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历史

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4 23:40:22

Ⅰ 求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发展中国自己的品牌 中国汽车产业界的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在汽车产业蓬蓬勃勃发展的背后,相当多的人们,特别是专家、学者和一些长期从事汽车产业的人士,对此却产生了深深的困惑和忧虑。

去年,我国的汽车年产量已达440多万辆。其中,轿车的产量达200万辆。全年销售的近200万辆的轿车中,真正属于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只占总量的一成多;其余的九成,是多得使人数不过来的所谓国产的外国品牌的轿车。

这一事实表明,我国汽车工业经过20年的引进和合资后,以市场换技术,继而培育中国自己的自主品牌的战略设计,不仅没有实现,事实上已经失败。

纵观今天中国的车市,几乎是外国品牌的天下。中国自己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真正属于中国自己品牌的红旗、奇瑞、中华、哈飞、吉利和爱迪尔等,不仅被大量的、所谓国产的外国品牌的轿车,压得喘不过气,挤迫在狭小的生存空间里,而且往往还会受到讥讽、攻击和扼杀。

近些年来,中国的汽车业界,有一股“傍洋大款”风。不论大集团、小企业,不论这个省、那个市,在地方和部门利益的驱动下,也不论有条件和没条件,大家都在一个劲地上汽车。而每上一个汽车项目,都与外国的汽车公司合资。只要一合资,不问某车型是否过时,不问某车技术含量是高是低,统统地拿过来,今天从某国引进某一品牌,明天又从某国引进某车型,或者干脆从某国买回零部件,组装成外国品牌的汽车。然后都投放到车市,把消费者搞得眼花缭乱。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一些汽车企业,引了一个,引两个;引了两个,引三个,接连不断,不用精力和心思搞自主研发,而把自己变成了跨国汽车集团的装配厂。在媒体上也不断见到某企业引进的某车是与“全球同步”、“最新车型”、“为中国人量身定制”等字样。正是在这种作用下,我们民族自主汽车品牌,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越来越淡化。

汽车业界出现的这一现象,表明了我们的汽车产业,不仅没有做到和实现“第一个产品引进,第二个产品就应该联合开发”的发展战略,而是正在按照外国跨国公司的脚步起舞。

对于这种事实和忧虑,有人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现在经济已全球化,我们自己没有能力生产汽车,把人家成熟的技术拿过来,有什么不好?他们批评说,过分强调自主汽车品牌,是“鸵鸟”政策,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他们主张,中国不仅不应搞什么自主汽车品牌,而应该把中国建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汽车生产基地。

这是一种“拿来主义”。把人家现成的东西拿过来,当然既省心,又省力,赚钱又快。但是,没有产品开发,只生产别人的品牌,不能说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汽车产业,充其量,只是一间间汽车装配车间。如果我们的汽车产业,失去了技术上的独立自主,没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中国的汽车工业,只能永远是外国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加工厂。长此以往,中国将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产业。

我们搞改革开放,当然要吸引外资,当然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当然要跟国外厂家合作办企业。中国的经济发展,正是得益于这种改革和开放。今天如此,明天如此,今后还会如此。因为这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一条基本思路。到任何时候,也是不会改变的。

问题不在于“引资”、“引进”和“合资办企业”,而在于“合资”、“引进”和“合资办企业”的目的。我们搞“合资”、搞“引进”,是为了消化,为了吸收,然后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不论经济如何全球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经济中,总不能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别人身上,总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发展自己的经济。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没有自己的民族经济。如果我们没有以自己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那我们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将会永远受制于人。如此,哪还谈得上有自己国家的经济?

比如汽车,现在完全依赖外国的跨国公司,倘若有变,或是发生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情,我们手中又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车型接替,那将是一种什么局面?特别是大型汽车集团,又将如何生计?

