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宣传东湖历史文化

宣传东湖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3-05 13:42:53

❶ 东湖的历史文化

当地人心中自有一股春意与豪气:一座曾经东西南北七里三的古城,竟有东西南内北四湖拱容护:南湖已填没,北湖已趋于无,如今拥有与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同名的东湖、西湖。随着城市发展,东湖西湖由郊野而中心,似两片肺叶位居城市中央,而仿佛两支大动脉管的前壕、后壕贯通相连,激活城市激情、灵性、朝气。
在天门人看来,就其人文底蕴,其东湖远超武汉东湖:明代文学“竟陵派”在此地形成;而在唐代时西湖诞生了世界首部《茶经》,作者茶圣陆羽就生于斯长于斯,自当不逊于杭州西湖。
天门东湖西湖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5000年以上历史。
《禹贡》载:夏禹“番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清乾隆《天门县志》载:“三澨系天门境古河流,属荆州之域,接天门河。”明末清初时期,连年水患不断。民国年间,更有水患加战乱,东湖一度沦为芦苇岗材和茅草丛生之地……

❷ 武汉历史文化 导游词

此为复制的,慎用
武汉市历史悠久,北效黄陂县有近几年才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三国时期,在武昌和汉阳筑有江夏和却月古城,唐代已是著名商埠,明清时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
在中国近代史上,三镇遍布革命胜迹,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首义于此,现存有起义门旧址,武昌阅马场的红楼是当时的指挥中心,现存有孙中山的纪念铜像。
历史上武汉最负盛名的景点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东湖,以五百罗汉、玉佛及悠久历史著称的归元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台等。

☆江城的由来

和山城重庆、蓉城成都、春城昆明一样,武汉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致的名字——江城。

也许大家要问:长江从上至下,流经了大大小小为数不少的城市,为何此称独钟武汉?其原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叫做《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诗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

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人非常喜爱“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江城”这一佳名,于是自号为江城人。除江城之外,武汉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源反映了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源源。

☆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舞场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74年。

☆火炉之成因

为什么夏天的武汉给人的感觉十分难熬?这是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故汗出如浆,闷热难耐,号称“火炉”。

http://..com/question/40397789.html

❸ 东湖导游词2000多字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东湖导游词

东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全国首批命名的44个名胜风景区之一,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4A级景区其一。它于1982年11月被

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其岸线曲折,港汊交错,碧波万

顷,渔舟荡漾,青山环绕,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的湖面辽阔,烟波浩渺,素有99湾之称。东湖有大小山峦34个,连绵起伏,高低错落。东湖的山,山青如黛,东湖的

水,水碧如蓝。33平方公里的东湖碧波在它的东、西、北三面紧紧环绕,使它犹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在这里登高峰而望清涟,

踏白浪以览群山,能体会到各种山水之妙。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

宝库”之誉,同时这里也是花的海洋,阳春三月花开时节,漫山遍野花开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接不暇。

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在东湖四周已有 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可谓是亭台楼馆金碧交辉,园林花囿争芳

竟艳。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被,浓郁的荆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是东湖风景区的四大特点。东湖依自然环境分为:听涛、白

马、落雁、珞红、吹笛和磨山六个景区。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磨山景区,民间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说,那么磨山三面环水,六峰逶迤,相传三国时期刘备曾

在此搭台祭天,乞神保佑,至今,在磨山之上仍有刘备祭天台遗址。磨山原名磨儿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脉,山上松林苍

翠,曲径幽深,奇石峥嵘,古洞幽邃。磨山站峰以东头的山峰最为秀丽,此峰形圆如磨,因以名山。磨山风景区主要分为植物

专类园和楚文化游览区,植物专类园在磨山以南,包括梅园、樱园、盆景园等13个专类园,以园林观赏为主,体现了江南艺术

的特色。楚文化游览区位于磨山以北,湖北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中心地区,武汉则处在其中心腹地,在此开辟楚文化游览区,旨

在弘扬中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绚丽多彩的楚文化。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楚文化的门户——楚城门,它是参照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第一大都会纪南城城门设计的

