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荆门人的性格形成历史文化渊源

荆门人的性格形成历史文化渊源

发布时间:2021-03-05 06:57:50

Ⅰ 有谁知道湖北荆门的文化底蕴及历史故事

荆门历史文化

夏商时期(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十一世纪),天下为九州,荆门属荆州之域。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丁后裔于汉江西岸今沙洋县马 良镇西建立权国,为“古代第一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秉成王之命,封姬姓王族于长湖边今沙洋县拾回桥一带建立冉阝国(或谓作“那”)。
春秋战国时期,楚族势力渐大,楚人南移,约楚熊鄂至若敖时期,灭冉阝(即“那”);楚武王(公元前704年自称)时期,灭权,迁权于冉阝(即“那”)处;楚文王(公元前689年)都郢(今江陵纪南城),现荆门成为郢都近郊,钟祥为郊郢,系楚国陪都;秦昭王时,秦将白起拔郢(公元前278年),于楚郢都设南郡,领县十八,在今荆门南郊设当阳县,属南郡。
西汉初期,在荆门北设编县,景帝时期,在今荆门城区南郊置当阳县,仍属南郡;王莽篡汉,升编县为南顺郡。东汉初年复西汉旧制,县址仍在原处;三国时期,当阳属吴。
西晋时期沿吴旧制。东晋时期于编县置武宁郡。后又于编县故城置长宁县,属武宁郡,于长宁县置长宁郡,治长宁县,不久又徙武宁郡至乐乡县,领长宁、乐乡二县;徙当阳县址于沮漳河西,治原境。
南北朝时期,宋齐沿晋制。泰始初改长宁郡为永宁郡。后梁废编县入长宁县,于内方山(又为马良山, 今沙洋县境内)置基州,辖章山、上黄郡, 分长林县置丰乡、绿麻二县,分属章山、上黄郡;北周废当阳置平州。
隋文帝开皇七年,灭后梁,平州改玉州;九年,废玉州复置当阳县,废永宁、武宁、章山、上黄四郡;十一年废长林入长宁县;十八年,复改长宁为长林县,属南郡。
唐初,长林县属荆州,改当阳为基州,复置章山县为属县。德宗贞元21年(公元805年), 拆长林县立荆门县,废当阳县入荆门县,属南郡江陵府,荆门县名由此始。唐末,又改荆门县为长林县。
五代时期,荆门为荆南国所据。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设荆门军,领长林县。不久军废。后周废乐乡县,南境入长林县。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复置当阳县,复置荆门军,领当阳、长林二县,属荆湖北路。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废军,划长林、当阳二县属江陵府; 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复荆门军,仍领县长林、当阳。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属河南行省;天历时期,降府为州,属荆湖北道宣慰司,仍领长林、当阳二县。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 )降荆门州为荆门县,属荆州府,改长林县入荆门县;十年,拆当阳县入荆门县;十三年 ,升荆门县为荆门州,复置当阳县;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荆门州改属承天府(今钟祥),领当阳县。
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荆门州仍领当阳县,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 (公元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属湖北布政使,领当阳、远安二县。
1912年,降荆门直隶州为荆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1927年废道,荆门县属湖北省;1949年2月4日,荆门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荆门一直设县,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0年,设立沙洋市与荆门县同属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1年撤沙洋市,仍属荆门县;1979年11月将原荆门县划为荆门市和荆门县,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撤县并市,为湖北省辖市;1996年12月划京山县、钟祥市为荆门市辖。现辖沙洋县、京山县和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

