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徐州的历史介绍有哪些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多年文明史。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徐州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传说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历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开国皇帝,故徐州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
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
东汉时,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
1949年因江苏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暂由山东省代管。
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划归江苏省直辖。
❷ 徐州有哪些悠久历史
徐州有哪些悠久历史1、徐州是如下开国皇帝的故乡-------大汉皇帝刘邦和南唐烈祖李弁和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后梁太祖朱全忠。
2、 徐州是如下开国皇帝的祖籍-------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风阳人)太平天国洪秀全(广东花县人)东汉刘秀、三国刘备、十六国刘渊、南朝刘裕的祖籍(以上全部入国家正史,比如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第一件大事就是组织庞大的寻亲团到徐州认祖,自己一直认为自己是沛人)
3、 徐州是大彭国和西楚霸王项羽的国都。
4、 徐州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张道陵徐州人,中国道教始祖
5、 徐州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是建立第一个中国佛教寺院的地方(龙华寺)法显和尚是中国第一个取经人(中国三大教徐州占两个)
6、 徐州是中国气功和烹饪的发源地(彭祖是厨师和气功师的祖师)
7、 徐州的孩子中文的方面代表人物有------是中国古文经学派发源地(刘歆著《七略》)是刘安《淮南子》写作地、是“四言长篇之祖”韦孟、是《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是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史通》(刘知己)刘禹锡、刘伶(竹林七贤)陈师道、张竹坡是状元李蟠,京畿重臣李卫、,“博通五经,兼明星纬” 姜肱以及杨守谦的故乡。
8、 徐州的孩子中武的方面代表人物有-----赞侯萧何、平阳侯曹参、汝阴侯夏侯婴、汾阴侯周昌、高景侯周成、绰侯周勃、舞阳侯樊哈、安国侯王陵、江东第一谋士张昭临、肥水之战的刘牢之、唐末起义首领庞勋、南宋抗金英雄赵立、抗清的阎尔梅、万寿棋。
9、 在是普遍流传的诗文中-------九里山前作战场(九里山)遍插茱萸少一人(贾汪大洞山)牧童遥指杏花村(丰县朱陈村)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云龙山)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黄茅冈)的详细记载都是他的身影。
10、中国每次的改朝换代和革命爆发的全国性战争。都有徐州矫健的身影!-----是寒卒之乱、楚汉战争、芝麻李起义、三让徐州、张勋复辟、徐州保卫战(血战台儿庄)、淮海战役的发生地。
我们可怜的徐州有什么啊?原来他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❸ 徐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就两句吗?大概多少字?如果只两句写出徐州的文化特色还真是太大难度!
提到徐州首先想到的就是两个人
刘邦和彭祖
一个是汉朝皇帝,一个是厨师的祖师爷
所以徐州最出名的文化就是汉文化和饮食文化
一点一点写出来肯定要遗漏和不精确
我给你从网上复制一下相关两个文化的一些介绍,你了解下然后总结出来介绍给他们。
汉文化:
“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这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一种文化旅游者的共识。可见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徐州,因为她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于1987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是中国古代九州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自唐尧封篯铿,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国以来,篯铿就被称为彭祖,建都于彭城。这里就成为中国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延续八百年之久。夏商时期,大彭国很强盛,曾成为五霸之一。至商武丁43年,大彭国被灭,但之后仍以彭祖相称。春秋战国时期,曾经为徐国国都、楚国国都和西楚的国都。因彭祖是烹调业和气功的祖师爷,所以彭城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先驱的奠基人之一(道家思想是汉初形成的文化的核心思想),亦被西汉目录学鼻祖刘向称为硕仙。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之久。在历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开国皇帝,但影响最大的就是汉朝,因为它是中国汉文化的发祥地,是汉高祖刘邦故里。
(1)古彭徐州是中国汉文化的创始人刘邦的故里
