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题目(带答案)
老兄,你想问什么?能不能说的具体一些,你这样漫天撒网,我就是想回答,也不好说呀,比如关于哪一方面的?或者把时间限定一下.
2. 中国的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独特的自然环境、经济制度、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积淀而成的,不仅以经典文献、风俗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而且也以独特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五千年的艰难历程,决定了其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就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的历史。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明清时代,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也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举世公认。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
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本土化和多元化特点。自新石器时代以来,逐渐呈现由多元化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传统史观认为,中华文明源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北方草原,是这三个区域文明彼此之间的互相渗透,反覆汇聚与辐射外延,最终形成为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在不断吸收、消化异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华民族充满自信,大气磅礴,为异邦所敬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世界各种文明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从古至今,异邦宗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上传播而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排除异端的宗教战争,乃中华文明的兼容性使然。不过历史上任何外来文化传入中国,最终还是被中华文化所融合。元帝国灭南宋,被中华文化同化;满清入关也被中华文化所同化。元、清两朝虽为异邦统治,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都在书写中华文明,他们成为了多民族国家中的一员,成为颇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今天,五十六个民族地位平等,和睦相处,汉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他则称之为少数民族,或称兄弟民族。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发展壮大,中华文明也是在不断兼收并蓄中辉煌灿烂的。
中华文明注重友邦善邻,讲求和睦相处。坚持“强不凌弱”、“富不侮贫”的精神,主张“协和万邦”。强调以民为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戏曲舞台上也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的经典格言,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自强不息、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和为贵”的思想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全中国人民至高无上的历史使命。任何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伟大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3. 中国悠久历史文化
但凡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有很多神话故事,中国也不例外。女娲补专天,夸父逐日、嫦属娥奔月、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等都是很经典的故事。中国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等人才辈出,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最近热播的《大长今》里面常常提到张仲景、华佗、李时珍这些人,说明我过古代的医学对世界都是有贡献的。埃及的金字塔、巴比沦空中花园什么的都是以大而见长,中国的却是是精见长,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里面学的“核舟”、还有历史书上提到的无数的珍贵文物。本人最激动的是长沙马王堆的前年未干的古尸,以及她的陪葬。历史一直贯穿于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年轻人应该了解的不少,关键是对此的兴趣比较少。所以记住的不多。
一楼提到的佛教文化我也不是很喜欢的,但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帝王要是缺少了这些文化还能靠什么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呢?国家不稳定,战乱频繁我们的祖先难道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去留给我们光辉灿烂的五前年文明?何况佛教在今天已经变味了。游客进庙烧香已经是庙宇收入的一大来源,抽签解签价格贵的吓人。有个老和尚看见你说你和佛有缘要送你一个护身符,可你要先捐什么什么款,点什么什么灯......文明就这样被一步一步的践踏
4. 南开大学出版社的历史沿革
南开大学出版社初创于1929年,1936年10月日本侵略中国华北时停办,198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和文化部批准,南开大学出版社恢复重建。当今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已故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和教育家吴大猷先生等著名学者和大师早年均曾任职于南开大学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华北高校文科教材基地之一,出书范围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艺术等诸多门类的教材、教参、学术专著、译著及工具书,其中以经济、管理、旅游、计算机、语言、历史、哲学、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图书为重点。随着出书品种的不断增加,目前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和重印书200多种,并有多种图书荣获全国和市级奖励。从1998年至2001年,已有4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南开大学出版社至今已走过了19年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在学校党委、行政及上级领导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出版社全体员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社方向,抱定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的办社宗旨,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版社坚定不移地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发展为主题,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市场化为导向,大力推进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出版社整体实力和办社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经过不断改革调整,南开社的机构设置趋于合理,现有策划编辑室、文稿编辑室、审校室、总编室、版权贸易部、电子音像部、出版部、市场营销部、人力资源部、财务科、办公室等十几个部门。