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简述建立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有哪些方式方法
一是档案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关系。从历史的发展经验看,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忽视了档案文化的建设,不仅会严重损害该国的社会历史记忆的完整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该国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可以说档案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档案文化建设与人民文化需求之间的关系。档案文化建设必须有比较明确的价值目标导向。档案部门在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中务必要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强化用户需求导向意识,大力弘扬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
三是档案文化建设与创新发展之间关系。档案部门只有抓住国家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机遇,并努力做好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等项工作,才能使我国的档案事业形成新机制,并进入良性发展的科学轨道。
四是档案部门文化建设与社会其他部门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将一项事业的建设置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我们的事业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良好结果。为此,档案文化建设必须选择一条与社会其他部门联合互动的方式来运作。
五是档案文化建设与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档案文化建设应选择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开展这项工作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如果试图通过短期行动就取得丰硕成果,无疑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而已!
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B. 档案为什么可以作为历史文化传承手段
“记忆需要催生了记录行为,记 录控制选择了档案方式,档案方式保存了历史标本内——文化的历史时空系于容档案传承”。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档案文化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课本里有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传承
史书典籍就是一种历史文化传承手段
C. 为何要加强历史档案的收集工作如何开展、、、
1.加强宣传。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播送或刊登征集广告和文件,向基层单位下发征集通知、张贴布告、印发宣传品、举办展览会以及利用各种会议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征集工作的目的、范围和意义;宣传历史档案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效益和在编史修志、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宣传捐献历史档案就是保护祖国的历史文化财富。
2.重视调查研究。收集历史档案,应重视调查研究。要通过深人细致的工作,调查了解在本地区范围内,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机关、组织或著名人物,这些机关的职能和任务、成立和撤销的时间、文书处理和档案保管状况、出版过何种刊物,历史上知名人物的后裔是否还保存有文件材料、手迹、家谱、族谱等等。在摸清哪些方面和哪些人可能保存有档案材料的基础上,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收集工作
3注意方式方法。开展历史档案的收集工作,涉及的面很广,政策性强,必须注意方式方法。若向个人征集,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只有本人自愿,才能把保存的历史文件捐献出来。假如某些人一时不愿交出.可以考虑把急需的档案先借来复制,或者先登记线素,多做工作待以后继续收集,切不可采取生硬方法,以致造成不良后果。对废品收购部门、古旧书店、文物商店、造纸厂等单位,要多做宣传,并签订合同,搞好协作,让他们收集到历史档案资料时,及时交给档案馆。同时,应切实维护好上述单位的利益
收集历史档案,应采用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实行国家接收、个人捐献或档案馆购买等多种方法。
D. 档案的历史价值是什么
档案是国家的财富,是人类记忆的重要载体。一个国家保存的档案年代是否久远、数量是否浩瀚,是这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研究和探索档案价值的本质和特性以及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性,是档案学理论的重要课题。档案价值论的建设,不仅对档案学理论发展和档案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档案价值论,以档案价值现象、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由三个理论部分组成:
一、档案价值本体论
档案价值本体论是档案价值理论体系的基石,是研究档案价值本身的存在及其方式和状态、特点、性质等的理论。该部分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一)档案价值概念及其内涵
