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第三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

第三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

发布时间:2021-03-04 02:56:31

A. 沈锡纯的相关事件

闽籍国画大家沈锡纯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2010年12月17日上午,由中国国家画院支持,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画院、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州画院主办的“纪念国画大家沈锡纯百年诞辰座谈会”在北京饭店举行。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全国人大常委、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原商业部部长、福建省省长胡平,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陈芸,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林阳、荣宝斋画院常务副院长唐辉、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来文、福州画院院长王和平等主办单位领导,邵大箴、陈传席、陈醉、罗世平、崔自默、程大利、姚少华、刘墨、韩柯、张建平、王敬之、老圃、沈一丹、刘尚勇、曾刚、张静之、吴秋雨、陈裕亮、尹然等美术界专家、评论家、画家,以及沈锡纯家乡领导、生前故旧和亲朋好友共12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缅怀沈锡纯先生刚正灿烂一生,梳理研讨沈锡纯先生艺术理念和卓著艺术成就。
与会专家表示,沈锡纯先生是新中国诞生后福建画坛上堪称元老级的人物,是“闽派”画家的重要代表,民国时期即是福建最具影响力的国画家,又是福建解放后国画艺术开创期的组织者之一,曾经为福建的美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沈老从艺80多年,其艺术风格以家乡诏安画派的诸位前贤为基础,融汇海上画派、岭南画派之精髓,博采众家之长,坚持外师造化,推陈出新,卓然自立。他一生当中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坎坷,却不为逆境所屈服,依然满怀激情,矢志艺术追求。他强调“承传统、师造化,取前人之长处,汲生活之源泉,再经研磨、领悟、创作、标新”等画艺思想,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他对青年后辈循循善诱,鼓励他们要用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美术创作和事业,培养过众多优秀学生和美术界的精英人物,深受学生晚辈的爱戴。
与会专家认为,沈老在中国画的创作领域辛勤耕耘80余载,艺术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福州画院的元老,他在繁荣美术创作、推动国画研究、团结画家和服务群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继承传统并不断创新,为人民群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尊敬,同时也给福建画坛添光加彩。举办这次活动,将会让全国美术界对沈老高超的艺术和充满豪迈正气的人生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也将进一步促进福建和全国美术的交流与发展,进一步拓展美术发展的创作潜力主创作空间,共同为中华民族美术事业添砖加瓦。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陈芸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沈锡纯先生是一个德艺双馨、慈怀浩气的艺术家、教育家。他自年轻时就有理想、有追求,充满豪迈正气,早年就积极从事进步运动,并因此身陷囹圄;他一生疾恶如仇,刚正不阿,以画笔当钢枪投身抗日救亡,不惜倾家荡产;他爱生如爱子,倾心培育后秀,高徒辈出,桃李满天下;他淡泊名利、崇尚简朴,但凡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活动,都积极参与。解放后尽管多年受到不公正待遇,他却不为逆境所屈服,始终怀抱爱国爱民、热爱家乡的赤子之情。晚年的沈老心系祖国统一,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他的许多画作,如《鸿雁传音》、《素影秋高寄怀海峡》等,表达了情系海峡的心愿。1998年还以近九十岁的高龄,亲自率团赴台北举办画展,在台湾形成很大的反响,为海峡两岸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民主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项南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就很赞赏沈老的品格为人,称赞他“丹青绘大地,一生为人民”。
遵照沈锡纯先生遗愿,家属代表在座谈会上宣布将捐卖沈锡纯先生部分精品设立“沈锡纯艺术教育基金”,首批200万元捐款将作为助学基金,用于资助沈老多年生活、工作过的武夷山贫困学生。
座谈会后举行了“纪念国画大家沈锡纯百年诞辰精品回顾展”开幕式,张克辉、汪毅夫、胡平、陈芸、杨晓阳为画展剪彩。本次“精品回顾展”精选出沈锡纯先生不同时期60余幅代表作品,展示他80余年的艺术成就,将在北京饭店船艺术馆连续举办两天。
中共中央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福建省政协主席粱绮萍,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沈庆光等为本次活动敬赠了花蓝。

