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法国历史文化1000字

法国历史文化1000字

发布时间:2021-03-06 13:54:56

⑴ 法国巴黎简介1000字左右尽快,谢谢!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并列。巴黎在自中世纪以来的发展中,一面保留过去的印记,甚至是历史最悠久的某些街道的布局,一面形成了统一的风格,并且实现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巴黎作为法国的心脏,集聚了许多跨国企业的总部驻地,主要的商务区为拉德芳斯。巴黎大区是欧洲GDP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使得它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但巴黎的移民问题相当严重,北非移民大多居住在郊区由政府提供的廉价住房里,各种治安事件时有发生。
巴黎市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欧洲第七大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 法国大革命(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心。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英国伦敦并列。欧洲三大都市之一:与伦敦,米兰并列。同时尚之都米兰一样,巴黎也是世界的时尚中心。巴黎同时也是法国的第75省,属于法兰西岛大区。巴黎大都会为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 从古至今,从世界各地汇集到巴黎的年轻人都拥有各种梦想和野心,在这里他们曾实现梦想,也曾有过失望,然而正如利尔克曾说过的,“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 本文主要介绍法国首都巴黎(Paris),关于其市名的其他意义请参见词条Paris,有关于“巴黎”的其他内容请参见本文十三、其他(城市);十四、其他(诗歌)。
市名
Paris一词源自古代高卢的一个分支、巴黎西人(Parisii),该部落于公元前3世纪在塞纳河一带聚居。据说Palisii的名字源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Paris),在罗马人来到此地后,将其命名为Lutetia(lutetja)或Lutetia Palisiolum,也就是后来的吕得斯(法文:Lutèce)。当时的吕得斯只是一个河边的小镇,仅占今日巴黎范围中心的一小部分而已。
建城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兰西”这个国家,也未曾有今天我们称为“法兰西人”的两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过,那时的巴黎还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ile de la Cité)上的一个小渔村,岛上的主人是古代高卢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52年,巴黎地区被罗马人征服。公元358年,罗马人在这里建造了宫殿,这一年被视为巴黎建城的元年。罗马人起初将该城命名为Lutetia(“鲁特西亚”,意为“沼泽地”)。在公元400年左右改名巴黎。但是罗马时期高卢行省的中心在南方的里昂,巴黎只是一个小规模的定居点,而且集中在左岸。
历史沿革
公 1180年时的巴黎地图
元508年,法兰克王国定都巴黎。10世纪末,雨果·卡佩国王在此建造了皇宫。此后又经过了两三个世纪,巴黎的主人换成了菲利浦·奥古斯都(1165-1223年)。此时的巴黎已发展到塞纳河两岸,教堂、建筑比比皆是,成为当时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18至19世纪
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作为革命的措施之一,巴黎的很多地名被更换:路易十五广场被更名为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被更名为“理性堂”,杰出的哥特式建筑圣雅克教堂被夷平,旺多姆广场的路易十四铜像、新桥的亨利四世铜像和巴黎其他各处的国王铜像被推翻。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对巴黎进行了新的扩建工作,兴建了巴黎凯旋门和卢浮宫的南北两翼,整修了塞纳河两岸,疏浚河道,并修建了大批古典主义的宫殿、大厦、公寓。 此后的巴黎历经反法同盟占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到拿破仑三世时期,城市已经破败不堪,自中世纪沿革而成的市街风貌及古老狭隘的城市动线已不符合十九世纪西方对于一国之都的期待及需求。 1859年,拿破仑三世任命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长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Balon 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负责巴黎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奥斯曼拆除了巴黎的外城墙,建设环城路,在旧城区开辟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并建设了众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公园、住宅区、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还利用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旧石矿建造了城市给排水系统。但是他也拆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物,对巴黎旧城的破坏一直存在历史争议。奥斯曼男爵在没有提供暂时住所的情况下拆除巴黎市区所有贫民区,将贫民全赶到城外,另外为避免革命再起,将许多运河地下化,让军方嘹望塔无死角,使反抗人士无法躲在河堤开枪与政府军对抗。 1870年普法战争和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巴黎再一次遭到战争的破坏。巴黎公社在面临失败时,于1871年5月24日放火烧毁了巴黎的众多主要建筑。此後巴黎经历了第二次大规模发展时期。作为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同时为了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于1889年修建了埃菲尔铁塔。为迎接1900年世界博览会修建了巴黎地铁,同时建造了大皇宫和小皇宫。
20世纪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都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在二战 巴黎黄昏全景
期间被德军占领。1944年巴黎解放前夕,希特勒曾经下令彻底摧毁这座城市,但这个命令没有被执行。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 战后巴黎继续向四周发展,到1970年代停止盲目扩张,改为发展郊区卫星城。70年代末开始,在巴黎西郊的上赛纳省(Hauts de Seine)建设了拉德芳斯中心商务区(CBD)。如今巴黎作为法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希望能帮助你!>^<~

⑵ 一篇1000字的关于法国文化的英语资料

您好,我看到您的问题很久没有人来回答,但是问题过期无人回答会被扣分的并版且你的悬赏权分也会被没收!所以我给你提几条建议:

一,你可以选择在正确的分类下去提问,这样知道你问题答案的人才会多一些,回答的人也会多些。

二,您可以到与您问题相关专业网站论坛里去看看,那里聚集了许多专业人才,一定可以为你解决问题的。

三,你可以向你的网上好友问友打听,他们会更加真诚热心为你寻找答案的,甚至可以到相关网站直接搜索.

四,网上很多专业论坛以及知识平台,上面也有很多资料,我遇到专业性的问题总是上论坛求解决办法的。

五,将你的问题问的细一些,清楚一些!让人更加容易看懂明白是什么意思!

谢谢采纳我的建议! !

