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岱庙历史文化轴规划

岱庙历史文化轴规划

发布时间:2021-03-05 06:09:16

1. 能不能跟我说到说到泰安的未来规划 东部和西部 高铁会有什么发展 现在城区会怎么改

泰安市目前的发展策略是以中心城区为城中心,进行重点区域片区发展。中专心城区是指长城路属以东、温泉路以西区域,以时代发展轴、历史文化轴为两个中心,历史文化轴指岱庙区域,不规划新建大型社区,以老旧社区改造或搬迁为主,保留历史文化气息;时代发展轴是目前市政府前的区域,像万达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等都属于时代发展轴内,2020年前都会重点打造这一区域,另外104国道规划西移至京福高速以西,在长城路南段连接,目前的长城路规划作为城内连接南部新城和市中心的快车道,作为泰城西部景观大道,其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着重发展几大片区为:东部片区()泰明路附近,目前东部片区房价较高6000+;南部新城:南、中、北天门构成的区域,房价较低,4500~5500规划人口貌似在25万;高铁片区,大河路、京福高速、泰山大街构成的区域,房价较低4000~5500;天平片区、房价适中。

2. 岱庙汉柏院的碑刻

那啥,这也是我查的哦~
--------------------------

汉柏① 张鹏翮

古柏千年倚碧峦②, 太平顶上觉天宽③。 晴空白鹤时来舞, 云外逍遥得静观④。

【作者】张鹏翮,清四川遂宁人,康熙进士,曾任河道总督,后擢为刑部尚书,雍正时,累官武英殿大学士。有《张文端公全集》。

【说明】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康熙四十九年,现镌在岱庙汉柏院石碑上。这首诗写的是汉柏,而与泰山、鹤舞联系起来,显得诗品高旷,并且有哲理味道。

【注释】①汉柏,在泰安岱庙汉柏院内,传为汉武帝封泰山时手植。清乾隆时有六株,现存五株,有一株已枯死,其余四株仍虬干苍古,犹带青葱枝叶,为泰山八景之一。解放后在根部植栏保护,供游人观赏。

②汉武帝第一次封泰山为公元前一百一十年元封元年,至作者写此诗时已有一千八百二十年,说汉柏千年是约数。碧峦,指泰山。

③太平顶,亦名玉皇顶,泰山最高处。觉天宽,在太平顶上一望无际,觉天地宽了。

④静观,静心观看,洞察仔细。

统观全诗,颇有哲理味道。言汉相虽然生长高大,在树下观望,是看不到它的全貌的,只有象白鹤那样,飞舞在晴空,逍遥于云外,如同站在太平顶上,才能无阻拦地洞察一切,把汉柏看得真实全面。

文物荟萃的岱庙汉柏院

汉柏院位于岱庙东侧,一处雅致的小院,后因院中有古柏五株,据记载为汉武帝登封泰山时所植,而名“汉柏院”。这个院落,既有古建筑,也汇集了大量的碑刻和古树名木,成为文物较为集中的院落,同时汉柏院环境清幽,古柏、古碑、绿草、池苑构成了汉柏院独有的景致,是游览小憩的理想之所。

汉柏院在古代主要为祭祀泰山神的三太子炳灵王的场所。汉柏院原名“炳灵宫”,或“炳灵殿院”。北宋王溥修撰《唐会要》:“泰山有五子,其三曰至炳灵王,配永泰夫人。”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炳灵公庙在泰山下,后唐长兴三年(923年)诏以泰山三郎为威雄将军,宋祥符元年十月封禅毕,亲幸加封,令兖州增葺祠宇,王钦若自言:尝梦睹神,又于庙北堧建亭,名曰灵感。”《泰山志》载:“(汉柏)院北部原有炳灵殿,内祀泰山神的三太子炳灵王。”《岱览》记载:“灵侯殿东为炳灵宫,是祭祀炳灵太子之所”。可惜炳灵殿毁于 1929年,1959年在炳灵殿旧址建起汉柏亭。汉柏院南侧旧有北宋名儒孙明复与石介讲学的学馆,金大定初年创建,祀鲁二先贤祠于此,后因拓建岱庙而迁至凌汉峰下成立了泰山书院,1965年在此旧址上建茶室,供游人休憩。今院内除炳灵门为清代旧物,尚保留古朴风貌外,院中其余原有建筑已经全无。

汉柏院因院内保存有五棵汉柏而得名。这几棵古柏枝身扭结上耸,若虬龙蟠旋,虽然肤剥心枯,却又继生新枝,苍古葱郁。它以古雅的身姿、赫赫的高龄博得历代文人的高度赞赏,为泰安八景之一。

汉柏院也是古今碑刻集中的场所。院内现存历代碑碣90余块,其中汉柏亭台基四周嵌 23块,1965年移置到院内东城墙内侧和汉柏亭东侧院墙上的历代名人诗文碑刻53块,院中立14块。

在这些著名碑刻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乾隆皇帝登泰山诗碑26块,诗30首,是古代帝王祭祀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东城墙内侧镶嵌较为著名的碑刻有张衡《四思篇》,曹植《飞龙篇》等。汉柏亭东南院墙内镶嵌有著名的西晋文学家陆机和南朝诗人谢灵运所赋《泰山吟》。汉柏院中立有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书《汉柏诗碑》、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四川巡抚张钦书“观海”大字碑、明崇祯年间陈昌言绘制、左佩玹题篆的《汉柏图赞》、乾隆皇帝御制的《汉柏图》等,院内还有后晋经幢及当代众多名人留下的墨迹。置身于碑林之中就象读了一部中国的历史,给每一个游客的观赏都留下不尽的思索。

