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忻州的由来
忻州市历史悠久复,文化灿烂。春秋时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国属赵。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辙,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摔跤之乡”、“民歌海洋”等赞誉名闻遐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少颇有影响的人物如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就出自忻州。革命战争年代,忻州是晋察冀、晋缓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著名的“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战”、震惊中外,永垂青史。
参考资料:http://www.94868.com/china/1032.htm
㈡ 忻州市为什么叫忻州市山西历史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回。高祖欢颜答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自唐宋以来,一直设有州治,有“晋北锁钥”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㈢ 忻州偏关 历史背景
在山西偏关县。与宁武抄,雁门合称三关,东衔管涔山,西濒偏关河,因东仰西伏,又称偏关。五代迄宋曾置偏砦,元时改关。现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改筑,并置偏头所,太原镇总兵驻此。清改置县,属宁政府,辖边墙四道。头道边在关北60公里处,东接平鲁县崖头墩界,西抵黄河,长150公里。二道边在关北30公里处,北贯草垛山,西抵黄河岸老牛湾,南连河曲县石梯隘口,迤东达老营好汉山。长城至此分为内外,外长城即山
㈣ 忻州的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忻州就有人类活动。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突围时大军南辙,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忻州地区春秋时大部分属晋地,战国属赵,秦汉属太原、雁门、太平等郡。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于九原县置新兴郡。
三国魏时雁门郡治自今朔州市境徙广武县,故治在今代县境。
晋元康中年改新兴郡为晋昌郡。
北魏初年于肆卢县置肆卢郡。
北齐废永安、永定、新安、建安、广安、广宁、神武、齐、吐京诸郡,改武州为北灵州,寻废,改廓州为北显州。
北周废繁峙、太平2郡及北显州。大象元年(579年)肆州治徙今代县境。
隋开皇元年(581年)复置新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新兴郡为忻州,改雁门郡为代州,建都督府。
五代唐改武州为毅州,后废。五代北汉于今繁峙县境置宝兴军,乾佑五年(952年)于今宁武县境置宁化军和固军。五代周显德元年(954年)于雁门县置静塞军,故治在今代县境,寻废。
宋废宁化军和宝兴军。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废固军。五年于岚谷县复置岢岚军,于宁化县复置宁化军。六年于今静乐县境置静乐军。
辽重熙九年(1040年)复于今五寨县境置武州,于今偏关县境置宁边州。
宋熙宁三年(1070年)废宪州,十年复置。政和五年(1115年)改宪州为汾源郡。
金天会六年(1128年)于雁门县置震武军,后废。天德三年(1151年)改汾源郡为管州。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岢岚军、保德军、火山军、宁化军均升为州。
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年)升崞县为崞州,故治在今原平市境。十六年废岢岚州,并宁化州入管州。蒙古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睟州废入保德州。元至元四年(1338年)宁边州废入武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武州,改崞、代、坚、台4州为崞、代、繁峙、五台4县,三年改管州为静乐县,七年改保德州为保德县。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于代州置雁门道。嘉靖中年改雁门道为雁平道,明末废。
清康熙十年(1671年)复置雁平道。雍正二年(1724年)升忻、代、保德3州为直隶州。清末废雁平道。
民国初年废州。属雁门道,后分别属山西第一、第二专员公署。
1949年置忻县专区,专署驻忻县,辖忻县、代县、宁武、静乐、五台、定襄、繁峙、崞县、阳曲等9县。1952年将原兴县专区所属兴县、保德、河曲、偏关、神池、五寨、岢岚、岚县等8县划入忻县专区。1958年底,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
1961年复设忻县专区,专署驻忻县。原晋北专区所属忻定、宁武、原平、繁峙、五台、静乐、兴县、河曲、五寨、保德、偏关等11县划归忻县专区。恢复1958年属晋北专区时撤销的忻县、定襄、代县、岚县(驻东村)、岢岚、神池等6县;撤销忻定县。忻县专区辖16县。
1970年忻县专区改称忻县地区,地区驻忻县。1971年将兴县、岚县划归吕梁地区,忻县地区辖14县。1983年,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忻县改为忻州市,地区行署驻忻州市。1993年,原平县改为原平市。忻州地区辖代县、繁峙、五台、定襄、静乐、岢岚、保德、五寨、河曲、偏关、神池、宁武12县,代管忻州、原平2市。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忻府区。忻州市设立忻府区,以原县级忻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忻府区的行政区域。区政府驻光明东街。
㈤ 忻府区的历史沿革
春秋忻府区地域前期为狄戎所居,春秋后期属晋,三家分晋后属赵;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王齿乞攻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则在其辖境;
两汉时期遗址为并州太原郡阳曲县(治所在定襄县境内)所辖;
东汉末,袁绍父子占据冀、燕、青、并四州,而并州以北郡县因连年战事频仍、羌胡大扰,早已人民流徒、十室九空;
曹操消灭袁绍后,曾于建安十八年(213年)将并州归入冀。不久着手“迁聚塞下流民”;
于建安二十年建置新兴郡,在今(忻州豆罗镇麻会筑“建安城)为其治所。与此同时,将原在内蒙包头市西北、下辖九原等十县的五原郡撤并为一个九原县,移治所于现在的忻州城。不久新兴郡治所也迁于此地 。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曾将迁入并州腹地的匈奴分为五部,部酋均以帅称之;
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司马炎改五部帅位五个都尉,诏令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生育岚县的刘渊为北部都尉,占据新兴郡一带,九原县自然在其下辖;
晋明帝永兴元年(304年)刘渊称汉,并州之地则几乎尽其所有了;