⑶ 法国的文化

国家的诞生
法国的历史是长期以来人民的点滴劳动汇集而成的。法兰西众多的独特之处正是其文化的体现。二千年来各个朝代和他们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证,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法国。

史前时期
大约一百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迁移来的人类一直来到最后的边界——大西洋边。从此定居下来。萨比安人则最早在公元前四万年到八千年开始出现在这里。许多考古遗迹证明了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类文明存在。

高卢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凯尔特人离开他们在西里西亚的家乡,向莱茵河和大西洋之间的这一地区开始入侵。这块土地当时居住着90个不同的部落,被称作高卢人。高卢人在农业和十分发达的手工业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文明。他们发明了收割机、木桶、四轮马车和铁剑。
很快罗马帝国也注意到了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叶斯·凯撒大帝来到这里,征服了这一地区。高卢-罗马文明定都于里昂,统治了相当长时间,形成了今日法国的最初蓝图。正是这一时期法语开始形成,许多大城市已经有了雏形,道路网也从此初现端倪。

法兰克王国
从五世纪起,来自东方的汉斯、汪达尔、阿拉曼斯、维斯高特、奥斯特洛
高特和法兰克人先后入侵该地区,高卢-罗马人为了抵御入侵而和法兰克部落联合了起来。他们的基地设在巴黎附近地区,也就是令天被称作法兰西岛的地方,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国。
法兰克王朝的梅罗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统治从五世纪延续到十世纪。这一时期,高卢一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渐融合。

法兰西王国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他建立了许多学校,促进文化繁荣并召集了许多学者在身边。他的工国划分为郡,郡长(世俗政权)和主教(宗教权威)共同管辖。米斯统领则负责执行帝国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兰西岛领主,加冕成为国王,而法兰克人的土地(被称作法兰斯)成为法兰西王国。新建立的法兰西王朝想把宗主权施及整个统治领域内。
从11世纪至15世纪,先后有18任国王不断地向封建领主们施加权威,王国得以扩大(吞并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并夺取了一些英国的领土,例如阿基坦和诺曼底。这几个世纪中突出的特点是宗教热情高涨,文化、经济和城市也得到极大发展。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资产者,他们形成了社会中一个新的阶级。城市也变成了行政单位。
从1226年到1270年间统治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视司法,曾经亲自在万森的一棵橡树下主持审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许多医院和教堂,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成为君王中的典范。他后来被尊称为圣路易。
从16世纪到18世纪,十位国王致力于加强国家的权力以及其行政。在抵御东方和南方的敌人入侵的战斗中,他们逐渐建立了国家的自然边界。这其间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结束了国内的天主教与清教徒的宗教战争,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国境。这样,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此外他还曾试图改善贫苦的法国农民的不幸处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领导法国抵抗住了奥地利的军事干涉,通过削弱贵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强了主权。他还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学并促成了法兰西学院的建立。
-科尔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尝试统一全国的法制,以及通过建立大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公司来促进革新。他曾寄希望于法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几次历史变迁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国民会议变成了宪政会议。封建权力被废除、公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议会君主制。
1792年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废除,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罗伯斯庇尔在内的革命者们同时与国外(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国内(旺代)的反革命势力作着斗争。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们采纳了孟德斯鸠和卢梭提出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从1799年至1804年,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领导着法国政府,他统治期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集权制资产阶级国家、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还建立了高中教育体制并改革了大学教育。

拿破仑帝国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统治期间力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欧洲帝国。10年间,法国军队在整个欧洲大陆不断与一些强大的联盟较量。曾有一个时期法国疆域急剧扩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边界才回到1789年的状态。
俄罗斯战役中法国军队的惨重伤亡导致了拿破仑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后来曾再次统治法国,但仅一百天后,他就因为滑铁卢战役失败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复辟
1815至1830年间的两任国王都想要在复辟的旧君主制下维持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期间的一些进步措施。法兰西王国的殖民帝国在北非继续扩张。
法国的最后一任国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号“法国人之王”。1830至1848年间出现了贸易商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和联邦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最终将法国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最后崩溃。

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选制、新闻自由和对劳动者阶层起义的恐惧给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一个机会当上了法国总统。在经过一段独裁式的总统统治时期后,路易拿破仑通过公民投票和政变方式当上了皇帝,号称拿破仑三世。他的政府倡导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于重建国家资本的重要经济计划。第二帝国以工业扩张为其特征。就在政府向议会制政体变化之时,法德战争爆发了(1870年)。法国在苏丹的失败导致了第二帝国的覆灭。

第三共和国
1871年成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国防政府。法国战败,在与德国签订的和约中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同年发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义,但起义被血腥地镇压了。
共和国的议会制政体在1871年至1914年间建立了有关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证明了其本身的价值。儒勒法里总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对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确立发挥了重大影响,他对非教会的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贡献。
法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继续扩张,但与此同时社会动荡和宗教与学校之间的纷争(政教分离)动摇着社会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使法国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劳动力。1917年12月是战争的转折点,乔治·克雷孟梭带领法国及协约国一起取得了胜利,德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归法国。
在战后重建不久,法国就象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被1929年大危机严重打击。广泛的罢工和左翼联盟给法国带来了1936年的人民阵线政府,这届政府在国家计划中设定了建立基本社会法律的义务。
在法国的四周,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西班牙内战都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随着著名的所谓“奇怪战争”的结束,1940年法国宣布了休战,法国成为德军占领区。法国经济处于不稳定中。整个国家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与占领国合作的维希政府,另一方是以伦敦为基地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及抵抗运动。经过五年的战争,法国在1944年被盟军解放。

第四共和国
1940年6月18日夏尔·戴高乐发表了广播讲话后,被公认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领袖和象征。他在1944年至1946年间任政府首脑,建立了法国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妇女选举权。可是,由于议会制政体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导致了政府改组,第四共和国被动摇了。1945年至1958年的这段时期法国一直忙于重建国家发展经济。不断尖锐化的非殖民化问题(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战争)意味着虚弱行政权的结束。

第五共和国
1958年,夏尔·戴高乐将军重登历史舞台。他设计并建立了加强行政权的第五共和国体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选总统制。法国从此走向一个现代化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时期。1968年5月的学生运动和社会骚乱反映了年轻一代的不安情绪、社会的缺乏秩序以及国家的过度集权,戴高乐将军因此被迫辞职。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着政权。乔治·蓬皮杜任总统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继任者瓦雷里·吉斯卡尔·德斯坦任满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国第一位左翼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击败。密特朗1988年竞选连任成功。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法国政坛的特点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轮流执政。

统一的欧洲市场开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欧洲联盟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诞生。

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7年4月21日国民议会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进行提前选举。地方选举则在3月已经进行。这一选举的结果产生了左翼和右翼的“并存”。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在过去的数三十年里,法国建立了一套稳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乐将军任总统期间通过全民公决方式确立的第五共和国宪法保证了政治体制的良好运作。法国是统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共和制国家。其公民不论出身,种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现代法国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留下的遗产。其原则以1791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为基础,今天已经成为宪法的引言部分。

法国的铭言是“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国旗是三色竖条组成的三色旗:蓝、白、红。
法国国歌是马赛曲。
法国国庆是7月14日,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

国家制度
行政权
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以普选制选举产生,任期七年。总统颁布法律并有权提出议案要求国家公民投票表决。他还有权在与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谈话后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总统任命总理,并任命由总理提名的政府成员。
政府应答复国民议会的质询。
立法权
议会由两院组成:国民议会,由五年一次普选产生;参议院,议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议会投票表决决定法律的通过与否,批准国际条约以及行使由共和国总统授以宪法修改权。
司法权
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
473个初审法院和186个大审法院负责执行法律。上诉法院有35个。终审法院负责判断法律是否被正确地执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审团组成的重罪法院审理。
在行政司法领域有行政法院和国家最高行政法院。审计法院负责审核公共开支情况。

