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盘又叫罗经仪,它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罗盘,又叫罗经仪,是用于风水探测的工具,理气宗派常用的操作工具。罗盘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中国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他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罗盘上。
指南针的前身叫“司南”,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前三世纪的《韩非子·有度篇》。那时,人们谈到磁石吸铁现象时,认为有“慈母怀子”之意,所以曾把“磁”写作“慈”。司南像家用的勺,底部成半球型,为的是便于放在刻有“干支”刻度的盘上时减少摩擦力,易于转动。公元12世纪的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徐兢在《高丽图经》中,都谈到航海用指南针。有人说,航海指南针为时还要早,因为根据南朝梁沈约的记录,晋代已有“指南舟”的出现。(又据日本,书记卷二十六齐明天皇四年(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说:“阿部引田臣比罗夫讨伐肃慎(渤海国)――沙门智逾造指南车。”
2. 请说出指南针的发展史
指南针的发展,经历了司南、磁勺、磁针、罗盘、现代指南针几个阶段。
1、司南(战国到唐)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这个名字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开始使用,终止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记载司南的最早的文献是《鬼谷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写道:“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从《鬼谷子》中的记载可以看出,郑人去“取玉”,必须要带上司南,就是为了避免方向的迷失。
3. 航海罗盘的历史
早在战来国时汉族劳动人民就了自解并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最早的指南针--司南。战国时的《韩非子》中提到用磁石制成的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东汉思想家王充在其所著《论衡》中也有关于司南的记载。司南由一把“勺子”和一个“地盘”两部分组成。司南勺由整块磁石制成。它的磁南极那一头琢成长柄,圆圆的底部是它的重心,琢得非常光滑。地盘是个铜质的方盘,中央有个光滑的圆槽,四周刻着格线和表示24个方位的文字。由于司南的底部和地盘的圆槽都很光滑,司南放进了地盘就能灵活地转动,在它静止下来的时候,磁石的指极性使长柄总是指向南方。这种仪器就是指南针的前身,由于当初使用司南必须配上地盘,所以后来指南针也叫罗盘针。
在制作中,天然磁石因打击受热容易失磁,磁性较弱,司南不能广泛流传。到宋朝时,有人发现了人造磁铁。钢铁在磁石上磨过,就带有磁性,这种磁性比较稳固不容易丢失。后来在长期实践中出现了指南鱼。
4. 罗盘的来历
1119年,北宋朱彧(yu)在《萍洲可谈》中第一次记载了指南针用于航海:“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指南针于航海的国家,西方公元1190年英国人纳肯(Alexander Neckam)才有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记载。
风水术语——罗盘
罗盘是理气宗的操作工具,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
中国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他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罗盘上。风水师则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
尽管风水学中没有提到“磁场”的概念,但是罗盘上各圈层之间所讲究的方向、方位、间隔的配合,却暗含了“磁场”的规律。
罗盘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不断探索的结果。罗盘上逐渐增多的圈层和日益复杂的指针系统,代表了人类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当然,这些经验是否全面和正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罗盘上所标示的信息却蕴含了大量古老的中国智慧。
