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流发展的历程
第一阶段 20世纪初~50年代
工业化时期,大多数欧美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发展迅速,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物流发展规模小,渠道不畅,成不高,其作用未受到应用的重视 从经济学角度建立了物流学科(PD);“二战”时期,从技术角度确立了物流学科的地位
第二阶段 20世纪60~90年代
世界各国大都采用了“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发展模式 制造业的大规模化与零售业的大规模化并举 物流产业逐步形成和壮大,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物流形式 各国对物流的认识开始由PD转向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论的出现确立了物流产业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网络化时代到来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 支撑物流学科发展的物流经济学科、物流管理学科、物流技术学科初步形成理论体系,综合性的物流学科正在发展从上表可以看出,物流及物流学科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各个阶段物流的发展特点是与同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政府或者企业在进行物流规划、管理及制定物流政策时,决不能脱离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在物流科学研究中,应该注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及物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日本物流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物流快递运单量年均400亿以上,生产总值万亿以上,随着高铁加入货运竞争,传统公路运输的速度逐渐呈现劣势。
速度永远是物流行业的核心优势。随着Swift.Express加入物流业,将会改变目前高铁的窘境和物流业的格局。企业运用高铁的速度结合共享经济的创新模式运营直接降低物流资费。以每公斤10-20元的价格服务于广大用户。
这种创新经营的模式,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新,实现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此外,共享经济的另一大特点是,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可受益,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Swift.Express是通过高铁+共享经济进入物流业,实现了真正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模式,未来也将会主导物流业发展。
运营优点:
1、高铁时速350公里,实现快递包裹全国内一日达。
2.共享经济从民生角度进行考虑的话,不仅能够降低人们的日常出行费用,同时也促使高铁客流量增大。
3.企业的运营模式是以人为本,通过乘客出行的条件实现货物运输,让乘客出行既获得的收入。
Swift.Express通过这样的运营模式创新物流行业,从根本上解决了高铁快运的发展,以及受惠于广大人群。
『贰』 简述物流发展的历程
物流发展历程:
1、物的流通;
2、后勤物流;
3、生产物流;
4、生产技术的应用;
5、供应链物流;
6、物联网的发展;
『叁』 日本物流业十大巨头
日本主要的物流会社 及其 精品服务
业界1位ヤマト运输「宅急专便」「宅急便タイム属サービス」
业界2位佐川急便「飞脚宅配便」「飞脚航空便」
业界3位日本通运「ペリカン便」(当时)、「スーパーペリカン便」
业界4位日本邮便「ゆうパック」
业界5位福山通运「フクツー宅配便」「パーセルワン」
业界6位西浓运输「カンガルーミニ便」「カンガルー通贩便」
业界7位トナミ运输「パンサー宅配便」
第一位的ヤマト运输无疑是第一的了,服务项目多,网点多,也有发往和接受海外货物的业务,中国也有。
第二位的佐川急便基本也不错,优势在于部分项目价格略低于平均值。
第四位的是日本邮政局,同样也有很多网店,也有海外项目。
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肆』 以美国、日本和英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历程为例,说明物流从单一的功能要素到PD再到Log
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
工业化时期,大多数欧美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发展迅速,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物流发展规模小,渠道不畅,成不高,其作用未受到应用的重视 从经济学角度建立了物流学科(PD);“二战”时期,从技术角度确立了物流学科的地位
②第二阶段:20世纪60至90年代;
世界各国大都采用了“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发展模式制造业的大规模化与零售业的大规模化并举 物流产业逐步形成和壮大,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物流形式 各国对物流的认识开始由PD转向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论的出现确立了物流产业
③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发展模式(这里不知道怎么修改) 制造业的与零售业的不断发展 物流产业初步形成并发展迅速,多品种、多批量、高效率的配送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物流形式 各国对物流的认识Logistics逐步加深,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理蓬勃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物流的发展进入的一个崭新的时期。(找到的答案,个人感觉第三阶段不可靠,故自己修改了下,参考下就好)
问题3
政府:
1、加强政府部门的规划和指导
2、加快物流配送设施的发展与建设,积极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技术改造。
3、选择重点企业进行试点,推行现代物流管理体制。
企业:
4、把握现代物流特征,进行企业再造。一是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二是提高物流网络化、组织化程度,三是充分利用全社会物流配送设施资源、鼓励兼并、重组、联合、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尽量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5、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
6、加快物资企业的转型改造、完善物流配送功能。
7、重视对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
8、加强组织和协调。
这是网上给的答案,我加以修改的。不过感觉不靠谱,建议不要抄了,还是自己总结吧,同学。
『伍』 美国、日本、德国主要国家的物流发展规划,说明其主要的异同点
国外物流发展的经验与特点可谓各有千秋,较为典型的是美国和日本。
美国强调的是企业物流管理。从20世纪50年代物流发展初期的“实物配送”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的“物流”阶段,再到当今的“供应链管理”阶段,美国企业一直将物流战略作为商务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因此物流理念在企业中广为普及。
美国十分重视企业物流管理,可以说一直是在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物流的发展。且整个物流的发展始终是围绕企业物流管理理念的升级和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向前发展。
美国物流领域权威民间组织机构称呼的演变足以说明这一点。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物流发展初期时的权威组织机构名称为实物配送管理委员会,1988年改为物流管理协会,2005年又更名为供应链管理协会,其一直在关注“物流管理”。目前该组织仍然是全世界物流领域较为权威的组织机构。
日本强调的是社会物流系统。日本突出物流系统理念,强调从社会角度构筑人性化物流环境,并延伸至与物流相关的交通系统等领域,突出物流作为社会功能系统对循环型社会发展的贡献。这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企业的行为空间,因此政府在整个物流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规划引导力度较大。
2001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指出如何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事业发展;如何发展物流业,满足国民的需求等问题,确定了后5年的奋斗目标,即创建符合日本经济社会要求的新物流体系,全方位推进各项措施,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业。
纵观美国和日本物流发展历史,我们可得到以下启示:
一是科学规划是推动现代物流稳步、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日本从物流发展一开始便强调“系统”观念,重视组成物流系统的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物流活动集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等,为此在东京规划了四大物流园区。编制科学、客观的规划,对引导现代物流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是规划既要体现“物流管理”理念,也要体现“物流系统”理念。我们可吸收日本的经验,强调物流系统,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物流活动进行适当集聚,发展物流园区或基地等物流据点;吸收美国的经验,充分重视企业物流管理这一抓手,大力发展企业物流管理技术,依托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引导物流需求的增长,从而繁荣整个物流市场。
三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要摆到核心的位置。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现代物流中“信息”是第一要素,它取代了传统物流中第一要素的“运力”的地位。美国与欧洲非常强调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而且目前这方面已经十分发达。同时,他们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也相对较高,社会公共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也比较健全,有发达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等。在美国与欧洲,一些实用的物流信息技术正飞速发展,并逐步在企业中得到传播。
『陆』 物流的历史
1、对于“物流”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关于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在英国。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手中。二战期间,美国从军事需要出发,在战时对军火进行的供应中,首先采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词,并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全面管理。二战后,“物流”一词被美国人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被称作“企业物流(Business logistics)。企业物流是指对企业的供销、运输、存储等活动进行综合管理。
2、根据日本物流管理协会的资料记载,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已基本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企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和更新改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大幅度上升。1955年成立了生产性本部,该团体为了改进流通领域的生产效率的物流信息网,确保经济的顺畅运行和发展,组织了一个由伊泽道雄为团长的大型考察团,于1956年秋季考察了美国的物流,当时日本还没有“物流”这个词,代表团的名称为“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该代表团在美国期间,美国著名教授肯巴斯先生讲到,美国30年来国民经济之所以顺利发展,原因之一就是既重视生产效率又重视流通效率。