因此,我们发展经济,不能只满足于“中国制造”,而应该从“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设计”和“中国品牌”过渡。这样,才能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之需要,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之所在,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安全之保证。

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下大力气研发中国品牌的汽车,是民族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无旁贷的责任。特别是最具技术、人才、资金优势和最具研发能力的三大汽车集团,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他们应该自觉地担当这一大任,尽快地把自己的着眼点,转到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上,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什么是汽车产业的国家利益?汽车产业的国家利益,主要体现在我们在合资企业中的中资的地位,体现在汽车的自主品牌,体现在汽车自主知识产权。在汽车产业的合资中,保住并发展了中资的地位,研发出了自主汽车品牌,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就是保住了国家利益,就是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Ⅱ 中国汽车制造业产生于什么时候

一五计划期间
1953—1957年

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中国第一家现代版化汽车制造厂。1953年7月15日,工程破权土动工,建设者经过3年奋斗,终让一座宏伟的汽车厂矗立在长春大地上。1956年7月12日,从总装配线上开出了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Ⅲ 汽车的发展史是什么

汽车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汽车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
世界各个工业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汽车工业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的研制、生产、销售、营运,与国民经济许多部门都息息相关,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汽车也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水平的标志。汽车的保有量随着国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许多发达国家中,汽车的数据很多并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促使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显著的变化。但是,汽车数量过多也造成噪声、污染、道路壅塞、事故较多、停车场短缺等社会问题。所以,汽车工业还必须以性能优异的产品来适应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的严格限制。
自第一辆汽车1886年问世至今一百余年期间,汽车工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产量大幅度增加,技术日新月异。目前全世界汽车的保有量已超过5亿辆。主要汽车生产国家是: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原苏联、意大利、加拿大、英国等国。全世界汽车年产量近5000万辆,其中日、美两国的产量约占50%,欧洲各国总计占30%。自本世纪初至70年代的数十年期间,美国汽车工业一直遥遥领先。日本则是后起之秀,从1950年产量仅3万辆迅速跃至1970年的529万辆,继而在1980年达到1104万辆,开始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
日、美、欧洲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汽车工业的特点是资本集中垄断,利用高科技优势,采取大批量生产方式。例如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垄断了美国90%以上的汽车生产,西方八大汽车集团的轿车产量,占世界轿车产量将近70%(表0-1)。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衰退、能源危机、政局动荡、石油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许多因素对汽车工业影响很大。近十余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已渐趋饱和,汽车工业在50、60年代迅速发展的势头已减缓,企业间竞争激化,贸易保护主义迅速蔓延。美国的汽车产量连年上、下波动,西欧汽车产量停滞不前,企业不景气和严重亏损导致股权转让以及兼并改组。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采取将产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的对策,寻求多样化的国际合作方式,实现跨国经营。多边合作、联合生产、合资入股、渗透兼并等方式使跨国公司日益扩大,汽车的生产经营渐趋国际化。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正在崛起。其中不少国家都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采取引先进技术和装备、进口全拆散零件(CKD)装车,逐步提高国产零件的装车比率,进而使主要部件自给,然后扩大零部件及整车出口的模式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西班牙、巴西、韩国等国就是采取这种模式使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典型例子,其汽车年产量已达100万辆左右的规模。在这些国家中,由于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逐年增长,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有采取合资经营或进口半拆散零件(SKD)装车等方式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可是,发展中国家要振兴汽车工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资金匮乏、原料短缺、人才不足、销路不畅等种种困难。
