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耳其和匈牙利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历史有什么渊源
土耳其大部是由突厥西迁发展而来,而匈牙利大部是由远迁的匈奴发展而来,可以想象汉唐时期的中国是多么强大。所谓‘唐宗宋祖略识文采’这话听着别扭。
㈡ 匈牙利的发展历史
网络
匈牙利(匈牙利文:Magyarország)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与奥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接壤,截止2014年1月,全国总人口987.9万人,首都为布达佩斯。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这是欧洲最广泛使用的非印欧语系语言。
匈牙利是欧洲内陆国家,位于多瑙河冲积平原,依山傍水,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东北部是喀尔巴阡山。著名的多瑙河,从斯洛伐克南部流入匈牙利,恰恰把匈牙利一截成东、西两部分。匈牙利资源贫乏,但山河秀美,建筑壮丽。一年四季受地中海式气候与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暖夏凉。[1]
匈牙利经济发达,人均生活水平较高,自东欧剧变后,匈牙利经济高速发展。到2012年,匈牙利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国际汇率计算已经达到1.27万美元,这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匈牙利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万美元。匈牙利舞曲受全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早期
匈牙利在距今3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征
服了匈牙利南部地区,归属于潘诺亚行省。
罗马帝国灭亡后,各民族陆续迁移到这里。首先到来的是匈人,在阿提拉的领导下,他们建立了强大的匈帝国。匈牙利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此,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应该来自属于突厥的欧诺古尔(Onogul)人。
在匈帝国解体后日耳曼部落统治了这里将近100年,接踵而来的是阿瓦尔人,在他们近200年的统治下,斯拉夫民族开始渗入。摩拉维亚人、保加尔人、波兰人和克罗地亚人都曾经企图推翻阿瓦尔人,但直到查理曼才成功的将其击败。查理曼死后,东法兰克王国逐步衰落,形势对斯拉夫人的崛起有利,大摩拉维亚领袖斯瓦托普鲁克雄心勃勃地企图建立一个摩拉维亚王国,但是马扎尔人的到来结束了这一地区的纷争。[2]
中世纪时期
匈牙利国家的形成起源于东方游牧民族──马扎儿人游牧部落,
匈牙利
公元9世纪时他们从乌拉山西麓和伏尔加河湾一带向西迁徙,公元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下来。[4]
公元1000年,匈牙利大公伊什特万一世在匈牙利推行天主教,并获天主教教皇加冕成为匈牙利第一位国王。传统上认为马扎儿人国家是由阿尔帕德大公建立的,他于9世纪末带领马扎尔人来到潘诺尼亚平原。匈牙利王国是国王伊什特万一世于公元1000年建立。匈牙利早期的历史同波兰和波希米亚密切相关,也同时受到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影响。
1241年到1242年蒙古金帐汗国的攻击下,匈牙利曾经遭到沉重打击。
1458年到1490年胡尼奥蒂·马加什统治匈牙利。他进一步加强了匈牙利国力和政府的权威。在他的统治下,匈牙利(特别是北部,归属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地区)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一个艺术文化中心。
1526年土耳其入侵,封建国家解体,分裂成三个部分。匈牙利文化也影响了周边国家,例如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波希米亚和匈牙利曾经组成过维谢格拉德集团(1991年波兰、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国结成的同盟也沿用这名字)。[2]
共和国时期
1699年开始全境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
1848年爆发了科苏特领导的自由革命斗争。
1849年4月匈国会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国,但不久被奥地利和沙俄军队所扼杀。
1867年与奥地利组成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1919年3月建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同年8月被以霍尔西为首的军队推翻,恢复了君主立宪的匈牙利王国。
1920年战败国匈牙利与协约国签定特里阿农条约,丧失了72%的领土和64%的人口。
1941年,匈牙利加入德─意─日轴心国集团,1944年德军占领匈牙利。
1945年4月,匈牙利在苏联红军帮助下全境解放。
英雄广场
1946年2月1日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匈牙利共和国。
1949年通过宪法,改称为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年8月20日宣布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56年10月爆发匈牙利十月事件。
1989年10月23日,根据宪法修正案,决定将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称匈牙利共和国。
1989年匈牙利政局发生急剧变化,同年2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社工党)宣布放弃执政党地位,实行多党制。此后,匈党内矛盾不断公开化,最后导致党的分裂。
1989年10月,社工党改名为社会党,提出要在匈牙利建立“民主社会主义”。
1989年10月23日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为“匈牙利共和国”,决定取消作为集体国家元首的共和国主席团,实行总统制;确立多党制和议会民主的法治国家;取消马列主义政党在国家机构中的领导作用的规定。由社会党和自民盟联合执政。
1999年底通过王冠法,并成立以总统为首的王冠委员会。
2012年颁布新宪法,将国名“匈牙利共和国”改为“匈牙利”。[2]
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境域
匈牙利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邻罗马尼亚,南接塞尔维亚,西与奥地利接壤,北与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为邻。边境线长2246公里,国土面积为93030平方公里。[2]
地形
凯凯什峰
匈牙利全境以平原为主,80%的国土海拔不足200米,属多瑙河中游平原。多瑙河以东的匈牙利大平原,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还有西北部的小平原,大部海拔100-150米。山地不足五分之一,北部为喀尔巴阡山脉的一部分,海拔300-1000米。北部山地的凯凯什峰为全国最高点,海拔1015米。西部外多瑙山地为阿尔卑斯山的余脉,一般海拔300-500米,最高科里什峰,海拔704米。[2]
水文
匈牙利境内重要河流为多瑙河及其支流蒂萨河。包科尼山南麓的巴拉顿湖,为中欧最大湖泊;巴拉顿湖为最大淡水湖。[2]
气候
匈牙利地处北半球温带区内,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交汇点,其中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较大,属大陆性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匈牙利的气候变化较大,国内不同地区之间温度差别也较大,全年平均气温为10.8℃。7月和8月最热,虽然夏天的平均气温在21.7℃之间,但这两个月的气温有时会超过30℃,最高达到34.5℃。冬天也不很冷,最冷的月份在1月和2月,平均气温为-1.2℃。全年日照时间为2038小时,南方的日照时间较多。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2]
自然资源编辑
山区森林茂密,有栎树、山毛榉、椴树等;平原有大片草原,发育有肥沃的黑土。森林覆盖率约为18%。
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主要矿产资源是铝矾土,其蕴藏量居欧洲第三位。此外有少量褐煤、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等。[2]
行政区划编辑
匈牙利全国分为首都和19个州,有23个州级市,州以下设304个市和2826个乡。
首都
布达佩斯(Budapest)。
链子桥
布达佩斯是该国主要的政治、商业、运输中心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著名古城,位于国境中北部,坐落在多瑙河中游两岸,早先是遥遥相对的两座城市,后经几个世纪的扩建,在1873年由位于多瑙河右岸的城市布达和古布达以及左岸城市佩斯合并而成。过去人们一般将它称为佩斯-布达(Pest-Buda)。[2]
主要城市
其他主要城市有德布勒森(Debrecen)、塞格德(Szeged)、米什科尔茨(Miskolc)、佩奇(Pecs)、久尔(Gyor)等。德布勒森曾两次成为国家的临时首都,也是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2]
人口民族编辑
截止2014年1月,匈牙利全国总人口987.9万人,人口密度106.2人/平方公里。主要民族为匈牙利(马扎尔)族,约占90%。少数民族有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德意志等族。[5]
国家象征编辑
国名
以民族名称命名。一般认为匈牙利的主要民族马扎尔族即匈牙利族。“匈牙利”的含意是“十个部落”。2012年颁布新宪法,将国名改为“匈牙利”。[3]
国旗
国徽
匈牙利国徽由一面盾牌和一顶王冠组合而成,王冠在上,
国歌
《匈牙利共和国国歌》
歌词大意:上帝保佑匈牙利,物阜民康称心如意,遇有患难常相助,化险为夷莫抛弃。人民历尽地狱苦,灾难深重谁能比?过去未来一切罪,已经赎到底。
国花
天竺葵
政治编辑
政体
匈牙利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每5年选举一次,基本是礼仪性职位(虚位元首),但亦有权指定总理。总理由国会最大党的党魁出任,负责任命内阁部长并有权解雇部长。部长候选人必须经过一个或者多个议会委员会的听证,并由总统正式任命。[6]
宪法
匈牙利于1989年恢复民主政治后采单一选区两票制,国会386名议员中,单一选区占176名,政党比例代表则是“区域名单”(regional list)152名及“全国名单”(national list)58名;值得注意的是不只单一选区,区域名单也采两轮投票,但这是以投票率为基准,未达50%进入二轮,须达25%始可分配席次。而全国名单又称“补偿名单”(compensation list),依各政党单一选区与区域名单落选者的总票数分配,有利于补偿小党。另外特殊之处,即区域名单分配后剩下票数未足以产生议席者,只要超过当选票数三分之二即可再分配一席,差额票数从全国名单票数扣除。虽有补偿效果,且政党比例代表多于单一选区席次。议会采取一院制,议会大选每4年一次。国会负责起草和通过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党派须赢得5%以上的选票才能进入议会。宪法法院由15人组成,可以裁决法案是否违宪。
议会
国会是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实行一院制,设386个议席,每四年普选一次。
政府
国会大厦
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按照法律规定,各部部长由总理提名,共和国总统任命。