文化部艺术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欧阳希君:沈锡纯先生是福州画院创始人之一、“诏安画派”第四代宗师,是“闽派”画家的元老级代表人物,是现代诏安画派(闽派)国画的杰出代表。1933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1937年其作品入选《中国古今名画粹》,1947年个人传略和画作被载入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第一部编年史《中国美术年鉴》,成为民国时期福建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作品融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精髓,以画“活虎”独树一帜,又以笔下山水雄奇险峻、花卉构图新颖、鱼虫鹰鹤神态逼真而饮誉画坛,蜚声中外。工写实,擅半工写、大写意,长花鸟、草虫、兼及山水、人物,作品熔“岭南”和“两江”画风于一炉,把西画的造型和中国画的笔墨、意境、情趣有机结合,创造了斩新的中国绘画,他的艺术特色强烈,他的艺术在全国有具大的意义,他的成就是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评价、充实重视、充分尊敬。从福建书画界在日前举办的福建嘉德名家书画收藏拍卖会上,已故老画家沈锡纯的作品《云山万里》以24万元成交,预示着位于“价值洼地”的闽派书画价值开始稳步回归。可以看出沈锡纯的作品有很大升值空间。《雄风》等6幅作品均以30余万元成交,拍卖所得200余万元, 设立“沈锡纯艺术教育基金”,首批200万元捐款将资助沈老生活工作多年的武夷山地区的贫困学生。“德艺双馨、慈怀浩气”这八个字是与会专家对沈锡纯在中国国画创作领域和中国艺术教育领域辛勤耕耘80余载的深刻认同和衷心感激。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沈锡纯先生20世纪早期就学画特别是在上海新华艺专学习,得到许多艺术名家指导,有宽阔的文化视野,很好地形成了既向传统学习又感受生活的创作方法,因此他早在20世纪前半叶就活跃在中国画坛上,得到当时画坛的认可。他的艺术特点,一是把工笔和写意画进行了很好的融会贯通。从其工笔画里可以看到写意的文人的气息,在他写意的花卉、画虎等题材中又可以看到很好的造型。在工笔和写意两个领域都能很好的贯通,是其很重要的艺术特点。二是其作品有鲜明的福建绘画传统和文化传统。早在明清时期,福建画家就创造了一种特别有动感的造型风格,形成了福建画风对全国画风的影响。沈锡纯很好地传承了这种具有动感的造型风格。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很活泼、很富有生机的景象,画面非常活跃,很好地传达了大自然的生命气息和气象。三是他始终坚守艺术信念。尽管曾得到不公正待遇,但无论经历多少生活坎坷,无论在省城福州还是在武夷山,他一直坚持创作,并和许多老一辈画家组织了很多活动,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丰富了福建的地域文脉和面貌。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大箴教授:沈锡纯先生是他这一代知识分子和画家里很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他是从五四运动之后通过接受中西结合的艺术教育走向画坛的,他接受了中西艺术的教育之后,努力钻研传统、钻研笔墨、钻研文化的传统,发挥他的个性,把西画的造型和中国画的笔墨、意境、情趣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奇的中国画,所以他的艺术是很有特色的,他的艺术是有全国意义的,他的成就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充分评价、充实重视、充分尊敬的。西画讲究造型,中国画讲究写意、情绪、格调,这两者的融合本来是很困难的,但沈锡纯先生在这方面取得了值得我们尊重、敬仰的成就。他的作品中有水墨画、工笔画、重彩画,水墨里有文人写意的水墨,并大量运用艳丽的色彩。中国水墨画用色彩是很难的,一般讲究水墨的清雅,但沈先生做了很多大胆尝试,在一些水墨画中又尝试用了色彩,得出另一种艺术效果,富有创造性。对色彩在中国水墨画里的运用,他功夫做得很深。沈老一生受到很多的挫折,但始终保持着慈怀浩气,一种对人类、对大自然博爱的精神,不管是顺境、逆境他都是如此。所以,沈先生是不应该被埋没的艺术家,我们应该发扬他的精神,继承他的艺术技巧。这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传席教授:沈锡纯先生不仅是一位画家,更一位志士仁人,是建功立业的人,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是一位有气节、有骨气的泰斗文人。古人讲“画以人传,不要人以画传”。沈先生就是画以人传,因为他的做人比画更重要。沈先生作为一位画家是非常有成就的,他不到十岁就学画,很有天赋;十几岁就到汕头、厦门美术专科学校去学习,后来又到上海学习,他跟潘天寿、诸文韵等大师学画,我们还可以从他的画里看到他学过海派、恽南田、扬州八怪,尤其是恽南田在画里有明显的痕迹,真正是集众人所长。沈锡纯先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都画得很好,但我看他的人物画最好。沈锡纯画虎、画鹰寄托了他的思想感情,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心。老一辈的传统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值得后一代好好学习的。我们既要学习沈锡纯先生艺术上的探索精神,学习他的一专多能,更要学习他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对国家、人民的责任心,以及有气节、有骨气的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醉教授:沈锡纯老先生虽然年轻一辈不太熟悉,但重新看他的作品,留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的。印象最深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这批在三、四十年代就有所成的老一辈艺术家的奋斗精神、执着精神。第二,沈锡纯先生在画品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在人格方面给后代的青年做出了更重要的榜样。中国画是讲究画品和人品的,沈锡纯老先生这样的人品值得树为楷模。第三,他的画和人品、画品一样精彩,是和他的人品、画品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他的画体现了拳拳爱国心和很强的忧患意识。比如,他画老虎、画狮子就寄托了他当年的爱国心情,是对国难当头的一种态度,是对侵略者的愤恨,是对我们民族苏醒的寄托。他的老虎画得非常有份量,给人感觉画虽然是宣纸的,但拿不起来、很重,这是他的笔墨风格。第四,他画的题材非常广泛,从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中可以看到很深的传统功夫,他所受到的训练以及他自己的创造性都可以体现出来。而且,比传统更多了一点色彩、更多了一些变化。这是他的进步和对中国画的贡献。第五,他能够跟随时代,能够很好的和时代共同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生导师、教授罗世平先生:我看了沈锡纯先生的画,有两个比较大的感受:第一,沈先生的画给我的一个突出印象是他的画当中有浩然之气和“慈怀”。浩然之气来自于传统的士气,只有在中国传统的士人的阶层中才能把浩然之气作为正气,这在沈先生的作品、诗歌,在他的人生经历之中体现得很充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艺术的这个“道”上,沈先生从他的家乡走到岭南、上海,整个过程伴随中国一百年的进程,都在完成一个有良知的画家在“道”上面的修炼。尽管受到不同阶段、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他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到他的晚年,这股浩气仍然存在,仍然是纯正的浩气。