-------------

汉柏院院中——朱德题诗碑、陈毅题诗碑

朱德题诗碑

泰山不算高,一千五百八。 飞过二千一,他把头低下。 朱德。一九六0年六月二十八日,合肥起飞回京。

【说明】

此碑在岱庙汉柏院东侧。碑高153厘米,宽70厘米。诗文4行,满行10字,字径10厘米,行书,朱德作诗。

陈毅题诗碑

莱芜淄博战血红,我军又猎齐鲁东。 百千万众捉狼虎,七十二崮志伟功。

泰山雪霁照旌旗,渤海波翻唱大风。堪笑豪帅面缚日,叩头请罪骂蒋凶。 豪帅指李仙州等。仲弘记。

【说明】

此碑在岱庙汉柏院东侧。碑高153厘米,宽70厘米。诗文6行,满行12字,字径9厘米,行书。陈毅作诗,作于1947年2月。
摩崖石刻--------泰山石刻三大类:碑碣、摩崖、楹联。 中国历代摩崖刻石艺术博物馆:又称“历史书法展“,全国名山之最,泰山石刻现存2516处,其中碑碣1239块,摩崖石刻1277处。 31块名碑名刻:由国务院批准的《泰山总体规划》中规定,全部碑刻中其中有31块是名碑名刻。 即1.秦泰山刻石;2.无字碑;3.衡方碑;4.张迁碑;
5.孙夫人碑;6.经石峪摩崖石刻;7.纪泰山铭摩崖石刻;
8.唐双束碑;9.唐神宝寺碑;10.宋封祀坛颂碑;
11.宋天贶殿碑铭;12.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
13.宣和重修东岳庙碑;14.宋大观圣作碑;15.金重修东岳庙碑;16.金大定重修宣圣庙碑;17.金重修天封寺碑;
18.元重修嵩里山神祠碑;19.元博罗欢神道神碑; 泰山旅游网 20.元创建藏峰寺碑;21.元创建七十字记碑; 22.明洪武去封号碑;23.明洪武祭祀碑;
24.明重修泰山之山神庙碑; 25. 明重开山记碑;
26.明高山流水亭记;27.题晒经石水帘诗刻石;28.于慎行诗刻;29.康熙重修岱庙碑;30. 乾隆重修岱庙碑; 三大摩崖:即唐摩崖、宋摩崖、清摩崖。 泰山旅游网 | ia9Xh fs
清摩崖:俗称“万丈碑”,是泰山最大摩崖石刻,也是泰山最长的碑。高30米,宽12米,每字1米见方。
曝经石:在经石峪,三字是泰山最大石刻字,每字1.85米x1.5米,约1.2平方米
经石峪: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刻于1400余年前,2964平方米石坪上由东至西刻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原经上下两卷三十二篇,5198字)上卷十六篇,44行,2799字,每字 50厘米见方,现存41行,1069字。1961年5月郭沫若断定是“北齐人所书”。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第一”。
经石峪五最: 一、疑问最多;二、真迹最古;三、选刻最精;四、工程最大;五、价值最高。 泰山旅游网 唐摩崖:高13、20米,宽5、30米的岱顶大观峰石壁上刻有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文书写的《纪泰山铭》,现存字1008个,下部因受损剥落有明朝人叶彬补书108字。1959年重新贴金。1982年再次重新贴金。
杜甫《望岳》诗刻:泰山有5处古今名人完整书写杜甫《望岳》的刻碑。另还有多处摘自《望岳》诗词句的石刻。其中四块诗刻不知是心灵默契,还是无意巧合,古今四人诗刻地点恰合杜甫诗意,又是真草隶篆各用一书体。岱庙东碑廊内清乾隆年间泰安知县何人麟草书诗刻,在这里遥望泰山,正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初步印象。过万仙楼在路西巨石上清光绪年间朝臣、金石学家吴大徵篆书诗刻,刚好品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意境。刚进入十八盘,在对松山东崖,清嘉庆年间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书法家铁保真书诗刻,此时登者进入“荡胸生层云,决訾入归鸟”的最佳处。岱顶仙人桥南边巨石上,当代学者李一氓隶书诗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地均好,恰如其分。相隔二百年,古今文人神交物合,堪称绝唱。
另一处是诗刻是1963年的郭沫若行草《望岳》诗碑,现在岱庙东御座南墙。