司法
法院和检察院是国家司法机构。法院分最高法院、地区法院、州法院和地方法院四级,实行两审终审制;检察机构分最高检察院、州检察院和地方检察院三级。最高法院院长和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由国会选举产生,任期六年。最高法院院长鲍高·安德拉什(Dr. BAKA András),2009年6月当选。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博尔特·彼得(POLTPéter),2010年10月当选。自1990年1月起设宪法法院,现任院长鲍佐劳伊·彼得(PACZOLAY Péter),2008年7月就任。[2]
军事编辑
1990年2月匈牙利人民军改名为匈牙利国防军。
外交编辑
外交政策
奉行独立的、以民族利益为基础的对外政策,维护东西方平衡的外交关系。1999年3月,匈牙利正式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匈牙利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3]
对外关系
同美国的关系
1945年9月25日,匈牙利与美国恢复了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的外交关系。1966年9月8日两国外交关系升至大使级。2006年,布什总统短暂访问匈牙利。2008年和2009年两国分别签订了《打击恐怖主义组织信息交换协议》、《刑事犯罪信息交换协议》和《匈美刑事犯罪法律援助协议》。[6]
同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匈牙利和俄罗斯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2010年1月,匈牙利总理与俄罗斯总理共同签署了“南流天然气管道工程匈牙利项目”及南流股份公司的成立协议。[6]
同中国的关系
匈牙利解放十五周年纪念邮票(中国)
1949年10月4日,匈牙利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6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匈牙利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
2011年6月2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李斯特国际机场,开始对匈牙利进行正式访问。温家宝总理此访是24年来中国总理首次访问匈牙利。中匈关系传统友好,新形势下双方对进一步发展合作有着强烈的愿望和高度共识。温家宝说,中国对匈牙利的经济抱有信心,愿购买一定数量的匈牙利国债。为促进相互投资,中方决定提供10亿欧元专项贷款资金,用于两国企业合作项目。[3]
经济编辑
综述
匈牙利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工业基础较好。匈根据本国国情,研发和生产一些有自己特长的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如计算机、通讯器材、仪器、化工和医药等。匈采取各种措施优化投资环境,是中东欧地区人均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农业基础较好,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丰富的食品,而且为国家挣取大量外汇。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等。旅游业比较发达。[3]
农业
随着加入欧盟,匈牙利凭借自身农业生产的优势,根据欧盟农产品市场和本国农产品市场的需求,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和管理,重视技术研究、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鼓励民间有机协会的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有机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该国家自1989年政治剧变和经济转轨后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之一。
匈牙利生产的有机农产品涉及农产品的各个领域,主要有谷物、油料、蔬菜、水果、蜂产品、乳制品、畜产品等以及加工的各类产品,其中80%的产品用于出口。有机农业生产成为匈牙利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是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来源。匈牙利也成为目前中东欧地区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7]
工业
汽车工业是匈牙利支出产业,占匈牙利出口总额的20%。匈牙利共有7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从业人数达11.5万人,总产值约166.5亿欧元,产值占匈牙利国民生产总值的10%,占工业总产值19.4%,占出口总额20%。外资在匈牙汽车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乘用车和发动机生产企业基本为外资,本土企业主要从事商用车汽车零部件的生产。[8]
制药业历史悠久,是匈牙利最富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匈牙利也是中东欧地区最大药品生产和出口国,出口额占该地区30%左右。[8]
匈牙利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i产品生产国和世界电子工业主要生产基地,年产值保持在100亿欧元左右,占中东都和欧盟电子工业总产值的30%和4.5%。2013年,电子工业产值达93.37亿欧元,占匈牙利制造业产值的13.29%,出口额约占匈牙利出口总额的10.8%,创造11.2万个就业岗位。[8]
服务业
匈牙利国家服务业发展迅速。各种小商
旅游业 (9张)
店、小饮食店、小旅馆和其他服务网点的私有化已经完成。 2004年全国商业网点166212余个,零售总额为53117亿福林。2004年商业就业人数54.5万,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4%。[3]
旅游业
巴拉顿湖
匈牙利旅游业比较发达。2004年旅游外汇收入32.6亿欧元。全年接待外国游客3663.5万人次。2004年全国共有1096家旅行社,星级饭店824家,总床位33.6万个,其中五星级饭店16家,四星级饭店105家。主要旅游点:布达佩斯、巴拉顿湖、多瑙河湾、马特劳山。
劳动力
匈牙利劳动力素质较高,其劳动力人口约为410万,大都受过高等教育且具有特定的技能和专长。匈牙利受教育人口比例超过了人口总数的98%,大约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已经完成了一种专长或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匈牙利许多年轻人掌握英语、德语和法语等外语。
2001年匈牙利失业率为5.4%,大大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匈牙利各地区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别,西北地区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金融和市场营销人才,而多瑙河的东部失业率则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匈牙利的工资水平大大低于西欧地区,与中东欧的平均水平相差无几。匈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比西部低,但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与西部不相上下。[3]
外国投资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私有化进程,匈牙利开始实施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一度成为中东欧地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蔓延、外资进入空间趋于饱和等因素影响,匈牙利吸收外资势头有所减弱。2013年,匈牙利吸收外资流量为23亿欧元;截止2013年底,匈牙利累计吸收外资总额806亿欧元。
从投资领域来看,零售、金融、通讯、汽车、电子等行业是外商主要投资领域,约占吸收外资总额的三分之二。匈牙利移动通讯业、保险业、电力分销企业几乎全部由外资掌控,银行业80%以上的资产由外资控制,批发零售业近一半市场份额掌握在外资受众,95%以上的汽车由外资企业生产。
从投资国别来看,欧洲国家是外资主要来源地,占吸收外资总额的大部分。其中,德国为匈牙利第一大外资来源地,其次为卢森堡、荷兰、奥地利和法国。美国为匈牙利在欧洲以外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地。亚洲地区主要外资来源地为韩国、日本、中国(含港台)和新加坡。
匈牙利全国有3万家外资投资企业。外商投资的主要地区是首都布达佩斯和匈牙利西部地区。外资企业增加值占匈牙利GDP的三分之一左右,出口额占匈牙利总出口额的74%[9]
对外贸易
匈牙利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并将在2004年成为欧盟的一员。它同时还是欧洲自由贸易协定(EFTA)、中欧自由贸易地区(CEFTA)的成员。另外,匈还与以色列、土耳其、克罗地亚和爱沙尼亚签定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匈牙利取消了来自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产品配额。从欧盟和中欧自由贸易额地区国家进口的工业产品的关税也同时取消。[9]
匈牙利对外贸易分类
匈牙利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在匈投资的跨国公司,其出口额中的70%来自于这些企业。
90年代中期,随着外国投资的大量涌入,匈牙利出口增幅较快,1997年和1998两年的增长率均达到20%,2002年贸易增长率为12.6%,外贸总额达343亿美元,其中进口增长了11.7%,达376亿美元。
与过去相比,匈牙利主要贸易伙伴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欧盟的外贸额占其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二,而在1989年前,与前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占其外贸的三分之二。2002年匈牙利82%的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其中75.1%销往欧盟国家,而14%销往欧盟国家,而14%销往中欧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在进口方面,匈牙利从发达国家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66.8 %,其中56.3%来自于欧盟,16-17%来自于其它地区。
2002年,匈牙利主要贸易伙伴: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美国,对匈出口较多的国家分别为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中国、法国、日本和美国。
匈牙利外贸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口产品中机械产品所占的比例由1991年21%增至2002年的58%:制成品居于第二位,占30.8%。燃料和电力维持在原水平(2-3%)。农产品、食品以及原材料在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过去几年持续下降,约占9%。2002年,农产品和食品所占比例接近7%,在进口方面,机械设备的进口占比最高,为52%,其次是制成品,占35.5%。