宪法规定的其他组织
-宪法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共和国总统、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分别任命。宪法委员会的职能是监督选举和审查法律的合宪性。
-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其成员是各种不同社会阶层(工会、商人、各种协会)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资格者。在议案、法令或有关计划具有经济和社会性质时,要咨询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意见。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权威。政府在起草议案和实施法令前必须征询其意见。
-最高司法官委员会:由司法官和特定资格者组成。委员会由共和国总统和司法部长分别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对高级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时也负责司法官的纪律处分。
-共和国司法法院:以前被称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组成,他们或是议会成员(12名是国民议会议员),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负责审理政府成员所做的、被认为是有刑事犯罪性质的职务行为。任何个人一旦认为自己被政府成员的犯罪或违法行为所损害,就可以向一个专门申诉委员会起诉。

行政管理
大区
法国被分成21个大区以及科西嘉岛。大区由地区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及其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省
法国大陆有96个省,此外还有四个海外省:瓜特罗普岛、马堤尼克岛、留尼旺岛和南美的法属圭亚那,海外领地还有玻利尼西亚、新卡勒陀利亚、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和马可隆、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特尔·阿特里、科格伦群岛,克罗塞和圣保罗岛。
省由总委员会管理,其主席和成员通过普选产生。省长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为区(包括海外省在内共339个),小区(3,995个)和市(36,560个)。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长在市政委员会协助下负责,市政委员会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竞争性的经济体制
1945—1961
尽管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她在战争结束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人口只有四千万(与1900年相同),工业生产总值只有战前的一半。原材料极度缺乏,通货空前膨胀。
首要的三个经济计划是重建基础工业,促进生产和准备国际经济竞争。
1962-1975
这段时期,在国家的督促下经济得到了惊人的持续发展,达到了预期计计划。这一时期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空前记录(年增长率达5-6%),带来了充分就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增长和工资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来的经济计划把重点转向了地区经济发展,投资政策和社会组织(改革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来
三次连续的石油危机(197、1979、1980)和持续的世界经济动荡使法国这二十年来一直强调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现代化,从而导致了高失业率(20年来减少了三百万以上的工作机会)。
政府开支紧缩以及强调减少能耗,发展竞争力强的工业、研究和职业培训赋予法国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欧洲一体化和下个年的来临。

高度多样化的经济体制
法国经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农业(世界第三、欧洲第一大出口国),工业(世界第四、欧洲第二),渔业(欧洲捕捞量第四)。
法国出口贸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国公司跻身世界百强。

农业
法国农业是一个现代机械化,高生产率的生产部门。法国的农业生产面积占欧盟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农产品占欧盟产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产品(肉、奶、奶酪),其余的是谷物、糖和加工业。

工业
法国工业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组和自动化的传统工业部门(钢铁、冶金、机械、汽车和纺织工业),也包括一些新的发展中技术工业(食品加工、精密化学、航空航天工业和新型材料)。
法国工业生产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赖于进口,只有电力是个例外。25%的电力来自于本国的核电厂。

服务业
服务部门(对集体和个人消费者)正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务部门,如交通、电子通讯、邮政、电力和水在本领域都配备了先进技术(微型电话、高速列车和地铁系统更是享有国际声誉)。法国的旅游业名列欧洲第一,对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有重大意义。事实上,法国在这个“无形出口工业”中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法国如何看待自己
从大小、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上看法国都算不上是个“超级大国“。但法国依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她是世界重要经济强国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任国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位于巴黎。

从另一些角度来看法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拉丁国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拉丁人后裔)。
-法语国家之一。法语人口在全球共有一亿零五百万。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区,法语已经被使用了几百年。
-欧洲国家之一。法国和中欧及东欧的许多国家有着良好的政治、贸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苏联的政治变化后这些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更重要的是,法国的未来与西欧联盟的其他十五个成员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由于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普选产生)的建立,法国人民积极地参与到欧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录1:法国经济数据
GDP:78Y,610亿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亿法郎
工业企业:196,600家
农业/食品企业:72,000家
GDP增长率:2.3%(到1996年)
1996年总增长值:农业5.5%;工业和能源25.2%;服务业56.4%
现有就业人口:25,590,000

附录2:法国的特点
尽管法国在地理上和种族上都是多样化的,国家仍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浓厚的文化个性。法国人民对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个性有强烈认同感。
现代法国的基本理念是保卫人权和自由、民主、统一。这些理念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附录3:法国的外国人
外国移民在过去四十年中对法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繁荣作出很大贡献。但由于现前的经济危机,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现在法国有大约不到四百万的外国人(自1995年来占人口总数的6.5%)。自1990年来外国人所占比例大致未变。

⑷ 法国的历史文化

国家的诞生
法国的历史是长期以来人民的点滴劳动汇集而成的。法兰西众多的独特之处正是其文化的体现。二千年来各个朝代和他们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证,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法国。

史前时期
大约一百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迁移来的人类一直来到最后的边界——大西洋边。从此定居下来。萨比安人则最早在公元前四万年到八千年开始出现在这里。许多考古遗迹证明了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类文明存在。

高卢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凯尔特人离开他们在西里西亚的家乡,向莱茵河和大西洋之间的这一地区开始入侵。这块土地当时居住着90个不同的部落,被称作高卢人。高卢人在农业和十分发达的手工业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文明。他们发明了收割机、木桶、四轮马车和铁剑。
很快罗马帝国也注意到了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叶斯·凯撒大帝来到这里,征服了这一地区。高卢-罗马文明定都于里昂,统治了相当长时间,形成了今日法国的最初蓝图。正是这一时期法语开始形成,许多大城市已经有了雏形,道路网也从此初现端倪。

法兰克王国
从五世纪起,来自东方的汉斯、汪达尔、阿拉曼斯、维斯高特、奥斯特洛
高特和法兰克人先后入侵该地区,高卢-罗马人为了抵御入侵而和法兰克部落联合了起来。他们的基地设在巴黎附近地区,也就是令天被称作法兰西岛的地方,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国。
法兰克王朝的梅罗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统治从五世纪延续到十世纪。这一时期,高卢一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渐融合。