5. 电子风水罗盘的历史变迁
电子风水罗盘经过将近十年的变迁,由最初的几个易学爱好者的猜想、构思、组建团队、专结合专家和电子属技术到最后的成品,每一步都是缓慢却又精细的过程,只为能够做出一款广为易学界追捧的工具。 一代电子风水罗盘是2006年开始研发生产,是电子风水罗盘的第一款产品。屏幕为3.5寸手写屏。是由深圳市易善缘科技有限公司召集港台十几个著名的算命大师和风水大师联手开发了三年的成果,可以预测事业、财运、婚姻,内置的风水大师软件让初学者自己动手看家居风水并给出详细风水评语及改善建议。
二代玄学通风水罗盘是在一代基础上研发生产的,屏幕更大,外观更美,功能更强大。屏幕改为5.0寸,软硬件都是在一代的客户反馈和建议中不断改进而来。
二代新增的GPS定位功能使得辅助分析风水的东经、北纬,在室外能测量二点的距离精确到米。
6. 罗盘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罗盘实际上就是利用指南针定位原理用于测量地平方位的工具,罗盘在风水上用于格龙、消砂、纳水和确定建筑物的坐向。在指南针发明以前,地平方位不可能划分得很细。只能用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8个大方位来描述方向和方位。日圭定位则将地平面均分为12个等份,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方位。随着加工业的发展,磁针由原来的匙形转变为针形,并由水浮磁针转变为用顶针,使指南针的测量精度发生了质的变化。罗盘由天池、内盘和外盘三大部分组成:天池也叫“海底”,也就是指南针。罗盘的天池由顶针、磁针、海底线、圆柱形外盒、玻璃盖组成,固定在内盘中央。圆盒底面印中央有一个尖头的顶针,磁针的底面中央有一凹孔,磁针置放在顶针上。指南针有箭头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天池的底面上绘有一条红线,称为“海底线”,在北端两侧有两个红点,使用时要使磁针的指北端与海底线重合。内盘是紧邻指南针外面那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内盘面上印有许多同心的圆圈,一个圈就叫“一层”。各层划分为不同的等份,有的层格子多,有的层格子少,最少的只分成8格,格子最多的一层有384格。每个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符。罗盘的各种内容分别印刻在内盘的不同盘圈上,是罗盘的主要构成部分。我国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古人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罗盘上。风水师则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尽管风水学中没有提到“磁场”的概念,但是罗盘上各圈层之间所讲究的方向、方位、间隔的配合,却暗含了“磁场”的规律。罗盘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奥秘不断探索的结果,罗盘上所标示的信息蕴含了大量古老的中国人的智慧。
7. 知道罗盘最早起源于那里嘛
风水罗盘,又称罗经、罗庚、罗盘、罗镜、经盘、罗经盘、子午盘、针盘。是风水师堪舆风水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测量工具。罗盘是风水操作的重要工具,它的基本作用就是定向。在我们认识风水理气学问时,首先要学习以罗盘定向的基本方法。
罗盘学名为罗经,创自轩辕黄帝时代,后经过历代前贤,按易经及河洛原理,参以日月五星七政及天象星宿运行原则,再察地球上山川河流,平原波浪起伏形态,加以修正改良制造而成,用于测定方位和勘察地形,堪与地师及海员大都称它为“罗盘”或“罗庚”,很少称为“罗经”。
罗盘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三元盘、三合盘、三元三合两用盘、易盘、玄空盘及各派所用户的独特盘。但无论是那门那派的罗盘,中间必有一层是二十四山方位的,从北方开始依次序排列分别是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等。共二十四个方位。
罗盘是由海底、内盘、外盘三大部件构成的,三大部件的质量都与罗盘的测量精度有密切关系。 罗盘面:最早由手绘手写,而现在罗盘面大都以黄铜板制作,高档罗盘用5厘、4厘铜盘精制;中低档罗盘用1、2厘铜板制作,也有铝板、纸板等制作。
方盘材料:分为高级中密度板、电木、树脂、塑料、普通纤维板、石膏、木头等。
高档盘多以高级中密度板为材料,加以黄水处理,优点:罗盘重量轻、携带方便、旋转灵活、不变形、不爆裂;缺点:怕长时间浸泡于水中(经防水处理可克服)。因为纯手工制作,做工精细,产量少,价格稍高。
电木材质:半机械化生产,价格较低,罗盘重,携带不便,电木质量差的会变形,甚至爆裂
树脂或塑料材质:半机械化制作,价格底、多为初学者使用或用于避邪当装饰品用。罗盘重,易爆裂,易变形,易破碎(落地就破碎)