据《史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人”。当时沛为沛郡(秦之前为泗水郡),所辖彭城周围37个县。丰邑即丰县。又据明代《关王庙记》载:“丰邑,古徐州城,汉高祖诞生之乡也。”《高祖本纪》上曾有刘邦自言:“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可见,丰县就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其具体地址就是今丰西北12里(华里)金刘寨村,因为至今这里还有刘邦曾祖父刘清之墓,还有汉皇祖陵的遗址遗碑两件:一碑上写“西汉高祖,丰邑西北隅离城12里力村畴(今金刘寨)西王庙碑记。”另一古碑上写“汉之故里”字样。这既说明金刘寨就是刘邦的老家,又说明这里就是汉文化的发祥地。不然怎会写“汉之故里”呢?汉皇祖陵不仅有刘邦的先祖墓冢,而且经汉代修建,规模还相当宏大。以刘清墓为中心,东北角建有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名曰“西王庙”(古碑尚存),西北角建有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刘秀的庙,名曰“东王庙”(尚存石狮、石碑头和碑座),正东边建有蜀汉昭烈帝刘备和关羽、张飞的三义庙(五十年代拆除),正西边建有刘玄(待考)的玄帝庙(1966年拆除),正前方为千米神道,两旁列有石人、石马、石丞相,气势壮观,曾引世代墨客骚人考察参观。
此外,由于刘邦生长在丰县,故在丰县留下许多活动遗址和传说故事。如喝凤凰嗉土刘邦方能降生的凤凰嗉遗址、刘媪歇息龙雾桥有孕生刘邦的桥址和桥碑、刘邦避难出逃的五门和七里铺的遗迹、遗址、刘邦跟马惟先生上学的地方“马公书院”遗址、还有卧牛岗、卢绾道、斩蛇沟、邀帝城、分榆社等等。所有这些,说明刘邦在家乡的活动事迹颇多,亦证明丰邑就是刘邦的老家。由于刘邦创建了大汉王朝,并广泛地吸收了百族文化的因子,从而创造了光辉灿烂而又丰富多彩的汉文化。所以刘邦被史学家称为“汉祖”或“汉之始祖”,因此,历代皇帝就称金刘寨为“汉之故里”。综上所述,徐州丰县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2)促成汉文化形成的主要人物多是徐州人
大一统汉王朝的建立,是汉文化产生、形成的先决条件和政治基础。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之国策的制定,又是汉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然而,这两件大事的成功,除了刘邦本人的主导作用之外,与谋臣战将、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冲锋陷阵的共同努力是绝然分不开的。然而,这些谋臣战将又多是彭城人或彭城附近的人。如汉初三杰之一的相国萧何和刘邦同里近邻;谋士张良虽属韩国人,但祖籍毫县,曾属古彭所辖。大将军韩信属徐州南淮阴人,亦古属彭城辖地。因刘邦发迹于丰沛,跟随者丰沛人当然很多。除亲属18人封王之外,外姓封侯者不下几十人。如丰人周勃为绛侯、雍齿为什邡侯、卢绾为×侯、沛人有曹参为平阳侯、樊哙为舞阳侯,夏侯婴为汝阳侯,周昌为汾阳侯,周成为高景侯,王陵为安国侯,任敖为广阿侯,周碟为崩城侯,鄂千秋为安平侯,邵欧为广侯,朱轸为都昌侯,严不识为武强侯,奚涓为鲁侯,周止为魏其侯,孙赤为堂阳侯,冷耳为下相侯,秘彭祖为载侯,单父圣为中牟侯,卫母择为乐平侯,杜得臣为棘阳侯。特别是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王陵五人皆至丞相位,对辅刘氏安天下,促使汉文化的形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不仅如此,刘邦还把彭城人迁到西方去,很快就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会,从而形成了“汉字”、“汉语”、“汉文化”。据《汉书·高帝记载》:刘邦对诸侯子留在关中者,复之12岁,又“徒齐、楚大姓、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大性于关中,兴利田宅”。连同丰县人刘邦也在咸阳附近为太上皇建新丰,并“徒诸故人实之”。这样,不管是开创天下,还是巩固天下,对汉文化的形成,古彭徐州人都起到了发启和奠基作用。故可以说,故彭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3)古彭徐州丰富而灿烂的汉文化遗址和文化,亦可证明徐州就是中国汉文化的发祥地
⒈楚王陵汉墓群及其出土文物
由于徐州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刘邦建汉后不久,便把其四弟刘交封为楚王,都彭城,直至东汉灭亡,一共有18位刘氏诸侯建都彭城,长达400多年之久,所以汉文化在这里就显得极为丰富和典型。现就发掘和出土的文物看,有西汉一代楚王刘交墓,有龟山楚襄王刘注墓,有卧牛山楚王刘纡墓,有东洞山的楚王刘延寿墓等,还有其他贵人的汉墓不可胜数。这些汉墓都是以山为陵,坡凿通道,开石室,凿竖井,建筑地下宫,形成了巨大的地下宫殿。
就从墓中发掘的文物看,也是典型的汉文化代表。
①汉兵马俑 汉兵马俑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麓,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墓葬陪葬墓。坑内有气势浩大的彩绘兵马俑群。这是中国考古界对秦汉兵马俑的第三次大发现,仅次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有步兵俑坑5个,骑兵俑坑1个,阵容千军万马,气势威严,从而看出汉代的军事文化和制陶工艺之高明。
②汉画像石馆 此馆建在云龙山西侧,收集了徐州一带墓中出土的汉画像石刻500多块,被文化界公推为江苏文化的“三宝”。其石刻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如飨宴会饮,车骑出行,游射田猎,舞乐百戏等;有表现神话和祥瑞的,如羲和举日轮,长羲举月轮,金鸟为日,玉兔为月,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等画面,雕工精湛,栩栩如生;还有些为装饰画图案,,如青龙、白虎、玄鸟、麒麟等,其绘画和雕刻艺术都是很高明的。充分反映了当时汉文化的艺术水平。
③金银缕玉衣 制造十分精细,用金、银丝和磨制的玉块2600多枚编缀而成。它是汉代皇室特定的葬服,声誉国内外。曾去日本、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展出,受到高度的评价。至于兵器、玉器、陶器、汉印等,皆多不胜举,实属汉文化所特有。
④大风歌碑 此碑在沛县文化馆内存藏,是刘邦平英布谋反后过沛县与乡亲父老饮酒共欢时所作的楚歌。虽只有三句,但气势磅礴,概括力极强,是一般人难以作出的一首词,故被史学家称为“古今绝唱”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的猛士兮守四方!现有汉代碑刻和元代摹刻碑各一块,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⒉汉文化遗址处处皆是
除以丰县汉皇祖陵为中心各活动中心外,徐州还有:张良地桥授书处和子房山,项羽的戏马台、范增墓、刘邦的拔剑泉、北洞山地下宫殿、龟山地下宫殿和拉犁山的地下宫殿等。
