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大名县历史文化

大名县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3-06 18:43:33

⑴ 大名古迹与历史背景

在悠久的历史来上,大名文物源古迹相当丰富,然大名地处黄河、漳河溢域,累遭洪泛,众多文物古迹被埋没于地下,加之历代兵荒战乱,不少文物流失、散落,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洗劫,使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文物,在“破四旧”中又一次惨遭破坏,因此,现存文物古迹已为数不多。
1984年大名县文物保管所成立,文物、古迹的保护、挖掘工作逐步走上正规。文物、古迹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⑵ 好心人,告诉我一些河北邯郸大名的历史谢谢!!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的东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与山东省莘县、冠县接壤,南与河南省的南乐县相连,西部、北部与本省的魏县、广平、馆陶毗邻。面积105298平方公里。境内一望平原沃野,漳河、卫河、马颊河像凌空而降的飘带,从县境南北穿过,将全县分割卫(河)东、卫(河)西、漳 (河)北三个大块。

从先秦实行郡县制以来。大名县先后数次与魏县、元城县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现在 的大名县境,是历史上大名、元城两县的疆域。

大名历史悠久,名闻遐迩。旧志载:“阳平(历史上曾为阳平郡),古名胜地,介齐、鲁、晋、赵间,控扼中原,襟喉南北”,“地大物众,密迩辇毂,声教先被”。春秋时期,初 属卫,后属晋,晋公子重耳曾出于五鹿(古地名,在今城东45里)。战国时期属魏,魏武侯以为别都,其公子元曾食邑于此。汉成帝时,以孝元皇后世居委粟里(大名古地名),家凡九侯五大司马,故曾以“贵乡”名之。为抵御契丹之南侵,宋太宗曾于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驻跸大名,真宗也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御次于此,“铠甲于军中”,契丹主隆绪“知帝亲征,纵掠而去”。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寇准主持天雄军,称大名为京都开封的“北门锁钥”。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辽聚兵幽蓟,声言攻宋,仁宇纳吕夷简之议,升大名府为北京,以示抗辽决心。

大名自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至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的1700年间,先后是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置阳平郡,北周为魏州;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田悦僭称魏王,改魏州为大名府。为京大名府,元为大名路,明、清为大名府,民国3年(1914年)建大名道,辖冀南47县。1928年改道为大名专区,辖13个县。1945年大名解放,一度将县城及郊区建市,不久废市并入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名“不乏、瑰琦、忠孝、廉节之俦”。历史上官于斯土者,如狄梁公仁杰,寇莱公准,韩魏公琦,文路公彦博,欧阳忠公修,苏侍郎辙等;乡贤有以死抗金的郭永,力排浮靡文风的柳开,人民喜爱的赋作家束皙,号称“殿上虎”的刘安世等。皆彪炳史册,为后人所称道。共产党建立后,则有郭隆真、冯品毅、平杰三、工从吾、赵纪彬、谢台臣、晁哲甫、解蕴山、李大磊等一大批革命家和领导人,或出生于大名,或执教、就读于大名,或工作于大名,为大名县人民作出过重大贡献,为全县人民所尊敬和称颂。
回顾历史,瞻望未来,大名人民清醒地认识到:振兴大名的关键在经济,经济腾飞的途径在农业。发展农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其一,上地平旷,土质良好,宜农、宜林、宜牧;具有发展农业的广阔门路和前景。
其二,经过多年努力,农田基本建设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全县水浇地面积已控制耕地面积的72.8%;农机、农艺水平已大大提高,“靠天收”的日子已成历史,人民群众已基本 掌握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其三,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了一支拥有农业科技知识的科技队伍;各种类型的科技承包、咨询、推广、服务活动已经展开。“科技就是生产力”,他们在大办农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大作用。
其四,农业区划工作已经完成,农业开发正在发展。
其五,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启迪下,人民群众已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开始向农工商相结合的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群众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必将由精神变物质,迸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