法兰西王国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他建立了许多学校,促进文化繁荣并召集了许多学者在身边。他的工国划分为郡,郡长(世俗政权)和主教(宗教权威)共同管辖。米斯统领则负责执行帝国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兰西岛领主,加冕成为国王,而法兰克人的土地(被称作法兰斯)成为法兰西王国。新建立的法兰西王朝想把宗主权施及整个统治领域内。
从11世纪至15世纪,先后有18任国王不断地向封建领主们施加权威,王国得以扩大(吞并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并夺取了一些英国的领土,例如阿基坦和诺曼底。这几个世纪中突出的特点是宗教热情高涨,文化、经济和城市也得到极大发展。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资产者,他们形成了社会中一个新的阶级。城市也变成了行政单位。
从1226年到1270年间统治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视司法,曾经亲自在万森的一棵橡树下主持审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许多医院和教堂,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成为君王中的典范。他后来被尊称为圣路易。
从16世纪到18世纪,十位国王致力于加强国家的权力以及其行政。在抵御东方和南方的敌人入侵的战斗中,他们逐渐建立了国家的自然边界。这其间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结束了国内的天主教与清教徒的宗教战争,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国境。这样,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此外他还曾试图改善贫苦的法国农民的不幸处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领导法国抵抗住了奥地利的军事干涉,通过削弱贵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强了主权。他还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学并促成了法兰西学院的建立。
-科尔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尝试统一全国的法制,以及通过建立大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公司来促进革新。他曾寄希望于法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几次历史变迁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国民会议变成了宪政会议。封建权力被废除、公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议会君主制。
1792年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废除,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罗伯斯庇尔在内的革命者们同时与国外(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国内(旺代)的反革命势力作着斗争。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们采纳了孟德斯鸠和卢梭提出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从1799年至1804年,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领导着法国政府,他统治期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集权制资产阶级国家、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还建立了高中教育体制并改革了大学教育。

拿破仑帝国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统治期间力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欧洲帝国。10年间,法国军队在整个欧洲大陆不断与一些强大的联盟较量。曾有一个时期法国疆域急剧扩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边界才回到1789年的状态。
俄罗斯战役中法国军队的惨重伤亡导致了拿破仑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后来曾再次统治法国,但仅一百天后,他就因为滑铁卢战役失败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复辟
1815至1830年间的两任国王都想要在复辟的旧君主制下维持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期间的一些进步措施。法兰西王国的殖民帝国在北非继续扩张。
法国的最后一任国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号“法国人之王”。1830至1848年间出现了贸易商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和联邦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最终将法国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最后崩溃。

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选制、新闻自由和对劳动者阶层起义的恐惧给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一个机会当上了法国总统。在经过一段独裁式的总统统治时期后,路易拿破仑通过公民投票和政变方式当上了皇帝,号称拿破仑三世。他的政府倡导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于重建国家资本的重要经济计划。第二帝国以工业扩张为其特征。就在政府向议会制政体变化之时,法德战争爆发了(1870年)。法国在苏丹的失败导致了第二帝国的覆灭。

第三共和国
1871年成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国防政府。法国战败,在与德国签订的和约中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同年发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义,但起义被血腥地镇压了。
共和国的议会制政体在1871年至1914年间建立了有关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证明了其本身的价值。儒勒法里总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对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确立发挥了重大影响,他对非教会的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贡献。
法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继续扩张,但与此同时社会动荡和宗教与学校之间的纷争(政教分离)动摇着社会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使法国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劳动力。1917年12月是战争的转折点,乔治·克雷孟梭带领法国及协约国一起取得了胜利,德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归法国。
在战后重建不久,法国就象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被1929年大危机严重打击。广泛的罢工和左翼联盟给法国带来了1936年的人民阵线政府,这届政府在国家计划中设定了建立基本社会法律的义务。
在法国的四周,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西班牙内战都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随着著名的所谓“奇怪战争”的结束,1940年法国宣布了休战,法国成为德军占领区。法国经济处于不稳定中。整个国家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与占领国合作的维希政府,另一方是以伦敦为基地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及抵抗运动。经过五年的战争,法国在1944年被盟军解放。

第四共和国
1940年6月18日夏尔·戴高乐发表了广播讲话后,被公认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领袖和象征。他在1944年至1946年间任政府首脑,建立了法国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妇女选举权。可是,由于议会制政体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导致了政府改组,第四共和国被动摇了。1945年至1958年的这段时期法国一直忙于重建国家发展经济。不断尖锐化的非殖民化问题(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战争)意味着虚弱行政权的结束。

第五共和国
1958年,夏尔·戴高乐将军重登历史舞台。他设计并建立了加强行政权的第五共和国体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选总统制。法国从此走向一个现代化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时期。1968年5月的学生运动和社会骚乱反映了年轻一代的不安情绪、社会的缺乏秩序以及国家的过度集权,戴高乐将军因此被迫辞职。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着政权。乔治·蓬皮杜任总统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继任者瓦雷里·吉斯卡尔·德斯坦任满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国第一位左翼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击败。密特朗1988年竞选连任成功。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法国政坛的特点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轮流执政。

统一的欧洲市场开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欧洲联盟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诞生。

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7年4月21日国民议会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进行提前选举。地方选举则在3月已经进行。这一选举的结果产生了左翼和右翼的“并存”。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在过去的数三十年里,法国建立了一套稳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乐将军任总统期间通过全民公决方式确立的第五共和国宪法保证了政治体制的良好运作。法国是统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共和制国家。其公民不论出身,种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现代法国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留下的遗产。其原则以1791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为基础,今天已经成为宪法的引言部分。

法国的铭言是“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国旗是三色竖条组成的三色旗:蓝、白、红。
法国国歌是马赛曲。
法国国庆是7月14日,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

国家制度
行政权
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以普选制选举产生,任期七年。总统颁布法律并有权提出议案要求国家公民投票表决。他还有权在与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谈话后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总统任命总理,并任命由总理提名的政府成员。
政府应答复国民议会的质询。
立法权
议会由两院组成:国民议会,由五年一次普选产生;参议院,议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议会投票表决决定法律的通过与否,批准国际条约以及行使由共和国总统授以宪法修改权。
司法权
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
473个初审法院和186个大审法院负责执行法律。上诉法院有35个。终审法院负责判断法律是否被正确地执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审团组成的重罪法院审理。
在行政司法领域有行政法院和国家最高行政法院。审计法院负责审核公共开支情况。

宪法规定的其他组织
-宪法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共和国总统、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分别任命。宪法委员会的职能是监督选举和审查法律的合宪性。
-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其成员是各种不同社会阶层(工会、商人、各种协会)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资格者。在议案、法令或有关计划具有经济和社会性质时,要咨询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意见。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权威。政府在起草议案和实施法令前必须征询其意见。
-最高司法官委员会:由司法官和特定资格者组成。委员会由共和国总统和司法部长分别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对高级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时也负责司法官的纪律处分。
-共和国司法法院:以前被称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组成,他们或是议会成员(12名是国民议会议员),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负责审理政府成员所做的、被认为是有刑事犯罪性质的职务行为。任何个人一旦认为自己被政府成员的犯罪或违法行为所损害,就可以向一个专门申诉委员会起诉。

