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金庸小说里的历史文化

金庸小说里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3-06 12:41:31

㈠ 对金庸小说中历史背景以及人物的评价~~~~快啊

金庸和梁羽生都有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词。可能跟大多数读者的感觉不同,我甚至觉得梁羽生的诗词工夫更擅一筹,而金庸的涉及面要宽很多,对历史文化古籍的研究有独到之处,这使得他施展腾挪大法时得心应手,能够随手拿来为文增色。

男女情事的描写在每部作品中都是塑造人物的关键之处,两个人的笔下这类事情都比较干净,很少有做作肉麻无病呻吟之处。欧阳克如此一个寻花问柳之辈,对黄蓉的感情也是很真。比较而言,梁羽生作品这方面的表现稍差一些,不像金庸笔下男女主人公你来我往,从情愫潜生至柳暗花明,一步一步走来般引人入胜。在我看来,金庸是写男女情事的大专家,他对男女心理的刻画令人叫绝,因此也真不明白为什么琼瑶有那么多的读者。

对于朋友之义,我感觉两个人并非没有着墨,但鲜有古龙笔下的李寻欢阿飞这种朋友之情。天龙中倒是有三个男主人公,可很难说他们之间的情义到了李阿的程度。倒是江南七怪之间的义气让人感叹。

所有的作家都各有所长,对他们的要求就如同郭靖在桃花岛听黄欧萧筝之战时所想:明明一方再高一点便可讲对方击败,可为什么做不到呢?郭靖后来相通了,想必你我大家也想得通。

来个排名吧(这下争论大了,千万别跟我打嘴仗…)

金庸作品: 射雕,笑傲,鹿鼎,飞狐…
金庸人物男性:郭靖,令狐冲,乔峰… … … … 小宝
金庸人物女性:程灵素,黄蓉,郭襄

梁羽生作品: 云海,萍踪,七剑…
梁羽生人物男性:金世遗,张丹枫
梁羽生人物女性:吕四娘,李沁梅

不得不进入人物世界。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对武侠小说来讲我感觉还是应该围绕人物展开,其他的三个方面不应冲淡此中心。基于上文谈到的大背景,个人情义与国家民族大义的冲突使他们笔下一个个形象饱满鲜明。

郭靖,乔峰应是其中典型。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虽然自小愚笨,但大是大非从不含糊,呕心沥血保家卫国。乔峰身上的血性更是不用花费任何笔墨。梁作中的张丹枫最有资格划在民族大侠的行列,其身世其言行让我总是想到刘松仁主演的萍踪侠影,让我想到啼血的杜鹃(很奇怪,我也不知为何)。吕四娘的色彩相对于他们三位要差一些,但作为侠女来讲很不容易了,爱恨情仇和比较宽广的视野胸怀俱存(几位女大侠不要说我重男轻女啊,呵呵)。

令狐冲是我在这些作品中除郭靖外最欣赏的形象,他有诚义情义,但不墨守成规(除了师门的事情之外),尽管不时装作几分洒松,但内心纤细脆弱的他活得却是很累。金世遗张无忌的人性和遭遇颇让人感慨,他们作为历史的角色并不很关键,张无忌虽挂着明教首领的头衔,但感觉明教的扯入本身就很有几分牵强。杨过我不想评论,尽管我们是本家,但很不以他为然。而那个小宝呢?<<小宝与康熙>>中张卫健的扮相让我感觉很到位(至少比陈小春的印象深,不过梁朝伟和周星弛的小宝我没看过),很痞的一个有情有义有爱有恨办事伶俐果断的自私的侠义人物,简直复杂到了极点。且不论我是否欣赏他,金庸的笔下能出这么个形象就让我佩服的很。

事实上,金庸的每一部作品都至少给读者留下性格很鲜明的一个人物,相对来讲,梁羽生可能太拘泥于历史的冲突,没有给人性太多发挥,使得他的那么多人物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凤毛麟角。七剑下天山能说是围绕凌未风来写的么?而孟华兄弟真如同小说名字那样,给我们的印象如流星一般。只有张丹枫,金世遗,吕四娘,冯琳,厉胜男等寥寥几人。

