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集宁的概况
乌兰察布市(原乌兰察布盟)首府,距内蒙古-山西交界50公里。面积300平方公里,典型的北方迷你型城市。右图为集宁区中心广场
政区位置 集宁区是乌兰察布市市府所在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距呼和浩特市120公里,距北京市336公里。区位交通优势十分突出。
政区沿革 集宁夏商为冀洲,周为并州。秦并天下三十六郡属雁门、云中两郡地;汉属雁门、云中、定襄郡。后汉为幽州、代国郡。北魏为代郡;隋属定襄郡;唐为冀州、并州;唐置河东关内道、云州、云中郡、单州都护府;辽属西京道大同、天成、长青北境。宋属云中府。金属西京路大同府;元属中书省集宁路;明初属兴和路,后废,清初属蒙古察哈尔正红旗游牧地;后为山西大同府丰镇宁远两厅辖地,民国初期丰镇、兴和、凉城所辖地各一部。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开始设立“平地泉设治局”,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改为集宁县,属察哈尔省;1929年1月归绥远省。1948年9月27日集宁解放,成立集宁市;1949年9月缓远和平解放,撤销集宁市建制改为集宁县,市区定为集宁县城关镇。1951年8月城关镇又改为平地泉镇,属集宁专署。1956年4月撤销平地泉镇,设立集宁市。1992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4年4月撤集宁市,设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政区划分 全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一个镇,一个乡。
政区人口面积 全区总面积418.8平方公里,总人口3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2万人,
政区自然特征 全境北高南低,西北多系山地,东南多系平原。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4.4℃,年日照为3130小时,年均降水量384毫米,无霜期130天,平均海拔高度1417米,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侯。
政区资源特点 集宁及周边地区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形成“东土、南石、西陶、北铁、遍地牛羊”的格局。农畜产品种类多,特别是莜麦、荞麦、牛羊肉、皮毛、红萝卜、土豆等产量高、数量大。阴山山脉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现产中蒙药材800多种,主要品种有麻黄、蒲公英、茵陈、黄苓、甘草、防风、柴胡、赤芍、毛知母等。地下矿产资源有900多处,80多个品种。
政情概况 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8.5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5亿元,同比增长10.7%;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5.16亿元,同比增长48.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26.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5.6亿元,同比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45:51.8。财政收入4.006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075元,同比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3755元,同比增长25.1%。
工业 全区集中力量培育了以农畜产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生物制药业和电子产品、电力建材业等五大主导产业。现已形成集宁电器厂、华北双汇、福瑞制药、纳尔松酿业、奈伦淀粉、京都念奄堂药业、利泰金属等龙头企业,另外,兆兴实业、虎山乳业、纲丝绳等重点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增强了集宁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其中“卫星”牌电焊条等多个产品畅销全国,远销国外。四大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工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农业 全区农业人口5.4万人,耕地面积88792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0810亩,农作物以“两麦一薯”为主。“菜篮子”工程建设速度较快,现有蔬菜大棚2000多栋,蔬菜种植面积1万多亩,粮食总产量达16349吨,建立了11个寒羊养殖村,5个奶牛养殖村,奶牛发展到7676头,小尾寒羊养殖量达到22348只, 建有“蒙牛”、“伊利”大型奶站11个。
城市建设 通过经营城市,2005年集宁多方筹资18亿多元用于城市建设。新区一期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已经开工;旧区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人均住房23.8平方米;虎山、白泉山生态公园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旧区、新区和生态园区协调发展的格局,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财税金融 全区财政收入4.0068亿元。金融机构齐备,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