中国的汽车工业是在1949年后才建立起来的。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在长春市兴建,仅用三年建成并于1956年10月开工,大批生产装载4t的解放CA10货车,从而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在1958年该厂又制造了我国第一辆轿车——东风牌轿车,接着又开始小批量生产红旗CA770高级轿车。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在一汽逐步扩大生产的同时,我国各地一批汽车修配企业相继改建成汽车制造厂,此外,城建和交通部门等也设立了一批公共交通车辆代厂,使我国汽车的品种和产量进一步发展。这批工厂及其产品主要有: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装载2.5t的跃进NJ130轻型货车,济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装载8t的黄河JN150重型货车,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BJ212轻型越野车,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装载2t的BJ130轻型货车,上海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H760中级轿车,上海客车厂生产的SK640中型客车和SK660铰接式客车以及北京市客车总厂生产的BK640和BK651客车等等。1968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始动工兴建我国规模最大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以后又建成生产重型汽车的四川、陕西等较大的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于1975年生产第一个车型——装载2.5t的EQ240越野汽车,1978年7月主导产品——装载5t的东风EQ140货车正式批量投产,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一大批地方企业的发展。198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已超过22万辆。
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又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1982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在中汽公司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汽车行业以各个大型骨干厂为主,联合一批相关的中、小企业组建了解放、东风、南京、重型、上海、京津冀等六个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和一个汽车零部件工业联营公司,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专业化分工生产,有利于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加快了主导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的步伐,产品质量提高,品种增多,汽车产量翻了一番——1985年产量超过44万辆(图0-2)。
1985年,中央“七·五”计划建议中提出了要把汽车制造业做为支柱产业的方针,1987年国务院又确定了发展轿车工业来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这两项决定确立了我国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在中央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坚持走联合、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的道路,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中汽公司及其下属机构经过调整改组,充实了解放、东风、重型三大汽车企业集团并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以天津、上海、沈阳等城市为中心的汽车生产企业也组成了一些地方性企业集团。此外,其他部、委所属企业以及一批军工企业也从事汽车产品的生产。
“七·五”计划期间一汽完成换型改造后已形成年产8万辆新一代装载5t的CA141(CA1091)货车的生产能力。二汽也已形成年产10万辆货车的生产能力。各汽车企业定型投产的基本车型有30多种,改装车、专用汽车新产品200多种(主要生产厂家及产品品种如表0-2)。1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00多项,其中整车项目有:与德国、法国、美国合资生产的轿车和吉普车,引进奥地利斯太尔(STEYR)和德国本茨(MERCEDES—BENZ)重型汽车,美国和英国矿用自卸车,意大利依维柯(IVECO)和日本五十铃(ISUZU)轻型货车,以及铃木(SUZUKI)微型汽车。为了发展轿车生产,我国已确定了以一汽、二汽、上海为三大基地。
一汽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经营,1990年奥迪100(AUDI 100)轿车的生产线正式开工投产,同年双方又签订了年产15万辆高尔夫(GOLF)和捷达(JETTA)轿车的协议书并开始兴建生产基地。二汽与法国雪铁龙(CITROEN)公司合作生产轿车的协议书亦于1990年底签订并实手实施。上海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生产的桑塔纳(SANTANA)轿车,1985年底投产以来第一阶段规划已基本完成,在“八·五”规划末期预计年产量可超过10万辆。除了三大轿车生产基地外,还确定了天津、北京、广州三个较小的轿车生产基地:天津引进日本大发公司技术生产夏利(CHARADE)微型轿车,北京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生产切诺基(CHEROKEE)吉普车,以及广州与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合资生产的标致505(PEUGEOT505)轿车。由于这些企业进步较早,基本建设及零部件国产化工作均已取得显著成绩。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40年的艰苦创业、巩固、调整与发展,虽然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汽车品种尚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但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关明确了发展方向,为迅速腾飞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到本世纪末,将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分期分批建成几个大型现代化的轿车、轻型车、重型车基地并进一步提高中型车的水平。届时,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将超过1000万辆,年产量将超过100万辆并跃居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行列。

