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的禁毒日是哪天,定这一天有何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国际禁毒日是6月26日。中国国家禁毒宣传日是10月26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毒在全世界版日趋泛滥,毒品权走私日益严重。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摆脱毒品之害。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有些地方,贩毒、恐怖、黑社会三位一体,已构成破坏国家稳定的因素。面对这一严峻形势,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抵御毒品的危害。同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即“国际禁毒日”)
中国的不清楚
B. 对毒品一词清晰定义的法律文本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一、本决定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利用、教唆未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从重处罚。
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2)我国的毒品一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
根据中国禁毒网权威发布, 毒品分为传统毒品、 合成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型毒品)。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麻类、鸦片类和可卡因类。
参考资来源:央视网-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C. 远离毒品的意义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当今环球,几无净土,茫茫人海,毒品无穷。毒品,犹如一股浊流,悄然地侵袭每-处角落。不仅如此,毒品,还像可怕的恶魔,是它夺走了我们一切。对于我们一个小学生来说毒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东西,只要听到“毒品”这个词,就会使人毛骨悚然。
一提到毒品,人们闻而生畏,因为毒品之毒猛于毒蛇恶虎。如果-个人染上了吸毒后。没有了脱胎换骨的决心和毅力,想戒毒是不可能的了。
在我老家,有一个堂姐,她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大学毕业后,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因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她也知毒品的危害,但由于忍受不住戒毒时的痛苦,五次戒毒均于以失败而告终。其后果,她也落了个倾家荡产的可悲结局。
一位18岁的打工仔喜欢看老板吸食海洛因,心想如果老板给他吸上口,他宁愿每天用舌头去舔一下老板的脚;一位中学生为了弄钱购毒品竟然走上了谋财害命的不归之路……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人间最大的不幸都落到了吸毒者的身上。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难道人类还不知悔改吗?
毒品不仅对躯体造成巨大的损害,还使吸毒成为毒品的奴隶,他
们生唯一目标就是设法获得毒品,从而变得不顾亲情,人性泯灭,道德沦丧,甚至为获取毒资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危害社会。
你想让毒品吞噬自已的自尊,灭绝人性吗?你想让毒品毁你的家庭,给你送来痛苦吗?你想让毒品葬送我们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让我们国家重蹈贫穷落后被人指为“东亚病夫”的覆辙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远离毒品是你最好的选择。
死者的遗恨,生者的痛悔,家人的泣诉,罪犯刑前的自白,这些都给了我们警告: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D. 毒品一词起源于什麼时候
“毒品”一词,起源于出现在欧洲。
”毒品“一词是人们在认识到鸦片等麻醉药物的危害之后才开始使用的。在中国,大约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使用“毒 品“一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逐渐流行起来。
据查,现代汉语中的“毒品”是“舶来品”。作为汉语 复合名词, “毒品”一词是“毒物”之“毒”和“药 品”之“品”的结合。
最初的“毒品”是指用来注射的麻醉药剂,英语中的
“drugs”原本并无“毒物”的含义,也不能用来吸食。
后来,由于这类药剂具有使人产生药物依赖而导致大量滥用,进而危害人体并引发犯罪,这样,欧洲的一些国家才
把这种“吸食麻醉品”的行为视为”吸毒“,从而使“毒
品”一词形成并具有了现代的含义。因此,作为一个社会用语,“毒品”一词至今最多不过二三百年的历史。
(4)我国的毒品一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我国《刑法》第357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我国的毒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鸦片——俗称大烟、烟土,也叫阿片、阿芙蓉。新鲜的生鸦片为膏状,有类似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经加工后的熟鸦片为金黄色或棕色的块状体,味略次于生鸦片。
吗啡——从鸦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在鸦片中含量10%左右。其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末,具有特殊的气味,形状似细咖啡粒。
海洛因——由吗啡与醋酸酐经化学作用而生成的一种衍生物。不同纯度的海洛因外观也不同,一般呈灰白粉未状或压成块状,略有醋味。
杜冷丁——即盐酸哌替啶,为白色结晶粉末,味微苦,无臭。
甲基苯丙胺(冰毒)——又称去氧麻黄素,一般为白色结晶状。
摇头丸——又称疯药、狂欢丸、狂喜丸等,是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衍生物,主要成分为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通常为丸剂、片剂,形状多种多样,五颜六色,图案繁多。
氯胺酮——俗称K粉,是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易溶于水,属国家管制的一种精神药物。
大麻——粗制的大麻毒品含量有叶、花、茎即种子,有草腥味、略感麻性。
E. 在中国,大约一直到( )开始使用"毒品"一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逐渐流行起来。
在中国,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使用“毒品”一词,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流行起来。
毒品一词是现代社会用语,据说最早出现在欧洲,是人们在了解了鸦片等麻醉药物的危害之后才开始使用的。因此,作为一个社会用语,至今不过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清代中期以来,尤其鸦片战争期间,当时只说“禁烟”,鸦片烟与毒的字面联系仅限于“流毒天下,为害巨甚”(林则徐语)及“毒害之烈”层面上,尚未出现“烟毒”连用的情况。
当时的烟,即今日所说的毒品,在法律条文中,无论是《大清刑律》,还是《新刑律》,也只规定“鸦片罪”,未见“毒”的罪名。将鸦片称为毒的,最早是1904年在福建发起成立的“去毒社”。民国初期,已有“烟毒”连用见诸报端。1924年,以“拒毒会”为名的组织出现,并出版《拒毒月刊》。这时的“毒”或“烟毒”是鸦片的同义语。
(5)我国的毒品一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毒品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
从毒品的来源看,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类。天然毒品是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鸦片。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从毒品对人中枢神经的作用看,可分为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等。抑制剂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放松作用,如鸦片类。兴奋剂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如苯丙胺类。致幻剂能使人产生幻觉,导致自我歪曲和思维分裂,如麦司卡林。
从毒品的自然属性看,可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品,如鸦片类。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如苯丙胺类。