匈牙利进口的主要产品有:石油、天然气、汽车零部件、计算机设备、汽轮机、测量仪器;出口的产品有: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交通工具(非铁路)以及化工产品等。[9]
欧元危机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匈牙利驻外使节年会上讲话说,匈牙利以及其他中欧国家在处理欧元危机和寻找出路方面,要比引起这一危机的西欧国家成功得多。
欧尔班政府自2010年上台后,为了削减财政赤字,宣布向银行系统连征3年银行税,向电信部门、能源部门和商业连锁店连征3年危机税。欧尔班说,负担分摊政策将是今后20年匈牙利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10]
交通编辑
概况
匈牙利的交通基础设施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重建,高速公路公里数不断增加。
公路
截止2013年,匈牙利公路总里程为3.17万公里,
铁路
匈牙利铁路发展历史悠久,早在1846年就修建开通了第一条铁路。
空运
截止2013年底,匈牙利有机场43个,其中国际机场5个。
水运
多瑙河
社会编辑
教育
15岁以上公民有98.9%的人具有基本教育水平。匈牙利语在世界最常用语的排名是40名,在欧洲是第12名。
匈牙利在体育方面是一个强国,
匈牙利传奇球星——普斯卡什
在奥运会上获得了大量的金牌,在皮划艇方面领先其他国家。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匈牙利获得8金、4银、5铜,超过日本,位居第九名。其中包括皮划艇3金、2银、1铜,游泳2金、1铜等。匈牙利在奥运会上最高成绩是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以16金、10银、16铜位列第三名。
㈢ 普鲁士和匈牙利的历史渊源
http://ke..com/view/64785.htm
http://ke..com/view/6397.htm
德意志是一个大区域,古代德意志包括西里西亚、但泽(现归波兰)、哥尼斯堡(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德国、奥地利(虽然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但不包括匈牙利),几乎是最纯正的日耳曼人。德意志最早是一大片大小不一的大公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是其中一个,关系有点像现在独联体之于俄罗斯和乌克兰。19世纪末,普鲁士王国逐渐强大,德意志的统一时机也基本成熟,普鲁士通过战争击败奥地利,并且北败丹麦东平法国,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奥地利则被排除在德意志帝国之外。后来二战前,纳粹德国又用胁迫手段将奥地利合并,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德意志国家。
简单说吧,德意志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自是这个概念的一个子集
参考资料: 天涯
㈣ 匈牙利历史
牙利概览
匈牙利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与它接壤的国家包括奥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匈牙利社会制度发生变革,经济严重衰退。国内生产总值、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分别下降23%,30%和40%。
由于匈牙利政权过渡平稳,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法规逐步完善,已基本与欧盟法律体系接轨,为市场经济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大力推行私有化和积极引进外资,有力地推动了匈牙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目前匈牙利私有化已基本结束,私有经济成分在GDP中的比重已占85%,原有的2000家国有企业只剩下不足300家,且仍在进行私有化。
据匈牙利经济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匈牙利引进外资已达267亿欧元。全国已建3万多家外资企业,其产值占匈牙利GDP的近50%,出口额占匈出口总额的80%。
匈牙利经济从1994年起开始走出谷底,并缓慢增长,1997年后步入稳定增长阶段,一直保持中等发展速度。1997年?2001年GDP分别增长4.4%,5.1%,4.5%,5.2%和3.8%,经济总量和居民生活水平已基本恢复到1989年剧变前的水平。
2002年,受世界经济下滑的影响,匈牙利经济增势减缓, GDP增长3.3%,高于欧盟平均增长水平。
通货膨胀率:1998年为14.3%,1999年为10%,2000年为9.8%,2001年为9.2%,2002年为5.3%。
失业率:1998年为9.1%,1999年为7%,2000年为6.3%,2001年为5.7%,2002年为5.9%。
居民收入增加:最低工资为50000福林(约合200欧元),居民实际收入增长13.6%,月平均工资12.25万福林(约合510欧元)。
匈牙利经济稳步发展,国际收支状况改善,投资和融资信誉度提高,被欧盟和经合组织(OECD)称为中东欧地区的“优秀生”,是首批入盟候选国之一
匈牙利概况
国名:匈牙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Hungary)
独立日:11月16日(1918年)
国庆日: 8月20日(1949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红色象征爱国者的热血,还象征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白色象征和平,代表人民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美好愿望;绿色象征着匈牙利的繁荣昌盛,象征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国徽:为盾徽。盾面垂直分为两部分:左边为平行、红白相间的宽条;右边下方是绿色的山峰,峰顶上有一顶王冠,王冠上面是白色双十字图案,这是主教标志。盾徽上面是一个圣斯提芬大王冠,王冠之上有一倾斜的十字架,传说十字架是王冠被窃时让小偷压斜的。
国家政要:总统 马德尔·费伦茨 (Madl Ferenc ) ,2000年6月当选,同年8月宣誓就职。总理 迈杰希·彼得(Megyessy Peter) ,2002年4月任职。
自然地理:面积为93030平方公里。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邻罗马尼亚,南接塞尔维亚和黑山(南斯拉夫),西与奥地利接壤,北与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为邻。
人口:1004.4万(1999年底)。主要民族是马扎尔族(即匈牙利族),少数民族有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德意志和吉普赛等族。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主要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15岁以上公民有98.9%的人具有基本教育水平。
首都:布达佩斯(Budapest)
简史:匈牙利国家的形成起源于东方游牧民族——马扎尔游牧部落,公元9世纪时他们从乌拉尔山西麓和伏尔加河湾一带向西迁徙,公元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下来。公元1000年,圣·伊斯特万国王加冕,正式建立封建国家。15世纪下半叶马嘉什国王统治时期是匈牙利历史上较为辉煌的时期。1526年土耳其入侵,封建国家解体。1699年开始全境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848年爆发了科苏特领导的自由革命斗争。1849年4月匈国会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国,但不久被奥地利和沙俄军队所扼杀
㈤ 旬牙利的相关资料
国名 匈牙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Hungary)。
国名释义 以民族名称命名。一般认为匈牙利的主要民族马扎尔族即匈牙利族。“匈牙利”的含意是“十个部落”。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红色象征爱国者的热血,还象征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白色象征和平,代表人民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美好愿望;绿色象征着匈牙利的繁荣昌盛,象征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国徽 为盾徽。盾面垂直分为两部分:左边为平行、红白相间的宽条;右边下方是绿色的山峰,峰顶上有一顶王冠,王冠上面是白色双十字图案,这是主教标志。盾徽上面是一个圣斯提芬大王冠,王冠之上有一倾斜的十字架,传说十字架是王冠被窃时让小偷压斜的。
国歌 《匈牙利共和国国歌》。
独立日 11月16日(1918年)
国庆日 8月20日(1949年)
大屠杀纪念日:4月16日(1944年)
争取自由斗争日:3月15日(1848年)
民族 马扎尔族占总人口的98%,其他有日耳曼族、斯洛伐克族、罗马尼亚族、塞尔维亚族等。有一说法是中国古代的匈奴。
(有诗证明: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匈牙利诗人 裴多菲)
首都 布达佩斯(Budapest)。人口170万(2006年1月1日)。
主要城市 米什科尔茨、德布勒森、塞格德。
货币 福林。
国花 郁金香。
名胜 巴拉顿湖、巴拉德拉洞群、圣·伊斯特万大教堂。
风俗 妇女婚后,便用花布把头发包住,这是与未婚少女的最大区别。结婚需经求婚、订婚和迎娶三个阶段,订婚的仪式必不可少,双方都由一位女性亲戚陪同去神父处登记。
国家政要: 总统绍约姆·拉斯洛 (Solyom Laszlo) ,2005年6月当选;总理久尔恰尼·费伦茨(Gyurcsany Ferenc) ,2004年9月当选,2006年4月,社会党在国会大选中获胜,赢得组阁权,同年6月,久尔恰尼宣誓就任总理。
人口
1006万(2007年1月1日)。主要民族为马扎尔族(即匈牙利族),约占98%。少数民族有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德意志和吉卜赛等族。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66.2%)和基督教(17.9%)。15岁以上公民有98.9%的人具有基本教育水平。
自然地理
面积为93030平方公里。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全境以平原为主,80%的国土海拔不足200米,属多瑙河中游平原。多瑙河以东的匈牙利大平原,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还有西北部的小平原,大部海拔100-150米。山地不足五分之一,北部为喀尔巴阡山脉的一部分,海拔300-1,000米。北部山地的凯凯什峰为全国最高点,海拔1015米。西部外多瑙山地为阿尔卑斯山的余脉,一般海拔300-500米,最高科里什峰,海拔704米。包科尼山南麓的巴拉顿湖,为中欧最大湖泊。
山区森林茂密,有栎树、山毛榉、椴树等;平原有大片草原,发育有肥沃的黑土。重要河流为多瑙河及其支流蒂萨河。巴拉顿湖为最大淡水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1月-4~-2℃,7月20~22℃,年降水量480~800毫米,自西向东递减。东邻罗马尼亚,南接塞尔维亚,西与奥地利接壤,北与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为邻。铝土矿储量丰富,分布在外多瑙山地一带;还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锰、铀等矿藏。全境三分之二地区有地下热水蕴藏。
简史
