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英文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的缩写。
美国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应用最早的国家,所以CAI的历史基本上是以美国CAI发展历史为主线。近四十年来,CAI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
(1)1958--1965年
这是CAI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这个时期,主要是以大学和计算机公司为中心开展的软件硬件开发研究工作,并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系统。如:PLATO系统。
(2)1965--1970年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研究规模扩大,并且将以前的研究成果投入应用。斯坦福大学在1966年研制了IBM1500教学系统。
(3)1970--1975年
这一时期,CAI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进一步趋向实用化。开发的科目除了数学,物理之外,在医学、语言学、经济学、音乐等多种学科领域均开展了CAI的应用。
(4)1975--80年代后期
微型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之后,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使之成为多种教育环境中的理想工具。
(5)80年代末以后
[1]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被称为计算机的一场革命,它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的能力,显示了计算机在教育方面的非凡才能,很快成为CAI发展的重要方向。
『贰』 多媒体教学的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历程
多媒体教学其实古已有之,教师一直在借助文本、声音、图片来进行教学。但是在专20世纪属80年代开始出现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
『叁』 如何利用多媒体有效提高历史教学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教材,启导学生学习;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开拓智力,发展能力。因此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研究的主要课题。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探讨:
1、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初中时期正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施教时必须把握住这一良机,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为课堂设计的首要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设计讲授了《科技、教育和史学研究的成果》一节课。在这节课上,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背景,接着插入了一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场面的影视资料,随后就将媒体展示的重点放在了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身上。为此,我向学生展示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和他的同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的两幅对比照片,让学生在这种历史氛围中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世界诺贝尔奖和中国“两弹元勋”的称号孰轻孰重?如果是你,你将作何选择?这个似乎无法准确、圆满回答的问题,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很大的冲击波。一时间,活跃的课堂顿时变得沉寂了,上课后一直处于激昂状态的学如今却相继沉入深深的思考状态之中。这一段沉寂,是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也是学生对人生价值取向的选择!作为教师,我同样无法对这个问题下准确的结论也不可能下准确的结论。最后,我只能以杨振宁在邓稼先逝世后所讲的一段话作为这个问题的回答与总结—“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这节课后,“两弹元勋”邓稼先便成了学生谈论的热门话题。
在诸如此类输入情感信息这些方面,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过去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2、创设学习情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在比较了各学科的不同作用后认为:“历史给人以智慧”。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他们开始大量地接触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规律这些抽象的概念。这些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完全接受是比较困难的。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条件下,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素材创设学习情境,在历史思维的层面上实现一种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沟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如在讲“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结论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将侧重点放在生产关系的调整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上。在这里,我首先选用一幅似乎与历史教材没有联系的图片:由于法官的秉公断案--原告、被告在法官的笑盈盈的目光下握手言和;随着图片的展示,我接着向学生提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如何相互促进这一问题。经过短暂的思考,学生即能结合生产关系的内涵得出“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等结论。这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扩展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抽象知识的深度直观,深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
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复杂而多样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多媒体素材,将多媒体放在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的时刻和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的思维进程的方面。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在复杂多样的历史事件的联系上不至于偏离思维轨道。
如讲授《难忘九一八》这一节,如果将多媒体的重点放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过程上,势必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引到如何捉着蒋介石的情节上。我在制作这节课的多媒体课件时,采取了口头讲述这个过程、用多媒体素材展示蒋介石被扣压以后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的反映上,让学生据此分析、讨论如何处置被扣压的蒋介石?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而且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了他们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倡导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的任务主要不在于向学生传递知识,它的本质是引导学生的精神发展,知识主要起载体作用。在学生的精神发展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事实上,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创新史。历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首先要考虑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中,然后引导学习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最后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创造性思维。
不难想象,当学生可以通过欣赏一段音乐去体验一段流逝的岁月、可以通过观察一幅图像去解释一种历史现象、可以通过观看一节影片来了解一段艰难的生活并为其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时,我们的多媒体历史课堂将会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意识会是何等的踊跃,那么,在我们的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对历史的体验便成了一种创造性实创新活动。
