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杭州西湖的历史
历史
西湖原是一个海湾,由海湾而演化成为一个泻湖,由泻湖而形成一个普通湖泊。西湖原是个天然湖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淹废。西湖是钱唐县境内的一个湖泊,所以称为钱唐湖(从唐朝开始,“钱唐”改为“钱塘”),又因为在它的北部还有一个与它连接的湖泊,水位比它低,称为下湖,故西湖又相应称为上湖。
西湖这个名称的获得,则是钱唐县的历史发展与地理位置变迁的结果。自从秦在西湖群山中设置钱唐县以来,历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县治可能早已迁离山区,逐渐进入平原。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钱唐县治移到凤凰山麓的柳浦,在行政等级上并且升为杭州的州治。
长庆二年(822)为了增加西湖的蓄水量,白居易在石函桥附近即少年宫一带修筑湖堤,比原来的湖岸高出数尺。这里原是上湖和下源的连接之处,西湖水位本来高于下湖,白居易这一筑堤,造成了上下湖水位的更大差距。
尽管下湖早已淹废,但这种人为的地形差距,从今少年宫附近西湖湖岸北至少年水电站和东至环城西路这两个方向上,还都明显地存在。白居易在九世纪初期的这一次修筑湖堤,对西湖的发展来说是划时代的,因为从此以后,西湖的性质已经改变,它已经从一个天然湖泊演变成一个人工湖泊了。
西湖因白居易的筑堤而改变了湖性,而白居易仍称此湖为钱塘湖。当西湖这个名称流行之时,西湖早已是一个人工湖泊了。
西湖成为人工湖泊后,吴越国时代对西湖的整治。北宋以后,景德四年(1007)的知州王济,不仅疏浚了全湖,并且修建了西湖的闸堰设备。宋仁守时代(1023——1063)的知州郑戬和沈遘,前者动用了上万民工,斥废湖中葑田,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
后者在六井之外,添设了一处供水量特大的新井,即后人所称的沈公井。苏轼于熙宁二年(1069)悉心研究西湖水利,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元佑元年(1086)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之职,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
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说明杭州城市已经整个地建立在西湖以东,西湖之名已经普遍流行了。
简介
西湖,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
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雷峰塔与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由于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85年)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6年)。
此外,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壹圆券以及2004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图案,更说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国风景名胜中的地位。中国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数十个之多,通常认为杭州西湖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西湖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扩展阅读: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
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为西湖十景题字,并将“两峰插云”改为“双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称“雷峰夕照”)改为“雷峰西照”;“南屏晚钟”改为“南屏晓钟”。
但是“西照”与“晓钟”两个名称却未被人们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旧名至今。此后当地官吏将康熙帝御笔所书,刻石立碑,建亭恭护,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为景点标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赋诗一首,镌刻于碑石阴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广为人知。
十景名称不仅用词贴切,亦对偶整齐(严格上并非对仗,对仗还须论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其中两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对。“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或是“三潭印月”、“双峰插云”,这些本身也是对偶句或词组,非常工整。
1984年,《杭州日报》等五家单位发起了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最后新十景确定为云栖竹径、九溪烟树等。新十景的特点在于其地理范围大于旧十景,其中大多数位于西湖周边群山之中。与传统的西湖十景一样,新十景名称也见对偶。
譬如,“九溪烟树”对以“满陇桂雨”或“吴山天风”(其中“九”与“满”均为数词,较工);“玉皇飞云”与“宝石流霞”、“龙井问茶”与“虎跑梦泉”、“黄龙吐翠”与“阮墩环碧”等组合亦见工整。
2007年,杭州市政府进行“三评西湖十景”和名称征集,灵隐寺等一批景点入围,成为了新新西湖十景。景点中既有千年古刹灵隐寺、北宋名塔六和塔,也有近年恢复重建的文化景观钱王祠、万松书院等。
