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教学论的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指教育活动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指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比如学校的布局教师福利等;教育认识现象指的是教育与学生认识活动的关系,比如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问题等。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前者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设备、教学、德育等因素之间的联系,后者包括学校与社区、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的必然联系。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给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提供方法和理论的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一)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是人们根据-定 的需要而制订出来的 ,是人们主观意 志的体现。
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要想顺利实施,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同时教育学也可以对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是否符合教育客观规律做出评价建议乃至批评。
(二)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是对教育经验的概括总结。教育学对教育经验具有指导意义,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提高、开华,但它不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汇编,不是“教育经验总结学”
三、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于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尚未形成门独立的学科。
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支门论述教育的著作。其中的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等思想,至今仍然有积极意义。300多年后,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古 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教育》问世。此外,《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无名氏的《大学》、 韩愈的《师说》以及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著作中都有许多丰富、深刻的教育思想。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15年、16年、18年选择题)
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教育学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
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了出来。他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是早的一都教育学著作。此后重要的教育学著作还有英国洛克的(教育设话法闲卢校的(爱张儿瑞士装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售德》.德因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国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俄国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等。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观点:教育要适应自自然,首次提出并论证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首次从理论上论述 了班级授课制;提出“泛智教育”, 主张让一切人掌握一切科学知识,成为网络全书式的学者。他曾经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洛克的主要教育观点: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主张绅士教育,绅士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代麦作《教育漫话》中。
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观点: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 唤起心中已有. 的观念;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方法;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认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形成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特点;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提出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使教育科学真正步人科学化发展阶段。
苏联一批教育家在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事业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教育问题,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
(一)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德国教育家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的(实验教育学》。观点: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划分教育实验阶段;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二)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德国教育家狄尔秦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
观点:教育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强调师生的对话。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观点:崇尚改良主义教育哲学观,批判传统教育理论。强调儿童中心忘主张“教育即生活“一学校即社会”注重“做中学.倡导实验精神和行动研究
(四)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美国鲍尔斯与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吉鲁的《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
观点: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种民 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在生产者社会不平等的工具:教育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教育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分析教育背后的利益关系,达到意识的启蒙和解放,从而寻找克服不公正的策略。
