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7 18 19 世纪的货币发展史,金融的发展史。
金融的发展史五六百年前,由于受到交通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人类的金融贸易活动通常还无法突破国界。但这一状况在此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迅速得以改观。 发生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原有的时空距离。跨国性质的贸易交往、债权债务清算以及资本转移等活动不仅演绎出了最初始形态的国际金融现象,而且从一开始就包涵着有关国际金融纷争与协调的跌宕起伏。 此后,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网络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金融协作尽管长时间内都处在较低层次,但总体进程则不断呈现出加速趋势。特别是进入20世纪,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先后两次世界大战以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之后,为了重建国际货币金融秩序以求生存和发展,不同主权国家之间展开了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协调与合作。从1922年4月的热那亚世界经济与金融会议,到1936年10月的“三国黄金协定”,再到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以及其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立,都是典型的例证。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进入了“无制度”时代。美元等各主要国际性货币的汇率经常出现巨幅波动,便捷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使得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形同“幽灵”、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游荡”,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破坏性急剧攀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日渐明显……这些问题构成了现阶段国际金融领域的鲜明特色,同时也决定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金融的协作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欧元的出现,象征着20世纪人类社会将国际金融协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资料: 《国际金融报》 (2002年01月04日第六版) 货币的发展史 1.关于货币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中国古代货币起源学说主要有先王制币说和交换起源说,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和保存财富说,但是这些学说都未能科学完整地解释货币的起源。马克思用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通常具有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的性质。货币产生以来,许多不同的物品曾先后充当过货币材料,形成了不同的货币形式,大致而论,货币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制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的发展过程,实物货币是货币产生初期采用的货币形式,金属货币曾在许多国家长期流通使用,纸制货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是现代货币形式。
3.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物品或人们生产的物品充当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中外历史上实物货币种类很多,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实物货币有贝币、谷帛等。但是许多实物货币都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且价值不稳定,因此不是理想的交易媒介。
4.金属货币是以铜、银、金等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其中以贵金属黄金作为货币材料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金属货币有两种形式:一是称量货币,二是铸币。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储藏的优势,金属货币的局限性主要是携带不便,金属货币的数量受金属贮存和开采量的限制,不能灵活适应经济发展对交易媒介的需求。
5.纸币包括三种:一是国家发行的纸制货币符号,二是商人发行的兑换券,三是银行发行的纸制信用货币——银行券。目前各国流通中使用的现钞绝大部分是国家授权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又称法定货币或现钞,它不以金、银作为发行保证,是纯粹的信用货币。
6.存款货币是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与现钞相比,存款货币支付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优点,现代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绝大部分交易支付都利用存款货币来完成。
7.电子货币是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电子货币可以代替现金和支票进行支付,对传统的货币发行和流通产生了重要影响。
B. 世界金融发展史世界金融发展史
五六百年前,由于受到交通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限制,人类的金融贸易活动通常还无法突破国界。但这一状况在此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迅速得以改观。
发生在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原有的时空距离。跨国性质的贸易交往、债权债务清算以及资本转移等活动不仅演绎出了最初始形态的国际金融现象,而且从一开始就包涵着有关国际金融纷争与协调的跌宕起伏。
