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凤凰古城 历史地位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AAAA级景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八县市之一。
2. 安徽歙县和湖南凤凰古城哪个美,谁的历史意义大
两处我都没去过,但是歙县的感觉是古徽州,其牌坊文化,以及笔墨纸砚,都是为回人所知的。凤凰城则更多的是答来自沈从文的《边城》,“也许明天就回来,也许永远不会来。”这种古湘西的意境,是很让人心动的,故事中的人和景,都是那么美。但是也许我不会去凤凰,因为现实和意境的差距,还是留个想象的空间更好。
3. 凤凰古城的历史和故事
凤凰是多民族县,主要由苗、土、汉、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一些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其中以苗、土、汉三族为主。 苗族为本县土著民族、苗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分布一般是与汉杂居。
苗族:
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分布: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土家族:
人口为5704223人。
主要聚居于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毗连地区。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有南部和北部2个方言。由于和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使用土家语的人也多通汉语。
土家族人使用汉文,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宋代以后被称为“土丁”、“土民”、“土兵”等。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县。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大,农业生产发达、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教育先进。
土家族人生活的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武陵源是世界文化遗产,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4. 凤凰古城详细介绍
凤凰复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制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土地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2010年底约5万人口,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凤凰古城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
(4)凤凰古城存在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凤凰古城主要景点:
1,北门古城楼
始建于明朝。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以楼。
2,陈斗南宅院
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位于古城内吴家弄一号,在东门城楼和杨家祠堂之间,占地面积366.6平方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
5. 凤凰古城指哪里有什么来历吗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内组成,为典容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古城明清时代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是中国西南文物建筑最多的县份。城内还有古色古香的石板街道200多条。2001年12月,凤凰古城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凤凰古城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景区。
凤凰古城地形复杂,东部及东南角的河谷丘陵地带为第一级台阶,以低山、高丘为主。凤凰古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西北中山山原有北亚热带的性质。
凤凰古城历经300多年古貌犹存。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以回龙阁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的石板小巷,沟通全城。
6. 旅游开发对凤凰古城有什么意义
带动全民经济发展·
但是破坏的是原汁原味的那种·感觉·
7. 凤凰古城历史
凤凰是多民族县,主要由苗、土、汉、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一些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其中以苗、土、汉三族为主。 苗族为本县土著民族、苗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分布一般是与汉杂居。
苗族:
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分布: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土家族:
人口为5704223人。
主要聚居于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毗连地区。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有南部和北部2个方言。由于和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使用土家语的人也多通汉语。
土家族人使用汉文,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宋代以后被称为“土丁”、“土民”、“土兵”等。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县。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大,农业生产发达、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教育先进。
土家族人生活的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武陵源是世界文化遗产,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更多民族介绍请见:http://www.weike100.com/nan/category-fid-66.html
8. 湘西凤凰古城简介,凤凰古城有哪些历史文化