这就是中国的精神,这在他的身上体现得很充分。第二,他的画和他的艺术中,有时代精神的体现。他是中国由传统绘画走向现代绘画起点阶段中很重要的那批人的一个杰出代表。他的成长过程,是现代中国绘画现代进程当中很重要的阶段。他把艺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传统艺术怎么汇入世界文化大潮中去、怎么把传统艺术发展得更有深度作为一种目标,不断寻找着传统文化发展的新路径。沈老作品有很多新的东西,有时代责任感的探索在画中体现得非常充分。不同时代他都学习很多新的东西,跟时代不断靠拢。在他的绘画中,既有福建地方的地域特点,也有他的艺术实践过程,还体现了传统画种走向现代化的各种实验。所以,沈锡纯先生是一个可以进入到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去观察的一个画家。我觉得应该对他进行很好的研究。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副总编、书法家、美术评论家林阳:沈锡纯先生不仅是画家,还是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民族斗士。在抗战期间,沈先生作为画家捐了大量画作,对国家抗战是有贡献的。沈先生专攻花鸟画,兼做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虎。他画的虎栩栩如生,刻画入微,给人积极向上、蓬勃奋发的精神。而且,我觉得他笔下的虎可以结合自己的心境不同,画出不同来,这在一般画家中很少见。像二十世纪30、40年代他所作的虎,雄壮威猛,这时候的虎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中国抗战的决心和信心。1949年前夕创作的虎,表达了对新中国的憧憬。1988年创作的《慈怀浩气》,则体现了一个画家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我觉得这幅虎画中带着一种爱意,用今天的话说是“和谐社会”。这方面,沈先生有一种超前的意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锡纯画集》,是有积极意义的。首先,把优秀的美术作品流传下去,感染更多的人。其次,有利于弘扬老一辈艺术家淡泊名利的精神,树立一种表里如一的榜样。
荣宝斋画院常务副院长、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唐辉:一看沈锡纯先生作品,就感觉很有震撼力。他在中国画的探讨上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追求,形成了个人的风格和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打动我们的地方。像沈老这样的老一代画家很需要我们去弘扬。我希望,在美术界能形成这样的风气,眼睛不要只盯住少数所谓大师、巨匠,也要放在沈锡纯先生这样一代对艺术有追求的艺术家、教育家身上,他们的贡献是最大的。沈先生创作的题材非常丰富,山水、花鸟、人物都擅长,尤其是花鸟画水平非常高。福建花鸟画整体是比较强的,而且是有传统的,这能从沈先生的作品中看出来。他画虎确实像大家所说的,不是表现了一种个性,而是表现了虎方方面面的个性,非常有特点、有成就,虎的神态很丰富,动态多样,带有人情味,带有一种画家的感情在里面。
中国书画名人联合会副会长姚少华:沈锡纯先生的画种繁多,且都很精彩,但尤为得意的是他的虎画,他经过多年磨炼已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了“活画虎”的美称。为了画真老虎,他曾冒生命危险到深山里得见真虎,他对艺术的痴迷、追求可见一斑。我觉得沈先生的画有三个特点。第一,他讲究造型,讲究笔墨。他的画作造型非常生动,因为有真虎的写生基础,所以很传神,而且结构严谨;因为他画山水、花卉很有基础,所以景跟虎配合很密切,用景托虎,有很独特的风格。第二,看到沈老画的虎你确实就看到了一种浩然正气。这个“气”是从哪儿来的呢?就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画老虎实际上是画他自己、画民族、画时代。老先生坎坷一生,但他从思想、骨子里是爱国、爱乡、爱知识分子、爱学生的。他把自己的经历沉浸在教育事业上,他为了抗日战争捐了几十张作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他把他的精神都融入到他的虎作品当中,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而且让人感觉这个“气”很大。第三,沈老先生的画有很强的传统文人精神,这尤其值得当代人学习。作为老前辈、老艺术家,他能够执着一生,在他美好的精神家园当中安度一生,能够长寿,是因为他远离名利、远离时世,沉浸在艺术追求中。他的老虎画当中强烈体现着浩气,一个是民族之气,一个是时代之气。他把这些精神留给我们后人,这是传统文人的精神,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墨博士:沈锡纯先生的画,不管是他的山水、花鸟,还是他的虎画,里面都有一种生机,这种生机是来自于他生命深处的。看他的虎,会发现很有“生气”,真正是“虎虎有生”,代表着他顽强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是不会被任何现实压迫所摧毁的。到了晚年,沈先生作品的笔墨不但没有减弱,而且越来越刚强、越来越刚健。透过画作,我们可以发现他身上有着中国文人的宝贵操守和风骨。我们这个时代最可贵的是什么?就是沈锡纯先生身上的这种东西。我们文化人、艺术家或者现代学者,应该保持、继承沈先生身上所具备的这种操守和风骨。这就是沈先生最需要我们来学习、纪念、崇拜的东西。
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陈裕亮:通过沈老的笔墨,我们看到了一个风骨卓然的老先生。他用百年翰墨书写出一个刚正不阿、慈怀浩气,而又表里如一的传统文人的形象。中国画讲格调,在“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被列为“六法”之首,气韵生动强调的是画贵在有意境,能够让人看完后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而格调低的作品,只能是就事说事,就物写物,尽管刻画入微,终究未能传达画外之音,这种作品是不可取的。沈老的作品是笔墨厚重,格高韵雅。这就是看完他的画后,我们为何能怦然心动,甚至是肃然起敬的缘由。沈老对恽南田的没骨画有着很深的学习、研究,这种研习在他的花鸟画中有着深刻的体现。所谓:师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沈老汲取了恽南田的清新妍丽的画风,又融入了谢赫所强调的“骨法用笔” 和“随类赋彩”,最终形成了他那既有深厚传统功底,又别开生面的画风。
沈老的画概括起来有以下的特点:第一,造型精确,笔墨灵动。沈老的花鸟画,早期深受诏安画派影响,及长受学院派浸淫,融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之长,终成清新、雅致而不乏厚重的风格。他以造化为师,谨记“笔墨当随时代”,这就是他的画既有精准造型又能赋色妍丽的原因。他的老虎画则深受张善孖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为技法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其为人处世。张善孖的嫉恶如仇,在沈老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所谓人品如画品的道理。第二,深入浅出。在很好地传达情感的同时,还能把握住时代脉搏。沈老在1937年创作的《寒》,在1949年国庆期间创作的《祖国之春》,还有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晚年的时创作的《慈怀浩气》等作品,既体现出一个文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欣喜,还能把岁月的痕迹很好地保存下来。沈老的这种对时局把控能力,以及他对整个画面的控制能力,很巧妙地通过情感流露出来。也许这就是他的作品能感染人的最重要因素。也是他的作品最终能经受得住考验,最终得以流传的原因。