商贸投资 全区拥有各类商业网点4600多个,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15亿元。建成农机、正大家俱、煤炭市场等25个专业市场和9个大型集贸市场,从业人员30000多人。招商引资到位额34.4亿元,其中外资12.5万美元,出口创汇1417万美元。
交通通讯 距呼和浩特市飞机场120公里,京包、集二、集通、丰准四条铁路线,110、208两条国道及七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北)京——集(宁)——呼(和浩特)高速公路已经开通,交通和区位优势更加突现。通讯发达,拥有装机容量63570万门的国际国内程控电话,乡村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移动用户达到50630户,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5部。
文教科技 现拥有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少儿活动中心等文化机构。有线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2座,家庭电视普及率100%以上。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作协、美协会员65名,三级以上演员12名。现有各类学校62所,大专院校4所,科研机构8家,在校学生58560人。全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普及率达100%,脱盲率100%。全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00多名,其中高级职称的400多名。
体育卫生 有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协会。有业余体校1所;有各类卫生机构12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10人,有乌兰察布中心医院、集宁医院、铁路医院、卫校附属医院等19家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医疗中心。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19人,每万人拥有床位56张。
社会保险保障 保险业务有财产、人寿保险等27个险种,承保金额20多亿元,综合赔付率50%左右。有社会福利院1所,敬老院3所,收养80多人。
环境绿化 建有两座容量为90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氧化塘,排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城区新增绿化面积40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由过去的7.3上升到15.04%。
㈡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相沿成风、相习成俗”。民俗是文化系统中最具传承性、稳定性的一个层面,也是最为丰富多彩的部分。客家地区自古族群多元,先后有十几个族群在这里生息繁衍,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千百年来,客家人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凝聚力量,创建了博白经济的繁荣,维护了博白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博白文化的兴盛。
历史发展到当今,民俗能延续文化,维护精神家园,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当代博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变革加剧,外来文化强烈冲击,规则错综复杂,人们在现代生活世界里往往缺少安全感和稳定感,无所适从。而传统民俗可以带来亲切感和熟悉感,解除愁闷,增强自信,守望着精神家园。好比客家山歌所唱:“出门三步唱山歌,常唱山歌百岁多,男女老少齐欢唱,唱到大家乐呵呵。”在山歌民众眼里,山歌就是唱开心,大家或歌唱锦绣山川,或赞美甜蜜爱情,或歌唱辛勤劳动,或向往美好生活。人们听唱客家山歌,在形象生动的歌谣中超脱繁琐的日常生活的羁绊,开开心心。这是民俗的强大力量,用乡民原始的生命力紧紧拥抱生活本身,满足民众精神生活,由此带来安定和愉快。
民俗带来文化认同,帮助人们建立一种稳固的社会联系,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现代生活。有句客家格言叫做“宁丢祖宗田,毋忘祖宗言”,山歌本来就是唱出来的话,本来就有“以歌会友”交际功能,对于客家聚居地的山歌民众来说,在山歌场,大家不仅是歌友,有共同爱好,大家还是同龄人,有共同语言;对于客家杂居地的山歌老人来说,在山歌场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客家人的母语情结,大家都讲客家话,有共同的文化追忆,亲切且热情地相互交流各种信息和近况,增进感情和理解。并且,改革开放后,客家地区政府部门将之作为“外交名片”扩展到了“公”交,通过客家山歌这么一个传统的“阿姆话”艺术,海内外客家人的心连在一起。从深层次讲,这是客家人认同意识从政治、经济层面向文化层面的转向。民俗强大且丰富的和谐因素,利于社会交往,这是民俗维系民心、维护稳定的根本。
