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的写实信绘画到什么时候发展到顶峰
《精神与品格 — 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1:写实油画的发展
写实油画是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艺术家以油画的形式通过对外部物象的观察和描摹,亲历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而再现外界的物象,这种艺术作品符合观者的视觉经验,为观者提供感官的审美愉悦。写实油画也是写实绘画中的一种,源自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写实绘画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以壮大,历经500年的 辉煌,产生了许多艺术大师、巨匠和艺术史上的不朽名作。20世纪的西方美术打破了古典写实传统的一统天下,尤其是现代艺术观念的诞生,大大拓宽了艺术的疆域,艺术界流派纷呈、多姿多彩,开始走向多元并进的崭新天地。作为绘画形式之一的写实绘画、写实油画,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不乏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 写实绘画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画坛仍然是写实绘画的一花独放。随着国门的打开,现代艺术潮流呼啸而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画坛真正地实现了裂变,多元化的意识深入人心,艺术开始与世界接轨,尝试并努力同世界潮流同步发展。
写实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绘画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绘画发展史上,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历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再到现代艺术诸流派,对西方文化精神和艺术传统作出了重要贡献。几百年来在这个领域内艺术大师林立,闪耀着人类创造才能的智慧和光芒,历代经典作品更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瑰宝,备受世界各国公众的热爱。
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中,经过几代画家的开拓、积累和推进,写实绘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写实油画一直是中国油画的主流,在中国油画发展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油画艺术正经受新旧价值观、新旧思维方式和新旧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在扩大艺术发展领域和迸发艺术家创造才能的同时,也在绘画观念和艺术实践中存在诸多困惑。当今我们正在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和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而努力,自觉构建油画的中国学派,努力向世界艺术做出贡献。中国从事写实油画创作的艺术家众多,拥有广泛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群。但当前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从学术的角度看尚有许多可研究之处。例如,写实油画概念的界定,写实油画的绘画性功能与写实方式,写实油画中的人文品格和精神素质问题,写实油画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为了对中国的写实油画发展趋势作学术审视和研究,我们决定在2006年末举办《精神与品格 - 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以使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进一步健康发展。
展览名称 1:写实油画的发展
写实油画是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艺术家以油画的形式通过对外部物象的观察和描摹,亲历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而再现外界的物象,这种艺术作品符合观者的视觉经验,为观者提供感官的审美愉悦。写实油画也是写实绘画中的一种,源自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写实绘画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以壮大,历经500年的 辉煌,产生了许多艺术大师、巨匠和艺术史上的不朽名作。20世纪的西方美术打破了古典写实传统的一统天下,尤其是现代艺术观念的诞生,大大拓宽了艺术的疆域,艺术界流派纷呈、多姿多彩,开始走向多元并进的崭新天地。作为绘画形式之一的写实绘画、写实油画,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不乏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 写实绘画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画坛仍然是写实绘画的一花独放。随着国门的打开,现代艺术潮流呼啸而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画坛真正地实现了裂变,多元化的意识深入人心,艺术开始与世界接轨,尝试并努力同世界潮流同步发展。
写实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绘画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绘画发展史上,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历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再到现代艺术诸流派,对西方文化精神和艺术传统作出了重要贡献。几百年来在这个领域内艺术大师林立,闪耀着人类创造才能的智慧和光芒,历代经典作品更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瑰宝,备受世界各国公众的热爱。
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中,经过几代画家的开拓、积累和推进,写实绘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写实油画一直是中国油画的主流,在中国油画发展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油画艺术正经受新旧价值观、新旧思维方式和新旧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在扩大艺术发展领域和迸发艺术家创造才能的同时,也在绘画观念和艺术实践中存在诸多困惑。当今我们正在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和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而努力,自觉构建油画的中国学派,努力向世界艺术做出贡献。中国从事写实油画创作的艺术家众多,拥有广泛的艺术爱好者和收藏群。但当前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从学术的角度看尚有许多可研究之处。例如,写实油画概念的界定,写实油画的绘画性功能与写实方式,写实油画中的人文品格和精神素质问题,写实油画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为了对中国的写实油画发展趋势作学术审视和研究,我们决定在2006年末举办《精神与品格 - 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以使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进一步健康发展。
展览名称 《精神与品格 — 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
❷ 信息的发展历史
信息是物质的来一种属性,信自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之中。它反映着物质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和状态。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构成了各种不同物质的不同特征,表达各自不同的信息。因此,信息可以分为自然信息、生命信息、社会信息等。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包括知识、情报和文献。
❸ 一封图画信
四只王八:4*8=32
两只狗:2*9=18
蝇=银
两字再倒过来看看
❹ 书信的发展史
在人类文明史上,信占有重要的位置。文字发明以前,人们主要采用口口相传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或信息传递给他人,这就是“口信”。文字产生后,信息的传递更多通过“书信”来完成,还有以不同实物作为特定含义的“物信”存在。如有寄红豆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有寄梅花的~“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可谓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在我国,书信滥觞于商代。殷墟出土的第五百一十三片甲骨,就是一封由殷的边境传至京都的“边报”。考古学家吴汝浩和潘悠两先生在考证后断言,这是“侯伯和大将军报告方国入侵的”。,《中国甲骨学史》!