B. 刘若英的个人资料

http://ke..com/view/3700.htm

摆渡网络很全了。专。属

C. 中国历史

历史大事记

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禹传子启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718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西晋灭吴, 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南朝的开始, 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隋朝建立北朝结束,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南朝结束,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战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以渤海为号,同一时期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780年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北宋建立, 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王安石变法,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元灭南宋, 1351年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明朝建立盟军攻占大都元亡,明初开始修建明长城,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清军入关,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5168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昭莫多战役,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历史的确是很有意思的,附:中国历史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5000年的历史,不是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的,我们中小学的历史教材就是它最简单的介绍,也是最客观的介绍.易中天品三国只是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对现代的一些人有启发,但不要以为那就是历史.

D. 描写名胜古迹的作文

美丽的洛阳,这是个历史悠久、风景诱人的大都市。它地处河南省西部,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二十亿世纪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名,有“花都”的美誉。 洛阳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其中龙门石窟最为著名,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称“伊阙”,这里山河壮丽,风景优美,石窟密布在伊河两岸的崖壁上,长达一公里之余。他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合称为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世界各地的人都来此观光旅游,引得游人如潮。 其次就是白马寺了,它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 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是洛阳的一绝。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赏花是洛阳人民的古老习俗。自古以来,洛阳牡丹就以品种繁多,花色绝伦而名扬天下。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称誉牡丹,实不为过。牡丹乃花中之王,雍容华丽,色艳香妍,冠压群花,盛开在暮春。自唐代以来,牡丹之盛,莫过于洛阳,欧阳修称赞“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因此有“花中之王”“万花一品”诸多美称。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