五、当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教育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苏联赞可夫主要著作有:<教学与发展>《教学论与生活》《论小学教学》等,他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以理论知识为指导、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在《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在西方,皮亚杰在(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理论;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德国的瓦:根含因提出“范刨方式教学理论”等。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思想想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二、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学习教育学还可以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地位和作用,这就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和巩固执资教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三、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学习教育学可以了解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掌握教育技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使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提高教育质量。
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学习教育学,掌握正确的教育理论,这就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改革的自觉性,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进行,推动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
⑵ 词汇教学理论有哪些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言、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Wilkins指出“没有语法我们只能表达很少的内容,而没有词汇,我们就什么内容都表达不了”(转引自Thornbury, 2003)。因此,词汇教学在整个语言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词汇,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交际活动都无法进行。尽管词汇在真个语言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低位,但是对于许多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如何有效、牢固第掌握大量的词汇仍然是他们学好英语的最大障碍之一。这充分反映了目前我国词汇教学方面的不足。第一,对于词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词汇属于语言知识的一部分,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知识的倾向也殃及到词汇教学上,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急于开展各种交际活动,而不愿意拿出时间进行词汇的教学。即使是进行了词汇教学,也只是局限于词汇的语音、意义和拼写,而对于词汇的使用训练不足,导致学生词汇使用的能力低下,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这又反过来消弱了人们对于词汇教学的重视程度;第二,对于词汇教学的研究不够,不能及时把有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词汇教学中,致使我国目前的词汇教学基本上仍然处于凭经验和感觉的阶段,教学效率低下。词汇教学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语言学关于词汇本质的研究;二是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关于词汇记忆与词汇学习过程的研究。
⑶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教学思想的孕育
教学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教学经验的总结、近代教学思想的形成与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诸阶段。
古代教学经验的长期积累孕育了最初的教学思想,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那个时期百家争鸣,智者云集,人类思想处于胚胎阶段。中国先秦涌现出一大批教育家,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他们阐发了诸多教育、教学主张。
此外,我国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经学教学思想,以刘安为代表的黄老学派教学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嵇康为代表的玄学教学思想,唐代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教学思想,宋明时期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教学思想和以叶适、陈亮为代表的功利教学思想等,标志着中国古代教学思想的繁荣。
在西方,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阐述了各自的教学思想,出现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等。古罗马昆体良系统地总结了罗马教学成就和自己的从教经验,写出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专著《雄辩术原理》(又译为《论演说家的教育》)。
(二)近代:系统教学思想的形成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教学理论逐渐从古代哲学中分离出来,走上了自身发展的轨道,并形成独立的体系。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它们对后世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现代:多样化教学理论的发展
杜威,美国教育家,1916年出版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在批判赫尔巴特的“外烁说”与卢梭、裴斯泰洛齐的“预成说”各有偏颇的基础上,认为儿童发展是在先天本能与冲动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不断增加经验意义的过程,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连续发展,“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提出了基于经验的教学理论。在他看来,“经验”(Experience)即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作用于环境与环境作用于人两方面的联合。杜威强调知与行的统一,认为“行动处于观念的核心”,“认识本身就是行动”,倡导“从经验中学”、“做中学”。他还认为,经验中包括思维,没有某种思维的因素便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力倡“反省思维”,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五步教学阶段:问题感觉、问题界定、提出假设、逻辑推理、行动检验。1896年杜威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组织商业、烹饪、缝纫、纺织、木工等活动,促进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总结了古希腊、古罗马以来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多见解,奠定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对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20世纪以来,教学论研究大致呈现两大发展路径:一是哲学的研究取向以认识论和伦理学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教学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如德国、苏联、日本、中国。二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把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理论,探讨教学的程序、策略与技术,如英国、美国等。“二战”后,由于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世界教育改革热潮,催生了众多新的教学理论与流派,如前苏联赞科夫的“小学教学新体系”、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教学”理论,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克拉夫基的“范畴教育”、沙勒和舍费尔的“交往教学”理论,等等,教学论发展呈现多样化态势。
⑷ 如何看待英语词汇发展史
