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
原始时代
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也就没有现今的欧洲(恩格斯)。由于战争与自然原因,没有留下纯粹的希腊绘画,唯一的材料来自于“希腊瓶画”,希腊艺术的两种追求,一是真实再现,一是优雅和谐。而对罗马绘画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庞培古城。——西方绘画
古希腊罗马
人类最早的的绘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期的艺术持续约有一万年之久,几乎所有的图画都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最后5000年里,即距今1.7万年到1.2万年的吗格德林文化时期,这些被绘制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图画,气势恢弘,栩栩如生,堪称自然主义杰作。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是其杰出代表。——西方绘画
中世纪
中世纪(476—15世纪)的漫长时期,处于古典文明的结束与复兴之间。很多人认为中世纪艺术怪诞、迷惑,甚至贬为丑恶,也有人认为此间艺术丰富,反映出了东方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蛮族文化的融合。中世纪基督教占主要地位,于是图画也为之服务。包括五个部分:一.早期基督教绘画(2-5世纪);二.拜占庭绘画(5-15世纪);三.蛮族及加洛林文艺复兴;四.罗马式(10-12世纪);五.哥特式(12-15世纪)。——西方绘画
文艺复兴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地,14-15世纪早期画家乔托、马萨乔等把人文思想与对自然的逼真描绘结合,虽还具呆板僵硬痕迹,却显出了与中世纪不同的现实主义风格。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画家们再真实与幽雅方面达到了同意,有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盛期三杰”。提香、乔尔达内等威尼斯画派画家注重光与影的表现,追求享乐主义的情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20-1590年的手法主义画家不关心作品内容的表达,而对形式因素予以极大的热情,热衷于表现扭曲的体态、奇特的透视和绚丽的色彩,反映出与文艺复兴的古典审美精神相异的情趣。另外又有尼德兰、德国、法国的文艺复兴绘画也把意大利风格与本土传统融合,创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西方绘画
17—18世纪
17世纪的西方绘画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以意大利、德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为代表。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一.巴洛克: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幻觉等特点;二.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三.写实主义: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18世纪的西方绘画,洛可可风格兴盛一时。与此同时,写实主义也得到发展。洛可可特点:华丽、纤巧、追求雅致、珍奇、轻艳、细腻的感官愉悦。——西方绘画
19世纪
此时法国绘画再欧洲起着主导性作用。法国绘画的发展大致分为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阶段。——西方绘画
20世纪
此时出现了众多现代主义的思潮,在艺术理论与观念上与传统绘画分道扬镳。现代主义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及绘画语言自身的价值,他们排斥功利性,对描述性和再现性的因素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画面结构,表达内在情感,营造神秘梦境。其主要流派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巴黎画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维也纳分离派、风格主义、达达主义、形而上画派、超现实主义、至上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谱艺术、光效应、新超现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
B. 西方绘画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起源时期
史前美术,又称“原始美术”,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维伦多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发展时期
古代美术
西方习惯把新石器末期到中世纪称为古代,具体来说就是指公元前4000年(文字的出现)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主要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术。
美索不达米亚(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又称两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浮雕,亚述王国那些表现战争和狩猎的紧张场面、手法极为写实、充满激烈动势的浮雕。
古埃及的庞大金字塔建筑,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严的狮身人面像。
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创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作品,其中留存于世的不少健美而优雅的雕刻形象,如《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等,尤其具有无穷的魅力。[1]
古罗马美术承继着古希腊的传统,但罗马人的美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规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竞技场和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而曾被维苏威火山灰掩埋达1700多年的庞贝壁画,则给我们展示了古罗马绘画的独特面貌。
中世纪
中世纪是指公元5世纪(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作为标志)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黎明),它标志着西方进入了基督教时代。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雕刻、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文艺复兴
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
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范之作。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17世纪
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弗兰德的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纪
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罗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代表画家有法国的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随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进步的美术家们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开展了一场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其代表画家是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法国的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而这一运动的主将却是德拉克洛瓦,其绘画色彩强烈,用笔奔放,充满强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等。法国吕德的《马赛曲》和卡尔波的《舞蹈》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作品。
19世纪
19世纪中期是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兴旺的时期。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代表作《奥南的葬礼》堪称绘画中的“人间喜剧”,而《石工》则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勤劳朴实的农民画家米勒,以醇厚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政治讽刺画家杜米埃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夸张的石版画和油画。德国女版画家柯勒惠支,以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创作了反映工人运动和农民革命的系列铜版画和石版画。俄罗斯的批判现实主义产生了列宾、苏里科夫等杰出画家。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品质。
19世纪后期在法国产生了印象派。此派绘画以创新的姿态出现,它反对当时已经陈腐的古典学院派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受到现代光学和色彩学的启示,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光的效果。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西斯莱等。