E. 陆扬的学术活动

“冯道的世界:中古晚期政治文化中的边缘与核心”清华历史讲堂,4/19,2012.
“晚唐五代清流文化与唐宋社会的转型,” 第三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武汉大学, 9/17-18, 2011.
“作为一种史学研究对象的晚唐五代节度使墓葬,”第一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 四川大学, 8/18-26, 2011.
“现代学术史上的季羡林和金克木,” 国际汉学系列讲座,北京大学,6/17, 2011.
“Web of Knowledge: Itinerant Learning and Monastic Authority in Medieval China,”Ritual, Religion and Institution in Medieval China: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udan University, 11/6-8, 2010.
“万劫因缘会刹那-论近代中国佛教史研究系谱的诞生,” 佛教史研究的方法与前景 (批评的中国学系列学术研讨会[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9/24-26, 2010.
“从节度使墓葬看唐五代河北文化的变迁,” 复旦大学文史讲堂讲座, 9/21, 2010
“枭雄的抉择 : 试析晚唐五代两座武人墓的构成,”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6/23 2010
“西方唐史研究概观,” 人大史学讲堂讲座, 5/31, 2010
“忆昔开元全盛年-论晚唐五代笔记中的历史记忆,” 实践中的唐宋思想和礼仪与制度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人民大学, 5/28-30, 2010.
10.“唐帝国为何会瓦解-一个老问题的新思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讲座, 5/24, 2010
“VisualizingWenin Early 10th Century China — Evidence from Mortuary Arts,”Tenth Century China and Beyond: Art and Visual Culture in a Multi-Centered Age, Part II,Center for the Arts of East Asia, University of Chicago, 5/14-15, 2010.
“Veritable Records or Cultural Imagination: Xuanzang’s Account of India and Central Asia Revisited”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sian Culture 2009, Kansai University, 6/27, 2009.
“A Civilized Warlord in Early 10th Century Hebei: The Tomb of Wang Chu and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Tenth Century China and Beyond: Art and Visual Culture in a Multi-Centered Age, Part I,Center for the Arts of East Asia, University of Chicago, 5/ 29-30, 2009.
Roundtable Panelist, “Archives and Sources Across Cultures,”MAMA XXXIII (Urban Life and Culture),University of Missouri — Kansas City, 2/27-28, 2009
“The Itinerary of Fame Building: Itinerant Learning and Abbotship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Buddhism Across Asia: Networks of Material,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16-18, 2009
“Dao'an, Huineng, and the Monkey King: The Birth of the Genealogy of Chinese Buddhist Patriarchs,” invited lecture, Department of Chines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11, 2009
“Prosopography in Medieval Chinese Studies: Information that are Database Friendly and Otherwise —Literacracy as a Case Study,”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Biographical Databases for China’s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11/21-23, 2008.
Roundtable Panelist, The Beijing Olympics and the Global Community, Hall Center,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9/25, 2008
“Imagining Buddhism: Xuanzang’s Journey to India Revisited,” invited lecture, University of the West,4/25, 2008.
“九世纪宦官官僚的形成-以梁守谦为中心,” 西安碑林 920 周年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 西安碑林博物馆, 10/24-25, 2007
“当前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问题与主义,”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座, 10/22, 2007.
“A Journey of Illusion? Re-examining Xuanzang’s Vision of Central Asia and India,”Workshop on the Kinetic Vision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5/25 - 26, 2007
“Views of Confucius and the Duke of Zhou in the Tang,”Conference on “TheRituals of Zhou(Zhouli) in East Asian History: Premodern Asian Statecraft in Comparative Context,”Princeton University, 12/8-11, 2006
“From Dao’an to Huineng: The Making of Buddhist Patriarchs in Medieval China,” invited lecture, Th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Taiwan, 7/14, 2006
“The Making of Literocracy and the Imagination of Literary Success in Late Medieval China,” invited lecture, Pre-modern China Lecture Series, Columbia University, 4/13, 2006
“The ‘Middle Kingdom’ that was India: Discourses on Indian Culture in Medieval China,”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Annual Meeting, San Francisco, 4/6-9, 2006
“Why did the Tang Fall: A Re-assessment of the Ninth Century,” invited lecture, East Asian Studies Seminar,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1/17, 2006
“Modernizing humanities: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Buddhism in China from the 1890s to the 1940s,”The XIV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London, United Kingdom, 8/29-9/3, 2005
“The Rise of Buddhist Commentarial Tradition in Eastern Jin,”A Workshop on the Eastern Jin, Harvard University, 5/6-7, 2005
“Narrative, Spirituality, and Representation of Foreign Monks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The Case of Huijiao's Biography of Kumārajīva,“The 9th Conference on Redefining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and Comparative Historical Thinking in the 21st Century, Fudan University, 4/8-10, 2004
“Literocrac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eval Culture,”Chinese Medieval Studies Workshop, Columbia University, 12/13, 2003
“Narrative, Spirituality and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s in Buddhist Biography: A Close Reading of Huijiao's Biography of Kumārajīva,” invited lecture, Seminar on Buddhist Studies, Columbia University, 12/4, 2003
“Narrative, Spirituality, and Voices of Inner Conflicts in Buddhist Biography: The Case of Kumārajīva,”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etic Thoughts and Hermeneutics in Traditional China: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Yale University, 5/1-4, 2003
“Travel and Learning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onference on Buddhist Monasticism,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2/21-2, 2003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dieval Buddhism — The Monastic Network,” invited lecture, Hualin Lecture Series, The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 Nankai University, 10/31, 2002
“Rethinking Late Tang Culture: the Case of Literary Families and Social Concept of Purity,” invited lecture, Institute of His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10/30, 2002
“A New Reading of an Old Problem: The Origin of Chinese Buddhist Scholasticism in the Biographies of Foreign Monks of the Six Dynasties,”History of Chinese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Ancient Time: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Research and Collection on the Newly Discovered Materials, Peking University, 10/25-26, 2002
“New Trends in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A Survey of Western Sinology,” invited lectur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Fudan University, 10/23, 2002
“The Trends and Problem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in the Recent Decades,” invited lecture,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of China in Nankai University, 10/19, 2002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d- and Late Tang Social Elite and Two Bodies of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invited lecture,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of China in Nankai University, 10/18, 2002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dieval Buddhism — The Monastic Network,” invited lecture,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of China in Nankai University, 10/17, 2002
“Eunuch Power, Legitimacy, and Medieval Chinese Kingship: the Case of Tang,” invited lecture, Ke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of China in Nankai University, 10/16, 2002
“Aristocracy, Meritocracy, or Literocracy: Re-mapping the Structure of Mid and Late Tang Elite,”New Perspectives on the Tang: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4/18-20, 2002
“Quest of Knowledge: Travel and Learning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4/4-7, 2002
“A Buddhist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and Learning in Ninth Century China: The Case of Shenqing'sBeishan lu,”Interpretatio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Hermeneutics, Rutgers University, 10/4-6, 2001
“The Transformation of Mid- and Late Tang Social Elite and Two Bodies of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invited lecture, High-Tang Project Lecture Series, Department of History, Peking University, 6/6, 2000
“Official Writing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Late Tang,” invited lecture, China Humanities Seminar, Harvard University, 4/17, 2000
“Body Matters: Appearance, Virtue, and Career in Medieval China (200-900),”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Annual Meeting, Boston MA, 4/11-14, 1999
“Body Matters: Appearance, Virtue, and Career in Medieval China (200-900),” invited lecture,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22, 1999
“Tension and Reconciliation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t Thought: The Case of Vimalakirtinirde?a and Pure Land Buddhism,”The Third Chung-Hw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ddhism,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Taipei, Taiwan, 7/19-21, 1997
“The Legacy of the Yuan-ho Era (805-820): A Re-examination of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of the Late T'ang Court,”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Annual Meeting, Honolulu HI, 4/11-15, 1996