①刘邦的拔剑泉 此泉在徐州西郊的汉王乡丁塘山下。相传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刘邦被项羽从彭城追赶至城西10多公里处的丁塘山下,突然大风从天而降,天昏地暗飞砂走石,楚兵大乱,刘邦得救。此时,人困马乏,饥渴难忍,刘邦举剑问天,击石相试。果然,岩石如破竹一般从中裂开。为解将士干渴之急,刘邦又握剑怒刺山石,那知刺中泉眼,剑拔水出,清泉涌流,人马欢饮,士气大振。至今,此泉已2000多年至久,清泉长流,四季不绝。汉王庙曾建于此,已成为人们旅游观赏之胜地。
②北洞山地下宫殿 此地宫在北郊茅村乡洞山村,坐北向南,凿山而筑。有立宫室8个,侧宫室11个,耳室5个,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宫室各具特色,形制不尽相同。各室皆富丽堂皇,设计合理,结构严密精巧。有起居室、洗漱室、用膳室、会客厅、游艺室及仓库、伙房、水井、厕所等,仅次于河北满城的刘胜墓。此墓出土许多珍贵文物,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现已对外开放。其他地下宫殿均大同小异。
③戏马台 位于城南1里许的南山上,是盖世英雄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定都彭城而观赏士兵赛马、检阅的高台子,名曰戏马台。2000多年来,戏马台上寺宇亭台楼阁建筑不断,也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楚汉战争遗迹的场所,一览“霸业五载,雄风千秋”的霸王业绩。现已对外开放。
④张良圯桥授书处和子房山 圯桥授书一事是张良为报国灭之仇,雇用刺客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遂后,隐姓埋名,逃至徐州东睢宁县下邳镇隐居时,一日在圯桥上得到黄石老人授给的奇书《太公兵法》,并说13年后,济水之北,谷城山下再见。此后,果然如说。张良死后,于谷城黄石同葬在徐州沛县东的微山之上,而圯桥仍在下邳。至于子房山,则是张良的洞箫吹奏楚调,四面楚歌之处。山上建有留侯祠,祠内塑有张良像。此山名曰子房山。
至于范增墓、华佗墓、泗水亭、戚姬苑以及秦始皇泗水求鼎处等,古代汉文化遗迹多不胜举。由此可见,只有汉文化发祥地,才有这极为丰富而多采的汉文化遗址遗物。
综上所述,古彭徐州是汉之始祖刘邦故里,是汉文化艺术极为集中和典型的地方,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此稿是刘恒心先生为领导人赴台参加楚汉文化研讨会而写
成稿于2000年8月16日
饮食文化:
徐州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徐州古称彭城,缘于彭祖和他所建立的大彭氏国。 彭祖是我国烹饪界公认的始祖,相传在尧之时,彭祖因擅烹饪野鸡汤,得到帝尧的赞赏而受封,在徐州一带建立了大彭氏国。 徐州的菜点秉承有大彭风味,制作考究,风味独特,自成体系,几乎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羊方藏鱼因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文火同炖而得名。 相传,彭祖的小儿子夕丁喜捕鱼,彭祖恐其溺水坚决不允。一日,夕丁捕鱼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让其母剖开正在炖着的羊肉,将鱼藏入其中。 彭祖回来吃羊肉,感觉异常鲜美,于是如法炮制,便产生了 羊方藏鱼 这道菜。 据传汉字中的 鲜 字即源于此。 帝尧时期,尧封颛顼的玄孙钱铿于大彭,建立了大彭国。 铿为彭祖。 他曾献雉羹于帝尧,受到了尧的褒奖。 屈原《楚辞;天问》中有 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之句。 汉代王逸注: 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 陶文台《中国烹饪史略》称彭祖为 中国第一代职业厨师 。 彭祖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所创的雉羹、羊方藏鱼、麋鱼鸡、云母羹等名菜名汤流传至今。 其主要贡献在于把人类饮食由熟食推向味食,由粗食推向精食,将饮食与养生相结合,创出了药膳、食疗等饮食的新天地,对发展民族饮食文化,增强民族体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曾烹子事主的易牙来到彭城,求教彭祖的烹饪之道,终成烹调大师。 商殷之际彭祖后裔纷纷迁往山东、河南、四川、浙江等地,将饮食文化推向全国各地。 汉代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将彭城烹饪技艺带到了西部地区。 汉时徐州在烹调技术上已有较大发展,炊具的使用也有了很大进步, 牝鸡抱蛋 、 沛公狗肉 、 鸳鸯鸡 等名菜相继产生,同时面点如烧饼、馓子等也相继出现。
<p> 魏晋之后,彭城人多次南迁,又将彭城烹饪之法传往南方各地。 唐宋时期,韩愈好饮食,曾亲自创制了不少名菜,如 愈炙鱼 ,在徐州广为流传。 随父来徐州的白居易,爱吃一种鸭子,因其字 乐天 故称 乐天鸭子 。 自称 老饕 的苏东坡,创意制作的四道菜被誉为 东坡四珍 流传至今。 由于这些文人墨客的推波助澜,使徐州的饮食日渐丰富,发展得很快。 元朝时期,有僧人开办的素食馆。 释家风味的 天花宴 、 素八珍 等名菜应市,多种风味小吃也布满市面。
清代和民国时期,徐州的饮食更加丰富多彩,冻豆腐、酥鱼、蹄卷、芙蓉肉、糟猪耳、搅瓜等普遍食于民间。 经学大师康有为品尝到细嫩的彭城鱼丸时,高兴地赋诗赞誉彭城鱼丸闻遐迩,声誉久持越南北。 近代徐州烹饪业发展更为迅速,传统技艺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的饮食文化与全国各地扩大了交流,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兼收并畜各地烹饪之长,相继推出了川菜、粤菜、镇扬菜等风味名菜;陕西、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的风味食品也遍布街头,加上外来的肯德基、麦当劳,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饮食需求。
今日的徐州城,处处美食风。 人们不仅可以大快朵颐,而且可以领略徐州的饮食风尚
❹ 求徐州的历史文化特点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国道5条,省道20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霍连高速公路通过徐州。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
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❺ 徐州市的历史
