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怎么样
南师大的历史专业不错的,目前学校有考古学,中国史两个专业的博士学位的招生版,考古学,权中国史,世界史三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如果你要考这个专业的研究生的话,值得一搏咯!相关南师大历史专业考研的信息,你不妨关注下南京师范大学文汇考研网,加油!
❷ 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选择哪个呢,历史
这两个大学的层次还是有差距的
南大是著名985学府,文史方面也不错的
南师大是省属211高校,知名度和学校层次远远不及前者
希望可以帮到你
❸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于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都有哪些
学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版等师范学校、国权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为基础,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
网络写的非常的详细,你看宁海路的随园老校区就晓得历史真的是很悠久了,和南大东大同宗同源的。望采纳
❹ 211高校南京师范大学,是怎样一所层次的大学
211院校南京师范大学到底好不好?它的实力怎么样?
南京六朝古都,龙盘虎踞,教育实力国内前3名,更是高校如云,有985高校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有211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6所211大学,并且这两所大学校区与南京师范大学离得比较近,老师曾去过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景色宜人,网红打卡地,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美誉,那它的实力到底怎么样?老师从高校实力、学科力量、招生分数3个方面详细讲解南京师范大学!
3、招生分数
不论高校实力强弱,我们也得看它们的招生分数,招生分数高,说明报考人数高,大家认可它;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位置占优、综合实力又强,招生分数并不低,老师举几个例子来看看!
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在安徽文科录取最低分615分、理科604分;在河南文科录取最低分599分、理科600分;在湖北文科录取最低分589分、理科588分;在江西文科录取最低分603分、理科592分;在河北文科录取最低分624分、理科611分!
老师也简单对比了陕西师大和东北师大的录取分数,南京师范大学要比它们录取分数稍微高些,不过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师范大学招生批次有国家专项、地方专项、普通批招生,每批次招生专业也不同,比如2019年在安徽文科普通批招生专业有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汉语国际教育、法学等,报考时要看清专业!
以上便是老师从高校实力、学科力量、招生分数3方面来讲解南京师范大学到底是怎样层次的大学,可以说211院校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位置较好、校园优美、学科实力强,值得考生报考!
❺ 南京大学的历史
1、三江师范学校
1902年5月,张之洞和他的好朋友,当时的两河省长刘坤一,一起到了清廷。他们请求两江总督办公室江宁(即南京)的一所师范学校。同年,他们开始建立三江师范学校。部分教师聘请了中国学者,另一部分聘请了日本,开设了南京第一所现代大学。
2、两江师范学校
1905年,三江师范学校更名为两江优秀师范学校。李瑞清担任两江师范学校校长(校长)
3、南京师范大学
1914年8月30日,江苏巡逻队让韩国钧任命蒋谦总统组建南京师范学校。 “江苏省原来的两江师范学校,原来由于军队,现在已经决定,应该由省开放。为了预备教师,两江师范学校进行了改造,成为南京师范学校。
4、国立东南大学
1920年,国立东南大学在南京师范大学的基础上建立。 “南高士”和“东大”在同一校园共存,共享资源。 1923年7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校卡被撤销,南考正式合并为东大,后称国立东南大学
5、国立中央大学
1928年5月1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作出决议,“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张乃燕仍为校长。
6、国立南京大学
1949年5月7日,南京军事管理协会会长刘伯承和副主任宋仁福接管了国立中央大学。 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12日,全国南京大学学校委员会成立,梁曦担任主席。
7、南京大学
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通知,校名去 “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2018年10月17日,QS教育集团2019金砖国家大学排名发布,南京大学位居第7位。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南京大学入选。
(5)南师大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南京大学于1902年以三江师范学校为学校建设时间建校。南京大学的主要来源是中央大学,二级资源是金陵大学,于1952年合并。金陵大学成立于1888年,该系统的撤销主体于1952年与南京大学合并。经过64年的春秋。
学脉可追溯在孙吴永安元年的第一年可以追溯到南京太学。现代学校的历史始于三江师范学校,始建于1902年。之后,它经历过两江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等。在历史时期,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大学“是中华民国最高学府,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1950年,它被称为“南京大学”,至今仍在使用。