民俗还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地方性、多样性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博白较早地认识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早认识到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需从深厚的民俗文化中寻找不竭的文化资源。客家民俗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发展空间,其本身也能为博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而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自觉,客家人打造出不少具有现代客家风格和博白气派的文化精品,比如博白客家文化节、博白采茶剧和博白杂技团等等,促进了博白的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事实证明:越有地方特色的东西,越有开发价值,越受大众欢迎,越有益于建立和谐的文化产业。
可见,民俗因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而被当代博白人需要。尽管传承人、参与者、传承方式和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并且后继者亟待培养,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热潮,客家山歌夕阳正红。客家山歌复兴个案表明,乡土文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得以在城镇中精彩演绎,现代社会为传统民俗开辟了更广阔的舞台。民俗能够满足当代人需要,因此能够被“无意识地传承”,同时又被“有意识地发明”,这是当代民俗文化自我调适的结果。
民俗有如一条流动的河流,不舍昼夜,延续着客家文化,展示着文化的多样性。如今,民俗活动参与者的老龄化是普遍现象,幸喜,民俗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已经成为政府、学者、传承人、民众、文化产业商人和大众媒体共识。有赖于白州人的文化自觉,正如客家山歌唱响和谐乐章,民俗文化正延续着客家文化,构建着博白人的精神家园,并丰富了博白的文化产业,提高了博白文化竞争力,成为建设和谐博白的重要因素。
㈢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简介
集宁,乌兰察布市(原乌兰察布盟)首府,距内蒙古-山西交界50公里。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典型的北方迷你型城市。右图为集宁区中心广场。集宁区是乌兰察布市市府所在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距呼和浩特市120公里,距北京市336公里。
可以看一下网络
http://ke..com/view/214618.htm#sub214618
㈣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怎么样
很不错,草原城市和风情浓郁、四季分明。
集宁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4.4℃,年日照为3130小时,年均降水量384㎜,无霜期130天,海拨高度1417m,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
集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辖区,也是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年平均气温4.4℃,年平均降水量384㎜,海拔高度1417m,建成区面积75㎞²。居住着蒙、回、满、藏等16个少数民族。
风景名胜:
1、霸王河景观工程
霸王河综合治理工程是乌兰察布城市规划建设、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河道整治工程是霸王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主河槽整治、护岸、拦河建筑物等。霸王河水库2009年8月开工建设,2014年水库大坝已具备蓄水条件,大坝护坡、坝路一体建设已完工,大坝下游钢坝闸及橡胶坝基础施工已完成。
2、老虎山生态公园
老虎山生态公园位于乌兰察布市中心,面积7㎞²,海拔1447.5m。2011年,乌兰察布市对虎山公园进行大力度改造,突出重点景观,以英雄主义为主题,以纪念在集宁战役中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
3、集宁战役纪念馆
位于乌兰察布老虎山生态公园内,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纪念馆题写馆名。通过多种先进的陈展技术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手段,生动再现了集宁战役的历史全貌。集宁战役纪念馆是乌兰察布人民新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地标,成为该市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㈤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这好像都是个人销售,没有专柜吧
㈥ 集宁区的历史沿革
夏商为冀洲,周为并州。
秦并天下三十六郡属雁门、云中两郡地。
汉属雁门、云中、定版襄郡权。
后汉为幽州、代国郡。
北魏为代郡。
隋属定襄郡。
唐为冀州、并州。唐置河东关内道、云州、云中郡、单州都护府。
辽属西京道大同、天成、长青北境。
宋属云中府。
金属西京路大同府。
元属中书省集宁路。
明初属兴和路,后废。
清初属蒙古察哈尔正红旗游牧地;后为山西大同府丰镇宁远两厅辖地。
民国初期丰镇、兴和、凉城所辖地各一部。民国十年(1922)开始设立“平地泉设治局”。民国十三年(1925)改为集宁县,属察哈尔省。民国十七年一月(1929)归绥远省。民国三十七年(1948)九月二十七日,集宁解放,成立集宁市。1949年9月缓远和平解放,撤销集宁市建制改为集宁县,市区定为集宁县城关镇。
1951年8月,城关镇又改为平地泉镇,属集宁专署。
1956年4月,撤销平地泉镇,设立集宁市。
1992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2003年12月01日,撤销县级集宁市,设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㈦ 集宁在哪里
