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考陕西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研究生,有过来人能告诉我一下这个专业还有细分吗以及这个考试书目
1、你一共要考三门课,英语(100)、政治(100)、专业课(300)。英语和政治史全国统考,专业课是陕师大自己出题。你出成绩后必须要过四条国家线才有机会进复试,总分线(去年295)、英语线(去年40)、政治线(去年40)、专业课线(去年120)。
2、陕师大的历史学自主命题,今年分中国史、世界史两套卷子。报中国史的只考中国史,世界史的只考世界史,非常人性化
3、有关专业课的复习,非常重要。因为你不是科班出身,所以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复习。教材有两种选择,都可以,内容差不太多。第一种是北师大版九本;第二种是十一本(朱绍侯的两本中古,李侃的中近,王桧林的两本中现,齐世荣的六本世界史)。教材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其他教辅大纲解析必须要有。名词解释必须买一本(有两个版本,长孙博版和仝晰纲版),其他的量力而行。教材一定要多看,反复看。
4、考研方向: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就业前景:
历史学理论类专业的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具有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博物馆陈列设计、保护与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国考古学、博物馆学及文物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 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历史地理学
就业前景:
历史地理学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
历史文献学
就业前景: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
专门的文献整理工作,也能胜任出版社、新闻单位,以及一般行政部门的工作,具有较广阔的需求前景。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新闻出版、方志编修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近现代史
就业前景: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毕业后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化事业及党政军等有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世界史
就业前景:
世界史专业毕业后能够胜任世界史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❷ 陕西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
1944年,创办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 著名教育家郝耀东先生出任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1945年,建立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
1949年8月,根据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以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为基础,归并西北大学教育系,成立西北大学师范学院。
1952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学院开始在西安市南郊吴家坟村附近选址建校,是年年底已基本建设完全。
1954年,再次合并为西北大学师范学院。
1954年8月,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刘泽如任校长,学校进一步发展扩建,国家、地方领导人曾多次来院视察。陕西省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发展中等教育,在陕西省中等教育师资训练班的基础上,扩建成立了陕西师范专科学校。
1956年8月,陕西省政府在陕西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整合西安师范学院化学系和生物系,建立陕西师范学院,学校与名闻中外的大雁塔为邻,总建筑面积达66000平方米,占地面积38.7公顷。它的诞生,对中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尤其对陕西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60年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西安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
1978年2月,国务院批准学校由陕西省管理划归教育部直接管理,陕西师范大学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师范大学之一,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1981年8月,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会见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代表,学校校长李绵出席会议。
2005年底,陕西师范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❸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师范怎么样
历史地理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本重点学科创始人史念海教授(1912-2001)是学术界公认的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史念海教授的带领下,我校历史地理学科不断发展,影响不断扩大,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人员集中、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最重要的学术阵地之一。1981年,本学科点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我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本学科被批准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0年,以本学科点为依托、以我校历史地理研究所为核心组建的"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初,本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十五"期间,我校历史地理学科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科发展状况良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将历史地理学科置于全校学科建设重中之重的地位,给予充分的支持,学科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校即已加大了对本学科的支持力度,而在2001年后更是将本学科作为全校学科建设的重点,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环境、经费支持和硬件设施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学校在办学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仍然确保对本重点学科每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的建设经费。
第二,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校内人力资源充足,并形成了稳定的学术团队。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都有明显改善。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年富力强,年轻科研人员数量较多,为本重点学科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队伍基础。
第三,重点研究方向进一步明确,特色更加突出,研究领域获得重要拓展。原有的三个特色方向,即历史环境变迁、历史农业地理、城市历史地理与中国古都学,其优势得以继续保持;同时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国家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历史商业地理、历史民族地理两个新的研究方向。
第四,科研水平继续提高,学术影响力继续增强。研究人员注重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创新,不断推出有影响力的成果。"十五"期间,我校本重点学科的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和发表有影响的学术成果100余项(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有多人出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古都学会等专业学术机构的主要领导。