云海玉弓缘被许多读者推为梁羽生的精品,心有戚戚焉,其中厉胜男的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让我感觉美中不足的是很少给她直接描写,多以别人的印象来衬托。性格如此复杂的一位女人,刻画手法颇类似赵敏殷素素任盈盈出现的前期。作为小说的女主人公,她们是不是需要站在主体的地位,由作者来描绘而不是总由他人来反衬呢?而金世遗,有时候我把他跟令狐冲联在一起,觉得这两个人都有些可怜,但令狐冲还是稍显幸运写。金世遗,梁羽生给的名字注定了他凄苦曲折一生。

说说武功吧。梁羽生笔下武功顶呱呱的正派角色分布不广,玄机老人一支和天山一支,占据了武林的半壁江山。金世遗中年之后也指点了不少人物,成就了不少人才。总的印象是,金庸对道家颇几分推崇,钟南山和武当山为罪的次数较多,而少林武功的博大精深根深蒂固(以觉远和扫地老僧可见)。张无忌郭靖杨过等等的武功跟僧和道的武学修养有着扯不清的关系。五岳中华山派也不乏响当当的角色,令狐冲和袁承志是其中代表。对于西南边陲的段氏,千万不可忽视。

天山一支被梁羽生大大赞叹,并归入武林正宗甚至领袖的行列,跟金庸小说中南武当北少林兼五岳的武林归宗颇不相同。我感觉金庸相对来说更“正统”一些,至少从武功最高者的归属上接近于此。并不是说天山派就不值得推崇,事实上正是梁的作品让我对天山非常向往。只是跟我的最初印象不同,要知道武当少林的名声流传了多少年啊!各种武功中让我最皱眉头的是梁羽生笔下一遍又一遍的“天魔解体大法”,唉,真是一种救命(抑或催命?)武功。

从另一方面来讲,梁羽生的“正统”体现在很少让主人公通过吃草喝药长功力。找到什么邪气的武功密籍很普遍,但细细数来,梁的笔下还真少见吃蛤蟆饮蛇血的蛇例。金庸笔下的邪性的事情很多,尤以天龙八部为甚。除了其中的几个人物外,我对这部作品评价很一般(原因自然还有金庸杜撰的几个背景颇让我感到莫名其妙,尤其是雁门关外中原武林跟乔峰一家子的恩怨)。

前几天忽然有了兴致,草草翻了翻梁羽生的天山系列和张丹枫系列,把金庸的射雕也温习了一次。突然发现两人作品中居然有一些人名(自然并非很重要的人物)很相近,甚至相同(当然并非仅指射雕)。在此我想并没必要班门弄斧地点出,比我痴比我细的武侠迷武侠通想必早已看到。

这点发现自然无关痛痒,倒是他们作品的其他部分颇令我着迷。并不敢针对两人的高下做比较,那只会引来无休止的争论。仅仅就作品谈作品,与各位回顾。

就历史和事件背景来说,两人的作品大多关注在宋元明清,是典型的民族矛盾错综复杂时期。宋与辽金蒙的战火;汉人间争夺江山的明初明末;明与清之间数不清的恩恩怨怨。跟陈青云卧龙生之流不同,金梁的作品都架构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对汉族的读者更有吸引力。很奇怪梁羽生对张士诚及其相关事宜的推重,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在其中。

小说主角展现自我的场所分析起来也有几分意思。梁羽生对遥远的天边很感兴趣,有冰山,西域,海岛,草原,自然还有少数民族的生活。金庸的小说自然也少不了天涯海角,事实上武侠身上千奇百怪事情的发生怎能少得了名山大川沙漠荒滩呢!为体现人物内心的尔虞我诈和身手的飞檐走壁,皇宫大院也是必备的演出场所。