自公元5世纪英语被带到不列颠起,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世界上说英语的只有英格兰人、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时至今日,有4亿人以英语为母语,有2.5亿人以它为第二语言,有10亿人在学英语,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通晓英语。是什么使英语成为了全球性的语言?这个“英语共同体”,在未来500年将会产生哪些变化呢?1968年,英国的殖民地南也门独立前夕,最后一任英国总督主持了一场晚宴,英国国防大臣丹尼斯·希利也参加了。末任总督在举起最后一杯鸡尾酒、米字旗即将在亚丁湾降下的时候,对希利说:“阁下您知道吗,我认为长远看来,大英帝国将仅仅因为两个东西而被人铭记。”希利当然有兴趣知道能够不朽的是哪两个东西。“足球,以及f*** off(滚开)这个词。”英国人也该知足了:自公元5世纪英语被带到不列颠起,直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世纪转折点上,世界上说英语的只有英格兰人、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时至今日,有4亿人以英语为母语,有2.5亿人以它为第二语言,有10亿人在学英语,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通晓英语。从公元5世纪到17世纪的英语经历了什么,致使它成为了全球性的语言呢?可以说是一系列的民族迁徙和民族征服造就了它。“英语中的拟声词都是从战争中的声响来的。英语的复音字母全是来自武器杀敌时的声音。比如s是割破了衣服的声音;k是用斧背结结实实地砍过去的声音;b和d分别是敌人的脑袋被砍落到岩石上和草丛中的声音;g是身体落到池塘中的声音;v是敌人遭到攻击后的呻吟声。”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等日耳曼民族侵入不列颠,他们的方言融合成了古英语,英语自此宣告诞生。公元9世纪英国又遭到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大规模侵略,他们在英国许多地方定居,并且和英国人通婚。他们把自己的语言也带到了英语中。当代英语They are ill(他们病了)这样一句话的三个词全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公元1066年,诺曼人从法国北部侵入英国,占领了这个国家。诺曼人的语言是法语的一种方言。他们成为英国的统治阶级,他们的诺曼语也就成了英国政府、教会和学校的官方语言,上流社会都说法语、写法语,英语只为老百姓所用。在现代英语中,羊是sheep,而用mutton专指羊肉;猪是pig,而用pork专指猪肉;牛是cow,而用beef专指小牛肉。这都是诺曼人的入侵造成的结果。当时饲养猪、牛、羊的老百姓说的是英语,这些动物的英语名称沿用了下来。但他们所饲养的这些家畜却是供给说法语的诺曼人吃的,因而这些动物的肉的名称就借用了法语的,不然食肉的法国人听不懂。再者,如果没有诺曼人入侵英国这段历史,“英国人甚至只能做人(man)而做不了绅士(gentlman),因为gentle它来自法语。”很多法律术语也来自诺曼语,比如indict(起诉)、jury(陪审团)、verdict(裁决),因为诺曼人掌管着法庭。多种语言融合而得的英语有语法简单、词汇量大两个显著特点。英语的句子结构简单、自然,合乎逻辑思维的自然顺序,语法的性别和天然性别一致:无生命的都叫it,肌肉发达的都是阳性,雌的(以及国家和轮船)都是阴性。《英语史:从古代英语到标准英语》中说:“本书研究英语和标准英语是怎么一步一步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它对18世纪晚期之后的变化说得很少,因为在那个时期确立下来标准书面英语,此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多几个或者少几个词就没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希腊语和拉丁语都是比较死板的语言,有着严格的规则,无法与时俱进。英语则比较开放。英语有80%的词是从其他语言借来的。古英语的词汇有5万到6万个,现代英语词典收的词条足有75万之多,大量的外来语丰富了英语词汇,使它成了世界上词汇量最大的语言,变得极端灵活,变化多端,表达能力特强。17世纪的英国诗人埃德蒙德·瓦勒写道:“追求不朽的诗人要让自己的诗作刻进大理石。我们写在沙上,而我们的语言生生不息。我们的诗作像潮水一样,不停流淌。”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在《心理学和衰老》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懂或者使用两种语言能减缓大脑的衰老。“也许奥登的名言‘时间……敬畏语言’永远也无法得到证明。但是现在好像想反抗时间的人就要倚重它了。”要想防止老年痴呆,首选英语,因为它的语法简单容易入门,又因为它的词汇量大、一词多义,很难做到精通。
⑸ 双语教学的历史发展历程
2001年8月,来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源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学”。近几年,双语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蓬勃发展,最先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高等院校开始登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由于认识与定位的不同,各校做法迥异,但达到预期效果的却不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推广双语教学,使用原版教材,使教师能更快地借鉴国外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的教学内容及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当代大学生具备用英语掌握科学与技术,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
⑹ 课程论的历史发展向我们说明了什么
(一)基本内容:
1、工作定额制
2、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符
4、实行内差别计件工资报酬制容度
5、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6、实行职能工长制
(二)贡献:“‘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也因而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瑞典学者胡森(H.Husen)也曾评价说:“泰勒的课程基本原理已经对整个世界的课程专家产生了影响。……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就不可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事实上,泰勒原理研究的范式现在仍然在课程领域中占支配的地位。由此可见,“八年研究”对课程理论的发展同样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⑺ 从词汇发展的角度谈历史文化的变迁
简论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语词汇所反映的华夏文化
引言: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文化的定义:文化一般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新知识辞典》 1958年新知识出版社 第110页)
其次,我们还要明白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得以建构和传承的形式和手段;另一方面,文化又无时无地不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和决定性影响.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中,一直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戴昭铭 著 《文化语言学导论》 语文出版社 第14页 第15页)可见,语言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文化的产生与演变的过程.所以,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而之所以选择从汉语词汇的层面来谈论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是因为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从词语的变迁中可以窥见历史文化的遗迹,可以看到民族的迁徙的踪影,了解民族间的接触,也可以弄清民族的亲属关系和文化程度.正如罗常培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从许多语言的习用词或俚语里,我们往往可以窥探造词的心理过程和那个民族的文化程度."(罗常培 著《语言与文化》 1950年 国立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1页)
本文将从汉语词汇对华夏文化的反映来讨论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有两方面的研究价值: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研究华夏文化是如会影响、制约着汉语词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通过汉语词汇来研究华夏文化.