匈牙利国家的形成起源于东方游牧民族——马扎尔游牧部落,公元9世纪时他们从乌拉尔山西麓和伏尔加河湾一带向西迁徙,公元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下来。公元1000年,圣·伊斯特万国王加冕,正式建立封建国家。15世纪下半叶马嘉什国王统治时期是匈牙利历史上较为辉煌的时期。1526年土耳其入侵,封建国家解体。1699年开始全境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848年爆发了科苏特领导的自由革命斗争。1849年4月匈国会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国,但不久被奥地利和沙俄军队所扼杀。1867年奥匈协定宣布成立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1918年11月匈宣布成立第二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919年3月21日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同年8月被帝国主义干涉者联合武装进攻所颠覆,恢复了君主立宪政体,开始了霍尔蒂的法西斯统治。1945年4月苏联红军在匈牙利人民配合下解放了匈全境,1946年2月宣布废除帝制成立匈牙利共和国,1949年8月20日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并颁布宪法。1956年10月爆发匈牙利事件。1989年10月23日,根据宪法修正案,决定将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称匈牙利共和国。1999年底通过王冠法,并成立以总统为首的王冠委员会。
政治
1989年匈牙利政局发生急剧变化,同年2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社工党)宣布放弃执政党地位,实行多党制。此后,匈党内矛盾不断公开化,最后导致党的分裂。1989年10月,社工党改名为社会党,提出要在匈牙利建立“民主社会主义”。当月,匈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为“匈牙利共和国”,决定取消作为集体国家元首的共和国主席团,实行总统制;确立多党制和议会民主的法治国家;取消马列主义政党在国家机构中的领导作用的规定。
经济
匈牙利是一个具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工业基础较好。匈根据本国国情,研发和生产一些有自己特长的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如计算机、通讯器材、仪器、化工和医药等。匈采取各种措施优化投资环境,是中东欧地区人均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主要矿产资源是铝矾土,其蕴藏量居欧洲第三位。此外有少量褐煤、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等。森林覆盖率约为18%。农业基础较好,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丰富的食品,而且为国家挣取大量外汇。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等。旅游业比较发达。
匈牙利虽然资源贫乏,但山河秀美,建筑壮丽和富有特色,这里温泉遍布,气候四季分明,各国游客慕名而来。主要旅游点有布达佩斯、巴拉顿湖、多瑙河湾、马特劳山。坐落在多瑙河畔的首都布达佩斯是欧洲著名的古城,风光无限,有“多瑙河上的明珠”之美誉。欧洲最大的淡水湖巴拉顿湖也是吸引大批游客的一个亮点。另外,匈牙利的葡萄美酒也为这个国家增光添彩,以其历史悠久、酒味醇香闻名于世。匈牙利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其成为旅游大国,成为匈外汇重要来源之一。
1989年以来,匈牙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其目标是尽快地与欧洲经济溶为一体。随着政治局势的稳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匈牙利于1996年加入了经济合作发展组织,199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2年欧盟宣布将于2004年接纳匈牙利、波兰、捷克等申请加入的国家为其正式成员。匈现正按照欧盟的法律框架加紧完善其国内法律体系。
九十年代中期,匈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套经济改革计划,即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大力吸引外国投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匈失业率逐年下降,通货膨胀大幅度降低,外国投资不断涌入,匈很快地走上了以出口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道路,近2000家国营企业在私有化过程中被出售,私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89年的20%增至2000年的80%以上。
1997—2000年,匈经济平均增长率超过了4%。2001年,尽管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放慢,但仍然是中东欧地区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且高于欧盟的平均增长水平。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匈牙利通货膨胀率一直高居不下,严重制约着经济增长。为此,匈中央银行采取了严格的货币政策,确保物价的稳定,控制通货膨胀的攀升。2001年,匈中央银行放弃了执行多年的汇率小幅贬值机制,将其上下波动幅度各增加15%,并将原来实行的福林与美元挂钩改为与欧元挂钩。通过各方面的努力,2002年匈通货膨胀率由上年的6.8%降到了5.3%,经济增长率为3.3%,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旅游和建筑业的持续增长以及政府采取的增加工资、扩大消费需求的财政刺激政策。2002年,经常账户赤字计划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4.5%以下。匈货币福林目前已实现了自由兑换。
2002年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将匈牙利政府外币债券的信用评级由BBB3提高到A1。匈在中东欧地区竞争力的排名仅次于斯洛文尼亚居第二位。
【工业】
匈牙利工业政策是以促进投资为宗旨,以支持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以及建立起一个广泛的产品供销网络为目标,提高工业竞争力以便为加入欧盟做好准备。匈工业主要行业有机械制造、医药、信息技术和食品加工等。
匈2000年工业生产增长率为18.3%,而2001年降至4.1%,2002年更降至2.6%.匈工业生产增长主要来自于信息技术、电讯和家电等部门的发展。
【基础设施】
匈牙利的交通基础设施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重建,高速公路公里数不断增加。铁路仍属国营,由于其运输成本低且安全可靠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工业运输。匈牙利国际机场位于布达佩斯市郊,该机场拥有两个现代化的航空集散站。
匈牙利电信系统较为完善,其移动通讯业尤为发达。为了符合加入欧盟的要求,匈牙利政府2001年通过了一个电信自由化法案。该法案开放了国内和国际固定电话市场,移动通讯市场亦已放开。目前,匈牙利国家电话公司在国际长途和国内固话市场上仍占主导地位。匈牙利目前约有50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
【劳动力】
匈牙利劳动力素质较高,其劳动力人口约为410万,大都受过高等教育且具有特定的技能和专长。匈牙利受教育人口比例超过了人口总数的98%,大约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已经完成了一种专长或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匈牙利许多年轻人掌握英语、德语和法语等外语。
2001年匈牙利失业率为5.4%,大大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匈牙利各地区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别,西北地区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金融和市场营销人才,而多瑙河的东部失业率则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匈牙利的工资水平大大低于西欧地区,与中东欧的平均水平相差无几。匈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比西部低,但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与西部不相上下。
【匈牙利的外国投资】
外国投资是匈牙利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私有化进程,匈吸引了大批的外国投资。
在私有化方式上,匈牙利并未采用大部分东欧国家所实行的票券私有化方式,因为票券私有化大大地限制了外国投资者收购匈整个公司的可能性。匈牙利鼓励外国投资者整体收购国有企业。
自1990年以来,匈共有1500多家国有企业实现了私有化,私有化收入超过100亿美元。自1995年6月《私有化法案》及其修正案颁布以来,私有化进程明显加快,其程序也更加透明。匈牙利私有化和国有控股公司是负责管理和出售国有企业资产的专门机构。
自1990年以来,外国投资者在匈投资创办了约30000家企业,投资额约为284亿美元,约占中东欧地区吸引外资的三分之一,匈牙利因而成为中东欧地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匈人均吸引外资2480美元,位居中东欧地区首位。
在匈牙利投资较多的国家还包括法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等国。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中,美国占29%,德国占26%,法国占11%,荷兰占10%。
外资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雇用了全国43%的劳动力,其出口额占全部出口的70%。
外资企业对提高匈牙利的劳动生产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企业大多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并开始建立起新的产业,如汽车组装、零部件生产、电子工业元件等。外资企业对于匈牙利电信、医药和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外国投资的产业结构正发生变化:制造业的比例从2001年的50%下降至2002年的36%,而在房地产、租赁、辅助商业活动(16%)、金融服务业(12%)、电力和天然气、供暖和供水(9%)等领域投资比例都有显著的提高.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5家进驻匈牙利,其中包括:通用电器、通用汽车、奥迪、IBM,Elextronics、菲力普、诺基亚、Ameritech-Deutsche Telekom,Electrolux、西门子公司等。一些跨国公司将其在匈实现的利润又进行了再投资。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在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中。很多公司如通用电器、通用汽车、欧宝、诺基亚、奥迪、西门子、 Flextronics、菲力普、爱立信等企业已经迁往匈牙利。通用电器照明公司决定于2002年2月将位于伦敦的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事务的区域性中心迁至匈牙利。
由于匈牙利的地理位置优越,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倾向于在匈牙利建立辅助性服务中心,通用电器公司、Dlageo Pic和电子数据系统公司在过去的两年中已经在匈牙利建立了辅助中心。
