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庄浪县简介
庄浪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县,西依静宁县,北与宁夏隆德县、泾源县毗邻,南和张川县、秦安县接壤。东西长56.37公里,南北阔46.60公里,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辖13乡5镇,293个村1521个社,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48万人。全县共有耕地91.66万亩,农业人均占有耕地2.19亩。境内海拔在1405-2857米之间,近十年平均降雨量565毫米,年平均气温9.0℃。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匮乏,远离交通干线,是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和4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庄浪县干部群众经过34年坚持不懈地努力,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庄浪县人民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磨砺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加快发展,使全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方面的工作还在全省或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先后获得了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全省社会治安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庄浪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探明储量2亿多吨的优质石灰石和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可开采利用,年产优质亚麻原茎2万吨,年产商品洋芋30万吨,是陇东胡麻、荞麦、蚕豆、白云豆、胡椒的主要产区之一,大黄、柴胡、党参、甘草、冬花、杜仲等40多种名贵药材进入全国大部分药村市场;有天然和人工沙棘林带12万亩,以蕨菜为主的山野菜深受消费者喜爱。洛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光热充足,是种植苹果、桃、梨等优质瓜果蔬菜的适生区,素有“瓜果之乡”之美称。
庄浪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早期发祥地之一。境内已发县古文化遗址400多处,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B. 庄浪县历史名人
1、柳之可
明柳梁乡人,万历十五年()岁饥,出粟赈救邻里族人10余家,又煮粥散舍,活人甚多。
2、杨复振
清南湖镇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岁荒,出粟500石救灾;去世时,焚烧债券,知县旌表其贤。雍正十一年(1733)饥荒,其子杨国楹出粟百石济贫,不索还,知县赠“市义可风”匾额。事载民国《甘肃通志稿》。
3、杜纯修
清南湖镇人,同治七年(1868)大灾,隆德人李磐夫妇逃荒来庄浪,弃男婴于河。纯修给粟三升,收养婴孩。光绪六年(1880),李磐夫妇由陕西回籍,纯修又典田得钱四万余文,送李养老。视男婴如亲生,读书中秀才。县丞赠“义方垂教”匾额。
4、马正槐
韩店乡人,回族,1983年2月22日,拾到面粉一袋,经寻找,系高庄村马世俊所丢。时当地粮食紧缺,正槐主动送还,马世俊全家感激不已。共青团庄浪县委表彰。
5、王恭
清水洛城人,往来贸易于平凉、庆阳一带,途间拾一布袋,内装银200两,恭坐等候失主,半日无人问津,于是送到庆阳府衙,贴出招领启示。庆阳知府之子外出归来,告诉其父银两丢失的事情,知府请恭至府衙,酬谢王恭银数十两,但他坚辞不接受就走了。
(2)庄浪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庄浪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县,西依静宁县,北与宁夏隆德县、泾源县毗邻,南和张家川县、秦安县接壤。
庄浪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群山起伏,地势东高西低,六盘山耸峙于东,余脉分六支回环盘互,贯穿全境。基岩山地和丘陵沟壑占总面积的93.5%,境内海拔高度在1405~2857米之间。
县境处于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构造地区。喜马拉雅新构造运动中,隆起六盘山山脉,东北部成为基岩裸露的高山区,受孟家台(华亭县)至上店(郑河乡)断层控制,西南部成为低山丘陵区,低构成现代地貌骨架。
后经线状侵蚀,切割成千沟万壑,河谷、丘陵、高山相间。东北高,西南低群山层峦。最高峰桃木山海拔高度2875米,最低处葫芦河下游张家大湾1045米,相对高度1452米。
庄浪县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1、紫荆山
紫荆山,平地突兀于庄浪县城之中,因山阴遍植紫荆树而得名。紫荆山游览区面积1.5万平方米,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洛河横烟”、“紫荆香霭”等景观及其玉虚宫、十王殿、文昌楼、关帝庙、显圣阁、药王洞等十多处名胜古迹。
