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天津历史文化传承

天津历史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1-03-04 17:57:59

1. 天津传统文化有哪些

1、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主要流传于天津市。

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传于天津城区,以天津方言语音演唱。天津时调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两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

2、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上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演出时,演员手持节子板数叙,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自由活泼,颇富韵律。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

3、京东大鼓

京东大鼓是一种采用京东方音说唱表演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怀柔和天津宝坻一带。

京东大鼓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有过不同的称谓,如京东怯大鼓、乐亭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等。表演时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击鼓为节,旁有乐师伴奏。京东大鼓经典剧目主要有《王婆骂鸡》《耗子告猫》《大八义》《小八义》等。

(1)天津历史文化传承扩展阅读

天津的建筑:

1、古代建筑

天津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包括独乐寺、大沽口炮台、望海楼教堂、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等。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黄崖关古长城,有各种造型的烽火台20多座,盘旋于群山峻岭之中,四周风景优美如画。

全市现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著名的有天后宫、玉皇阁、文庙、天主教堂、清真大寺、大悲禅院、广东会馆,以及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旧址等。

2、近代建筑

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有英国的中古式、德国的哥特式、法国的罗曼式、俄国的古典式、希腊的雅典式、日本的帝冠式等,通常把这些外国建筑称为“小洋楼”。

2. 天津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天津市的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从对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和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天津市文化产业具有五大特点:
1、吸纳从业人员效果良好。2004年底,天津市文化产业共有从业人员13.63万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2.6%,这一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1.7%)高出0.9个百分点。其中从业人员在万人以上的行业有4个,依次是: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行业6.55万人,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行业2.29万人,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行业1.57万人,其他文化服务行业1.08万人。
2、人均产出水平远高于全国。天津市文化产业人均创造增加值4.91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81万元/人)高出74.7%。其中相关层人均创造增加值6.02万元/人,产出效益最好,核心层为4.51元/人,水平居中,而外围层仅为2.49元/人,效益欠佳。
3、发展潜力巨大。从总量看,2004年天津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6.91亿元,北京2002年实现163.50亿元,上海2003年实现368.44亿元;从比重看,天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3%,北京为5.1%,上海为5.9%。这表明目前天津市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偏小,今后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4、相关文化产业较为发达。天津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行业是全市文化产业的主体,其从业人员占到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53.2%,比全国水平(49.4%)高出3.8个百分点,实现的增加值占到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5.3%,比全国水平(52.0%)高出13.3个百分点。
5、新兴文化产业有待发展。天津市文化产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主导部分所占比重偏低,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的增加值之比为24.6∶10.1∶65.3,全国平均水平为24.7∶23.3∶52.0,从中可以看出,天津市文化产业的主导部分――核心层与外围层构成的“文化服务”仅占34.7%,而全国水平为48.0%。其中,核心层比重与全国水平相当,而外围层比重比全国水平低13.2个百分点,直接影响了全市文化产业的规模,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推动诸如网络文化服务、旅游文化服务、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以及广告和会展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

3. 天津非遗文化历史故事有哪些

天津非遗文化历史故事有很多。那要看你询问的是天津哪个地区的故事。

4.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有名的艺术形式有:相声、天津时调、天津快书、话剧、跨鼓中幡、高跷、耍狮子等。

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曲种,是由群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天津快板风格粗犷、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

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天津独有的曲种,它产生于清末明初,1900年时已有专业艺人演唱。这个曲种唱腔包括靠山调、鸳鸯调、胶皮调等民间小调。专业艺人出现后,对这些民间小调进行了加工改造和创新,使之成为反映时代风貌、社会生活,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曲种,定名为天津时调。