在过去的几年中,匈政府重点鼓励发展以下行业:住房、桥梁和高速公路建设、中小企业的发展、旅游、创新和研发(特别是在信息科技领域)。
【匈牙利的外贸】
匈牙利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并将在2004年成为欧盟的一员。它同时还是欧洲自由贸易协定(EFTA)、中欧自由贸易地区(CEFTA)的成员。另外,匈还与以色列、土耳其、克罗地亚和爱沙尼亚签定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匈牙利取消了来自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产品配额。从欧盟和中欧自由贸易额地区国家进口的工业产品的关税也同时取消。
匈牙利对外贸易分类
匈牙利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在匈投资的跨国公司,其出口额中的70%来自于这些企业。
90年代中期,随着外国投资的大量涌入,匈牙利出口增幅较快,1997年和1998两年的增长率均达到20%,2002年贸易增长率为12.6%,外贸总额达343亿美元,其中进口增长了11.7%,达376亿美元。
与过去相比,匈牙利主要贸易伙伴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欧盟的外贸额占其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二,而在1989年前,与前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占其外贸的三分之二。2002年匈牙利82%的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其中75.1%销往欧盟国家,而14%销往欧盟国家,而14%销往中欧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在进口方面,匈牙利从发达国家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66.8 %,其中56.3%来自于欧盟,16-17%来自于其它地区。
2002年,匈牙利主要贸易伙伴: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美国,对匈出口较多的国家分别为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中国、法国、日本和美国。
匈牙利外贸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口产品中机械产品所占的比例由1991年21%增至2002年的58%:制成品居于第二位,占30.8%。燃料和电力维持在原水平(2-3%)。农产品、食品以及原材料在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过去几年持续下降,约占9%。2002年,农产品和食品所占比例接近7%,在进口方面,机械设备的进口占比最高,为52%,其次是制成品,占35.5%。
匈牙利进口的主要产品有:石油、天然气、汽车零部件、计算机设备、汽轮机、测量仪器;出口的产品有: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交通工具(非铁路)以及化工产品等。
新闻出版
目前在匈办报无须批准,到文教部登记即可。不少刊物有外国股份。2001年发行量较大的全国性报纸有7种,其它刊物87种。主要日报有《地铁报》、《今日一瞥》、《人民自由报》、《民族体育报》、《匈牙利民族报》、《快报》、《匈牙利新闻报》、《人民之声报》。匈牙利通讯社为国营,1880年成立。主要广播电台有科舒特广播电台(1949年成立)和裴多菲广播电台,均为国营电台。此外还有鲍尔多克广播电台和道努比乌斯广播电台。主要电视台有匈牙利电视台,国营,1958年成立。多瑙河电视台,私营。
外交
奉行独立的、以民族利益为基础的对外政策。在维护东西方平衡的外交关系的同时,争取返回欧洲,早日加入欧盟。1999年3月,匈牙利正式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匈牙利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与中国关系 1949年10月6日,匈牙利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㈥ 匈牙利的经济 文化 历史 政治
政治
1989年匈牙利政局发生急剧变化,同年2月,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社工党)宣布放弃执政党地位,实行多党制。此后,匈党内矛盾不断公开化,最后导致党的分裂。1989年10月,社工党改名为社会党,提出要在匈牙利建立“民主社会主义”。当月,匈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为“匈牙利共和国”,决定取消作为集体国家元首的共和国主席团,实行总统制;确立多党制和议会民主的法治国家;取消马列主义政党在国家机构中的领导作用的规定。
[编辑本段]经济
匈牙利是一个具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工业基础较好。匈根据本国国情,研发和生产一些有自己特长的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如计算机、通讯器材、仪器、化工和医药等。匈采取各种措施优化投资环境,是中东欧地区人均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主要矿产资源是铝矾土,其蕴藏量居欧洲第三位。此外有少量褐煤、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等。森林覆盖率约为18%。农业基础较好,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丰富的食品,而且为国家挣取大量外汇。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等。旅游业比较发达。
匈牙利虽然资源贫乏,但山河秀美,建筑壮丽和富有特色,这里温泉遍布,气候四季分明,各国游客慕名而来。主要旅游点有布达佩斯、巴拉顿湖、多瑙河湾、马特劳山。坐落在多瑙河畔的首都布达佩斯是欧洲著名的古城,风光无限,有“多瑙河上的明珠”之美誉。欧洲最大的淡水湖巴拉顿湖也是吸引大批游客的一个亮点。另外,匈牙利的葡萄美酒也为这个国家增光添彩,以其历史悠久、酒味醇香闻名于世。匈牙利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其成为旅游大国,成为匈外汇重要来源之一。
1989年以来,匈牙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其目标是尽快地与欧洲经济溶为一体。随着政治局势的稳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匈牙利于1996年加入了经济合作发展组织,199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2年欧盟宣布将于2004年接纳匈牙利、波兰、捷克等申请加入的国家为其正式成员。匈现正按照欧盟的法律框架加紧完善其国内法律体系。
九十年代中期,匈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套经济改革计划,即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大力吸引外国投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匈失业率逐年下降,通货膨胀大幅度降低,外国投资不断涌入,匈很快地走上了以出口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道路,近2000家国营企业在私有化过程中被出售,私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89年的20%增至2000年的80%以上。
1997—2000年,匈经济平均增长率超过了4%。2001年,尽管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放慢,但仍然是中东欧地区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且高于欧盟的平均增长水平。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匈牙利通货膨胀率一直高居不下,严重制约着经济增长。为此,匈中央银行采取了严格的货币政策,确保物价的稳定,控制通货膨胀的攀升。2001年,匈中央银行放弃了执行多年的汇率小幅贬值机制,将其上下波动幅度各增加15%,并将原来实行的福林与美元挂钩改为与欧元挂钩。通过各方面的努力,2002年匈通货膨胀率由上年的6.8%降到了5.3%,经济增长率为3.3%,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旅游和建筑业的持续增长以及政府采取的增加工资、扩大消费需求的财政刺激政策。2002年,经常账户赤字计划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4.5%以下。匈货币福林目前已实现了自由兑换。
2002年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将匈牙利政府外币债券的信用评级由BBB3提高到A1。匈在中东欧地区竞争力的排名仅次于斯洛文尼亚居第二位。
【工业】
匈牙利工业政策是以促进投资为宗旨,以支持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以及建立起一个广泛的产品供销网络为目标,提高工业竞争力以便为加入欧盟做好准备。匈工业主要行业有机械制造、医药、信息技术和食品加工等。
匈2000年工业生产增长率为18.3%,而2001年降至4.1%,2002年更降至2.6%.匈工业生产增长主要来自于信息技术、电讯和家电等部门的发展。
【基础设施】
匈牙利的交通基础设施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了大规模重建,高速公路公里数不断增加。铁路仍属国营,由于其运输成本低且安全可靠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工业运输。匈牙利国际机场位于布达佩斯市郊,该机场拥有两个现代化的航空集散站。
匈牙利电信系统较为完善,其移动通讯业尤为发达。为了符合加入欧盟的要求,匈牙利政府2001年通过了一个电信自由化法案。该法案开放了国内和国际固定电话市场,移动通讯市场亦已放开。目前,匈牙利国家电话公司在国际长途和国内固话市场上仍占主导地位。匈牙利目前约有50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
【劳动力】
匈牙利劳动力素质较高,其劳动力人口约为410万,大都受过高等教育且具有特定的技能和专长。匈牙利受教育人口比例超过了人口总数的98%,大约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已经完成了一种专长或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匈牙利许多年轻人掌握英语、德语和法语等外语。
2001年匈牙利失业率为5.4%,大大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匈牙利各地区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别,西北地区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金融和市场营销人才,而多瑙河的东部失业率则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匈牙利的工资水平大大低于西欧地区,与中东欧的平均水平相差无几。匈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比西部低,但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与西部不相上下。
【匈牙利的外国投资】
外国投资是匈牙利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私有化进程,匈吸引了大批的外国投资。
在私有化方式上,匈牙利并未采用大部分东欧国家所实行的票券私有化方式,因为票券私有化大大地限制了外国投资者收购匈整个公司的可能性。匈牙利鼓励外国投资者整体收购国有企业。