此后,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网络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金融协作尽管长时间内都处在较低层次,但总体进程则不断呈现出加速趋势。特别是进入20世纪,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先后两次世界大战以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之后,为了重建国际货币金融秩序以求生存和发展,不同主权国家之间展开了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协调与合作。从1922年4月的热那亚世界经济与金融会议,到1936年10月的“三国黄金协定”,再到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以及其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立,都是典型的例证。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国际货币金融秩序进入了“无制度”时代。美元等各主要国际性货币的汇率经常出现巨幅波动,便捷的电子化交易系统使得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形同“幽灵”、在全球范围内“四处游荡”,不同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越来越明显,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破坏性急剧攀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利益冲突日渐明显……这些问题构成了现阶段国际金融领域的鲜明特色,同时也决定着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金融的协作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欧元的出现,象征着20世纪人类社会将国际金融协作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C. 论述及评价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以美英等国为首的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协定方式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
(1)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特别是对各国的汇率政策实行监督;
(2)实行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3)在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IMF可提供短期信贷,以补充其国际流动性。在最初的近20年里,该体系运行比较顺利,有效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重建、发展和繁荣。但由于该体系的基础是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并要求其他各国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无法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时,它的继续存在便受到明显挑战。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停止向各国政府兑回美元后,各国纷纷放弃本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1976年在IMF的提议和组织下,国际社会达成牙买加协定,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同时承认各国实施的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这标志着国际金融体系再次进入了一个不受全球性多边协定约束的动荡的时代。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充分说明了国际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乏力。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严重弊端:首先是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其发行不受任何限制,实际上是一种“信用”本位,美国几乎可以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但其偿还却因为汇率的“浮动”而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仍是建立在少数发达国家利益基础上的制度安排。因此,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简介成立的背景,组织形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我们常听到的“特别提款权”就是该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
是世界银行巨头们私有的欧美中央银行以及其它一些掌控了世界经济命脉的银行家们所掌握的(欧美中央银行一般是私有的,这些国际银行家们掌握了货币发行权,也就是这些政府真正的幕后之手)国际金融组织。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总部设在华盛顿。该组织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E. IMF历史上支援过哪些国家
30年中,我国曾经两次从IMF获得直接的资金支持。1981年,我国向IMF借用4.5亿特别提款权(约5.5亿美元)的备用信贷安排(stand-by arrangement)和3.1亿特别提款权(约3.8亿美元)的信托基金(trust fund)以弥补当时的国际收支逆差。1986年,为响应当年1月召开的“全国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和邓小平同志6月对外汇问题讲话精神,我国再次大量吸收外资,当年向IMF借入5.98亿特别提款权(约7.3亿美元)的备用信贷安排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这两笔贷款都按时归还,这也是我国加入IMF以来,仅有的两笔贷款。阿根廷因采用布雷顿森林机构提出的经济政策,而被IMF推崇为模范国家。然而,2001年,该国出现灾难性的金融危机,不少人相信是由IMF倡议的紧缩财政预算和私有化重要资源开发项目所致。紧缩的预算削弱了政府维持基础建设、福利、教育服务的能力。阿根廷的金融危机加深了南美洲国家对IMF的怨恨,他们指责基金要为南美地区的经济问题负责