但总体来看,金庸小说的主体最终还是回到中原大地来打江山,而梁羽生小说中的人物相当大比例经常在天之涯海之角练功比武杀敌。
对金庸《射雕英雄传》郭靖的人物评价

我看过金庸的很多小说,对《射雕英雄传》有着独特的好感,也许是因为金庸这篇小说的人物塑造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尤其是郭靖。
郭靖是个大侠,他不会象韦小宝一般玩世,不会象张无忌最终归隐,他的一生都为民谋利,为国出力,他性格梗直不屈,待人宽容友善,为国忠肝义胆,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象他的小红马一样奔驰在事业的边疆,青年就领蒙古军争城掠地,平定西域,吞并金国。是成吉思汗的虎将。南归后,武艺得到老一辈的极力推崇,隐隐有新一代武学大师风范。再加上对国事的关心,很快成为武林中的新一代领袖。蒙古军南征,他率武林人士艰守近十年,直到城破身亡。英雄一生,可歌可泣,他是金庸人物侠之大者。
对武功,郭靖的成就也不错,华山论剑接黄药师300招不败,以后更是不断修为,炉火纯青。可惜他的悟性极低,成为武学大师简直是奇迹,多亏碰上N个明师的指导,再加个人的超人勤奋!但是,他只会停滞在前人所到的地步,他天资鲁钝,没有创新,不可能闯出什么郭家拳或郭家剑来。
可交际是郭靖的一大弱点。当我看到郭靖当着黄容的面跑出门追穆念慈时,都被他吓出了一身汗。穆念慈怎能比得上黄容?(个人认为啊)就算比得上黄容也不能当着黄容的面追出去啊!
当杨过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耍的他团团转,除了兵法武功,他对人情世故知之甚少。要不是精明的黄蓉,他很多时候都要尴尬死。家有贤妻,真是他的福分啊。
金庸要告诉我们些什么?笨鸟先飞,好!事故圆滑,不一定就不好!

㈡ 金庸作品中,蕴含着哪些文化内涵

金庸作品中,最显而易见的是儒家文化。

最为代表的是《射雕英雄传》。其中里面的很多代表人物都是以天下为己任,很愿意出世入仕的。有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也是经常出现。就以里面的郭靖为代表,郭靖是一代大侠,惩奸除恶,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性人物,有时跟杨过会显得截然不同,没有那股江湖气,更多的是一种正气和作风。

而且,金融笔下的人物更包含了很多传传统的通俗文化,将武侠小说推到一个高度,曲高和寡的艺术表达手法变得通俗化,达到了一种艺术化的效果。

㈢ 金庸小说的传统文化因素

忠·义·信,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写兄弟之情及儿女情长,无非是男主本版来弱小无为权,却阴差阳错走运,要么靠自身机智(韦小宝,张无忌)爬上颠峰,要么是江湖义气(书剑恩仇录,射雕),要么综合素质完美却命运坎坷(杨过)···总之,围绕忠义信的内涵诠释古代江湖,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既批判又有赞扬,当然也有道家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㈣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

㈤ 金庸小说中的历史

(《鹿鼎记》《鸳鸯刀》《书剑恩仇录》 (《射雕》《神雕》)元末明初《倚天》
越女剑》白马啸西风》《天龙八部》还有好多

㈥ 金庸作品中有哪些蕴含文化内涵的细节

遇上一个很有魅力、令自己魂牵梦萦的人,是毕生的安慰,然而,得不到他,却是
毕生的遗憾,除却巫山不是云,没有人比他更好,可是,他却永远不能属于自己,那唯有拥
着他的记忆过一生了!

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襄这四位年轻貌美、慧质兰心的姑娘,就是在这种情形下
郁郁终生,公孙绿萼甚至心灰意冷得不想做人,其他三位,都没有再爱上谁,她们都在十几
岁时见过杨过,短暂的相交,令得姑娘们终身不嫁,她们的回忆是快乐的,可叹的是,以后
的日子又如许的惆怅!

陆无双在偷了师傅李莫愁的“五毒秘传”后遇到杨过,狠毒的李莫愁自然不放过她,在
这亡命时期,杨过与她嘻嘻哈哈的历尽艰险,她受伤了替她接骨,又扮新娘新郎去逃过李莫
愁的追踪,少男少女同处一室,这一切一切,在陆无双心中已变了刻骨铭心的事,杨过闹着
玩唤她做“媳妇儿”,我想,日后陆无双每次念及,都禁不住会甜进心去!

杨过虽然心系小龙女,但是他风流佻达的性儿,和随时舍命保护姑娘的豪情,是足以令
任河女子倾心的,何况他还长得十分英俊潇洒哩!