校训: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八字校训,不仅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于传记,而且端庄大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❻ 南京师范大学有多少年历史
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回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南京答师范大学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
❼ 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南师
三江、两江师范学堂建立 学堂自1902年筹建,至1912年停办,历时近十年,尤其是在李瑞清主持校政后,亲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为学堂办了许多实事,使两江师范学堂规模得到较大发展,在校学生达千余人。李瑞清的办学宗旨是: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为子弟,始终不渝。他亲自书写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在他主持下,学堂重视科学、国学、艺术,不仅延聘中外知名教师来校任教,还重视开设技能学科和实验,为学堂购置农场百余亩,耕牛数十头,供农学博物科学生实地试验之用;设置画室及工场等设备,供图画手工科学生使用;购置仪器、药品,设实验室,供理化科学生实验用。
该学堂学生考试成绩为江南各高等学校之冠。为江南三省培养了第一批优秀中、小学教师。知名生物学家秉志、国学大师胡小石、陈中凡等就是两江师范学堂早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创建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即推举教育家蔡元培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就任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张,颁布了诸多教育法令。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贾丰臻等联合上书教育部和省公署,建议早日在南京筹建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据1914年8月30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原江苏教育司司长)为校长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记载:“就任两江优级师范学校校舍,详加察勘,能否修葺一部分,勉应目前之用。”“务尽本学年筹备完竣,以便定期开校”。不久,韩国钧调赴安徽,江谦未到任。继任江苏巡按使齐耀琳到职后,重申前任已定计划,复经教育部批准,正式任命江谦为校长,并令其迅速到省筹备一切,以便如期开学。在《江苏巡按使齐耀琳饬江谦筹备开学文》中,进一步明确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高等师范学校一方培养中等学校师资, 一方并为中等学校学生推广升学之途,关系全省教育根本。”江谦遂于1月17日到宁,18日即前往原两江师范学堂,勘察校舍,筹划修葺教室等事宜开办初,南高师筹备处设在省议会内。1915年1月29日迁入两江师范学堂旧址。
江谦任职后,即延聘留美博士郭秉文来校任教务主任,聘留美教育学士陈容为学监主任。并聘前教育部视学袁希涛、省教育会副会长黄炎培、省教育会会长沈恩孚为评议员,为筹划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集思广益,商讨办学事项。
南高师在江谦校长的筹划和全体筹备人员的努力下,于1915年夏,所需修葺添置事项相继完成,任课教师先后受聘到校。并拟定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章》以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考简章》。遂于1915年8月11日公开招考。报考学生共有534人,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其中江苏考生最多。首届招生共录取126人,实到110人。于9月10日开学上课,9月18日举行开校礼式,邀请省长齐耀琳等地方官员莅临学校,参加典礼。至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到1921年时,南高师的教师,已有102人,其中教授55人,外籍教授3人,教授占教师总数的56.8%,教师中曾在中国国内外留学的有30多人。其中有许多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知名教授,如陶行知、陈鹤琴、陈中凡、徐则陵(养秋)、张士一等。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校长在南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就南高师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随即着手筹备。12月7日,国务会议通过,在南京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2月15日,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1921年8月24日至26日东南大学、南高师同时招生,东南大学招收新生130人,南高师招收新生119人。1922年南高师停止招生,其最后一批学生17人,于1926年毕业。