原始社会末期,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3] ,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一直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6] 。徐州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7-8]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先民就在此生息劳
清代徐州繁华图
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汉时属楚国,东汉属彭城国。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增添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属归德府。隶属和辖领变化
华灯初上故黄河
较频。
明初徐州曾属凤阳府,直隶京师,后属南直隶。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徐州府废,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汪伪中华民国淮海省省会。
民国时期,徐州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八大城市之一。[1]
徐州城建(54张)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就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
1949年因江苏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暂由山东省代管,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3]
1955年4月14日,国务院为加强洪泽湖管理,将萧县、砀山划给安徽宿州地区管辖。
1970年,徐州专区改称徐州地区。
1983年,江苏撤销地区专员公署,实行市管县的建制
❻ 徐州的历史
1.徐州历史: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国道5条,省道20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霍连高速公路通过徐州。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
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2.与徐州有关的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评选揭晓 (附名单)
徐州日前评选出了十位历史名人。他们(以时代先后为序)是:彭祖(尧舜
)、徐偃王(西周)、项羽(秦末)、刘邦(西汉)、解忧公主(西汉)、张道
陵(东汉)、刘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现代)。
由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全程冠名
,铜山县张集镇政府、徐州迅达车辆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电信天翼3G杯“徐州十
大历史名人”评选活动,自8月3日启动以来,经过媒体宣传、读者推选、专家学
者的反复论证,适当考虑到入选名人朝代和角色的分布、历史成就与贡献等因素
,最终确定了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相关链接
1【彭祖】
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767岁(一说800余岁)。事
见《神仙传》及《列仙传》。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又据《楚辞·天问》
:“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
得到帝尧赏识,受封于大彭(今铜山县境内)建国,始称彭祖。彭祖的主要业绩
是:一建立大彭氏国,由大彭氏国扩展延续继而开始谱写徐州(彭城)的建城历
史(公元前586年);二是开创了华夏饮食文化,亲烹“雉羹”;三为教民以“术
”养身。彭祖功业遗产,成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2【徐偃王】
徐偃王,名诞。西周时徐戎的首领。统辖今淮、泗一带。《后汉书·东夷传》称
:“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
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
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博物
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
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
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
庭抗礼。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
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
项羽 (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祖籍下相(今江苏宿
迁)。楚将项燕之后。少时有大志。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
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
羽为次将,率军往救。宋义到安阳(今属河南)逗留不进,他杀死宋义,亲率兵
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
王,定都彭城,为家乡添上一笔浓墨重彩。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最后从垓
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于乌江自刎。人称项羽是
一位“失败”的英雄。
4【刘邦】
汉高祖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字季,沛县(
今属江苏)人。曾任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他起兵称沛公,初属项梁