继印象派之后还出现了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而实际上后印象派与印象派在艺术主张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绘画着力于表现自己强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线条奔放。高更的画多具有象征性的寓意和装饰性的线条和色彩。塞尚绘画则追求几何性的形体结构,他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
现代美术
20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局面。1905年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强调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而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
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此派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情感。
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了未来主义美术运动,此派画家热衷于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活动的物体和运动的感觉。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大约于1910年前后产生,其代表画家有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和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而两人又分别代表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的达达主义思潮,此派艺术家不仅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反对传统,而且否定艺术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上胡须,并将小便池作为艺术品,便是达达主义思想的体现。
随着达达主义运动消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此派画家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梦幻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力图展现无意识和潜意识世界。其绘画往往把具体的细节描写与虚构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梦境和幻觉的景象。代表画家有恩斯特、勒内·马格利特、夏卡尔、达利、胡安·米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产生的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综合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的特点,强调画家行动的自由性和自动性。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的波普艺术,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和各种报刊图片作拼贴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代表人物有美国画家约翰斯、劳生柏、安迪·沃荷等。
而70年代兴起的超级写实主义(或称照相写实主义)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进行客观的复制和逼真的描绘。代表画家有克洛斯、佩尔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汉森最为著名。
C. 现实主义在欧洲美术史中的发展历程
就西欧说,现实主义(Realism)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其 后,法国画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 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 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如果我们不把现实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各种真正艺术所固有的现实性,而是理解为单独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的话,那么,在西欧来说,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从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其中又有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生动的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著称它表现出人类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纯洁,而且富有诗意。但在分析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及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后者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分析性,强调创作要有明确的社会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又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渐丧失了前代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却沾染了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仿佛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特点的有机结合;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它能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去描写人,特别是它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直接分析社会的经济关系,对现实作出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学史上,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D. 西方绘画的发展史是什么
西方绘画从古希腊、罗马开始,经历了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时期,在13至16世纪文艺回复兴时期达答到高峰。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著名画家、雕塑家乔托创作了许多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宗教画,被认为是欧洲绘画之父和现实主义画派的鼻祖。
E. 现实主义美术是怎样诞生的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
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P.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如果说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那么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他们还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
上述思潮和运动,特别是未来主义,在雕塑领域内均有所反映。未来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U.博乔尼于1912年4月签署关于雕塑艺术的宣言,并把未来主义的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为《在空间连续的形》(1913)。 相应的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在20世纪初的俄国也相当活跃。除了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产生的一些社团外,俄国的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探讨如何表现工业美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最早于1910年前后产生。首先从事抽象主义艺术创造的是参与德国青骑士社活动的俄国画家W.康定斯基。他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1912)、《点、线、面》(1923)等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作为实践家,他主要从事抒情抽象绘画的创造,但同时也在几何抽象方面有所探索。俄国的画家K.C.马列维奇于1913年左右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至上主义在平面构成上的努力,在探讨艺术的虚、空、无方面的尝试,应该说是有意义的。真正奠定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突出贡献的是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创建的风格派(或称新造型主义)。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只是在各个阶段有所变化而已。
康定斯基:《第一抽象水彩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达达主义社团,影响波及欧美各国。在法国、德国都有达达美术社团。达达主义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反对一切,作为社团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达达的虚无主义和反传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西方现代文艺的进程之中。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是达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