前些年,爬泰山经常出事,特别是逢节日时,曾几次出现过踩死人情况,主要在台阶较陡的地方如十八盘,人密密麻麻的。无论是上还是下,只要一人倒下后面就是一片。有一次,从十八盘下时我就遇到过一次,将膝盖铁破了,最后下到中天门,害怕了从西路走下山去。
山水说得那地方是叫舍身崖,那脚下用万丈深渊来形容不过分。
言规正传。泰山的碑刻艺术是一大特点。在国内名山中应当是首屈一指。
在泰山顶上玉皇庙门前立了一块无字碑传说是始皇封禅时所立,是功劳无法用语言形容呢,还是让后人去评说?
最古老的当属藏于岱庙里的泰二世的残碑,这块碑经过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几经磨难周折保存下来仅九个半字。按理说进岱庙的话,不进东御座看看这块碑真是一大遗憾事。东御座是历代皇帝登山时在岱庙里的行宫,一般皇帝登山时必从遥参坊进岱庙,然后出后门从岱宗坊开始登。
和孔庙一样,岱庙里的古碑在文革中破坏了不少,其中不少是汉唐以来的名碑,在前半部有几座新房子,墙基中会发现有用断碑彻堆的痕迹,是在文革中拆除了几座老宫殿,而建了几间屋子用来做阶级教育展览馆用,现在看来有些碑纯粹是国宝了。 在泰山上最洋洋洒洒的莫过于唐玄宗李隆基的<纪泰山铭>了,洋洋洒洒的一千零几十个字,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虽个别字有所损坏外,保存完好。那位于泰山西侧的丈人峰名字的来历也与大唐天子有关了。
“禹二”,石刻的来历具说是泰安城里的一个店铺的小伙计的杰作,当然这种说法只是我听说的,没有细细考究,破解这一字谜是郭老,郭老是诗人,又是书法家,在祖国的名山大山川中,基本是走到哪里题到哪里了。
在云步桥上面的远处的山崖上,游人登山时总是看到白亮亮的一方,那是乾隆皇帝的万丈碑。
在经石峪的石堋上传说北齐人所书的字如斗大的隶书字,经过溪水的冲刷好多已模糊不清了。不知现在保护的怎样了。在旁边的石壁上有“高山流水”几个大字,传说伯牙曾在此弹琴,子期在此听琴,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故事,自然由此而来。高山依旧,流水长逝,茫茫人海,知音难觅。站在这块碑刻面前,睹物思情。也许,我们今生可能无法再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千古绝唱了。 在黑龙潭长寿桥的的光滑的大石堋上,有“洗我国耻”四个大字,这一看就是近代石刻,这是二三十年代爱国人士所为。 在泰山西路的扇子崖处堆着一堆残碑,都是白色大理石的,这些碑不知什么年月破坏的,真可惜,莫非又是破四旧,立四新时砸的。

还有......泰山的古碑真是太多了,很难想象如果缺少了这些古碑,泰山的文化将要打多少折扣。但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所谓的名人的字迹也上了泰山,不知是在为泰山增色,还是在抹黑,估计与“到此一游”之类的行为强不多少,用“佛头着粪”来形容不算过分。