。乘项羽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决战,率军入关。前206年,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
,约法三章,废除严刑苛法,得到秦人拥护。同年,项羽入关,大封诸侯王,他
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即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战争。前202
年,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
央集权制度。先后灭异姓诸侯王,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以加强控制
;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制定《汉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中
央集权的巩固。
5【解忧】
解忧(前120—前49),即刘解忧,西汉楚王戊之孙女。建元三年(前138年),
为对付匈奴,武帝决定联络西域大月氏和乌孙。乌孙位于匈奴右侧,有骑兵18万
。太初中(前104-前101)汉“复以楚王戊孙解忧为公主”嫁乌孙王。王死,从乌
孙俗,嫁肥王,后又嫁狂王。匈奴发兵讨乌孙。解忧请汉支援。汉发兵15万,五
道并出,与乌孙兵两面夹击,大获全胜。乌孙有倒向匈奴迹象,解忧一面要汉出
兵1.5万至敦煌,呈准备出击之势;另一方面派侍者冯嫽持汉节作其使,行赏赐于
西域各地,说动新乌孙王愿意降汉。后,解忧所生之子继乌孙王位,“众心皆附
”。解忧70岁时,携乌孙3人返回京师,后二年死。
6【张道陵】
张道陵(34—156),原名张陵,字辅汉,因其创立的“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
”,故又被人称为“张天师”。汉代沛国丰邑(今徐州丰县)人,传为汉初功臣
张良后裔。张道陵少年熟读《老子》及河图洛书,后入太学,研读儒家五经,举
为“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出任巴郡江州令。因悟沉浮仕途无益年命之
理,便辞官隐居洛阳北邙山,修长生之道。朝廷数次征召,皆不从。顺帝时(125
—144)携弟子入蜀,居鹤鸣山修道。精研炼丹术,造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三
天法师正一真人”,创立“五斗米教”,此即道教正源。张道陵“白日飞升”后
,其子孙世代相传,道教教主皆以“天师”相称。丰县阿房村为张道陵故里,有
古碑记其事。
7【刘裕】
刘裕(363—422),即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公元420—422年在位。字德舆
,小字寄奴,彭城人,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幼年贫穷,后为东晋北府兵将
领。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击败桓玄,掌握东晋大权。官至相国,封宋王。元
熙二年(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手握东晋军事大权后,刘裕先后进行了两
次北伐,以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积功,刘裕被封晋相国、宋王。420年,禅晋建
宋,为宋武帝。
8【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徐州人。为南唐烈祖李升之孙、中主李璟之子。李
氏一族出唐宪宗李纯第六子建王李恪一脉。李煜高祖李志为徐州判官,故定居徐
州。李煜作为皇子,自幼长于深宫,不知创业之艰、守成之难,唯喜书画诗文。
961年继位为国君时,南唐已处在宋太祖赵匡胤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975年宋灭
南唐,李煜与其小周皇后被俘解于汴京,开始了囚徒生活。三年后的“七夕”之
夜,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以“牵机药”毒杀。就在这段囚徒生活中,李煜经历了
从“人上人”到“阶下囚”的巨变。发而为诗,这便成全了李煜词俯视唐宋的巅
峰性成就。李煜词风,影响深广,悲忧缠绵,难以超越。
9【李蟠】
李蟠(1656—1728),字仙李,又字根庵,号莱溪。是科举考试取士历史上徐州仅
有的一名状元。幼承家训,年少聪颖,天赋过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举人
,三十六年(1679年)中进士。殿试卷《廷对制策》,文笔雄劲,气势磅礴。内容
涉及军政、吏治、河防、靖务等治国要略,见解独到。康熙皇帝钦点为一甲一名(
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入国史馆,撰修《大清一统志》,有“天朝第一人物”
之美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李蟠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受乡试中舞弊案影
响流放沈阳,3年后蒙赐故里,吟诗作赋。此后终生未仕。李蟠的文章和墨迹非常
出名,在当时备受推崇,留有《偶然集》和《根庭文集》。
10【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原名李永顺。室名师牛堂,徐州市人。美术教育家,中
国山水画一代宗师。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画,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杭州国
立艺术院学习,参加“一八艺社”。抗战时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师从齐白石
、黄宾虹,曾在徐州艺专、徐州民众教育馆、重庆国立艺专、国立北平艺专任教
。长期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等
职。有《李可染画集》等。擅山水、重写生,借鉴西画的明暗处理,创山水画黑
、满、重、亮的新画风,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❼ 徐州的历史介绍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徐州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传说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
历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开国皇帝,故徐州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