经天纬地的神秘工具 风水师探寻吉地,除靠眼睛观察外,还要使用一些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是罗盘,被尊奉为"罗经",取包罗万象、经纬天地之义。罗盘的出现及其复杂化,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三代时期,人们通过占卜选择宫室基址,选定后,需要确定右心,当时大概是依靠揆日瞻星来测定的。《诗·国风·定之方中》有云:"定之于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据解释,定即定星,又叫营星,当丰历十月的时候,此星在黄昏时分出现在天之正中,古人认为这时可以营建宫室。"揆之于日",就是依靠日影测定东西南北方位,这实际上就是"土圭法"。从甲骨文的有关资料来看,商代已掌握了这种技术,卜辞中有"臬"字,是树立木竿以为标杆,"甲"字是木午上端有交横木,"丨""*"二字是指立木,"士"如木棒插土之形,这些东西都可用来测量日影。至周代,应用更广,《周礼》一书中多次提到土圭,如《夏官·司马》说:"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影,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土圭究竟如何使用,从《冬官·考工记下》的记载可以推知:"匠人建国,水地以县(悬),置*以县(悬),*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阳。""水地以县,"就是观察木杆的影子,"为规",就是以柱长为半径、柱立处为圆心画圆,"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就是测量日出日入的影子,"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就是白天依据太阳的影子,晚上依据极星,以则定方位的正确性。可见,所谓土圭法,就是在水平的地中央竖柱,并通过悬绳使之垂直于地面,然后观察太阳在日出与日落时柱子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这两个影子以柱为圆心、柱长为半径所画的圆的两交点线即正东西方向,再参考正午时的柱影或夜晚极星的方位来校正。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韩非子·有度》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谋》亦谓:"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可知当时司南已得到普遍运用。司南是最早的指南针,形制比较简单,主要是由勺和*组成。勺用磁铁制做,底部呈圆形,可以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当勺静止时,勺柄就指南方。*是一个方形盘,用铜质或木质材料制成,盘的四周刻有天干、地支和八卦,其中天干中戊已应在中心不刻,八天干、十二地支再加上乾坤巽艮四维共有二十四向,作为司南的定向。在汉代,"六壬术"很盛行,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的一种占卜术。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以水为首;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中,壬、癸皆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为"壬";在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位,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当时,人们创造了一种供六壬占卜使用的工具,这就是六壬式盘,近代考古中屡次出土六壬式盘,现存尚有七具。六壬式盘分为天盘与地盘两部分,天圆地方,天盘嵌在地盘当中,中有轴可以自由转动。北宋杨维德《景佑六壬神定经》记载造式之法云:"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列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维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门、地户、人门、鬼路,四隅讫。"也就是说,天盘中央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或十二神将(十二月将为:征明,亥将,正月将;天魁,戌将,二月将;从魁,酉将,三月将;传送,申将,四月将;胜先,未将,五月将;小吉,午将,六月将;太一,巳将,七月将;天罡,辰将,八月将;太冲,卯将,九月将;功曹,寅将,十月将;大吉,丑将,十一月将;神后,子将,十二月将。)