Ⅱ 荆门历史文化作文350字

全国百家名园——荆门龙泉公园,像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荆门市区的西南角。公园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有山有水、有树有景、有古迹。酷似北京颐和园、杭州西湖的袖珍版,小巧别致,另有一番风味。
公园正门在东侧一边的象山大道上。这是一座古典宫殿式门楼,由两条巨龙盘旋簇拥着,金碧辉煌、气势壮丽雄伟。
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林荫地和草坪,四周环绕着清澈见底的湖水。林荫地内散布着各种各样的娱乐设备,湖面亦有不少游艇在来回穿梭。这里经常是人来人往,喧闹异常,处处洋溢出一片现代化的生活气息。
再往里走,就进入公园的精华区——象山、文明湖风景区。象山是一座普通的石山,朴实无华。远看山色黛绿,近看绿树参天,入内幽径曲折。游人在山中,但闻其声,不见其人,犹如进入了迷宫,别有一种情趣。文明湖由龙、蒙、惠、顺四股清泉奔涌汇入而成。湖水清澈、冬暖夏凉。平静时,湖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天水一色,蔚为壮观;微风时,湖面像片片鱼鳞,在阳光下五彩斑斓,奇妙无比。特别是从深秋到初春的早晨,温暖的湖水散发出的淡淡水气,四处飘荡,像一层薄薄的轻纱笼罩着园区,犹如仙境一般。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泉公园有两千余年的众多历史文化古迹,诸如:老莱子山庄、讲经台、陆〔九渊〕夫子祠、龙泉书院、岚光阁、张自忠碑、华厦艺林园、烈士陵园……星罗棋布,点缀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园区内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有了灵气,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朋友,欢迎你到荆门来,我给你们当导游。

Ⅲ 荆门历史名人

陆九渊:曾任荆门知州,是与朱熹齐名的理学家。字象山,1139年生于金溪,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治理荆门时政绩卓越。原荆门市水产路现更名为九渊路就是以此历史人物命名的。荆门市“象山”就是以他的号命名。,象山大道也是的,就连广播电台的《象山夜话》栏目也是沾了历史名人的灵气了。。。

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令尹。据《荆门直隶州志》记载,孙叔敖居荆门白土里(后改称孙家山,在荆门、荆州交界处)。孙叔敖为令尹五年,功绩显赫,特别是他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陂和沮漳河下游等地的水利工程,为千古传颂。

老莱子:曾隐居荆门象山,春秋时代楚国著名道学家,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著有十六篇学术著作,阐述道学的玄奥哲理。春秋时代,楚庄王得知隐居在荆门蒙山(今象山)东北麓的老莱子很有学问,便带着厚礼亲自登门请他出山辅佐朝政。

宋玉:荆门钟祥市胡集人,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著作《登徒子好色赋》成为传世佳作,“登徒子”也成为好色者的代名词。宋玉长相秀美,风流倜傥,且能言善辩,才华过人,与屈原等在宫中供职,专为顷襄王声色宴游助兴。他胸怀大志,却得不到升迁,谏言无门,怀才不遇之感油然而生。他以《阳春》、《白雪》自喻,不愿与《下里》、《巴人》从俗同流,超然独处,放浪不羁,最终沦为贫士,穷困潦倒,惟有愤世疾俗,赋诗明志。

舒成龙:公元1743年始,任荆门州知州。舒成龙在任荆门时,荆门经济繁荣,治安良好,官民关系融洽,他尊重贤能,培育人才。将沙洋官堤筑高加固,遗留到现在的荆园、龙泉书院、讲经台、读书台、孝隐亭等众多遗迹都是舒成龙在任时恢复与修建的。

尉迟恭:(公元585年─658年) 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尉迟恭先为隋朝刘武周偏将,后归顺李世民,成为唐代开国元勋。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任襄州都督,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任荆州路总管府总管。当时荆门城为长林县治所,在荆襄大道上,尉迟恭下令构筑三关:北筑乐乡关,中间筑马牙关,南筑虎牙关。三关的构筑,使荆门进可攻,退可守,成为襄荆古道上的战略要地。他还在荆门古城西门内的隋代皇后的行宫旧址凤凰台修署衙,还建立沙洋城堡,修筑汉江堤防,将长林县治移往后港藻湖西岸。尉迟恭忠于大唐,最后封为鄂国公,死后,被谥为忠武公,陪葬于唐昭陵,今我市境内新店铺有古迹尉迟恭墓(衣冠冢)及尉迟恭祠。