集宁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市辖区,也是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集宁阴山山脉灰腾梁南麓,地处东经113°10′,北纬40°01′,年平均气温4.4℃,年平均降水量384㎜,海拔高度1417m,属典型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辖区面积526.5㎞²,建成区面积75㎞²。
截止2016年,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辖10个街道、1个镇、1个乡。分别是:新体街道、桥东街道、前进街道、常青街道、虎山街道、桥西街道、新华街道、泉山街道、霸王河街道、卧龙山街道,白海子镇和马莲渠乡。
(7)内蒙古集宁区历史发展扩展阅读:
解放战争期间,集宁曾是“三人小组”(共产党代表、国民党代表、美国代表)活动地点之一,敬爱的周总理曾乘飞机来过这里。
解放战争过程中,集宁是战略要地,老虎山曾进行过多次战役,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集宁各族人民,光荣地牺牲在老虎山、卧龙岗上。他们的牺牲换来了集宁的解放,一九四八年九月,集宁回到了人民怀抱。
1949年12月,绥远和平解放,为统一行政区划,撤销集宁市建制,将集宁市恢复为集宁县城关区,集宁市人民政府更名为集宁县城关区人民政府,隶属于集宁县政府。随着城关区人口增加和工商业的发展,为加强对城市工作的领导。
1951年8月,集宁县城关区改为平地泉镇(县级),中共城关区委和区人民政府改为中共平地泉镇委和镇人民政府,隶属集宁专署(地委)领导。1954年3月,集宁专员公署撤销,归平地泉行政区人民政府领导。
1953年5月,集二铁路开始动工兴修,1956年1月正式通车运营。由于集宁发展规模迅速,人口增加,原来建制已不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同年4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平地泉镇,设立集宁市,平地泉镇人民委员会更名为集宁市人民委员会,隶属于平地泉行政区。
1957年10月1日,撤销集宁县,将集宁县所辖区域分别划归集宁市、察右前旗和察右后旗管辖。
1958年4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平地泉行政区,将其所辖的15个旗县市划归乌兰察布盟,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由固阳迁至集宁。同年,集宁市将11个乡整合为6个,即:那森格乐、老平地泉、大土城、庆德孟、白海子、希拉居力格。
1960年12月29日,集宁市将原来的两个郊区人民公社调整为8个人民公社,即:老平地泉、三号地、白海子、马莲渠、三成局、煤窑、大土城和三岔口。其中马莲渠人民公社是由老平地泉人民公社划分出的,驻马莲渠村,遂以村名命名马莲渠人民公社。
1964年8月25日,按照上级决定,将集宁市的平地泉、三号地、白海子、三成局、煤窑、大土城和三岔口7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察右前旗管辖,只保留马莲渠一个郊区人民公社。至此,集宁市辖区面积变为114.2平方公里。
1967年12月26日,经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批准,集宁市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于乌兰察布盟革命委员会。1968年4月,全市各系统、单位及大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先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1981年5月,集宁市革命委员会恢复为集宁市人民政府,隶属于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撤销街道人民公社,恢复街道办事处名称,新增设新体路、新华街、福利区3个街道办事处,加上原有的3个,全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红卫人民公社复名马莲渠人民公社。
1984年4月18日,撤销人民公社建制,马莲渠人民公社更名为马莲渠乡,下辖7个村民委员会(榆树湾、小贲红、贾家村、翟家沟、李长庆、霸王河、马莲渠),28个自然村。
1992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集宁市为对外开放城市。
2002年,划出桥东街道办事处沙河以南的6个社区居委会,增设新区街道办事处。
2004年4月26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察右前旗白海子镇和黄家村乡划归集宁区,其中,黄家村乡辖区内包括第一次撤乡并镇前的三成局乡和黄家村乡,集宁辖区总面积增加到418.8平方公里。
同年,经上级批准,将工业区、新区、福利区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前进路、泉山、常青街道办事处。
2006年3月,将马莲渠乡十个“城中村”划归市区后,社区居民委员会增加到74个,马莲渠村委会“村改居”变为通州和卧龙两个社区居委会。
6月20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撤销黄家村乡,将黄家村乡属于原三成局乡的九个行政村划归马莲渠乡管辖;将黄家村乡属于原黄家村乡的六个行政村划归白海子镇管辖。
10月,经批准,马莲渠乡将16个村委会整合为10个。大十号、大三号、四股泉整合为大十号村委会;三成局、三股泉合并为三成局村委会;合义永、六号渠、郭亮村整合为合义永村委会。
2008年4月17日,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乌政办发〔2008〕62号),决定实施内蒙古察哈尔工业园区行政区划,将察右前旗黄旗海镇和八大宏移民新村整体划归察哈尔工业园区管理.