自1990年以来,匈共有1500多家国有企业实现了私有化,私有化收入超过100亿美元。自1995年6月《私有化法案》及其修正案颁布以来,私有化进程明显加快,其程序也更加透明。匈牙利私有化和国有控股公司是负责管理和出售国有企业资产的专门机构。
自1990年以来,外国投资者在匈投资创办了约30000家企业,投资额约为284亿美元,约占中东欧地区吸引外资的三分之一,匈牙利因而成为中东欧地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匈人均吸引外资2480美元,位居中东欧地区首位。
在匈牙利投资较多的国家还包括法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等国。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中,美国占29%,德国占26%,法国占11%,荷兰占10%。
外资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雇用了全国43%的劳动力,其出口额占全部出口的70%。
外资企业对提高匈牙利的劳动生产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企业大多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并开始建立起新的产业,如汽车组装、零部件生产、电子工业元件等。外资企业对于匈牙利电信、医药和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外国投资的产业结构正发生变化:制造业的比例从2001年的50%下降至2002年的36%,而在房地产、租赁、辅助商业活动(16%)、金融服务业(12%)、电力和天然气、供暖和供水(9%)等领域投资比例都有显著的提高.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5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5家进驻匈牙利,其中包括:通用电器、通用汽车、奥迪、IBM,Elextronics、菲力普、诺基亚、Ameritech-Deutsche Telekom,Electrolux、西门子公司等。一些跨国公司将其在匈实现的利润又进行了再投资。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在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中。很多公司如通用电器、通用汽车、欧宝、诺基亚、奥迪、西门子、 Flextronics、菲力普、爱立信等企业已经迁往匈牙利。通用电器照明公司决定于2002年2月将位于伦敦的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事务的区域性中心迁至匈牙利。
由于匈牙利的地理位置优越,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倾向于在匈牙利建立辅助性服务中心,通用电器公司、Dlageo Pic和电子数据系统公司在过去的两年中已经在匈牙利建立了辅助中心。
在过去的几年中,匈政府重点鼓励发展以下行业:住房、桥梁和高速公路建设、中小企业的发展、旅游、创新和研发(特别是在信息科技领域)。
【匈牙利的外贸】
匈牙利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并将在2004年成为欧盟的一员。它同时还是欧洲自由贸易协定(EFTA)、中欧自由贸易地区(CEFTA)的成员。另外,匈还与以色列、土耳其、克罗地亚和爱沙尼亚签定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匈牙利取消了来自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产品配额。从欧盟和中欧自由贸易额地区国家进口的工业产品的关税也同时取消。
匈牙利对外贸易分类
匈牙利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在匈投资的跨国公司,其出口额中的70%来自于这些企业。
90年代中期,随着外国投资的大量涌入,匈牙利出口增幅较快,1997年和1998两年的增长率均达到20%,2002年贸易增长率为12.6%,外贸总额达343亿美元,其中进口增长了11.7%,达376亿美元。
与过去相比,匈牙利主要贸易伙伴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欧盟的外贸额占其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二,而在1989年前,与前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占其外贸的三分之二。2002年匈牙利82%的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其中75.1%销往欧盟国家,而14%销往欧盟国家,而14%销往中欧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在进口方面,匈牙利从发达国家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66.8 %,其中56.3%来自于欧盟,16-17%来自于其它地区。
2002年,匈牙利主要贸易伙伴: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美国,对匈出口较多的国家分别为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中国、法国、日本和美国。
匈牙利外贸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口产品中机械产品所占的比例由1991年21%增至2002年的58%:制成品居于第二位,占30.8%。燃料和电力维持在原水平(2-3%)。农产品、食品以及原材料在出口中所占的比例在过去几年持续下降,约占9%。2002年,农产品和食品所占比例接近7%,在进口方面,机械设备的进口占比最高,为52%,其次是制成品,占35.5%。
匈牙利进口的主要产品有:石油、天然气、汽车零部件、计算机设备、汽轮机、测量仪器;出口的产品有: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交通工具(非铁路)以及化工产品等。
简史
匈牙利国家的形成起源于东方游牧民族——马扎尔游牧部落,公元9世纪时他们从乌拉尔山西麓和伏尔加河湾一带向西迁徙,公元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下来。公元1000年,圣·伊斯特万国王加冕,正式建立封建国家。15世纪下半叶马嘉什国王统治时期是匈牙利历史上较为辉煌的时期。1526年土耳其入侵,封建国家解体。1699年开始全境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848年爆发了科苏特领导的自由革命斗争。1849年4月匈国会通过独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国,但不久被奥地利和沙俄军队所扼杀。1867年奥匈协定宣布成立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1918年11月匈宣布成立第二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919年3月21日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同年8月被帝国主义干涉者联合武装进攻所颠覆,恢复了君主立宪政体,开始了霍尔蒂的法西斯统治。1945年4月苏联红军在匈牙利人民配合下解放了匈全境,1946年2月宣布废除帝制成立匈牙利共和国,1949年8月20日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并颁布宪法。1956年10月爆发匈牙利事件。1989年10月23日,根据宪法修正案,决定将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称匈牙利共和国。1999年底通过王冠法,并成立以总统为首的王冠委员会
[编辑本段]人口
1019万(2007年1月1日)。主要民族为马扎尔族(即匈牙利族),约占98%。少数民族有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德意志和吉卜赛等族。官方语言为匈牙利语。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66.2%)和基督教(17.9%)。15岁以上公民有98.9%的人具有基本教育水平。
自然地理
面积为93030平方公里。是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全境以平原为主,80%的国土海拔不足200米,属多瑙河中游平原。多瑙河以东的匈牙利大平原,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还有西北部的小平原,大部海拔100-150米。山地不足五分之一,北部为喀尔巴阡山脉的一部分,海拔300-1,000米。北部山地的凯凯什峰为全国最高点,海拔1015米。西部外多瑙山地为阿尔卑斯山的余脉,一般海拔300-500米,最高科里什峰,海拔704米。包科尼山南麓的巴拉顿湖,为中欧最大湖泊。
㈦ 匈牙利人是由什么人演变而来的
匈牙利人自称马扎尔人(Magyars),其千年历史的真正起源还未完全被科学地探究清楚。其中匈牙利人定居前的历史争论最多,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因为按最早的文字记载,匈牙利的历史也只能追溯到马扎尔人定居前后,定居前的史料很少,无从依据。
对于匈牙利人的起源,历史学家们无从考证,只从语言方面找出了一定的渊源。据传在1235年,贝拉四世(Béla IV)令多名教士向东方传教,他们越过伏尔加河,发现在那里的荒原地带有一部分人的语言与匈牙利语接近。19世纪,匈牙利的语言学家们对那一地区部落使用的语言进行了考察和研究。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匈牙利人的原始聚居地是在乌拉尔山以东鄂毕河流域及里海以北一带,他们的祖先属于乌拉尔民族的芬兰-乌戈尔人(Finno-Ugrian group of the Uralic languages)的分支,公元前后移至乌拉尔山西侧同伏尔加河与卡玛河交汇的河套地区。后来,有科学资料证明,古代匈牙利人曾在这一地区与芬兰-乌戈尔语系的其他民族聚居过。由于这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古代匈牙利人以渔猎为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大约从5世纪中期开始,大部分古代匈牙利人的部落开始由黑海以北的南俄罗斯草原向西南方向移动,首先到达顿河下游平原。那时的匈牙利人由7个部落组成,它们是:涅克、麦扎尔(即马扎尔)、居特焦尔马特、陶尔扬、耶诺、凯尔和凯西。其中麦扎尔部落最强,因此古代匈牙利人也被称做麦扎尔人。传说部落首领曾按照东方习俗滴血为盟,选举麦扎尔部落的首领阿尔巴德(Arpad)任总首领。
根据考古研究成果证明,公元896年,在阿尔巴德的率领下,当时约有50万马扎尔人有组织地、且在牺牲较小的情况下进入了喀尔巴阡盆地。马扎尔人迁移的时间比较长,达4个世纪左右。在这么长的迁移过程中,马扎尔人始终在土耳其人所管辖的地区生活,也正因为此,9~10世纪的一些历史记载常把匈牙利人称做土耳其人。
喀尔巴阡盆地是一个冲积平原。在民族大迁移过程中,各民族很好地保持了自己民族和语言的主要特点,由此可见,马扎尔人不是本地区的原有居民。他们同那些由东方进入欧洲的游牧民族一样,由于血族关系而不是所处地理位置使马扎尔人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这7个匈牙利部落包括大约100个左右的氏族,这些氏族的祖先应该都是共同的。匈牙利人与迁移到欧洲的其他民族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他民族大部分操日耳曼语或斯拉夫语,都属印欧语系,而匈牙利语属芬兰-乌戈尔语系,同时又受土耳其语和波斯语的影响。当然,马扎尔人的外貌、民俗、曲调等都与众不同。另外,与在这里定居的其他民族不同的是,马扎尔人长期以来都有其相对固定的归属,而其他民族或是将自己归属于斯拉夫人,或是归属日耳曼人。同时,匈牙利人的文化是吸收了曾在这里定居的民族的许多因素,如土耳其、伊朗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文化。由于历史原因,匈牙利具有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点,这从他们的后来的文学、艺术以及音乐等方面可以充分表现出来。由于喀尔巴阡盆地有效地阻止了来自北方、东方和东南方的侵入,但无法阻止其他民族沿多瑙河从西方和南方的进入。因此,匈牙利也受到西方和南方,或者应该说是西方和东方强国的双重制约,使得这个国家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参加到某个集团中去。事实上,匈牙利的语言、独特的外貌和文化使得他们与同是定居在这里的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有根本的区别。