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
东汉时,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
1949年因江苏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暂由山东省代管。
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划归江苏省直辖。
❽ 徐州文化的历史文化
样式
60年代后期以来,服装款式变化较多,窄裤腿、喇叭裤、西装、牛仔裤、滑雪衫、T恤衫及各式裙子均先后流行起来。
色尚
老年人多尚黑色。随着中山装的流行,蓝色已成为主要时尚。但农村老人,尤其是老年妇女,仍穿黑色。
中青年爱穿蓝色,夏季上衣以白色为主。
少儿服装多尚红绿鲜艳的服装。幼时夏天勒肚兜,穿“牛腿裤”。牛腿裤的做法是把方布上角剪作半圆凹形,下角从中裁作二片,一片左右两角缝合而成。冬天上穿小袄,下衣为“连脚蹬”(鞋裤腿是连体的,不另外再穿鞋)。四五岁以前,穿“开裆裤”,裤有“袢膀”套肩上。五六岁时,即改穿“收档裤”,裤也不再带“袢膀”,而于腰间系裤带。再大些时,服装式样渐同成人,唯色彩鲜艳些,衣服上也多带些动物、人物等图案为饰。 鞋
一些高档鞋如“耐克”、“梅斯达”等在部分青年中流行。
徐州儿童,常穿虎头鞋、狗头鞋、兔头鞋、五毒鞋(鞋面上有5种毒虫形象)、绣花鞋及素面绿缎鞋。
袜子
各种尼龙袜则流行至今。
帽
青年人多不戴帽子,夏季除草帽外流行旅游帽,中老年多戴鸭舌帽。年轻女子有讲究戴毛线手工织帽的,式样多种。老人则戴青灯芯绒或平绒帽,也有戴毛线织的帽子的。
儿童帽有“福巾”、“狗头帽”、“亮帽”、“老头帽”等多种。福巾外形略同于风帽。帽顶额两侧留两个洞,有半圆形盖,镶以羊毛或兔毛边以代耳。额部与下片缝合而稍凸出,折回钉于下片。下片当额处,钉有“长命富贵”四个银字(或银小剪刀)以示吉祥,帽顶绣花,脑后钉二条丝涤,下各坠一绒球,并系之。两旁有二指宽的飘带,头有剑形,尖系小铜铃,头动则铃响,周遭镶花边。这种帽子,皆用水红或桃红缎子作面,以花绒或浅红布作里,中间加薄棉絮做成。狗头帽形状略同于福巾,但脑后部分较短小,无飘带。亮帽。又叫“格萎帽”。正面有“如意头式”、“蝴蝶式”、“虎头式”等。两端缝合宽约二指的“帽格萎”,使成圆形,中间裱以“袼褙”,以加大硬度。面及格萎上都绣花,戴时头顶部分露于帽外。这种帽,六七岁以上小儿就不再戴,多为家庭自制。现城中已绝迹,唯农村小孩偶有穿戴。老头帽呈圆椎形,顶端有一大绒球,状如马戏团的小丑帽。 烙馍
徐州人最爱吃烙馍。烙馍用未发酵的面(白面)烙成,厚约0.1厘米,直径约30厘米,吃到口里,柔韧、筋软、有嚼头,既压饿,又有健齿作用。用烙馍卷上各种菜肴,或烙时放进各种馅料做成“菜合子”,吃来味道更佳。
拍打
俗称“龟打”。即以手将面团略略拍按,使成约1厘米厚、碗口大小(或约龟背大小),放在锅内或鏊子上烙炕成熟。多用高粱面、玉米面、山芋干面、豆杂面做成。有时也用少许麦面包进上述某种面做成,便于下咽。60年代中期以来,徐州城中已少见有人做。80年代以来,随着杂粮在主食中的日益减少,农村也渐渐绝迹。
喝饼子
如巴掌大小,烧菜时,锅中略多放些水,将面饼贴在锅内壁上沿一圈,盖上锅盖焖菜,菜好时,饼也就蒸熟了。表面松软,背面贴锅的一面结成一层黄壳,脆香可口。
窝窝头
均以杂粮面蒸成。其中山芋干面做的窝头香甜、筋软可口。亦或将窝窝头切成片炒炒吃,别有味道。60年代以前,徐州杂粮多,主食离不开窝窝头,而且菜少,多蘸点辣椒酱吃,故有“窝窝头,蘸辣椒,越吃越添膘”之说。
二抹头
介于干饭(米饭)、稀饭(米粥)之间的稠米饭。可咸可甜,是过去生活困难时好做的一种饭。
其它如干饭(米饭)、稀饭(米粥,其中小米粥较有特色)、马糊、面条(以绿豆面条最受欢迎)、馒头、卷子、煎饼、水饺等,各地大致相同,故略。但近年来,城市中快餐类增加了用白面做的煎饼,而过去玉米面煎饼却见不到了. 热莱
徐州人传统口味偏咸辣,做菜时烹、炒、煎、炸、闷、烧等各种方式俱全。但老人口中的“炒”,其实大多是烧或焖。80年代以前,除年节或招待亲友外,平时较少吃荤菜.近几年来,鸡、鱼、肉、蛋等已为家庭中的常见菜。
小菜
在传统上,徐州人好自做小菜.春天腌咸蛋,夏天晒面酱、西瓜酱,秋天晒盐豆、拐辣椒酱,冬天腌萝卜干、雪里蕻等。
蒸莱
在中老年的食谱中,还保留着蒸吃野菜的习惯。有灰灰菜、地枣苗、扫帚菜、老鸹嘴、洋槐花、藤花、榆钱子、芹菜叶、桐蒿等。做时拌些干面粉,稍放些盐,放在笼上蒸熟即可。蒸菜原是旧时春荒时期的救命饭,“文化大革命”中,吃忆苦饭时,便做蒸菜吃。近年来春季菜市场中仍有卖的,但其作用主要是改换改换口味了。 早餐
它汤配水煎包,辣汤泡烙馍或配水煎包,热粥、豆浆配油条或糖糕、馓子、麻花。此外,尚有油酥花烧、大小烧饼、菜合子、菜角、壮馍等。其中壮馍尤为徐州一绝。壮馍又名“锅盔”、“锅拍”,用未发酵的面做成。因为要求用硬面,很难用手揉动,而是将面团放在石板或石案板上,另用一根擀面杖,一头固定、一头坐在身下,用身体的重量压擀面杖,用来揉面团,俗称此法为“腚踹面”。做成厚约1—2厘米,直径约50厘米的圆形厚饼,放在平底锅上炕,炕熟后两面呈黄色,外皮酥脆,中间柔韧筋软,越嚼越香。
中餐
把子大肉配干饭,再浇点肉汤,加几块同炖的油炸豆腐干。绿豆面条或丸子汤下绿豆面条。近几年来,特别时兴羊肉拉面。
晚餐
小酒小菜,种类繁多。东部农村,习食面拌疙瘩汤,俗称“盐茶”。
❾ 江苏徐州的历史
.徐州历史: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国道5条,省道20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霍连高速公路通过徐州。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
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东西狭长,受海洋影响程度有差异,东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西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气温14℃,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2.与徐州有关的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评选揭晓 (附名单)
徐州日前评选出了十位历史名人。他们(以时代先后为序)是:彭祖(尧舜
)、徐偃王(西周)、项羽(秦末)、刘邦(西汉)、解忧公主(西汉)、张道
陵(东汉)、刘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现代)。
由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中国电信徐州分公司全程冠名
,铜山县张集镇政府、徐州迅达车辆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电信天翼3G杯“徐州十