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它用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以取代达达主义的破坏和挑战。它直接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中汲取思想养料,并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这一艺术运动的指导思想。超现实主义的美术家们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中汲取灵感,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境界。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结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写实与抽象的语言在他们的作品兼而有之。从1924年以后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活跃期。30年代以后,作为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逐渐冷寂,但许多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仍然活跃于欧洲和美国画坛。
波伊斯:《向兔子解释图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是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也是重视个性、重视风格的现代派绘画顶峰。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动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
杜尚:《干燥的便盆》
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产生的硬边抽象、后绘画性的抽象是几何抽象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和发展,也说明艺术从强调主观感情到侧重于客观表现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与抽象表现主义完全相悖的波普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波普艺术的兴起,说明西方的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当然,对于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西方美术史论家们的论说很不一致。首先在建筑中使用的后现代主义,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充满着争论的概念。严格地说,后现代主义是不能与现代主义截然分开的。后现代主义加以弘扬的许多方法与原则,在现代主义的美术中已经尝试过、试验过,只是在后工业社会里把个别的方法和原则加以极端的发展和夸张。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是现代主义的反拨。然而,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当代西方的美术家们。新表现主义、新超现实主义、新抽象等流派在80年代的兴起,多少说明了这个问题。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思潮的变化中,似乎可以看到,艺术中的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人性与共性、风格特征的加强与消失、人性与机械性、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艺术的审美与反审美,永远是使艺术家困惑并驱使他们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此长彼消或彼长此消的状况,尤其在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这种状况更是常见。观念艺术及其他后现代派思潮之所以那末惊世骇俗,就是因为它们不仅和传统艺术背道而驰,而且在向现代主义挑战。但是,历史本身似乎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艺术的本身进程犹如社会本身的进程一样,本身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力量,它要在上述列举的种种两极之间寻求平衡。当然,平衡是短暂的、临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永久的。唯其不平衡和充满着矛盾,艺术才不断向前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曲折,整个趋势则是向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艺术应该被认为是对现实主义的一个有力补充。或者说,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表现体系,它有别于现实主义,更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时代节奏相吻合。至少它已经获得了与现实主义共存的力量。
雷斯:《法国式的场景》
特征 既然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们对待现代科学和机械文明的心理和态度是复杂的。在有些艺术家的实践(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中,试图反映社会的这一深刻变革,而在大多数美术家的作品中,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他们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表示不满。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美术的主流与工业社会的进程相反。事实上,工业、科技文明剧烈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
现代主义艺术最早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武库中汲取了养料,同时又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萨特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的强烈作用。尼采的学说,不仅对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起过推动作用,也对整个现代主义的文艺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他否定权威,主张发挥以人的意志、本能为基础的创造力,蔑视中产阶级的文明和虚伪道德,对无意识和本能的推崇,对世界前途的悲观主义,在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他的“无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实际”,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理论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引导下,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流派的美术家们用多种手法挖掘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其后果是一方面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另一方面使艺术语言趋向荒诞和怪异。自然不少作品创造了荒诞、怪异的新境界。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
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对于现代主义美术不加分析地一味赞扬是不可取的,而视现代主义为洪水猛兽、拒之于门外,不让人们接触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中国80年代以来艺术创造和理论的繁荣、活跃,除了社会、经济的推动这些主要因素之外,与包括西方现代主义在内的外国文艺提供的可用来参考、借鉴的丰富资料不无关系。
够吗?
F. 现实主义画派的画派兴起
现实主义画派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一开始有“巴比松七星”,即米勒、柯洛、卢梭、查克、迪亚兹、特罗雍、杜普雷与多比尼 .
七位隐居在法国枫丹白露宫附近巴比松村的画家,他们热衷于描画自然风景和农村生活,其中最著名的是卢梭和米勒,卢梭专门描画风景,米勒的农民画朴实感人,《晚祷》《拾穗的人》反映真实的农村生活。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他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他有一句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 19世纪70年代末,慕尼黑有几年短暂地成为挪威年轻画家团体的一个基地。这些人将成为贡献至伟的写实派画家 – 他们包括汉斯·海耶达尔(Hans Heyerdahl ,1857-1913)、吉蒂·L·基耶兰(Kitty L Kielland ,1843-1924)、哈瑞特·巴克(Harriet Backer 1845-1932)、埃里克·维伦斯谢奥德(Erik Werenskiold ,1855-1938)、克里斯蒂安·斯科雷兹威德(Christian Skredsvig ,1854-1924)、蒂奥多·吉特尔森(Theodor Kittelsen 1857-1914)和杰哈德·蒙特(Gerhard Munthe ,1949-1929)。这些美术家在19世纪80年代移居巴黎。那里成为挪威美术家的新中心。另外两个重要人物,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 Krogh ,1852-1925)和弗里茨·陶洛(Fritz Thaulow ,1847-1906)也在这里与他们汇合在一起。他们二人都曾于19世纪70年代在卡尔斯鲁厄师从于古德(Gude)。另一位重要的写实派画家艾利夫 ·皮特森(Eilif Peterssen ,1852-1928)开始并没有前往巴黎学习,而是去了意大利。