程英虽说是在杨过被金轮法王打伤后才正式认识他,其实,在杨过协助陆无双逃亡时程
英已暗暗跟踪,早已看过杨过的仪容风采,不然,她怎会刚把受伤昏迷的杨过救回小茅屋便
马上爱上他,偷偷地写:“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呢!程英是个含蓄的少女,杨过在她的萧
声中听出她的心意,低吟以和,虽然令得她大感羞赧,却也是深得她心的。程英服侍他,替
他缝新袍,就等于把一缕情丝一针一针地缝了进去,后来杨过把程英缝的袍子给李莫愁披
上,程英虽没说什么,但是读者都不禁为她委屈,一针一针的情意,就这么理直气壮的送给
女魔头蔽体去了!

可是,她怎么能够忘记杨过呢?在李莫愁步步逼近他们的小茅屋时,她按萧以舒积郁,
杨过再度低吟相和,她弹瑶琴对抗李莫愁的歌声时,杨过亦放声高唱以助其势。程英和杨过
没说过几句话,然而在吟和中,程英已等于恋爱过了,杨过完全了解她每次吹萧抚琴中的喜
怒哀乐,她又岂能不产生“知我者唯君一人”的情怀?

在小茅屋中,是程英、陆无双、杨过三人第一次共同相处,虽然身处险境,面对李莫愁
这个心狠手辣的强敌,三人却有互依为命的亲密:

李莫愁道:“┅我先杀一人,瞧你悲不悲痛?”

杨过笑道:“我三人今日同时而死,快快活活,远胜于你孤苦寂寞的活在世间。英妹、
双妹,你们过来。“程英和陆无双走到他床边。杨过左手挽住程英,右手挽住陆无双。笑
道:“咱们三个死在一起,在黄泉路上说说笑笑,却不强胜于这恶毒女子十倍?”

杨过这几句话,可要了这两位姑娘的命了!杨过紧握她、俩的手声言同死,又岂是她们
这辈子忘得了的?也许程英和陆无双根本不想李莫愁离去,她多留一刻,她们便可以和杨过
一起久些。杨过这个激情的人,在对死亡时紧握两女玉手,掌中传过去的情感自不止保护她
们那么简单,更不会是不了心神俱醉。在小茅屋的日子,也许就是程英和陆无双。一生中最
快乐的日子。

假使以后三人不再相逢,两女对杨过的刻骨单思已是难解难忘,怎料金庸再安排一次他
们的三人世界,二女可说万劫不复了!

在小龙女跳崖后,程英和陆无双又有一段陪伴杨过的日子,杨过身中情花剧毒,为了守小龙女十六年后之约,在崖边服断肠草以解情花之毒,在这凄凄惶惶的期间,程英和陆无双

守在他身旁,细心照料,明知他等待的只是小龙女,也待得在他身边一刻是一刻,也许她们
希望陪伴杨过十六年,也许她们希望┅┅

杨过是个知音解意的人,所以书中这么写:

杨过道:“两位妹妹,我有一个念头,说出来请勿见怪。”陆无双道:“谁见怪你
呢?”杨过道:我们自三人相识以来,甚是投缘,我并无兄弟姊妹相称,意欲和两位结义金
兰,从此兄妹相称,有如骨肉。两位意下如何?”程英心中一酸,知他对小龙女之情生死不
渝,因有十六年遥遥相待,故要定下兄妹名分,以免日久相处,各自尴尬,但见陆无双低下
了头,眼中含泪,忙道:“咱两人有这么一位大哥,真是求之不得。”

这可说得是一场黯然神伤的结拜,两女的一片痴,杨过当然知道,他的内心,也是十分
惆怅的,两女的万缕柔情,他此生是没法回报了:

在结拜后的一整个月,程英和陆无双仍然伺候在杨过身旁,为他煮早餐,陪他练功解
毒,直至一朝,杨过不辞而别:

陆无双一怔,道:“他┅┅他终于去了。”发足奔到山颠,四下遥望,程英随后跟至。
两人极目远眺,惟见云山茫茫,那有杨过的人影?陆无双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说他┅┅
他到那去啦?咱们日后┅┅日后还能见到他么?”

程英道:“三妹,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
烦恼?”她话虽如此,却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后来程、陆二女一同隐居杭州,大好年华,就此埋葬了在对杨过的思念中。她们的共同
经历,也许就是令她们不分离的原因。她们有一样共通的东西——那就是杨过,或者她们会
谈及,或者她们不再提起,然而在她们的起居中,身畔永远有一个人的影子,那个影子就是
杨过!