大历史名人”评选活动,自8月3日启动以来,经过媒体宣传、读者推选、专家学
者的反复论证,适当考虑到入选名人朝代和角色的分布、历史成就与贡献等因素
,最终确定了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相关链接
1【彭祖】
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767岁(一说800余岁)。事
见《神仙传》及《列仙传》。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又据《楚辞·天问》
:“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
得到帝尧赏识,受封于大彭(今铜山县境内)建国,始称彭祖。彭祖的主要业绩
是:一建立大彭氏国,由大彭氏国扩展延续继而开始谱写徐州(彭城)的建城历
史(公元前586年);二是开创了华夏饮食文化,亲烹“雉羹”;三为教民以“术
”养身。彭祖功业遗产,成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2【徐偃王】
徐偃王,名诞。西周时徐戎的首领。统辖今淮、泗一带。《后汉书·东夷传》称
:“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
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
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博物
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
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
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
庭抗礼。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
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
项羽 (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祖籍下相(今江苏宿
迁)。楚将项燕之后。少时有大志。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
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
羽为次将,率军往救。宋义到安阳(今属河南)逗留不进,他杀死宋义,亲率兵
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
王,定都彭城,为家乡添上一笔浓墨重彩。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最后从垓
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于乌江自刎。人称项羽是
一位“失败”的英雄。
4【刘邦】
汉高祖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字季,沛县(
今属江苏)人。曾任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他起兵称沛公,初属项梁
。乘项羽与秦军主力在巨鹿决战,率军入关。前206年,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
,约法三章,废除严刑苛法,得到秦人拥护。同年,项羽入关,大封诸侯王,他
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即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战争。前202
年,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在位期间,继承秦制,实行中
央集权制度。先后灭异姓诸侯王,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以加强控制
;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制定《汉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中
央集权的巩固。
5【解忧】
解忧(前120—前49),即刘解忧,西汉楚王戊之孙女。建元三年(前138年),
为对付匈奴,武帝决定联络西域大月氏和乌孙。乌孙位于匈奴右侧,有骑兵18万
。太初中(前104-前101)汉“复以楚王戊孙解忧为公主”嫁乌孙王。王死,从乌
孙俗,嫁肥王,后又嫁狂王。匈奴发兵讨乌孙。解忧请汉支援。汉发兵15万,五
道并出,与乌孙兵两面夹击,大获全胜。乌孙有倒向匈奴迹象,解忧一面要汉出
兵1.5万至敦煌,呈准备出击之势;另一方面派侍者冯嫽持汉节作其使,行赏赐于
西域各地,说动新乌孙王愿意降汉。后,解忧所生之子继乌孙王位,“众心皆附
”。解忧70岁时,携乌孙3人返回京师,后二年死。
6【张道陵】
张道陵(34—156),原名张陵,字辅汉,因其创立的“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
”,故又被人称为“张天师”。汉代沛国丰邑(今徐州丰县)人,传为汉初功臣
张良后裔。张道陵少年熟读《老子》及河图洛书,后入太学,研读儒家五经,举
为“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出任巴郡江州令。因悟沉浮仕途无益年命之
理,便辞官隐居洛阳北邙山,修长生之道。朝廷数次征召,皆不从。顺帝时(125
—144)携弟子入蜀,居鹤鸣山修道。精研炼丹术,造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三
天法师正一真人”,创立“五斗米教”,此即道教正源。张道陵“白日飞升”后
,其子孙世代相传,道教教主皆以“天师”相称。丰县阿房村为张道陵故里,有
古碑记其事。
7【刘裕】
刘裕(363—422),即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公元420—422年在位。字德舆
,小字寄奴,彭城人,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幼年贫穷,后为东晋北府兵将
领。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击败桓玄,掌握东晋大权。官至相国,封宋王。元
熙二年(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手握东晋军事大权后,刘裕先后进行了两
次北伐,以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积功,刘裕被封晋相国、宋王。420年,禅晋建
宋,为宋武帝。