行政管理
大区
法国被分成21个大区以及科西嘉岛。大区由地区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及其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省
法国大陆有96个省,此外还有四个海外省:瓜特罗普岛、马堤尼克岛、留尼旺岛和南美的法属圭亚那,海外领地还有玻利尼西亚、新卡勒陀利亚、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和马可隆、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特尔·阿特里、科格伦群岛,克罗塞和圣保罗岛。
省由总委员会管理,其主席和成员通过普选产生。省长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为区(包括海外省在内共339个),小区(3,995个)和市(36,560个)。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长在市政委员会协助下负责,市政委员会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竞争性的经济体制
1945—1961
尽管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她在战争结束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人口只有四千万(与1900年相同),工业生产总值只有战前的一半。原材料极度缺乏,通货空前膨胀。
首要的三个经济计划是重建基础工业,促进生产和准备国际经济竞争。
1962-1975
这段时期,在国家的督促下经济得到了惊人的持续发展,达到了预期计计划。这一时期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空前记录(年增长率达5-6%),带来了充分就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增长和工资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来的经济计划把重点转向了地区经济发展,投资政策和社会组织(改革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来
三次连续的石油危机(197、1979、1980)和持续的世界经济动荡使法国这二十年来一直强调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现代化,从而导致了高失业率(20年来减少了三百万以上的工作机会)。
政府开支紧缩以及强调减少能耗,发展竞争力强的工业、研究和职业培训赋予法国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欧洲一体化和下个年的来临。

高度多样化的经济体制
法国经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农业(世界第三、欧洲第一大出口国),工业(世界第四、欧洲第二),渔业(欧洲捕捞量第四)。
法国出口贸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国公司跻身世界百强。

农业
法国农业是一个现代机械化,高生产率的生产部门。法国的农业生产面积占欧盟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农产品占欧盟产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产品(肉、奶、奶酪),其余的是谷物、糖和加工业。

工业
法国工业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组和自动化的传统工业部门(钢铁、冶金、机械、汽车和纺织工业),也包括一些新的发展中技术工业(食品加工、精密化学、航空航天工业和新型材料)。
法国工业生产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赖于进口,只有电力是个例外。25%的电力来自于本国的核电厂。

服务业
服务部门(对集体和个人消费者)正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务部门,如交通、电子通讯、邮政、电力和水在本领域都配备了先进技术(微型电话、高速列车和地铁系统更是享有国际声誉)。法国的旅游业名列欧洲第一,对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有重大意义。事实上,法国在这个“无形出口工业”中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法国如何看待自己
从大小、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上看法国都算不上是个“超级大国“。但法国依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她是世界重要经济强国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任国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位于巴黎。

从另一些角度来看法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拉丁国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拉丁人后裔)。
-法语国家之一。法语人口在全球共有一亿零五百万。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区,法语已经被使用了几百年。
-欧洲国家之一。法国和中欧及东欧的许多国家有着良好的政治、贸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苏联的政治变化后这些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更重要的是,法国的未来与西欧联盟的其他十五个成员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由于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普选产生)的建立,法国人民积极地参与到欧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录1:法国经济数据
GDP:78Y,610亿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亿法郎
工业企业:196,600家
农业/食品企业:72,000家
GDP增长率:2.3%(到1996年)
1996年总增长值:农业5.5%;工业和能源25.2%;服务业56.4%
现有就业人口:25,590,000

附录2:法国的特点
尽管法国在地理上和种族上都是多样化的,国家仍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浓厚的文化个性。法国人民对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个性有强烈认同感。
现代法国的基本理念是保卫人权和自由、民主、统一。这些理念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附录3:法国的外国人
外国移民在过去四十年中对法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繁荣作出很大贡献。但由于现前的经济危机,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现在法国有大约不到四百万的外国人(自1995年来占人口总数的6.5%)。自1990年来外国人所占比例大致未变。

⑸ 法国历史简介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时任高卢总督的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其中西法兰克是法国的雏形。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国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达到顶峰,法国也成为欧洲大国。但路易十四统治中后期为了争夺欧洲霸权,与外国战争不断,消耗了大量国力,国家也开始走向衰弱。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1789--1792年,立宪派(斐扬派)掌权。在此期间,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同年的5月3日,流亡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1815年3月,拿破仑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王朝。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宣布退位。路易十八于7月8日回到巴黎,复辟波旁王朝。1830年7月,法国七月革命爆发,七月王朝建立。1848年2月爆发“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法国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结束。1944年,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解放法国。
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只参加北约的一部分活动。并限令各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
1981年,5月社会党人F.M.M.密特朗当选总统。6月举行国民议会大选,社会党赢得55%的议席,从而成为法国第一大党。
1986年,3月国民议会选举,社会党受挫,出现了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左翼总统与右翼总理共处的局面。
1992年,于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