正文: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A.汉语词汇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社会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动之中.某些社会变化已经发生过了,某些现象或者早已消失了,甚至也没什么实物保留了,但这些事物及其变化或多或少地保留在语言中.从每个阶段的汉语词汇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和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
一.通过对古代一些文献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经济情况及发展程度.因为从汉语词汇的来源和变迁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上一定社会阶级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生活情况.例如,在对《诗经》等先秦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诗经》中对马、牛等动物名称的区分已经相当的细微,对其描述也是非常的丰富.像在《诗经·鲁颂》的一些诗中提到的马的名称有十几种,全是根据马的颜色定名的.而在《尔雅·释畜》中,还可以看到人们给圈养牲畜所取的丰富的专名,有猪的专名13个,羊的专名11个,鸡的专名6个. (湘妹子文学论坛 《汉语词汇的文化透视》)从这些丰富而又细微的名称中,我们可以明白在当时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了.因为这些叙述说明古人对于牲畜的分类已经相当的清晰,而且做圈养的牲畜种类也是非常多的,这对我们研究古人的经济发展是大有帮助的.
在中国的现代社会,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国家的经济有是长足的进步,社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同样也反映在了人们的语言之中. 像是六十年代的"原子弹",九十年代的"大哥大""计算机",再到现在的"手机""网络""数码产品"等等.这些都是以前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而如今他们的出现就代表了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在这些词语当中又以从"大哥大"到"手机"的称呼变化最有意思,如今我们所说的"手机"就是九十年代初的"大哥大"也就是移动电话,当时"大哥大"刚刚兴起,体积十分巨大,非常的笨重,而且功能也是十分的单一,使用起来并不方便,但是由于那时它是个新物品,十分稀罕,而价钱也就非常昂贵了,所以尽管它有诸多的缺点,但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也是有钱人身份的象征,因此它被冠以"大哥大"的称号,说明了它的地位是"大哥"级别的人使用的,这就足以表明当时人们对它的向往.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中开始,中国的科技随着全世界的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大哥大"的笨重等缺点越来越不满了,所以用科技的手段将其体积越变越小,并且赋予它更加丰富多采的功能,而因其体积越发的小巧、精致,以至于一位娇小的女士也可以一手掌握了之故取名为"手机",所以"大哥大"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中,"手机"则取而代之.而从"大哥大"到"手机"的改变之间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所以从这个有趣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科技的发展.
二.汉语词汇对中国社会文化政治情况的反映也十分鲜明.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那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治最为混乱和黑暗的时期,在那个荒唐的年代,人们说话无不小心翼翼,谨慎而又谨慎,深怕"出口成祸",因为处处充满着阶级斗争,有一种极"左"的政治思潮在人们身边暗潮汹涌,只要稍不注意便会被批斗,而最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无论说什么都先以《毛主席语录》中的一段话作为开头,并且处处以革命为基准,反革命的就叫"黑",知识分子和从商的人们也被归为"反革命"一类,老师这样的知识分子和生意人就是被人们所鄙视不齿和批斗的对象.顺应革命的就叫"红",带头批斗和革命的就是革命的榜样,所以就出现了"黑五类(指的是老师、商人等)、黑货、黑线、黑秀才(指老师)"和"红太阳(象征毛主席)、红卫兵(指带头批斗的人)、革命样板戏、革命口号"等等相对应的词语这些如今看来极其荒诞、可笑的词语就正好反映了中国当时那荒唐的政治情况.在四人帮下台以后,中国终于走上了正轨,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新鲜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的政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们思考、说话也不必再以革命为参照了,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知识分子和从商至富的人也不再受人所鄙视,反而重新受到了人们的尊重,所以对其的称呼也变成了"老师、老板、教授、董事长"等等等的尊称.这些称谓的变化就恰好反映了中国人民政治思想的改变.