京东大鼓起源于京东香河、宝坻一带,演唱简单,所唱段子多为"蔓子活"(连台本)。后经刘文彬在天津演唱,很快兴盛起来。刘文彬嗓音粗犷宽亮,吐字真切,表白清楚,表演纯朴,引人入胜。刘文彬之子刘少彬继承其艺。今天津曲艺团郝德宝,女艺人王韫秋,业余演员董湘昆,都深得刘之神髓,演唱惟妙惟肖,深得观众喜爱。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传入天津较早,由于西河大鼓所唱多为"蔓子活" ,如"杨家将" 、"施公案"等,因此很吸引观众,二、三十年代在东兴市场、河北鸟市、地道外、新大路等地都有固定观众捧场。其中女艺人马增芬于1936年所唱的"绕口令"一曲,风靡津沽。

相声

相声是一种历史较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尽管相声艺人供奉的祖师是汉代的东方朔,但这个曲种的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却是在清同光年间。早年北京有穷不怕(朱少文)、万人迷、李德锡等人在天桥鬻艺,为相声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天津话剧

在中国话剧历史上,天津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早期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第一个演《茶花女》的李叔同,就是天津人。第一个到外国学习现代戏剧艺术,并把西方写实剧首先介绍到中国来的,就是张伯苓的九弟张彭春。

单弦

单弦,清乾隆年间起源于北京,因演唱时用八角鼓击节,又名八角鼓。流行北京、天津和东北各地。单弦为联曲体,早期常在岔曲头和岔曲尾之间夹以数唱和若干曲牌,现通常结构为岔曲头和若干曲牌。早期单弦演员来自北京。建国前,三大流派的创始人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常年活跃在天津的曲艺舞台上。40年代,天津单弦演员石慧儒集前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演唱艺术。

西城板

83岁的马云山在演唱西城板《送崔通》。西城板是诞生于天津老城厢西城根而得名的地方曲种,吐字发音完全是天津话,说唱都极富乡土气息,是天津土生土长的曲种,其吐自发音完全是天津话,不论说与唱都极富乡土气息。西城板唱腔慷慨悲壮激昂,唱法和曲调接近语言,内容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感情,因此深受津沽民众喜爱。当年在茶楼演出时,常座无虚席。民国初年,天津城北门脸有宝和轩茶社和海锐茶社,是专演西城板的地方。现在这个曲种已基本无人会唱,近于失传,殊为可惜。
天津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明弘治4年(1491年)有官吏上书朝廷:“天津之地,水陆咽喉,所系甚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津地成为历朝畿辅首邑和我国连接海内外、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天津地区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她创始于明末,鼎盛于清朝,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维系津沽民族情感的纽带。


中国南北水陆交通命脉的京杭大运河开通和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日益繁荣,加之镇外盛产杜梨木,非常适宜雕刻画版,杨柳青木版年画即随之兴起,并日益走向兴盛。曾于此时全镇及周边村庄呈现出“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由于历史原因,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尤以抗日时期损失惨重,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多次的抢救、搜集、挖掘、整理,使之枯木逢春。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加之采用刻绘结合的特色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绚丽,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更以其历史积淀厚重和文化连续性的特征而扬名海内外,是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一种综合的集精神与实用、历史和现世的物化成果,具有历史进程中“活化石”之作用,也是历史时代风貌的“网络全书”。挖掘、抢救、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对研究天津地区民俗文化,以及北方其它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她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市杨柳青木版年画于2004年4月被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专业性试点项目。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京剧 京剧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由徽调、汉调、昆曲、梆子等艺术形式相互交流、融合而萌发,形成于北京,具有独特风格的,很快遍及全国的一个戏曲剧种。初始时,并没有“京剧”这个确切的名字,曾出现过“二黄”、“平戏”和“京戏”的称谓。在它孕育、形成时期,(约在清朝的道光初年),京剧首先传入了京都的门户——天津。同治中期,皮黄又由天津传至上海。

天津虽不是京剧的发源地,但就其对京剧的传播、张扬、促进,乃至于光大方面来讲,是呈显著之势的。究其原因是,天津有着适宜于京剧发展的地理环境(地处陆路、水路的南北交通要道)与人文环境(有着爱戏、懂戏的观众)。