荆门“三凤”:孙何,孙仅,孙侑。

孙何:荆门人,北宋大臣,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

孙仅:荆门人,北宋大臣,孙何的大弟。孙仅少时勤奋好学,在荆门东山书院攻读时,与其兄孙何闻名一时,宋真宗咸平元年中进士,点为甲科状元。兄弟先后中状元,震动荆门地区。

孙侑:荆门人,为北宋良臣名儒之一,孙何的小弟。孙侑少时聪明伶俐,读书一目十行,对经史子集、上下古今、伦理道德的悟性很高。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中进士,与孙何、孙仅同被列为荆门乡贤,并称“荆门三凤”。翰林大学士王禹伺感叹:“天地间的钟灵秀气,全部聚集到荆门孙家。”

朱震:荆门人。少时在荆门东宝山下的东山书院攻读,宋徽宗政和年间中进士,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震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受到宋高宗召见。高宗垂问《易经》、《春秋》要领,朱震结合自己多年研究《易经》的体会,对答如流。高宗十分满意,提拔其为礼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

朱厚熄:荆门钟祥市人,明朝第十一代皇帝,史称嘉靖皇帝。1521至1566年间在位。朱厚熄是一个很有才干的皇帝。他通过改革宿弊、振兴纲纪等措施,开创了20多年的“新政”时期,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拥戴。但朱厚熄也是一个固执专断、个性极强的人。他为了“追尊私亲”,以求“名正言顺”,诱发了波及整个朝野,历时三年半之久,史称“大礼仪”的政治事件,有200多位文武官员因之受到了不应有的责罚。他作为一代皇帝,也同所有的封建帝王一样,祈求长生不老,营造陵寝宫苑,不仅在生时穷极享乐,而且追求死后的显赫尊荣,他在北京为自己修建了“永陵”,在家乡钟祥为生身父母扩建了“显陵”,又为他的轮回转世前身元佑道人修建了“元佑宫”。尽管这些建筑至今还闪耀着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光彩,但大兴土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给人民带来了苦难。他虔诚修道,尤好丹术,长期不视朝政,造成了严嵩等人的专朝弄权,不仅“新政”未能彻底实施,反使国势日趋没落,嘉靖朝政也终归于穷途末路。

周培公:湖北荆门人,清朝康熙年间大臣,战功卓著,曾被康熙重用而后又遭受冷遇的大臣周培公,为我国历史上汉满结合的典范。荆门市原温泉大道现更名为培公大道就是以此历史人物命名的。培公坟在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官堰村10组。

陈士榘:湖北省荆门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教导队区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长、副连长、副营长、副大队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参谋处处长、参谋长,红一军团司令员作战科科长、教导营营长,第四师参谋长,红十三军参谋长、代军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天三旅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第八兵团司令员和南京警备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季雨霖:荆门马良人,第一次北伐的总司令;他曾率部直捣潼关,奠定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基础。荆门市广场路更名为雨霖路就是因此历史人物命名的。

聂绀弩:荆门京山县城关人,字干如(公元1903—1986年),是我国现代老一辈著名的多才作家,新闻工作者,杂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学者,诗人。早年曾在马来西亚、缅甸,当过教员和报纸编辑。在三十年代初,他写过许多小说、诗歌、剧本。在抗日战争时期尤其以写杂文著称。由于他的文学根底扎实,信笔写来,旁征博引,借古讽今,挥洒自如,他的杂文风格酷似鲁迅,为文坛所称道。解放初,他为研究“三红金水”等古典文学巨著作出了贡献。有诗作《散宜生诗集》和小说《天壤》和《绀弩小说》。