二、西湖的人文
1、宗教艺术
西湖与佛教、道教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远的历史中,各种宗教团体和道观佛寺聚集在西湖及周边群山之中,增添了西湖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其中尤以吴越国时期为鼎盛。
当时各代国王热心佛学,在西湖周围兴建许多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
如今,保俶塔和重建后的雷峰塔仍是西湖风光的代表性景点,而拥有中国室内最大木雕坐式佛像的灵隐寺更是西湖各收费景点中最受欢迎的观光点之一。
2、文学作品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因此在文学方面也留下了诸多名篇和典籍。《武林掌故丛编》、《西湖梦寻》、《西湖集览》与新旧《西湖志》、《湖山便览》等记载了大量关于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迹掌故。
另外,近现代众多作家也与西湖结缘。在诗词方面,白居易、苏轼、柳永、杨万里、林逋、徐志摩、胡适等诗人留下了无数佳句;在散文方面,张岱、鲁迅、俞平伯、郁达夫、宗璞等名家则写下了众多名篇。以下例举部分与西湖紧密关联的文学作品。
3、民间传说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
另外,杭州还流传岳飞、济公、乾隆下江南、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大量民间故事和《初阳台》、《双投桥》、《东坡肉》、《葱包桧儿》、《十八棵御茶》等传说。
2. 西湖的历史人文景观
1.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回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答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2.西湖十景的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苑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
3.西湖周边的街道马路是将西湖与杭州市区紧密连接的纽带,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和名胜古迹也极大地丰富了西湖景区的景色内涵。环湖一周,按顺时针方向,道路分别为:北山街、湖滨路、南山路、杨公堤(又称西山路)。
3. 西湖的历史及成因
“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相传天上的玉龙和金凤把一块白玉雕琢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王母娘娘发现后欲抢宝珠,与玉龙和金凤发生了争抢。明珠在争抢中降落到人间,变成了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神话传说寄托了人们对西湖的热爱与崇敬。事实上,关于西湖的成因,有着一些不同的说法,比如火山喷发成因说和汉华信筑防海大堤成因说,但最具权威的还是我们广为熟知的澙湖成因说。 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海湾的两个岬角。后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并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这就是西湖。澙湖说的权威不仅是因为竺可桢的《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更因为地理、气候、生物等方面证据的长期收集与研究。西湖的演化 自然生成后的西湖经历了自然和人文的演变。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开浚、修葺造就了世界旅游名胜,也促成了天然湖到人工湖的变化。同时,如今西湖的一些环境问题也的确应该引起国人的重视。一、自然演化 对于一个天然湖泊,因为泥沙冲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等,必然要发展泥沙淤淀、葑草蔓生而使湖底不断变浅的现象,最终由湖泊而沼泽,由沼泽而平陆,这就是湖泊的沼泽化的过程。历史上杭州附近地区很多湖泊都循着沼泽化的发展规律,最后遭到人为的围垦而淹废。西湖当然不能脱离自然的规律,所以也一直进行着沼泽化的过程,这就是西湖的自然演化。但西湖至今未消失,因为它的沼泽化过程受到了人为遏制。人为活动对于西湖的影响已经超过了自然造化,所以说西湖的演化,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人文历史演化上。二、人文历史演化 说起西湖,就会联想到苏堤白堤。的确,正是由于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李卫、阮元等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才使西湖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 1.唐朝——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以前,西湖在杭州尚不足轻重,史籍极少记载。唐朝初年,城市开始与西湖发生关系,出现了西湖为城市解决给水的“六井”。公元823年,白居易当上了杭州刺史。时值西湖(当时叫做钱塘湖)日渐淤塞,湖水干涸,农田苦旱,人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改善杭州百姓的生存状况,白居易冲破重重阻力,疏浚西湖,筑堤建闸,增加了蓄水量,以供农田灌溉,并重新浚治六井,保证了城里居民的正常用水。西湖的疏浚,不仅起到了解民倒悬的作用,也为西湖留下了千古名胜——“白堤”。 2.