东晋后期政权更迭,新兴九原县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占据(316~394年); 北魏在芝郡村建平寇县(属新兴郡),在三交镇建三会县(属肆卢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奇村与辛庄设置肆州;
北周灭北齐将肆州移置雁门广武;
隋开皇五年(585年)因避讳太子杨广讳改称广武为代州;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置忻州(治所九原城),是忻州这一称谓产生最早的时间。同时将奇村一带的秀容县移置这里;
隋炀帝大业二年 (606年)撤销忻州,将秀容县划归雁门郡(开皇初曾重置新兴郡但很快废置。大业四年将秀容县改隶楼烦郡;
隋恭帝义宁元年(616年)曾复立新兴郡;
唐高祖李渊立国,于武德元年(618)改为忻州;
玄宗天宝元年 (742)又改为定襄郡。肃 宗乾元元年(758),又复为忻州;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统治;
宋为忻州。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分天下区划为十五路,忻州属河东路;
金代属河东北路;
元代属河东北路,在太原府辖下,领本境秀容、定襄二县。至元二年(1265 )秀容省入忻州,四年复置;至元三年七月升州为九原府,以崞、代、台、坚四州来隶,四年复为忻州,领二县;
明代为忻州。洪武初以州治秀容省入,领定襄一县;
明元帝永兴二年(410年)同时设置 秀容郡和秀容县;
清代为忻州。顺治、康熙期间继续为太原府辖;
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领定襄、静乐二县;
民国元年(1912)废州为忻县。十九年废道改由省辖;
1950年设忻县专署、辖忻县等若干县;
1958年12月1日忻定县合并,治所忻州县,属晋北专署;
1961年8月1日忻定分治、忻县属忻县地区行署;
1983年9月24日撤县设市、仍属地区行署;
2001年1月撤地设市,原忻州市改为忻府区,隶地级忻州市。
㈥ 忻州市人民医院的发展简史
医院创建于1949年,现占地面积74116平方米,建筑面积42022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3亿元,实际开放病床750张。
㈦ 忻州古城的介绍
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历史文化悠久。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版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权1800年的历史。忻州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 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州文化积淀深厚,汉族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地灵人杰,也养育了不少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如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就出自忻州。
㈧ 山西省忻州市详情介绍
忻州历史文化悠久。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历代多为郡、州治所 ,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
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著名的“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战”、火烧阳明堡飞机场等战斗就发生在忻州。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国时属赵。秦汉属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定襄郡、代州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
忻州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山、水、庙、关、林、泉、洞等名胜古迹遍布,佛教圣地五台山居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属国家首批颁布的35个风景名胜区。全市有1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五台山、芦芽山、赵杲观、禹王洞四座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历史上著名的古长城重要关隘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有八路军总部遗址、有现存最大的祠宇杨家祠堂、有旧中国最大的封建官僚私邸闫锡山故居,有黄河娘娘滩、宁武天池、万年冰洞等一大批旅游景点。
著名旅游景点:
佛教圣地五台山,名冠四大佛教胜地之首。风景秀丽的管涔山,其主峰芦芽山险及华山,香比黄山。代县境内的赵杲观神秘险峻。忻州境内的系舟山传说是大禹治水系船的地方。陀罗山山色秀美,自古有陀罗八景之说。
境内地势险要,忻州地区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宋朝时杨六郎镇守三关就是偏关县的偏头关,宁武县的宁武关和代县的雁门关。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和忻口战役,就发生在境内的平型关和忻口关。
境内有五台山、禹王洞、赵杲观和管涔山四大国家级森林公园。林木以落叶松、云杉为主,连绵几十公里,松涛阵阵,十分壮观。
全区鸟类有148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褐马鸡、丹顶鹤、黑颧、白颧等,褐马鸡是全国仅有的珍稀物种。二、三类保护动物有天鹅、金雕等。
禹王洞是华北最大的溶洞,洞内四季恒温,洞连洞、洞洞有奇观,洞中石佛、石塔、石瀑、石笋、石花数不胜数,雄浑壮观。五台山的龙凤洞规模宏大,正在开发之中。管涔山林区的万年冰洞堪称世界级旅游精品,洞中千年结冰,万年不化,冰瀑、冰花、冰柱晶莹透亮,奇妙绝伦。
忻州基本信息
简称:忻
区号:0350
邮编:034000
面积:25472平方公里
人口:306.9万
行政区划:辖忻府区、原平市和定襄、五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一区十三个县,185个乡镇,4971个行政村
经纬度:东经110°53′─113°58 ′之间
气候描述:
忻州地势西高东低、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使它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这里年平均气温为4.3 - 9.2℃,是个避暑休闲的旅游胜地。
夏秋季节是去忻州旅游的最佳时间,此时的忻州天气凉爽、阳光明媚,最适合游山玩水、寻古探幽。境内著名的五台山、管涔山山清水秀、景色绮丽,山中古刹清幽、古迹遍布,游人畅游在青山绿水之间,徘徊于古寺高塔之下,可以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悠远。
忻州地势高低起伏,高低温差较大,远游时应注意气温变化,随时加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