Ⅳ 荆州和荆门有和渊源

襄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襄樊系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樊市始建于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3年9月与襄阳地区合并,实行市带县体制。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襄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华夏第一古城池保存完好。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襄阳城西13公里处的古隆中寓居10年,成就了著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隆中对”,闻名中外的《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1回发生在襄樊这片大地上。宋玉、杜审言、孟浩然、皮日休、张继、李白、杜甫、米芾等一大批文人名士使襄樊大地更具人文底蕴。
襄樊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和东汉汉光武帝刘秀的诞生地,有造型奇特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多宝佛塔,有号称“华夏第一城池”全国最宽的护城河。诸葛亮在襄阳隆中躬耕10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樊既是群雄逐鹿的古战场,也是历史文人骚客荟萃之地,孕育了楚国诗人宋玉、战国时期政治家伍子胥,唐代诗人杜审言、孟浩然、张继和宋代书画家米芾等文人名士,留下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历史贤达雅士的足迹和传颂千古的诗章。李白在《襄阳曲》一诗中写道:“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近几年,全市大力开发了被确定为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古隆中风景区,修建了代表鄂西北民居的仿古一条街,恢复了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当年写下脍炙人口的名作《登楼赋》的仲宣楼以及明王府、昭明台,开辟了岘山自然风景区、潭溪万山风景区、鹿门山自然风景区和邓城遗址风景区。杜甫诗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王维的《汉江临眺》更是将悠悠汉江水融入了滔滔汉江情中,把汉江之美,襄阳之魅贯穿其中。

荆门
夏商时期(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十一世纪),天下为九州,荆门属荆州之域。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丁后裔于汉江西岸今沙洋县马 良镇西建立权国,为“古代第一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秉成王之命,封姬姓王族于长湖边今沙洋县拾回桥一带建立冉阝国(或谓作“那”)。
春秋战国时期,楚族势力渐大,楚人南移,约楚熊鄂至若敖时期,灭冉阝(即“那”);楚武王(公元前704年自称)时期,灭权,迁权于冉阝(即“那”)处;楚文王(公元前689年)都郢(今江陵纪南城),现荆门成为郢都近郊,钟祥为郊郢,系楚国陪都;秦昭王时,秦将白起拔郢(公元前278年),于楚郢都设南郡,领县十八,在今荆门南郊设当阳县,属南郡。
西汉初期,在荆门北设编县,景帝时期,在今荆门城区南郊置当阳县,仍属南郡;王莽篡汉,升编县为南顺郡。东汉初年复西汉旧制,县址仍在原处;三国时期,当阳属吴。
西晋时期沿吴旧制。东晋时期于编县置武宁郡。后又于编县故城置长宁县,属武宁郡,于长宁县置长宁郡,治长宁县,不久又徙武宁郡至乐乡县,领长宁、乐乡二县;徙当阳县址于沮漳河西,治原境。
南北朝时期,宋齐沿晋制。泰始初改长宁郡为永宁郡。后梁废编县入长宁县,于内方山(又为马良山, 今沙洋县境内)置基州,辖章山、上黄郡, 分长林县置丰乡、绿麻二县,分属章山、上黄郡;北周废当阳置平州。
隋文帝开皇七年,灭后梁,平州改玉州;九年,废玉州复置当阳县,废永宁、武宁、章山、上黄四郡;十一年废长林入长宁县;十八年,复改长宁为长林县,属南郡。
唐初,长林县属荆州,改当阳为基州,复置章山县为属县。德宗贞元21年(公元805年), 拆长林县立荆门县,废当阳县入荆门县,属南郡江陵府,荆门县名由此始。唐末,又改荆门县为长林县。
五代时期,荆门为荆南国所据。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设荆门军,领长林县。不久军废。后周废乐乡县,南境入长林县。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复置当阳县,复置荆门军,领当阳、长林二县,属荆湖北路。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废军,划长林、当阳二县属江陵府; 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复荆门军,仍领县长林、当阳。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属河南行省;天历时期,降府为州,属荆湖北道宣慰司,仍领长林、当阳二县。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 )降荆门州为荆门县,属荆州府,改长林县入荆门县;十年,拆当阳县入荆门县;十三年 ,升荆门县为荆门州,复置当阳县;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荆门州改属承天府(今钟祥),领当阳县。
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荆门州仍领当阳县,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 (公元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属湖北布政使,领当阳、远安二县。
1912年,降荆门直隶州为荆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1927年废道,荆门县属湖北省;1949年2月4日,荆门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荆门一直设县,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0年,设立沙洋市与荆门县同属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1年撤沙洋市,仍属荆门县;1979年11月将原荆门县划为荆门市和荆门县,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撤县并市,为湖北省辖市;1996年12月划京山县、钟祥市为荆门市辖。现辖沙洋县、京山县和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