2、云崖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云崖寺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庄浪县东部。西距县城25公里。云崖寺以山崖悬空如云而得名,以北魏石窟群而闻名。云崖寺开创于北魏,后经北周、金、元、明、清历代扩建,已形成八寺、三洞、一湾、一潭的奇观异景,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
3、陈家洞
陈家洞石窟又名龙眼山石窟,是利用天然崖坎,以石条、土坯砌墙建洞而成,窟群分布在长100米,高60米的峡谷北岸崖壁上,距地面2-4米,现存大小不等的洞窟9座。
C. 庄浪县有多少年的历史
庄浪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县,专西依静宁县,北与属宁夏隆德县、泾源县毗邻,南和张家川县、秦安县接壤。东西长56.37公里,南北宽46.60公里,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2013年),辖1街道7镇11乡。人口449570人(2013年)。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D. 庄浪县县史
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传说中伏羲氏、女娲氏的活动区域之一。三代时期,庄浪地属不太明确。相传夏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庄浪在夏商时属“雍州之域”;西周是西戎的游牧之地,划在“候服”的范围;春秋战国时,仍为西戎所占据。春秋中期,秦国力量逐渐强大起来,秦穆公攻灭和臣服了十二个西戎部落,遂称霸整个西戎地区,后秦孝公灭狟戎(在今武山县一带),秦昭王灭义渠戎(在今庆阳、平凉一带)。至此,甘肃黄河 、洮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归并秦国版图。为了对这些地区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统治,秦国于公元前279年,首置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郡级行政区域陇西郡,并于公元 前272年置北地郡。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终秦一代,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关中五郡(陇西、北地、九原、上郡、内史)之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县)所辖。
【历史沿革】
早在秦汉时已有行政建制。公元十三世纪初元王朝创建时期设路,以吐蕃庄浪部族命名,延用已770年,在明、 清直至解放前几经变迁,庄浪县的建制才逐渐趋于稳定。1949年8月解放,1950年由平凉划归天水,1955年复归平凉,1958年并入静宁,1961年恢复庄浪县至今。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对外开放县。
E. 庄浪人历史移民
查不到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专一门学属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F. 庄浪县的历史沿革
相传夏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庄浪在夏商时属“雍州之域”。
西周时是西戎的游牧之地,划在“候服”的范围。
春秋战国时,仍为西戎所占据。
后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终秦一代,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关中五郡(陇西、北地、九原、上郡、内史)之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县)所辖。
汉承秦制,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部,刺史部下设郡、县以统之。庄浪地区为凉州刺史部(州治陇城,今秦安县陇城镇)下的天水郡所辖。县域分属天水郡之略阳道(治所今甘肃秦安县。)、街泉县(治所今甘肃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成纪县(治所今甘肃静宁县治平乡)。县城东北属安定郡的泾阳县(治所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辖。
王莽篡汉的十多年,随意乱改地名,改天水郡为“填戎郡”,还曾设阿阳郡,庄浪地区又分属上述两郡。
东汉明帝永平17年(74年),改凉州刺史部的天水郡为汉阳郡(今甘肃甘谷县),废街泉县,并入略阳县,庄浪又分属略阳县及阿阳两县。汉献帝初平四年(139年),从汉阳郡中又分置永阳郡,改略阳县为街亭县,庄浪地区又分属永阳郡的阿阳、街亭县(县治在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
三国时期,庄浪县域属曹魏雍州管辖。献帝建安19年(214年),更永阳郡为广魏郡(郡治临渭,甘肃清水县西南),又改街亭县为略阳县,庄浪在那时属广魏郡略阳县。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重新统一全国后,改两汉十三州长党史部为司、兖、豫、并、雍、秦等十九州刺史部。泰始年间(265~274),又恢复广魏郡为略阳郡。
