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阶级斗争学说诞生的历史意义

阶级斗争学说诞生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1-03-04 13:58:33

『壹』 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亲密合作、共同创立的理论成果。1844年8月底,他们在巴黎会晤,从此开始了他们共同战斗的历程。到1847年末,他们共同地或独自地写成了一些重要著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新的理论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开展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1847年11月底至12月初,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完全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委托马克思恩格斯完成同盟纲领的最后定稿工作。《共产党宣言》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纲领。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它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在近半个世纪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受了实践的检验。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了批判,使科学社会主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这期间,《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等一系列著作的相继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了成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O(∩_∩)O哈!希望可以帮到你

『贰』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来纪,阶级和阶源级斗争深刻影响了整个人类生活,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一,马克思使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名扬天下,这是毫无疑问的.\x0d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主要内容是:阶级的存在仅仅跟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原始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阶级的社会.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和阶级斗争,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而逐渐消失. 马克思主义所说阶级的存在仅仅跟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不十分准确的.事实上阶级问题也是个生产关系范畴.生产再发展也不可能消灭阶级.近代生产发展是突飞猛进的,而阶级却并没有简单化,反而复杂化了.阶级并没有消灭,反而加强了.阶级不仅跟生产发展的历史相关联,而且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相关联.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和生产之间绝不是简单的依附关系,他们是相对独立存在,而且互相影响的.

『叁』 简述阶级斗争论的国家起源观

1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国家在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和政治概念,而不是一个地域概念。国家的起源是同阶级对立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在社会分裂成为敌对阶级的情况下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产生的,将来也必然随着阶级的灭亡而失去其存在的根据。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的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国家的起源充分表明,国家在本质上是适应阶级统治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另一方面,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管理的需要有着密切联系。分工出现之后,生产活动和产品的交换有了很大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权威组织来保证生产以及交换的顺利进行,同时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并成为某些人的职业,使得这种权威组织不仅十分需要而且成为可能。

与原始氏族组织相比较,国家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它是按照地域而不是按血缘为标志来划分和组织居民;

第二,它设有特殊权力机关,即常任官吏、特殊的武装队伍,以及各种强制性的机关;

第三,它拥有征收赋税以维持自身存在的特征。

2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国家的类型和形式涉及国体和政体的关系问题。

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掌握政权,是统治阶级;哪些阶级是被统治阶级。所谓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一定的国体必须要有一定的政体来体现,否则阶级的统治就不能落实;同样,一定的政体也必然会体现、服务于一定的国体,否则,政体就无法存在。

国体是区分国家类型的标准,存在过四种不同的国体: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政体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君主政体,一类是共和政体。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两类政体往往都会有自己的特殊实现形式,如英国、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巴黎公社政权形式、苏维埃政权形式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等政权形式。

3 、国家的职能和发展趋势

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两大类。

国家的对内职能是:

第一,政治职能,即调整阶级关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第二,经济职能,即组织、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

第三,社会职能,即调节社会矛盾,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将阶级斗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社会陷于崩溃,同时不断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与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使社会得以正常发展。

国家的对外职能是:

第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和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

第二,根据本国的利益调整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事务。

国家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对内职能是对外职能的基础和后盾,二者都是国家阶级本质的体现。

国家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资本主义国家是剥削阶级国家的最高发展形式,也是其最后的形式。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则是继资本主义国家之后产生的并与其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有着如下基本的特征:

第一,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具有新的阶级内容。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被压迫阶级的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职能发生了根本的转化。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行使自己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统治工具这一职能的同时,也不断强化着管理社会、组织经济文化建设的职能,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发展的需要。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对外也是把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增强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好交往作为自己主要的职能。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和发展趋势发生了本质变化。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列宁认为,从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建立到国家的消亡,大致要经历三个基本的阶段,即政治国家、非政治国家,国家的自行消亡。由于现有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大多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成的,因此,在现阶段还不具备国家走向消亡的条件。所以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不仅要充分发挥政治国家的职能,更需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解放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同时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和基础。

『肆』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说和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一,后者没有阐明阶级产生的原因和阶级划分的物质基础,没有和社版会的物质生产发展的一权定历史阶段联系起来。
第二,后者仅仅承认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而不承认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第三,后者没有也不可能阐明通过阶级斗争达到消灭阶级的理论。
这是主要的区别,你可以自己增加一些修饰性的东西

『伍』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容使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陆』 如何理解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首先,阶级斗争推动了同一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

其次,阶级斗争的作用更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质变过程中.

最后,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集中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中.

阶级的划分:总的来说,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阶级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及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
地位不同,同生产关系的关系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

阶级是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所以,划分阶级的依据就是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同一地位的人们属于同一个阶级,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则分属于不同的阶级.恩格斯说:“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分工,指的是旧式分工或自发分工,即具有固定专业划分的分工.

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其表现在:

①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并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②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的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

③动力作用最集中的表现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表现在同一阶级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

『柒』 《共产党宣言》关于阶段斗争学说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引。让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更加科学化,让无产阶级更加团结。

『捌』 阶级的本质及根源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定义: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版的不同而分成的权集团。本质:谋求共同利益。根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私有制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共同利益的集团。作用:与阶级相伴而生的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玖』 阐述下《共产党宣言》中的阶级斗争学说

《共产党宣言是》是国际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它的公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他分别从各个方面,如资产者和无产者,共产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来阐述它的观点。
阶级斗争是指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其中包括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包括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和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阐述了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的阶级对立状况。
《宣言》从历史社会的阶级对立状况来说明,无论在哪个阶级社会里,都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对立。在奴隶社会划分为奴隶主和奴隶,在封建社会里的地主和农民,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无论从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还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状况,不断进行着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的结果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而总是用新的阶级对立不断地去代替旧的阶级对立。《宣言》中的“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在《宣言》开篇,马克思恩格斯从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人切入,说明写作目的在于“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在《宣言》的四个部分中,马克思恩格斯逐步阐明资产阶级社会的性质,说明了此目的合理性之所在。在“资产者和无产者”一章中,马克思恩格斯用“阶级斗争”理论说明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原因,通过分析各阶级间的对立,指出了资产阶级的历史定位。“阶级”产生的基础是分工,而分工是由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确立所造成的,因为资产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并且其为了特殊利益消灭了旧社会和以往的统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这是“由分工决定的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些阶级是通过每一个这样的人群分离开来的,其中一个阶级统治着其他一切阶级”。承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阶级”的思考,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以下三个方面使用了“阶级”概念。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贯串《宣言》全书的一条红线,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宣言》第一章第一句就是:“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就是说,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阅读全文

与阶级斗争学说诞生的历史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