东南大学教育科是在南高师的教育专修科、体育专修科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始设教育、心理、体育三系,1924年增设乡村教育系,以训练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为宗旨,学制四年。教育科主任先为陶行知,1923年后由徐则陵(养秋)继任;教育系主任由徐则陵兼任;心理系主任系陆志韦教授;体育系主任系美籍教授饶冰士。全科教师34人,其中曾获中国国内外博、硕士学位的有13人,本国教授17人,外籍教授2人,师资力量十分雄厚。知名教授有徐则陵、陈鹤琴、陶行知、陆志韦、郑宗海、孟宪承等。1925年1月至1927年4月,东南大学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长,引发了风潮,持续三年之久。最终因正局动乱,被迫停办。1927年5月16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派员来校接收。 国立中央大学 1.国立中央大学的创建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9日,教育行政委员会仿法国教育制度,颁行大学区制,江苏、浙江两省先试行。以国立东南大学为基础,将江苏的河海工科大学、政法大学、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上海商科大学、上海商业专门学校等九所高校与主持江苏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厅合组成国立第四中山大学。8月,奉中山大学区行政院令,省立第四师范附设的艺术专修科,归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原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教育学院设教育学系、师资科及附设教育各专科(体育专修科、艺术专修科,军事教育科),院长为郑宗海。
1928年2月10日,国民政府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国立江苏大学,并兼负江苏教育行政职能。更名江苏大学后,受到全校师生普遍反对,引起罢课等风潮。5月16日,依照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1928年10月23日,国民政府令改大学院为教育部。1929年7月5日,教育部令,停止“大学区制”,中央大学区限于年底停止。自此,中央大学为纯学术机关,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2.抗日救国运动中的解散与整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大进步师生在南京地下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发动抗日救国运动,抗议国民党政府坚持内战,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12月17日,全国各地来南京学生近万人联合举行总示威游行,中大有1000余名学生参加,遭到残酷镇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珍珠桥惨案"。
1931年底,中大校长朱家骅引咎辞职。1932年,中大数次发生更易校长遭到学生强烈反对甚至驱逐校长的风波;同时,由于政府拖欠学校教工三个多月工资,引起教工强烈不满,中大教师组织“中大经费独立运动委员会”,向教育部索付欠薪。上述这些事件触怒了当时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在国民党中央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底,训令中央大学暂行解散,学生全部离校,听候甄别。7月2日教育部派接收委员4人到校接收。6日成立中央大学整理委员会,整理校务。8月26日国民党政府任命罗家伦为中大校长。9月10日中大举行甄别学生考试,开除学生19名。10月11日,中大学生全部返校上课。
3.重建中大后的教育学院
罗家伦就任中大校长后,就宣布他的治校方针是“安定、充实、发展”。他认定这三个目标去开展各项工作,使中大在国难深重之际有所发展。
根据中大整理委员会议决,将教育学院的教育原理、教育心理、教育行政、教育社会4个系改并为教育学系。自1933年起另设师资专修科,凡各学院毕业学生有志中等学校教员者,得在教育学系肄业一年,修习特定科目后,由学校给予证明。原有艺术教育科、艺术专修科改并为艺术科。体育专修科并入体育科。卫生教育专修科改为卫生教育科,学制由二年改为四年。理学院心理系与教育学院、教育心理系合并为心理学系,隶属教育学院。
1933年3月,校务会议议决:彻底修建中央大学最旧之建筑南高院,为教育学院加建教室及实验室;同年6月,又经校务会议决定,改建梅庵,为教育学院艺术科音乐组教学用。1934年2月25日,校务会议议决,核准教育学院试办教育实验所。5月,开办中等学校理科教员暑期讲习班。1936年6月,教育学院教育实验所主持中学英语测验结束,历时4年,遍及10余省。接着,又开始研究高中数理化测试问题。有专任教授、副教授21人,兼任7人;专任讲师9人,兼任3人;助教20人,合计教员60人。此外,教育学院附属幼稚园、小学、中学实验学校也有了扩充,有教员76人,助教4人。
4.抗战期间西迁重庆后的师范学院
1937年的芦沟桥事变和淞沪战争爆发后,战火逼近南京,中央大学连续四次遭敌机轰炸,学校损失惨重。为此,中大决定西迁重庆,附属实验学校迁安徽屯溪。同年12月1日,中大在重庆沙坪坝新址开学。此时,教育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体育科、卫生教育科、艺术科。
1938年8月,奉教育部令,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附属学校由安徽屯溪迁至贵阳。至1941年8月师范学院接受重庆青木关第十四中学为中大附中,原附属实验学校归贵阳。
教育学院更名为师范学院后,除保留原教育学院系科外,增设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体育和公民训育7个系。 1939年5月,教育部长陈立夫视察中大,提出要师范学院筹建童子军专修科。至8月,师范学院已设有10个系、3个专修科。即:教育、公民训育、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博物、体育、艺术等系以及体育、史地、童子军等专修科。原心理学系改属理学院。 1944年9月。师范学院研究所,除原有心理学部外,增设教育学部。1945年7月14日,增设艺术学部。
1945年8月1日,为了在课程开设和师资上,节省人力、物力,经校行政会议通过,对师范学院一部分系科进行改并。公民训育系并入教育系;童子军专修科并入体育系;国文系并入文学院中国文学系;英语系并入文学院外国语文系;史地系分别并入文学院历史、地理系;数学系并入理学院数学系;理化系分别并入理学院物理、化学系;博物系分别并入理学院生物、博物系。至此,师范学院只保留教育、艺术、体育三系和附设体育专修科,此一体制一直延续到复员南京后。
