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历史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5 05:57:24

Ⅰ 现有卫生服务体系概述

1 我国卫生服务系统绩效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与健康也就更加重视,进而也就对卫生系统的绩效更加关注。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卫生服务系统的绩效,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卫生服务需要,也就成为现今人们广泛关注的课题。国际组织、各国学者都在进行积极探索、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WHO《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的卫生服务系统绩效评估方法(1)与世界银行“卫生改革与可持续性筹资旗舰课程”的卫生服务系统诊断理论与方法(2)。本文将以WHO提出的卫生服务系统绩效评估框架为目标,以世界银行提出的卫生服务系统诊断工具为分析手段,对导致我国现阶段卫生系统绩效不高的结果、成因以及改善的办法与途径进行系统分析。

1 卫生服务系统绩效目标

卫生服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以改善健康状况为主要目的的任何个人、团体、组织及相关资源都属于卫生系统的范畴。其组成包括:预防保健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筹资中介组织;药品、试剂、医疗设备以及医生与护士等投入生产者;卫生服务计划与管理者等。可见,卫生服务系统具有多方参与的特点。在这个系统中,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制约,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系统的最终目标。为此,各子系统只有按照系统最终目标的要求,相互有序、协调配合地工作才能确保卫生服务系统最终目标得以高效地实现。然而,由于不同的参与方各有其不同的子目标,有些甚至可能是背离卫生系统最终目标,这使得卫生服务系统最终目标的实现比较困难。例如,作为卫生系统窗口单位的医院,其目标显然是与卫生服务系统改善人群健康的最终目标相一致的。它要体现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宗旨。而这一切要有各子系统的积极支持与配合。要做到:要钱有钱、要物有物、要药有药,否则,医院实现其目标必然要打折扣。而作为企业的各种医用消耗品与设备的生产者,虽然其产品可以用于改善健康的活动,但根据市场经济的理论,其目的主要是追求经济收益的最大化。显然,医院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是不一致的。由于卫生服务系统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多方参与性的特点,要使其达到既定的目标就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与方法。在明确其绩效目标的前提下,利用各种体制、机制上的措施,保证各子系统协调一致地服务于卫生服务系统的最终目标。为此,首先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卫生服务系统的目标。WHO在其《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尽管促进健康是卫生系统的一个主要目标,但并不是惟一的目标。良好健康的目标其实质包含两层含义:优质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最小。优质意味着一个卫生系统对人民普遍合理的期望能够做出恰当的反应;差异最小意味着公平。《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卫生系统绩效目标应该包含3个方面:对健康状况(health status)的改进程度、对人群普遍、合理期望的反应性(responsiveness)以及对财政分担的公正性(fairness of financial contribution)。其中,反应性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包括2个方面:对人的尊重和以服务对象为核心。“对人的尊重”是指服务对象在就医时受到尊重,医护人员礼貌待人,在进行检查与治疗时能够保护患者的隐私;患者具有自主权,能够参与治疗方案的决定,并具有决定权;患者拥有隐私权,医疗机构能够对病史和医疗报告保密;卫生人员能仔细地倾听服务对象及其家属的陈述,与其有良好的交流。“以服务对象为核心”包括4个方面内容: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关注服务对象的需要,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地获得医疗服务;基础设施质量好,候诊室有足够的空间、座位和新鲜的空气,设施清洁,能为患者提供健康、可口的食品;服务对象具有自由选择权,能够自由地选择各种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卫生机构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功能,允许服务对象的亲友探视,住院期间能够自由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其中,健康状况与反应性指标又分为水平与分布2个方面。即从平均状态与分布2个角度来刻画。以此为目标,WHO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服务绩效进行了评价。水平健康状况最好的国家为日本,其次为澳大利亚,排在第三位的是法国。它们的健康期望寿命(DALE)分别为74.5岁、73.2岁和73.1岁。健康分布状况排在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智利、英国与日本。水平反应性最好的国家是美国,其次为瑞士、卢森堡。反应性的分布排在前2位的依次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保加利亚,并列第三的有36个国家。哥伦比亚与卢森堡2国分别列筹资公平性的第一、二位。综合以上3个方面,卫生系统总体绩效列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日本、瑞士和挪威。我国水平健康列81位,健康分布状况列第101位;水平反应与土库曼斯坦并列第88位,反应性的分布与圭亚那并列第105位;筹资公平性列第188位,为倒数第四。总体绩效列第144位。可见,我国卫生系统绩效并不令人满意。为什么我们得到如此的结果呢?芽应用世界银行“卫生改革与可持续性筹资旗舰课程”卫生系统诊断工具,我们可以对此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