F. 帮忙寻找下中考用的作文材料

网上应该很多的呀

G. 国立东华大学的关于创校

原规划校名为“国立华东大学”。后因“华东”意味“中国东部(East China)”引起政治争议,且中国已有数所名为“华东”的大学,故颠倒原名,改为“国立东华大学”(中国上海市亦有大学名为东华大学,但定名时间晚于国立东华大学,为1999年),并以“皇皇者华,于彼原隰”做为附会,成为校方“东之皇华”宣传口号的由来。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语出《诗经‧小雅》,意思是:那灿烂的花朵呀,盛开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 该校校徽采用圆形环绕设计,意涵全校团结的理念。
但在与国立花莲教育大学合并后,随即修改校徽样式,在原本的书本及圆形环绕设计中加入花莲教育大学旧有的校徽而成为新的款式。 《东华颂》由校内教授知名作家颜昆阳作词、崔光宙作曲。歌词的涵义及缘由可以参照由作词者所写“我在东华 我歌东华”一文。
《东华颂》颜昆阳作词崔光宙作曲自由是平野飞鹰民主是众鸟和鸣创造是沧海变化之洪波卓越是群山特立之巍峨看吧 看吧我在东台 皇皇其华放眼古今 胸罗天下东华呀 东华我们不是过客 是这里的主人梦想啊 梦想梦想是饱满的种籽 种成累累的青春 79/01成立“初步规划小组”,召集人由“教育部”杨朝祥次长兼任。
79/12/29正式选定花莲县寿丰乡志学村花莲农场东南区(原东区、南区之合并)为建校预定地。 80/07教育部定校名为“国立”华东大学
筹备处时期
80/10/16教育部颁订“国立华东大学筹备处组织规程”及编制表。
80/11/13“行政院”核定“立法委员”牟宗灿博士为华东大学筹备处主任。
80/11/19华东大学筹备处成立。下设行政组、教务组及工务组。 81/01/08举行“花莲地区旅北大专院校教授座谈会”,广泛谘询花莲地区人才相关建言,以为建校参考。
81/01/18举行“花莲地区旅北大专院校教授座谈会”,谘询花莲地区人才相关建言,以为建校参考,计有杨昭男教授等十八位参加。
81/01/23该校筹备处启用典礼。
81/02/11召开各学院规划会议,研拟各学院规划方针与拟设立系、所。
81/03/16举行“规划谘询委员会议”,邀请筹备处规划谘询委员于宗先院长等九位,针对“设校规划草案”提供建言与修正意见,以为未来大学规划重要参考依据。
81/05/05完成“华东大学设校计划书”,报请教育部核定。
81/06/19筹备处组成赴美考察团,由主任牟宗灿博士率领,实地参观美国著名大学,并与相关人员研讨校园规划及校区发展事宜,以为规划参考。行程中,并于全美各大城市举行华东大学规划简介暨求才座谈会,参与的华裔学者极为踊跃。
81/07/20邀请该校各系、所规划谘询委员分别举行五场次设校第一年新设研究所规划谘询会议。
81/07/30完成“华东大学八十三学年度申请设置研究所计划书”,报请教育部审查核定。
81/07/31筹备处与建筑顾问群密集会议,研讨校园规划策略,制定“校园规划准则”,以为征选建筑师重要依据。
81/08/24完成建筑师征选作业。81/09/09筹备处与五家入选规划建筑师事务所之国内、外建筑师确立该校校园之整体规划并订定细部规划时程。
81/10/12与教育部、花莲县政府、台大城乡所研商大学城计划案。
81/10/14筹备处牟宗灿主任至“教育部”向毛高文部长暨相关主管简报“华东大学校园整体规划案”,获核定通过。
81/10/21筹备处于花莲县政府举行校园整体规划说明会,向当地最高民意代表、县民意代表,乡镇代表及教育界人士等,简报说明华东大学筹备处完成之校园整体规划,并展示校园整体规划模型。
81/11/16依据筹备处教务规划及校园规划,完成华东大学设校计划书,呈报“教育部”转“行政院”审核。
81
/11/17与五家入选建筑师事务所之岛内、外建筑师举行第二次校园规划研讨会,研订该校建筑之设计准则。
81/12/16举行校园规划研讨会,确定设计准则及建筑模型之展示比对。 82/01/17举行校园规划研讨会,研商建筑材料、颜色、校园植栽等,完成校园整体规划。
82/02/11“行政院主计处”及公共建设督导会报至校地实地了解建校概况,并听取简报。
82/02/22筹备处举行设校规划谘询委员会议,邀请规划谘询委员针对该校建校计划、设计准则提供建言与修正意见。
82/02/23筹备处牟宗灿主任至“教育部”向毛高文部长暨相关主管简报完成之“华东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准则”,获核定通过。
82/04/08办理该校第一期整地土方及夯实工程,公开招标完成发包。
82/04/15由“行政院”夏汉民政务委员主持该校建校计划审查会,通过该校建校计划。
82/04/19“行政院”连战院长莅临该校校地主持动土典礼。
82/06/05“行政院”核定该校第一期建校工程经费。
82/06/25奉“行政院”核定,该校校名自七月一日起由“华东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
82/06/28办理第一期校舍及公共设施建筑工程招标。
82/07/09邀请该校各系所规划谘询委员会,分别举行八场次设校第二年拟设置之研究所规划谘询会议。
82/08/05研究生宿舍“撷云庄”开工。
82/08/10“行政院经建会”萧主任委员莅临该校校地参观。
82/08/11办理第一次校舍及公共设施工程联合开工典礼。
82/08/12与花莲县政府、寿丰乡公所、省公路局会勘联外道路并订线。
82/08/14筹备处全体同仁正式前往花莲办公(地址:970花莲市富强路22号7楼;电话:038-56812),并于校地附近设立工务所。
82/08/24完成该校第一期校舍水电工程发包。
82/08/27“教育部”杨朝祥次长莅临该校校地实地了解建校进度。
82/09/25“教育部”郭为藩部长莅校视察建校进度。
82/10/08“监察院”梁尚勇、吴水云、陈进利委员莅临筹备处巡察并听取简报。
82/11/19“行政院经建会”、“农委会”偕同生物技术开发中心、生物产业发展协会相关人员莅临筹备处了解“设置东部地区生物技术产业专业区可行性”。
82/12/26召开规划谘询委员会议,听取最新建校进度并实地参观校区。 83/01/11“行政院”公共建设督导会报派员实地视察该校建筑工程进度。
83/01/12“监察院”审计部派员莅临校地实地了解工程施工情形,听取学校工程进度简报。