第五,人才培养成绩突出。我校本重点学科的人才培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每年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合理,数量保持适度增长。通过不断完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使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培养更加规范,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学风良好。我们在人才培养中特别注意提倡关注学术前沿问题和国计民生,并同科研项目密切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六,国内外学术交流获得了重大进展。除继续保持与日本的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外,同美国、德国、法国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和合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项目研究和互派访问学者等方式进行的合作与交流,拓展了我校相关研究人员的学术视野,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平。在此期间,我们还主办了6次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同行就环境变迁、农村社会发展和历史地理学理论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
第七,社会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史念海先生所倡导的"历史地理学当有用于世"的基本理念,强调学术服务于社会。"十五"期间,我们通过基础研究成果和研究报告等形式,为国家、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省的农业、环境与城市等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议与咨询意见,得到相关部门与社会的好评。
第八,科研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十五"期间,我校本重点学科的主要依托单位历史地理研究所迁入了设施一流的学校文科科研楼,学校为每位高级职称研究人员设置了独立的研究室,建立了"历史景观遥感分析与GIS实验室",设立了新的研究生专用机房。我们购置了大量的专业图书资料,充分满足了科研工作的需要。我们开设了历史地理学重点学科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专门化数字平台"河山网",为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数字化支持。学校还通过开发和购置等多种方式,为包括本重点学科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数字化资源。
第九,我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季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在学术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作为国内历史地理学科唯一的定期学术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肩负着促进中国历史地理学繁荣发展、加强同国际历史地理学界交流的光荣使命。学校及历史地理研究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编、审制度,不断提高刊物的质量。迄止目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已出版21卷81辑,发行范围达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国内历史地理研究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首选期刊之一,是国内外同行了解我国历史地理研究最新进展的重要窗口。
总之,"十五"期间,我校本重点学科在各个方面皆取得了重要进展,较好地实现了国家教育部所提出的学科建设目标,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❹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师资力量
据有关资料显示,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不同的领域中先后出现专过史念海教授属等一批成就斐然享誉学林的专家学者。在职教职员工67人,其中专业教师56人,该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体专业教师的51.8%,具有研究生(博、硕士合计)学历者占91.1%。高级职称教师占82.1%。教师曾在外校取得学历或学位者占75%,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多样。专业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占78.6%,各个年龄段分布合理。
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学院领导
贾二强,男,汉族。1954年8月出生。1983年考取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文献学研究生,师从著名文史及古文献专家黄永年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5年增列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历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现并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长、校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有陕西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等。从事历史文献学、古籍版本学、文献学基础、唐史史料学、古文献研究、专书研究等多门本科、硕士、博士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撰写、整理出版学术专著及古籍10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成果5次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承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古籍整理项目2项。
从事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尤其在古籍版本研究方面有相当造诣,曾承担教育部古籍整理项目《清代版本图录》,与黄永年教授合作完成,199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古籍版本研究的必备之书,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主要关注古代民间信仰问题的研究,发表了系列论文,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最终成果《唐宋民间信仰》2002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项成果属于填补空白之作,其中若干结论已引起学术界广泛重视。 何志龙:长期从事中东历史、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教学、研究。曾给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讲授过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当代中东问题、现代国际关系史、中东近现代史、中东国别史等课程多门。
主要研究中东历史、政治和美国与中东关系,曾在《世界民族》、《西亚非洲》、《现代国际关系》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了《中东国家通史·塞浦路斯卷》专著。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项目《中东南亚民族主义与我国西部开发和安全研究》,研究课题《冷战后的美国中东关系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参加了一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和一项教育部课题的研究。 丁虹,女,汉族,1963年12月出生,甘肃榆中人,教育硕士。1983年9月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87年7月毕业留校在历史系办公室先后从事教学秘书、科研秘书、总支秘书和系主任助理等管理工作。1998年5月起任历史系党总支副书记。2005年12月起任历史文化学院党总支书记。
❻ 谁知道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怎么样
1.历史地理学
创建人为大陆“历史地理学三杰”之一的史念海(其余二人为谭其骧、侯仁之)。
历史渊源:
早期奠定了师大历史地理学在国内地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史念海、朱士光、马正林三位教授。1987年由史念海创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它在今天依然是国内历史地理学界唯一的专业期刊(CSSCI)。同年,师大成立历史地理研究所;2000年,改组为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简称西北环发中心),同年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师大历史地理学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国古都学会:由史念海创建,如今会长是朱士光。今天八大古都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国古都学会的影响,其中几个古都是由中国古都学会认定的。
现状:
上述三位教授,朱士光、马正林早已不带学生了,而史念海则在2001年病逝。如今担任西北环发中心主任的是侯甬坚。
中心主要人员:
侯甬坚:教授,石泉、安芷生(中科院)的弟子;担任师大西北环发中心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主编,《历史地理》副主编。他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系统学过历史地理学(历史学)、地质学(理学)的学者之一。
王社教:教授,史念海的弟子;担任师大西北环发中心副主任、中国古都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主任。
李令福:教授,史念海的弟子;担任西北环发中心副主任,中国古都学会秘书长。
张萍:教授,朱士光的弟子;代表作《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在2007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耿占军:教授,史念海的弟子。担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
今天,同在西安的西北大学历史地理学的导师也是从师大出来的:如吕卓民、徐卫民,是史念海的学生。
2.中国古代史
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史是师大的传统优势学科。其中,师大的先秦史、唐史作为全国重镇之一已经很多年了。历史上在师大任教的学者有赵世超(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何清谷(战国秦汉史学家)、斯维至(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史念海(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秘书长)、胡戟(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马驰(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牛致功(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牛志平(中国唐史学会秘书长)……
1980年成立的中国唐史学会会址设在师大,主要创建人为史念海、唐长孺、郭琦。然后史念海创办了《唐史论丛》,担任主编多年,之后主编是杜文玉。2007,中国古代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今天师大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教授有:
杜文玉:教授,担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史论丛》主编。
王双怀:教授,史念海的弟子;担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
王晖:教授,晁福林的弟子;担任中国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
韩小忙:教授、李范文的弟子,主攻西夏学;代表作《西夏文正字研究》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萧正洪:教授,李长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史念海的弟子,主攻历史地理学、明清史;担任师大副校长。
3.历史文献学
历史渊源:
由黄永年创建,黄永年的主攻方向是唐代历史文献。
今天师大历史文献学主要是黄永年的弟子贾二强(师大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在,他的主攻方向也是唐代历史文献。师大是国内唐代文献方面的重镇之一。
4.专门史
师大专门史有8个方向左右,每位导师有自己不同的主攻方向:
韩星:教授,主攻中国文化史、先秦史;担任师大儒教研究所所长。
袁林:教授,王玉哲的弟子,主攻先秦史、中国古代经济史;担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西北区的副秘书长(西南区则是川大彭邦本,已升任副会长)。
薛平拴:教授,史念海的弟子,主攻隋唐史、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经济史;担任中国唐史学会副秘书长。
艾冲:教授,主攻历史地理学、中国边疆史地。
唐亦功:教授,黄永年、侯仁之的弟子,主攻城市历史地理。
拜根兴:教授,主攻中外关系史(东北亚方向)。
刘戈:教授,主攻中国民族史(回纥文方向)。
商国君:教授,主攻中国古代思想史,朱绍侯版《中国古代史》编者之一。
5.中国近现代史
主要导师有:
王玉华:教授,主攻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
张华腾:教授,主攻清末民初社会转型。
6.世界史
师大世界史是同中国社科院的合作基地之一。世界史80年代之后逐渐成为师大的一个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其中苏联史(俄国史)学科由杨存堂(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会长)创建,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1985年由师大筹办在西安举办成立大会。今天师大俄国史方面的导师是——曹维安:教授,担任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理事。
今天师大世界史的主要优势学科是美国史(冷战史)、俄国史、欧洲史、世界近现代史。
主要教授有:
白建才:教授。担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西北分会副会长)。
马瑞映:教授,主攻欧洲史、国际关系史。担任师大社科处处长。
何志龙:主攻中东历史与国际关系,担任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
7.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主要导师是张懋镕教授,西大校友,李学勤的弟子,不过因为年纪大了貌似已经不带学生了;曹玮,教授,主攻商周考古与古文字,担任中国殷商学会理事。
8.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只有一位导师——施建雄,教授,担任师大研究生部副主任。
❼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是属于研究生院的“历史文化学院”
陕师大是985和211大学,非常的不错。现在研究生考试专业课都是自命题,如果要考世界史只要看世界史的书就行了,同理考中国史就看中国史的书就行。
❽ 陕西师范大学的博物馆有哪些特色
说起师大长安校区的标志性建筑,除了图书馆,博物馆应该算是一处了吧。今天就来和大家谈谈这个"神秘之地"。
再者,这个展馆分为她的故事、江永女书、生育文化、女红和中华嫁衣五个主题展。除了我刚刚说的那个,我觉得中华嫁衣是真的美,当时看到了一个红色的那个,真的是感觉雍容大方,很符合中国的古典美。而且,不得不说的是里面的"剪纸文化",如果说刺绣是秀女的巧夺天工。那么,剪纸更是一项鬼斧神工的技艺。
所以有时间的话,大家一定要亲身去体验一下,相信我,只要去过,一定不会后悔哒!!!
❾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前身是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在1944年建立之时即设有史地系。1954年学校内定名为西安师范学院,历容史系始独立建制,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担任系主任。1960年西安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保留原有建制。20世纪80年代中,由历史系分设独立建制的历史地理研究所、唐史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所。2000年学校进行管理机构改革和院系体制调整,历史系、唐史研究所和古籍整理研究所合并,组建为历史文化学院。
据有关资料显示,学院辖历史系和文博系,以及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等八个院属研究机构,此外还设有历史艺术博物馆和资料室。
学院有历史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历史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博物馆学三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已具备相当完善的历史学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❿ 陕西师范大学的历史专业好考不
1:3录取率,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