杨过是个很真的人,由于他真,在年轻姑娘的眼中,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情,假如杨过是
利用自己对女性的吸引力去摆布她们的话,她们反而不会对他那么死心塌地。公孙绿粤就是
为了杨过一个真正关怀的眼神,便连命也不要了!

在绝情谷,杨过本已截住了公孙上的去路,眼下就可将他擒住,可是公孙止却把女儿公
孙绿夸举起,以她为挡箭牌。假如杨过那时的眼神是焦躁或者不耐烦,公孙绿萼未必一死以
谢他,只是她见杨过为了怕伤到她而跳跃相避,让开了去路,眼光中充满关怀之情,想到杨
过为了她而宁可不要解药,她便觉得杨过既有情若斯,她便甘心为他而死了!公孙绿萼是可
怜的,她明知杨过心中只有小龙女一人,而她对有凄酸,不过她也是拥着一点温馨而去的,
杨过那关切的眼神是要了她的命,但她是死而无悔的,在那一刻,心也是感到安慰的!郭襄
是最令人惋惜的一个了!她初见杨过时,只不过十五、六岁,少女情怀,自然倾慕神雕大使
的威风,及后杨过对她露了真脸目,她更加芳心鹿撞了!那时杨过已经有三十六岁,但是成
熟男人的风霜,每每是令小姑娘觉得好奇而又有吸引力的,杨过的俊美加上落寞的神情,已
经令郭襄大晕其浪,再亲眼真见了群雄对他的顺服和拥戴,便简直是五体投地了!

杨过千不该万不该,在小姑娘生辰那天送天大的三个礼给她:

一是歼灭二千蒙古大兵。

二是火烧蒙古军粮。

三是送了达尔巴去揭穿霍都王子想当丐帮帮主的好计。

这三件都是有关国家民族的大事,小姑娘觉得这都是杨过为她而做的,这个殷勤,可献
得轰天动地,试问以后有谁可以盖得过杨过?虽然,这三件事杨过始终是要做的,不过为了
报答这位小红颜知已,他就把这三件事当生日礼物送给她了!郭襄年纪轻轻便遇见了这位出
类拨萃、倜傥挥洒、大智大勇而又心细如发的男人,日后又怎能把任何男士看得上眼呢?郭
襄此后不但不嫁,连男徒弟也不肯收,想来也只因天下间只有一个杨过而已!

郭芙的丈夫耶律齐身陷在蒙古军中,杨过要郭芙下跪,他才恳去救耶律齐。

郭芙走到杨过身前,盈盈下拜,道:“杨大哥,我一生对你不住,但你大仁大义,以德报怨,救了……”说到此处,声音竟自哽咽了。其实过往杨过曾数次救她性命,但郭芙对他终存嫌隙,明知他待自己有恩,可是厌恶之心总是难去,常觉他自恃武功了得,有意示惠逞能,对己未必安着甚么好心。直到此番救了他丈夫,郭芙才真正感激,悟到自己以往之非。
杨过急忙还礼,说道:“芙妹,咱俩一起长大,虽然常闹别扭,其实情若兄妹。只要你
此后不再讨厌我、恨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郭芙一呆,儿时的种种往事,霎时之间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一闪而过:“我难道讨厌他
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向讨我的喜欢,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
二十年来,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杨过,总是将他当作了对头,实则内心
深处,对他的眷念关注,固非言语所能形容。可是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此刻障在心头的恨恶一去,她才突然体会到,原来自己对他的关心竟是如此深切。“他
冲入敌阵去救齐哥时,我到底是更为谁担心多一些啊?我实在说不上来。”便在这千军万马厮杀相扑的战阵之中,郭芙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心事:“他在襄妹生日那天送了她这三份大礼,我为甚么要恨之切骨?他揭露霍都的阴谋毒计,使齐哥得任丐帮帮主,为甚么我反而暗暗生气?郭芙啊郭芙,你是在妒忌自己的亲妹子!他对襄妹这般温柔体贴,但从没半分如此待我。”
想到此处,不由得恚怒又生,愤愤的向杨过和郭襄各瞪一眼,但蓦然惊觉:“为甚么我
还在乎这些?我是有夫之妇,齐哥又待我如此恩爱!”不知不觉悠悠的叹了口长气。虽然她这一生甚么都不缺少了,但内心深处,实有一股说不出的遗憾,她从来要甚么便有甚么,但
真正要得最热切的,却无法得到。因此她这一生之中,常常自己也不明白:为甚么脾气般
暴躁?为甚么人人都高兴的时候,自己却会没来由的生气着恼?