八. 古代建筑 --------- 古建筑群:29处,总建筑面积十四万平方米。 五寺:灵岩寺、普照寺、玉泉寺、神通寺、光华寺。
 九庙:岱庙、王母庙、关帝庙、孔子庙、玉皇庙、后石坞庙、无极庙、元始天尊庙、天齐庙。 五宫:灵应宫、红门宫、斗母宫、青帝宫、神憩宫。
三祠:碧霞词、五贤祠、张良祠。
三观:三阳观、隐仙观、蓬莱观。
十九亭:遥参亭、御碑亭(两处四座,均是乾隆诗碑)、五松亭(憩客亭)、
金星亭(药王殿)、倚山亭、对松亭、香亭、悦仙亭、更衣亭、且止亭、茶亭、筛月亭、西溪石亭、长寿桥石亭、洗心亭、高山流水亭、酌泉亭(观瀑亭)、望月亭、寿星亭。 十四坊:岱庙坊、岱宗坊、一天门坊、孔子登临处坊、天阶坊、红门宫坊、玉皇阁坊、回马岭坊、中天门坊、五大夫松坊、升仙坊、大众桥坊、灵岩胜景坊、莲台胜景坊。 二楼:摩松楼、万仙楼(望仙楼)。 五阁:摩空阁、蓬莱阁、壶天阁、御书阁、梦仙阁。
七塔(塔林):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辟支塔、慧崇塔、灵岩寺墓塔林、 四门塔墓塔林。 十桥:八仙桥、高老桥、过仙桥(登仙桥、东西桥子)、步天桥、云步桥、通灵桥(崇兴桥、大石桥)、明空桥(小石桥)、新石桥、大众桥、长寿桥。
一百二十八处古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新泰智人化石遗址、小王庄周代遗址等。
六天门: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西天门、东天门、北天门。
三天胜迹:一天门、中天门(二天门)、南天门(三天门)。泰山自古即被视作“天”的象征,走进一天门就意味着进入了天界,开始登天了。 坊群:红门宫前列的“一天门坊,孔子登临处坊,天阶坊,”三坊列队,得此称号。
齐长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沿泰沂山脉蜿蜒凡五百余公里,从今济南市长清区孝里乡广里村附近的黄河东岸开始修筑,至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东徐山之北的于家河庄入海,历经13个县、市、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源于此。
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座落泰山北麓的四门塔,创建于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距今1300多年。
我国最高的文庙:又称“孔子庙”,是明万历年间建于山顶的孔子庙,民国时被毁。1996年重新修复。 中国最大仿唐建筑群:是位于泰山西溪长寿桥以北盘山公路东侧的“竹林寺”。占地面积4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古代修建佛寺宝刹三个重要条件:一是“必去人境远为胜”;二是“必依山之名而尊者胜”;三是“然山作面南观,虽拔地依天,其氛翠变态,终不至奇邃,必之于其阴又绝胜也”。“泰山玉泉寺”是范例。
泰城庙宇知多少:据史料记载原有五十多座,现仅存五座,1、岱庙、2、火神庙(位于泰城南关)、3、观音堂(位于青年路南即“万字会馆”)、4、灵应宫(位于泰城西南)、5、关帝庙(位于盘道起始处西侧)。
泰山现有保存完好道观:14处。
泰山现有保存完好寺院:5处。
东岳神府
华夏名山第一庙 : 是岱庙,旧称东岳庙、泰山行宫,俗称泰庙。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岱宗之宗 :指岱庙。
中国十大古庙 :岱庙是之一。“秦既作畴,汉亦起宫”。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总面积9、6万平方米。古建筑160余楹。鼎盛时,宋宣和碑记载:“凡为殿、寝、堂、阖、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合八百一十有三楹”。公元1101年重修一次,竟历时21年。
岱庙城墙 :周长1300米,八个门,南面五个门,由东至西依次是“仰高”、“东掖”、“正阳”、西掖“、“见大”。东西北各一个门,东面是“东华”,又称“青阳”。西面是“西华”,又称“素景”。北面是“厚载”,又称“鲁瞻”。四个角楼按八卦方位分为,西北为乾楼、西南为坤楼、东北为艮楼、东南为巽楼。
 中国三大宫殿式建筑 :岱庙天贶殿是我国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另两处是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
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北京故宫,“有山(景山)无林”。曲阜孔庙,“有林(孔林)无山”。泰山岱庙,“山林俱全,山还是五岳之首”。