2 我国卫生服务系统绩效分析

影响卫生服务系统绩效的关键因素

世界银行专家认为,对卫生系统绩效的诊断应从5个关键控制点着手进行考虑。它们是卫生系统的组织、卫生筹资、服务供方的支付方式、管制以及社会营销。它们将对卫生系统的绩效产生影响。

首先,请看我国卫生系统的宏观组织形式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我国谈及卫生系统时,人们往往仅指狭义的概念,即直接提供各种医疗卫生服务的单位与个人,如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等,而忽视了像医疗器械、医疗消耗品等生产与健康相关的单位对整个卫生系统中间绩效的影响。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后,最先推动我国医疗服务成本上涨的不是医疗劳务成本,而是水、电、气以及与医疗服务相关的各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即使到目前为止,它们仍在继续推动医疗成本的上涨(当然,实现这种成本的上涨还需要有其他条件的配合,如筹资、支付与管制措施等,下文我们再一一论述)。这些生产单位都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中,他们的行为无疑是正确的。然而,由于医疗成本的上涨,迫使医疗服务需要更多的补偿,否则,就难以实现其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宗旨。而医疗服务的补偿有3个基本的渠道:政府、社会与个人。政府的投入来自财政,社会的投入主要来自社会医疗保险。如果由于医疗成本上涨所需的补偿,不能从这两方面获得的话,那么,它就只有从消费者处获得。而这必将要破坏卫生系统的最终绩效——筹资的公平性、健康,甚至反应性。因为,如此的筹资方式必将激励服务提供者更加关注具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的反应,而非不具备支付能力者的反应。由于我国尚缺乏一个能够协调各相关子系统利益的综合管理部门,实际上近20年来各相关子系统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工作,而忽视卫生系统最终要实现的绩效目标。即使从狭义定义下的卫生系统看,我国卫生系统的组织条块分割,资源配置明显无序,配置效率低下,仍然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管理部门协调各方利益,实施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工作。2003年4-5月份的非典暴发流行显露出这一弊端。

再看我国的卫生筹资模式。为了能够让医院自行解决其补偿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决定对原有的低成本收费政策实施改革,对医院采用的新技术、新项目采取高于成本定价(药品批零差价的15%让利给医院的政策依然可用),以交叉补偿那些价格低于成本的医疗服务。因为,医院要生存、要发展,也就必须依靠这个新政策。否则,医院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医院的服务目标复杂化,在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中又增加了追求经济收益维持发展的目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新筹资政策的对象是服务的利用者。它是以损失筹资公平性为前提,来换取卫生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因为,我国尚有80%的农民没有被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所覆盖,他们必须自付医疗费。这种筹资方式必将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卫生筹资的公平性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到了倒数第四。

从供方支付方式上看,我国绝大多数医院一直沿用按服务项目付费这一最古老的卫生服务支付方式。所谓按服务项目付费就是对于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它的价格,按照这个价格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的方法。依照这样的支付方式必然导致服务提供得越多,每个项目的价格就越高,支付给医院的费用也就越高这样的结果。我国现行的筹资政策和支付制度决定卫生服务供方的收入与其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有着密切的关系,医疗供方对卖药和提供高精设备检查项目有强烈的经济激励作用,加之医疗服务信息的不对称,服务供方势必提供过度的高额医疗服务。

我们再就管制方面进行分析。管制就是国家利用强制的权力来改变居民的行为,它包括由各级政府颁布的法律条文及对个人和组织的强制性文件。其手段包括宪法、法律、公告、命令、法规以及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颁布的行政规章制度。卫生保健市场中的管制对象是卫生保健的买卖双方。管制是政府改善市场不完善的主要工具。其目的就是要为卫生保健市场的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纠正市场失灵。为此,我们要明晰卫生领域中的各种产权,防止各种欺诈行为,保证各种合同的履行。同时,保证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如制定卫生人力、药品以及医疗设备的准入制度。面对卫生服务的可负担性压力,为确保稀缺卫生资源能被用于可以带来最佳健康结果的领域,要强制进行卫生干预优先项目的技术评估,等等。然而,我国目前在卫生领域的管制方面明显滞后,对卫生人力、资本投入等的管制不力,人、财、物配置效率较为低下。