象征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代表列宿。地盘列天干,代表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分寄于天、地、人、鬼四隅。地盘上的十二辰,象征八方及日出之方位。杨维德所言是后来形制,较汉制稍繁。从出土实物看,汉代六壬式盘天盘中绘北斗七星,周边有两圈篆文,外圈为二十八宿,内圈为十二个数字,代表十二月将。地盘有三层篆文,内层是八干四维,中层为十二支,外层为二十作宿。使用时,转动天盘,以天盘与地盘对位的干支时辰判断吉凶。在初期,六壬式盘大约只用于卜算做某事日子的吉凶,后来其用途不断推广,也用于判断方位的吉凶,与风水术发和关联。《唐六典》卷十四记六壬术用于九个方面,"一曰嫁娶,二曰发病,三曰历法,四曰屋子宇,五曰禄命,六曰得官,七曰祠祭,八曰发病,九曰殡葬",其中第四和第九个方面肯定与风水有关。在唐代或其后出现的《黄帝宅经》中,以阴阳八卦配干支,分为二十四路为建宅的指导原则,是将六壬式盘应用到相宅中。该书中载有阴阳二宅图并有较详细的说明,阳宅图如下所示。 书中说:"二十四路者,随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十干(应为八干,戊己不用)、十二支、乾、艮、坤、巽,共为二十四路是也。""二十四路"又称"二十四山",也就是住宅四面的二十四个方位,其表示法与司南同。据《宅经》解释,乾、震、坎、艮以及辰属于阳位,坤、巽、离、兑以及戌属于阴位,阳以亥为首,巳为尾,阴以巳为首,亥为尾,所有方位均与吉凶有关,顺之者"一家获安,荣华富贵",逆之则"家破逃散,子孙绝后"。 大约在晚唐时期,罗盘发明出来,并被广泛用于风水。卜应天《雪心赋》中有"立向辨方,应以子午针为正"之说,据后人解释,子午针就是指南针。《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说:"玄女昼以太阳出没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气,用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方定位之精微。始有天支方所、地支方气,后作铜盘合局二十四向,天干辅而为天盘,地支分而为地盘。"这段话所说罗盘起源出于神话附会,但从中可以知道罗盘的最初型制,是由天盘和地盘组成,上面主要刻有二十四向。大体说来,罗盘是司南与六壬式盘结合的产物,其后在风水家们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神秘。天盘和地盘是风水罗盘的两大部年,象征着天圆地方。地盘是正方形,中间凿有一个凹圆;天盘为圆形,盘底略凸,置于地盘的凹圆上可以旋车,中间装有一根指南针,也叫磁针、金针。从各种风水书上所载及实物来看,风水罗盘的型制很多,简单的只有二三层,复杂的有多至四十余层者。如罗经图分五层:一层天池,风水家认为天池是罗经中之太极,中藏金水,动而阳,静而阴;二层先天八卦,又名内盘,所指适当子午之正;三层后天八卦;四层正针二十四位,分阴龙和阳龙,阴龙是亥、丑、艮、卯、巽、巳、丙、丁、未、庚、酉、辛,阳龙是壬、子、癸、寅、甲、乙、震、午、坤、申、戌、乾;五层七十二穿山,即六十甲子加上八天干和四维,共七十二,以应七十二候。据王振铎先生研究,罗盘可以按制造地域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式,前者如福建之洋州、广东之兴宁,后者如江苏之苏州、安徽之休宁等。下面以休宁所制的罗经盘为例,略作介绍,罗盘中的概念前面已解释过的,兹不再熬。 第一层是天池,即太极。磁针居于中,红头指向南方,黑头指向北方。风水家认为,太极化生万物,一为太极,二为两仪(阴阳、乾坤),三为三才(天、地、人),四为四象(东、西、北),五为五行(金、木、水、火、土),六为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七为七政(日、月、五纬星),八为八卦(乾、坤、艮、巽、震、坎、兑、离),九为九星(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十为洛书成数九加一。在风水理论中,天池与金针非常重要,立规矩、权轻重、成方圆,莫不由之而定,金针动而为阳,静面为阴,子午中分为两仪,两仪合卯酉为四象,四旬合四维为八卦,八卦定方位,于是天道成,地道平,人道立。 第二层是先天八卦(多数罗盘为后天八卦)。 第三层是九星,有两种提法:一种以唐代杨筠松《撼龙经》所说为代表,名为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文曲星、武曲星、廉贞星、破军星、左辅星、右弼星;一种以宋代廖*《九星转变》所说为代表,名为太阳星、太阴星,金水星、木星、天财星、天罡星、孤曜星、燥火星、扫荡星。本罗盘所刻为箭者,简称贪、巨、禄、文、武、廉破、辅、弼。九星与二十四山向、五行相配合,组成艮丙贪狼木、巽辛巨门土、乾甲禄存土、坤乙辅弼木、坎辰申癸破军金、兑丁巳丙武曲金、离壬寅戌文曲水、震庚亥未廉贞火。 第四层是天星,共二十四个,即天皇、天厩、天鬼、天乙、少微、天汉、天关、天帝、南极、天马、太微、天屏、太乙、天罡、天官、天苑、天*、天市、天厨、天汉、天垒、天辅。