档案价值是档案这一客体对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凭证和参考意义。档案价值概念具有以下内涵:第一,档案价值概念明确了档案价值的主体、客体以及档案价值的根本来源、连接档案价值客体与主体的中介物——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档案价值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中介的档案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它是通过档案与人们主体需要的关系得到体现的。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产生对档案的利用需要,另一方面又联结档案客体和主体及其需要,使两者相互作用,从而把潜在的价值关系转变为现实的价值关系。档案价值,即档案客体对主体的凭证和参考意义,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并且也最终是社会实践活动促成了档案价值的实现。第二,档案价值是档案客体和主体之间的特定关系,是档案属性与主体需要的统一。档案价值作为“意义”或“作用”,不是一种实体概念,而是一种关系概念,表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客体——档案及其属性,是档案价值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无所谓档案价值;主体及其利用需要,则是档案价值得以体现的必要条件。因此,档案价值既不是单纯的档案客体的属性,也不是片面的主体的属性,而是档案客体的属性与主体需要的统一,体现为一种意义或作用。第三,档案价值是档案客体对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凭证和参考意义或作用。
(二)档案价值的根源
档案价值的根源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这种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一方面形成了人类的历史记录——档案文献,另一方面又产生了主体对档案文献的需要,而正是这两者产生了档案价值。社会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得以形成和实现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社会实践活动是决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基本方式,是档案价值的根本来源。
(三)档案价值的性质
档案价值的客观性。档案价值的客观性主要是由档案及其属性、主体及其需要以及联结档案价值客体和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决定的。
档案价值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档案价值的绝对性,主要是指档案价值是无条件的、绝对存在的。档案价值的相对性,主要是指档案价值的条件性,即档案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因客体、主体、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档案价值的惟一性,是指档案价值这一事物独一无二的自我完整性和独立性,是其他事物所无法替代的。
(四)档案价值形态
档案价值形态,就是指档案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档案价值形态实际上就是指档案的具体价值或具体的档案价值。
1.档案的利用价值和保存价值
档案的利用价值,是从档案的具体有用性而言的,是指某一(或一部分)档案对具体利用者的具体(特定)意义或作用。档案的利用价值是档案价值微观化的表现形态。档案的保存价值,是指档案是否具有保存的意义。档案的保存价值在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具体反映或形式,是以保存时间长短体现出来的。
2.档案的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档案的现实价值又可以称为现行价值,既包括档案对其形成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现实利用价值,也包括对其他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现实利用价值。档案的长远价值,是指某些档案的利用价值其时效性可以扩展到遥远的未来,具有长远的保存和利用价值。
E. 如何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扬传统文化
绍林科技认为,做好档案管理应该按照以下几个点:
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回制度是做好答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管理工具(会博通系统)——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保障
领导号召——应该充分发挥领导的号召力,提高部门人员档案管理的意思,调动部门积极性
员工出力——应该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共同协作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部门协同——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档案管理流程,将档案管理流程化,规范化
从档案的采集形成、存储积累到再利用,兼顾档案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从而实现规范化、全面化、安全化、移动化 的档案管理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会博通综合档案管理系统的最新公告功能,发布一些相关的活动,宣扬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向部门内部发送相关信息咨询。
F. 你怎么看待收集档案具有拯救历史文化的作用
因为档案里面记载了历史文化信息,而且由于是档案,可信度很高,所以要收集。
G. 有个自称历史文化档案馆是什么东西