Ⅳ 荆门有哪些历史故事

夏商时期(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十一世纪),天下为九州,荆门属荆州之域。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丁后裔于汉江西岸今沙洋县马良镇西建立权国,为“古代第一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秉成王之命,封姬姓王族于长湖边今沙洋县拾回桥一带建立冉阝国(或谓作“那”)。 春秋战国时期,楚族势力渐大,楚人南移,约楚熊鄂至若敖时期,灭冉阝(即“那”);楚武王(公元前704年自称)时期,灭权,迁权于冉阝(即“那”)处;楚文王(公元前689年)都郢(今江陵纪南城),现荆门成为郢都近郊,钟祥为郊郢,系楚国陪都;秦昭王时,秦将白起拔郢(公元前278年),于楚郢都设南郡,领县十八,在今荆门南郊设当阳县,属南郡。 西汉初期,在荆门北设编县,景帝时期,在今荆门城区南郊置当阳县,仍属南郡;王莽篡汉,升编县为南顺郡。东汉初年复西汉旧制,县址仍在原处;三国时期,当阳属吴。 西晋时期沿吴旧制。东晋时期于编县置武宁郡。后又于编县故城置长宁县,属武宁郡,于长宁县置长宁郡,治长宁县,不久又徙武宁郡至乐乡县,领长宁、乐乡二县;徙当阳县址于沮漳河西,治原境。 南北朝时期,宋齐沿晋制。泰始初改长宁郡为永宁郡。后梁废编县入长宁县,于内方山(又为马良山, 今沙洋县境内)置基州,辖章山、上黄郡, 分长林县置丰乡、绿麻二县,分属章山、上黄郡;北周废当阳置平州。 隋文帝开皇七年,灭后梁,平州改玉州;九年,废玉州复置当阳县,废永宁、武宁、章山、上黄四郡;十一年废长林入长宁县;十八年,复改长宁为长林县,属南郡。 唐初,长林县属荆州,改当阳为基州,复置章山县为属县。德宗贞元21年(公元805年), 拆长林县立荆门县,废当阳县入荆门县,属南郡江陵府,荆门县名由此始。唐末,又改荆门县为长林县。 五代时期,荆门为荆南国所据。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设荆门军,领长林县。不久军废。后周废乐乡县,南境入长林县。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复置当阳县,复置荆门军,领当阳、长林二县,属荆湖北路。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废军,划长林、当阳二县属江陵府; 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复荆门军,仍领县长林、当阳。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属河南行省;天历时期,降府为州,属荆湖北道宣慰司,仍领长林、当阳二县。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 )降荆门州为荆门县,属荆州府,改长林县入荆门县;十年,拆当阳县入荆门县;十三年 ,升荆门县为荆门州,复置当阳县;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荆门州改属承天府(今钟祥),领当阳县。 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荆门州仍领当阳县,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 (公元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属湖北布政使,领当阳、远安二县。 1912年,降荆门直隶州为荆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1927年废道,荆门县属湖北省;1949年2月4日,荆门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荆门一直设县,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0年,设立沙洋市与荆门县同属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1年撤沙洋市,仍属荆门县;1979年11月将原荆门县划为荆门市和荆门县,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撤县并市,为湖北省辖市;1996年12月划京山县、钟祥市为荆门市辖。现辖沙洋县、京山县和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

Ⅵ 介绍一下湖北荆门

荆门介绍
荆门市地处湖北省腹地中心,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北部。素有“地接江汉,门锁荆楚”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

荆门市是楚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被湖北省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所辖钟祥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有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4600多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宝库”的楚汉墓群和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1998年发掘出土的“战国女尸”,距今2300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稀世国宝”;城区南郊的掇刀石,曾是三国名将关羽驻兵之地;城区还建有隋代的东山宝塔、建于清代的龙泉书院和“三台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龙、顺、惠四大名泉等。

