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关于漯河的历史文化

关于漯河的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1-03-04 06:09:33

1. 漯河市有什么著名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遗迹

漯河市复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保制护较好。东汉文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墓、纪念馆,修葺一新;建于北宋的《彼岸寺经幢》,又称“龙塔古篆”,造形优美,挺拔壮观;著名的具体记载三国魏黄年间,魏公卿将军劝进及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历史经过的,“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与“受禅表”两通石碑,由著名的文学家王朗撰文,书法家梁鹄书写,书法家钟繇镌刻,因撰文、书法、镌刻俱绝世称“三绝碑”;曹丕称帝的灵坛“受禅台”;还有北舞渡山陕会馆彩牌楼遗址、贾湖古文化遗址、天下第一桥――-小商桥、抗金名将杨再兴的陵园、西游记宫、善恶宫、科幻官、沙河橡皮大坝水上游览区等数十处人文景观。辟有小商桥旅游度假区、双龙度假区。

2. 漯河文化遗址有多少

漯河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共有古文化遗址73处,民国以前古建筑30处,历史名人墓及重要古墓群3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7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30项,馆藏文物1万多件。在众多文物古迹中,有许多极具代表性,历史价值较高。如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作者、中国汉字鼻祖许慎的墓地;我国发现最早的细石器与新石器时代早期叠压的大岗遗址;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刻像彼岸寺碑;世界上出土最早的吹奏乐器七音骨笛;我国最早的酿酒发现地、文字发现地、家庭饲养猪狗发现地、北方水稻栽培发现地贾湖遗址;早于赵州桥的隋代小商桥;见证汉魏政权交替的三绝碑和受禅台;河南省清代牌楼之冠山陕会馆彩牌楼等等。这些历史文物古迹,是漯河古代文明的见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开发漯河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漯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有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许慎,刚正不阿的东汉名士范滂,明朝刑部主事刘校,明嘉靖重臣贾咏,曾任台北首任知府、带领台湾人民抵御法国侵略的陈星聚等。漯河地处中原,历来为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流传着许多典故和传说。如孔子思归、孔子问十、汉献帝禅位曹丕、岳飞郾城大捷、杨再兴小商桥之战等。

3. 漯河市的由来由来

漯河市的由来

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定居生息。其中贾湖遗址最具有代表性。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隋炀帝大业年间,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南宋时,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围修筑了寨墙,因隐、澧水在此交汇,寨取名源汇,镇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镇),与东边的下口(今周口)镇遥望相呼应。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郾城县记》记述:“沙澧二河在镇西北汇流,形似螺,因此名湾为螺,地以湾名。”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总面积约2640平方公里。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至此,就形成了现在的漯河。

(3)关于漯河的历史文化扩展阅读

漯河是河南省省辖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地带。西部为伏牛山,东部为平原,是中国地形上第二第三阶梯的接合部位;处于暖温带的南部边缘地区,属于温暖过渡型季风气候。一年当中,冷热交替,四季分明。下辖3市辖区、2县。

漯河历史悠久,在贾湖遗址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乐器;发现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是迄今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雏形;出土的酿酒遗留物将人类酿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编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说文解字》的许慎也生活在这片土地。

漯河的旅游景点

1、许慎文化园

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慎墓为核心,2008年9月开工。园区建筑按传统规制对称布局,三区一轴,十二个节点。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级台地之上。广场服务区3.2万平方米,有六书石柱、文字大门、翰林阁、景区管理中心、许慎文化研究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等建筑。

2、沙澧河风景区

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境内,沙澧河风景区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浓郁的人文生活气息,景区内沿河岸广泛布绿,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并修建有观光大道沿河主题公园。

沿河八大主题公园是景区的核心,分别是:西湾晨霞、芳风雅颂、览古涵远、醴泉夕照、濠濮快意、馥风澄爽、青岫写秋、揖峰罨画。构建出了“城在水中映,水在绿中行,人在画中游”的人间仙境。

3、郾城文庙大成殿

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东街(文化局后院),郾城文庙始建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历经宋、元、明、清千余年,屡经兴废。现存建筑建于明朝中期,位于漯河市黄河西路,郾城区文化局内,为庙学合一,东为文庙,西为儒学,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4、河上街古镇

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泰山路南段西侧,与开源森林公园毗邻。以漯河河上街历史为背景,汇聚中原民俗文化,荟萃古典建筑风格。具体项目有:牌坊楼、员外村、源汇寨墙、受降亭、炮楼、钟楼、鼓楼、绣球楼、演武场、书场、皮影、戏台、茶馆等。为中原古典建筑、文化地理的地标。