⑹ 法国新闻传媒发展的历史、政治背景和特点;1980年代之前的新 闻传播状况,为什么 1000字左右

在法国新闻史上,独裁控制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一直伴随着法国传媒业的历史进程。
一、中世纪的法国新闻业
中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农业国,强大的封建王朝中央集权,使得封建时代的法国报业收到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从15世纪中叶到法国大革命(1789年)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全国只有3份国王钦定的报纸:《公报》(1631年5月在巴黎出版)、《学者报》(1666年1月在巴黎创办)、《文雅信使》(1672年3月创开于里昂)。通过这些报纸,封建王朝控制了新闻、文学、科学方面的思想传播。
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迎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思想大解放。广大爱国文人,日益不满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反对之声日益嚣张。而专制政府对新闻业的独裁控制,也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18世纪著名剧作家博马舍曾经在他的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讽刺这种对思想的控制:“只要我的写作不谈当局,不谈歌剧院,不谈别的戏园子,不谈当权人物,不谈有声望的群体,不谈任何一个有点小小地位的人,经过两三位检察员的审查,我可以自由付印一切作品。我因为想利用这个可爱的自由,所以宣布,要出版一种定期刊物,我给这个刊物起的名字是《废报》。”‚
启蒙运动的思想浪潮不可抵挡,政府终于妥协。1777年元旦,法国第一份日报《巴黎日报》创办,也经批准出版,但主要刊登一些社会新闻。
二、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新闻业
大革命时期的法国,思想处于高度解放状态,新闻业也得到蓬勃发展。然而欧洲大陆中心的农业大国法国,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而经济基础决定了法国这次为争取人权解放的运动,无论从政治和从思想上来讲,都是不彻底的。从思想上来看,小农意识“自私、狭隘、保守、封建”的思想渗透法国人心甚至连最前线的革命人士也不例外。“人权的解放”在付诸行动的时候难免成为空谈。
一早已注定的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使法国新闻业的蓬勃也只是昙花一现,然而其对后世的影响确无法忽略。
这个时期,法国的文化思潮受启蒙运动影响,以“自由、平等”为核心,新闻媒体作为文化的宣传工具,决定当时法国新闻宣传的核心是人权的解放。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并发表了举世闻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历史书上大多简称为《人权宣言》)。该宣言第11条规定:“思想与言论的交流乃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任何公民均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但在法律限制内,须对滥用此项自由负责任。”《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具有法律效力。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条文规定公民的新闻出版自由,是法国人民对人类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之一。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产生,影响了整个世界传媒业的发展,为新闻自由奠定了法律基础。从《人权宣言》提出以后,任何现代国家都不能回避言论出版自由。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各种鼓吹革命的报刊风起云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马拉创办的《人民之友报》(1789年9月在巴黎出版,1792年改名为《法兰西共和报》)。马拉不断撰文揭露资产阶级贵族的两面性以及叛变倾向,最后遭人暗杀。
三、大革命后到19世纪末的法国新闻业
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英国的崛起,动摇了法国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从1792年4月开始,法国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先后与奥地利、普鲁士、英国、西班牙、意大利诸邦国对垒,战争延续了20余年。内外战争的冲击,使法国经济受到巨创。法国需要国内的暂时安定。随着大革命的失败,拿破仑军事独裁、波旁王朝复辟。法国文化也从辉煌走向暂时的衰落。表面看似倒退,而文化的解放却已成事实。这个时期法国的文化处于休养阶段,而新闻业亦是如此。
在长达90余年的时间里,新闻自由一直受到摧残。而科技文化的发展却不容忽视。为之后法国新闻业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的法国新闻业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技、经济的发展,全世界范围陷入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掠夺与瓜分之中。伴随着经济掠夺而来的,是文化的掠夺。而文化的掠夺,反映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科技的迅猛发展。战争的需要、政府的支持,促使通信技术不断革新、交通运输产业迅猛发展,给法国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不仅促进了法国新闻业的发展,更造成了法国新闻业此时期的辉煌。
1835年,查理·哈瓦斯创办哈瓦斯通讯社,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
1922年11月,法国邮电部在埃菲尔铁塔上设立电台,定期播放节目,由此揭开法国广播事业的序幕。
1938年开始定时播放少量的电视节目。二次大战后,戴高乐政府接管了国内所有广播电视,取消私营广播,建立了长达30年之久的国营广播电视系统。在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民营体制、英国的公营体制、法国的国营体制构成广播电视的三种模式。
五、二战后至今的法国新闻业
法国的新闻媒体,“是西方各国中……最年轻的媒体”ƒ。法国现在的所有报刊、电台、电视台绝大多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创办。
二战带给法国文化巨大的冲击。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法语为载体的法兰西文化面临严重的危机——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外界工业文化的攻击。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好莱坞电影的风靡,占据了法国电影市场,最重要的是美式英语已经成为全球通行的语言,法国语言除了在奥委会还有一席之地、仍以第一语言出现外,在普通情况下却很少用来交流了。美国的饮食也进军了巴黎,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随处可见,使法国这个“拥有365种奶酪的国家”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而从18世纪以来就未曾安定过的法国,战后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采取休养生息的策略。为了维护法国的文化影响力,政府不得不对法国文化采取操控,利用对外经济文化援助努力维系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大国地位,“法国在对外文化政策上是不遗余力的”。而新闻业做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法国政府未曾放弃过对其的控制。
战后的法国政府对报纸和广播电视长期实行二元政策。对报纸,法国政府历来推行多元主义原则,鼓励多钟报纸、多钟声音,鼓励报业之间展开竞争,但对广播电视,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
1940年,德军攻占巴黎以后,当时法国的报刊要么投降,要么跟随维系傀儡政权。1944年夏,法国解放以后,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临时政府规定,凡在敌占区出版15天以上的报纸永远不准再出版,原先的报纸几乎全部关闭。所以,目前法国的各新闻媒介除个别报纸外,其历史最长的也不会超过63年(到2007年底)。
法国的广播电视自1944年法国解放以后,政府宣布接管所有广播设施,1945年又颁布法令,禁止私营的商业广播,电视台也同样如此。广播电视在长达35年时间里,虽然其体制有些微调,但始终由政府主控。直到1982年7月议会通过《视听通信法》,允许开办民营电台,1985年政府又宣布开放商业电视,1986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再次修改法律,通过《传播自由法》,政府不再掌控新闻业,允许商业性广播电视自由发展。当时政府所掌握的电视一台、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六台全部转型,一台、五台、六台公开招标转让给法国大公司,二台、三台、四台转为公共频道。至此确立了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模式。
目前,法国闻名于世的新闻机构是法新社和威望迪公司。此外,有250家日报,6家电视台(即电视一台、五台、六台为私营,二台、三台、四台为公营),另有1000家左右电台。

⑺ 法国巴黎的历史文化

法国首都巴黎 (Paris) 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峡)375公里。塞纳河蜿蜒穿过城市,形成两座河心岛(斯德和圣路易)。首都巴黎人口为220.1578万人 (截至2009年1月1日)。城市本身踞巴黎盆地中央,属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1月平均气温3℃,7月平均气温18℃,年平均气温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巴黎是法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北部诸郊区主要为制造业区。最发达的制造业项目有汽车、电器、化工、医药、食品等。奢华品生产居次,并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区;产品有贵重金属器具、皮革制品、瓷器、服装等。外围城区专事生产家具、鞋、精密工具、光学仪器等。印刷出版业集中在拉丁区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区电影生产量占法国电影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银行、保险公司的总部(包括法兰西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均设在“市场”(1183—1969年为当地的中心市场)的西侧。

巴黎是法国文化、教育事业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法国著名的法兰西学院、巴黎大学、综合工科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桥路学校以及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均设在巴黎。巴黎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创建于1253年。巴黎还有许多学术研究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

巴黎拥有50个剧场,200个电影院,15个音乐厅。巴黎歌剧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歌剧院,位于市中心的奥斯曼大街,占地11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兼有哥特式和罗马式的风格。法国国家音乐学院和舞蹈学校也设在这里。

