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理塘县历史发展过程

理塘县历史发展过程

发布时间:2021-03-07 02:30:59

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奴隶社会:夏(产生) —— 商(发展) ——西周+春秋战国(结束)
封建奴隶社会:秦(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宋(加强)——元(强化)——明(发展)——清(顶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开始沦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完全确立)

② 理塘县的历史沿革

理塘来县唐属吐蕃,元初自置李塘城。元至元九年(1272年)置李唐州,后设奔不儿亦失刚招讨使
司。
元二十五年(1288年)设钱粮总管府。
明置里塘宣抚司,后为扎兀东思麻千户所;明末清初为固始汗属地。
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宣抚司。清光绪2年改土归流,置裹化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置理化县;宣统三年(1911年)奏准置里化厅,辖稻坝、定乡、顺化等县,土司制度始于元,至清而兴。
民国元年(1912年)设里化府,民国三年(1914年)置理化县。民国元年(1912年)设理化府,1913年改置理化县。
1950年5月31日理化县解放,翌年5月更名为理塘县。
1997年,理塘县辖1镇18乡,2000年,理塘县辖1个镇、23个乡。

③ 中国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 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 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 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

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 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 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3)理塘县历史发展过程扩展阅读

中国的文化

文学

从先秦始,诗经、楚辞、汉赋、晋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章回小说、民国杂文,描绘了中华古代文学史的灿烂。

经史子集是传统中国的学问。东晋李充正式确定甲乙丙丁即经史子集次序,但尚未直接用经史子集之名。唐初编成《隋书·经籍志》,这是正式以经史子集为类名的四部分类法中现存的第—部目录。它分经史子集4部,下分40细类,

经史子集各部书籍六万九千五百七十余卷,译本书千三百二十余册,释藏七千零&八卷,书画图象等约二百余种。其外又有艺术志、道书志、书志、画志、通为八目。

绘画

中国画在中国被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墨和国画颜色在帛或宣纸上作画。

中国画按照内容可分为花鸟画、山水画及人物画;按照技巧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重彩画、水墨画、白描画、壁画、内画;按照艺术层次可分为具象国画和抽象国画等。