同时,在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加强队伍建设的思想指导下,逐步培养了一支精干、高效、结构合理的编辑出版营销队伍。现有员工65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14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22人;具有高级职称者22人,中级职称者20人。 南开大学出版社始终将服务于南开大学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始终把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术著作的出版放在优先考虑和重点保证的地位,力争把南开大学出版社办成充分展示南开大学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优秀成果的重要窗口。在南开社每年出版的图书中,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术著作共占到了80%以上。同时,重视教材的品牌建设,注重提高其系列化程度。现在,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系列、旅游学教材系列、英语专业基础课教材系列等图书已成为我社的品牌图书,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南开大学出版社先后投入大笔资金,并设立了南开大学出版基金,出版了一批优秀的学术专著,反映了各学科的学术前沿研究水平,出版后社会反响很好,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学科建设。
发展现状:
目前出版社经营状况良好,近年来销售码洋、回款实洋、上缴税金、上缴学校利润、国有资产都以大幅度增长。2001年销售码洋与2000年同比增长53%;回款实洋、上缴税金比2000年增长30%;上缴学校利润比2000年增长25%;国有资产增值率为26%。2002年以来,经营状况更加喜人,回款创历史最好水平。到9月底,已经超额完成今年全年销售的预定目标。 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和着力建设,南开大学出版社已经步入跨越式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为“十五”期间迈入高校出版大社、强社行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2000年由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出版社的评比中,南开大学出版社社获得全国良好出版社称号;2001年被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成为同时拥有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权的11家高校出版社之一;全国综合大学出版社综合指标评比,南开社名列第四。 在新的形势下,南开大学出版社已经确定了今后若干年的发展思路,即继续坚持正确的办社方向和办社宗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品牌工程和人才工程,力争“十五”期间实现销售码洋上亿元,跨入高校出版大社、强社的行列,为南开大学的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为国家和天津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5. 企业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南开大学出版社)
第1章导论课后题答案
1.什么是企业文化?
国外:①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强调要把企业建立成一种人人都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有的价值观
国内: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广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2.企业文化有哪些要素构成?
五要素说: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与文化仪式、文化网络
八要素说:贵在行动,紧靠顾客,鼓励革新、容忍失败,以人促产,深入现场、以价值观为动力,不离本行,精兵简政,辩证处理矛盾。
3.企业文化有哪些特性?
①科学性与人文性②民族性③系统性④时代性⑤多样性
4.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①“塑造人”的作用②导向作用③约束作用④激励作用⑤辐射作用⑥阻抑作用
5.为什么说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企业文化理论是在以前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企业管理从科学技术、经济上升到文化层面,是管理思想发展上的一场革命,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贡献在于其实现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工作与生活的统一、管理与被管理的统一、约束与自由的统一、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等的统一。特别是,企业文化正在把人对物的管理以及被西方历史传统分割开来的人的物质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努力统一于企业管理之中。
6.如何理解企业文化内容的创新与发展?
①创新与变革文化②人本与能本文化③差别与差距文化④学习与超越文化
⑤虚拟与借力文化⑥速度与效率文化⑦协作与共享文化⑧信用与信誉文化⑨知识管理
第2章企业精神文化课后题答案
1.什么是企业哲学?
企业进行各种活动、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总体观点和综合方法,是企业一切行为的根本指导思想。一般企业哲学可以分为时间哲学、系统哲学、权威哲学、人性哲学等。
2.什么是企业精神?
一个企业中大多数乃至全体职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状态、意志状态、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其特征为:现实性、共同性和普遍性、稳定性与动态性、独创性与创新性、务实和求精性、时代性。
3.如何培育企业精神?
①找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精神
②使这一最适合的精神引起全体职工的共鸣,变成全体职工共享的精神财富
③以这一最适合的精神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实践活动,使之物化,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种精神。
4.什么是企业价值文化的核心内容?
以人为中心、以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本思想为导向。
5.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最低层次——将人视为手段
最高层次——将人视为目的
最低层次——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最高层次——满足人的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6.如何进行企业道德建设?