。楚国是最早修筑长城并设立城门的诸侯国之一。楚国称长城为“方城”,根据楚人喜临水居高的特点,楚城门选择在依山傍

水的要津上,其设计古拙,气势恢弘。整个城门由水门、陆门,城墙,望楼、箭楼和烽火台组成。城上的双阙望楼透出了城门

特有的灵秀,由出土文物虎座鸟架骨演变而来的双凤脊饰傲居望楼顶端,展示了楚人崇火尚凤的习俗。该城全长105米,高为

11米,一端沿陡壁蜿蜒上山与高处的烽火台相连,另一端直插水中与水师城门相交,具有楚地山乡泽国的特色。

一堵城墙并不能阻隔一切,楚人深知开放融合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楚人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从来不固步自封,从

来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合理因子。革故鼎新是楚民族精神的又一方面,楚人师夷夏之长的目的在于创新,楚人敢于打破陈规,向

自认为不合理的事物挑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是楚人的一种性格,最后上升为以蔑视既存,敢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民

族精神。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便是楚文化交流以及商品交换的场所——楚市。首先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就是这“楚

❹ 东湖的历史

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专后,箬篑山成属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❺ 武汉东湖风景区的历史文化

自古以来,东湖就是游览胜地。屈原在东湖“泽畔行吟”,楚庄王在东湖击鼓督战(回清河桥古桥遗址);答三国时期,刘备在东湖磨山设坛祭天;南宋诗人袁说友用“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赞美东湖;李白在东湖湖畔放鹰台题诗;毛泽东建国后先后视察东湖44次,在东湖接待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国政要;朱德在50多年前写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诗句;当代作家陈运和在其散文《长江,中国的肠;东湖,武汉的胃》中,夸奖“曾消化过多少历史故事,也健壮了一座城市肌体”。近现代还有九女墩、陶铸楼、屈原纪念馆、朱碑亭等历史文化遗址,均在此。 省博物馆是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20余万件,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荟萃了湖北地区的文化遗珍。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骨化石郧县人头为镇馆之宝。

❻ 东湖景区的历史由来

东湖所在地,来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自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❼ 关于东湖的故事

东湖
1.武汉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城区内环与中环之间,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1982年,东湖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现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

东湖湖山秀美,岸线曲折,岛渚罗布,有34座山峰紧紧环绕,形成山水交融的自然景观。现已成为中国楚文化游览中心。此外东湖风景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东湖最有名的花卉是梅花和荷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和中国荷花研究中心均设在此。

东湖风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较为完备,现有宾馆2座,共计床位400余张,有规模的餐厅6个,完全可以满足游客的住宿要求。市内交通十分通达,有15条线路公交车辆直入景区。

近年,东湖又建成了沙滩浴场、樱花园等一批景观景点,启动了落雁生态休闲区的开发,整个风景区将以更优美的景观内容和参与活动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

2.绍兴东湖

东湖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第一盆景” 东湖,原是青石山。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南巡至会稽(即现在的绍兴),在这里车喂马,所以称这里的山为“占山”,民间又称“箬篑山”,当年这里山上多青石,此石坚而硬、用途很广。从汉代开始,这里就成为采石场,到隋朝,开采的规模 更大。久而久之,靠一代代采石工的辛勤劳动,这么大的青石山被凿去了将近一半。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石场内,岩中泉水涌出来,河水从外溢进来,由场而成湖,湖内碧波荡漾,这就是今天的东湖。清朝末年会稽人陶睿宣宣见到此地风景奇秀,便筑了湖堤,将湖水与河一分为二。堤外是贯通浙江东部的浙东运河;堤内便是是东湖了。一百多年来,东湖经过许客人的修饰,成了—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东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东湖多深潭、潭谭见清影。游客们不妨坐乌篷船去体昧—下。

绕过笔架山。迎面的石壁上刻有郭沫若的诗,是1962年郭沫若游览东湖所写下的,诗曰“箬占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并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小船划进陶公洞、洞内水色呈黛绿色、手插水中,会感到特别清凉;仰起头来,会有几滴小水珠凌空飞落而下。让我们看看洞顶的天空吧,真象是坐井观天;船桨击水,如同在一个巨瓮中击掌。声音奇妙。