㈦ 金庸武侠小说中蕴涵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这个问题范畴太广,在这里我只做一个粗略的梳理:
微观方面,金庸小说很多细节都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从琴棋书画到经史子集,几乎都有涉猎,与一般武侠小说不同,金庸小说在武功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有的融入琴棋书画,有的融入不同个性,有的融入儒释道文化。
宏观方面,我常把金庸小说按照创作顺序分为四个阶段,1955年-1959年是第一阶段,是金庸侧重入世的儒家文化的阶段,书里的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一般都是积极入世的,常以天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阶段的代表是《射雕英雄传》和儒侠郭靖;1959年-1963年为第二阶段,这阶段人物和思想都由儒转道,以杨过、张无忌为代表——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道家文化写的同样好的《笑傲江湖》却是个特例(因为它不仅涉及道家文化,还要影射政治);从1963年-1967年是第三阶段,作者由道入佛——这大概与金庸先生中年开始读佛经不无关系,以《天龙八部》为典型代表;从1967年《笑傲江湖》之后,金庸通过反思,或者说是颠覆,否定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糟粕,进入“无侠”的阶段,开辟了武侠小说,乃至通俗小说的巅峰,以《鹿鼎记》和韦小宝为代表。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阶段只是人为划分的,其实不管在哪个阶段,儒释道都是相互渗透的。另外,作为新武侠的代表,与传统的武侠小说相比,金庸小说更多地融入了西方的文化,以骑士文化(如《堂吉诃德》)最为突出。

附上金庸小说时间表:
小说作品
《书剑恩仇录》 1955年
《碧血剑》 1956年
《射雕英雄传》 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 1959年
《神雕侠侣》 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 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 1961年
《鸳鸯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 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 1963年—1966年
《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记》 1969年—1972年
《越女剑》 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我觉得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了解小说和进行金庸小说研究非常重要的窗口。

㈧ 金庸的哪部小说最能表现中国传统文化

《天龙八部》、《笑傲江湖》我开始读金庸小说的时候同样是被其跌宕的情节、神奇的武侠世界所吸引,但是当我读完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之后,我开始为金庸的文学功底和金庸对传统中国人、中国观念的描述所征服。及至我读了《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之后,我开始入迷,因为书中隐含的是有关易、儒、道、佛等的各种价值观、世界观,并且由于这些不同观念而引起的冲突。金庸的书中,包括了易学的方位、经络、穴道,中国传统的算术、医药、书法、音乐、饮食、山川地理、风景名胜传说等等,不一而足。《笑傲江湖》中的五岳风光描写、经典成语“乘龙快婿”等的典故,还有佛祖传法中土的传说……《倚天屠龙记》中关于道教大派真武身世的传说;各小说中所涉及的数不清的名山、大川,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有武当山、五岳、昆仑山、峨眉山、青城山、雁荡山、长白山、终南山、长江、黄河、汉水、钱塘江等等;还有《射雕英雄传》中有关饮食、算术、易学的描述,无不让人读之有为之一探中国博大的文化的冲动!早前也曾有人把金庸作品中的菜式实践成金庸宴,也颇受赞誉!这应该是文学界少有的雅事啊~!金庸书中的情感故事也是颇吸引人的,但表面的情与爱的描写,里面其实穿透这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思考、也反映着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与时代变迁、政治理想等的冲突,如其中非常幽默、滑稽的“和尚娶尼姑,佛祖要怪罪一起怪罪”、以及师徒成为夫妻、夸辈分成为拜把兄弟的种种,无不是对传统礼教的反讽。其中关于隐者以及武功流派的描写,却在隐喻着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斗争、对历史、文化的不同看法,诸如“无招胜有招”、“一统江湖,千秋万载”、“敌强则强、敌弱则弱”等等,甚至包括“活学活用”等古朴的儒家教育思想等……这是怎样的丰富?是看都看不过来、学都难以学全的,试想想、其中古诗、古画、古音乐的传说、古棋谱等等,足见金庸涉猎之广、对中国历史、民间传说的了解是如何广博?!虽然文学作品有加工和艺术化的成分,但从其描述风格和处理手法上看,却无不浸润中国语言文学的美妙和精确! 阅读金庸小说,其情节构造、语言魅力、人物设置、场景描绘丝毫不比《红楼梦》逊色!金庸在安排人物出场,从细微处刻画人物特征、相貌、性格穿戴上都有独到的巧妙!金庸作品和《红楼梦》一样,从情节安排、场景设计、到人物形象,对话等等无不深深地烙印着中国传统的审美。那种推镜头、摇镜头式的描写,更是文学中的高明技巧,金庸往往让人物出场的时候先展现他(她)的容貌、衣着、神态等等,让读者先对其产生判断思维,然后再用旁人的反应来揭示他的身份、地位以及影响,这种富立体感的刻划,非没有高深文学修养所能为的。还有传统中国式的白话文,是地道的中国语言,风格与红楼梦极为近似,朴实但流畅、生动而接近百姓生活的话,看似简拙、其实是举重若轻,有中国传统语言特有的艺术美感,其间的缺乏形态让读者有大量想象、还原艺术形象的空间。金庸小说,有时候一个场面几百号人、有时候幽静而独特,甚至不同地方、不同季节的反应都那样精确生动,里面有多少名胜古迹,让人读之心生向往,如果作品是粗鄙的流行产品,怎会有这样的效果,怎会有桃花岛、蒙古大漠、云南大理等一批地方因为金庸而深入人心?算了,如果说,要写关于金庸小说的鉴赏,那么写上几十万字也完全不算多,但是,我敢肯定,有朝一日,金庸的小说研究,肯定会像现在《红楼梦》的文学研究一样,越来越鼎盛!也许,就像《三国演义》一样,金庸小说又会让一代代人们不断争论下去,让他的小说在争论中继续传播着经典、正宗的中国传统文化!