⑴企业道德建设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①处理好企业、国家、社会的关系,建立“企业社会道德”的约束机制
②处理好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建立“企业生态道德”的约束机制
③处理好企业与人的关系,建立“企业人际道德”的约束机制
④处理好企业的本职工作权利和企业的特殊行为责任之间的关系,建立“企业行业到的”的约束机制。
⑵企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①要集成企业优秀伦理道德观念等,注入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核实到要求的新内容,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
②要把企业道德建设和提高员工素质结合起来
③要坚持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
④企业道德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
⑤企业道德和行政、司法管理相结合
7.企业审美教育途径有哪些?
①采用多样性的教育方式
②采用形象化的教育方式
③采用创造性的教育方式
④审美意识教育要与提高员工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相结合
8.什么是企业思维?
含义:企业大多数乃至全体职工认可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或思路。
特点:重要性、多样性
9.什么是企业作风、企业风貌?
企业作风:企业员工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通过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一贯风格,是企业精神的彰显和外化。企业作风体现为企业中存在的气氛和风气,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发展方向。
企业风貌:企业风格(拼搏风格、协作风格、民主风格、守法风格)和企业风貌(企业的外部状况及表象特征)。
第3章企业制度文化课后答案
1.公司制企业管理机构是如何构成的?
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构成。
2.西方企业领导体制经历了几个阶段?
①家长式企业领导体制(资本主义发展初期~19世纪中叶)
②经理企业领导体制(19世纪中叶以后~20世纪前)
③企业家集团企业领导体制(20世纪以后)
3.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①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
②以斯科特为代表的新古典组合理论
③现代组织理论
4.企业组织文化的内涵与种类有哪些?
企业组织机构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筹划建立的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c
企业为职工生活所提供的物质文化环境
1.企业工具文化有哪些种类?
①企业生产手段②企业生产工具、作业手段及传动或运输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基本结合方式和独立系统结构③企业生产机器设备系统、工具手段体系的功能、运作方式及其结构④企业生产、运转赖以存在的能源、动力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⑤企业转动装置体系、联动系统及其机构⑥企业生产、传动、动力、控制及其设备系统层次结构及其布局⑦企业工具系统性质、能耗、效率、使用寿命、价值及其回收⑧企业工具系统运转、报废等生态与环境影响⑨企业工具系统中控制子系统的整体水平与效能⑩企业工具系统维护、保养和成本核算
2.企业管理物质文化体系有哪些种类?
3.企业产品所遵循的文化原则有哪些?
技术审美原则、顾客愉悦原则
4.企业广告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真实性、艺术性、人文性
5.企业广告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沟通企业与客户、消费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规范他们的经济行为。
6.企业广告文化的传播要素有哪些?
显性要素:通过信源、信息、媒体、信道、对象和反馈等来强化广告的功能
印象要素:通过情感因素、心理因素、时空环境、文化背景等来进一步拓宽广告文化的功能
7.如何加强企业广告文化的传播功能?
企业的产品特性、企业自身的形象、企业的营销目标
8.如何进行企业广告文化的策划、实施与评估?
策划:广告计划、广告策略
实施:广告文案创作、广告的发布
评估:对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实施、光效果的的评估。
第5章企业形象设计课后题答案
1.什么是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有哪些种类?
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包括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和公众舆论三个层次。
①正面企业形象和负面企业形象
②内在企业形象和外在企业形象
③直接企业形象和间接企业形象
④主导企业形象和辅助企业形象
2.什么是企业识别?企业识别和企业形象有什么关系?
传播和塑造企业形象的工具和手段。从逻辑上看,企业识别与企业形象是因果关系。
3.企业识别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理念识别(MI)、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
4.企业理念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有哪些设计技巧?
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使命、经营宗旨、企业作风、行为准则
企业理念的口号化、人格化、艺术化
5.BI和VI各有哪些内容?
BI:企业制度的设计、员工行为规范的设计
VI:企业名称、标志、标准色、标准字
第6章家族企业文化课后题答案
1.如何理解家族企业的概念?