巴黎的“街头艺术”十分活跃,城市西北部的泰尔特尔艺术广场是世界闻名的露天画廊,每天都有不少画家在这里即席作画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莱广场和圣·日耳曼德伯广场等地,青年学生和市民经常自带乐器举行音乐会,表演各种节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卢浮宫、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乔治·蓬皮杜全国文化艺术中心等,是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美丽的塞纳河两岸,公园、绿地星罗棋布,32座大桥横跨河上,使河上风光更加妩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岛是巴黎的摇篮和发源地。塞纳河畔圣米歇尔林荫大道有绵延数公里的旧书市场,每天都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游客来这里选购心爱的古籍,形成塞纳河畔古老的文化区——拉丁区的一大特色。

巴黎还是一座“世界会议城”。它以明媚的风光、丰富的名胜古迹、多姿多采的文化活动以及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迎来了众多的国际会议,据统计,1987年在巴黎共举行了365次国际性会议,超过了纽约、伦敦、布鲁塞尔、日内瓦,居世界首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总部均设在巴黎。

⑻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1000字观后感

《我的法兰西岁月》主要记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16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历时5年艰辛而辉煌的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道、走上革命道路的真实故事。影片并没有下力气去表现这段历史的过程,而是紧紧抓住主人公成长经历中最令人难忘的艰辛、磨砺、苦难和乐观、坚毅、浪漫的几个“支点”,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导演的高明之处是他并没有去仰视一个领袖和伟人的过去,而是以一个常人的眼光去平视一个16岁的少年,看他是如何在坎坷中走过他的青春,看他的青春步伐是如何从蹒跚踉跄走向坚定沉稳的。由于导演独到的眼光,他没有过多地选择邓希贤参加革命活动的情节,而是将笔力倾注到主人公命运的跌宕起伏上。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和主人公对命运的抗争、以至生命的觉醒,凸显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影片开头展现给观众的是上世纪20年代四川广安的一条老街,这里嘈杂、肮脏、破败,完全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而长江边拉纤的纤夫那沉重的步履和呻吟,将人世间的苦难表现得淋漓尽致。转而,一声汽笛,将巍峨雄伟的大油轮和美丽的马赛港推到了人们的眼前。这两组浓墨重彩的镜头,对比鲜明,将主人公所处的生存环境强烈地展现出来,也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作好铺垫。这种对比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表现起到了有力的衬托作用。导演很注意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人物跌宕的命运。邓希贤在法国只读了几个月的书就失学了。在主人公失学之前有两场气氛热烈的戏,一场是篝火晚会,一场是足球赛,这两场戏充满了欢乐和美好。而失学后的邓希贤挨饿受冻、流落街头,从幸福的顶峰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两厢对比,令观众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主人公所承受的精神重压和命运的跌宕。正是这种坎坷不平、瞬息多变的命运,表现了主人公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些生动的情节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为了表现人物的情感,在细节的运用上,导演也独具匠心。邓母送儿子远行时让儿子带走三双布鞋,并含泪说:穿坏了这三双鞋,儿子就回来了。剧中有几次反复表现布鞋的镜头:在赛纳河的桥上露宿时,主人公拿出布鞋抚摸,表现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法国朋友米歇尔去工地看望邓希贤时,他脚上的布鞋已经破得露出了小脚丫,这个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生活的苦难和艰辛。人类共通的情感,使得每一次布鞋的出现,都轻轻拨动着观众的心扉,也拉近了观众和主人公的心灵。
影片不仅塑造了邓希贤这个感人的青春形象,还塑造了周恩来、李富春、蔡畅等一批年轻革命者的生动形象,他们当时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充满了朝气,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活力,他们在苦难中探索,在黑暗中追求,他们在身上表现出了可爱的不成熟,也表现出了激情中的不沉稳,同时也再现了他们理想中的浪漫,但这一切恰恰表现了人物的真实性情,而这种真性情将青春衬托得无比美丽。
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的心中便被 牵动着,也有所感悟,我被片中邓小平爷爷的那种永不言弃,事事留心,为了共 产事业宁愿牺牲的精神所深深吸引着。 作为一个大学生,在伟人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我要学习邓小平爷爷那样 做个对事有心的人,让自己更加的成熟,做人做事更上一步。邓小平爷爷原名叫 邓希贤,他十六岁去法兰西留学,是当时的中国人留学法兰西中最小的一个。当 抵达法兰西,来到法国学校时,有幸碰到了聂荣臻学长,他当即表示了对这批中 国留学生的热烈欢迎, 同时在不知不觉也向他们提了两个问题——法国的国土面 积是多少?中国四川省的面积是多少?当时只有邓小平爷爷知道, 聂荣臻便露出 了满意的笑容,在身旁的叔叔和表哥也赞叹不已,夸他真是有心,做生活中的有 心人,虽然只是在一些小事上留心,但它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尴尬或别人的耻 笑,甚至它还可以让你赢得大家的敬佩和赞扬。 在这个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邓小平爷爷的一句最经典的话 ——我会长大的,这句话也是贯穿全片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十六岁的邓希 贤来到了法兰西学校留学,条件颇好,可好景不长,她和叔叔表哥最后甚至沦落 为流落街头的流浪汉, 因此也不得不出去找活干, 可是又碰上了法国的金融危机, 法国人自己都难以找到工作,更何况一个未长大的成人,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国人 呢!打邓小平爷爷并不在乎这些,他还是去了一个搬运码头去找活干,当时就碰 到了“找茬”的法国人,他不仅侮辱邓小平爷爷,甚至侮辱蔑视邓小平的能力和 他挑战扳手腕, 结果可想而知, 邓小平输了, 他当即说出一句话——我会长大的。 不过这位叫米希尔的法国人在邓小平遭遇抢劫时救了邓小平一命并解释了那件 事,从此之后他们变成很长有好的忘年交。 其实,邓小平说的是到法兰西留学,但真正学习的时间也就是赶了过来的在 法国学校的那段时间,其余要么在为生计奔波,到处找活干,以填饱肚子,要么 在沉浸于爱国事业中,寻找爱国前辈们——聂荣臻、周恩来、陈富春、蔡和森等 等,和他们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在那一段时期,他们忍受了饥饿,忍受了 漫漫长夜,忍受了饥寒交迫,但他们的心始终是火热的。 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想起了泰戈尔的一句话——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 才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时间的绝唱。的确,邓小平他 们在经历过这样一段艰难岁月后,终于成为了一代伟人。
这部电影主要描写邓小平爷爷去法国留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故事。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感想很多,收到的教育也很大。邓小平爷爷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小平爷爷12岁去法国留学,才读了五个月的书,钱就不够用了,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坚持在法国找工作,他当搬运工,干苦力挣钱,还被法国人欺负。后来,它又成了流浪汉,在街头流浪……可是他还是坚持不懈。
周恩来对邓小平说:“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是啊!为中华之崛起。邓小平爷爷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进过学堂,而是在社会大学堂里学习各种知识,磨练自己的意志。正是在法兰西的这段艰苦的岁月里,让邓小平爷爷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为今后革命事业有了扎实的基础。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要向邓小平爷爷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接班人