8【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徐州人。为南唐烈祖李升之孙、中主李璟之子。李
氏一族出唐宪宗李纯第六子建王李恪一脉。李煜高祖李志为徐州判官,故定居徐
州。李煜作为皇子,自幼长于深宫,不知创业之艰、守成之难,唯喜书画诗文。
961年继位为国君时,南唐已处在宋太祖赵匡胤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975年宋灭
南唐,李煜与其小周皇后被俘解于汴京,开始了囚徒生活。三年后的“七夕”之
夜,李煜被宋太宗赵光义以“牵机药”毒杀。就在这段囚徒生活中,李煜经历了
从“人上人”到“阶下囚”的巨变。发而为诗,这便成全了李煜词俯视唐宋的巅
峰性成就。李煜词风,影响深广,悲忧缠绵,难以超越。
9【李蟠】
李蟠(1656—1728),字仙李,又字根庵,号莱溪。是科举考试取士历史上徐州仅
有的一名状元。幼承家训,年少聪颖,天赋过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举人
,三十六年(1679年)中进士。殿试卷《廷对制策》,文笔雄劲,气势磅礴。内容
涉及军政、吏治、河防、靖务等治国要略,见解独到。康熙皇帝钦点为一甲一名(
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入国史馆,撰修《大清一统志》,有“天朝第一人物”
之美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李蟠为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受乡试中舞弊案影
响流放沈阳,3年后蒙赐故里,吟诗作赋。此后终生未仕。李蟠的文章和墨迹非常
出名,在当时备受推崇,留有《偶然集》和《根庭文集》。
10【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原名李永顺。室名师牛堂,徐州市人。美术教育家,中
国山水画一代宗师。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画,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杭州国
立艺术院学习,参加“一八艺社”。抗战时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师从齐白石
、黄宾虹,曾在徐州艺专、徐州民众教育馆、重庆国立艺专、国立北平艺专任教
。长期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等
职。有《李可染画集》等。擅山水、重写生,借鉴西画的明暗处理,创山水画黑
、满、重、亮的新画风,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❿ 徐州有什么名胜古迹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4000多年的光辉历史,这里历来就是钟灵毓秀、藏龙卧虎之地。中华意经和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刘邦,人杰鬼雄项羽,一代文豪苏东坡,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彭城大地上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以云龙山水、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风光怡人,美若西子,秀比江南,兼有北雄南秀之美。名胜古迹掩映其中,与之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这些国王的陵墓犹如地下宫殿般的华丽,国王生前喜好的珍玩和国库的积蓄,尽都填充于墓室中。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
徐州汉代十八陵经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龟山第六代楚王墓、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东汉彭城王陵等。徐州西汉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楚王陵和狮子山楚王陵。以“精”“奇”“雄”各领风骚被誉为徐州文化三绝之一的狮子山兵马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内容: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性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西汉时期徐州地区流行的是崖洞墓,东汉时期,墓葬形制发生了变化,盛行的是汉画像石墓。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礼堂里的雕刻壁画。汉画像石雕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目前徐州地区出土汉画像石700余块,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画像石500余块。徐汉画像石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除汉墓、汉俑、汉画之外,徐州的两汉文物精品,在中国的两汉文化中也是独领风骚,引人嘱目,北洞山楚王陵出土的220余件彩俑;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铁铠甲、玉棺、玉豹;小龟山楚王墓出土的水晶带钓、刘注银、火山汉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戏马台的高台秋风,可使你概见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雄风;歌风台的大风歌古碑,能让你领略汉高祖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千古绝唱;子房祠的晨钟暮鼓,会令你对“张良吹箫散楚兵”的传说浮想联翩。所有这些,又为徐州的两汉文化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一位历史学家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上这样说:“象徐州这样的城市,荟萃两汉文化如此丰盛的内容,在中国的历史名城中是绝无仅有的。”“两汉文化看徐州”名副其实。
徐州的工艺技术历史悠久,著名产品如柳琴、皮毛画、玉雕已赢得国内外声誉。徐州地方风味名菜历史悠久,如沛县狗肉,东坡回赠肉、八大锤清烧鱼丸、糖醋四孔鲤鱼、珍珠鸭子等传统名菜名扬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