陶公洞有一处“听湫亭”。这是文人墨客最喜爱的地方入立其中可以听见洞内壁缝里滚下来的水珠掉进水潭的声音。沿着一条一米多的栈道上去,可见两边悬崖临水、陡峭险峻。再上去至山顶,人群竹绿茶、恍若世外桃源;又合龙一泓。四季不干。登山远眺,村落遍布,阡陌纵横,水乡秀丽风光尽收眼底。

小船穿过霞川,经过饮绿亭,仙桃洞早已静候。这里水若处子,静中见活泼;洞如石屋、幽深不可测。中间那道石墙、簿而光滑,石上留有一个洞,形状若桃。洞侧一副对联,令人深思:“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这对联很夸张,但又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对面岩石有一处像是一把椅子,人们称之为神仙椅。

仙桃洞西面是“桂岭”,说是岭,却不大,像是一个小岛、依岩而傍湖,曲径能通幽。“桂岭”上有金桂丛丛,金秋时节,老远就能闻到桂花香味。这里还有形状怪异的盘槐。

游东湖,坐船必不可少,但步行也有妙处。特别是晚上游湖,经各式灯光映照,疑是误入仙镜。

从桂岭向北,走过秦桥,这桥也有几千年历史了,从桥名上就可以得知。往东,漫步在白玉长堤上,东湖奇景可以细细品味。这里,景随步移,看岩石,形状怪异,有的壁立数十丈,鬼斧神工;有的相对而立,就像石门;有的曲折有致,状如石洞。这都是古代采石工留下的不可再造的艺术精品。东湖门口有一副对联:“此是山阴道上,如来西子湖头。”活脱脱写尽东湖的美景。

东湖陶社纪念室,是纪念绍兴先贤陶成章的。陶成章是绍兴县陶堰人。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人都到过东湖游览或商议大事。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就在这里建造“陶社”以作纪念。1918年6月,孙中山先生曾专程到过陶社纪念陶成章,并摄影留念。

❽ 凤翔县东湖公园的历史文化

凤翔在夏代以前称雍州,唐代时改为凤翔府。东湖和凤翔的历史一样悠久,相传内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容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周人认为是祥瑞之兆,故名“饮凤池”。北宋时,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秀丽的亭台楼榭。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又改名为东湖,延续至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苏东坡在修凤翔东湖之后二十年,苏东坡又在杭州修建了西湖,因而东湖与西湖称姊妹湖,人言西湖的水,东湖的柳。
东湖,是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嘉祜七年(1062年),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藉“饮凤池”,挖掘疏浚,扩池而成,引城西北角凤凰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筑楼成阁,并因地处城东取名东湖。东湖与闻名与世的杭州西湖南北遥望,皆因苏轼而名,人们你之为“姊妹湖”,有诗曰:“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 。

❾ 东湖公园的历史

东湖,位于温陵路北段以东,东湖路以南。唐贞元元年(785年),刺史席相令浚湖,于湖中岛上建亭。时湖面40顷,湖水澄碧,青山环绕,是当时泉州主要游览园林,并留下许多名人游湖的传说。贞元九年(793年),席相置酒亭中,为欧阳詹等8秀才赴考饯行,席相与别驾姜公辅常抵此同游。席相离任,后人为纪念太守与公辅请于县尹,选二公所钟之地建亭,称“二公亭”,欧阳詹作“二公亭记”。五代至宋,沿湖及湖中建宝胜禅寺等寺院,并筑有清源胜境和班春等亭廊。南宋时期湖中淤积,庆元六年(1200年)知州刘颖、颜颐仲两度疏浚,积湖泥为山,分别建亭名丰泽、湖光、聚星、绿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郡守颜颐仲复浚并修斗门,铺设石径,积其土为三山,植竹,修桥造亭,形成湖中7岛,称七星墩。元朝东湖淤积益甚,至明初淤泥汇聚湖中。明天启五年(1625年),知府沈翘楚再浚,掏淤泥为堤,堤如北斗之柄,堤下为桥,堤上建“揽古亭”,移宾客庐、宿候馆于湖上。清及民国无疏浚,东湖逐渐淤塞,又豪强侵吞,筑庐营墓或辟田畴,东湖胜景不复存在。
1987年,市政府决定开发东湖,重建东湖公园,规划面积20.56公顷,公园为风格独特的综合性公园,突出闽南石雕、石刻、盆景特色,配以诗画室廊,公园设春夏秋冬四景区,各景区建筑小品紧扣季节特点,春为温陵集锦,夏为星湖荷香,秋为山海汇奇,冬为桐林怀古。春冬二景区间设竹径通幽过道。并复建二公亭、恩波亭、揽月亭等亭榭。园内分设主次环道,主环道环中心湖主景区,以花岗岩铺地装饰花纹,西北段架拱桥,主环道可通车。次环道根据各景区地形和造景需要呈“S”型布局。路面铺花岗岩。分景区采用不同花纹。建桥7座。公园于1991年动工,共投资人民币2000多万元。但因福厦公路穿过东湖原址,故复建规模不及其半。