三.后人要想知道前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就绝对不能凭空想象和捏造,而要找出事实的根据和凭证.但是历史是最不留情的毁灭者,就算是当时最为辉煌,最为灿烂的人物,在经过历史的磨砺之后,一样有可能会灰飞烟灭,就像是当年的楼兰古国,曾经鼎盛一时,而如今却很难再找出蛛丝马迹来证明它的存在.现在的人要想考证这段历史就只有通过了解当时的史实记载来寻求答案了.同样的道理,古时平民百姓的生活也是需要我们通过当时留下的只言片语来了解的,有个相当有名的例子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中的"朱门"就指的是当时的达官显贵,"冻死骨"则是指因生活贫困无法生存而亡的老百姓.这句简练却又相当有力的诗句就生动得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统治阶级靡乱、奢华的生活和百姓穷苦、悲惨的处境.让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
所以,我们可以说汉语词汇是中国社会变化的晴雨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变化、发展及社会生活与社会意识的变化.可以让我们找到已经被时间消磨掉的历史,让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有个更加深刻透彻的理解,对中国华夏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川话和普通话有许多不同之处,本论坛发言者以四川人为主,北方人不能领会。一群四川人讲得热热闹闹,北方人看见是一头雾水。特搜集本论坛常见的四川方言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外省人理解。
虽然单词和外地话不同。但是基本能理解的,就不一一列举了。例如:脚杆=腿脚。
本人也不是标准的四川人,只不过从小在四川生活,了解一些。若有错,请能人纠正。
======================
●扎起(发音za,降调,一般不念zha)--江湖艺人跑场子表演求生活,锣鼓敲响,支持者围拢一圈予以鼓励和帮忙,防止有人使坏,叫做“扎场子”,简称“扎起”。开始表演前,艺人老大抱拳相谢支持者:“多谢各位弟兄为我们扎起”。引申意为“鼓励,支持,帮忙,制止捣乱”。
●雄起--大力展现阳刚之气,拿出自己的最大本领,压倒对方。比北方话“加油”更强有力。
●娃、娃儿、女娃子、男娃儿、弟娃儿、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儿,女孩叫女娃儿,其余类推。二○年前这个“娃儿”通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相当于台湾的“男生、女生”,甚至于说老太婆都说“哎呀,人家是女娃儿,你让一下(ha)别人么。”
●你娃--你小子!
●瓜--瓜,“傻瓜”的简称,含义还包括“憨包”之意。男人傻,就叫“瓜娃子”,女人傻,就叫“瓜女子”。中年妇女傻,就叫“瓜婆娘”。这个用法大约从文革中期开始。
●狗的--口头语,加重语气:发狠地、下决心地、强调地、不满地、吃惊地、......
●宝、宝气。--憨包一个,到处出洋相的傻瓜。例如:“哪个人好宝哟。”“她是个宝器。”“几个土妹子和一个老宝气”
●木、木鸡(宜宾,自贡方言听起来像“穆鸡”)。--来源于“呆若木鸡”,简化的成语,但比成语更加有分量,形容人思维迟钝,木头脑筋,不开窍。
●咋个--为啥,为什么、怎么
●啥子--什么,
●洗白--完蛋、一无所有、死了
●语气词。西南官话里语气词非常丰富,比普通话和北京话多多了。善于表达微妙的意思,所以讲西南官话的人要顽强地保护自己的语言。
·哦(语调上扬)--表肯定语气,是这样。
·啊(语调下降)--表肯定语气,不错,是这样。
·是唦(两音都拖长)--表肯定语气,绝对正确。“唦”有的写成“撒”。
(以上三个用法在电影《抓壮丁》中,三个女人回答王保长的问题时接连使用)
·哈--语气助词,1、轻微的疑问;2、友好。例子:欢迎多伦多的朋友哈!
·嗦(发音so),有人写成“说、嗖”--疑问,并且马上肯定。例子:原来在这个地方嗦?!
·喃--呢的另外读音,表疑问,自问。例子:咋个这些人都跑过来了喃,消息够灵通的嘛!
·嘛(ma)--么(me),意义相近。
·哇--疑问词,轻微的“吗”。一般用在对方基本会同意的时候:杨老师,来一根哇?我们乡下人只有越土越好哇?再乱说,我要翻脸哈!!!
·兮--语气词,那样子的:“你觉不觉得他有点神经兮兮?”“脏兮兮的。”“瓜兮兮的”
·×绰绰--哪个样子。神绰绰的(精神病样子),哈(傻的四川发音)绰绰的。
·嘎(ga,降调,这里的a接近英语地图map当中的a)--是这样么?可以独用。
●zuazi,抓(zua,降调)子--“做啥子”的连读。
●提劲--来劲,振奋人心:姑姑,太提劲了
●×起--起来,常用在动词后面,加强动词的意义:雄起、来不起了、扎起、懂得起
●整--用途广泛的动词。例子:“整了顿方便面”,吃了顿方便面
●幺(yao阳平声)--年龄最小的。幺姑娘、幺娃、幺女、幺叔
●巴适--好,合适,舒服,心满意足:“原来在城里头没碰到巴适的?”