3 我国卫生服务系统绩效分析

个人行为在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影响着卫生系统的绩效和健康状况。通过社会营销的方式改变个人行为,使其向着有利于提高卫生系统绩效的方向改变,这就是影响卫生系统绩效的第五个关键控制因素。这方面我国过去做得很好,在一段时间里曾得到了国际上的一致公认。但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其重要性。“非典”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每个人的卫生习惯不仅与其个人有关,而且还将影响整个人群的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可见我国分散的、缺乏综合目标指导的卫生系统组织模式、不适宜的筹资机制与支付方式以及管制措施的不到位是导致卫生系统绩效不高的原因所在。因此,为改善卫生系统绩效,我们必须针对问题的根源因病施治,对现有的不完善的卫生系统实施改革。

3 改善我国卫生服务系统绩效的对策

3.1 实施卫生系统组织的宏观改革 根据卫生系统特点,建立“大卫生部”或称“健康福利部”,使其具有综合协调、管理所有健康相关部门事务的功能。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各方利益没有一个综合管理部门去协调,势必要降低整个卫生系统的绩效。我国过去一段时间的卫生改革经验也证明,卫生改革需要多部门的参与、合作。目前,国家卫生部的职能过于狭窄,不利于整个卫生系统资源配置的优化。我们不仅应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局并入国家卫生部,还应将医疗保障、人口福利等纳入“健康福利部”的管辖范畴,甚至将药品与食品安全管理也纳入其职能范围。纵观世界各国卫生系统的宏观组织,无论其是以政府为主的英国,还是以社会保险为主的澳大利亚、加拿大,亦或以市场化为主的美国,其卫生部的职能都较我们现在的国家卫生部职能宽泛。这有利于各卫生相关子系统在卫生系统总目标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全社会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维护社会公平以及卫生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3.2 改革卫生筹资机制与支付方式 我国现行的筹资机制与支付方式,尽管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对于缓解卫生系统资金短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缺点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它损害健康筹资的公平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弱势人群对卫生系统的反应,使得我国反应性的分布排到了105~106位。为扭转目前不适宜的筹资机制,首先,应增加政府卫生投入;其次,以成本为依据调整卫生服务价格,使所有的卫生服务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一致,既能合理地反映卫生服务的劳动价值,又没有超额利润,最终消除用高新设备收入交叉补偿医疗服务成本高于定价的现象。实施医药分离,切断以药养医的筹资机制。在城市,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在农村,巩固与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所有医疗保障制度的支付方式,从后付制向预付制改革,增加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的费用意识。

3.3 加强卫生系统的管制,为卫生保健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由于在医疗服务市场中,消费者缺乏正确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供方为消费者的消费代理人,医疗保险中存在“道德损害”以及“撇奶油”现象,我们必须要对卫生保健市场实施管制。采取限制供方诱导服务需求现象的发生,限制不合格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建立医疗机构认证标准,控制服务价格与保险费率,坚持反垄断、鼓励竞争等措施,完善医疗服务市场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Ⅱ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

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就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农村的情况,依法制定的有关疾专病的预防、治疗等属保护农民生命和权利不受侵犯的各项政策的总和,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医疗设施、医护人才、医保资金、疫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方面。

农村医疗服务体系 主要内容: 1.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实质是一种自愿性的医疗保险。政府通过对农民的补贴能够使其轻松地进行这一保障体系,一方面减少了个人支出,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民抵御医疗风险的能力,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2.努力降低农民就医成本。一是伴随着农村医疗机构经费保障措施的落实,不应再维持过高的医药价格,要尽快降低到合理的水平。二是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和监督网络,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加强药品价格监督,规范收费标准,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招投标制度,切实降低药价。三是对农村中的特困户实行重点医疗救助,在省、市、县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要按一定比例设立扶贫济困病房,加大医疗扶贫的力度,确保低收入群体和农村贫困人口都看得起病。