今天,学校团委组织我们观看了《我的法兰西岁月》,看了后感触颇深,有不吐不快之感,特来此佳处,一吐为快。
一,艰苦的环境,造就了邓小平不屈的性格。当一个16岁的孩子在异国他乡的码头上背负那沉重的大包,当一个矮小的中国人,在法国的钢铁厂里被累倒,被工头骂为黄狗时,他没有屈服,依旧为了自己的救国梦,在异国他乡艰苦的生活着,依烤土豆充饥,却实现了自己的盗火者的梦。
二,那伟大的同志般的情谊是我深深感动,聂荣臻,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邓小平,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为了革命的梦想,而在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当饥饿难耐的邓小平来到蔡畅,赵世炎(夫妻 )家时,两位革命前辈把自己仅有的两碗面推到了邓小平的面前,后来小平发现了,把自己仅有的两法郎房子了他们的壁橱里,流着泪离开了。这种同志之情是多么的宝贵呀,中国革命的火种在法国得到点燃,与这种伟大的感情是分不开的 。
三,小平同志伟大的人格魅力是我深深折服,他对法国无产阶级那深深的爱,对北洋卖国政府的深深的恨,对同志那无私的爱,对工作的无限忠诚。使我深深地感动。
在影片的结尾,当被法国驱逐的的邓小平说出“总有一天法国人民会铺着红地毯欢迎来自中国的朋友的”,镜头切到小平同志访问法国的录像,我的眼睛湿润了,有哪个人会想到,一个貌不惊人的小个子会成为13亿中国人心目中的勇雄,谁会想到一个没驱逐的外国人会再一次踏上法兰西的土地,而被最为最尊贵的国宾。
一切不可能的事,小平都做到了,这就是伟人的风采。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条件要比小平在法国时好上一百倍,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成功呢,只要我们有目标,有毅力,有追求,有信仰,也一定会成功。
六一节前夕,学校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我的法兰西岁月》,到现在,我的脑海里仍荡漾着影院中经久不息的掌声……
二十世纪初时的中国,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年轻的邓小平就怀着一腔救国济事的热忱,告别了父母。与叔叔纪少圣、哥哥纪德铭一道历尽艰辛越过大洋,踏上了赴法兰西勤工俭学之旅,千里迢迢远赴法国,立志学好本事,为国效力。
整部影片情节感人,最令我为之振奋的就是影片对邓小平那种坚忍不拔的完美性格的演绎.影片不仅从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那段屈辱的历史,更让大家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会长大的!”正是这样一句充满自信又坚定的话语,激励着邓小平在艰苦的岁月里获得成长,获得他伟大的人生的原动力。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心里。
由于中国政府停止了对留学生的资助,迫使邓希贤他们停止了学业,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交不起学费,求工无望,举目无亲,邓希贤则以自己的毅力和执著,维系着他和伙伴们生存的希望。当我看到邓希贤背着沉重的货物,在码头上一步步艰难的行进时,心里感触很深。比起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这是多么艰苦啊!再看看邓希贤的年龄,只有16岁,正是一个应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啊!可是,他却独自漂泊异乡,承受着饥饿,思亲的痛苦。特别是他脚上那双鞋子已经破烂不堪了,可他仍没有扔,因为那是爱他的母亲含辛茹苦地为他一针一线地缝起来的。
我们要学习邓前辈身上坚毅的性格,我们的心需要坚强!坚毅的性格是需要慢慢磨练的,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气馁,需要有一种坚毅的信念来支持自己。当你遇挫折而沮丧的时候,当你遇到失败而伤心落泪的时候,当你因诱惑而跨越界限的时候,想一想你的信念,想一想那些在身边支持你的人,想一想那些因为具有坚忍不拔信念而获得成功的人们。相信吧!风雨之后总能见到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向着成功的标靶不断挺进!
就在邓小平最困难的时候,他遇到了周恩来和赵世炎等一批正在做着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大事情的先进青年,改变了他的命运。邓小平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与其他党员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为祖国贡献了自己伟大的一生。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懂得了现在腾飞的新中国靠的就是像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如果没有他们,没有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人活着,并非是为了吃穿,为了追求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为了精神文明和人生价值。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珍惜今天,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期望,学习邓小平的伟大人格、志向和精神,为中华民族美好灿烂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小平陷入绝境这期间,他经常说着这样一句话——“我会长大的!”。这是这样一句充满自信的话语,激励着小平在艰苦的岁月里获得成长,获得他伟大的人生的原动力。这句话,也被牢记在我们观众的心中,继续鼓励那些力争上游、不凡平凡的灵魂。

⑼ 有谁知道有关法国历史与文化的论文呀

法国-历史文化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28日通过新 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政治: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7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有权举行公民投票。总统离职期间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权。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国民议会任期5年,通过普选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以省为单位,由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1995年7月31日,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这项法案使总统有权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法国总统在政府或参议院、国民议会的建议下,可 将所有事关公共权力组织、法国经济或社会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决。总统府——爱丽舍宫,总理府——马提翁宫,国民议会——波旁宫。自1958年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历届政府基本沿袭戴高乐制定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维护民族独立。1964年1月27日,法国同中国建交。总统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1995年5月当选,2002年5月连选连任。
经济:经济发达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主要发起国和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位于美、日、德之后,居世界第四位。
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法国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逐步减少的趋势。 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法国商业较为发达,创收最多的是食品销售,在种类繁多的商店中,超级市场和连锁店最具活力,几乎占全部商业活动的一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劳动力的61%。
90年代初以来,先后执政的左右翼政府为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并向马约标准看齐,均实行以削减赤字为根本的紧缩政策,同时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外贸、恢复国际收支平衡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导致经济低速运转,并使失业问题日趋严重。1993年法经济陷入衰退, 1994年经济开始复苏。
法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第四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法国对外贸易有两个特点:一是进口大于出口,造成贸易逆差。另一是非产品化的技术出口增长较快,纯技术出口在整个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要。
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法国税收高于美、日等国,其中主要来自增值税,其它还有所得税、公司税、社会福利税等。
著名公司 埃尔夫阿奎坦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石油、化工、医药等;雷诺汽车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轿车、货车、大型商业用车等;法国电力公司,经营范围为发电、输电、配电等;家乐福集团,经营范围是超级市场。
文化: 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法国人喜爱体育运动,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足球、网球、橄榄球、地滚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车环形赛等。比较有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里昂大学等。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5月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为期两周左右。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

我自己找的到!你呢???太懒拉!

阅读全文

与法国历史文化10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