从大量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从京剧的萌芽开始,几乎所有的京剧名家精英都曾鱼贯津门献出他们最拿手的,或新创作的剧目。如在声腔曲调和舞台语言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而最早成名的京剧演员、“京剧老生前三杰”之一的余三胜,“后三杰”谭鑫培、南派京剧创始人之一王鸿寿,李桂春、盖叫天、杨小楼、周信芳以及后来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著名表演艺术家来津演出了他们的拿手好戏。而天津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名丑第一人刘赶三、“后三杰”之一的孙菊仙,创立了武生“黄派”的黄月山、“尚派”的尚和玉以及李吉瑞、王克琴、赵美英等京剧名伶,将众多的剧目呈现在天津京剧舞台上。天津“票房”的实力也非常强大:窦砚峰、王君直、王庾生、袁寒云、王颂臣等名票不仅自己能唱,还教出了不少弟子,也有不少问艺于他们的京剧名家,如余叔岩、孟小冬等。而严范孙、林墨青等近代著名教育家,不仅素好京剧,而且还积极倡导戏曲改良,亲自组织演员创编新剧目,从而成为清末民初天津戏曲改良运动的中坚力量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为中国北方“泽国水乡”水路交通运输主要靠摆渡浮桥和陆续建的可开启的钢桥。中国革命著名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就是在金汤桥会师的。
人生礼仪纷繁复杂,多姿多彩。虽为工商大都会,但思想仍有较浓厚的封建小农经济意识,崇尚封建孝道和伦理,追求多子多福,家大业大,子孙满堂,以养育5男2女为理想生育模式。求子育子诸礼莫不以祈求福寿安康为目的。婚姻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彩礼重聘。无论娶媳聘女皆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奢靡至极在所不惜。丧葬之礼更为奢华,缛节俗例儿比比皆是,推崇大出殡,重棺椁,重寿衣,事死如事生。旧时,祝寿讲究宴请宾朋,请戏班唱堂会,并有男不过10(逢10),女不过9(逢9)之风俗,尤对66岁生日格外重视,有“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之俗谚。
津人为公好义,受元代漕运及居民多为明代屯兵后裔人口杂处五方影响,码头习气、行武之遗风尚存,民众多聚义互助,热心公益,不仅有水会、杠子房、小大院等社会公益职能组织,还因其商贸发达,成立了许多相对具有约束力的民间职业社团组织及客商寓居津门所建的会馆、乡祠。普通居民喜出入相招,守望相助的邻里之情,但攀比之风颇重,好散财“买脸”。
长期漂泊无定的生活,培育了津民喜团聚、好热闹,钟情年节时令的庆贺活动。尤其对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倾注了大量心血,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火爆、喜庆,尽力渲染和营造年节气氛,并形成诸如“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赚”的春节期间特定的传统食俗惯例。
民间信仰广泛庞杂,清中叶以前,共有各类庙宇500余座,儒、释、道及民间或地方崇拜诸神无所不有,庙宇之多,全国罕见。自然物崇拜、动植物崇拜、祖先崇拜、民间杂神崇拜以及跳大神、算命、看风水等活动极为盛行,特别是对神灵的信仰目的性极强,多只祈求保佑现世生人,功利色彩较重。
在诸多民间信仰中尤以对海神天后崇拜顶礼至极,并将其与天津本土文化紧密结合,成为护佑三津的福主和城市保护神。津门历史也多与天后文化紧密相连,不仅有“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的历史佳话,而且对天津经济、文化、风俗习尚等诸多方面均产生重大的影响。
天津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受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及世俗欣赏需求影响,地域特色浓郁。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刻砖刘刻砖、面塑、木雕、石雕、根雕、杨柳青年画、塘沽版画、剪纸、彩灯、地毯等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被称为民间艺术之绝品,名扬海内外。
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声、时调、大鼓、快板等大众化戏剧和曲艺在津十分兴盛,这些戏曲虽大都起源于他乡农村或城市社会下层,但最终有的在天津形成正式的艺术流派,有的在天津成熟或“走红”,从而使天津成为中国主要戏曲艺术产生的摇篮。特别是名角儿的演唱,不在天津唱红叫响就难以走向全国,过“天津关”是演员能否成名的标准,因而天津也是培养戏曲名家的摇篮。戏曲的繁荣也使茶园、戏园业大兴,成为旧时民众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民间音乐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演出团体多以老会、圣会呼之。法鼓、大乐、十番、杠箱、高跷、秧歌等传统乐舞十分普及,各会所在社区居民均以公益事业视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平日自娱自乐,为茶余饭后消遣乐事。逢年过节或重大庙会活动出会表演,为本社区争光添彩。闻名于世的天津皇会,在举办期间,曾是民间各道乐舞老会、圣会大显身手,争妍斗艳之大好机会,故每逢皇会举办之时,全民热情参与,最多时有110多道会的表演,近5000余位演员。《天津天后宫皇会行会图》中就有于此的详细记载。这一调动全民情结,达到万人空巷的民间盛会终成为当时“全国各省唯一的神话盛事”。这些民间音乐舞蹈已被今各道民间花会所继承。
民间游艺竞技项目十分丰富,民喜运动,除放风筝、抖闷葫芦、踢毽等全民性普及竞技游艺项目外,部分群体以玩鸟、玩鹰、斗蛐蛐等为乐事,少年儿童尤其是男童的游艺竞技项目则多室外追逐内容
租界社区侨民则多以舞会、音乐会、赛马会、击剑、草地网球、水上快艇、板球、马球、回力球等为消闲方式,这些项目也影响了近代天津的城市生活。
为了更好地突出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的独特风韵,本网站围绕天津地区汉民族民俗进行描述,并以记叙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俗事项为主。同时以“旧时”一词作为断代时间标志,将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范展现在世人面前。