83/02/03“立法院”教育委员洪冬桂、庄金生、陈杰儒委员及多位委员助理莅临校地考察参观。
83/03/07“行政院”核定东华大学自八十三年七月一日正式成立。得设立大陆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所、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等五个研究所及电子计算机中心。
83/03/11召开东华大学研究所首届招生委员会会议,议决招生相关事宜。
83/03/12八十三年全国植树节活动,由宋楚瑜省主席率同各界民意代表及相关主管莅临该校校地广植树苗纪念。
83/04/11办理东华大学首届(八十三学年度)研究所招生考试通讯及现场报名,计有1833名考生报名。
83/05/21首届研究所招生考试,假台北市立金华国中举行。
83/06/08首届研究所招生放榜,计录取73名研究生。
83/06/16“总统府资政”李焕先生莅校指导。
83/06/25“教育部”陈文章、宋新民、孙德彪督学莅校视导。
大学成立
83/07/01东华大学正式成立。
83/08/01首任校长牟宗灿博士于教育部接受布暨就任宣誓。
83/08/05暨南大学筹备处袁颂西主任率该处各主管莅校访问。
83/08/15”立法院“预算委员会罗传进、洪昭男、蒋中涵、陈婉真委员莅校访问。
83/08/16举行第一次行政会议。
83/08/29“教育部”“莅校视察开学准备作业情形。
83/09/16学校教职员正式迁至校区办公(校址∶974花莲县寿丰乡志学村大学路二段一号;电话:038-662500)。
83/09/23首届(八十三学年度)研究所新生入学注册、选课。
83/09/24首届(八十三学年度)研究所新生开学典礼。
83/10/17“立法院”吴东升、徐中雄、陈杰儒委员莅校访问。
83/10/18首届研究所新生迎新晚会。世新传播学院成嘉玲校长莅校访问。
83/10/19举行第一次校务会议。
83/11/07“教育部”杨朝祥次长与“中央文教”记者莅校访问。
83/11/09“行政院”公共工程督导会报莅校视察。
83/11/19举行创校校庆庆祝活动。图书馆馆讯“月眉书讯”创刊。 84/01/10“行政院”公共建设督导会报派员莅校了解该校工程施工情形,并举行座谈。
84/01/12李登辉“总统”由“总统府”吴伯雄秘书长及宋楚瑜省长陪同莅校巡视。
84/01/21“教育部”郭为藩部长莅校巡视。
84/02/25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与中国时报假花莲县立文化中心共同举办河川生态保育研讨会。
84/03/22北美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一行二十馀人由侨务委员会官员陪同莅校参观访问。
84/04/28“教育部”王学建、朱振昌、刘奕权督学莅校视导。“行政院”孙震“政务委员”莅校指导。
84/06第一栋餐厅大楼湖畔餐厅完工。
84/06/15“行政院”连战院长由各相关部会首长陪同莅校巡视。
84/06/23“考试院”毛高文副院长应邀莅校访问,并发表专题演讲。
84/06/30“行政院”连战院长率同“教育部”、“交通部”、“国防部”、“退辅会”、“研考会”、“农委会”、“新闻局”、“卫生署”、台湾省政府等机关首长莅校巡视。
84/07该校校刊创刊。
84/08/01新设二个研究所(资讯工程研究所、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
84/08/04雪梨大学校长伉俪由“教育部”国际文教处人员陪同莅校参观访问。
84/08举办第一届东华杯迎新篮球赛。
84/08第一期学人第一宿舍“居南?”完工。
84/09/15法国波蒂叶大学Prof/ Tranoy校长及Dr/ Frene副校长由“教育部”国际文教处人员陪同莅校参观访问。
84/09/16台湾省政府委托该校办理推广教育“公共行政研究班”开班典礼。
84/11/09英国伯明罕大学Dr/ Upton副校长由教育部国际文教处人员陪同莅校参观访问。
84/11/16承办全台大学院校电算中心主任会议。
84/11/23台东校区规划办公室?用典礼。
84/12人文社会学院大楼、第一栋研究生宿舍“撷云庄”完工。 85/01/15污水处理厂开工典礼。
85/01/17美西经济学会访问团莅校参观访问。花莲县王庆丰县长率同县府一级主管莅校参观。
85/01/28“财政部”林振国部长率领财政部同仁莅校参观访问。
85/01第一栋教学大楼理学院完工。
85/02/26开办第一期推广教育非学分班。附设幼稚园开学典礼。
85/03/08大陆学者阮铭、苏绍智先生由中国时报系卜大中副总主笔陪同莅校参观访问。
85/03短期学人招待所“素心里”、幼稚园、社区活动中心“东华园”完工。
85/03/01台东校区推广教育非学分班开班典礼。
85/03/24首届(八十三学年度)大学推荐甄选入学招生考试放榜会议。
85/04电算中心与花莲海星中学资料处理科签订教学合作。
85/04/10德国马堡大学Prof/ Schaal校长由教育部国际文教处人员陪同莅校参观访问。
85/04/21“立法院”陈永兴委员莅校参观。
85/04/23社区活动中心“东华园”?用典礼。
85/04/23首度参加全台大专运动会。
85/04/24“教育部”事务检核小组莅校视察。
85/04/25汉学研究中心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学者一行二十馀人由“国家图书馆”人员陪同莅校参观访问。
85/04/25办理全台大学院校学生领导干部大陆事务研习营。
85/05/13受省府委托办理“国家政策与社区发展”研习班。
85/05/14举办免疫牛乳生物技术暨产业交流研讨会。
85/05/16“教育部”“孙德彪、宋新民、彭火炎督学莅校视导。
85/05/18诺贝尔化学奖得主Prof/ Hofemann由清华大学储三阳教授等人陪同莅校参观访问。
85/05/25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河瀑校区Dr/ Thibodeau校长由”教育部“国际文教处人员陪同莅校参观访问。
85/05/31南非西开普大学Dr/ Abrahams校长由教育部人员陪同莅校参观访问。
85/06/08首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郭为藩”部长“代连战”副总统“兼”行政院长“莅临致辞。发行首届毕业典礼特刊。