同时将白海子镇的乔家村、南界、章盖营3个行政村划归黄旗海镇管理;将察右前旗平地泉镇老羊圈行政村的二岽村一队、六队、邓士村民小组划归集宁区。
2010年,为建设集宁现代物流园区,将察右前旗平地泉镇的贾家地、来家地等6个自然村划入集宁区马莲渠乡,增设贾家地村委会,马莲渠乡共辖12个村委会。
2012年4月,经市委、政府批准,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建制划归集宁区管理,同时将原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旗海镇霸王河以东的11个村委会共140平方公里划归白海子镇。
2013年,设立霸王河和卧龙山街道办事处,将白海子镇的乔家村、沙泉社区居委会和马莲渠乡小贲红社区居委会划入霸王河街道办事处;将马莲渠乡六合、杜尔伯特社区居委会划入卧龙山街道办事处。
至此,集宁区辖一乡一镇、10个街道办事处,共74个社区、25个村委会,总面积526.5平方公里。
㈧ 请教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历史沿革
o(∩_∩)o...哈哈。 楼主,又是你奥~~~ 怎么都是在问历史沿革的问题呢??? 四子王旗现辖地域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历史久远,史实纷繁。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在这块水草丰美的草原上生息繁衍。旗境内红格尔苏木发现的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存和江岸二队等地发现的单纯石器地层、出土的原始船形石核,属于中石器或新石器早期的文化遗存。 唐虞时代为山戎、荤粥之地。夏商时期为淳维、鬼方、猃狁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屑林胡、楼烦。秦汉时为雁门定襄郡之徼外地、匈奴中部单于庭驻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鲜卑跖跋氏据地。旗南部为北魏抚冥镇辖区,北部是继匈奴后兴起的柔然族牧地。隋唐为东突厥据地。唐朝时隶属振武军兼单于大都护府。辽代属丰州东北境,隶西京道。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设天山县辖今旗境。金代属西京路,为守卫金堑壕汪古部牧地。 元朝时期,今旗辖区隶属挣州路,元朝后期归属于察汗部林丹汗右翼属地。明朝时期,净州废弃。明廷势力未达本旗辖区,没有行政建置。阴山北麓部分地区由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统辖。 元太祖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五世孙脑音泰敖特根率部游牧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有四子,长子僧格、次子索诺木、三子鄂木布、四子伊尔扎术。天聪四年(1630年),四子相继归附后金,后因参加对明征战由呼伦贝尔迁来旗境。天聪八年(1634年),金廷为己归顺的蒙古各部划定牧界,四于部落与镶红旗蒙 古以杜木达都腾格里克沃都尔台为界。崇德元年(1636年),因对明战功赐鄂木布尊号达尔汗卓哩克图,俾统四子部。顺治六年(1649年),晋封鄂木布为多罗郡王,世袭罔替。从此,鄂木布后世子孙世袭四子部落旗王位。据(蒙古游牧记》记载, 四子部疆界四至:东至什吉罔图山、南至伊克拜山、西至巴颜鄂博、北至 沙巴格图、东北至额尔柯图鄂博、西北至查尔山、东南至托克托瓦佗罗梅、西南至察汗和硕。扎萨克驻地——乌兰额尔济坡。旗下设4个道劳、20个苏木。佐领20人。 民国时期,沿用旧制。民国三年(1914年),绥远与山西分治后,四子部落旗隶绥远特别行政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旗地属绥远省乌兰察布盟管辖。 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四子王旗仍属绥远省乌兰察布盟辖之,1950年4月1日四子王旗人民政府成立,隶屑乌兰察布盟人民自治政府领导。旗政府驻查干补力格,1952年迁至乌兰花镇。1954年3月5日,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绥远省建制撤销,四子王旗归属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领导。1958年4月2日,乌兰察布盟人民政府改为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本旗隶属乌兰察布盟行署领导。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