IMF报告首次承认希腊救援失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闻发言人格里·赖斯当地时间6日表示,IMF在帮助希腊应对债务危机过程中援助贷款操作有误,该组织从中得到了经验,如今希腊的经济改革已有成效。
F. 世界金融发展历史
世界经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初形式,是国际间的商品交换。早在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国际间的商品交换较前频繁。16世纪~18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大发现、殖民地的开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行,国际商品交换有了相当发展,并出现了国际分工的萌芽。18世纪中叶~19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机器大工业的出现,需求一国国内的生产和市场已无法满足。一些先进国家迫切需要到海外去寻找销售市场、原料和生活资料来源。而这时,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因此,形成先进国家向落后国家大量销售工业品;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逐渐被打破,变成先进国家倾销工业品的市场和提供原料、粮食、劳动力基地的格局。原来一国内部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分工和对立,开始转化为世界范围内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国与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和对立。由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了国际分工的范围,通过国际商品交换,各国经济开始建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初步形成。
19世纪后半期发生的以电力的应用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一系列规模巨大的重工业部门的形成和发展,交通运输的长足进步,使国际经济的联系更加频繁和紧密。这个时期,垄断的形成加速了生产扩张和资本积累,出现了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的溶合。势力庞大的金融资本必然要对外扩张、输出资本。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也展开了争夺世界市场、瓜分殖民地的斗争。这样,不仅交换关系国际化空前发展,而且生产过程也国际化了。各国国民经济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形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最终形成。这一阶段的世界经济主要由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殖民地、附属国经济两大部分构成。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新生的社会主义经济出现,打破了世界经济的旧格局。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40多年间,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因而形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民族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并存的格局。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原子能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0~6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自70~8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加剧,出现了滞胀(见停滞膨胀)长期存在的局面。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战后初期美国一家独霸的局面,逐渐演变为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70年代以后,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贸易战、投资战等日益加剧;它们之间经济往来和互相依赖也同时加强,所有这些已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内容。
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曾长期遭受殖民掠夺,生产力水平低,经济畸形发展。在战后几十年,它们依据各自不同的条件逐步发展民族经济,取得一定成就,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旧的国际分工的束缚,在全面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一些国家还受到债务问题的困扰。这些国家都积极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开展相互合作南南合作)和同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南北对话),争取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不但要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和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联系,而且要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关系,在广泛的国际经济联系中发展本国经济。当今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事务,在与他国互利合作中发展壮大。