有大名人民勤劳智慧。在前进的道路上,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他们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只要认真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兴利除弊,扬长避 短,发挥优势,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大名指日可待, 大名的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
位置:大名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东经114°58′32〃~115° 28′28〃,北纬36°05′05〃~36°30′05〃之间.京广铁路东侧,东与山东省冠县、莘县毗邻,南与河南省南乐县相连,西与魏县交界,西北与广平县为邻,北与馆陶县接壤.
面积:东西长36.4公里,南北宽28.8公里.县治驻大名镇.北距省会石家庄247公里,西北距邯郸市73公里,西南距河南省安阳市92公里,南距河南省濮阳市75公里,东距山东省聊城市92公 里,东北距山东省临清市101公里.总面积为105298平方公里,耕地109901万亩.
历史文化:今之大名县境包括历史上的大名、元城两县,及魏县的部分疆域。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元城县(今大名县),县境无考。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从元城县分出贵乡建贵乡县,不久又并人元城县,当时县境四至无考。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天平M年(公元535年)复置贵乡县,县境约包括现在的杨桥区大部万堤区及城关区的大部份乡村.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魏县及元城县俱废并人贵乡县。此时县境包括现在的魏县及大名县所辖乡村。 隋朝时复置魏县、元城县.此时大名县境形同东魏时。唐初废元城县人贵乡县,不久复置元城县,疆域同前,据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大名府志载:大名县在府城南八里,东抵元城、西抵魏县南抵内黄、北抵元城,广七十里,袤六十里,大名这座古代名城,北方重镇,具有光荣的历史。文史资料相当丰富,也相当珍贵。这些史料对今天振兴大名都有深刻的现实的教益。
大名的“二五八”是邯郸地区享有盛誉的传统风味食品。它以历史悠久、做工精细而著称。“二”即“二毛烧鸡”,原产于大名城内南大街一家烧鸡铺,创业于一八○九年前后。因主人浑名“二毛”,故俗称“二毛烧鸡”。“二毛烧鸡”从生鸡的挑选、料配制到烧煮火候,要求都极严格。这种烧鸡具有烂香,脱骨、味道丰厚鲜美、久放而不变质的特点。“五百居香肠”调料讲究,主要有桂肉、砂仁、花椒、石洛子等,具有味道鲜美,好吃不腻的特点。“八”即“郭烧八火烧”,
创业于一八七六年,因主人浑名郭八,俗称“郭八火烧”。它配料比例严格,做工精细认真,具有皮酥、层多(一般在:二十四层左右)、味道鲜美等特点,深受顾客欢迎。一九六四年周总理视察邯郸曾亲口品尝过“郭八火烧”, 并同郭八后代亲切握手。

“二毛烧鸡”、“五百居香肠”、“郭八火烧”,简称 是“二、五、八”是大名县传统的名贵食品,长期以来远近闻名,享有盛誉。
在大名县境内古城废墟中心,双台村西南角起、在如今的大名东 北十五华里处躺卧着一座巨型古碑,它就是原唐朝的“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经北宋磨毁改刻的宋巍宗御制御题的《五礼记》碑。所以说它既是“唐碑”有是“宋碑”。不知何因何从何时开始,在民间称王强碑。
碑很大,由碑座、碑身、碑帽三块巨石组成。
碑座,圆柱体,已段裂为两段,高二点二米,周十一点三米,计重六十一吨多,估计原石块的重量,当在七十吨以上。
碑身,长立方体,一段裂为四段,共长六点四五米,宽三点三米,厚一米,计重五十八吨多 ,估计原石块的重量,当在六十四吨以上。碑帽,长方体,已段裂为三段,长三点四米,宽三点二米,厚一点一米,计重三十三吨多,估计原石块的重量当在三十六吨以上。
全碑立起高达四仗有奇。如此巨大碑石,在唐朝时代,大名一不靠石山,二无汽车、火车、起重机等条件,我们祖先能够从遥远的外地把它搬运到这里来,实在是一个绝大奇绩。我们的祖先是有高度智慧和超越能力的。这座古碑,反映着我们祖国的伟大光荣;反映着我们祖先的高度
北京大名府的卢俊义、燕青人人皆知。所以,“大名”这个名字在全国闻名遐迩。
自春秋以来,在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大名着块地方历来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春秋时有著名的“五鹿城”;唐代,有八十里“罗城”,后唐曾乘之为“东京”、“邺都”、“天雄”;至宋代更加兴盛,成为“陪都北京”。由此可知大名不止是县、府所在地,而且是不少朝代的郡、州、路、道的驻地,唐代曾辖黄河以北十八州,大则数十县,小则十几县。更为显耀者,曾三次作为国都,被誉为“畿辅八府之首”、“河北重镇”。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大名时曾赞叹:
魏郡接燕赵
美人夸芙蓉
洪水流碧玉
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
万室喧歌声
山河嬗变,历史更迭。大名历史典册里,演义了不少历史名人和铁事。战国时代的孙膑射庞涓的马陵道;汉代的肖元皇后王政君与新朝帝王王莽族居贵乡城;晋代大文学家束皙开学馆;唐代名臣狄仁杰抗击契丹、田悦攒称“大名府”;宋代贤相寇准拒辽使;义士卢俊义义收燕青;明代孝洁皇后的传说等等。另外还有临济宗义玄大师的兴化寺、普照寺,周穆王之女等等一些名胜古是刹。这些人文名胜是大名的一笔丰厚的、脍炙人口的文化遗产。
当代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经济以及其他事业的发展必须有文化为其先导。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想法。我们建立了这个网站!目的是把我们大名的信息告诉大家,也希望大家把你们的信息告诉我们啊!
大名,人杰地灵。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名人民一定会利用大名的物质文化资源,创造出一个当代的昌盛的新大名!