中国画擅长写意,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

④ 请问四川的古,近代史有哪些

200多万年前,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王朝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中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蜀文明
根据考古发现,2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境内有已被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四处。距今7~8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很广,目前已发现200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汉三星堆遗址、广元营盘梁遗址、西昌礼州遗址等。
约4~5千年前,四川地区进入上古传说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同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当。此时的古史传说内容主要关于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动,较著名的有大禹导江、杜宇化鹃、长苰化碧等。尽管没有史料记载,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口头传说证明,最迟到商代,成都平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商周时期,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奴隶制政权蜀国可能与古史传说中的“三代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有关。大约在夏商之际,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时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势力强大,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大约相当于春秋早期,杜宇氏禅位于治水有功的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
战国至三国
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起初国力强盛,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开明九世开始仿效华夏礼乐制度,并把都城从广都迁往成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从石牛道讨伐蜀国。
秦攻占蜀国后,设蜀、汉中两郡。四川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秦昭襄王至秦庄襄王年间(前227年~前247年),李冰担任蜀郡太守,采取了许多开发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检、郫二江(今南河、锦江),使成都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西汉以后四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天府之国”,美称相沿至今。汉景帝年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国首个官办学堂“文翁石室”,从此蜀地学风大盛,可与齐鲁地区相媲美。西汉末,公孙述占据益州,国号“成家”,建都成都。
东汉末,益州又被刘焉刘璋父子割据(189年~214年)。后来,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1年~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重庆、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和甘肃小部。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使蜀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两晋至隋唐
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不久,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后期,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至隋开皇元年(581年)四川并入隋朝版图,四川地区先后受东晋,前秦,樵纵,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由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今江南地区)一益二”之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之后又有多位唐朝君主入蜀避难,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义。
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被覆灭,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
宋元至明清
宋、元时期在四川地区曾发生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比如王小波、李顺起义。尽管如此,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四川地区仍较安定,使得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成为两宋抵抗金、蒙的大后方。元初四川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使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发兵将四川地区并入明朝版图,辖区除现在的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人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以成都为西京。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进入稳定时期。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爆发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历时9年清廷才将起义镇压下来。
宋末至清初,四川地区在空前的战乱下,人口锐减,经济调敝。于是,朝廷在明初与清初两次推行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历称“湖广填四川”。两次移民运动使人口缺乏的四川获得大批劳动力,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近代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但直至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四川的门户重庆为通商口岸,才算真正步入近代。四川社会自然经济逐步崩溃并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在四川开始萌芽。
19世纪60年代,石达开入川,之后又爆发成都教案,以及义和团起义。在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撤销道一级建置,改为省直辖府、州、厅、县。1913年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实行“军民分治”,废省改道,将四川地区分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7道,后改盆地5道名为西川、建昌、永宁、嘉陵、东川。同时废府、州、厅建置,将县直隶于道。1914年,裁去边东、边西两道,划康定县以西30个县为川边特别区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受四川省节制。
民国时期,川内军阀混战,从1912年至1933年止,大小战争不下480多次。四川大小军阀各霸一方,各自为政。1935年,国民党中央军入川,为了“剿共”及严密监视地方的革命活动,仿效在鄂、豫、皖等省缩小政区的办法,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原川边特别区),另设成都市(1928)和重庆市(1929)。1939年实行新县制,编组保甲,划分乡镇。同年,又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所属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合并,设立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设自贡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进入四川。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四川东北及与陕西接壤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约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700万,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再次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携其子蒋经国,从成都飞往台湾,随后四川和西康相继更换政权。
现代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1950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专员公署”。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同年5月,将各“区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
为了加强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按照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先后设立了西康藏族自治区(后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藏族自治州(后改为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彝族自治县、茂汶羌族自治县等一批自治州、县。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于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设立了渡口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共计43个区县(市),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2万人。川渝分治后,四川省的地级行政区降为19个,县及县级市、区179个,数量仍为全国第一。所幅员面积为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5位;人口8356.5万人,占全国的6.8%,居河南、山东之后,列第3位。
2007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计21个地级单位),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共计181个县级单位)。
成都市: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
自贡市: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和荣县、富顺县;
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德阳市:旌阳区、中江县、罗江县,广汉市、绵竹市、什邡市;
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江油市、三台县、安县、平武县、梓潼县、盐亭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广元市: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县;
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射洪县;
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
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沙湾、金口河4个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
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阆中市;
眉山市: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
广安市: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
达州市: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市;
雅安市:雨城区,芦山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
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
资阳市: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金川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九寨沟县、小金县;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丹巴县、炉霍县、九龙县、甘孜县、雅江县、新龙县、道孚县、白玉县、理塘县、德格县、乡城县、石渠县、稻城县、色达县、巴塘县、泸定县、得荣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木里县、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

⑤ 碗的历史演变过程

碗的历史演变过程:碗作为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碗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为方形。

不断变化的只有质料,工艺水平和装饰手段。一般用途是盛装食物,碗因为其体积较锅、盂小而可用手端盛。上阔下窄的形态,放在平地上是不稳定的,考古学家推测,古人对碗的使用,可能是最初放在地上挖出的坑之内的。

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制品,基本形状为大口深腹平底,使用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

以后随着时代的演进,制瓷工艺的逐步改善以及人们的审美和实用要求的提高,碗的形状、纹饰、质量也越来越精巧,使用分工也越来越具体多样,如饭碗、汤碗、菜碗、茶碗等。不同时期的瓷碗,其形状、釉水、纹饰是有着明显差别的。

(5)理塘县历史发展过程扩展阅读:

中国碗的进化史:

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人们获得食物的方式主要是狩猎。但狩猎也要看运气,运气好时,出门就能遇见野兔撞死在树桩上;运气差时,一整天甚至好几天都捕不到任何飞禽走兽。于是,所有人不得不饥一顿饱一顿、有上餐没下餐地过日子。

直到智慧的先民成功地种植繁育了粟等谷物,人们才逐渐告别了不稳定的狩猎生活,开始了相对稳定的以种植为主的农业生活。

对于谷物的烹饪,就不能像肉一样用火烤,人们一点点摸索、一次次尝试,终于发现可以加水煮着吃。当然,水加得少了,煮出来的是米饭;水加得多了,煮出来的是稀饭。但不论是米饭还是稀饭,总得拿个容器盛着吃——于是,碗应运而生。

考古研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有了陶制碗的雏形,而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至晚期,灰陶、黑陶、彩陶制的陶碗已屡见不鲜,甚至在河姆渡遗址还出土过木制的碗。在我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北首岭遗址,就出土过几件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陶碗。