宋天贶殿 :九五之制,重檐庑殿顶九脊,东西长48.7米,南北宽19.8米,高22.3米。殿前八根大红木柱,殿身由60根大木圆柱组成柱网。中国最高级别宫殿,与“北京太和殿”相同,只是规模小,民间传说比太和殿矮三砖,排第二位。“曲阜大成殿”低一个级别,重檐歇山顶,又比天贶殿矮三砖。 《泰山神启跸回銮图》 :岱庙天贶殿巨型壁画,长62米,高3、3米,计绘有人物697位。画分两部分,东为“启跸图”,西为“回銮图”。
三大铜亭 :岱庙铜亭是我国仅存三大铜亭之一,另两处是北京万寿山西山坡铜亭、昆明北郊凤鸣山顶铜亭。另说“四大铜亭”,还有湖北武当山铜亭。
三大碑林 :岱庙有誉“古碑如林,石刻成群”,是目前我国三大碑林之一,有碑刻300余块。另两处在西安,曲阜。 天下第一名刻 :也称“天下第一碑”,《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现存最早的石刻,史称《泰山秦碑》,俗称《李斯碑》。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原有222个字,现仅存7个整字,3个残字。有誉“零星两片石,卓越两千年”。另还有一通《仿秦刻石29字碑》。是清泰安知县徐宗干根据梁章钜所存明代“《秦泰山刻石》残存二十九字拓片”复制的,现藏于东碑廊。 泰山旅游网G0IzXr/M*c
两大丰碑 :宋《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碑阴明人镌刻“万代瞻仰”;宋《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碑阴明人镌刻“五岳独宗”。 山东第一大龟 :宋《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下,龟座高1.85米,宽3米,长5米, 石龟昂首俯卧,重达4万余斤,龟身两侧各雕龙纹,俱呈欲腾之姿。
三美碑 :又称“三美荟一碑”,《大金重修东岳庙之碑》,因是当时三位名人共创,党怀英篆额,杨伯仁撰文,黄久约楷书,故名。 三体一碑 :《大唐齐州神宝寺碣》,碑额为篆书,碑文为隶书,碑东侧佛经文为行书,一碑三体,书体典雅超逸,为碑中少见,故名。 七大汉碑 :岱庙所藏《衡方碑》、《张迁碑》是其中两通。另五通均在山东其他地市,具体是《乙瑛碑》、《孔宙碑》、《礼器碑》、《史晨碑》、《鲁峻碑》。 汉碑双璧 :指《衡方碑》和《张迁碑》。《衡方碑》是泰山保存最早的汉碑,有誉“开颜真卿正书之渐”,“北魏洛阳书风之源”。《张迁碑》有誉“用笔己开魏晋风气”。 中国古代三大长碑 :因碑文较长得名,《衡方碑》是其中之一。另两通是《曹全碑》、《华岳碑》。 晋代三大丰碑 :《孙夫人碑》是之一。另两通是历城的《郛休碑》、河南的《太公望表碑》。
最奇特的碑 :唐双束碑,又叫“鸳鸯碑”。有“四奇”:一奇两块相同的石条并立,寓意唐高宗与武则天共同治理天下,空前绝后。二奇碑上有武则天自创的12个新字,武则天当政44年,共创新字20个。三奇自立碑后的137年间历经六位皇帝,不断向上增加内容,成为一块记事碑。四奇是武则天之后的唐朝皇帝,并未因武则天改朝换代而毁掉她的碑文。
一铭三颂 :“一铭”既唐玄宗李隆基御撰御书《纪泰山铭》;“三颂”是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坛颂》;礼部尚书苏撰《朝觐坛颂》。
三颂碑 :即《大宋封祀坛颂碑》,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东封泰山时仿效唐玄宗而立。
百碑墙:位于唐槐院北头东墙壁上。1999年岱庙唐槐院复建时,从地下发掘出残碑断碣130余块,乃是“文革”中被砸毁的大量古碑残骸。壁嵌于此警醒后人,莫忘前事。
汉画像石 :岱庙有62块,是山东四大画像石集中区域之一。 古树名木 :岱庙有212株。 岱庙两大胜景 :汉柏,唐槐。 古柏六景 :挂印封侯、百鸟朝岱、麒麟望日、孤柏披衷、灰鹤展翅、云列三台。
岱庙八景(版本一):汉柏凌寒、唐槐抱子、百鸟朝岱、龙升凤落、麒麟望日、挂印封侯、灰鹤展翅、云列三台。
岱庙八景(版本二):汉柏凌寒、唐槐抱子、麒麟望日、宁死不屈、孤柏披忠、挂印封侯、灰鹤展翅、云列三台。
岱庙八景(版本三):汉柏凌寒、赤眉斧痕、群鹰争食、龙升凤落、麒麟望日、挂印封侯、灰鹤展翅、云列三台。
小六朝松 :位于岱庙后花园。泰山树桩盆景之最,相传为明朝洪武年间遗物,至今巳600余年。它是模拟普照寺那株1600多年的六朝古松,多次参展获奖,誉称“国宝”。
泰山文物 :1984年在原藏经楼旧址建仿古文物库房楼48间,780平方米,内藏文物12000余件,分为17类。古籍1000余种,计30000余册。,其中一级文物137件,二级文物254件,三级文物2809件。
镇山三宝 :沉香狮子,温凉玉圭,黄釉蓝花瓷葫芦
七珍八宝 :清乾隆皇帝第四次登泰山,带来的皇太后赐给泰山的十五件器物。“七珍”,又名“七政宝”、“七珍宝”,即金轮宝、女宝、马宝、象宝、珠宝、主兵臣宝、主藏臣宝、。“八宝”,又称“八吉祥”,即金轮、右旋白螺、宝伞、胜利幢、妙莲、宝瓶、金鱼、吉祥结。 泰山旅游网