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氐、羌、鲜卑、羯等“五胡”相继内迁,战乱频繁,民族政权林立。庄浪县域全部处于民族政权之下。从公元317年到589年的二百年间,大体上先后统治庄浪县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前赵、前秦、后秦、北魏、西魏、北周等国。其中,前赵时庄浪属略阳郡。前秦永兴二年(385),皇帝苻竖置“平凉郡于高平镇。”意欲平定凉国,此时庄浪县北部之一小部分属泾州平凉郡辖,北部的大部分及南部仍由秦州略阳郡辖。东晋安帝七年、乞伏乾归更始三年(411年),西秦乞伏乾归攻后秦南安太守王璟于水洛城。“水洛”之名在历史潮流上延续达1587年之久。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神麝年间,庄浪县北属秦州略阳郡阿阳县,南属陇城县;东属泾州平凉郡华亭县。孝庄王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年),公元543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替。庄浪在魏时属北秦州安阳郡辖;北周改北秦州为交州,庄浪又属交州安阳郡。
公元589年隋灭陈,隋初行州、郡、县三级;开皇三年罢郡,以郡统县,大约在此时改秦州为天水郡。略阳郡于开皇二年废郡为县,并改县名为河阳县;开皇六年又改名为陇城县。
唐朝时,唐初庄浪西南属陇右道秦州(州治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西北)陇城县辖,东北属关内道陇州(州治通渭,今陕西陇县)华亭县辖。宝应三年,吐蕃贵族率兵东侵,占有今陇山地区,庄浪也陷入吐蕃之手,时庄浪境内生活着许多的吐蕃部落,唐的地方行政建置被废。大中三年(849),唐政府一度收复庄浪地区,大约30年之后的广明元年(880)被又占领。
五代初梁朝时,“歧”为地方割据政权,都凤翔府,庄浪由其保胜节度使管辖,后唐时庄浪西南由其雄武节度使、东北由彰义节度使两镇所辖。后晋时依后唐旧制。后汉时,庄浪西南被吐蕃占领,东北仍属彰义节度使辖。后周时曾收箸被陷的庄浪地区,仍分属雄武和彰义两节度使。
宋代,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凤路的德顺军之陇干县所辖。德顺军是属州级的带有军政合一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庆历三年,把原属渭州的笼竿城提升为军。这一时期,庄浪是北宋和西夏的边界地区,又是渭州与秦州的联络点,军事战略地位较为重要,因而县域内设有多处军政性质的城、堡、寨等,如水洛城、通边寨等。
元初,庄浪隶属陕西行省,在军事上又隶属巩固便宜都总帅府。1227年,元太祖铁木真南下攻静宁、隆德、庄浪一带,避暑六盘山,不久死于清水的萨里川,约在这时置庄浪路于南湖镇,庄浪路是直属于陕西行省的二级行政单位,但辖地较小,领有今天庄浪县全部,静宁以及隆德的一部分。“庄浪”之名从此开始,元成宗铁木真大德八年二月改庄浪路为庄浪州,仍为隶属于省的二级行政区域。因为元制旰隶于省的路、府、州、军无属于二级行政单位。
明朝时,明洪武二年(1369),庄浪由陕西布政使司辖,隶属凤翔府,仍称庄浪州。明洪武八年,降州为县,改隶静宁州,属巩昌府。嘉靖二十八年又改隶平凉府。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时,在庄浪曾派任过县知事。
清代统一全国后,庄浪于1648年归清,时属陕西行省。1667年从中分属甘肃省,庄浪又属甘肃省行省。史载,庄浪“顺治初年仍属平凉府,领固原、静宁二州,县七:平凉、崇信、华亭、镇原、灵台、庄浪、隆德。1778年裁庄浪归并隆德县。庄浪县归并隆德县后,在庄浪县治地设庄浪乡,由隆德县丞驻庄浪乡(今庄浪南湖镇)。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复置庄浪县,隶属泾原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隶于此。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甘肃省第二督察专员公署于平凉,管辖庄浪。
1949年8月4日,庄浪解放后,成立了庄浪县人民政府,属平凉专区,
1950年5月25日由平凉专区归天水专区。
1956年1月又由天水专区划归平凉专区。
1958年12月20日撤销庄浪县并入静宁县。
1961年12月又恢复庄浪县至今,辖五个镇十三个乡。
G. 关于庄浪河的历史记载
庄浪河位于甘肃省永登县境内,属于黄河干流水系,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在河口达川乡附近汇入黄河。
庄浪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左岸,在甘肃省西部兰州以上,北自北纬37°27′南至36°10′。西起于东经102°29′东至103°30′。北以雷公山、乌鞘岭、毛毛山与古浪河流域为界,东以大松山、小松山与腾格里沙漠为界,西以朱固大阪、黑剌山、马营山、马牙山与大通河流域为界。流 域 长 度 为1 7 9公 里,平均宽度仅23公里,北宽南窄,全部流域成为狭长三角形。
庄浪河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两岸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传说中伏羲氏、女娲氏的活动区域之一。相传夏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庄浪在夏商时属“雍州之域”;西周是西戎的游牧之地,划在“候服”的范围;春秋战国时,仍为西戎所占据。春秋中期,归秦国版图。秦始皇灭六国,庄浪地区一直为秦关中五郡之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县)所辖。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庄浪地区为凉州刺史部(州治陇城,今年秦安县陇城镇)下的天水郡所辖。县域分属天水郡之略阳道(治所今甘肃秦安县。)、街泉县(治所今甘肃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成纪县(治所今甘肃静宁县治平乡)。县城东北属安定郡的泾阳县(治所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辖。王莽篡汉改天水郡为“填戎郡 ”,还曾设阿阳郡,庄浪地区又分属上述两郡。东汉明帝永平17年(74),改凉州刺史部的天水郡为汉阳郡(今甘肃甘谷县),废街泉县,并入略阳县,庄浪又分属略阳县及阿阳两县。汉献帝初平四年(139),从汉阳郡中又分置永阳郡,改略阳县为街亭县,庄浪地区又分属永阳郡的阿阳、街亭县(县治在今甘肃省庄浪县东南之韩店乡)。