5. 天津市有什么出名的古文化历史吗

天津有一条古文化街,真的是历史文化悠久,里面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景点,很多可以游玩的地方,有空的时候可以去体验看看

6. 属于天津港历史文化精神的是

一、爱国爱乡

二、开放包容

三、务实创新

四、争强敢胜

概括“天津精神”,其必要有三:一是天津设卫建城600余年,历经沧桑,几度辉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民风民气,饱经风雨而不衰,岁月蹉跎溢流香,这种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很好地传承精华、弘扬光大。二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伴随着我国进入战略机遇期、快速发展期、矛盾凸显期,经济基础迫切地呼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建立科学、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由此中央召开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性任务,提炼概括“天津精神”正可谓时代之要求。三是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之后,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5+2、白+黑”的精神,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开辟了天津历史的新纪元,创造了天津速度、天津精神、天津效益,心齐气顺风正,想事干事成事,是我市历史上发展快、质量好、收益多、变化大、心气高的黄金时期,全市人民迫切希望能够提炼概括出“天津精神”,作为激励当下、指导今后的精神动力。鉴此,笔者欢呼“天津精神”表述语的早日问世,也欣然参与提炼之其中。
“天津精神”应体现三原则:1.它应该独具天津特色,传承天津历史文化;2.充分反映时下人们的心声,激励今人之奋斗;3.具有前瞻性,成为先进文化的精神引领和主流意识。从这样的认识出发,笔者认为,“天津精神”可概括为:爱国爱乡、开放包容、务实创新、争强敢胜。“天津精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爱国爱乡”是“天津精神”的核心;“开放包容”是“天津精神”的传统;“务实创新”是“天津精神”的精髓;“争强敢胜”是“天津精神”的特征。

一、爱国爱乡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历来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当外敌入侵,天津人深明大义、首当其冲。1870年,由于法国天主教残害中国儿童,天津人民奋起反抗,放火烧了“望海楼”教堂,爆发了一场以反对法国天主教侵略罪行为内容的声势浩大的反洋教斗争,史称“天津教案”。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自大沽口登陆,受到我驻军和天津人民的顽强抵抗,死伤惨重,至7月14日攻占天津城后,恼羞成怒的八国联军,大肆屠杀天津人民,洗劫天津城,拆掉了天津四面城墙,使天津成为无防城市。1916年11月12日,法租界法商企业的中国工人,为反抗法国抢占老西开地区而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开创了天津现代史上最早的工人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以天津为基地,秘密组织着我国北方地区的我党敌后武装和统一战线,牵制着日本侵略军的战略行动。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支持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服从国家产业布局调整,为全国生产制造提供轻工产品、化工产品、日用品,满足市场需要,增加国家税收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全力推进中央对天津城市的功能定位,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发展壮大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和轻工纺织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天津的综合实力、发展后劲、经济结构、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和提高,对国家的贡献日益增加。