㈧ 匈牙利革命的发展历史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匈牙利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匈牙利约有100万工人,其中一半在大中企业中工作,一半在小型工厂里。大工业基本上集中在首都布达佩斯及其周围地区。当时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受着大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工厂的工人平均每天做工长达12至16小时,甚至十一二岁的童工每天做工也长达12小时或12小时以上。工人的工资很低,成年工人的工资只有奥地利工人的2/3,德国工人的1/2,童工和女工的工资更是少得可怜,生活十分悲惨。
长期以来,由于哈布斯堡王朝的民族压迫,匈牙利成了奥地利的农业附庸国,因此,20世纪初的匈牙利基本上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全国 64%的居民从事农业,而 1/2的土地掌握在24000个大地主手里,3/4以上的农民却根本没有土地,或者只有一点少得可怜的份地,农民缺地的情况十分严重。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关系在农村中也发展起来,这样便加速了农民的阶级分化,除了少数农户上升为富农外,广大农民由于无地或少地,只好给地主、富农当长工、打短工。不少农民被迫离乡背井,出外谋生。他们除了遭受地主、富农的奴役、剥削外,还受到商人、高利贷者的盘剥,再加上名目繁多的捐税,辛苦一年,难得温饱。广大农民群众痛恨哈布斯堡王朝,要求获得土地和解放的愿望非常迫切。所以,革命前夕,匈牙利人民同哈布斯堡王朝的矛盾、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之前的矛盾、封建大地主阶级同农民之间的矛盾都极为尖锐。 1918年 1月,匈牙利工人阶级为抗议德国、奥匈政府拒绝苏俄所提议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爆发了有30万工人参加的一月总罢工。罢工者高呼:“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万岁”!一月总罢工开始于首都,很快地蔓延到其他城市,形成全国性的政治总罢工,塞格德罢工的工人强烈要求政府与苏联缔结和约。奥兹德的罢工人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通过一项决议,把召开群众大会的广场命名为“列宁广场”。工人罢工运动和革命社会主义者的活动,加快了革命思想在士兵中的传播。1918年2月1日,卡托罗水兵起义,参加起义的有40艘战舰的6万名水兵。他们逮捕了军官,成立了水兵委员会,后被政府的主力舰队和德国的潜水艇镇压下去。5 月20日,驻在贝奇城的步兵第六团后备营的士兵也发动起义,起义者占领了兵器库,夺取了一批来福枪和机关枪,并占领了邻近的兵营和车站。反动政府使用了大炮,才将起义镇压下去。
反动派用武力镇压群众的革命运动,只能是火上加油。1918年 6月,布达佩斯又爆发了总罢工,这是继一月总罢工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行动。罢工中,工人与反动宪兵发生了流血冲突。在总罢工期间,首都及其他地方相继出现了许多苏维埃组织。一部分农民也起来夺取地主的土地。
匈牙利反动政府为了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在实行武力镇压的同时,还利用报纸大造反革命舆论,诱骗国内人民停止罢工;并力图和协约国进行妥协,以便集中力量来镇压群众革命运动。1918年10月,奥匈帝国军队在意大利战线遭到惨败,迅速瓦解。奥匈帝国分崩离析,匈牙利境内人民沸腾起来了。10月30日,布达佩斯的工人在革命社会主义者和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领导下,开始总罢工,举行规模巨大的示威游行,示威者高呼口号,唱着匈牙利国歌和马赛曲在街上行进,道旁的群众队伍向示威者表示热烈欢迎,妇女和姑娘们从窗口挥动着手帕。士兵们撕毁了军帽上的王朝帽徽,把它踩在污泥中,夺过军官们的指挥刀和手枪,参加了示威游行的队伍。当天晚上,首都工人和士兵发动了武装起义。翌日,起义者占领城中重要的战略据点——桥梁、邮局、电话局、兵工厂以及城防司令部,并打开监狱,释放被捕的革命同志。起义者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匈牙利共和国。但是,由于这时匈牙利工人阶级还没有一个真正革命的政党,社会民主党人采取妥协政策,因此人民的胜利果实被资产阶级攫取了,成立了以米哈伊·卡罗利为首的所谓“联合政府”。这个“联合政府”并没有与哈布斯堡王朝断绝联系,相反地向皇帝宣誓就职。新政府还宣布革命结束,让工人回工厂,士兵回营房。这一切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11月 1日,革命社会主义者组织大规模的群众大会,抗议“联合政府”这种违背人民心愿的倒行逆施。大会通过议:“国内劳动人民和士兵一致要求:立即建立共和国,并断绝同王朝的一切联系”。这时,争取建立共和国的斗争席卷全国,许多地方的政权已掌握在工人代表苏维埃手中;农民运动也非常活跃,在喀尔巴阡一带,开展了夺取地主土地的运动。在人民群众革命运动的强大压力下,1918年11月16日,卡罗利政府才正式宣布匈牙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立,哈布斯堡王朝被废除。匈牙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匈牙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但是,这次革命由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在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的许多工人代表苏维埃都被社会民主党右派所把持,结果使卡罗利又窃取了总统的职位。 十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所建立的这个共和国,根本不是工人阶级所希望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卡罗利政府没有解决民主革命的任何重大问题,例如,土地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民主改革等问题,也都是一句空话。相反,卡罗利政府却把镇压革命力量视为自己的天职。匈牙利人民刚刚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民族压迫,又被“本民族”的资产阶级套上了资本主义压迫的锁链。这种情况使匈牙利国内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促进了革命运动的急速发展。
㈨ 奥匈帝国的历史
奥匈帝国(德语:Österreich-Ungarn,马扎尔语:Osztrák-Magyar Monarchia)是1867年至1918年间的一个中欧国家。
在这段时间里,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联盟,这个联盟的德文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的王冠领地”(Die im Reichsrat vertretenen Königreiche und Länder und die Länder der heiligen ungarischen Stephanskrone)。匈牙利国王与奥地利皇帝同是同一个人。匈牙利对内享有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等自治权,对外事务(外交和国防)则与奥地利一样,统一由帝国中央政府处理。
奥匈帝国是匈牙利贵族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在争取维持原来得奥地利帝国时所达成的一个折衷解决方法。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它的内政主要由组成它的十一个主要民族之间的争执所决定。当时在欧洲各地民族独立思想不断发展。虽然奥匈帝国在其成立期间不断有民族起义和其它纠纷,但在它所存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得到现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奥匈帝国的领土
一般将奥匈帝国的领土分为两个部分:内莱塔尼亚(CisLethania)和外莱塔尼亚(TransLethania)。
狭义的内莱塔尼亚仅指莱塔河以西的部分,即奥地利,但广义的内莱塔尼亚还包括斯洛文尼亚、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加里西亚和达尔马提亚等地区。这部分被统称为“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与领地”。
外莱塔尼亚,即莱塔河以东的部分,也不只包括匈牙利,而且还包括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克罗地亚。这部分领土被统称为“圣斯蒂芬的王冠领地”。圣斯蒂芬一世是匈牙利的第一位基督教国王,他后来被尊为圣人。
行政划分
内莱塔尼亚的王国和领地包括
波希米亚王国 (Königreich Böhmen)
达尔马提亚王国 (Königreich Dalmatien)
加里西亚-洛多梅里亚王国 (Königreich Galizien und Lodomerien)
奥地利公国(包括上奥地利和下奥地利) (Erzherzogtumen Österreich Österreich ob der Enns und unter der Enns)
布科维纳公国 (Herzogtum Bukowina)
卡林西亚公国 (Herzogtum Kärnten)
卡尼鄂拉公国 (Herzogtum Krain)
萨尔茨堡公国 (Herzogtum Salzburg)
西里西亚公国 (Herzogtum Ober- und Niederschlesien)
施蒂利亚公国 (Herzogtum Steiermark)
摩拉维亚侯国 (Markgrafschaft Mähren)
蒂罗尔和前阿尔卑斯地区 (Gefürstete Grafschaft Tirol und Land Vorarlberg)
滨海省份 (Österreichisches Küstenland)
外莱塔尼亚包括:
匈牙利王国 (Königreich Ungarn)
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 (Königreich Kroatien und Slawonien)
阜姆(里耶卡)自由市 (Stadt Fiume)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Bosnien und Herzegowina)属于独立的帝国直辖省份,由匈牙利和奥地利共同管理。
奥匈帝国的建立:1867年的折衷方案
1867年2月建立奥匈帝国的折衷出于多种原因。在此之前,奥地利帝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1804年—1867年)。但19世纪中叶以后,这个帝国被削弱了许多:1859年的意大利独立战争使它在意大利的势力被削弱;1866年的普奥战争迫使它退出德意志邦联,同时匈牙利对维也纳的统治也非常不满。在帝国的其它许多地区民族主义思想也不断加强。匈牙利对奥地利的统治不满出于多种原因,其中之一是奥地利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对1848年匈牙利革命的镇压。
为了保障奥地利皇帝在匈牙利的地位,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与匈牙利的贵族举行谈判,寻求一个可以使他们支持他的折衷方案。一些政府官员劝告弗朗茨·约瑟夫与所有民族运动家谈判,来建立一个联邦国家。他们担心单独与匈牙利贵族谈判会遭到其它民族更大的反对。但弗朗茨·约瑟夫无法忽视匈牙利贵族的势力,而这些贵族只肯接受一个他们与奥地利传统贵族之间的二元体。