我在讲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首先让学生根据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开放和清代的闭关导致的两种结果的对比资料,与我一起共同探讨中国为什么要开放、怎样开放和在开放时如何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坚持什么原则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再利用多媒体分层演示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讲述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最后,我又向学生提供了表现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巨大成就的几幅图片,让学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就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他们认真思考、各抒己见,表现出了良好的参与意识。从长远看,这样做对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和在社会中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性,也可以说,这样做更接近现代教育的本质。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然而,在我所做的关于我校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反馈表上,还有近5%的学生提出了精力不够集中、多媒体课堂秩序不如传统课堂等问题。经过分析,我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的原因一是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上,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为多媒体所兴奋,难以迅速实现思路的转移。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设计水平。而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包括:树立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观念以及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观念,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的教学模式,给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正确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以全新的观念、全新的视野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入中小学课堂这一新事物加以审视,才能科学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肆』 多媒体技术发展历程(1986—1993)
1986 交互式紧凑光盘系统CD-I 将多种媒体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650MB的只读光盘上,使用户可交互地读取光盘中的内容。
1987 交互式数字视频系统-DVI DVI以计算机为基础,用光盘存储和检索图像、声音以及其它的信息。
1989 普及型DVI商品 将该芯片装到IBMPS/2计算机上。
1990 MPC(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 Level I 全世界的电脑制造商和软件发行厂商有了共同的遵循标准,也真正带动了CD出版物的流行。
1991 FREE BSD
1993 MPCLevelⅡ 吸引入的软件,使人们能够在计算机上播放和欣赏VCD及动画。
(4)多媒体辅助教学历史发展扩展阅读
多媒体技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集成性 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伍』 多媒体技术发展历史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向着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改善了人类信息的交流,缩短了人类传递信息的路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应用的时代特征,也是计算机的又一次革命。
多媒体技术是使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不问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它是一种墓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技术。包括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技术、多媒体效据库技术、多姚体通俏技术和多媒体人机界面技术等。
(5)多媒体辅助教学历史发展扩展阅读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更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游戏、教育、档案、图书、娱乐、艺术、股票债券、金融交易、建筑设计、家庭、通讯等等。其中,运用最多最广泛也最早的就是电子游戏,千万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为之着迷,可见多媒体的威力。
大商场、邮局里是电子导购触摸屏也是一例,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又出现了教学类多媒体产品,一对一专业级的教授,使莘莘学子受益匪浅。
正因为如此,许多有眼光的企业看到了这一形式,纷纷运用其做企业宣传之用甚至运用其交互能力加入了电子商务,自助式维护,教授使用的功能,方便了客户,促进了销售,提升了企业形象,扩展了商机,在销售和形象二方面都获益。
可以这样说,凡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企业,都离不开这一最新的高技术产品。首先多媒体的运用领域十分广泛,注定了它可在各行各业生根开花。
其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新一代在计算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这一形式,作为一个有发展眼光的企业,是不会放弃这一未来的消费主体的。其三,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国外已经非常普及,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只有跟上国际潮流。
『陆』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发展历程
多媒体教学经历由模仿教学机器到自主发展的历程。
早期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被用来模仿教学机器的程序教学――安排完整的学习环境,并通过一系列层次性的阶段将行为引导到预期的最后状态,其教学形式以指导和操练为主,具有程序教学的直线式或分支式结构特征.它秉持教学机器让教师摆脱繁重的例行工作(14)的初衷,计算机用来部分地替代教师的工作,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计算机作为导师的模式(computer as tutor)。
从六十年代中期起,多媒体教学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1962-1967年期间,由于美国政府及军事部门的支持,导致了一批大的CAI项目的开发及应用,如为人们所熟知的PLATO,TICCIT等.这些教学系统的设计思想已明显地超越了教学机器的限制,教学形式包括模拟和游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今天的智能化CAI就是上述这类教学系统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与此同时,MIT人工智能研究所的西摩.佩帕特开发的Logo程序语言,标志着多媒体教学另一个分支的形成――将计算机用作认知工具培养儿童问题解决能力,它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作为生成性学习环境(computer as learning environment)的多媒体教学思想。
到八十年代,很多学者更提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computer as tool)的观点,主张让学生学会按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由此,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人类学习过程研究的日益深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
『柒』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1986 交互式紧凑光盘系统CD-I ,将多种媒体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650MB的只读光盘上,使用户可交互地读取光盘中的内容。
1987 交互式数字视频系统-DVI DVI以计算机为基础,用光盘存储和检索图像、声音以及其它的信息。
1989 普及型DVI商品 将该芯片装到IBMPS/2计算机上。
1990 MPC(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 Level I 全世界的电脑制造商和软件发行厂商有了共同的遵循标准,也真正带动了CD出版物的流行。
『捌』 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辅助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优化课堂教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对我们教学过程的各环节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突破教学
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以及拥有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因此,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成为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创造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1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着力点