由于天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天津人对家乡始终怀有深深的热爱之情、眷恋之意。特别是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大战九百天,进行城市市容综合整治,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初步形成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风格,进一步激发了天津人热爱家乡的浓厚情结。著名歌唱家蒋大为自编自唱的“我是天津人”歌曲,充分表达了天津人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二、开放包容

天津这座城市以河而兴,以漕运而荣,以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赐“天津”设卫而名。600多年来,风云变幻,沧海桑田,至20世纪初叶,天津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成为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北方中心,成为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依据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天津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自此天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至20世纪30年代初,天津占到全国对外贸易额的13%,其中棉花出口量占全国50%,畜产品出口占60%,居第一位,天津港进口面粉占全国25%,居第一位。天津港进出口总额占华北地区60%,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天津近代工业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除租界外共有工厂1200多家,产业工人达20多万人,年工业总产值达7400余万元,工业投资总额仅低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此时期,天津也是我国北方的商业中心,是华北、西北、东北的物资集散中心。天津还是我国北方的金融中心,当时,“南三行”(浙江实业银行、兴国银行、商业储蓄银行)设在上海,盐业、中南、金城、大陆并称为“北四行”设在天津。清末旧中国第一家官办银行“官银号”设在天津,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设在天津,因航运而带动的保险公司的家数和实力,天津超过上海。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早开放的城市,以天津机器局和北洋船坞建立为中国近代工业产生的重要起点,成为中国北方的工业文明中心。天津作为洋务运动的北方中心,建造了中国最早运营的津唐铁路,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电报通讯设施,成为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

由于实业的兴旺,天津形成了包容南北、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诸如以长芦盐业生产制造运输形成的“盐文化”;以“天后宫”为代表、河海兼容的漕运文化;开埠之后西风东渐形成的西方文化,包括纷然杂陈、各具风格“小洋楼”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开风气之先的传媒文化,中国北方最早的中文版、英文版《时报》、《直报》设在天津,由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份报纸《国闻报》也在天津,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的《大公报》是迄今为止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截至20世纪30年代,天津有各类报纸30余种,发行量29万份,有英、法、德、俄、日等10多种文字,有中、英、法、美、苏、日等30多家通讯社,是名副其实的华北地区的新闻中心。闳中肆外的思想文化也蓬勃兴起。甲午海战之后,天津成为鼓吹变法维新的北方舆论阵地。担任天津学堂总教习的严复在天津发表了他的《天演论》译著,被称为中国“言论界骄子”的梁启超,在天津创刊《庸言》杂志,纵论时政,风行全国,他在“饮冰室”潜心著述,成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代大师。中国近代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的起步也是首先在天津确立,近代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学府北洋西学学堂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近代中国第四所也是唯一流传至今的私立大学即现在的南开大学。此外,中国近代音乐、话剧是由李叔同(弘一大师)由日本引进到天津。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天津的对外开放,吸引了西方的工业文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以及生活方式,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天津以“三条石”为地理标志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伴随着天津城市的成长,富有市民特色的通俗文化,在原有基础上日渐成熟和发达,诸如京剧、评戏、曲艺等艺术门类,作为天津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特色,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人不排外,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直到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对国外的、对外地的先进思想观念、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方式,都要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消化吸收再创新,以至成为天津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劲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务实创新

天津因漕运文化形成的重商思想,因救亡图存形成的实业救国,因对外开放形成的洋为中用,都一以贯之着务实创新的一条主线。天津的近代工业文明、近代的文化艺术、近代的科学技术、近代的交通通讯、近代的军队、警察制度等等,无一不是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发展起来的。这一优良传统直至现在。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天津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色的发展路子。