匈牙利贵族尤其要求皇帝特地在匈牙利加冕为匈牙利国王来证明匈牙利在帝国内的特权。他们还要求在布达佩斯设立一个有立法权的议会,这个议会设立的法律在历史上归属匈牙利王国的地区有效。这个议会的组成保证匈牙利人(尤其是其贵族和市民阶层的精华)在其中占多数,而国内众多的罗马尼亚和斯拉夫人少数民族则基本上无权。
政府结构
奥匈帝国有三个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和一个位于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匈牙利和奥地利各有各自的议会和自己的首相。皇帝的权利理论上是至高的,但实际上是有限的。皇帝的中央政府负责陆军、海军、外交和对外贸易。
奥匈帝国内的一些地区如贾利希亚和克罗地亚享受特别地位,它们拥有特殊的政府形式。
两个地区的共同政府由一个共同部长会议组成,这个共同部长会议的成员包括三个部长(财政、军事和外交),两个地区的首相,一些大公和皇帝本人。每个议会派出一个代表团分别对共同部长会议的财政计划进行表决,这样每个地区政府对共同政府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最终共同政府的部长仅对皇帝负责,而皇帝本人有权对外交和军事政策作最后决定。
两个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权力交叉往往导致摩擦和低效率。尤其军队在这方面受到阻碍。尽管军事是中央政府的职权范围,但奥地利和匈牙利政府有“征兵、提供驻扎地、运输和补给,以及负责军队人员民事的和非军事事务的责任”。因此每个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决定有很强的影响力,而每个地方政府都使用每一个机会来扩大它们自己的权力。
两个地区之间奥地利部分占总人口的约57%以及主要经济资源。从1867年开始两个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最大的争执是关于每个政府向中央政府交纳多少费用的问题。这个问题每十年进行一次协商,而每次协商都造成很大的争议。尤其是从1900年代中开始(1906年4月)匈牙利的议会中民族主义者占多数和组织政府开始,这个争议问题造成了一个持久性的宪法危机。1907年10月和1917年11月,这个问题在一个“始终如旧”的基础上暂时获得解决。
民族关系
在帝国的两个部分起支配作用的两个民族其实都是少数民族:在奥地利部,分日耳曼人人只占36%,而在匈牙利部分,匈牙利人也不到半数。
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斯洛文尼亚人和意大利人都试图在奥地利部分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同时在匈牙利部分,罗马尼亚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向匈牙利人的统治挑战。罗马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还争取与新成立的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王国合并。
相对于在奥地利部分的德国统治者来说,匈牙利的统治者更不愿交出他们的权利。但1868年,在他们获得自主权一年后,他们授予克罗地亚王国部分自主权。
奥匈帝国内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语言的问题。哪些语言是官方语言或官用语言总是一个问题。少数民族总是希望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以及教育他们自己的语言。比如1897年4月5日奥地利首相下令在波希米亚将捷克语和德语作为同等的内部官方语言结果受到整个帝国德国民族主义者的抨击。最后这位首相被解雇。
经济
在其存在的年间,奥匈帝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技术的改进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这50年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播到整个帝国。旧的封建主义制度不断消失。尤其维也纳附近、奥地利腹地、阿尔卑斯山麓和博希米亚是经济发展的中心。19世纪末,匈牙利中心平原和喀尔巴阡山脉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很快。整个帝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差相当大。总的来说西部的发展比东部高得多。20世纪初整个帝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都很高。从1870年到1913年国家每人平均生产率每年约提高1.45%。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英国1.00%,法国1.06%,德国1.51%)这个发展速度是比较高的。但国家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还是落后于其它国家,原因是它的起步比较晚。英国的数字约是奥匈帝国的三倍,德国是它的两倍。这个粗的比较还无法体现帝国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性。
铁路在奥匈帝国普及很快。1841年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帝国就已经从维也纳出发在西部建立了一个铁路核心。此时政府认识到铁路的军事意义,因此开始在其建设上大量投资。布拉迪斯拉发、布达佩斯、布拉格、克拉科夫、格拉茨、卢布尔雅那和威尼斯都被联入铁路网。到1854年为止整个帝国内的铁路网长度达2000千米,其中约60-70%为国有。由于1848年的革命和克里米亚战争帝国政府为解决其经济困难开始将其铁路出售给私人投资者。
从1854年到1879年几乎所有的铁路建设都是由私人投资完成的。在奥地利部分铁路网延长了7952千米,在匈牙利部分铁路网延长了5839千米。许多新的地区被连入铁路网,现有的铁路网被连接到一起。在此之前奥匈帝国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运,铁路网的发展使整个帝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协调。
1879年后政府开始慢慢地重新将铁路网国有化。其主要原因是1870年代的经济萧条使私人企业对铁路的投资减缓了,无法满足政府的要求。从1879年到1900年奥匈帝国修建了25000千米铁路,大多数是补充已有的铁路网。在东部也建立了新的铁路。一些地区一直到此时才接通铁路。铁路网大大地降低了帝国内的运输费用,为其内部经济打开了新的市场。
外交
奥地利部分和匈牙利部分地区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态度也稍不相同。布达佩斯的政治家害怕帝国的扩大会使得匈牙利人的比例和影响变小,而帝国政府与德国对付俄罗斯的同盟则受到两个地区政府的欢迎,因为它们都将俄罗斯看作最大的军事威胁。
按1878年柏林条约奥匈帝国于1878年8月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908年10月它正式被并入帝国。这块地方被作为双方共同管理地区,并被率属于财政部管理。为解决这个不正常的状况一些维也纳的政治家考虑将这块地区与帝国南部的其它一些斯拉夫人占多数的地区合并为帝国的一个第三个地区。当地的克罗地亚领导人肯定会更加偏向维也纳,而反对布达佩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访问波思维尼亚首都萨拉热窝时被一个被称为年轻的波斯尼亚的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团体刺杀。
奥匈帝国此前就已经由于民族运动丧失了意大利人居住的皮埃蒙特,因此许多奥匈帝国人感到将南部的斯拉夫人地区丧失给塞尔维亚是非常可能的。塞尔维亚在1913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得了许多领土。这使奥匈帝国感到非常不安。一些政府成员早就想对塞尔维亚动手了。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因此决定在塞尔维亚在奥匈帝国境内挑动暴乱之前先发制人。它以这次刺杀为借口提出了塞尔维亚无法接受的十条要求。虽然塞尔维亚接受了九条,第十条仅拒绝了部分,奥匈帝国以此为由对塞尔维亚宣战。
这个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后俄罗斯动员支持塞尔维亚,这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意大利本来与奥匈帝国结盟,但保持中立。1915年它倒向协约国并希望可以以此从奥匈帝国获得更多的领土。
奥匈帝国的军队一开始可以抵抗入侵匈牙利的意大利军队并进入意大利。尤其1914年它的军队损失惨重。但总的来说它还是比较成功的。1915年5月和1917年它占领意大利领土。但对于德国的战争领导人来说,奥匈帝国的战场越来越次要。战争的最后一年中补给困难、低志气和高伤亡度大大地较少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奥匈帝国的解体
1918年夏战事对轴心国越来越不利。虽然到此为止奥匈帝国内的少数民族领导人一直对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此时他们不得不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了。当协约国的胜利显而易见时,对他们来说脱离旧的帝国,接受协约国所宣扬的民族主义是必走的路了。此时的奥匈帝国已经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起了。其它社团也对帝国丧失了信心:经济发展已不存在,经济发展的希望消失,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这使社会主义者非常气愤。在这些条件下极端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1918年9月和10月,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达成停火协议。
战争的结束也是奥匈帝国的终止。对战胜国来说,按照伍德鲁·威尔逊宣布的十四点计划奥匈帝国分裂为许多民族国家是必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分裂奥匈帝国并非协约国的战争目的,这个建议一直到战争后期才获得支持。相反的,许多人认为奥匈帝国的分裂并不解决当地的民族问题,而只是使得这个地区更加不稳定。
10月28日捷克首先宣布独立,匈牙利其次。特兰西瓦尼亚大多数地区加入罗马尼亚,其中还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数民族。南部的斯拉夫地区联合组成了后来的南斯拉夫。
战后战胜国承认这些新的边界,大大地改变了当地的政治地图。一系列条约保障这些边界的合法性。
奥地利和匈牙利成为共和国,哈布斯堡王朝被永久驱逐。在匈牙利首先成立了一个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但1919年罗马尼亚入侵后保皇势力又开始抬头。1920年匈牙利恢复为一个王国,但没有国王。奥匈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卡尔一世企图占据这个王位没有成功(1921年3月至10月),他被放逐到葡萄牙属马德拉群岛,后来在那里逝世。米克罗斯·霍尔蒂成为执政者。
以下这些国家从奥匈帝国(有些是部分)产生:
奥地利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现在分成捷克、斯洛伐克二国)
南斯拉夫(现在分成塞尔维亚与黑山、克罗地亚、波黑、斯洛文尼亚、马其顿等五国)
波兰
此外罗马尼亚和意大利也获得部分奥匈帝国的土地。
㈩ 想了解匈牙利历史,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书籍
我知道的有一部《欧洲通史》,这本书建议你可以看一看,里面讲述的各国历史中匈牙利的历史还是比较全面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