Ⅲ 我国现有的医药卫生体系经多年发展演变,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

(1)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原有的专医疗卫生体制随着实属践的变化发展,有必要不断改革以满足人民健康发展的雪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原有的医药卫生体制到新医药卫生改革方案的公布,是实践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4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新医药卫生改革方案将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4分)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必将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4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体系已经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必须进行改革,坚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5分)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5分)

Ⅳ 我国近十年医疗改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减小城乡差异,全民医保建立等。

Ⅳ 理想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由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医疗机构组成,向特定的人群,提供或安排整合和连续的医疗服务的一种组织网络。它愿意对服务人群的医疗结果和健康状况担负医疗和经济上的责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能拥有某种健康保险产品或者与其紧密结盟。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可以包括家庭保健、疗养院服务、初级和专科的门诊治疗和手术治疗、社会服务、康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融资,通常采取管理式医疗护理(保险专业用语)的形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可以是培训医生、护士和专职医疗人员的培训基地 。
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当前,我省存在总体投入不足、信息化滞后、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率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此,要突出重点,因势而立。突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预防员”。把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院前急救、采供血、综合监督执法、出生缺陷防治等机构和功能放在首位,做好群众健康的“预防员”。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做强“守门人”。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做强健康“守门人”。突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做实“托底基”。要建设医学中心,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突出信息新兴技术支撑,做畅“高速路”。“互联网+医疗健康”是新时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高速路”。要借势而立,实现全服务体系和各环节流畅,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高效化,医疗卫生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Ⅵ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如何分类的

“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分为三个管理等级,第一层为社区基础医疗系统,第二层为社区全科诊所,第三层为城市综合性医院。社区诊所24小时提供最基本的保健服务,如有必要,医生将把患者转移到上一级医院。这样一种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被英国人标榜为“西方最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

(6)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原则

一、坚持健康需求导向。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

二、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四、坚持系统整合。加强全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均衡发展。

五、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统筹不同区域、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和布局,分类制订配置标准。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规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家卫生服务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Ⅶ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什么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释如下:
一是分级设置各类公立医院,县级原则上设1个县办综合性医回院和1个中医答类医院,地市级和省级按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地市办和省办的综合性医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探索建立跨区域医疗卫生机构。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
三是科学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床位数、大型设备配置等,支持社会办医院扩大床位规模。优先加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四是强化功能布局与分工协作,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首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整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Ⅷ 新医改出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它与现实的差距,最终的效果如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水平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道路的有益尝试。《医改意见》确立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框架和长远目标,绘出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今后三年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抓好五项重点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使群众“看得起病”;通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努力使群众“少生病”;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促进公立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使群众“看好病”。 有观点认为,明确了价值取向、追加了卫生投入并不一定带来医改的“成功”,后续难题依然多多。比如,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扭转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补偿机制和定价机制等;怎样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其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怎样消除医患之间彼此的不信任,营造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等。 公立医院改革已成为医改中最为核心的焦点和难点。新一轮医改作出的制度安排、制度创新等,倘若不能消除公立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公立医院院长无形中成为“企业家”等现象,在“丛林法则”下,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差距只会拉大。 “如果有了钱还是走过去的老路,还是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这是一个悲哀!”

Ⅸ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

官方的话,国家一向是大力扶持的,,医疗服务一向是提高的,成果一向是明显的,有不足之处是难免的。总之正面突出,绩效明显,谁敢写反面啊。

Ⅹ 健康服务机构的兴起史

也许下面这篇文章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希望对你有用

健康产业引发“财富第五波”
3年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的《财富第五波》中文版首次在中国大陆面世,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大胆预测美国未来几年健康产业年产值将达1万亿美元。
健康产业也无疑正在成为中国的“财富第五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1~10月,全国仅医药制造业的总产值就达到5,073.80亿元,同期增长25.87%。
投资者也毫不掩饰对健康产业的关注与偏爱。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7年前3个季度中,仅针对生物/医药类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额已经达到5.11亿美元。中国健康产业已经由产业投资转入资本运作阶段,资本市场无疑正在改变着这个产业的生存方式和竞争态势。
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多是被动消费,偏重于治疗;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则是主动消费,偏重于预防;保健品产业介于二者之间。