㈨ 金庸小说中的历史是否具有真实性

小说中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但其中有虚构出来的成分。

金庸的武侠小说,除了少数作品有意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模糊处理之外(如《笑傲江湖》),绝大部分的作品都交待了明晰的历史背景,将虚构的传奇巧妙地糅合进真实的历史场景中。

金庸小说里时常有历史人物跑进来客串,光是皇帝就有成吉思汗、忽必烈、康熙、乾隆等一大堆;主角也时常参与历史重大事件,比如蒙古统一、南下征宋,李自成进京,康熙平三藩等等。

但书中所涉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基本都只是套了「历史」的外衣,里面则根据剧情需要做了大量修改。理由很简单: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冲突的戏剧化。

因为真实世界里极少有凭着个人武力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这与武侠中的一骑当千完全相反。所以必须要对史实进行删改,甚至只借个名字进行原创,才能写出引人入胜的小说。

(9)金庸小说里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长篇,也是与历史人物结合最多的一篇,几乎将半个康熙朝的大事都卷了进去。所涉及的不仅有清廷、天地会、台湾、三藩、西藏、蒙古,甚至还有海外的俄罗斯。主角韦小宝穿插其中,时而插科打诨时而惊心动魄,引人入胜,不忍释卷。

全书的引子是《明史》一案,吴之荣告发、鳌拜下令严查、江南无数读书人惨遭牵连,乃是清初最著名的文字狱。而通过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三位大儒的口述,引出了两个人,一个是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另一个是大力将军吴六奇。

吴六奇沦落街头时曾受名士查继佐(字伊璜)之恩,日后发达并身居高官,又在《明史》案中救了查继佐。这段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并不是金庸原创,早在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就已记述过(不过名字叫做「吴六一」),而查继佐是金庸祖上先辈。引入这个故事一是为了增加剧情的趣味性,二也是为纪念先人。

不过,历史上的吴六奇除了救人报恩一事之外,并不算多么正义的人物,主要原因是他身为明朝总兵却率部降清,并在清朝身居要职。而故事中的吴六奇是个慷慨豪迈的奇男子,暗地里反清复明,结交仁人志士,还做了天地会红旗香主,只可惜最后身遭暗害。

而那个告密小人吴之荣,史载他死于疟疾。书中安排韦小宝带他去庄家灵堂后活活吓死

阅读全文

与金庸小说里的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