●苕气--红苕(甘薯)气味,转义为“土头土脑,乡下人样子”:“说我们身上苕气打不脱、脚杆是弯的!”
●稳起--稳住,不要露马脚。
●装神--假装出来的样子,装模作样的样子,演戏给别人看。
●龙门阵--聊天,摆龙门阵就是进行聊天。
●凶--厉害,有本事。如:“你娃凶哦,我都被你搞附了。”
●梭边边--第一个边拖长音。梭:溜走;边边:边缘。梭边边=溜走,逃跑,躲开。如:“你把事情搞糟了,想梭边边嗖!”
用四川读音写的话
有些网友用四川发音写帖子,外省人一时搞不懂。其实,就是把普通话发音写成了四川音而已。
切--去。例如:“我们一起切。”边远的川人发音是“克”(降调)。“克不克”就是“去不去”。
哈(降调)--“傻”的四川发音,如:“傻儿师长”,四川人念“哈儿师长”;“哈绰绰的”,傻乎乎的,傻瓜的样子。
服、附--糊涂,糊。川北人f/h不分,糊涂念“服涂”,搞“附”了,就是被搞糊涂了。例如:你娃凶哦,我都被你搞附了。如果让川北人说清楚“红鸡公尾巴灰,灰鸡公尾巴红”,那简直要他的命了。
======================
电视中老浪和尔玛依娜的方言
不要虚--虚,心虚,害怕。不要害怕。
我很绽(赞)--zan降调,爱表现,性格外向张扬。“我很赞”,我很外向张扬。
跟斗扑爬--摔筋斗,在地上爬滚。
牙尖舌怪--多嘴婆,搬弄是非,挑别人的毛病。
舔肥--≈拍马屁。例:舔肥无效=拍马屁失败。
======================
“军旗飘扬”的四川话
按(ngan)--估摸,猜测,估计
标--脱离靶心,失去目标。例子:“是不是哦,唉,又按标了。我还以为大家不晓得呢!”●又按标了=又估计错了。
朗个--重庆话,怎么,什么。成都话说“咋个”。例子:“朗个搞起的么?”=咋个搞的?=怎么搞的?
======================
网友发言中的四川词汇
告一哈--告=试;一哈=一下。告一哈=试一下。例:“我也来告一哈。”
巴--粘贴、附着。例:“巴倒烫”“我也和浪兄巴起”“巴一张膏药”
对头--就是普通话的“对、正确、是的”,英语的yes。“头”在此没有实际意思,念轻声。
霸道--这个词在四川话中经常用于褒义。意思是:绝了、厉害、高,实在是高、好得没话说。例如:天仙妹妹身材好霸道哟。
⑻ 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不过这里有一个你采取的存在一个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了解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有助于人们借鉴传统和对当代各种新教学模式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把握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是从近代教育学形成独立体系开始的,“教学模式”这一概念与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不过在中外教学实践和教学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
古代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书中文字与教师的讲解几乎完全一致,学生对答与书本或教师的讲解一致,学生是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
到了17世纪,随着学校教学中自然科学内容和直观教学法的引入,班级授课制度的实施,夸美纽斯提出应当把讲解、质疑、问答、练习统一于课堂教学中,并把观察等直观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体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结构的教学模式。
19世纪是一个科学实验兴旺繁荣的时期。赫尔巴特的理论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趋势。他从统觉论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新经验已经构成心理的统觉团中概念发生联系时,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正确的材料,以适当的程序提示学生,形成他们的学习背景或称统觉团。从这一理论出发,他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模式。以后他的学生莱因又将其改造为“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以上这些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性,它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19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强调个性发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与流行,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应运而生的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向前推进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活动教学,促进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辟了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路。