①家族的持股比例大于临界持股比例;②家族成员或具有二等亲以内的亲属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③家族成员或具有三等亲以内的亲属担任公司董事席位超过公司全部董事席位一半以上。
2.家族企业有什么特征?
①以家族成员对企业的拥有和控制为特征②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分离③家族利益是企业的目标④集权下的管理模式⑤独特地家族企业文化
3.试比较家族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①家族利益目标下的高凝聚力②集权管理模式下的高效率③家族文化传统下精神理念的高度一致性④所有权、经营权集于一身避免了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风险
劣势:①家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人才问题②集权管理模式下的决策问题③家族文化对变革的阻力问题④家族关系和企业关系交织的问题
4.家族企业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外部环境:经济发展、市场完善、法制健全
内在因素:企业自身的发展客观要求
5.家族企业的产权特征对家族企业有何影响?
①家族企业产权高度集中在家庭成员之间
②家族企业院士产权界定不清
③个人财产与法人财产难以界定
6.如何完善家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国家对家族企业的外部环境调整: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国家要完善市场环境
7.家族文化对家族企业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①以“仁”为根本的管理办法
②以“和”为核心的协调机制
③以“节俭”为原则的成本核算
④以信誉为出发点的质量把关
8.家族企业应如何发展?
①自身的完善发展(企业制度的完善,家族企业的产权社会化趋势,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家族企业的员工持股制度)
②国家对企业的外部环境调整(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国家要完善市场环境)
第7章企业文化的国际比较课后题答案
1.日本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哪些?
①强调以社会经营的核心理念
②坚持家族主义的民族传统
③恪守“合魂”的民族精神
④倡导团队主义精神
⑤倡导“综合即创造”的经营哲学
⑥“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2.美国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哪些?
①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②倡导个人能力主义的管理哲学
③英雄主义特质
④权威主义特质
⑤强调理性主义的行为方式
⑥坚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3.欧洲国家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哪些?
①推行理性管理②重视研究开发与创新
③具有着眼于世界市场的战略眼光④重视员工的参与管理
4.中国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哪些?需要如何改进?
①实业报国、服务社会的理念
②艰苦奋斗、勇争一流的精神
③严细认真、重视质量的传统
④将人和、重亲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5.如何理解企业文化中的宗教现象?
日本:宗教情结、禅宗式管理
美国
6.如何跨文化管理?
尊重对方文化才是双方心理沟通的桥梁,才能对对方的民族性、国民性、行为方式、人格价值取向、风俗习惯有进一步的了解,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尊重对方的人格,才能体会和捕捉到对方的观念及在不同文化理念引导下的表达方式,并将可能兼顾双方不同的文化,达到真诚的合作。
7.跨文化管理的原因和主要问题有哪些?
原因:种族优越感、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沟通方式和语言导致的文化冲突、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导致的文化冲突
主要问题:①语言障碍或翻译不准确造成误解②缺乏对对方社会文化环境的了解和文化自我意识,以己度人③缺乏对对方经营环境的了解,对困难问题缺乏思想准备④缺乏对对方伙伴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的了解,期望值过高⑤信息壁垒和“双重指令链”⑥双方未能建立起取得理解和信任的协调机制。
8.企业跨文化管理类型有哪些?
本国中心模式、多元中心模式、全球中心模式
以一方母公司为主的管理方式、双方共同管理的方式、独立经营管理方式
以东西方文化为基础、以东方文化为基础
9.企业跨文化管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①克隆管理模式
②文化互渗管理模式
③文化融合管理模式
10.跨文化管理的组织如何设计?
①分工与协调平衡原则②有效控制与沟通原则③结构随企业经营战略调整原则
④精干、高效原则
第8章企业文化建设课后题答案
1.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有哪些?(企业领导人、企业英雄、企业员工)
2.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以人为本”原则,目标原则,共识原则,兼容原则,创新原则)
3.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
①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文化顾问重新构造企业文化体系,以适应新形式,确定企业目标和经营方针,且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倡导、支持企业员工改革
②经营方式、企业行为及规章制度发生相适应的变化
③企业经营在取得成功,并持续相当一段时期以后,及时总结、梳理、升华。
④企业经营行为规范逐渐改变,企业共同价值观等趋于新型远景目标和新型经营策略。
4.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提案阶段,企划阶段,实施阶段,企业文化的灌输与传播、推展与实践巩固,检查实施效果阶段
5.如何成功的进行企业文化的灌输与传播、推展与实践巩固?