可见,从殷商时代起,我国就开始以文字的形式来传递军事信息,这也揭开了我国书信发展的辉煌篇章。春秋时期,列国纷争,在特使外交中,常常伴以书信外交,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所描述的~“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
汉以前的书信,正如许同莘在《公牍学史》中所说,“凡书于牍者,其事皆公事,其言皆公言”,没有个人情怀的吐诉,只是些“陈政务以进君主”的陈词滥调。两汉时,随着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书信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书信从公函国书中摆脱出来,真正成为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为书信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魏晋南北朝是书信繁荣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书信,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如问候有书,贺喜有书,求物有书,绝交有书,论字有书,就连见闻中的偶然一得,也草成一封,抒怀谈趣?信还成为人们交往中的一种礼仪方式,如当时流行的一种“月仪帖”,就是友朋间每月互通讯问,增进友谊的一种信件。此外,擅长写信在当时被格外推重,曹丕盛“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唐宋是书信的成熟期。这时的书信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杜甫三个月没有收到家书,就发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慨叹。书信不仅在人际交往中发挥作用,许多文人的书信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当时政治风云的变幻联在一起,使书信成了揭露黑暗、刺讽丑恶的犀利武器。尤其是“唐宋八大家”的书信,则成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明清时代,政治专制使书信发展陷入低潮。但那一时期的家书,给严寒的书信季节增添了一丝春色。尤其是郑板桥的家书,从思想到文风,都独树一帜,是封建社会家书中的佼佼者。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对前人书信的整理、印行,功不可没,如明人沈佳的《历代名人尺牍精华录》,清人王世贞的《尺牍清裁》等。“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书信发展的春天,白话书信的出现,则是书信大众化的里程碑。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信不仅有平信、挂号信、航空信之分,还有(特快传递,贺年、贺喜的礼仪信函,发送广告和账单的商业信函,以及使用传真技术的电子信函等等。
❺ 谁知道如何发展图画记忆
下次参加派对时,注意观察一个人被引见给别人时的眼神,你很可能会看见他们的眼睛上下扫动,好像在丈量对方的身高似的。这是大脑思考和记忆方式的很好实例。
下次参加派对时,注意观察一个人被引见给别人时的眼神,你很可能会看见他们的眼睛上下扫动,好像在丈量对方的身高似的。这是大脑思考和记忆方式的很好实例。
试试这个练习:坐在一个房间里,想你眼睛看到的东西,注意眼睛的焦点是怎样从一个点跳跃到另一个点的。同时,你会发现眼睛能看到为数惊人的细节,房间的深度、颜色、形状,房间里还有很多物品,每个物品都有独特的特征。我们的心灵通常会为周围环境创建详尽的画面,这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之一,因为早在穴居人时代,环境的性质就是求生的根本所在。
美国公共电视台播出的肯·伯恩斯(Ken Burns)纪录片之所以令人难忘,是因为他不断地用摄影机做一些事。虽然他也使用老照片和历史事件图画,但他的焦点不是固定在图片上,而是移动摄影机,像一双替代的人眼一样,把镜头摇近拉远,横扫整个画面。他这么做的目的是帮助观众重建久远的历史环境。这种方式很有吸引力,我们可以由身临其境的感觉,亲眼看到一望无际的美国野牛或卡斯特(Custer)将军的最后一战。历史不是我喜欢的科目,除非由肯担任老师。
心灵用我们看过的东西和到过的地方来创造和记忆环境的能力,这对于理解我们如何开始组织想要记忆的信息非常重要。更棒的是,这么做很容易,因为你虽然可能没有察觉到,但我们已经在用画面思考。如果我问:“你今天早餐吃的什么”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你眼前可能立刻就浮现出一碗麦片、一个硬面包圈或一盘炒蛋。如果你仔细想想——通常我们不这么做——你刚才想到的画面还包含着多得惊人的细节,包括颜色和质感。油光闪闪的黄色炒蛋放在白色盘子上,盘子放在棕色木桌上,地面是淡蓝色磁砖,周围是贴着印花壁纸的墙壁和米白色的天花板。记忆的视觉本质自动捕捉到盘子、碗、桌子的形状,甚至还能区别壁纸的图案。还要注意,所有物品都和环境互相衔接。炒蛋不会漂浮在虚空中,蛋在盘子里、盘子在桌上,以此类推。这就是衔接。心灵之眼看到的画面是大脑思考方式的真实反映。物品之间互相衔接,环环相扣,永无止境。心灵不断创造画面。