1.1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要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2]。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容易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1.2突破教学难重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用多媒体,应恰当、准确地把握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为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3]。如书60页的场景1,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在备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应精心设计和准备,才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当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1.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利用多媒体技术,要充分启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和操作能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瞬间展示大量的信息,及时把新信息传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样,多媒体的使用就具备和发挥了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 1.4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巧设练习、巩固新知。在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及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4]。教学中用黑板能生动地讲清楚的问题,最好不要去搬弄计算机,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细腻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是没生命和情感的物体,所以谈不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必要的分析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演充分展现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用计算机在课程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
『玖』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历史课堂教学
1、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初中时期正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施教时必须把握住这一良机,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为课堂设计的首要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设计讲授了《科技、教育和史学研究的成果》一节课。在这节课上,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背景,接着插入了一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场面的影视资料,随后就将媒体展示的重点放在了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身上。为此,我向学生展示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和他的同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的两幅对比照片,让学生在这种历史氛围中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世界诺贝尔奖和中国“两弹元勋”的称号孰轻孰重?如果是你,你将作何选择?这个似乎无法准确、圆满回答的问题,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很大的冲击波。一时间,活跃的课堂顿时变得沉寂了,上课后一直处于激昂状态的学如今却相继沉入深深的思考状态之中。这一段沉寂,是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也是学生对人生价值取向的选择!作为教师,我同样无法对这个问题下准确的结论也不可能下准确的结论。最后,我只能以杨振宁在邓稼先逝世后所讲的一段话作为这个问题的回答与总结—“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这节课后,“两弹元勋”邓稼先便成了学生谈论的热门话题。
在诸如此类输入情感信息这些方面,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过去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2、创设学习情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在比较了各学科的不同作用后认为:“历史给人以智慧”。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他们开始大量地接触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规律这些抽象的概念。这些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完全接受是比较困难的。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条件下,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素材创设学习情境,在历史思维的层面上实现一种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沟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如在讲“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结论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将侧重点放在生产关系的调整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上。在这里,我首先选用一幅似乎与历史教材没有联系的图片:由于法官的秉公断案--原告、被告在法官的笑盈盈的目光下握手言和;随着图片的展示,我接着向学生提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如何相互促进这一问题。经过短暂的思考,学生即能结合生产关系的内涵得出“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等结论。这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扩展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抽象知识的深度直观,深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
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复杂而多样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多媒体素材,将多媒体放在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的时刻和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的思维进程的方面。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在复杂多样的历史事件的联系上不至于偏离思维轨道。
如讲授《难忘九一八》这一节,如果将多媒体的重点放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过程上,势必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引到如何捉着蒋介石的情节上。我在制作这节课的多媒体课件时,采取了口头讲述这个过程、用多媒体素材展示蒋介石被扣压以后国内外各派政治力量的反映上,让学生据此分析、讨论如何处置被扣压的蒋介石?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的历史地位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伟大历史意义,而且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了他们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倡导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的任务主要不在于向学生传递知识,它的本质是引导学生的精神发展,知识主要起载体作用。在学生的精神发展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事实上,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创新史。历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首先要考虑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中,然后引导学习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最后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创造性思维。
不难想象,当学生可以通过欣赏一段音乐去体验一段流逝的岁月、可以通过观察一幅图像去解释一种历史现象、可以通过观看一节影片来了解一段艰难的生活并为其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时,我们的多媒体历史课堂将会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意识会是何等的踊跃,那么,在我们的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对历史的体验便成了一种创造性实创新活动。
我在讲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首先让学生根据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开放和清代的闭关导致的两种结果的对比资料,与我一起共同探讨中国为什么要开放、怎样开放和在开放时如何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坚持什么原则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再利用多媒体分层演示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讲述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最后,我又向学生提供了表现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巨大成就的几幅图片,让学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就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他们认真思考、各抒己见,表现出了良好的参与意识。从长远看,这样做对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和在社会中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性,也可以说,这样做更接近现代教育的本质。
『拾』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