师范学院从1938年至1945年,共四届毕业生,输送中等教育人才约500人,高级研究人才(研究生)10人,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自1937年至1945年,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后,在办学条件,生活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教学科研,在学科设置,师资队伍及学校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的发展。
5.抗战胜利复员南京后的师范学院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9月,中央大学成立复员计划委员会。吴有训校长为主任委员。师范学院体育系主任江良规、教育系教授胡家健为副主任委员。经过几个月的筹划,于1946年5月,全校师生分八批,分乘水陆空各种运输工具,返回南京。最后一批于7月底到达。图书仪器设备等在10月中旬陆续返回。10月,原附属实验学校由贵阳迁回南京三牌楼,为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附中,由教育系彭百川教授出任校长。
1946年11月1日,中央大学复员就绪,开学上课。师范学院设3个系、1个专修科。教育学系主任徐则陵(养秋);体育系主任江良规;艺术系主任吕斯百,分绘画、音乐组;体育专修科主任由江良规兼任;师范学院院长为罗廷光(炳之)。师范学院各系,除体育系在体育馆,艺术系的音乐组在梅庵外,其余各教研室、教室、绘画室等均在南高院。共有学生377人;教师82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12人,讲师12人,助教23人,兼任教授3人。
1947年3月,奉教育部令,师范学院设置管训部。聘教育系教授赵冕为主任。但因管训部之具体办法教育部迄未颁布,遂先成立师范生指导委员会,代替管训部之组织。同年,师范学院院长罗廷光(炳之)辞职,由徐养秋(则陵)继任。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1911年冬至1912年初,美国8个传教会在上海聚集一堂,制定在长江流域开办一所女子大学的计划,并向在这个地区工作的传教士发出倡议。1913年夏,由美国北长老会,北浸礼会,南、北卫理公会,基督会等各选3人,组成校董会,是年11月13日,校董会公推北长老会代表德本康夫人为扬子江流域妇女联合大学校长。1914年11月教会的管理董事会正式通过以金陵女子大学名称代替扬子江流域妇女联合大学名称。
1915年9月,金女大租用南京绣花巷李氏宅院为临时校址,招生开学。创建初校内设文、理两科。1919年6月,金女大有了校徽、校歌、校色(紫色)、格言(厚生)。同年夏,德本康夫人去美国筹集建校基金,于1921年在陶谷(宁海路南端西侧)购地建校(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1923年7月学校迁入新址。1924年秋,校内设英文、历史、社会学、数理、化学、生物、体育、医预科等9个系科。同时添设附属实验中学,作为毕业生实习教学场所。1927年增设国文系。1928年,德本康夫人辞去校长职务,校董会推选金女大首届毕业生、留美获博士学位的吴贻芳为校长。
1930年12月,金女大立案照准后,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分散在上海、武汉、成都三地办学。1938年1月集中迁至四川成都华西坝。1939年添设家政系。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9月在南京原址招生开学。至1950年,全校设系科为:中文系、外文系、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系、历史系、音乐系、体育系(体育专修科)、生物系、化学系、家政系(1951年初改为儿童福利系)、地理系、托儿工作专修科、医预科、护预科。在校生达223人。金女院累计毕业生达994人。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通知,中央大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赵卓任军代表。8月8日,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通知,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8月12日,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
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后,任命陈鹤琴为师范学院院长。师范学院设教育学系、艺术学系(绘画组音乐组)、体育学系(含体育专修科)。有附属中学、四牌楼附小、丁家桥附小。师院在校生有326人。另有志愿生281人,合计607人、师范学院教职工79人(教员57人,职员7人,工友15人)。
在这期间,华东地区高校进行局部调整。1949年10月,上海国立师专、上海市立体专、上海市立幼专三校学生共300人并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有关系科。1950年9月,安徽大学艺术组并入师范学院有关系科。1950年10月,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通知,校名去 “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
至1952年6月,南京大学设文法、师、理、工、农6个学院,共37个系。其中师范学院为5个系2个专修科,即:教育学系、幼稚教育学系、美术学系、音乐学系、体育学系、体育专修科、地理专修科。各学系毕业年限为四年,各专修科毕业年限为二年。 公立金陵大学诞生 1950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资金。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下令冻结美国在中国的财产,并颁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根据政务院决定,发出《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教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指示》。16日,教育部召开处理接受外国津贴的高校会议。会议期间,美国基督教大学联合会托事部电邀各校派代表去香港与托事部代表商谈津贴费事宜。金大师生通过决议,不予回复,表示与美国教会断绝一切关系。会后,金大与金女院进行酝酿协商,决定由政府接管,两校合并,改为公立金陵大学。