《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风水家认为二十四天星下映二十四位,星有美恶,故地有吉凶。如天皇在亥上应紫微,艮应天市,酉应少微,丙应太微,为"四垣",乃为天星之最贵,又称"天星四贵",除少微外,三贵均有立国建都之验。凡星下照地穴,金木水火土合局则吉,不合局则不吉。 第五层是地纪二十四位,即二十四向,这是内盘,又称正针。二十四位上应天时二十四节气,下行地中二十四山方,其排列次序是:正北坎卦壬子癸、东北艮卦丑艮寅、正东震卦甲卯乙、东南巽卦辰巽巳、正南离卦丙午丁、西南坤卦未坤申、正西兑卦庚酉辛、西北乾卦戌乾亥。在风水术中,二十四向用来定山向,辨水向。盘中指数如指某节气,则生气临在其对应的一方。另外,以洛书之数推卦气的阴阳,如乾南得九,坤北得一,离东得三,坎西得七,皆为奇数,故该四卦为阳,所纳之干支亦为阳,即乾纳甲,坤纳乙,离纳壬寅戌,坎纳癸申辰,均用红字标示,余为阴,用黑字标示,故又称红黑阴阳。 第六层是二十四节气,立春始艮,大寒终丑,以推五过金、木、水、火、土,以察少阴、少阳、太阴、太阳。 第七层是七十二穿山,分布于二十四位之下,第位分三龙十二支,如与亥位对应为丁亥、巳亥、辛亥,与子位对应为丙子、戊子、庚子等。穿山即穿定来龙,搞清了来龙属何干支,才可辨别吉凶,如亥山只可坐丁亥、辛亥两方,子山只可坐丙子、庚子两方。八干四维处于空格中,如指数在此几格为凶。 第八层是分金,在正针二十四山之下,每山各设五位,合为一百二十,用以避免孤虚龟甲。 第九层是中盘人极二十四位,又称中针人盘,子午对准内盘的壬子和丙午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右错开半路,指向北极子午。风水家认为中针上关天星厘度气运进退,下关山川分野地脉赖否。 第十层与第八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一层是透地六十龙。风水家认为,透加管吹灰,气由窍出。五气行之地,发生万物。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气透于地中,气雄则地随之而高坐,气弱则地随之而平状,气清则地随之而秀美,气景则地随之而凶恶。 第十二层是口诀,配合透地六十龙解释吉凶 第十三层是十二次。 第十四层是十二分野。 第十五层是外盘缝针,子午对准内盘的子癸、午丁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向左错开半路,指向*影子午。 第十六层与第八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七层与第十一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八层是宿度五行。 第十九层是周天宿度,即二十八宿。 以上介绍的是一个十九层罗盘的情况,至于三十余圈、四十作圈的罗盘,又加上八煞黄泉、八路四路黄泉、阴阳龙、劫煞取用、透地奇门、秘授正针二百四十分数、纳音五行、登明十二将等等名目,不要说局外人看起来目迷神眩,就是一般的风水师也未必弄得明白。如果将风水罗盘简化一下,其基本框架不外乎三盘三针:即内盘正针,起指南针的作用,所指方向为磁极子午;人盘中针,指向北极子午;外盘缝针,指向臬影子午,与正针之间形成磁偏角,用以确定正南方向。其余层次,或多或少,都是微调辅佐的数据,且其功用在风水中说法不同。 清乾隆时期的餐霞道人说过:"罗经是堪舆之指南,无罗经则山向何由分,方位何由定。"佛隐《风水讲义》也说:"罗经为堪舆家之秘宝,挨星度,正方位,分金定穴,端赖乎是,所以列为阴宅之关键,研究是道者,必先洞悉罗经之妙用。"罗盘使用的关键是看针,根据天池内磁针的晃动情况判断吉凶。风水家归纳出"罗盘八奇":一搪,惧也,浮而不定,不归中线,说明地下有古板古器;二兑,突也,针横水面,不归子午,其下必有金属矿质或铁器;三欺,诈也,以磁石引之,针转而不稳;四探,击投也,落针而半沉半浮,上不浮面,下不沉底,或一头沉一头浮;五沉,没也,说明地下有铜器;六遂,不顺也,针浮而乱动;七侧,不正也,偏东偏西,不归中线;八正,收藏中线。前七种情况均不吉,只不过第八种针归中线为吉。风水师如果格水的方向,就用罗盘(托盘)正中的红线(有的用白线)指定水口交合之处,再转动圆罗盘,使磁针与天池海底线平行,再看红线在圆盘上指的是什么字,就可以根据风水理论推定方位之吉凶,若方向不合适,就调整罗盘,直到吉为止。格龙砂、穴位、建房屋等,都采用相同方式。
8. 中国罗盘详解的内容简介
《中国罗盘详解》罗盘,古称罗经、罗镜、经盘、罗经盘、子午盘、风水罗盘回,是中国古答代堪舆家从事堪舆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罗盘详解》系统介绍了中国罗盘的生产、发展以及其基本使用方法,重点以“徽盘”为例,详解了三合罗盘十八层各层盘面的含义和用途,并指出其合理成分与迷信色彩,使读者了解罗盘的本来面目,即除了用于指向定位和记录一些古代天文、地理、气候及历史知识外,多数罗盘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罗盘作为一个历史存在、如今还在使用的事物,辩证地认识它还是有必要的。