世界经济是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并将随着各国经济的国际化而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空前深化,各国经济联系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乃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欧洲共同体、美、加自由贸易区等。它们已构成今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G.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历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总部设在华盛顿。
宗旨
该组织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该组织的资金来源于各成员认缴的份额。成员享有提款权,即按所缴份额的一定比例借用外汇。1969年又创设“特别提款权”的货币(记账)单位,作为国际流通手段的一个补充,以缓解某些成员的国际收入逆差。成员有义务提供经济资料,并在外汇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该组织的监督,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起着枢纽和核心作用。
基金组织历史
1944年,联合国赞助的财金会议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7月22日,各国在会议上签订了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的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的主要设计者是费边社成员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以及美国副财政部长亨利·迪克特·怀特(Harry Dexter White)。 协议的条款于1945年12月27日付诸实行,1946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是为二战完结后之重建计划的一部份,1947年3月1日正式运作。 有时国际货币基金、国际清算银行(BIS)及世界银行,被称为“布雷顿森林机构”。差不多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其金融政策均受这三家机构影响。
基金组织机构
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由各成员派正、副理事各一名组成,一般由各国的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担任。每年9月举行一次会议,各理事会单独行使本国的投票权(各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其所缴基金份额的多少决定);执行董事会负责日常工作,行使理事会委托的一切权力,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其中6名由美、英、法、德、日、俄、中、沙特阿拉伯指派,其余16名执行董事由其他成员分别组成16个选区选举产生;中国为单独选区,亦有一席。执行董事每两年选举一次;总裁由执行董事会推选,负责基金组织的业务工作,任期5年,可连任,另外还有三名副总裁。
该组织临时委员会被看作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和指导机构。该委员会将在政策合作与协调,特别是在制订中期战略方面的充分发挥作用。委员会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与世界银行共同举行年会。
会员资格
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的申请,首先会由基金的董事局审议。之后,董事局会向管治委员会提交“会员资格决议”的报告,报告中会建议该申请国可以在基金中分到多少配额,以及条款。管治委员会接纳申请后,该国需要修改法律,确认签署的入会文件,并承诺遵守基金的规则。
成员国的“配额”决定了一国的应付会费、投票力量、接受资金援助的份额,以及特别提款权SDR的数量。
中国是该组织创始国之一。1980年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恢复中国的代表权。中国在该组织中的份额为33.853亿特别提款权,占总份额的2.34%。中国共拥有3张选票,占总投票权的2.28%。中国自1980年恢复在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后单独组成一个选区并派一名执行董事。1991年,该组织在北京设立常驻代表处。
基金组织是“由184个国家参与的组织,致力促进全球金融合作、加强金融稳定、推动国际贸易、协助国家达致高就业率和可持续发展”,除了朝鲜、列支敦士登、古巴、安道尔、摩纳哥、图瓦卢和瑙鲁,所有联合国成员国而且只能是联合国成员国才有权直接或间接成为基金的成员。
援助和改革
国际货币基金的使命,是为陷入严重经济困境的国家,提供协助。对于严重财政赤字的国家,基金可能提出资金援助,甚至协助管理国家财政。受援助国需要进行改革,参阅华盛顿共识。
批评
冷战后期以来,布雷顿森林机构的角色一直引起争议。有批评指出,基金偏袒与欧美公司有良好关系的资本主义军事独裁者。另有批评称,国际货币基金不重视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这些批评引起社会的讨论,促进了反全球化运动。相反意见认为,国际货币基金促使国家民主化的能力有限,而它的宗旨也没有写明要这样做。有支持者指出,经济稳定是民主的先决条件。
有经济学家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的经济援助都是“有条件地”批出:受援助国需要实行基金建议的经济改革。经济学家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国家的社会稳定,实际上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国际货币基金和它的支持者推崇凯恩斯主义。于是,供应学派的支持者通常与国际货币基金唱反调。国际货币基金提倡把货币贬值,被供应学派批评会造成通货膨胀。
大部分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组织,例如ATTAC,认为IMF的加深了贫穷问题,也增加了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
反对IMF的组织各有不同的立场。例如,供应学派认为,ATTAC提出的政策,理念上与IMF的相差无几。
阿根廷因采用布雷顿森林机构提出的经济政策,而被IMF推崇为模范国家。然而,2001年,该国出现灾难性的金融危机,不少人相信是由IMF倡议的紧缩财政预算和私有化重要资源开发项目所致。紧缩的预算削弱了政府维持基础建设、福利、教育服务的能力。阿根廷的金融危机加深了南美洲国家对IMF的怨恨,他们指责基金要为南美地区的经济问题负责[1]。受到阿根廷经济危机影响,现时南美地区的政府渐走中间偏左的路线,并致力摆脱商业企业对经济政策的压力。
另一个引起争议的国家是肯尼亚。原本肯尼亚的中央银行控制了该国货币的流动,IMF提出协助后,要求放宽货币政策。调整后不但外商投资大减,在贪污官员的腐蚀下,Kamlesh Manusuklal Damji Pattni 亏空了数以十亿计的肯尼亚先令(是为 Goldenberg scandal),肯尼亚的财政状况比之前更差。