荆门市是一片隽秀的土地。境内山水宜人,风光旖旎,自然景色多姿多彩,瑰丽如画。全国第八大人工湖――漳河水库水质纯清、碧波万顷;此外,还有雄奇险峻、虎距龙蟠的京山空山洞、钟祥黄仙洞;有云蒸霞蔚、钟灵毓秀的大洪山风景区和大口国家森林公园等。
荆门市地处湖北省腹地中心,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北部。素有“地接江汉,门锁荆楚”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荆门市为省辖市,现辖京山、沙洋两县和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总人口近300万,版图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汉江水域贯穿全境,焦枝铁路纵贯南北,以207国道、荆潜路、汉宜路为主线运输网四通八达,荆门机场的空中客运直达北京,如今,荆门地域既有公路大骨架、水上黄金道、铁路大动脉,又有管道运输线和航空运输线,已是天上地下空中相互交织、交相辉映。

荆门市是楚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被湖北省列为历史文化名城(所辖钟祥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有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4600多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宝库”的楚汉墓群和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1998年发掘出土的“战国女尸”,距今2300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稀世国宝”;城区南郊的掇刀石,曾是三国名将关羽驻兵之地;城区还建有隋代的东山宝塔、建于清代的龙泉书院和“三台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龙、顺、惠四大名泉等。

荆门市是一片隽秀的土地。境内山水宜人,风光旖旎,自然景色多姿多彩,瑰丽如画。全国第八大人工湖漳河水库水质纯清、碧波万顷;此外,还有雄奇险峻、虎距龙蟠的京山空山洞、钟祥黄仙洞;有云蒸霞蔚、钟灵毓秀的大洪山风景区和大口国家森林公园等。

市境内矿产资源种类众多,储量丰富,磷矿石、煤、石膏、大理石、累托石、重晶石等遍布四乡八壑,品位高、易开采,其中磷矿石开采量和累托石储量均为全国第一,石灰石、石膏储量居湖北省之首,为发展建材、化工等行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荆门市属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全市有23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为295.62万人。少数民族有回族、土家族、苗族、壮族、蒙古族、布依族、满族、侗族、彝族、瑶族、京族、水族、拉祜族、纳西族、畲族、白族、朝鲜族、黎族、藏族、羌族、维吾尔族、土族等22个。

Ⅶ 历史文化 如何影响 民族性格的 形成

一个地区的人性格同一性,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才形成的。一个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文化对人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满族等游牧民族多生活在中国东北,游牧生活要求他们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近乎野蛮的性格。游牧民族能歌善舞,鲁莽冲动,又很讲义气,这些性格特点流传下来,影响着现代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的性格。
游牧民族很少有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因此他们的民族文化也就很难对南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江浙地区土地肥沃,水源丰沛,人们生活富足安定,就会安心于自家生活。历代皇帝都很青睐江浙居民,因为他们对财政的贡献很大却从不造反。这些历史渊源也造就了江浙人安逸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征。

Ⅷ 我是北方人,现在女朋友是湖北荆门的, 大家跟分析一下,荆门的姑娘有什么共同的性格特征

荆门滴姑娘好。。。一旦认定你了那就是死心塌地的了。。。还有荆门滴姑娘生娃是耿耿滴啊!就是看你过不过得了荆门滴岳父岳母那关了。。。如果过了,那恭喜你了啊!

Ⅸ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荆门地处鄂中,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楚文化、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道教文化和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先进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建设文化荆门,有利于推动荆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建设文化荆门可以增强荆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③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文化荆门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④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建设文化荆门,有利于提高居民道德素质,为荆门科学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Ⅹ 那位知道襄樊或襄阳与荆门的历史渊源啊

我懂的也不是特别多.简单说下吧.

三国时.现在的襄樊,襄阳.荆门.荆州都统称为荆州.归荆州管.

与荆门人的性格形成历史文化渊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