9. 古代罗盘来历
罗盘,又叫罗经仪,是用于风水探测的工具,理气宗派常用的操作工具。罗盘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
中国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他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罗盘上。风水师则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尽管风水学中没有提到“磁场”的概念,但是罗盘上各圈层之间所讲究的方向、方位、间隔的配合,却暗含了“磁场”的规律。
渊源演变
恩格斯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中说:“罗盘(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古代中国人的这项发明并首先用于航海,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磁针用之于航海,使占地球四分之三的海域化为了通途。15世纪来,哥伦布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航成功等,都和磁针的应用是分不开的。但磁针到底是何时是如何传入欧洲的,国际学者们曾争论了数百年之久。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对此做出了科学的结论,他指出:“磁针被阿拉伯人”从中国“传到欧洲人手中,”是在“1180年左右。”
指南针的前身叫“司南”,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前三世纪的《韩非子·有度篇》。那时,人们谈到磁石吸铁现象时,认为有“慈母怀子”之意,所以曾把“磁”写作“慈”。
司南像家用的勺,底部成半球型,为的是便于放在刻有“干支”刻度的盘上时减少摩擦力,易于转动。公元12世纪的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徐兢在《高丽图经》中,都谈到航海用指南针。有人说,航海指南针为时还要早,因为根据南朝梁沈约的记录,晋代已有“指南舟”的出现。(又据日本,书记卷二十六齐明天皇四年(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说:“阿部引田臣比罗夫讨伐肃慎(渤海国)――沙门智逾造指南车。”指南车系供航海讨伐肃慎之用,当时,比罗夫率舟180艘出征。同书,天智天皇六年(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说:“倭汉沙门智由献指南车。”“倭汉沙门”指中国籍归化日本的僧人。)到南宋时,制成了独立仪器罗盘(用指南针指明磁子午线方向的装置叫罗盘),普遍应用于航海。
西洋介绍罗盘的书最早见于13世纪初,比《萍洲可谈》等书的记载要晚100年。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水浮针和磁针偏角。而哥伦布在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针的偏角,比沈括的记载要晚400多年。近代各国舰船上通用的是液体磁罗经,这是航海技术上的重要创造。这项设计,是在欧洲传统旱罗经基础上,吸取了我国800年来浮针的技术,使磁罗经日趋完美的。这当是中西科学技术交流的一项重要成果。
——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在指南针发明以前,古人是用天星来辨别方位的,晚上通过观察北极星定方位,白天通过日影来分辨方位。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指南车和日晷(gui)用来分辨地平方位。日晷(gui)就是最早的罗盘。
在指南针发明以前,地平方位不可能划分得很细。只能用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八个大方位来描述方向和方位。风水术上用八卦来表示:坎卦代表北方,艮卦代表东北方,震卦代表东方,巽卦代表东南方,离卦代表南方,坤卦代表西南方,兑卦代表西方,乾卦代表西北方。
日晷(gui)定位则将地平面均分为十二个等份,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方位。
随着加工业的发展,磁针由原来的匙形转变为针形,并由水浮磁针转变为用顶针,使指南针的测量精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唐代,杨筠松将八卦和十二地支两大定位体系合而为一,并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除了表示中宫位置的戊、己二干外,全部加入地平方位系统,用于表示方位。于是, 地平面周天三百六十度均分为二十四个等份,叫二十四山,每山占一十五度,三山为一卦,每卦占四十五度。二十四山从唐代创制后,一直保留。所以,地盘二十四山是杨盘的主要层次之一。 北方三山壬、子、癸,后天属坎卦,先天属坤卦; 东北三山丑、艮、寅,后天属艮卦,先天属震卦;