5、金凤凰鸟文化园

位于漯河市西南郊的开源景区,它是在开源森林公园的基础上改建升级而成的,是漯河市唯一的鸟主题特色游园,其规模在中原也是首屈一指。园区内现有鸟类160多个品种,8000余只游走其中,可聆听自然界的鸟鸣耳语。

6、漯河市香陈湾

因园址建在沙河环抱的香陈湾村而得名。原名陈湾村,因村上陈姓居多,又加上处在沙河河湾当中,因此称陈湾村,旧社会由于该村加工敬天拜神的香远近闻名,又称香陈湾。

4. 历史上的漯河

漯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之遥,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字学宗师”。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古迹还有: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隋代小商桥等。全市现有各类文物景点2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7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30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
漯河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漯河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交通发达而享誉中原,在明朝永乐年间已是“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今天的漯河,更是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不足一小时车程,石武高铁、京广、漯宝(丰)、漯阜(阳)4条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漯河是一个钟灵毓秀、泛舟轻歌的北方水城。淮河的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一城春色半城水,寓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休闲长廊于一体的沿河美景尽显城中,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5.2%和3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5平方米。凭借亲水融绿、环境秀美的独特城市风貌,漯河先后摘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
漯河是一个特色鲜明、享誉四方的食品名城。漯河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培育出了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著名的方便面生产企业南街村集团、全国首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乐天澳的利集团等一批知名食品企业。全市食品工业年加工生猪1500万头,占全省的23%;年加工转化粮食500万吨,占全省的11%;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市有4家企业进入全国食品工业百强,有8家企业进入全省食品工业50强;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3.3%。漯河以食品工业发展的卓著成效,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全国首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
漯河是一个改革创新、充满活力的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国有企业改革较早完成转机建制任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22.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62%。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漯河,美国杜邦、美国高盛、可口可乐、日本火腿株式会社、中粮集团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韩国乐天、香港华懋和协鑫、台湾旺旺和康师傅、南京雨润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在漯河都有较大的投资项目,并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漯河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
漯河是一个大局稳定、社会和谐的文明城市。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土地管理三大国策得到较好落实。依法治市、基础教育、群众体育、残疾人康复、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等方面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信访工作全省先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公众安全感指数全省第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漯河是全国首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市和全省双拥模范城。
目前,漯河正处于建省辖市以来的最好时期。全市人民正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在新的起点再创新业、再展宏图。“十二五”时期,漯河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重大机遇,以“三化”协调发展为基本途径,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围绕“一区两城一中心”(创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和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发展定位,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开心