北首岭遗址是仰韶文化早期的代表,共出土包括石器、陶器、骨器在内的生活器具 5000余件,其中跟饮食相关的,除了碗,还有鼎、甑、盆、壶、瓶、钵等。出土的碗与今天的碗造型相似,普遍开口较大、足底较小,有的碗内外壁略带纹饰。

在夏、商、周三代,随着文明的发展,饮食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讲究,而碗已成为人们主要的餐具之一。即使在青铜文明高度发达的商周时期,陶碗仍是老百姓吃饭必备家什。

⑥ 武陵山区的历史发展过程

因在地质与地形、自然条件、经济生活、民族文化等方面,武陵山区相对自成一体,各民族长期交错杂处、共同生活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共性,被费孝通先生概括成“武陵山民族走廊”。
历史上,这个地方一直是苗族、土家族、汉族等民族的聚居地,民族关系复杂。但是,各民族都把国家统一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大一统”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历代王朝都对武陵山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的治理政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创建了带有自治色彩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历史文化传统,为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依据。
清代以来,该地就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每个时代都有重要的著述流传于世:康熙初年的《抚苗录》、乾隆年间的《楚南苗志》、嘉庆年间的《苗防备览》、光绪年间的《湖南苗防屯政考》、民国年间的《湘西苗族调查报告》等等,都已经成为我国学术史上不朽的著作。同时,每个时代还有大量地方志书、私家著述、民间抄本、宗教经师们的经书、以及各个档案馆里收藏的数以万计的档案资料等。这些文献资料全方位地反映了历史上湘西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体现了当地各民族与汉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联系,体现了历史上中央政府对湘西的开发和管理。这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⑦ 甘孜州 历史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部,俗称康巴地区或康区。地处东经98°—102°,北纬28°-34°。东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区接壤,南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毗连,西沿金沙江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相邻,北接青海省玉树、果洛两藏族自治州。

甘孜,古为羌地,唐属吐蕃,是康巴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1950年成为新中国最早实行民族自治的一个州,是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冲。

自治州辖康定、丹巴、泸定、九龙、道孚、炉霍、色达、甘孜、白玉、新龙、德格、石渠、雅江、理塘、稻城、乡城、得荣、巴塘共十八个县。面积十五万三千余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0万,是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州府康定,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众多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是州内重要的旅游资源。“蜀山之颠”的贡嘎山,为世界第十一高峰。贡嘎冰川一直受到科学家的重视。贡嘎山从1980年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有美、日、英、瑞士、意大利、加拿大等国的登山队前往攀登。泸定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康定跑马山和木格措,都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位于贡嘎山东坡,有低海拔现代冰川,有宽达1100米、落差1080米的大冰瀑布,有大流量的沸、热、温、冷泉水。沟内集中了从亚热带至寒带的野生植物,并有400多种野生动物,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28种。海螺沟公园开放以来,中外旅游者络绎不绝。泸定化林坪,曾是川藏古道上的重镇,兵家必争的关隘,也是古雅州至打箭炉必经之地,至今古营敌阵盘依然如旧,古道上留下的“拐子窝”记述着贫苦背夫的辛酸。举世闻名的泸定铁索桥,解放后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次拔款维修,并建立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展出红军夺桥史料。每年不少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州内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前往瞻仰,接受教育。

丹巴、康定、雅江等县不少村、寨留存了许多古老的石砌高碉,展示了古代氐羌人的迁徒和流向。藏族文化古城德格印经院,拥有比较丰富、完整的藏文书版。

甘孜州是以藏族为主体,藏、汉、彝、羌、回等22个民族聚居区,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州内德格与西藏拉萨、甘南夏河被称为藏区的三大古文化中心,是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朴厚重的民俗风情,流派纷呈的藏戏,风格各异的锅庄,弦子和踢踏舞蹈,独树一帜的藏族绘画和雕塑,神奇奥妙的藏传佛教等,使甘孜州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为世界人民所关注。