发展图画记忆
发展完美图画记忆的秘诀是利用你与生俱来的完美能力。我们用画面思考,画面是完美的。我们用体验记忆,而体验是用数百个甚至数千个完美元素建构起来的,我们将它们分类为感觉、情绪、行动。还记得“用SEA来SEE”吗?那就是我提出的“双向契合三原则”的密码:记忆将感官(Senses)、情绪(Emotion)与行动(Action)契合起来。当我们把字句转换成画面和经验,就打开了记忆的无限潜力。
我们用另一份记忆清单来练习契合原则。瑞克·沃伦(Rick Warren)在畅销书《被目的驱动的生活》(The Purpose Driven Life)里谈到,一般人生活中最常见的五种激励动机:罪恶感、愤怒、恐惧、拜金主义和认同。我们可以死记硬背这份清单,也可以用“双向契合三原则”创造契合的经验,当然,最好是利用自己的经验,不过,我还是先介绍一下我是怎样做这个练习的吧。
我把“恐惧”等同于我参加过的惟一一次高尔夫球赛。当时我年届三十,比赛内容其实也就是比谁的击球距离最远,问题是到场的竞赛者和观众都比我料到的多得多。在叫到我的名字之前,我一直不知道大量人潮给职业高尔夫选手造成的压力有多大。我紧张得要命,腿抖个不停。要把高尔夫球打得远,需要高超的平衡技巧和力量。漂亮的击球看起来之所以不费力,是因为时机和力量都掌握的恰到好处。很显然,有旁观者的时候,就连我的肌肉记忆也失常了,因为我浑身好像都在发抖。这实在没道理,但我就是抖个不停。观众保持着客气的沉默,我最担心的就是打不到球,因为球棍也在抖。球直飞上去,如果有阵风迎面吹来,我确信球一定会落到我身后去,所以,我的恐惧等同于颤抖。
“罪恶感”很容易。我就把它想象成我偷偷溜出门开车去参加高尔夫球赛时邻居家剪草机的隆隆声。
❻ 信的历史【信的历史,信距今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还有它的发展历程】
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有邮政。古籍中有"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之语。所谓"置邮传命",即通过邮递而传达命令。"邮"字在2000多年前即已出现了。到秦末汉初,更是在各地的交通要道上设驿站,传递政府公文。当时是用快马做工具,每到一个驿站便换人换马,以求迅速。至1912年,驿站才给全部裁撤。驿站撤消前,我国民间也同时存在公共的寄信机构,叫"民信局",明永乐年间(1403-1425)创立,直到1935年1月1日才全部停业。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 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八行书: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❼ 信的历史
书信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信是写在竹简上的
❽ 我们首先收集了反映人类通信发展历史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根据年代对资料进行归类
根据年代是按时间顺序,不是类别顺序
❾ 信的发展史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与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简、柬、札、帖 古时书简并称,书籍之类可以称为简,书信之类也可称为简。书、简小有不同,书长短并宜,简则零篇寸擂为多。魏晋以后,“简”也写作“柬”。今仍不乏使用。札,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后用作书信别称。古代写在帛上的信则称帖,如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一些杂帖,就是文字简短、情 意隽永的书信作品。
笺、素、翰 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所以,笺、素、翰常被借指为书信。后来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
函 封套叫做函,信一封叫一函,后也用函代指信件。
尺牍 膝,书版。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 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此外,如简札、简帖、简牒、简膝、书尺、书牍,以及音信、音讯、音问、音邮、音翰、音书等,也都用作书信的代称。再如,称亲笔书信为手书、手札,称简短书信为短简、短书、小书,称答复的书简为答记,称佛家书信为法帖,称与人断绝交往的书信为绝交书,称不署姓名的书信为匿名信,称诽谤人的匿名书函为飞书、飞文、飞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