宋朝——浓妆淡抹总相宜 无独有偶,公元1088年被贬为杭州知州的苏轼也主持一次疏浚工程,他拆毁地主富豪们在湖中私围的葑田,对全湖进行了挖深,用挖掘出来的葑泥筑成了一条沟通南北的苏堤,又在全湖最深处建立石塔三座,禁止在此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浅。南宋时,杭州成为首都,西湖重要性提升,被迅速地开辟成为一个“山外青山楼外楼”的风景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湖诞生了千古流传的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 3.元明清——杨公堤和阮公墩 元统治者将南宋亡国的罪因归于西湖头上,于是对西湖“废而不治”,导致西湖终于发生了近五百年来最大的淤浅。明正德三年,杭州知府杨孟瑛重新疏浚西湖,开挖湖中良田,加高苏堤,并以浚湖淤泥堆筑杨公堤,后终因里湖不断淤浅而于公元1724年废去。后来闽浙总督李卫再次修缮西湖,复增西湖十八景。清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将淤泥堆成一个小岛,后人称“阮公墩”。 4.当代——政府修葺,焕然一新 鸦片战争后,由于国力渐渐衰弱,官府不能再维持以前的疏浚工作,西湖又渐渐地沼泽化了。民国时期军阀纷争,西湖的窘境一直都未有改观。新中国政府自1951年起开始全面浚湖,历时8年,于1959年竣工,耗资454万元,这就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湖。三、环境问题 西湖环境保护的问题,已成当务之急。五十年以前,湖底虽浅,而浅水的透明度在零点五米以上,清流见底,但现在透明度已经降低到零点三米以下。西湖湖水富营养化的问题,以及游人乱扔垃圾影响环境的问题,还有污水排放入湖的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湖光山色之美。保护这颗明珠,是政府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到的责任。我们期待着也能在西湖的演化过程中作出贡献。西湖是杭州的宝贝,了解西湖的成因及演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从而规范我们的日常行为,共同来保护西湖,保护这方碧水清池,保护这颗人间明珠,保护这比物价财富。
4. 《印象西湖》是导演团队深入杭州进行调研,以西湖浓厚的历史人文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创作源泉,挖掘当地的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反讨“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④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文化创造者的作用。⑤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⑥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5. 如何加强对历史文化的挖掘, 历史中有无尽的谜题,这些都是史官们留下的,如果我们可以解开,才能版得到真正的历史。至权于为什么史官要留有谜题,那是因为,每一个统治阶级都会改写历史,历史是由人记录的,聪明的史官,会为我们留下某些蛛丝马迹来解开真实的历史。 6. 西湖的历史
历史 7. 杭州西湖的历史、形成
1.历史早期的杭州还是海潮出没的沙洲 8.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人文历史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西湖葑滩严重。440余亩湖面被占为田荡(合约.29平方千米)3120余亩湖面淤塞成浅沙滩(合约2.08平方千米)。 民国元年(1912年),浙江军政府政事部主持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墙和旗营城垣,辟新市场,沿湖筑湖滨路,离湖20米处设栏,内杂莳花木,称湖滨公园。 民国十七年(1928年),浙江省政府在第三公园码头建立陈英士铜像;次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于第二码头建“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民国十九年(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在长生路之北至钱塘门头,用浚湖之泥填为平地,约21亩余,辟为第六公园。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杭州市政府开始在第五公园码头,筹建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 2002年开始,杭州实行环湖公园景点免费开放。 (8)西湖对历史文化的挖掘扩展阅读 杭州西湖主要景点: 1,断桥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断桥之名得于唐朝。 2,雷峰塔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初建于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时恰逢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后来,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9. 杭州西湖的历史背景
西湖最早称武林水。《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10. 杭州西湖在历史上是哪个朝代开挖成的 2000多年前,抄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袭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 与西湖对历史文化的挖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