神奇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康巴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甘孜州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带上的横断山脉中段,地理位置特殊,岭谷高差大,最低海拔为1000米,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其间高差达6556米(大渡峡谷到贡嘎山主峰轴线的水平距离仅29公里),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由北至南纵贯全境,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由于特大的高差,使这里形成了具备从河谷亚热带到高山永冻带的垂直带谱(共七个),也形成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东部有以贡嘎山为中心的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地域涵盖了康定、泸定、九龙三县,面积1万1千余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风景名胜区,是一处集现代冰川、雪峰、温泉、原始森林、草原、高山湖泊、露天泉华、古冰川地貌及浓郁的康巴藏民族风情风俗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区内海螺沟景区以亚洲东部低纬度、低海拔冰川、高温沸泉、原始森林为主要特色,高1080米、宽1100米的大冰瀑布举世罕见;跑马山因一首《康定情歌》蜚声海外,高山湖泊木格措景区、伍须海景区、人中海景区,距大都市最近的塔公草原景区,贡嘎山西坡的贡巴冰川、巴旺冰川都是贡嘎山风景名胜区中的一颗颗明珠。南部有一个叫“三怙主神山”的地方,它是由三座独立并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座雪山(海拔6032米、5958米、5958米)组成,三座神山之间的宽谷上流淌蜿蜒的小溪,小溪通过冰水瀑布与雪峰和冰川相连,山间镶嵌着一个个美丽的海子,原始森林象卫士一般守护着神山,每到秋日,千里群山一片金黄,1929年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洛克(生物学家、地理学家、探险家)来到这里,他看到了“这片尚不为外人所知的地方有世界上最美丽的雪山,这里是中国藏族心中的圣地”,并于1929年至1932年在美国《地理杂志》陆续发表文章和图片,把这片“香格里拉”圣境介绍给世人,这就是亚丁;以亚丁为中心的康南香格里拉旅游区是香格里拉核心区中的核心,它主要景点有中国最大的古冰帽海子山、神秘的格聂山、神奇的措普湖和茶洛间隙喷泉、太阳谷、尼丁峡、长青春科尔寺等,这里还是巴塘弦子、热巴的故乡。而德格的新路海/雀儿山景区却形如瑶池,是雄狮大王岭·格萨尔王王妃沐浴梳妆的地方。甘孜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是我国早期民族频繁迁徒的“民族走廊”的腹心地带,又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交通枢纽和汉藏贸易的中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多种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吸纳,从而形成了既有其它藏区相同的藏族文化共性,又具有自身多元性文化的历史印记的鲜明特征。这里有藏族三大文化中心之首的德格印经院,有根植于康巴大地的世界最长英雄史诗《岭·格萨尔王传》及其主人公格萨尔的故里阿须,有完整保持传统习俗的丹巴嘉绒风情,有《康定情歌》的故乡康定及“茶马互市”形成的锅庄文化;如果说布达拉宫建筑是世界建筑中的典范,那么康巴的民居则可称为建筑中的艺术品,被称为“康巴名片”,康巴民居样式多样化,有的重外表,有的则重内饰,如进入道孚民居则有进入宫殿之感,而丹巴民居则与环境和谐统一,有“天人合一”之感,丹巴古碉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全州500余座涵盖藏传佛教五大教派的大庙和睦共处,共求发展,成为康巴地区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八邦寺、更庆寺、呷拖寺、丁青寺、长青春科尔寺都是在藏区享有很高声誉的寺庙;是康巴人创造了这片圣地的文化,是慓悍的康巴汉子和美丽多情的康巴姑娘谱写了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⑧ 三条石的发展历史

元代,随着漕运的发抄展,天津的经济就以沿河贸易为特点日渐发达,三岔河口一带成为天津的经济中心。 三条石地区正与这一地带毗邻,受其影响,1860年前这里出现了为船家、商客服务的打铁匠人,他们季节性地在此聚集。1860年以后,第一家手工作坊——秦记铁铺在此“定居”,是最早的铸铁手工作坊。
1900年,天津开埠后,受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三条石地区铁业出现了为国外租界的建筑设施服务的铁工制造。截至1914年三条石铁工作坊达10多家。
1915至1930年,三条石地区铸铁、机器业发展到兴盛时期。最初的加工配套生产逐渐明显的分为两业——铸铁业和机器业。许多铁厂扩大生产规模,在本市和外地设立分号。例如:当时颇有名气的郭天祥机器厂曾在山东济南、河南安阳建立分号扩大经营。到1937年前,三条石“两业”工厂达300余家,成为当时有名的“铁厂街”。
“七·七事变”后,三条石地区“两业”的自身发展受到破坏。为了维持生产,一些厂家被迫改产,接受日商的加工订货,大部分厂家停工,生产日趋衰落。

⑨ 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

封建社会——西周、春秋
游士社会——战国
郎吏社会——西汉至东汉中叶
门第社会——东汉中晚期至隋
科举社会——隋至清末
现代社会——辛亥革命至今

阅读全文

与理塘县历史发展过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