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看,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对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在我国主要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歌舞娱乐场所中流行。
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应该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 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 不进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 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F. “毒品”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洲
“毒品”一词,起源于出现在欧洲。
”毒品“一词是人们在认识到鸦片等麻醉药物的危害之后才开始使用的。在中国,大约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使用“毒 品“一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逐渐流行起来。
据查,现代汉语中的“毒品”是“舶来品”。作为汉语 复合名词, “毒品”一词是“毒物”之“毒”和“药 品”之“品”的结合。
最初的“毒品”是指用来注射的麻醉药剂,英语中的“drugs”原本并无“毒物”的含义,也不能用来吸食。
毒品的危害:
(1)身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强烈的依赖性。
毒品作用于人体,使人体体能产生适应性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为戒断反应,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用药者为了避免戒断反应,就必须定时用药,并且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
(2)精神依赖性
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依赖性难以消除。这是许多吸毒者在一而在、再而三复吸毒的原因,也是世界医、药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
(3)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
中国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毒品是海洛因,海洛因属于阿片灯药物。在正常人的脑内和体内一些器官,存在着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
在正常情况下,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于阿片受体,调节着人的情绪和行为。人在吸食海洛因后,抑制了内源性阿片肽的生成,逐渐形成在海洛因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G. 毒品的历史
人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
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
众所周知,一个半世纪前的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耻辱和灾难。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鸦片作为一种工具,既有经济上的商品作用,又有精神上的腐蚀作用。是否可以这样来认识它:正是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时起,或者说,鸦片脱离单纯的医药作用时起,它就变成了毒品。同样,其他的各种麻醉药品。也无一例外。
让我们重温一下史籍的记载:“鸦片由罂粟之汁液提炼制成,原来产于小亚细亚一带,印度等地。十七、十八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把鸦片从土耳其运到中国,数量不多。一七六七年前,从印度运来的鸦片,每年不过两百篇(每篇一百三十三磅,合一百斤或一百二十斤)……一七五七年英国占领印度鸦片产地孟加拉以后,输入中国的鸦片逐渐增加……一八三八年至一八三九年,由印度孟加拉输往中国的鸦片就达一万四千六百四十二箱。……”
根据上述记载,可以看出:第一、由于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又从1821年至184O年,中国白银外流有一亿元以上,每年平均流出白银 500万元,相当于清朝政府每年总收入的10%。第二、鸦片大量流入中国,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第三、鸦片的毒害,摧残了人们的精神和体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萎缩。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
有粗略的统计数字表明:全世界的“瘾君子”共约600O万人 (包括隐性吸毒人员在内则在2亿人以上),其中至少有500 万人注射毒品。按照国际刑警组织肃毒组组长李斯维在1994年底透露的说法,1994年全世界进行的毒品交易额达到了6500—700O亿美元,利润额高达400O亿美元,为该年仅次于军火贸易的第二位。其中,海洛因的利润为2000亿美元;可卡因为1000亿美元,大麻等其他毒品的利润为1000亿美元。
H. 在中国,大约一直到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毒品一词
在中国,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使用“毒品”一词,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流行起来。
毒品的由来
在奴隶社会,人们种植、采集毒品原植物用于消遣取乐、医治疾病或宗教、部落的庆典活动。9世纪,罂粟作为药品输入唐朝国都长安。
清朝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大肆倾销鸦片,一场灾难深重的鸦片之害降临华夏大地,并引发了1840年和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
1912年《海牙禁止鸦片公约》规定,除科学需要和合法医疗外,严禁非法使用海洛因等。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禁毒运动,在两年多时间里,使危害我国100余年,屡禁不绝的种毒、贩毒、吸毒的社会公害现象终于被肃清了。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毒品泛滥,中国大陆已绝迹30余年的吸毒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
(8)我国的毒品一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是国际禁毒公约是《海牙鸦片公约》,于1912年1月23日在海牙签署。
1912年1月,由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在海牙召开禁毒国际会议。签订了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海牙禁止鸦片公约》。
该公约的要点是:缔约国应当制定法律管制“生鸦片”的生产、销售和进口;逐渐禁止“熟鸦片”的制造、贩卖和吸食;切实管理吗啡、海洛因、古柯等麻醉品。
它是世界禁毒领域第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件,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得到各国广泛接受,对现代主要国际禁毒公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际禁毒合作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I. 在中国,大约一直到哪个世纪开始使用"毒品"一词,到第二世界大战前后才逐渐流行起来
在中国,来一直到20世纪自20年代才开始使用“毒品”一词,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流行起来。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
(9)我国的毒品一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历史上出现比较早的毒品就是大家熟知的鸦片,原产生于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区,中国并不是鸦片的原产地,在中唐时期由阿拉伯商人传入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唐代已经有印度用鸦片治病的记载了。
西方殖民国家向中国贩卖鸦片,最早有葡萄牙和荷兰。他们以澳门为据点,向中国输入鸦片。1773年,是英国对华贸易十分重要的一年,这一年英国政府确立的把鸦片这种毒品作为贸易的政策,同时为了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它给予了东印度公司鸦片的专卖特权。
东印度公司一面大量制造毒品榨取中国人民血汗,一面用榨取的资金向清朝官员大规模行贿,腐蚀清朝官吏放松对它们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