国际货币基金亡羊补牢的行动影响了它的声誉:往往当国家已深受经济打击,IMF才伸手援助。其实,这些国家出现经济问题,通常是数十年管理不善的结果,而不为外界所知。管理不善导致国家陷入多年的经济困境,IMF通常于这时提供协助,人们于是把经济崩溃与IMF的介入连系起来。犯政客善于转移视线,利用民族主义和人们对IMF的坏印象,以IMF作自己的代罪羔羊。
虽然IMF成立目的是协助稳定环球经济,但自1980年代以来,超过100个国家曾经历银行体系崩溃,并令GDP下降4%以上,这是史无前例的。IMF对危机的迟缓反应,以及亡羊补牢的做法,令不少经济学家提出要改革IMF。
尽管西方社会对国际货币基金毁誉参半,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IMF和世界银行对他们的国家有“正面”的影响[2]。
记录片 Life and Debt 以批判的角度描述国际货币基金的政策对牙买加的影响。
基金的功能
(1)外汇资金的融通:会员国家在国际收支困难时,可以向基金申请贷给外汇资金。但其用途限于短期性经常收支的不均衡,各会员国可利用基金的资金,其最高限额为该国摊额的2倍,而在此限额内1年仅能利用摊额的25%。后来,基金已慢慢放宽会员国对于资金利用的限制,以配合实际的需要。
(2)规定各会员国汇率、资金移动和其他外汇管制措施:会员国的国际收支,除非发生基本不均衡,否则不得任意调整其本国货币的平价。所谓基本不均衡,乃指除了因季节性、投机性、经济循环等短期因素外的原因,所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均衡。对于资金移动,基金则规定:各会员国不得以基金的资金,用于巨额或持续的资本流出的支付。对于此种资本流出,会员国得加以管制,但不得因此而妨碍经济交易的对外支付。
(3)对会员国有提供资料和建议的作用:我国在基金的历史较早,1944年的布雷敦森林会议我国便是与会44国之一,并作为大国而摊额十分庞大,仅次于美国的275亿美元及英国的130亿美元,而为55亿美元,与美、英、法、印度并列入摊额最大的国家。1959年基金增资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摊额并未增加,因此不能列入摊额最大的5国之内,1961年单独任命执行董事的资格为西德取代。过去,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的资格由国民党政府当局代表,自从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于1980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通过取消台湾当局资格,恢复我国为会员国资格。
(4)基金的平价:国际货币基金对于外汇汇率采取平价制度,规定各会员国均须设定本国货币的平价。基金第4条规定:会员国的货币的平价,概用黄金1盎司(英两)等于35美元表示。各国外汇买卖价格上下变动,不得超过平价的1%。1971年史密松宁协定成立后,此一现货汇率的波动幅度,已扩大为平价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也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至于经基金公布的平价,非经基金同意不得变更。但如果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基本不均衡时,即可向基金提出调整平价的要求。若整幅度在平价的10%以内时,会员国得自行调整后,由基金予以追认。若超过10%以上时,则须先经基金同意才能调整。此种平价制度就是“可调整的盯住汇率”。虽然与金汇兑本位制颇接近,但基金的平价,是基金与会员国所决定,而金汇兑本位制则由黄金含量比率所决定。
与世界银行的区别
国际货币基金主要的角色是核数师,工作是记录各国之间的贸易数字,和各国间的债务,并主持制定国际货币经济政策。至于世界银行,则主要提供长期贷款。世银的工作类似投资银行,向公司、个人或政府发行债券,将所得款项借予受助国。
IMF的成立目的是要稳定各国的货币,以及监察外汇市场。由于IMF不是银行,它不会放款。然而,国际货币基金有储备金,供国家借用,以在短时间内稳定货币;做法类似在往来户口中透支。所借款项必须于5年内清还。
历任总监
根据不明文规定,IMF的总裁来自欧洲,而世银的主席则来自美国。
任期 姓名 国籍
1946年5月-1951年5月6日 Camille Gutt 比利时
1951年8月-1956年10月 Ivar Rooth 瑞典
1956年12月-1963年5月5日 Per Jacobsson 瑞典
1963年9月1日-1973年9月1日 Pierre-Paul Schweitzer 法国
1973年9月1日-1978年6月17日 Johannes Witteveen 荷兰
1978年6月17日-1987年1月16日 Jacques de Larosière 法国
1987年1月16日-2000年2月14日 Michel Camdessus 法国
2000年5月1日-2004年3月4日 霍斯特·克勒 德国
2004年3月4日-2004年5月4日 Anne Krueger 美国(署任,非正式)
2004年5月4日- 罗德里戈·拉托 西班牙
主要出版物
《世界经济展望》、《国际金融统计》(月刊)、《国际货币基金概览》(周刊) 、《国际收支统计》(月刊) 、《政府财政统计年鉴》。
H.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展史
【简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它是根据1944年7月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运作,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金砖四国”财长表示必须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成员 】截至2011年6月,有187个成员国,拥有来自140个国家的约2700名员工。【总裁】历任总裁按照惯例由欧洲人担任。总裁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员工,是执行董事会主席,由3位副总裁协助负责该组织的运营。2011年6月28日,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被选为新一任总裁,任期为5年,其任职时间将从2011年7月5日开始,成为该组织自1944年成立以来首位女性总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程,由总裁提名副总裁人选,提名需得到董事会的最后批准。【宗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不平衡时产生的外汇资金需求。它的资金来源于各成员国认缴的份额。各成员国的份额由该组织根据各国的国民收入、黄金和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额以及出口的波动性等经济指标确定。成员国的主要权利是按所缴份额的比例借用外汇。 【主要职能】该组织的资金来源于各成员认缴的份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个成员国都有一个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大致相符的份额。