当然,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学过程和科学研究过程等同起来,贬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片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忽视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社会的强烈批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面临着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促进人们利用新的理论和技术去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问题。现代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对人脑活动机制的揭示,发生认识论对个体认识过程的概括,认知心理学对人脑接受和选择信息活动是研究,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加工理论等的产生,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教学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这一阶段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
⑼ 英语词汇记忆方法的发展历史《赢在单词》必知问题
一、合成记忆法
有些汉字,比如“明““解“等属于合成字。“日“即太阳,是白天光明的来源;“月“即月亮,是黑夜光明的来源;所以“明“就“日“和“月“两个字合成而来。又,古时候人们宰牛是将“刀“放在“牛“的“角“后开始将其解体的,所以,“解“字就由“角““刀和“牛“三个字合成而来。在英语词汇里有与此类似的合成词,这些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子词组合而成的,而且合成词的意义通常就是其构成中子词意义的叠加与复合。根据子词与合成词的内在关系记忆英语单词,就好比是对合成汉字进行“以形说义“一样。所以,我们把合成记忆法看作是英语单词“说文解字“之一。
1. football n. 足球,足球比赛
〔foot脚、足,ball球;主要靠脚踢来进行的球赛〕
2. himself pron. 他自己,他亲自
〔him他,self自己〕
3. overcome vt. 战胜,克服
〔over越过,come来;努力地越过各种障碍而来〕
4. sometime ad. 将来某个时候,过去某个时候
〔some某一,time时候〕
5. widespread a. 分布广的,散布广的
〔wide宽广的,spread散布、蔓延〕
二、构词分析法
就像汉字由偏旁部首组成一样,许多英语单词也是由词根、词缀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构成的。单词数量虽然浩瀚如海,但常用的词根、词缀数量和汉字的偏旁部首差不多,只有二三百个。若利用词根、词缀对英语单词进行构词分析和解形释义,单词既好认又好记,词义一目了然。如果像归纳分析同部汉字那样归纳分析同根的英语单词,还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很快地记住一组组的单词。这方面,构词分析法与汉字的“以形说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是英语单词的“说文解字“之二。
词根是一个单词的核心部分,它表示单词的基本词义。有的词根能单独使用而成为单词,叫做“自由词根“或“根词“。前缀是加在词根或单词前面的部分,它具有一定的含义,能改变、限制或加强词根和单词的含义。前缀的表示方式是在字母或字母组合后面加一短横,如in-。后缀是加在词根或单词后面的部分,对词根和单词的意义进行补充。常用的后缀有名词后缀、动词后缀、副词后缀和形容词后缀四种形式。后缀的表示方式是在字母或字母组合前面加附一短横,如-er。中缀是在单词里起连接作用的字母或字母组合。
1. advise vt. 劝告,建议
〔前缀ad-对、向,词根vis看,-e动词后缀;就某件事应该如何做向别人提出自己的看法〕
2. invisible a. 看不见的,无形的
〔前缀in-不、无,词根vis看,形容词后缀-ible可…的;不可能被看见的〕
3. revise vt. 复习,修改
〔前缀re-再、又,词根vis看,-e动词后缀;为了究错而再次查看〕
4. television n. 电视,电视机
〔词根tele远,词根vis看,-ion名词后缀;通过电波由远处传来可供观看的图像〕
5. visual a. 看得见的,视觉的
〔词根vis看,形容词后缀-ual…的;看得见的〕
注意:①同一词根或词缀有变体形式,词根、词缀也存在着同形异义、异形同义的情况。②读者在初学时不宜孤立地背记词根和词缀,要在常用词汇的构词分析中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地学习和记忆词根、词缀等构词知识,否则越学越糊涂。