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要求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推动各项工作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统一了天津全党全民的思想和行动。提出“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联动发展的大格局,极大地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在全市形成了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的新局面。随着全市工作的深入发展,又适时地提出了“以社会主义小城镇为重点建设农村居民社区;以经济功能区为重点建设示范工业园区;以现代高效农业为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继之,又推进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形成农村城镇化的“三改一化”。强化招商引资,抓大项目、好项目,强调高端化、高新化、高质化,全市累计达到1280个大项目,总投资2.27万亿元,有效地调整了全市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三次产业的优化升级,大大地增强了本市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后劲,促进了经济方式的加快转变。推进实施“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加快了天津“富民强市”的步伐。推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确定“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全方位开放。高度重视规划建设管理,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确定“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发展总体战略和各区县发展策略,着重增强城市载体功能,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民计民生,精心策划和实施每年20项民心工程,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开辟了天津灿烂辉煌的新局面。

这些大思路、大手笔、大格局、大气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天津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天津的成功实践,务实里富有创新,创新中注重实效,形成了“天津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一大特色。

四、争强敢胜

天津人不信邪、不落后、不服输,富有争强敢胜的民风民气和心理素质。就中国近代以来天津以在全国的地位、影响和贡献展示的辉煌而自信。笔者以为有三个时期:一是20世纪初叶至30年代初期,天津领全国风气之先,堪称北方经济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二是20世纪80年代,天津以城市建设、改善民生享誉全国,引滦入津工程、居民住宅工程、城市热化工程、气化工程、交通建设工程,成为全国关注和羡慕的热点。三是近五年来形成的天津速度、天津精神、天津效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再次吸引了世界和全国的眼球,都是全市人民引以为豪的。

7.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杨柳青,木版年画 ,泥人张彩塑, 天津皇会, 葛沽宝辇会 ,杨柳青民间佛道乐, 林亭口高腿子高跷 ,北仓“虫八蜡庙小车会

杨柳青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高跷

天津海下文武高跷老会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业文化等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下文武高跷老会。京津一带高跷分为京、卫、海三大流派,“海下”高跷,即指天津卫“海下(旧指从天津卫有一条向东南方向的海大道直达大沽海口)”一带民间花会中的高跷(亦指津南区咸水沽和葛沽一带)。天津海下文武高跷在木腿子上有长短之分,武高跷要比文高跷矮一些。该会的表演器具有:腿子、行头、道具、头棒、腰鼓、铙钹等。

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曲种,是由群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天津快板风格粗犷、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

8.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泥人张彩塑

汉沽飞镲是沿海渔村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方传统民俗艺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寄托着当地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8)天津历史文化传承扩展阅读: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展天津优秀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网络-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 天津历史与文化的内容简介

希望学校和广大教师以该书出版为契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为己任,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为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0. 天津古文化街的历史文化

古文化街是由仿中国清代民间小式店铺组成的街道 。 以元代古迹天后宫为中心,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海河西岸,北至东北角,位于闹市区,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东临海河、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

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天后宫俗称“娘娘宫”,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参观旅游项目。

这条街上有一座享誉几百年的古庙,它原名“天妃宫”,后改称“天后宫”。天津东临渤海,背倚京城,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天后宫就是在漕运大发展的情况下,为庇佑漕运建立起的祭祀海神天后的庙宇。

(10)天津历史文化传承扩展阅读:

自古以来,这一带就是天津最大的集市贸易和年货市场,每年春季,天津规模盛大的皇会——娘娘诞辰吉日就在这里举行,届时表演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

作为津门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古文化街内有近百家店堂。

1989年,以经营景泰蓝、苏绣、内画水晶为主的乔香阁落户古文化街。20年来,乔香阁适时扩大经营范围,并将销售渠道扩展到了德国(布莱梅、柏林、吕贝克) 日本(大阪) 马来西亚(巴生、吉隆坡等地。

阅读全文

与天津历史文化传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