灌输与传播:①组织编写企业文化手册②举办企业文化的导入仪式③强化文化训练④开展文化演讲和传播活动⑤利用或“制造”重大事件⑥建立文化网络期⑦营造文化氛围
推展与实践巩固(在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形式,强化和固化文化理念,使先进的企业理念变成企业员工可执行的规范)①企业文化的教育保证②积极创造适应企业文化运行机制的条件③利用制度,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规范等进行强化。④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推展企业文化。⑤企业领导者以身作则,率先示范⑥鼓励正确行为,建立激励机制⑦塑造品牌与形象,增强文化价值⑧企业文化的礼仪保证⑨将企业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物化企业的物质实施中。⑩企业文化的制度保证。
6.如何建立企业的信用评价系统?
国外的考核指标:企业的经营者素质、经济实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经营效益、发展前景
国内的考核指标:企业行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核心技术部分,企业影响力,企业综合经营能力,企业财务状况,企业管理和组织体系。
7.如何进行企业精神建设?
①企业精神的设计②企业精神的宣传、传播③企业精神的实现
8.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的评价?
标准:①教化作用的发挥②维系作用的发挥③激励作用的发挥
方法:①比较评价法②生命周期评价法③实际考察评价法
9.实际考察评价法的内容有哪些?
①考察企业的物质环境
②审视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方式
③研究企业价值观
10.如何理解企业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①反映企业成员素质的客观指标
②反映企业成员一般价值观念的指标
③企业成员关于企业的观念
④企业成员对企业状况的评价
6. 有关中国的 历史文化题目还有答案
西部历史文化:西部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水乳交融,共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民俗风情:豪放、热性、勤劳勇敢是西部人最突出的性格特征,
西部大开发建设:把西部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大后方和重要资源基地,是中国二十一世纪的重要国策。
=========================================
新疆:楼兰古城、维族大小部落的演变、丝绸之路
西藏:农奴制度下的王权统治、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宋代的吐蕃国、清朝的宗教分化、清廷对藏的管理。喇嘛教文化 )
云南:宋朝时的云南大理国(元代又并入统一的国家版图) 、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云南与缅甸、泰国的双边关系
贵州:夜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自治
四川:三星堆遗址、蜀巴文明、宜宾等地的酒文化、历史遗迹(都江堰)
甘肃:长城文化、敦煌、丝绸之路
宁夏:西夏文明、丝绸之路
陕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汉、唐的国都)、先秦及封建社会早期的黄河流域文明
==========================================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遵义、延安、红岩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⑤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
我国的西部民族众多、地域广袤,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抓住有利机遇,不断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对于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意义的西部
从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时代,无论西北还是西南,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交往。从西汉起,西部已进入中国历史的视野。唐代,西部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云贵高原、北方草原、辽阔的西域,甚至沿丝绸之路越过帕米尔高原。汉唐两朝众多的公主远嫁乌孙、吐谷浑、契丹、突厥、回纥、南诏等地和亲,使神奇的西部文化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深。
在漫长的历史中,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邦国性质的地方政权或酋长性质的土司政权,如西夏、吐谷浑、大理、“西域三十六国”等,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明显的特殊性,在创造自己历史的同时,形成了众多的民族。几千年来,经过不断地迁徙、分化、融合、发展,作为独立的族群,许多原生民族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我们从今天众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中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这些民族大多在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并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显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目前我国已认定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将近50个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区。在西部,除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其余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区域,以青海省为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在云南省生活着25个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个民族是云南独有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西部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于西部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从地域和文化个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文化圈: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黄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文化圈,长江三峡流域和四川盆地连为一体的巴蜀文化圈,云贵高原及向东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对明显的个性或风格。黄土高原文化悠远古朴,伊斯兰文化充满异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热情奔放,西域文化显出东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欢乐。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形态与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相联,是一种广义的文化集合体。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征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
地域性。西部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西南地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西部文化在这里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藏着博大;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山川纵横,这里的文化显得细腻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严静穆,它的文化则处处透着神秘和诱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目、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内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则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民族因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民族文化由此更显丰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历史上有三条重要通道贯穿西部,将西部向东与中原地区紧密相连,向西同更加广阔的地域沟通。一条是穿越大西北并一直延伸至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古丝绸之路,一条是贯通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条是穿过西南云贵高原并经青藏高原通往尼泊尔、印度甚至更远方的茶马古道。这三大道路除了带来了贸易和人民之间的交往,更传播了文化。中原汉文化源源不断传入西部,古欧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亚文化等等也纷纷汇集这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西部的发展就是由此而来,其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