⑶ 有谁了解邯郸的大名历史、文化、现状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的东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与山东省莘县、冠县接壤,南与河南省的南乐县相连,西部、北部与本省的魏县、广平、馆陶毗邻。面积105298平方公里。境内一望平原沃野,漳河、卫河、马颊河像凌空而降的飘带,从县境南北穿过,将全县分割卫(河)东、卫(河)西、漳 (河)北三个大块。

从先秦实行郡县制以来。大名县先后数次与魏县、元城县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现在 的大名县境,是历史上大名、元城两县的疆域。

大名历史悠久,名闻遐迩。旧志载:“阳平(历史上曾为阳平郡),古名胜地,介齐、鲁、晋、赵间,控扼中原,襟喉南北”,“地大物众,密迩辇毂,声教先被”。春秋时期,初 属卫,后属晋,晋公子重耳曾出于五鹿(古地名,在今城东45里)。战国时期属魏,魏武侯以为别都,其公子元曾食邑于此。汉成帝时,以孝元皇后世居委粟里(大名古地名),家凡九侯五大司马,故曾以“贵乡”名之。为抵御契丹之南侵,宋太宗曾于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驻跸大名,真宗也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御次于此,“铠甲于军中”,契丹主隆绪“知帝亲征,纵掠而去”。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寇准主持天雄军,称大名为京都开封的“北门锁钥”。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辽聚兵幽蓟,声言攻宋,仁宇纳吕夷简之议,升大名府为北京,以示抗辽决心。

大名自三国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至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的1700年间,先后是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置阳平郡,北周为魏州;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田悦僭称魏王,改魏州为大名府。为京大名府,元为大名路,明、清为大名府,民国3年(1914年)建大名道,辖冀南47县。1928年改道为大名专区,辖13个县。1945年大名解放,一度将县城及郊区建市,不久废市并入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名“不乏、瑰琦、忠孝、廉节之俦”。历史上官于斯土者,如狄梁公仁杰,寇莱公准,韩魏公琦,文路公彦博,欧阳忠公修,苏侍郎辙等;乡贤有以死抗金的郭永,力排浮靡文风的柳开,人民喜爱的赋作家束皙,号称“殿上虎”的刘安世等。皆彪炳史册,为后人所称道。共产党建立后,则有郭隆真、冯品毅、平杰三、工从吾、赵纪彬、谢台臣、晁哲甫、解蕴山、李大磊等一大批革命家和领导人,或出生于大名,或执教、就读于大名,或工作于大名,为大名县人民作出过重大贡献,为全县人民所尊敬和称颂。
回顾历史,瞻望未来,大名人民清醒地认识到:振兴大名的关键在经济,经济腾飞的途径在农业。发展农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其一,上地平旷,土质良好,宜农、宜林、宜牧;具有发展农业的广阔门路和前景。
其二,经过多年努力,农田基本建设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全县水浇地面积已控制耕地面积的72.8%;农机、农艺水平已大大提高,“靠天收”的日子已成历史,人民群众已基本 掌握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其三,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了一支拥有农业科技知识的科技队伍;各种类型的科技承包、咨询、推广、服务活动已经展开。“科技就是生产力”,他们在大办农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大作用。
其四,农业区划工作已经完成,农业开发正在发展。
其五,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启迪下,人民群众已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开始向农工商相结合的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群众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必将由精神变物质,迸发出巨大的物质力量。