1951年5月3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金大与金女院两校合并筹委会委员名单。1951年6月8日,华东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筹委会关于系科调整及招生计划。在两校合并后,仍设文、理、农三院共23个系、6个专修科、2个部。1951年8月6日,华东教育部批准金大与金女院合并方案,合并后仍名金陵大学。文学院设在原金女院校址,称金大宁部(宁海路);理、农学院设在原金大校址,称金大津部(天津路)。9月15日,华东教育部批准新的公立金陵大学由李方训,吴贻芳、戈福鼎、樊庆笙、陈中凡、陈纳逊、高觉敷以及其他教师、学生代表共13人组成校务委员会。李方训、吴贻芳为正副主任委员。两校合并后,教职工为397人,在校学生为716人。公立金陵大学至1952年6月院系调整后结束。 南京师范学院的建立 1952年7月,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进行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按照华东区的院系调整方案,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两校校务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分别组织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建校筹备委员会。南京师范学院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金陵大学教育系、儿童福利等系科为基础与上海震旦大学托儿专修科、广州岭南大学社会福利系儿童福利组、南京师范专科学校数理班合并改建而成,院址设于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分别于11、12月任命陈鹤琴为南京师范学院院长,吴贻芳、纵翰民为副院长;任命高觉敷为教务长,胡颜立为总务长,熊子容为图书馆长。设立政治辅导处,白沙任主任。
南京师范学院初建以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产为基础,拥有土地191亩,校舍建筑面积中教学、办公用房为9448平方米,学生宿舍5837平方米,教职工生活用房5616平方米。实验室4个,仪器700余件。图书馆藏书及资料11.7万余册。到1956年,教学、办公用房增加8519平方米,师生生活用房增加1211平方米,另建保建所、琴房、解剖室、温室、洗衣房和浴室。图书馆藏书及资料25万余册。
1955年,根据中央教育部指示,为集中领导力量办好几个系科和文理分科的原则,南京师院与江苏师院相关系科进行调整。江苏师院的中文、生物、地理、美术系科并入南京师院,南京师院的数学、物理系科并入江苏师院。调整后,南京师院设中文、教育、幼教、地理、化学、生物、美术、音乐等八个系,中文、地理、生物、美术、音乐等五个专修科,并开办高师函授教育。 改革中继续发展 1960年,南京师院根据中央关于高等师范学校必须成为教育革命的学校、文化科学知识质量要迅速赶上综合性大学水平的指示,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这一时期,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校学生数由1956年的2015人增至4396人,函授生达3000人,还创办了多科性业余大学招生842人,举办了农业高中师训班等。
1965年,在句容设立南京师院分部,中文、政教、生物三系200多名学生在句容分部进行半耕半读。
1969年12月,经江苏省革委会教卫办决定,江苏教育学院及江苏函授大学部分系科并入南师。南师的音乐、美术两系于1969年11月并入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原南京艺术学院),1972年,两系又重新归属于南京师范学院,1976年,南京体院部分教职员调入南师体训组,不久与公体室合并建立体育系。
1972年,学校恢复招生。从1972年至1976年的五年中,共招收五届工农兵学员3755人,学制为三年,为江苏省中等学校培养了一批师资。
1984年,南京师范学院改名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
2000年,原化工部所属“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逐渐建成以师范为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5年8月3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共建南京师范大学和伊犁师范学院的意见》(苏政发〔2015〕98号),标志着该校成为新一批省部共建高校。
❽ 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学怎么样
1 、 中国史
★ 朱绍候 、张海鹏、齐涛 主编: 《 中国古代史 ( 新版·上册 )》,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 , 2004年版
★ 朱绍候 、张海鹏、齐涛 主编: 《 中国古代史 ( 新版· 下 册 )》,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 , 2004年版
★ 晁福林主编 : 《中国古代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施建中主编: 《中国古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 李侃 、李时岳 著 : 《中国近代史 (第四版) 》 ,中华书局出版 , 1994年版
★ 郑师渠主编: 《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王桧林主编 : 《中国现代史》 ,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 , 2004年版
★ 王桧林 、郭大钧 主编 : 《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 王桧林 、郭大钧 主编 : 《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 、 世界史