Ⅳ 华晨中华汽车的发展史

华晨汽车(Brilliance Auto)是一家年轻的中国国有汽车制造企业。目前生产骏捷,中华和尊驰轿车以及其他商用和民用车型,是近几年国内发展最快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之一。
1992年10月9日,仰融带着华晨汽车来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华晨汽车是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企业。
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华晨始终坚持自主开发与广泛全球合作并举的汽车发展战略。如今,华晨与发达国家的汽车以及零部件制造企业有广泛合作,其中德国宝马在华晨合作建有的宝马轿车的生产线,是国内技术级别最高的生产线之一。华晨正在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积极的参与者。
华晨始终坚持自主创新。2006年,华晨与德国进口商签下13万量的整车出口协议,不仅实现了中国车登陆德国的壮举,还创下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大的汽车出口订单记录。近年来,中国经济、中国汽车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华晨汽车抓住机遇,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以更加开放、务实的合作、创新精神,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壮大汽车产业。
"成功的开端、明晰的目标、正确的战略、坚定的信心、美好的前景",这是华晨汽车崭新的风貌。华晨人将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通过坚持自主开发,通过广泛的全球合作,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汽车制造集团。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四十三,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一十八。

Ⅳ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从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这一百年,汽车发展的速度是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汽车同其它现代高级复杂工具如电子计算机等一样,并非是哪一个人坐在那里发明了的。发明之初的汽车也不是现在之个式样,如果你能见到当时的汽车,你也可能认为这不是汽车呢。汽车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历程,总的说来,汽车发展史可能分为蒸汽机发明前、蒸汽汽车的问世、大量流水生产汽车开始等三个阶段。

人类最初的工作劳动完全是由本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和马之前使用的是人体的股份这台发动机。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机”。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强,人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风力。

在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中便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Cugnot)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到1804的年,脱威迪克(Trouithick)又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十吨重的货物在铁路上行驶了15.7公里。

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沃奇.勒(ColdsworthyGur-ney)将一台蒸汽汽车投入运输,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运输服务,这台运输车走完全程约需45分钟。此后的三年内,伦敦街头也出现了蒸汽驱动公共汽车。当这个笨重的怪物在英国城镇奔跑时,曾引起了很大的骚动。说起来,这种车比现在的筑路用的压道机还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坏未经铺修的路面,引起各种事故。市民们当时曾呼吁取缔这种汽车。为此英国制订了所谓的“红旗法规”,具有讽剌意味的是,由于这条法规的实施,使得英国后来在制造汽车的起步上大大落后于其它工业国家。

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了改进这种发动机,艾提力.雷诺(EtienceLenor)在1800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机。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CountNicholasOtto)又发明了对进入汽缸的空气和汽油混合物先进行压缩,然后点火,提高了发动机效率。这种发动机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为了纪念奥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改称为奥托循环。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苯茨(KartBenz),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他创立了“苯茨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苯茨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与此同时在1893年就与威廉.迈巴特合作制成了第一台高速汽油试验性发动机的德国人戴姆勒(Daimler)又在迈巴特的协助下,又于1886年在巴特坎施塔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无马之车”。该车是在买来的一辆四轮“美国马车”上装用他们制造的功率为1.1马力,转速为每分钟650转的发动机后,该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当时所谓“令人窒息”的速度从斯图加特驶向康斯塔特,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就此诞生了。实际使用表明,此车使用良好。第二年苯茨第一次把三轮汽车卖给了一个法国巴黎人,由于这种三轮汽车设计可靠,选材和制造精细,受到了好评,销路日广。

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有些学者把卡尔.苯茨制成第一辆三轮汽车之年(1885),视为汽车诞生年。苯茨和戴姆勒则被尊为汽车工业的鼻祖。这是汽车发展史上的第二件大事。

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汽车司机必须是勇敢、机智的机械修理工,在许多场合下他不得不“从汽车内爬出或爬到汽车下”或者到乡下铁匠那儿去修车,所以一般人是望车莫及的。尽管如此,坐在极为嘈杂和震动非常厉害的机械上,不仅要饱受路人的嘲笑和日晒雨淋,而且全然没有今日司机的舒适和气派,况且马车手认为汽车抢占了他们的生意,当汽车与马车并行时,他们常常扬起皮鞭抽打汽车司机。

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仅是欧洲人的天下了,特别是亨利.福特(HeneryFord)在1908年10月开始出售著名的“T”型车时,这种车产量增长惊人,短短19年,就生气1500辆。此间的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还首次推出了流水装配线的大量作业方式,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价格低廉,不再仅仅是贵族和有钱人的豪华奢侈品了,它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也是此时开始,美国汽车便成为世界宠儿,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王国。所以,人们说,汽车发明于欧洲,但获得大发展那是在本世纪初30年代的美国。福特采用流水作业生产汽车,在汽车发展史上树起了第三块里程碑。