有大名人民勤劳智慧。在前进的道路上,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他们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只要认真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兴利除弊,扬长避 短,发挥优势,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大名指日可待, 大名的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
位置:大名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位于东经114°58′32〃~115° 28′28〃,北纬36°05′05〃~36°30′05〃之间.京广铁路东侧,东与山东省冠县、莘县毗邻,南与河南省南乐县相连,西与魏县交界,西北与广平县为邻,北与馆陶县接壤.
面积:东西长36.4公里,南北宽28.8公里.县治驻大名镇.北距省会石家庄247公里,西北距邯郸市73公里,西南距河南省安阳市92公里,南距河南省濮阳市75公里,东距山东省聊城市92公 里,东北距山东省临清市101公里.总面积为105298平方公里,耕地109901万亩.
历史文化:今之大名县境包括历史上的大名、元城两县,及魏县的部分疆域。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元城县(今大名县),县境无考。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从元城县分出贵乡建贵乡县,不久又并人元城县,当时县境四至无考。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天平M年(公元535年)复置贵乡县,县境约包括现在的杨桥区大部万堤区及城关区的大部份乡村.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魏县及元城县俱废并人贵乡县。此时县境包括现在的魏县及大名县所辖乡村。 隋朝时复置魏县、元城县.此时大名县境形同东魏时。唐初废元城县人贵乡县,不久复置元城县,疆域同前,据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大名府志载:大名县在府城南八里,东抵元城、西抵魏县南抵内黄、北抵元城,广七十里,袤六十里,大名这座古代名城,北方重镇,具有光荣的历史。文史资料相当丰富,也相当珍贵。这些史料对今天振兴大名都有深刻的现实的教益。
大名的“二五八”是邯郸地区享有盛誉的传统风味食品。它以历史悠久、做工精细而著称。“二”即“二毛烧鸡”,原产于大名城内南大街一家烧鸡铺,创业于一八○九年前后。因主人浑名“二毛”,故俗称“二毛烧鸡”。“二毛烧鸡”从生鸡的挑选、料配制到烧煮火候,要求都极严格。这种烧鸡具有烂香,脱骨、味道丰厚鲜美、久放而不变质的特点。“五百居香肠”调料讲究,主要有桂肉、砂仁、花椒、石洛子等,具有味道鲜美,好吃不腻的特点。“八”即“郭烧八火烧”,
创业于一八七六年,因主人浑名郭八,俗称“郭八火烧”。它配料比例严格,做工精细认真,具有皮酥、层多(一般在:二十四层左右)、味道鲜美等特点,深受顾客欢迎。一九六四年周总理视察邯郸曾亲口品尝过“郭八火烧”, 并同郭八后代亲切握手。

“二毛烧鸡”、“五百居香肠”、“郭八火烧”,简称 是“二、五、八”是大名县传统的名贵食品,长期以来远近闻名,享有盛誉。
在大名县境内古城废墟中心,双台村西南角起、在如今的大名东 北十五华里处躺卧着一座巨型古碑,它就是原唐朝的“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经北宋磨毁改刻的宋巍宗御制御题的《五礼记》碑。所以说它既是“唐碑”有是“宋碑”。不知何因何从何时开始,在民间称王强碑。
碑很大,由碑座、碑身、碑帽三块巨石组成。
碑座,圆柱体,已段裂为两段,高二点二米,周十一点三米,计重六十一吨多,估计原石块的重量,当在七十吨以上。
碑身,长立方体,一段裂为四段,共长六点四五米,宽三点三米,厚一米,计重五十八吨多 ,估计原石块的重量,当在六十四吨以上。碑帽,长方体,已段裂为三段,长三点四米,宽三点二米,厚一点一米,计重三十三吨多,估计原石块的重量当在三十六吨以上。
全碑立起高达四仗有奇。如此巨大碑石,在唐朝时代,大名一不靠石山,二无汽车、火车、起重机等条件,我们祖先能够从遥远的外地把它搬运到这里来,实在是一个绝大奇绩。我们的祖先是有高度智慧和超越能力的。这座古碑,反映着我们祖国的伟大光荣;反映着我们祖先的高度
北京大名府的卢俊义、燕青人人皆知。所以,“大名”这个名字在全国闻名遐迩。
自春秋以来,在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大名着块地方历来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春秋时有著名的“五鹿城”;唐代,有八十里“罗城”,后唐曾乘之为“东京”、“邺都”、“天雄”;至宋代更加兴盛,成为“陪都北京”。由此可知大名不止是县、府所在地,而且是不少朝代的郡、州、路、道的驻地,唐代曾辖黄河以北十八州,大则数十县,小则十几县。更为显耀者,曾三次作为国都,被誉为“畿辅八府之首”、“河北重镇”。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大名时曾赞叹:
魏郡接燕赵
美人夸芙蓉
洪水流碧玉
舟车日奔冲
青楼夹两岸
万室喧歌声
山河嬗变,历史更迭。大名历史典册里,演义了不少历史名人和铁事。战国时代的孙膑射庞涓的马陵道;汉代的肖元皇后王政君与新朝帝王王莽族居贵乡城;晋代大文学家束皙开学馆;唐代名臣狄仁杰抗击契丹、田悦攒称“大名府”;宋代贤相寇准拒辽使;义士卢俊义义收燕青;明代孝洁皇后的传说等等。另外还有临济宗义玄大师的兴化寺、普照寺,周穆王之女等等一些名胜古是刹。这些人文名胜是大名的一笔丰厚的、脍炙人口的文化遗产。
当代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经济以及其他事业的发展必须有文化为其先导。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想法。我们建立了这个网站!目的是把我们大名的信息告诉大家,也希望大家把你们的信息告诉我们啊!
大名,人杰地灵。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名人民一定会利用大名的物质文化资源,创造出一个当代的昌盛的新大名!