东方三山甲、卯、乙,后天属震卦,先天属离卦; 东南三山辰、巽、巳,后天属巽卦,先天属兑卦;
南方三山丙、午、丁,后天属离卦,先天属乾卦; 西南三山未、坤、申,后天属坤卦,先天属巽卦;西方三山庚、酉、辛,后天属兑卦,先天属坎卦; 西北三山戌、乾、亥,后天属乾卦,先天属艮卦。
杨盘
杨公作为赣南杨公风水术的祖师,不但创造了完整的风水理论,对风水术的工具罗盘也进行了合理的改造。
地盘二十四山盘是杨公创制的,杨公之前没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盘,只有八卦盘和十二地支盘。汉代的罗盘虽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干的标记,但不是均分度数,而是将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层,所占度数不一致。杨公将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
地盘二十四山的挨星盘,即七十二龙盘,是杨公晚年创制的。杨公通过长期的堪舆实践发现:阴阳五行普遍存在于四面八方,阴阳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属性来确定与实际情况不符,用阴阳龙来格龙过于粗糙,通过反复研究,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纳音五行来表达龙的五行属性,称为“颠颠倒”五行。《青囊奥语》中“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倒倒颠,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说的“颠颠倒”就是指七十二龙的纳音五行。
汉代罗盘
天盘也是杨公创制的。杨公在堪舆实践中发现用地盘纳水有较大的误差,根据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原理,创制了天盘双山用于消砂纳水。罗盘中只有天盘是双山,其他盘是没有双山的。古人认为,龙是从天上来的,属于天系统,为阳。水在地中流,属于地系统,为阴。由于天地左右旋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位移影响,所以用于纳水的天盘理应右移,故杨公将其在地盘的方位上向右旋转移位7.5 °。
双山五行是三合五行,天盘壬子同宫,癸丑同宫,艮寅同宫,甲卯同宫,乙辰同宫,巽巳同宫,丙午同宫,丁未同宫,坤申同宫,庚酉同宫,辛戌同宫,乾亥同宫。双山正中正对地盘的十二地支中央。十二地支按照生旺墓三合成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辰戌丑未分别是水、火、金、木的墓库,是龙水阴阳交媾的重要场所,称为四大水口。
所以,地盘、天盘和七十二龙盘三者合在一起被俗称为“杨盘”。
后来宋代赖布衣引进二十八宿天星五行,增设了人盘,专用与消砂出煞。人盘的二十四山比地盘二十四山逆时针旋转了7.5度。
人盘又叫做“赖盘”。
10. 罗盘的发明者是谁
罗盘是杨公发明的。罗盘,是用于风水探测的工具,理气宗派常用的操作工具。罗盘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杨公作为赣南杨公风水术的祖师,不但创造了完整的风水理论,对风水术的工具罗盘也进行了合理的改造。公元854年,年方二十岁的杨公登科第入仕为士。唐僖宗时,官至朝廷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主管宫廷建筑、重要寺庙的规划布局,以及天象观察、皇族祭祀等职。公元875年黄巢兵起,880年京都长安陷落。为避兵祸,杨公私携御库秘籍《郭璞·葬书(禁中玉函秘书)》逃离长安。辗转奔波,南逃至虔州府辖崇贤里,寄宿黄禅寺。地盘二十四山盘是杨公创制的,杨公之前没有完整的二十四山盘,只有八卦盘和十二地支盘。汉代的罗盘虽然也有、八卦、地支和天干的标记,但不是均分度数,而是将天干、八卦和十二地支分成三层,所占度数不一致。杨公将其重新安排,把八卦、天干、地支完整地分配在平面方位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地盘二十四山的挨星盘,即七十二龙盘,是杨公晚年创制的。杨公通过长期的堪舆实践发现:阴阳五行普遍存在于四面八方,阴阳五行的分布按照八卦五行属性来确定与实际情况不符,用阴阳龙来格龙过于粗糙,通过反复研究,为十二地支配上天干,用纳音五行来表达龙的五行属性,称为“颠颠倒”五行。《青囊奥语》中“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倒倒颠,二十四山有火坑”中所说的“颠颠倒”就是指七十二龙的纳音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