中国中央级综合性历史档案馆。负责明清和明清以前历史档案的收集保管、整理编目、编辑研究、查阅利用、修复复制等工作。馆址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北侧,总建筑面积1.76余万平方米。其前身为1925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馆,1951年改称故宫博物院档案馆,1955年12月移归国家档案局领导后改称第一历史档案馆,1958年6月改称明清档案馆,1959年10月并入中央档案馆称为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1969年明清档案部又改属故宫博物院,1980年4月重归国家档案局领导,成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明、清两代中央和部分地方机关档案共74个全宗,1000余万件,其中除明代档案3000余件外,主要是清代档案,包括1607年至1911年以及溥仪退位后住在紫禁城和寄居天津时期形成的档案。绝大部分为汉文纸质档案,也有满、蒙古、藏文档案和清代早期形成的少量满文木牌、满文老档等。这些档案绝大部分已经过不同程度的整理编目,能够提供查阅利用。馆内设整理编目部、保管利用部、编研部、满文部、技术部、《历史档案》杂志社和办公室等机构。全国明清档案目录中心也设在该馆。该馆所存档案基本已对外开放利用,供国内外各单位和个人查阅。1951年以后,先后编辑出版了《清代档案史料丛编》、《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等40余种各种专题史料汇编。还利用馆藏档案文献编撰出版了《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概述》、《清季中外使领年表》和《清代地方官制考》等4部专著。馆刊为《历史档案》。现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邢永福。
H. 我国古代档案制度的建设,体现了什么特点
我国古代档案制度的建设体现了继承性和连续性的特征。
我国古代科技档案工作是古代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有连续性、遗产最丰富的科技档案工作。
首先,我国最早的有关档案文献的记载——《吕氏春秋·先识览》中记载的太史令终古用以规劝夏桀的“图法”。就包括地图科技档案;
其次,我国已知最早的档案实物——甲骨档案中有大量的天文学、地理学、农学、医学等方面的内容;
再次,我国最早的档案管理者——太史令都是精通天文学等的科学家,其保管的档案典籍中包括科技档案(如天文档案);
第四,我国古代已知较早的正规档案库房应推汉代的石渠阁,而石渠阁所收藏的档案材料为萧何收集的秦图籍档案,其 中。作为科技档案的地图占有较大的比例。
以上,我们通过最早的档案记载、最早的档案实物、最初的档案工作者、较早的正规档案库房的收藏,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科技档案工作是十分古老的,历史十分久远。
我国古代的科技档案工作,还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首先,这种连续性与我国古代整个档案工作的连续性有关。除被战火破坏外,我国古代王朝更替时,新王朝总是尽量收集和利用前朝档案,这些前朝档案中包括科技档案。最典型的例子是萧何收集秦之图籍的故事;
其次,这种连续性还可以从现在的各种资料中得到证实。如我国古代有关日食、月食、慧星、太阳黑子等天象记录就是系统连续的;
再次,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古代科技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强于文书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因为很多科技档案,如天文、地理档案等,都是我国古代统治者进行有效统治所不可缺少的工具,统治者只要能够得到,一般都积极收藏和保存。如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对收集、保存和使用地图档案极为重视,荆轲正是利用了他求图心切的心理而以献“督亢地图”为名入见而险些行刺成功的。而且,秦统一后,秦始皇焚毁六国典籍,但却积极收集和保存了一些科技档案和书籍,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总之,我国古代科技档案工作在世界古代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连续性。 我国古代科技档案工作的古老性、连续性决定了其遗产必定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仅以天文档案为例:我国古代天象记录的项目很多,有日食、月食、慧星、流星、流星雨、陨石、太阳黑子、新星和超新星、月掩星、行星会聚、行星动态、星昼见、黄道光等,这些记录占全世界同时期这方面记录的绝大多数,有的甚至占90%以上,其数量确实是其它各国所无法比拟的。
I. 档案资源建设中,应处理好那些方面级关系
一是档案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关系。从历史的发展经验看,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忽视了档案文化的建设,不仅会严重损害该国的社会历史记忆的完整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该国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可以说档案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档案文化建设与人民文化需求之间的关系。档案文化建设必须有比较明确的价值目标导向。档案部门在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中务必要体现“人本主义”思想,强化用户需求导向意识,大力弘扬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
三是档案文化建设与创新发展之间关系。档案部门只有抓住国家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机遇,并努力做好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等项工作,才能使我国的档案事业形成新机制,并进入良性发展的科学轨道。
四是档案部门文化建设与社会其他部门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将一项事业的建设置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进行,我们的事业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良好结果。为此,档案文化建设必须选择一条与社会其他部门联合互动的方式来运作。
五是档案文化建设与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档案文化建设应选择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开展这项工作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如果试图通过短期行动就取得丰硕成果,无疑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而已!
J. 在档案资源建设中,需要处理好哪些方面的关系
比如买的档案系统和档案公司的关系,和OA接口资源需要双方公司一起解决。如果只是公司档案管理那就是需要和档案部和行政部加上IT部来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