⑷ 寻河北、邯郸市或大名县典故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毛遂自荐”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这些成语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也有500条之多。另外还有众多的成语典故遗址景观。位于邯郸市赵苑景区内的“成语典故苑”,占地102亩,以园林为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为内容,以碑刻、浮雕、绘画、自然山石象形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将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再现世人面前。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励后人,是中国唯一的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园林。 2005年10月26日,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成语典故文化已成为邯郸市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胡服奇射 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赵文化滥觞于春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魏征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10300年的历史。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农作物“粟”(谷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我国乃至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支脚为特点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穴为特点的粮食窖穴,以陶、石器“组合物”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构成了磁山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内涵。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 女娲 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考察,它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日规模。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举办娲皇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远近闻名。 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未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问,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辞赋慷慨,谈诗论文,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在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辉煌。铜雀三台和邺城的建筑格局,对隋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后世的都城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以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合的结晶,中国文化史的奇现。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 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汇过程的历史体现,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要环节。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l 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勘中国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大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为都。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名胜古迹,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一部水浒传天下,世人皆知大名府!

⑸ 大名府在历史上非常出名,为何如今只是一个小县城

大名府也被称为北京大名府,大名府的具体位置就在河北省大名县的东南部。事实上,今天的大名县并非是北京大名府,而是明朝大名府。

明朝时期,大名府又建立起来,不过已经不是原来北京大名府的位置了。大名府之所以会逐渐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经发生了转移。明清时期,政治中心不断北移,而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大名府处在不南不北的尴尬位置,衰落也就成为了必然。

其二是因为运河改道。从元朝时期开始,朝廷就开始对大运河进行改造,整个运河东移,不再经过大名府,所以经济逐渐衰落。

其三是因为大名府经常洪水泛滥。大名府地处漳、卫二河之间,经常发生洪水泛滥,仅仅在明清时期就发生了多达六十次水灾。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大名府才会变成一个小县城。

⑹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有什么历史为于哪个方向共有多人口

概况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与山东省莘县、冠县接壤,南与河南省的南乐县相连回,西部、北部与本省的答魏县、广平、馆陶毗邻。总面积1052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大名镇,邮编:056900。代码:130425。区号:0310。拼音:Daming Xian。
行政区划
大名县辖6个镇、1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大名镇、杨桥镇、万堤镇、龙王庙镇、束馆镇、金滩镇、沙圪塔乡、王村乡、铺上乡、黄金堤乡、大街乡、旧治乡、西未庄乡、孙甘店乡、西付集乡、埝头乡、北峰乡、张集乡、红庙乡、营镇回族乡。

⑺ 大名古城有多少年历史了

你好!
道所在地、郡治所在地,史称“北京”;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版会;唐德宗建中权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州;汉朝为冀州魏郡;秦朝为东郡,名“五鹿”,在历史上曾为府;战国时期属魏国、清为路。春秋时代属卫国、道、路、府大致在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明。
大名;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元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⑻ 河北大名的名胜古迹