3. 山东省泰安市泰安海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在哪

在泰安市岱岳区,电话8108008

4. 冶底岱庙的建筑景观

冶底岱庙的始建年代不详,庙内最早的建筑遗存为正殿天齐殿,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重修,此后金、元、明、清历代又屡加整缮,现存格局成形于明永乐初年。全庙建筑分上下两院,高低错落。
作为入选2001年第五批“国保”的古建筑,冶底岱庙最珍贵的莫过于它金元风韵的舞楼和北宋正殿天齐殿。
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排列有山门、鱼沼、舞楼、天齐殿。两侧设有碧霞元君殿、土地殿、五谷神殿等。庙里精湛的石雕、砖雕、栩栩如生的木雕、琉璃、壁画无一不显示着我国宋、金、明、清工艺的显著卓越。 泰山以外唯一建有岱庙的地方
紧挨冶底岱庙旁矗立着一棵银杏树,据专家考证该树至少已有6000多年历史,是晋城所有树种中最粗大十大树王之一,在国内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岱庙门前,树冠铺散开来遮天蔽日,像一把撑开的巨伞。 原来这棵树有8个支干,在解放初期为了给村里学校的学生做桌椅板凳砍掉6支,现在只剩下了两支。
银杏树边树立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它的简历,银杏王:又称公孙树、白果树。这棵树高达25.4米,胸径3.25米,周粗9.6米,盘根14.6米。据中国科学院估算,树龄约5000年至7000年,是迄今省内现存银杏树中最大的一株,可与北京潭柘寺的银杏树相媲美。
岱庙的银杏王在当地百姓眼中被看做“神树”,银杏属于异株异花授粉植物,一般而言都是雌雄并植的。
岱庙的千年银杏王,竟为单株结果,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它主杆的侧枝上发现一向下长的枝杆,该树枝粗壮无叶,已有30多厘米长。银杏树干高5米,而树高25.4米,要八人围抱才能将树合拢。而枝杆向下生长的状态,在世界都实为少见。
相传,自秦时从西京长安到泰山祭天必经冶底,帝王每到此处必焚香祭拜“银杏王”,祈求神树保佑。后在树旁建成岱庙(泰山古称“岱”,岱庙由此得名),冶底是除泰山以外唯一建有岱庙的地方。 舞楼始建年代或早于王报戏台
舞楼位于上院天齐殿对面,坐北朝南,下临竹圃、鱼沼,也是岱庙的主要建筑之一。
整个舞楼八卦形木构架藻井,平面为正方形,单开间,宽约7米余,台基高1,03米,为十字歇山顶亭式建筑。四角立柱,其中东北角柱雕有花、草、童子等图案,其余三根皆素面且砂石质地有异,由此推断应该不是同时之物。
碑录记载,池之北左右石阶而升高丈余,入左门二小门,之间有楼焉。南则俯视与池,然二觉其楼之高也;北则仰瞻于祠,恍然而悟其楼之卑也。碑录里记载的“楼”即岱庙之舞楼。
早些年舞楼东北角石柱柱头东侧题牌中还有隐隐可见的字迹,字迹显示舞楼创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从已剥落的文字中看到“正隆贰”三字,应该是金海陵王正隆二年,即1157年。
另据庙内碑刻所载,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其中台基、台明、石柱、檐额及勾栏仍为金代遗构,斗栱及屋架、屋顶等显示为明代风格。2003年,我国现存最早的戏台在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被发现,经过推算,王报村的戏台距今已有829年历史,如此看来,舞楼建造年代可能比王报戏台还早26年。
不过,由于雕花的东北角石柱风化严重,现在石柱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无法通过它确认舞楼确切的修建时间,不然我国最早的戏台很有可能会易主。虽然现有文字资料不足证明岱庙舞楼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戏台,但其仍是国内现存历史较为悠久的戏台。 天齐殿建筑工艺只有宋代才有
正殿天齐殿,又名五岳殿,居岱庙中轴线最北端,是奉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殿堂。天齐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面一间为走廊。殿前四根方形抹角石柱和一米见方的方形覆莲柱础为宋代遗物,柱上有宋元丰三年题记。金代石刻门框选料讲究,线刻龙、狮、菊、莲、牡丹、化生童子等图案,刀法洗炼,工艺精湛。殿内原有塑像现今早已不存,但是砖砌神台、神龛花罩均保存完好。
岱庙的天齐殿又名五岳殿,是奉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殿堂。天齐殿坐落于庙内中轴线最北部。由总体院落地形高差来看,与其两侧的配殿、耳殿等实居于第三层台梯上。前檐石柱及石质门额上的题刻为该殿历史提供了确切依据,是一座主体构架属于宋代(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而局部木构件及装修等历经金代(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重修的木构古建。大殿坐北朝南,建于高1.64米的砖砌台基上,面阔、进深各三间,前檐两椽出廊,单檐歇山顶。其建筑风格挺拔古朴,集宋金石雕、砖雕、栱眼壁画、各类瓦件、琉璃吻兽、木雕神龛、彩绘为一堂。
冶底岱庙的正殿天齐殿是宋金时代的建筑,而其相对的戏台也是金代建筑。金元时期的戏台相对的正殿建造时间都比较晚,有的正殿是明代的,有的是清代的。
天齐殿却是绝对的宋代遗物,天齐殿台阶上的砖与砖间,由一些黏状液合拢,缝隙很小,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这种工艺只有宋代才有。这就是冶底岱庙独特有价值的地方。
天齐殿梁架斗栱构件的间隙之间,以砖坯封闭,内外白灰抹面,满布壁画。大面积画法为水墨写意各种花卉,画面四周以墨线画出栱枋轮廓。
其中前檐板门上方与攀间枋之间的壁画三幅,不论其面积、绘制方法、内容还是保存情况均可堪称阖殿壁画的奇葩。壁画内容为山水木石、渔樵耕读,经多方面专家鉴定为宋代原物。三幅壁画皆为水墨浅绛小写意,山石披皴,浓淡墨的不同变化而深浅得宜,清新宁静幽雅之境跃然壁上,体现出宋代乡野生活的恬淡安然,具有极强的写实主义画风。
整个殿宇囊括石雕、木雕、砖雕、壁画、琉璃等附属文物于一起。所以说不论其建筑技术还是其艺术成就,天齐殿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还反映出泽州地区宋金建筑的一些共性,成为研究本地区早期建筑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重要的文物价值。 岱庙是北方园林建筑的“活化石”
通常意义上讲,一般的北方寺庙更多给人的是凝重庄严的感觉,而岱庙却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现在已经无法查知当初寺庙的设计者,但据考证是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正是因为设计者别具匠心的园林布局及景观点缀,才让岱庙具有有别于其他庙宇与众不同的风采,正如鱼沼的设计就让人钦佩不已。
鱼沼位于一进院内中轴线上,北侧由竹圃过渡于庙内第二层台梯石壁之下,为一个平面方形、四周条石砌成壁体的水池。因其平面呈方形,池内有鱼,故名鱼沼。属于因泉聚水,因水砌石成池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建筑”。泉自池北壁中间的石雕龙头口中涓涓流出落下方寒潭,颇似画中之境。
相传该鱼沼有一奇特之处,就是它可以报旱涝。鱼沼内侧壁有石雕龙头、虎头各一,水淹龙头多为涝年,虎头外露则为旱年,龙头不淹、虎头不露即风调雨顺,据说这非常灵验。
鱼沼北种有竹圃一方,再北石崖上方建有舞楼,舞楼两侧为东西云水楼,这样鱼沼、竹圃、舞楼在立面上便形成了由下而上参差升高的风格。 岱庙沼壁为人工砌成,粗犷古朴的黄砂岩条石壁体与上述风格相融为一体,给凝重庄严的宗教祠庙平添了许多情趣与生机,属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融洽,再现了道教所崇衍的“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岱庙其以碧水青山、古树翠竹辅衬殿宇亭台这一独到之举,也反映了先人们在庙宇规划中的匠心独具。难怪有专家考证后由衷赞叹,岱庙完整地保留了古代北方园林建筑的形式,不愧是北方园林的“活化石”。