凤凰县历史悠久。《凤凰厅志》记载,夏、商、殷、周以前,这里即为"武山苗蛮"之地。战国时期,属楚疆域。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建黔中郡。秦王赢政统一中原后,把其所辖的广大地域划分为36郡,凤凰所在的黔中郡即为其一。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更黔中郡为武陵郡,后几经变革,西汉期间凤凰归辰阳县辖,西晋归镡成县,东晋改归舞阳县,但一直属武陵郡管辖。《元和郡县志》记载,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在坡山西址设渭阳县”,并载“山甚高,百姓食坡山溪水”。坡山即指凤凰山,坡山西设县城,据考,古县城址就是今黄丝桥古城。古渭阳县址属锦州卢阳郡。元时,统治者为了稳固政权,在渭阳境内设五寨司,五寨长官司驻镇竿(今凤凰县城。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在凤凰山设凤凰营,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设镇竿守备。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移麻阳参将驻镇竿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设镇竿协副将,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升协为镇,镇竿成为清朝全国六十二镇之一。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废土司,置凤凰营于今县城,移辰沅靖道驻镇竿。镇竿成为全国八十九道之一;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于湘西北设永顺府,辰沅靖道改为辰沅永靖兵备道,镇、道员均住凤凰、治辖范围覆盖整个大湘西二十余州县厅,据载,为全国八大兵备道之一。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91年)改凤凰营为厅(散厅),升通判为同知;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升散厅为直隶厅;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厅为县,称凤凰县,相沿至今。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凤凰古城是多民族聚居县,主要由苗族、土家族、汉族、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组成,其中以苗、土家、汉三族为主,苗、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8万人,占总人口的73.26%,汉族10.75万人,占27.74%。苗族为本县土著民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一般是与汉杂居。
9. 凤凰古城的历史
凤凰是多民族县,主要由苗、土、汉、回族,以及解放后分配到这里工作和其他一些原因来本县居住的其它民族,其中以苗、土、汉三族为主。 苗族为本县土著民族、苗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分布一般是与汉杂居。
苗族:
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分布: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土家族:
人口为5704223人。
主要聚居于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毗连地区。
使用土家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有南部和北部2个方言。由于和汉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所以绝大多数人使用汉语。使用土家语的人也多通汉语。
土家族人使用汉文,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一带繁衍生息,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五溪蛮”。宋代以后被称为“土丁”、“土民”、“土兵”等。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且在1957年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还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县。土家族受汉族影响较大,农业生产发达、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教育先进。
土家族人生活的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武陵源是世界文化遗产,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10. 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 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41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 沈从文先生《边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凤凰:“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川 古城夜景--右视界
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口……”这就是蒙有一层神秘面纱的古城凤凰。 地因人传,人杰而地灵。文学巨匠沈从文一曲《边城》,将他魂梦牵涉系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荡气回肠,也将这座静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因为沈从文是凤凰人,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边城就是湖南凤凰,其实不然。看《边城》的第一句:“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便有一溪······”,很明显,沈从文所写的“边城”名叫茶峒。翻看湘西的地图就会发现,整个凤凰县境内并没有“茶峒”这个地方。当你把视线转移到凤凰县北部的花垣县,在湖南、四川辖市雾都(也就是现在的重庆)、贵州的交界处,就会发现“边城”在此。也就是说,“边城”的原型是湖南省花垣县的茶峒镇,不过2008年这个镇已经改名为“边城镇”,在之前出版的地图上仍标为“茶峒”。)
凤凰县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明始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以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为凤凰县。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成为中国第101座历史文化名城。
春秋战国时期,凤凰为“五溪苗蛮之地”,凤凰属楚国疆域。据本县出土的文物考证,当时中原文化已影响到这里。
秦一统天下,分天下为36郡,凤凰当时属黔中郡。
汉朝高祖五年,更黔中郡为武陵郡。所以凤凰在西汉、东汉、时期为辰阳县地,属武陵郡。 三国时期,凤凰先属辰阳县、武陵郡,归蜀;后刘备战败,吴占其地,凤凰仍属武陵郡。
西晋时凤凰归镡城县地,属武陵郡;东晋时为舞阳县地,也属武陵郡。
南北朝时期,凤凰一直属武陵郡。
隋朝一统江山,改辰阳县为辰溪县。凤凰当时属辰溪县,隶属沅陵郡地。
唐朝初为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阳县,凤凰又属麻阳县。唐武后垂拱三年,凤凰从麻阳县分出,次年设渭阳县,县址设黄丝桥,即今黄丝桥古城。古渭阳县,属锦州卢阳郡。
宋朝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改渭阳县为招谕县。宋神宗熙宁八年,废招谕县,复置麻阳县,渭阳又划归麻阳县。
元朝设五寨司,属思州安抚司。这是土司政权时期,由本县少数民族的统治人物执政,五寨司设在今凤凰县城。
明朝承元制,设五寨长官司和竿子坪长官司,都属保靖宣慰司管辖。明永乐三年,置竿子坪长官司,仍属保靖宣慰司管辖。明隆庆三年,在凤凰山设凤凰营。
清朝顺治三年,清朝为了镇压苗民,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和政治的的的措施,在五寨司设镇竿协副将。清康熙三年,为辰沅永靖道治。康熙三十九年,又将沅州镇总兵官移驻五寨司城,将镇竿副将换防驻沅州。 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凤凰营于今县城,在凤凰山的原凤凰营地设置通判。通判本应管理地方行政,但当时土司大权在握,形成土流并存的局面。雍正七年,设辰沅永靖兵备道。乾隆元年,改沅州为府属兵备,十六年改凤凰营为凤凰厅,通判升为同知。嘉庆二年,凤凰厅升为直隶厅,属湖南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后,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凤凰光复。
民国二年9月,废凤凰厅,改建为凤凰县,仍为湘西军政统治中心。
1949 年凤凰县解放,初属沅陵专区,1955年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改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直至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