★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 世界史· 古代 史编 ( 上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 世界史· 古代 史编 (下 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 世界史· 近 代史编 ( 上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 世界史· 近 代史编 (下 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 世界史·现代史编 ( 上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 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 世界史·现代史编 (下 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 孔祥民主编: 《世界中古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 刘宗绪主编: 《世界近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 张建华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说明:
★ 为首推书;出版年份不需要严格要求,一般是越新越好,关键以出版社和作者为主要参照。
相关参考辅导书:
★ 仝晰纲主编: 《 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历史学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4 月
★ 岳庆平、尤国珍、邹绍荣主编: 《 2009 年考研历史学备考核心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 9 月
★ 周宗奎主编: 《 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要点解析》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8 月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历史学基础实战练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9 月
★ 仝晰纲、刘长林主编: 《 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 - 历史学》 ( “考研直通车”真题解析系列丛书 ) ,齐鲁书社, 2008 年 5 月
南京师范大学王牌专业是外语专业(建议学日语,德语),化学系,和经济专业的,你要是南师一定要学这些专业,别学什么纯文的,一点用处都没有,最好还是上个工科学校比较实际
❾ 南师大 历史专业 考研问题
1、你需要买11本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包括中国式和世界史,还有一个教辅叫山东大本回,是山东答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好像,是仝晰刚主编,最后你需要再买一本名词解释的书。
2.不是本校本专业的没有问题,你可以先联系一下本校历史系的导师们,跟他们拉拉关系,没关系不要紧,可以先和本院系的老师搭上线,通过他们联系。只要你有认识的人,面试不成问题,面试的内容各不相同。
3.历史硕士毕业的主要就业除了老师、考公务员、还有就是搞研究了,看你想往哪一方面发展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❿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的历史沿革
中北学院于1999年开始招生,学院拥有文、理、工、管理、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下设八系一部:人文系、外语系、经济管理系、公共管理系、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工学系、美术系、音乐系、强化部,开设了包括南京师范大学多个品牌或特色专业在内的33个专业。
中北学院已有九届毕业生,逾9000名。他们在学院的精心教育和有序培养下,赢得了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双丰收。计算机等级考试文科一级通过率为99%,非计算机专业理科二级通过率达78.4%。非英语专业全国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68%,六级通过率为11.5%;00级英语专业学生全国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通过率为65%,比全国本科院校专业英语八级平均通过率高8个百分点,比全国师范院校专业英语八级平均通过率高13个百分点。毕业生学位授予率达68%,共有600多人考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著名院校硕士研究生。半数毕业生被国家机关、国防和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录用,就业地区大都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上海、北京等地。
中北学院建院来,争创办学特色。学院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狠抓机制创新,强化质量监控,加强学生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形成了“开拓、创新、务实、敬业”的优良院风与学风,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广泛赞誉。
成功的阶梯,中北学院正悉心为学子们铺设;中国高等教育新生代的知名品牌,中北学院正倾心打造。我们坚信: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中北学院是广大考生实现美好人生理想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