5. 泰山历史文化轴线是哪两轴

再现“厚土大来德—人间源闹市—天堂仙境”三重空间

本报泰安3月9日讯(记者闫秀玲)为了挖掘和展示泰山文化内
涵及城市文脉,保护泰安这一历史文化名城,泰安决定恢复泰山历史
文化轴线,并已向国内外公开招标。
恢复泰山历史文化轴线就是要再现厚土大德—人间闹市—天堂仙
境“三重空间”的历史风貌,充分展示泰山独有的帝王封禅文化和民
间优秀文化。所谓“三重空间”中的“厚土大德”指的是以蒿里山为
中心,包括社首山,规划范围有:北、东至铁路,南至灵山大街两侧,
西至泰山大街东首;“人间闹市”(指古泰城),规划控制范围包括
灵应宫、灵山大街、古泰城南门、通天街、岱庙、红门路、红门及通
天街南部的南关大街及其以南;“天堂仙境”指的是自一天门到岱顶
及相关的景点(线)。具体建设项目初步计划有:恢复社首坛、开发
蒿里山;复建泰安古城南门;通天街及其两侧按明清民居的风格建设;
实施大岱庙工程;再现古帝王封禅氛围及登山路线等等。
泰山是世界上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驰名中外的旅游
胜地,泰安市是山东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恢复泰山历史文化轴
线,将延长登泰山游客在泰安的驻留时间,提高泰山旅游的水平和档
次。

6. 泰山岱庙具体地址

http://www.daimiao.cn/index2.asp岱庙官网
岱庙所在位置路线:
从火车站乘3路、4路、6路公交车到岱庙下车;或者乘出租车(内打表容票价五元左右)到岱庙南门下车;如果您自驾车游览,可沿东岳大街到岱庙南门下车。
岱庙位于登泰山的历史文化轴线上,下山的游客可径直从岱庙北门进入游览

7. 岱庙的建筑布局

岱庙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围环绕1500余米 ,庙内各类古建筑专有150余间。总体属布局上按照唐宋以来祠祀建筑中最高标准修建,采用了以三条纵轴线为主,两条横轴线为辅,均衡对称,向纵横双方扩展的组群布局形式。岱庙南起旧泰城南门,北至南天门中轴线上。
岱庙以其内部建筑排列布局来展示儒家礼制观念,整个建筑群以一条南北向的纵轴线为中心,均衡的横向扩展。位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有:遥参亭大殿、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中寝宫、厚载门。仁安门与天贶殿之间有东西环廊联系,构成岱庙的中心封闭院落。其主体建筑——天贶殿位于高大的双层品级台上,东环廊的中间为鼓楼,西环廊的中间为钟楼。天贶殿建在中轴线偏后点,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等级最高;后寝宫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低一个等级;配天门、仁安门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为门的形式,又低一个等级。

8. 岱庙的来历

岱庙创建于汉代,为泰山信仰的祖庭,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之载。汉武帝时期(前140-前87年),汉廷于博县境内建泰山庙(又名岱宗庙,后世习称东岳庙,即今岱庙的前身)。

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四月,武帝巡东莱,过祀泰山。于泰山庙中植柏千株,夹庙之两阶,是为岱庙汉柏之由来。

后赵建武十三年(347年),后赵永贵侯张余向泰山庙献金马一匹,高二尺余,形制甚精,供奉于庙中神器库。



(8)岱庙历史文化轴规划扩展阅读

岱庙景点:

1、遥参亭

遥参亭为岱庙前庭,旧称草参门、草参亭。古人凡有事于泰山,必先至此进行简单参拜,而后入庙祭神。亭为二进院落。前院正殿,明清时祀碧霞元君;两侧为东西配殿。

2、正阳门

泰山岱庙有八门。南向五门,即中为正阳,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西为见大。东门名东华,又称青阳;西门名西华,又称素景;北门名厚载,又称鲁瞻。各门之上均有楼。

9. 泰安岱庙的布局规划是怎样的

岱庙创建年代很久远了,史书上称“秦既作峙”、“汉亦起宫”,后来历朝历代,进行过回无数次答的修整、扩建,到明清时,总面积达96000余平方米。

岱庙总体布局规整庄严,正南中间为正阳门,东西设掖门,东为“仰高”,西为“见大”。岱庙还有东、西、北三门。东门叫“青阳门”,又叫“东华门”;西门叫“素景门”,又叫“西华门”;北门叫“鲁瞻门”,又叫“后宰门”。从正阳门入,里面是一个院落,正北为“配天门”。门外一对铜狮雄踞左右。由此往东走,通过“炳灵门”,便是汉柏院,六株粗大的汉柏耸立院内,相传还是清乾隆弘历。御制的《汉柏图》及题诗石碑,咏赞了汉柏的古雅挺秀。

由汉柏院向北走,通过小花园便是“驻跸亭”。过去这里是皇帝祭祀岱庙和泰山时居住之地,原名迎宾堂也叫东御座,清乾隆三十五年(1780)始改为今名,现在这里是支物展览馆。

