沙,为朝廷稳定湖南局势采取重要措施,然而却引起了湖湘武将们的不满。安史之乱后,地方兵将大多骄横跋屋,不服驾驭,“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当时驻防长沙等地的正是这样一批骄兵悍将。至安史之乱之后,江南一带分裂割据渐涨,湖南一带斗争表现为湖南观察使与悍将骄兵的激烈冲突,而长沙正处于这一冲突的中心地带。 770年 (大历五年),湖南道迁治长沙仅仅2年之久,湖南兵马使臧即带领一班骄兵起而造乱,肆虐长沙,杀死潭州刺史兼湖南观察使崔灌,演出了一场“兵变”恶剧。发生于770—780年的长沙减价兵变和邵州王国良事件,即表明分裂割据势力已经在湖南兴起。

楚国王都
五代十国 时期,此时的湖湘地区出现了一个由 马殷 建立的 楚国 ,原唐朝湖南道治所的长沙即为其都城,至此长沙进入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马)楚国时代。马楚政权时期,马殷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人民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长沙以及湖南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期间楚国与北方各个政权的贸易以茶叶为主,湖南的茶叶从此全国闻名。 参见: 五代十国·楚国

军阀割据
951年 ,南唐大将边镐灭 楚 , 湖南 重新回到军阀割据 南唐即以边镐为武安军节度使,驻节潭州; 952年 10月,刘言乘潭州民情怨愤之机,派王逵、周行逢家兵攻打潭州;南唐在长沙的统治仅一年,即烟消云散。

刘言占据湖南后,湖南的政治、军事重心一度从长沙移至今天的常德市; 953年 刘言被周行逢与王逵合谋囚杀。
周行逢为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驻长沙;周行逢主政湖南之后力“矫前人之弊”,以严刑峻法处置悍将,整肃贪官,从此,沅湘间的战乱一度停息下来; 962年 10月(建隆三年九月),周行逢去世。 962年l 1月,张文表获知周去世消息起兵叛乱 随即以去朗州吊丧为名率兵直赴潭州,镇守潭州的廖简被杀于酒宴席上,占领了潭州。963年 宋朝 占领长沙。
宋代湖南路治所
963年宋军占领潭州,宋太祖规定潭、朗两州“直隶京师,长吏得自行奏事。”原武安军、武平军的建置废除,朗州作为湖南军事政治中心,“在潭州之上”的地位也随之消失了。宋朝统一中国之后,为防止藩镇割据,规定州、郡长官必须由文臣担任,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改以前“太守、刺史和县令、县长”的称谓为“知×州(县)事”,简称知州(县)。

--------------------------------------------------------------------------------

5 长沙历史

997年 (至道三年),宋真宗正式改道为路,全国为15路。原湖南道改为荆湖南路,潭州为治所。真宗( 998年 —— 1022年 )时,荆湖南路的转运使司、提点刑狱使司和安抚使司相继设立,三大衙门都设于潭州城内,其安抚使并由潭州知州兼任,长沙又成为湖南9州、军、监的政治军事中心。

宋代潭州区划的调整
宋代 是长沙历史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时期。在这300多年中,长沙作为湖南政治军事中心的地位更为巩固,长沙行政区划的格局基本定形,后来长沙地区在 元 、 明 、 清 三代长达60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朝初期和中期,潭州行政区划也经历多次调整。

965年 (乾德三年),废除马楚政权末期设立的龙喜县将 长沙县 东的常丰场升为县(973年又并入长沙县);原属岳州的湘阴县划属潭州。
977年 (太平兴国二年),分长沙6乡置 宁乡县 ,以原唐代新康县玉潭镇(即今宁乡县城)为治所。
993年 (淳化四年),原属衡州的衡山县划予潭州。
1073年 (熙宁六年),大臣章享巡察湖南开梅山,分湘乡、邵阳、益阳、宁乡4县地设 安化县 。
1098年 (元符元年),分长沙县5乡、 湘潭县 2乡置善化县,县治即附于潭州城内。至宋末,潭州共辖长沙、善化、宁乡、 浏阳 、 湘阴 、益阳、湘潭、澧陵、湘乡、安化、佼、衡山等12县,是荆湖南路各州中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一州。
宋代长沙发生的重大事件
两宋之交时长沙一度为天下注目、太快人心之处。l126年8月, 北宋 奸臣“六贼”之首蔡京流放 广东 ,行至潭州而死。次年, 南宋 朝廷惩处叛国之臣,伪“楚皇帝”张邦昌被贬至潭州“安置”,后于l1月下诏赐死。