5. 关于漯河的风景历史传说

史载,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率部抗击金兵,与金兵大战于郾城,即著名的“郾城大战”。1904年,平汉铁路部分通车,漯河车站投入运营。1927年,国民政府二次北伐,唐生智部与奉系军阀在漯河、郾城、临颍激战,奉军伤亡万余,溃走许昌。1944年,漯河被日军侵占。1945年9月, 日军中将鹰森孝在漯河向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崎签投降书。1947年12月,陈赓兵团四纵队解放漯河。1948年1月,建立市人民民主政府。
5月3日凌晨,日军继续向五里庙、郾城县城猛攻,国民党新1师顽强抵抗。战斗打得非常惨烈,鏖战1天,国民党以惨重的代价迫使日军未能前进一步。日军受阻,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当夜急派援军增援东、西两路。
5月4日,日军仍向郾城县城猛攻,为保卫漯河,89军军长顾锡九决定截击十五里店的日军,即命令第1师第3团中校副团长周希仁指挥该师加强营及军部特务、工兵两营向行进到阴阳赵的日军进攻,骑3师向十五里店的日军攻击并截其后援,战至5日拂晓,由于日军继续增援,国民党实难抵挡,不得不后撤。是役,周希仁阵亡。
5月5日。日军攻破五里庙,沙河北岸的国民党阵地已溃,急忙渡河南撤,但只撤走一部分,南岸日军发现此情况后,调兵阻击,另一些人则在日军重火力南北夹击下殒命。驻扎在前周村的一个连的大部分官兵为掩护大部队南撤被日军射死在麦地里。
同日,沙河南岸绕行的日军占领了夹河里和紧围漯河镇的干河陈、阎庄、大荆庄、大塘、冯庄等村庄。下午1时侵占郾城,突入漯河,顾锡九率部突围,漯河陷落日军手中。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们有幸见到了曾参加过漯河抗日保卫战的张中强老人。他虽已85岁高龄,却精神矍铄、思路清晰。
张中强老人1921年出生在离漯河十几里的西平县宋集乡张湾村,“七七”事变后,16岁的他跟随舅舅参加了国民党西北军第26路军。后被整编到30军30师88团二营4连,参加了信阳骆驼店战斗和南阳白河突围。1941年秋他参加了国民党十三军新编第1师第三团,1943年冬,跟随部队到遂平构筑工事,1944年春奉命开赴漯河,那时他已是迫击炮连中尉排长了,部队先到大荆庄,后驻防牛行街,并在干河口一带构筑工事。
谈起那场战斗,老人仍记忆犹新,“5日早晨,在干河口北岸工事里,就是现在的
园,我用望远镜发现日军正在姬崔集结兵力。”根据日军进攻线路,此应是日西路军,他们从阴阳赵、十五里店渡过沙河,从大刘渡过澧河,顺着河堤,从三里桥、马付张挺进到姬崔。“很快干河陈被攻破。望着渐渐逼近的日军,我们急忙把大炮撤走,我带领全连勤杂人员阻击日军,在人员少、枪支少的情况下,我们三五人一组,隐蔽到沟中同日军交战。日军的枪弹像雨点一样射来,我突然发现全连只剩下我和另一位传令兵张清林了。眼看就要被俘虏,一种不甘屈服的精神在心中萌生——和日本人拚了!我这么想着,枪膛里已经没有子弹了,忽然看见阵地上还有8发炮弹没有搬走,我急中生智,迅速跑过去将炮弹的底火去掉,安上引信,像手榴弹一样扔出去。我俩站在高处的有利地形,这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看哪儿日军多就向哪儿扔,炮弹扔出去后,炸死不少日军,我俩趁机向东跑去。”
“当我俩跑到黄岗村外时,听见子弹、炮弹、手榴弹响成一锅粥,后来才知道这是突围的人在与日军交战,这时张清林被打死。子弹如雨点一般射来,我手里又没有家伙,就躺在张清林尸体旁的麦稞里,摸一把其他死人的血往脸上一抹卧倒。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稀了,战场平静了,月亮升起来了,我借着月光,猫着腰从麦棵里向外摸。不大一会儿,集合了11个幸存者,都是一个团的。我们小心地通过阻绝沟,这沟本来是为了抵挡日军坦克的,结果也没用上。出了危险区后,有的回老家了,有的找部队去了,我也辗转回到了西平老家。”
张中强老人还打电话叫来了另一位87岁的老人李本初,他是龙塘人,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高中退休,是一位教师。老人身体尚好,看上去很儒雅。谈到1944年日军来时的情景,老人回忆道:“当时还不知日军已经过来了,头天晚上只听见从商桥打了两炮,大人都投亲靠友去了,我们几个年轻人还没有走,在村东南边白一堂庙打转,走在后边的一个人发现学校操场上黑压压的都是日本兵,我们就赶紧往回跑。同时,我们又看见从东北角的宋寨出来很多日军,有骑马的,有步行的,大约有一个团,和学校操场上的日军会合后开赴柳庄。我们几个人猫着腰回到庄上,晚上住在扁担张村亲戚家,听说又从召陵过来很多日军。”据推测,老人说的应该是日东路军。

6. 漯河的悠久历史的民俗有哪些

1、漯河市元宵灯展。元宵灯展是漯河市区节日文化的传统项目,每年元宵之夜,漯河市区万人空巷,男女老少,涌向漯河市区人民西路,观看一年一度的节日灯展。

2、漯河市民间艺术大赛。漯河市民间艺术表演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群众欢迎,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有狮子舞、竹马舞、高跷行走、唢呐吹奏、闹伞表演、推小车、摇旱船、肘阁等。每到元宵节期间,四面八方各种城市和农村民间艺术表演队纷纷走上街头,尽兴表演、市内交警、城管等管理部门也都大开方便之门,欢迎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几十年来,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深受群众的欢迎,是漯河市区节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3、舞阳县农民画。舞阳县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它滋生于古老文明的文化环境中,是从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剪纸、剌绣、泥塑、壁画等古老传统中发展而来的。

4、吴城夏氏姐妹杂技团。夏氏五姐妹杂技团是以中国杂技协会河南分会会员夏小凤为主,联合亲友组织起来的杂技艺术团体。

5、临颍唢呐。临颍县以李望根、陈松龄、杨海军为主的唢呐吹奏班,不仅在许昌地区屡获一等奖,而且在漯河市区也多次获一等奖。

6、舞阳民间音乐舞蹈。舞阳县历史上就有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演出形式多样,以“盛世结社,万民同乐”为特点,在农闲或重大节日开展活动。每年春节,狮子舞、竹马舞、高跷舞、云彩灯舞等民间艺术活动遍及城乡,有演出团队近百个。这些传统的音乐、舞蹈以“神棚”为活动基地,是群众籍以祭神或祝贺、礼仪助兴的形式。王秀枝以文峰金庄鱼灯舞、辛安老蔡云彩灯为素材编写的《鱼灯舞》、《云彩灯》作为重点舞种被省民舞编辑办公室录相,保存入档。