这些美术家中的几位后来选择返回挪威。他们在1882年创办了“秋季画展”。画展收集了1884年后得到公共资助的挪威当代艺术作品,而今天这些作品则成为了“国家艺术展”的藏品。同时,他们建立了艺术家销售作品的新制度,负责决定画展的内容,甚至为公共机构挑选委托创作的艺术作品。在返回祖国的艺术家群体中,有几位突出的人物强烈地反对前辈的价值观。虽然他们在诸如对待传统的问题上看法一致,但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在态度和秉性上却各不相同。 艺术家的两个群体之间也有矛盾。一个由克里斯蒂安·克罗格领导的群体十分激进。他们倾向于个人主义和国际主义。而另一个以埃里克·维伦谢奥德为首的群体,则更倾向于民族主义,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比较喜欢说教和具有高度的原则性。
维伦谢奥德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经过仔细研究的风景环境中的简单而典型的情景。和维伦谢奥德一起共事的有新民族主义者蒂奥多·吉特尔森。他的素描技术比油画好。他为《挪威民间故事》标准版所作的插图为民族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维伦谢奥德的其他追随者包括更倾向于强调主题事物的文学性和象征色彩的克里斯蒂安·斯科雷兹威德和艾利夫·皮特森。皮特森历史题材作品雄心勃勃的风格,仿佛令人想起早年大师的杰作。吉蒂 ·L·基耶兰是这一时期少有的几个坚持画风景的画家。他大部分时间在挪威西海岸亚伦的清新空气中进行创作。杰哈德 ·蒙特也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他与探险家兼科学家弗里德约夫·南森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为促进挪威的民族主义价值观共同组建了“里萨克协会”(Lysakerkretsen)。
这个协会遭到奥斯陆自由派艺术家领袖克里斯蒂安·克罗格的强烈反对。克罗格认为写作具有和绘画同等的重要性,并且声称“所有民族艺术都不是好艺术,所有好艺术都是民族艺术”。他坚持艺术的焦点应该放在人类个体所体会和经历的生活上。而在另一方面,弗里茨·陶洛则希望艺术仅仅关注艺术。他争辩说,更多的艺术家应该将精力放在绘画的实际过程上,而绝对不应试图自己去解决社会和人类的问题。与此同时,哈利特·巴克和这一争论保持着一段距离。他更多地集中于室内场景,但比早期民族主义画家稍稍增加了一些抽象主义风格。
G. 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过程及意义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P.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如果说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那么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他们还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
相应的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在20世纪初的俄国也相当活跃。除了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产生的一些社团外,俄国的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探讨如何表现工业美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最早于1910年前后产生。首先从事抽象主义艺术创造的是参与德国青骑士社活动的俄国画家W.康定斯基。他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1912)、《点、线、面》(1923)等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作为实践家,他主要从事抒情抽象绘画的创造,但同时也在几何抽象方面有所探索。俄国的画家K.C.马列维奇于1913年左右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只是在各个阶段有所变化而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达达主义社团,影响波及欧美各国。在法国、德国都有达达美术社团。达达主义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反对一切,作为社团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达达的虚无主义和反传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西方现代文艺的进程之中。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是达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
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它用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以取代达达主义的破坏和挑战。它直接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中汲取思想养料,并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这一艺术运动的指导思想。超现实主义的美术家们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中汲取灵感,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境界。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结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写实与抽象的语言在他们的作品兼而有之。从1924年以后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活跃期。30年代以后,作为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逐渐冷寂,但许多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仍然活跃于欧洲和美国画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是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也是重视个性、重视风格的现代派绘画顶峰。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动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
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产生的硬边抽象、后绘画性的抽象是几何抽象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和发展,也说明艺术从强调主观感情到侧重于客观表现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与抽象表现主义完全相悖的波普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波普艺术的兴起,说明西方的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当然,对于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西方美术史论家们的论说很不一致。首先在建筑中使用的后现代主义,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充满着争论的概念。严格地说,后现代主义是不能与现代主义截然分开的。后现代主义加以弘扬的许多方法与原则,在现代主义的美术中已经尝试过、试验过,只是在后工业社会里把个别的方法和原则加以极端的发展和夸张。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是现代主义的反拨。然而,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当代西方的美术家们。新表现主义、新超现实主义、新抽象等流派在80年代的兴起,多少说明了这个问题。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思潮的变化中,似乎可以看到,艺术中的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人性与共性、风格特征的加强与消失、人性与机械性、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艺术的审美与反审美,永远是使艺术家困惑并驱使他们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此长彼消或彼长此消的状况,尤其在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这种状况更是常见。观念艺术及其他后现代派思潮之所以那末惊世骇俗,就是因为它们不仅和传统艺术背道而驰,而且在向现代主义挑战。但是,历史本身似乎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艺术的本身进程犹如社会本身的进程一样,本身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力量,它要在上述列举的种种两极之间寻求平衡。当然,平衡是短暂的、临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永久的。唯其不平衡和充满着矛盾,艺术才不断向前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曲折,整个趋势则是向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艺术应该被认为是对现实主义的一个有力补充。或者说,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表现体系,它有别于现实主义,更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时代节奏相吻合。至少它已经获得了与现实主义共存的力量。
意义:
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们对待现代科学和机械文明的心理和态度是复杂的。在有些艺术家的实践(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中,试图反映社会的这一深刻变革,而在大多数美术家的作品中,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他们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表示不满。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美术的主流与工业社会的进程相反。事实上,工业、科技文明剧烈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