健康产业投资之医疗篇
一直以来,医疗行业由于投资周期长、产品同质化严重、风险较大、医疗体制约束等原因,成为投资者又爱又恨的领域。不过2007年以来,陆续在海外上市的沈阳三生、同济堂、先声药业、药明康德、海王星辰等企业都有良好表现,境外融资的升温又一次为投资机构注入了兴奋剂。2007年的医疗改革所带来的新机遇,也显然成为重大利好消息。
医疗改革带来商机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2007年,“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如果农村人口分别用5年、10年、15年达到城市人均卫生医疗费用2004年的水平,农村人均卫生医疗费用年均增长33%、15%和10%。这为国内医疗器械以及服务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有近600亿美元的资本在关注中国的医疗市场。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当前,国内民营医疗机构包括佳美口腔、瑞新医院、爱德华医院和曙光医院分别获得了来自境外基金近8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国际资本对中国医疗所关注的领域主要集中于眼科、口腔、皮肤科等专业科室的投资。此前,中国卫生主管部门也曾透露出医院将不再给泌尿、眼科、口腔、医学美容和中医等6个专业科室增加投入,允许非公有医疗经营参与。

医疗器械成主角
在市场需求的持续推动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是最近几年的投资热点。
到2010年,国家对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投资预计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用于医疗器械的占到30%。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经销企业有45000多家,但平均医疗器械行业产值不足700万元,而美国一个公司的产值大概是70亿美元。业内人士普遍预计,随着中国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完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其中,家用医疗产品的市场潜力,和进口产品替代所带来的商机已经普遍引起投资者注意,成为资本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理想切入点。从功能细分上来看,投资者认为在五个领域更容易发现投资机会,他们分别是医院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家庭和自我保健器械、微创医械、器官移植和辅助医械、医疗服务机构等。
新药研发:风险与机遇并存
相对于医疗器械,风险投资虽然对于新药研发特别是合同研发外包(CRO)同样抱有热情,但是显得更为谨慎。究其原因,一是新药研发时间相对较长,投入大,风险较高。比如,一般研发新药的资金投入至少需要3亿美元,研发时间则为8-10年,会超出很多风险投资基金的存续期。二是相应产业结构的不健全,导致市场回报不确定。花费了较长时间开发出来的新药,即便拿到了监管部门的批文可以上市,也不见得在销售额上会有大的增长。

健康产业投资之非医疗篇
12月5日,爱康网宣布获得了又一轮2500万美元的融资。此之前的11月15日,国康网宣布获得启明创投首轮近千万美元投资。
估测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年增长速度在20%-30%之间,3-5年内可达200亿元左右,与此相关的健康保险市场3-5年内有望达到1000亿元,健身娱乐产业3-5年内可达800亿元。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讲到:“健康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蕴涵无限前景,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使之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8%左右,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

健康管理将成疾病防控主流
健康管理是最近二三十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兴起的,在中国虽不足十年,其发展却犹如雨后春笋般异常迅猛。
在中国可以预见的将来,个人健康管理、企业健康管理也将迅速成为维护健康、预防与控制疾病的主流。

服务与营销创新是关键
我国健康服务产业还远未进入全国化市场格局竞争阶段,但区域市场内多所有制结构、多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将明显加剧。在这一竞争过程中,服务创新与营销创新将是健康服务机构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具体而言,目前国内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其多数发展模式是在延承国际健康服务先进理念的同时兼顾具体国情,其经验教训都具有借鉴价值。如何突破价格竞争瓶颈,积累充足且合格的专业人才,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服务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决定中国健康服务机构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

跨行业合作及行业监管有待改善
虽然外资对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的投资热情很高,但是介于其对中国医疗服务市场造成潜在的巨大冲击,目前国家审批还比较严格。10月26日,卫生部下发了《体检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体检机构必须在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有关执业活动。外资发展连锁机构,虽然外资可以占到公司股份的70%,但是在开连锁机构时每开一家新店都要经卫生部审批。一般的情况下外资拿到这个批准需要半年到一年,且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健康体检产业是中国特定制度环境下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没有相对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较和参考,所以目前中国还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政策及规范,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为医疗服务连锁机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业内人士表示,健康体检机构与一般医疗机构针对人群不同、服务范围、标准不同,因此应该及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等,促进医疗与保险的跨行业合作。

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