成员国的份额决定其向该组织缴款的最高限额、其投票权和可从该组织获得贷款的限额.,美国拥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多份额,因此美国的态度具有决定性影响力。 2008年4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投票批准了关于份额和投票权改革的方案。这一方案将适当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该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2009年9月,二十国集团匹兹堡峰会举行,会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治理结构是会议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根据会议决议,发达国家需将把部分配额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配额将从43%提高到48%。这是该组织发展史上一次重要改革,它对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地位和声音有积极的作用。 成员享有提款权,即按所缴份额的一定比例借用外汇。1969年又创设“特别提款权”的货币(记帐)单位,作为国际流通手段的一个补充,以缓解某些成员的国际收入逆差。成员有义务提供经济资料,并在外汇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该组织的监督。 【组织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由各成员派正、副理事各一名组成,一般由各国的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担任。每年9月举行一次会议,各理事会单独行使本国的投票权(各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其所缴基金份额的多少决定);执行董事会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处理该组织的日常工作,行使理事会委托的一切权力。执行董事每两年选举一次;总裁由执行董事会推选,负责基金组织的业务工作,任期5年,可连任,另外还有三名副总裁。历任总裁按惯例均由欧洲人担任。 该组织临时委员会被看作是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和指导机构。该委员会将在政策合作与协调,特别是在制订中期战略方面的充分发挥作用。委员会由24名执行董事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与世界银行共同举行年会。
I. 关于IMF的成立时间问题,历史高手请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我们常听到的“特别提款权”就是该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志 是世界银行巨头们私有的欧美中央银行以及其它一些掌控了世界经济命脉的银行家们所掌握的(欧美中央银行一般是私有的,这些国际银行家们掌握了货币发行权,也就是这些政府真正的幕后之手)国际金融组织。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总部设在华盛顿。该组织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
采纳哦
J. 外汇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
古代的外汇交易 外汇最早的交易出现在古时候。在《犹太教法典》时期,就已经出现“兑换商”,他们主要帮助别人兑换货币,然后收取佣金或者费用。
这些人在城市占据一个小角落,或者在外邦人常出入的寺庙外设摊。
在公元4世纪左右,拜占庭政府控制了一家垄断外汇交易的公司。
1472年,意大利创办了一家当铺,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形式上的“银行”——邦卡蒙台达电子锡耶纳牧山银行(BMPS)——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银行,直到现在仍在运营。
邦卡蒙台达电子锡耶纳牧山银行
在15世纪,为了满足纺织商人的货币兑换需求,美第奇家族(Medici)在国外开设了银行,并开始启用“往来账账本”处理交易。
这类账本可以显示外汇账户、以及与国外银行有往来的本国货币账户。
美第奇家族与达芬奇
17和18世纪,阿姆斯特丹的外汇市场保持活跃。英国和荷兰的代理人和商人有着非常频繁的外汇兑换往来。
现代外汇的起源
1850年代的美国,一家名为Alexander Brown & Sons的公司开始交易外汇,它被视为领先的市场参与者。
美国历史上的外汇交易先锋,还包括1880年代获得允许而进行外汇交易的J.M. Do Espirito Santo de Silva。
1880年,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形成,也因此,我们很多人认为这一年是现代外汇的起始年;
从1899年至1913年,外汇储备增长了10.8%,而黄金储备只增长6.3%,这象征着新兴外汇市场逐渐受到重视;
1902年,就在这一年,伦敦共出现了2家外汇经纪商;
1913年,全球外汇交易几乎一半都是以英镑进行的,这对英国资本市场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英国的外汇银行数量从1860年的3家上涨到1913年的71家。
尽管当时的英镑几乎统治了外汇交易,但是英国本身在20世纪初的几年里却是缺席状态。
外汇交易最活跃的中心却是巴黎、纽约和柏林。
伦敦及整个大英帝国在1914年前都相对沉默。直到1914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成立,美国银行系统开始印刷自己的货币—美元。1920年代,一些家族开始成长为外汇行业的重要人物。
1930年。在瑞士巴塞尔市成立了国际清算银行,建立该银行的目的在于为那些新独立的国家和面临收支暂时性逆差的国家提供财政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协议签署。根据协议,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波动1%以内。
之后,尼克松总统废除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固定兑换汇率失效。 此后开始迎来浮动汇率系统。
布雷顿森林会议
1972年至1973年3月,由于布雷顿森林协议以及欧洲联合浮动协议的影响,外汇市场被关闭。
1973年是现代外汇市场真正的历史转折点。
在这一年,国家之间的汇率约束、银行交易及受限制的外汇交易时代结束,市场开始进入全面的浮动汇率时代。
现代外汇
1980年代中期,在网络出现之前,一种电子外汇交易形式就开始流行,即由路透开发的“Reuters Dealing”。