10. 岱庙的历史沿革

岱庙创建于汉代 ,为泰山信仰的祖庭,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之载。汉武帝时期(前140-前87年),汉廷于博县境内建泰山庙(又名岱宗庙,后世习称东岳庙,即今岱庙的前身)。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四月,武帝巡东莱,过祀泰山。于泰山庙中植柏千株,夹庙之两阶,是为岱庙汉柏之由来。
后赵建武十三年(347年),后赵永贵侯张余向泰山庙献金马一匹,高二尺余,形制甚精,供奉于庙中神器库。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兖州刺史李仲璇重修岱岳祠,并“虔修岱像(泰山神像)”。此为岳庙设立泰山神像之始。
隋开皇十五年(595年),文帝行巡兖州,遂次岱岳祭天“饰神庙展宫悬于庭”。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二月,文帝下诏保护泰山等神造像,称:“五岳四镇,节宣云雨,利益兆人,故建庙立祀,以时恭敬。敢有毁坏偷盗岳镇海渎神形者,以不道论。”
唐武德七年(624年),唐廷立制:东岳泰山祭于兖州,年行一祭,以立春举行。武周时期(690-705年),武则天命将岱岳庙(岱庙)由汉址升元观前(今岱宗坊西南)移建于今址。开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玄宗封泰山,禅社首山。日本、新罗、大食等数十国皆遣使从封。礼成后诏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命拓修泰山庙。开元二十年(732年),泰山神进封王号后,其信仰较前更盛。天宝十一年(752年),朝廷遣朝议郎、行掖令孙惠仙诸人修整岱岳庙告成,立题名碑柱于庙庭。唐时,于岱岳庙植槐,今岱庙唐槐院古槐,传为唐植。唐代(618-907年),随着泰山神影响的增大,各地渐有行祠(于泰山以外地域奉祀泰山神的庙宇)之建,元和之前,兖州、鱼台等县已有泰山府君祠,其他关内、河东各道亦多建有东岳庙宇。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遣太子右赞善大夫袁仁甫等重修岳渎祠庙,此为东岳庙入宋后首次重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七月,创建天贶殿。十月,诏封泰山神为“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六月,真宗诏翰林学士晁迥撰《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铭》,记加封泰山神帝号之事,立石于岳庙。宣和六年(1124年),宋徽宗嗣位后,屡降诏命,增葺岳庙,至是竣工,称“凡为殿、寝、堂、阁、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合八百一十有三楹。”诏翰林学士宇文粹中撰《宣和重修泰岳庙碑》。同期,民间报赛活动的频繁举行,泰山庙会逐渐形成,尤以三月二十八日之东岳庙会为盛。
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东岳庙发生火灾,惟存门墙,堂室荡然。次年金廷敕令知泰安军事徐伟等加以重修。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年),岳庙因遭战火,殿宇尽焚,仅存延禧与诚明堂。
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元廷以岳渎诸庙多毁于金末兵火,命掌教宗师诚明真人张志敬分别修复。张志敬委泰山道士张志纯提举东岳庙事务。至元三年(1266年)四月,元世祖诏命重修东岳庙,构建仁安殿,以奉祀泰山神。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九月,惠宗颁旨,宣谕保护东岳庙产。元末,战事频繁,东岳庙被毁。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明太祖以“岳渎之灵受命于上帝,非国家封号所可加”,诏去泰山神封号,改称东岳泰山之神,立碑岳庙诏告天下。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十二月,下诏修泰安州东岳庙。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山东参政吕经改泰安东岳庙前草参亭为遥参亭。遥参亭原为岱庙之第一门,明代奉祀元君像于其中,遂与岱庙分隔。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二月,岱庙起火,正殿、门廊俱焚,仅存寝宫及炳灵、延禧二殿。古树、碑刻也多被毁。此后朝议重修,聚材鸠工,历时十余年始开工重建。
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夜,泰安发生强烈地震,东岳庙配天门、三灵侯殿、大殿等墙垣坍塌。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明延平郡王郑经在东宁省城(今台湾台南)创建东岳庙,奉祀泰山神,自此泰山信仰传入台湾。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重修泰安东岳庙竣工。此前东岳庙建筑多因康熙七年地震而毁,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委张所存督工营缮,全部工程历时十年。殿宇门墙皆予重修,并于正阳门前创建岱庙石坊一座。同期,在岱庙施工期间,泰安民间画工刘志学等人应召在峻极殿(即今岱庙大殿)绘制《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泰安官府于岱庙建御墨亭,以庋圣祖登岱手书。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高宗东巡至泰安,谒岱庙登岱祀碧霞祠。高宗前后十次巡幸泰安岱庙,共题泰山诗百七十余首。
1949年7月,开始修复岱庙。
1953年,整修岱庙天贶殿、东御座等主要建筑8处。
1957年,翻修岱庙后寝宫、东灵侯殿、太尉殿、配天门等;汉柏院新建假山,并将石碑镶嵌在该院东墙。
1984年5月1日 泰山岱庙天贶殿东岳大帝神像重塑完工,塑像高4.4米。原塑像毁于文革。同年,复建岱庙厚载门、正阳门。厚载门建筑面积165平方米。厚载门两侧恢复城墙96.5米,并新建仿古建筑100平方米。翻修御碑亭,续建廊房15间。
1986年2月1日,泰安市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岱庙。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清单。
2004年,修复岱庙北、东城墙部分,至此岱庙城墙完善工程,基本完成。
2006年,完成历代石雕、汉画像石、历代碑刻、岱庙神轴及配天门临展厅等五个展室的改造。在钟楼和西神门之间,复建廊房11间,面积339平方米。西花园进行改造工程。
2007年,建立了岱庙网站,涵盖了岱庙景区建设和博物馆管理的公共和研究信息。进行厚载门生态停车场改造。完成雨花道院建设工程、三灵侯、太尉殿两个殿的彩画和塑像。
2008年,完成了委重点项目汉柏亭和东御座过廊的维修,通过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复核。
2009年,泰山东岳庙会在岱庙隆重举行。举办“天贶殿、碧霞祠千年庆典”大型活动。进行东花园凉棚抢救性翻修、东御座垂花门及两座仪门翻修工程。

阅读全文

与岱庙历史文化轴规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