活态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活跃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并不是一座荒芜废弃的迹址,而是数万人生息的家园;流传千年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依旧在藏族民间传颂;古老的歌舞、服饰仍在质朴地表达着对生活的向往;现代文明的传播与扩张并没有使这种古老的文化远离人们的生活,而是代代传承,绽放异彩。西部文化所表现出的活形态,或者是原生态的特点,具有浓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个特征。地域性造成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制约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小范围、小规模文化发展状态。另外,西部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文化的传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缺少文字记载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外传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宝库,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不仅为研究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生态文化学等学科提供了宝贵财富,也为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推进西部民族文化产业进程
如前所述,中国西部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浓郁,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形态多姿多彩,独具魅力,开发潜力巨大。如何使西部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深入的开发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规模、形成产业,走出西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由于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区对文化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树立文化经济的新理念,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推进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必须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创新思路,着眼于市场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纳入全国、全世界的格局中去思考;把珍贵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使丰富的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把西部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传播出去,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创新机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必须在文化建设中引入产业机制,实现文化的自我积累和长期稳定发展。要注重抓好总体规划,按照不同文化类别制定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地区间合作规划,要从不同的类型着眼,打破省际界限,根据各民族的特点,以“大文化圈”为前提,按照产业的要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理顺政府与产业的关系,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要鼓励、支持各类文化团体和个人拓展文化市场;要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结构调整步伐,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有紧迫感和前瞻性,力求在机制创新上有新思维、新办法、新措施。
三、规划项目。深入挖掘西部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就必须选准项目,确定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要认真研究和分析西部民族文化的特点、价值、优势及发展前景,以创新的精神,搞好项目规划,找准发展民族文化的切入点,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重复和类同,集中精力开发优势项目,创造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打造品牌。要经过挖掘和加工,显示出文化品位和价值,只有把文化资源打造成品牌,将民族文化推向市场,民族文化产业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加工”,不断创新品牌,不断提高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争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加大投入。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资金投入上需要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两个积极性。(社会资本包括个体、民营资本及外资)。西部地区必须改革投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营水平,探索建立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投资体制。既要从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又要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应将政府的投入重点放在对民族文化产业前期发展的扶持上来,提供并创造必要的发展条件和环境。社会资本的利用要坚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运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本的进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投入文化产业。
六、优化环境。优化环境是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这种环境的优化既有硬环境的要求,也有软环境的要求。要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办文化向政府管文化(服务)的方向转移,不断强化服务手段,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要致力于依法管理文化,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地方性文化法规及政策;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打破传统观念,真正把文化作为产业来认识、来发展;要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保持稳定、和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要建立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
西部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目光不仅要投向国际市场,还应注重国内及港澳台地区。在交流的内容上要力争体现民族特色和区域特征。在交流的方法上既要运用传统的方法,如演出、展览、文化活动等,又要创新思路,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网络、影像等现代手段。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采取灵活的方法,在国际和国内充分展示中国西部神奇的民族文化,树立“文化大西部”的形象。
==========================================
7. 南开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为什么说不出版了
利润问题应该对出版社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