1、朱熹写经碑

朱熹写经碑,又名“朱子太极石刻”,位于河北邯郸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原碑书于南宋乾道丁亥(1167年)年,朱熹撰文书丹蔡元定刻,行书 窠字体。

2、大名天主教堂

大名天主教堂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城内东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是河北省现存最雄伟壮丽的圣堂之一。教堂建筑面积约1440平方米,为钟楼和礼拜堂一体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材料为砖、石、木。

3、大名府古城遗迹

大名府古城遗迹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现城东北5-12华里一带,以大街、双台村为中心,现在的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是故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旧址,分外城和内皇城(也称宫城),外城周长48里,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内城周长三里一百九十八步。

4、马文操神道碑

马文操神道碑全称《大晋故赠秘书监马公神道碑》,立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原位于河北省邯郸大名县张铁集乡寺庄村西,后移于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青石质地,碑首、身为一体,原座已失。

5、何弘敬墓志铭

何弘敬墓志铭为中国已出土中最大唐代墓志铭。墓志有盖均为青石质。志盖呈顶式,顶面边长0.96-1.00米,底边长1.88-1.96米,厚0.88米。顶面正中篆刻25字“唐故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赠大师庐江何公墓志铭”。四周有四杀浮雕兽面及四神,四杀交角处浮雕牛,马等动物。

⑼ 河北邯郸大名府的由来

大名府这个名词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宋朝建立以后,由于北方的辽国屡屡南下,成为了宋朝的心腹大患。因此,宋朝逐步设立了4个首都,分别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归德府和北京大名府。在《水浒传》中,卢俊义就是大名府的首富。

开封府是宋朝皇帝的所在地,属于宋朝的首都。洛阳、商丘和大名都属于陪都,其中,大名属于宋朝抵御辽国的前线和指挥中心。在随后的历史中,大名虽然不在是陪都,但仍然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城市。

元朝统一天下以后,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在元朝统治下,大名府开始隶属于河北省,当时的称呼是中书省。元朝的行省制度存在各种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在明清时期,行省制度进一步完善,也正是在明清时期,大名府成为了河北省最南部的一个府。当时,大名府下辖了1个州、10个县。10个县分别是开州、大名县、元城县、南乐县、清丰县、东明县、长垣县、内黄县、滑县、魏县、浚县。

按照现在的区划,黄河主要从河南省、山东省境内流过。但在明清时期,为了治理黄河的需要,河北省的最南部就像一块突出部,插入了河南省与山东省的交界地区。

(9)大名县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清丰县、南乐县等地划入河南省之后,为了补偿河北省的损失,河南省把自己的临漳县、涉县等地区划分给了河北省邯郸地区。河北、山东、河南三个省在区划问题上,经常采用换地的方式。

在60年代,治理黄河、大运河期间,三个省再次进行了换地。对于河北省、河南省来说,大家似乎都没有吃亏,但是大名地区却无法继续存在了。

由于自己下辖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划给了河南省,大名地区已经无法在成为一个地级市。大名地区与邯郸地区合并,历史上曾经非常辉煌的大名府成为一个县。

⑽ 大名府的历史文化

大名历史悠久,复与中华人文制发端同步。炎黄时期,为黄帝部落及其后裔昌邑封地。春秋时期,齐桓公在此筑五鹿城,“以卫诸夏”。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县后,随着中国大运河的开通,隋唐时期位于永济渠畔的大名府开始崛起,成为黄河以北广阔地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宋为京都开封的陪都,元为河北路、明为大名府、清为直隶总督府、民国为大名道,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在此设大名专区和大名市,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大名县至今。
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魏博节度使田悦自称魏王,将“魏州”升改为“大名府”,“大名府”名由此开始,也开创了“河朔三镇”以其强大的军事势力与唐王朝对抗的局面。其中魏博(今大名)居河朔腹心,为三镇之首,一度成为北方藩镇割据的首府和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藩镇文化”。
在大名5000多年文明史的进程中,作为黄河以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就长达2000年,其中两次为都,七为陪都,长达130年之久,奠定了大名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成就了大名以“北方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列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之殊荣,这些也是“大名府”鼎鼎大名的根基。

阅读全文

与大名县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