从现如今的标准来看,这个系统非常落后,但是在当时,它非常先进,它更像是实时可关闭网络沟通系统。
如果网络没有被发明出来,那么这套系统可能至今还在使用当中。
中国外汇发展史
中国于1994年成立官方外汇市场,此后人民币呈现逐步升值的态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政府仍强调整保持人民币的稳定;但在市场建设方面有了进展,将于4月1日将推出新的交易品种--欧元。
以下是中国外汇市场发展过程中主要事件简述:
1994年以前,人民币兑美元一直趋于贬值:1979年1美元兑1.5元人民币,到1986年为1美元兑3.5。
1994年,实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将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1994年4/4,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当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约为8.6。
1996年12月,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资本项下依然实行严格管制。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泰铢等亚洲货币竞相贬值,日元兑美元一度创下七年以来的低点至147日元水准,但中国政府自始至终恪守人民币保持稳定,并采取多项配套措施。
当时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区间为8.2800-8.2770元,而8.2800元被看作是人民币贬值与否的重要关口,央行进场护卫频繁。 *1998年7月开始,央行进行外汇大检查,审核企业超过一定限额的购付汇的贸易真实性。
1998/9/1,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以走私、逃汇、洗钱与骗税等为目的向银行骗购外汇的,分别按走私犯罪以及逃汇罪,洗钱罪,骗取出口退税罪定罪处罚。
1998/9/29,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国内企业将在境外资本项下的外汇于10月1日前调回国内,未经特别批准,不允许在境外资本帐户下保留外汇。
2000年,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区间一度扩大,市场揣测央行意欲放宽人民币波幅。
2000/4/12,人民币兑美元收市跌破8.2800元关口至8.2830元。
2000/5/25,人民币汇价连续两日升破8.2770元关口,分别收报于8.2764元和8.2768元。
2001年,中国加入WTO关键一年,人民币兑美元进一步走升,运行区间移至8.2760-8.2800。
2000/12/1,人行允许居民个人与其直系亲属在境内外币账户的资金划转;上调了自费出国(境)留学供汇额度,以更好的满足居民的用汇需求。
2000/12/11,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但并未承诺完全开放资本市场。
2000/12/24,人行行长戴相龙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虽然中国加入WTO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将增多,但预计今后五年外汇储备稳步上升,人民币汇率可保持长期稳定和坚挺。
2002年 1/15,戴相龙称,欧元目前为中国外汇储备中第二重要货币。他同时指出,日元贬值对人民币汇率会产生压力,但人民币仍将保持稳定;1月31日日元兑美元跌至135水准,成为39个月以来新低。
2002/2/4,中国银行副行长李早航撰文指出,在日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下,中国在必要时应当对人民币实行适度贬值。这与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官员与主要媒体对人民币贬值避而不谈形成鲜明对比。
2002/3/11,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戴相龙再次表示,日元贬值对中国构成一定的压力,但人民币可保持稳定,不会贬值,亦不会大幅升值;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不成熟,应循序渐进推进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
2002/4/1,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通欧元兑人民币的交易。
2002/6/1,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推出外币拆借。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根据《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15年8月,中国央行启动新一轮汇率改革。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即日起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中间价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相当程度上与美元脱钩,汇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的又一个国际储备货币,并成为其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货币。人民币正式入篮也被各方视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改革的新起点。
根据2015年上半年的交易数据,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即期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元对人民币交易,占比93.71%;在非美元交易中,主要是欧元、日元、新加坡元和港币,占比分别为1.79%、1.35%、1.55%和0.65%。在远期和掉期市场,绝大部分均是人民币美元交易。在外币对交易中,USD/HKD以及EUR/USD占比最多,分别占比56%以及30%。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推出九个货币对的直接交易,但受客盘需求和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上的交易币种集中度仍较高。
虽然现在中国大陆还没有真正放开外汇交易市场,但是这些年随着国内投资者对外汇投资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一旦中国外汇市场开放。中国的百姓或许很快就会看到全民炒外汇的盛况。相信那一天的到来,不会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