宋代政局相对稳定,由于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和一些贤臣清吏的治理,长沙 经济 的发展赶上和超过了中原地区。 文化 上,长沙 岳麓书院 的创立,胡安国、胡宏父子和 朱熹 、张拭在长沙讲学兴教,长沙成为著名的湖湘文化之都。长沙城市的规模扩大,其城垣直至清末也没有超过,城内已打破坊市界限,商业繁荣,人口稠密,已蔚然而为“湖湘一大都会”。

南宋初,湖南民族、军阀矛盾尖锐,动乱不已。建炎四年正月, 金 兵攻陷长沙,屠城而去;先后有马友、杜彦、孔彦舟等几股溃兵、土匪武装涌入长沙,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l130年, 洞庭湖 区爆发了著名的钟相、杨幺起义,湖南人民纷纷响应,潭州的宁乡、益阳、湘阴、安化等县也成为义军占领区。短短2年,长沙城垣残破,十室九空,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向子甄乃率所属移驻攸县。
1131年 2月(绍兴元年正月),南宋王朝曾改荆湖南、北路为荆湖东、西路,分别以鄂州、鼎州(今常德市)为治所,潭州属东路。1131年,又恢复旧制,仍以潭州为南路治所。南宋初,潭州为沿江6大帅府之一,有宰相李纲、张浚,大将韩世忠、王理、岳飞等先后来到长沙。
l132年,李纲任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次年10月,宋朝廷以禁军疲沓不堪战事,划分诸统兵大将辖区,潭州先为王理辖区,后因其作战无能,又代之以名将 岳飞 ,长沙又成了声震中外的岳家军的驻防地。在镇压杨么起义的战争中,李纲、张浚、岳飞先后以统帅身份坐镇长沙,指挥潭、鼎、岳、辰、澧等州和湖北的各路军队,先后招降黄佐、周伦、杨钦等义军将领,瓦解义军20余万人,避免了一场血腥屠杀。
南宋中后期,长沙时局相对稳定,有重臣名将刘镐、张孝祥、辛弃疾、周必大、真德秀、魏了翁、向士壁、汪立信、 文天祥 、李芾等任职长沙,支撑南宋王朝湖南大局。辛弃疾创飞虎军,张孝祥、真德秀为政廉洁,文天祥治狱清平,都为长沙留下了一段佳话。而向士壁、张唐(张浚之曾孙)、李芾潭州抗击 元 军,悲壮激烈,为宋代长沙添上了英雄的色彩。

-----------------

❺ 湖南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湖南省,省会长沙市,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长江的中游,因大部分区域是在洞庭湖的南边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

湖南省的东边是江西省,西边是重庆市和贵州省,南边是广东省和广西省,北边是湖北省,湖南省的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6918.38万人。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省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14个地级行政区划;68个县(其中7个自治县)、18个县级市、36个市辖区、共122个县级行政区划。

省会长沙市,其他的地级行政区划是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❻ 湖南的历史有多少年

远在旧石器时代湖南境地就已有古人类活动。

湖南境内在40万年前有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活动,距今1.2万多年前人类即在此种植稻谷,距今5000年前湖南先民开始在此过定居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设置长沙地级市、1956年设置株洲地级市,以及长沙、衡阳、郴县、常德、益阳、邵阳、永州7个直属专区,湘西行政区及所辖永顺、沅陵、会同3个专区。

截止2017年9月12日,湖南省共计划分为14个地区(13地级市和1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5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63个县和7个自治县。

(6)湖南的历史与发展扩展阅读:

湖南历史沿袭: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为荆州南境。

春秋、战国时代属于楚国苍梧,洞庭二郡。

秦始皇设黔中、长沙两郡。

西汉初期属于长沙国,汉武帝之后属荆州刺史辖区,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郡。

三国时属吴国荆州,置昭陵郡,为荆南五郡。

西晋时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湘州、江州。

南朝宋、齐、梁时分属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荆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

隋高祖开皇九年(589年)平南陈,而统一中国后,在湖南设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开始“湖南”之名。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主要在荆湖南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

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

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❼ 湖南悠久的历史文化

湖南历史文化悠久,从神农氏开始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阅读全文

与湖南的历史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