短短几年时间,汽车已经从一种实验性的发明转变为关联产业最广、工业技术波及效果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进步,而且也取决于汽车工业应用这些技术的投资能力和世界汽车市场的投放容量,两者相互影响并受到整个经济形势的发展,及人们对环境要求和能源及原材料供应、意外变化及国家政策等的影响。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表明了汽车运输的机动性,而且还培训了不少驾驶军用卡车的驾驶员,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学习到了一些汽车机械技术,于是战后汽车买卖兴隆,在美国,汽车制造商和附件的供应商全负荷生产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迅猛增长。汽车价格几倍于战前。但时隔不久由于经济箫条汽车高需求即宣告结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汽车的需要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更高,几乎生产多少就可售出多少。大战中的美国发了横财,战后的美国工业越发兴旺,汽车生产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汽车、钢铁、建筑这三大工业曾被誉为“三大支柱”,而汽车工业更是美国工业骄傲的象征,长期以来,他们一直以研究豪华小汽车为主。但当1973年首次发生石油危机时,美国汽车工业便受到很大的冲击,而日本似乎对此早有察觉,他们大量研制生产的是小型节油汽车,结果终于在1980年把美国赶下了“汽车王国”的宝座,取而代之。

日本真可谓“后起之秀”,当历史进入20世纪,日本才出现第一部汽车,几年后日本人才开始研制汽车。但谁又能料到1925年才第一次出口汽车(向我国上海)的日本,60年后竟然出口汽车达6400万辆,登上了汽车王国的宝座。这件事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汽车发展史上一个特大新闻。当然美国也决不会就此罢休,到底鹿死谁手还很难预料。未来的汽车市场仍是世界市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有人以美国汽车之王通用汽车公司为例,它平均每15分钟用于汽车生产的投资就高达180万美元,这真是令人惊讶的数字。因此,人们预料在将来,只有资金庞大的汽车公司才能有这样的投资能力,不过由于有政府等各界支持,未来汽车舞台也不是大公司唱独有戏,中小型汽车公司也会有很大的发展。

为了占领未来汽车市场,如今已有许多公司把各种先进技术和装备,如微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讯、卫星导航等等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中,汽车正在走向自动化和电子化。有了卫星导航系统,汽车可接收交通卫星的通信资料,确定汽车所在位置,从而自动提供最优行车路线,并且显示出交通图;汽车的雷达系统可以把障碍物的距离和大小告诉给驾驶员,这样停车就更容易;而语言感知系统可以用图、表和声音告诉驾驶人员汽车的各个部位情况,此外还可按“音”行事,执行驾驶有关指令等等。另外汽车的能耗,排放废气、噪声和污染等公害也日将减少,安全性、使用方便性将日益提高,即使再次发生石油危机,汽车工业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专家们认为,汽车是当前世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在将来它仍然是世界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别的任何开工交通工具都不可能完全把汽车取代.

Ⅵ 汽车的发展历史

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中便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到1804的年,脱威迪克又设计并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车还拉着十吨重的货物在铁路上行驶了15.7公里。

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沃奇.勒将一台蒸汽汽车投入运输,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运输服务,这台运输车走完全程约需45分钟。此后的三年内,伦敦街头也出现了蒸汽驱动公共汽车。当这个笨重的怪物在英国城镇奔跑时,曾引起了很大的骚动。

说起来,这种车比现在的筑路用的压道机还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坏未经铺修的路面,引起各种事故。市民们当时曾呼吁取缔这种汽车。为此英国制订了所谓的“红旗法规”,具有讽剌意味的是,由于这条法规的实施,使得英国后来在制造汽车的起步上大大落后于其它工业国家。

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了改进这种发动机,艾提力.雷诺在1800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机。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又发明了对进入汽缸的空气和汽油混合物先进行压缩,然后点火,提高了发动机效率。这种发动机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为了纪念奥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改称为奥托循环。

(6)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汽车发展简介:

以前中国没有汽车制造业。中国土地上第一辆汽车是1903年输入的美国产奥斯莫比尔牌小汽车,领得第一号汽车行驶牌证,其所有者为上海富翁。中国制造汽车的尝试是在奉系军阀张学良将军支持下,于1928 年聘请美国技师指导,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了美国万国牌载重汽车,1 年中装出10 辆。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

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这是值得钦佩的。

Ⅶ 中国汽车制造业,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时间很短。中国的第一辆汽车是解放牌汽车,那时候是五几年吧。到现在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Ⅷ 中国汽车发展简史急!!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版阶段:中国权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阅读全文

与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