7、源汇区花社。从1988年至2000年,经初步统计,源汇区共有花社100多个,表演者1000多人,其中狮子舞社29个,竹马社7个,高跷社11个,龙灯社5个,花轿社5个,腰鼓秧歌社21个,旱船社14个,二鬼摔跤社10个,斗蟾社2个,抬花轿闹伞社2个,腰里头舞社1个, 蚌舞社4个,表演内容、形式及艺术特色,又分道具舞、拟兽舞、神话传统舞、歌舞四大类。

8、民间工艺。临颍县繁城木工加工厂是以民间工艺为主的木雕家具生产厂家,它以独特的民间工艺手法赢得了海内外的盛誉。1986年至2000年,木雕家具畅销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民间工艺理论方面,由县著名画家唐松领撰写的《玻璃工艺磨花技术》一书,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流传在漯河地区的还有以农历节气为名的地方物色较浓的民俗节日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赶庙会)、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蚂蚁生日)、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七月十五(鬼门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十来一(十月初一)、腊月二十三(小年)等。

7. 漯河由来,历史,特产,古迹

历史文化
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定居生息。[1]
贾湖遗址发现的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将世界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世界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贾湖遗址的酿酒遗留物将世界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1] 发掘出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表明8000年前这里已最早有了人工栽培水稻。[2]
春秋时期这里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召陵之盟;孔子亦曾在这里的化身台授徒讲学。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字学宗师”和“字圣”。曹丕篡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也屹立于此;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现存最早石拱桥——隋代小商桥也依然挺立。[1]
南宋名将岳飞领导的郾城大捷也发生在这片土地。
行政沿革
漯河夜景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初见雏形。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
秦汉属召陵县管辖。
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
隋朝,把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随着漯河经济的发展,牛行街牲畜贸易市场的扩大,以及漯河车站的升级,漯河知名度愈来愈高,漯河已为世人所公认。在这种情况下,1958年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承认“漯”字的第二读音。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
1949年1月,漯河市与郾城县合署办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设。
1960年6月郾城县并入漯河市。
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设。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辖郾城、舞阳、临颍3个县和源汇区,总面积约2640平方公里。
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

8. 漯河简介

漯河简介(源自“河南文化产业网-文化旅游频道”,我认为有夸张成分)
漯河市地处中原腹地,辖郾城、临颍、舞阳三县和源汇区,面积2617平方公里,人口245万,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34万,是河南省内陆特区。
漯河历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舞阳县贾湖址,发掘出土了8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和用猛禽骨管制作的七音骨笛。甲骨契刻符号比安阳殷墟甲骨文早四千年,比素称世界产生文字最早的文明古国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早一千多年。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于公元前656年率八国诸侯在召陵会盟联军伐楚;东汉召陵人许慎,中国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宋代民族英雄岳飞“郾城决战”大破兀术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但南宋高宗先后发出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现商桥镇有2道金牌接到处。
漯河文物资源丰富,以贾湖遗址、彼岸寺经幢、小商桥、三绝碑及授禅台、许慎墓为代表的190余处文物古迹,处处博大精深。
漯河现代建设成就喜人,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漯河是中原绿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市区街道绿荫如盖,繁花似锦;沙河天然浴场和滨河游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漯河人思想解放、实干创新,纳百川,容四海,产生了“汇集世界高科技,汇集世界新工艺”的双汇集团;产生了探索和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而闻名世界的南街村集团。目前,以城市风光、访古探幽、红色风情、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漯河旅游日趋成熟,以基本形成了“食、宿、行、游、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

漯河市为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铁路向西与焦枝线相连,漯阜铁路向东与京沪线相接,三条铁路在漯境内总长度为249.99公里(含复线、专用线),并构成十字交叉,构通了漯河与全国各地的联系。 漯河火车站为全国一级枢纽编组大站。
漯河公路交通十分发达,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有4条省级公路干线与4条县级公路纵横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境内公路总里程(含乡级公路)达 1596公里,共设汽车站4座。漯河距离郑州国际机场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地处郑州与武汉之间,是良好的经济枢纽地带。
参考资料:河南文化产业网-文化旅游频道

阅读全文

与关于漯河的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