现代主义艺术最早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武库中汲取了养料,同时又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萨特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的强烈作用。尼采的学说,不仅对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起过推动作用,也对整个现代主义的文艺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他否定权威,主张发挥以人的意志、本能为基础的创造力,蔑视中产阶级的文明和虚伪道德,对无意识和本能的推崇,对世界前途的悲观主义,在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他的“无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实际”,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理论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引导下,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流派的美术家们用多种手法挖掘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其后果是一方面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另一方面使艺术语言趋向荒诞和怪异。自然不少作品创造了荒诞、怪异的新境界。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
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对于现代主义美术不加分析地一味赞扬是不可取的,而视现代主义为洪水猛兽、拒之于门外,不让人们接触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中国80年代以来艺术创造和理论的繁荣、活跃,除了社会、经济的推动这些主要因素之外,与包括西方现代主义在内的外国文艺提供的可用来参考、借鉴的丰富资料不无关系
H. 什么事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史,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历史地看,现实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的位置。广义的它也是一个多义且有争议的概念。虽然现实主义的批评者和支持者经常将其视为一个统一的思想整体,但实际上,现实主义并不是一个单一或统一的理论。
发展历史:就西欧说,现实主义(Realism)是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也是西欧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确立政治统治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作为文学的一个专门术语,现实主义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勒的理论著作中。但是,"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泥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广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法语中的Realism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alistas(现实,实际)。现实主义名称的出现和这种文艺思潮的存在完全是两码事。在法国,现实主义之称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国小说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现实主义当作表现艺术新样式的名词,他于1850年在《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初次用这个术语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标志。其 后,法国画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在绘画上提倡现实主义。 一 八五五年,库尔贝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引起一场大辩论,文艺史上称为"现实主义大论战"。就在这次沦战中,库尔贝创办了一种定期性的刊物,命名为《现实主义》。一八五七年,库尔贝的热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为《现实主义者》,从此在欧洲文坛上正式树立起一面现实主义的旗帜,这一术语也就在法国流行起来了。众所周知,巴尔扎克 (1799--1850)是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深刻含义上的作家,他 的《人间喜剧》乃是深刻的规范化的现实主义文学。但是,巴尔扎克正如这一流派的伙伴们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样,都不曾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他们的新型的文学流派。在俄国,首先使用这个术语的是文艺理论家皮萨列夫(见他的(现实主义者》),不过,那已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说,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的,都叫做现实主义作品。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如果我们不把现实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各种真正艺术所固有的现实性,而是理解为单独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的话,那么,在西欧来说,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从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其中又有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生动的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著称它表现出人类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纯洁,而且富有诗意。但在分析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及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后者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分析性,强调创作要有明确的社会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又是现实的创新。它总汇了十八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代现实主义历史具体性之不足,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的说教成份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它又从文艺复兴文学中接受了性格描绘的具体性从古典主义和启蒙时代文学中接受了社会分析因素,从浪漫主义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渐丧失了前代文学中特有的乐观主义,却沾染了无法摆脱的悲观主义。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仿佛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现实主义特点的有机结合;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它能从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从人与环境的多种关系中去描写人,特别是它在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直接分析社会的经济关系,对现实作出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学史上,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了欧洲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代表人物及作品:D.H.劳伦斯:(D. H. Lawrence)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 《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虹》(The Rainbow)、《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
弗吉妮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达罗卫夫人》(Mrs. Dalloway)和《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 《尤利西斯》(Ulysses)
I. 现实主义绘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画坛上出现了光辉灿烂的现实主义绘画,它是承续了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世俗化精神,并与矫饰主义和巴洛克艺术的不断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J. 个人对于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以及作用和影响有什么样的看法和观点
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应该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的,一个重视精神领域建设的时版代,现实主义权绘画必然会蓬勃发展,而当今的普罗大众过于追求物质需求,也必然迟滞或阻碍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现实主义绘画反应的是画家所处时代的真实生活,作用不仅反应了对当代现实生活的赞美或批判,也具有影响和教育同代及后代的现实主义的深远意义。 我是这么粗浅的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