日本考察团回国后便向政府提出了重视物流的建议,并在产业界掀起了PD启蒙运动。在日本能率协会内设立了PD研究会,邀请平原直先生(历任装卸研究所所长、日本装卸协会会长,被誉为日本“物流之父”)担任会长,每个月举办PD研讨会;在流通经济研究所,日本权威物流学者林周二教授等也组织起PD研究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启蒙教育活动。
经过8年的努力,1964年日本政府终于开始对PD引起了关注。通产省几次邀请平原直先生去政府机关说明PD的重要性,为政府官员们讲课。同年7月,通产省决定讨论物流预算案时,担心新闻媒体在报道中讲PD日本人听不懂,于是邀请平原直先生同内山九万先生(日本通运株式会社专务董事)商议。
『柒』 日本JTB发展历史
在JTB的百年发展历史中,JTB是随着日本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成长的。1912年3月12日日本旅游局在东京成立,这就是JTB的前身。从1912年成立时铁道局一层西北拐角处的小屋,到如今拥有187家国内外分公司,JTB勾勒出了一个庞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版图。
“1915年1月4日,JTB在东京火车站开设服务所,开始代理销售火车票业务;1927年开始,扩大旅游代理销售业务,获得的代理手续费收入逐渐赶超会员会费收入;1925年开始销售联票‘游览券’,可根据游客需求确定旅游线路,并为游客提供车、船票及住宿就餐券。”山崎道德说。
JTB在发展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1949年,JTB被取消代理销售国铁车票资格,顿时失去了80%以上的收入,企业陷入生存危机。“机会往往酝酿在危机之中。面对困境,JTB积极拓展其他业务渠道,通过销售旅馆住宿券、景点游览券等项目,实现了经营业务的开拓和营业收入的逆转。”山崎道德说。
在日本大众化旅游时代,除了单一的住宿券、游览券,JTB还推出了可直接购买旅游打包产品及线路的旅游礼品券。被山崎道德誉为“JTB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举措”。“这些以旅游代金券、旅游礼品券等形式出售的票据,游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山崎道德说,“旅游券在使用时,相当于现金,且随时可用。旅游券一售出,公司就可以回流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问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JTB将经营范围向金融保险领域延伸。1983年8月发售JTB卡、1985年推出旅行券分期预付款计划、1987年11月发行百货商店通用商品券、1989年7月成立日本国际伤害火灾保险株式会社……作为综合性旅游企业航母,JTB初具规模。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日本国内长期低迷的经济形势,JTB积极寻求新的商务模式,将企业航母驶向新蓝海。2000年2月,“JTB Benefit”在这一背景下成立,旨在为各公司员工提供外包的疗养及度假服务;同年4月,JTB与日本最大的门户网站Yahoo Japan合资成立“Tavigator”,利用Yahoo的网络召集能力,结合JTB的旅游专业服务,成为了日本网络旅游销售的领先企业。
经营管理:从制度建设到品牌建设
一家企业何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保持百年长青?
“自成立伊始,JTB就将员工视作企业的财产。”山崎道德说,JTB十分重视员工的正规化教育。
1962年,JTB成立50周年时,在东京开设了中央研修所; 1973年,关西研修所于大阪成立;1982年,JTB在成立70年之际,推出“新JTB运动”。
“‘JTB服务纲领’明确规定:为了让客人说‘这就是JTB’,我们以真挚的笑脸迎接客人;为了让客人感受到‘不愧是JTB’,我们用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为客人提供专业的服务;为了让客人说‘下次还要利用JTB’,我们站在客人的立场上,为客人提供诚心诚意的服务。”山崎道德说。
塑造自律创造型员工已经成为JTB集团培养员工的目标。为此,JTB构建了187家分公司共同的教育体系——JTB大学。山崎道德表示:“公司会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及所处岗位、业务内容,结合网络,开设相对应的研修课程,内容可以说是全方位覆盖。”
日本JTB是以“准专卖店”的模式发展的,既充当产品设计者,又同时拥有完善的零售门店。为了让上海旅游界同仁更好地了解JTB,山崎道德以“Look JTB”为例,阐释了JTB的品牌“准专卖店”模式。
在日本,“Look JTB”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海外旅游品牌。每年有超过13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会选择该品牌的旅游产品。“以前,JTB集团总社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该品牌产品的企划制作和销售,后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公司:JTB World Vacations,负责设计能满足各销售公司需求的‘Look JTB’产品。JTB World Vacations负责企划制作产品,各地分公司进行销售,从中获得提成收入,这极大地提升了各分公司的工作积极性。”山崎道德说。
2006年,JTB集团开始分社化进程。即将一个大集团拆成14家子公司。各子公司单独作业。“以前都是由JTB总部制订各项规章制度,较为呆板。下属公司在做出战略决策时,还要等待总部命令,可能会因此贻误商机。”山崎道德如此解释JTB分社化的原因,“为了帮助子公司更加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为了有利于公司快速地做出经营决策和判断,我们成立了14家分社,实行独立的经营管理,目前共拥有上千家营业网点。”
另一方面,为了杜绝出现分社凝聚力下降,公司还专门召开了全社旅游事业战略会议,提升集团的整体凝聚力和执行力。
2004年,JTB把观光旅游业重新定位为文化交流产业,以“人与人的交流”为主旨提供旅游服务。
2011年,JTB推出新的集团品牌理念,制定“The JTB Way”,确定了“行随感动”的品牌口号。
如今,JTB仍然是全球旅游业内声名显赫的王者,公司员工逾26000名,业务涉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饭店餐饮、会议展览、金融保险、房屋地产、建筑装饰、教育卫生、技术情报、广告娱乐、印刷出版、运输物流、网络IT等多个领域。其中2010年旅游业比重达到88.5%,占据绝对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