❿ 地理优越历史悠久 东湖何时更比西湖强

历史文化魅力差异

东湖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地理位置优越,但东湖却只是湖北名湖,而不是中国名湖。东湖与西湖差距比较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湖北和浙江的专家们都探讨了个中原因,如宣传不够、开发不力、管理不到位、投入不足等。但
“历史人文资本的沉淀与升华不够”才是东湖落后于西湖的根本症结所在。
一千多年前的苏东坡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把西湖比成西子美女,成为西湖人文特性的点睛之笔。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都与西湖有关,痴心女祝英台、多情女白娘子的爱情打动了千万中国人的心。鲁迅先生还著有《论雷峰塔的倒掉》的散文,选入中国语文课本中。加上数不清的电影、电视作品推介,使白娘子、许仙、雷峰塔的故事妇孺皆知。
虽然放鹰台、楚王饮马池、楚王墓等属楚文化遗迹,还有如九女墩、施洋墓等近现代历史文化遗址。但对于旅游消费的文化时代的游客们来说,却缺乏有吸引力的景点。景点欠包装,没有特色,就产生不了品牌吸引力。游客看完了没有任何能留下印象的地方,下次就不会再去。
“西湖是中国历史人文资源沉淀最为深厚,一直被人们认定是正宗的江南湖泊,武汉的东湖在文化底蕴上和西湖没有可比性。” 湖北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张立明说。“我们不应该拿自己的短处去比较别人的长处。”
东湖发展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例如,东湖的湖面面积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城中湖,湖上风景优美;自然景观组合好,有山有水;湖岸连绵曲折,适宜观赏。抓住自己的特点才能被旅客所接受。

地理位置差异

每次谈及东湖,不管是市民还是专家总喜欢和杭州西湖来比较。在许多市民的眼中,东湖的优美风景并不逊于西湖,而为什么比西湖的知名度与吸引力都要弱呢?
“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其实东湖并非缺少人文资源,南宋诗人袁说友就曾游至武昌东湖,并作《游武昌东湖》一诗。“所以去西湖游玩,不仅是风景和人文上的,更有经济上的因素。”

在周婕(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看来,东湖在人文上面也并不逊色,所以自然和人文的氛围并不是造成西湖高知名度的决定性因素。她认为,区域的劣势才是制约东湖发展的最大瓶颈。
张立明教授认为,东湖发展不好也和城市有关。“武汉本身吸引力有限,想靠东湖拉动全市的发展不实际。”杭州也不只是靠西湖一个景点,这座城市本身就有巨大的吸引力。从经济、到旅游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如果东湖在上海,那它将比西湖还要出名。”周婕也这样认为。武汉市地处中部的经济低谷地带,这对东湖的品牌知名度及发展都有一定制约,而位于东部发达地区的西湖,则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她表示,武汉市还是需要将经济发展提速,整体上的提高才会更有利的带动东湖的发展。

科教资源差异
东湖和西湖相比还有一个最大的差异,东湖拥有西湖不可比拟的科教资源。东湖管理局宣传部副部长何连远说。
武汉大学市场营销与旅游管理系桑祖南副教授说,东湖周边一共有7所部属高校,科教资源丰富,而西湖是没有这些高校资源的。东湖高校及科研机构集中,带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桑祖南建议,东湖开发时可以考虑将这些高校资源整合在一起,像北京的北大、清华一样,形成一个独特的高校旅游线路,成为东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色是西湖所没有的。

阅读全文

与宣传东湖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