三国时期,庄浪县域属曹魏雍州管辖。献帝建安19 年(214),更永阳郡为广魏郡 (郡治临渭,今年内甘肃清水县西南),又改街亭县为略阳县,庄浪在那时属广魏郡略阳县。西晋泰始年间(265——274),又恢复广魏郡为略阳郡。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氐、羌、鲜卑、羯等“五胡”相继内迁,战乱频繁,民族政权林立。庄浪县域 全部处于民族政权 之下。从公元317年到589年的二百年间,大体上先后统治我县的少数民族政权 有 前赵、前秦、后秦、北魏、西魏、北周等国。其中,前赵时庄浪属略阳郡。前秦永兴二年(385),皇帝苻竖置“平凉郡于高平镇。”意欲平定凉国,此时庄浪县北部之一小部分属泾州平凉郡辖,北部的大部分 及南部仍由秦州略阳郡辖。东晋安帝七年、乞伏乾归更始三年(411),西秦乞伏乾归攻后秦南安太守王璟于水洛城,这是庄浪现存地名见于史册的最早记载。“水洛”之名在历史潮流上延续 达1587年之久。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神麝年间,庄浪县北属秦州略阳郡 阿阳县,南属陇城县;东属泾州平凉郡华亭县。孝庄王元子攸永安三年(530),关陇起义军领袖之一的王庆云,曾称帝于略阳郡 的水洛城,尔朱天光平水洛城,擒王庆云,此段史料见于《北史》。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水洛城为水洛亭。亭在当时为地方基层组织,相当于现在的村级机构。公元543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替。庄浪在魏时属北秦州安阳郡 辖;北周改北秦州为交州,庄浪又属交州安阳郡。隋初行州、郡 、县三级;开皇三年罢郡 ,以郡统县,大约在此时改秦州为天水郡。略阳郡于开皇二年废郡 为县,并改县名为河阳县;开皇六年又改名为陇城县。
H. 庄浪历史名人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父亲吴扆为军校,母亲刘氏,生二子吴玠、吴璘。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中国南宋抗金名将。 吴玠年轻时参加了泾原路军,北宋宋徽宗宣和年间,参加镇压方腊和河北义军。宋钦宗靖康年初,与西夏军作战中立功。 南宋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入陕,吴玠屡胜之。后又镇压史斌起义。张浚受命管制川陕,提拔吴玠为统制。建炎四年(1130年),吴玠收复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受任永兴军经略使。同年,富平一战失败后,他和其弟吴璘退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绍兴元年(1131年),金将没立、乌鲁、拆合来攻,败之。完颜宗弼集重兵再度入侵,吴玠率领劲弓弩兵大破之,遂拜镇西军节度使。三年(1133年),金将完颜杲攻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入侵兴元府(今陕西汉中)。 吴玠退守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阻挡了金军入蜀之路。四年(1134年),金军攻仙人关,吴玠破之。自此金军再不敢进窥蜀地。吴玠则升川陕宣抚副使,进检校少师,奉宁、保定军二镇节度使。死后,谥号武安,淳熙年间追谥涪王。 柳焕烈,字明哉,水洛镇人。1925年生。山水画家。在南京市工作。大学 ...
I. 庄浪县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的论文
庄浪高抬属岁时节令习俗的传统娱乐活动,原本是民间社火的一种,最早来源于古代先秦时期的傩戏,人们聚集在神庙,装扮成各种神仙,在音乐扮奏中表演,后来
走出神庙,串街走巷,因观众太多,看不清楚,就出现了高抬。据清乾隆《庄浪志略·风俗》载:“立春之先日,迎土牛、扮戏彩,以导芒神,士女竟观。”,由此
可见,庄浪高抬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古至今,每年正月十二为纪念宋代刘沪将军,庄浪人民都会而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1994年,被县政府命名为“庄浪艺术节),每个乡镇或村子的高抬汇集在
水洛城,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仪式。祭祀仪式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一片欢腾,场面十分壮观,祭奠后,各高抬按照固定好的路线串街行社,经过精
心化装的剧中人,巧妙而牢固地附在高抬上,飘飘然凌空展现,惟妙惟肖,大有从天而降之势,有的如“飞燕凌空”,有的似“天女散花”,有的像“白鹤亮翅”,
其妙,其高,其险,岌岌可危,惊心动魄,当高抬遇到电线树木等障碍物时,各高抬旁有两人用高杆彩条制作的架拐,为高抬开路护驾。
长河漫漫,古韵今风。高抬源于元末明初,以明清最盛,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庄浪人民在原来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表演形式由人抬架子改成马车,拖拉机、汽车;
内容上也出现科教兴国、高效农业、党建教育、新农村建设的主题,这种创新精神,让庄浪高抬融生活、艺术于一体,富有现代质朴、粗犷热烈的艺术个性和文化底
蕴,在漫漫的时间河流中沉淀下来,承载着庄浪人不熄不灭的文化传奇,演绎成了陇原文化艺术上的奇葩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