凡是能用 词根和词缀记忆的单词,《三三速记》丛书都一一进行了详细的构词分析,读者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牢记那些难以掌握的词根和词缀。
三、借梯上楼法
我们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尽管汉字和英语单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文字,但它们有着共同的表现形式:汉语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同形。这就使得某些汉字的拼音字母组合(对无关紧要的拼音声符进行省略)与一些英语单词的英文字母组合恰好相同。对于常用的汉字,我们已基本上烂熟于心,若利用汉语拼音为中介与英语单词进行奇特联想,就能既快又牢地记住英语单词。我们都知道,汉语里有异音异义的同形字,英语里有异音异义的同形词,而我们这里采用的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汉英同形字词记忆法“。在此,我们将汉语拼音比作梯子,记住了单词喻为上楼,故称为“借梯上楼法“。
1. ban n. 禁令,禁止
〔颁〈ban〉布禁令〕
2. die v. 死,死亡
〔谍〈die〉报工作危险,多是九死一生〕
3. hang vi. 悬挂,吊着
〔吊着嗓子,引吭〈hang〉高歌〕
4. pin n. 别针,针饰
〔针饰是精品〈pin〉〕
5. song n. 歌曲,歌声
〔送〈song〉你一首歌〕
四、庖丁解牛法
当一些英语单词比较长而无法用合成记忆法和构词分析法来识记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庖丁解牛法尝试一下。此法原理出自中课本里的古文《庖丁解牛》所记叙的故事。文中说庖丁在解剖牛体时,技艺高超,动作敏捷,姿态优雅,原因就是他对牛体的骨架脉络结构了然在胸,知道关键环节之所在,故能操刀自如,游刃有余。据此,对于那些较长的单词,我们可以先仔细观察其词形特征,从便于记忆的角度出发,将其人为地分解成自己所熟悉的单词、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拼音字母或拼音的首字母,然后用奇特联想法串起来,造成了深刻印象,就能达到以旧带新、速记单词的目的。庖丁解牛法实际上就是合成记忆法、构词分析法以及借梯上楼法融合之后的演变,当属英语单词的“说文解字“之三。
1. ache vi./n. 疼痛
〔一(a)扯〈che〉绷带,伤口就疼〕
2. banquet n. 宴会
〔宴会未过半〈ban〉,宾客却〈que〉退〈t〉席〕
3. career n. 生涯,职业
〔家长都关心(care),儿〈er〉子的职业〕?
4. desire v./n. 愿望,要求
〔愿望得〈de〉到满足,先生(sir)见到嫦娥〈e〉〕
5. island n. 岛,岛屿
〔岛是(is)水中的陆地(land)〕
6. panda n. 小熊猫
〔小熊猫盼〈pan〉长大〈da〉〕
7. rare a. 稀有的,难得的
〔人〈r〉是(are)稀有的高级动物〕
8. shoulder vt. 肩负,承担
〔应该(should)让儿〈er〉子肩负重任〕
9. tenant n. 房客
〔房客一巴掌,揍扁十(ten)蚂蚁(ant)〕
10. weather n. 天气,气象
〔我们(we)正在(at)听她(her)预报天气〕
五、明察秋毫法
在学习中文识记汉字的过程中,我们常将一些诸如“括“与“扩“这样的同音字、“京“与“津“这样的近音字以及“向“与“何“这样的近形字归纳整理出来,比较异同以便强化记忆。英语词汇中的同音词、近音词和近形词也不少,它们的差异细微,以至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出错。所以,在识记这些单词时,我们同样可从自己已学过的词汇里找出其同音词、近音词或近形词,着重留意它们的不同之处,进行辨异对比,就不会再轻易地张冠李戴了。
1. flour n. 面粉,粉状物
〔同音词〕花(flower)蜜像面粉(flour)
2. path n. 小路,小径
〔近音词〕经过(pass)小路(path)
3. toe n. 脚趾,足尖
〔近形词〕足尖(toe)就是脚的顶端(top)
由近形词比较记忆法还可引伸出同尾词比较记忆法:
4. flood n. 洪水,水灾
〔同尾词〕洪水(flood)之中,木头(wood)漂流
5. scream vi. 尖叫 n. 尖叫声
〔同尾词〕夜里做恶梦(dream),发出尖叫声(scream)
若将近形词比较记忆法与借梯上楼法融会变通一下,我们还可以如此记忆英语单词:
6. lung n. 肺
〔近形词〕狼〈lang〉心狗肺(lung)
7. van n. 有篷载重汽车,运货车
〔近形词〕运货车(van)上是盐〈yan〉包
此外,若将近形词比较记忆法作进一步的引申,我们还可将 other 和 order 做为词首词尾字母相同的 首尾词 进行联想记忆;可将 teacher 和 butcher 作为 同尾词 进行联想记忆;可将 burst 和 nurse 作为 同腰词 进行联想记忆;可将 garden 和 pardon 作为 腰尾词 进行联想记忆;可将 custom 和 stomach 作为 同部词 进行联想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