85/06/10世界新闻传播学院成嘉玲校长莅校参观。
85/06/22”行政院“徐立德副院长夫人偕”行政院“各部会首长夫人莅校参观。
85/06/23大陆民族院校哈经雄院长等一行十余人由中国边政协会人员陪同莅校参加“当前两岸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及改革之道研讨会”。
85/07于台东体育实验中学设置台东校区规划办公室。
85/07/04电算中心正式启用网路电话拨接系统,连接台湾学术网路,并成为花莲区域网路中心。
85/08/01新设四个学系(应用数学系、英美语文学系、中国语文学系、企业管理学系)及四个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国际企业研究所、教育研究所)。
85/09校园美化委员会成立。首办“学生校园服务”。购置60部爱心脚踏车提供自由使用。
85/09/09首栋大学部宿舍“仰山庄”开工。
85/09/18英国校园景观设计师Gerhard Hatting莅校参观。
85/10/13第一届大学生开学典礼。
85/10/14“教育部”吴京部长莅校参加开学典礼。
85/10/29陆军官校童兆阳校长莅校访问。
85/11/15“外交部”章孝严部长莅校访问。
85/11/19“中央研究院”李远哲院长莅校演讲。
85/12/30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 Dr/ Jim Rosser校长莅校访问。 86/01首开国内大学先例,以“等第法”计算各科成绩。
86/01/06美国科罗拉多州Boulder市Dr/ Spenser W/ Havlick市长莅校访问。
86/01/21学术交流基金会由执行长吴静吉教授率领莅校参观访问。
86/03田径场司令台完工。
86/03/12“立法院”外交及侨政委员会黄清林委员等一行十馀人莅校参观。
86/03/25举行“台湾东部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挂牌仪式。
86/03/26北美洲地区李登辉总统之友联谊会一行八十馀人莅校参观。
86/03/27加拿大驻华办事处司徒凡处长莅校参观访问。
86/03/30美国加州州立大学Dr/ Molly Broad副校长莅校访问。
86/06/17举行八十六年度花莲区域网路中心图书资讯研讨会,并举行NBASE高速网路实验平台校园网路主干启用典礼。
86/06/19举行牟宗灿校长续聘仪式,由“教育部”人事处处长吴三灵代表吴京“部长”颁发续任聘书。
86/07/03台东县陈建年县长率一级主管莅校座谈。
86/07/11“教育部”中教司卓英豪司长莅校参观。
86/08/01新设四个学系(资讯工程学系、生命科学系、物理学系、经济学系)及二个研究所(电机工程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86/09学校大门落成正式启用。
86/09/12大陆山东大学副校长率领访问团莅校参观。
86/09/18三军大学李桢林校长率领一级主管莅校访问。
86/09/25与中山大学、成功大学、义守大学、高雄师范大学、高雄技术学院、慈济医学院合作,开办远距教学课程。
86/11/03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 Dr/ Jim Rosser校长莅校访问。
86/11/15《东华学术通讯》创刊。
86/12完成台东校区规划报告书送教育部审核。
86/12/03教育部大学综合评鉴访评小组十位访评委员到校实地访评。
86/12/06牟校长至澳州雪梨大学、墨尔本大学等校访问。
86/12/16海基会焦仁和秘书长莅校演讲。
86/12/18成立“原住民民族学苑筹备处”,由“原住民委员会主委”华加志与牟宗灿校长挂牌并签定合作契约。 87/02/09首度试办申请入学,开放英美语文学系、企业管理学系及生命科学系共15个名额。
87/02/13承办大学推荐甄选入学科能力测验。
87/02/23丹麦Danish Foreign Policy Society Executive Director Professo Klaus Pedersem莅校参观访问。
87/02/24“中央研究院”杨国枢副院长莅校演讲。
87/03/07与世新大学合作开设远距教学新闻课程,于理学院举行开播典礼。
87/03/11“法务部”廖正豪部长莅校演讲。
87/03/20与世新大学合办新闻课程远距教学开播,由世新主播,该校提供场地及技术支援。
87/03/27由中央日报副刊主办之第一届青年文艺营假该校举行。
87/04第一栋大学部宿舍“仰山庄”完工。
87/04/17举行大学校院理学院院长教育行政研讨会。
87/04/17参加马来西亚台湾高等教育联展,首次在东南亚地区举办之台湾高等教育联展。
87/04/23创新育成中心正式成立。
87/04/28美国华裔生化科技访问团莅校进行经验交流。
87/05/12举行图书资讯大楼新建工程动土典礼。
87/05/26上海市大学院校校长暨福州大学教授访台团莅校参观。
87/05/29“陆委会”张京育主任委员莅校演讲。
87/06/03清华大学刘?朗校长莅校演讲。
87/06/10“教育部”督学莅校视导。
87/06/12研究生第三届暨首届公共行政班毕业典礼。
87/07/11首次主办东区大学博览会。首度举办“你来,做一天的大学生”活动。
87/08/01新设三个学系(会计学系、化学系、运动与休闲学系)与第一个博士班(应用数学系)。
87/09/08举行与海星女中教学合作开训典礼,创大学高中教学合作由大学提供设备及师资先例。
87/10/16“教育部”学审会资深委员莅校了解该校教评会运作情形及教授延聘升等制度,经“教育部”授权,自八十八学年度自行审查教授升等事宜。
87/11/10举办1998 TANET,邀请产官学界一百多人与会。大会开幕由“教育部”林清江部长、“行政院研考会”江硕平副主委、资策会果芸执行长莅临致词。
87/11/14举行花莲客运“东华大学专车”启用典礼。
87/11/19行政大楼正式启用。中华奥会在该校举办奥林匹克阳光健身慢跑活动。瑞典隆德大学交响乐团一行二十馀人莅校表演。
87/11/29受“教育部”委托办理“大学法修法小组第十五次委员会议”。 88/01/15举行“大学法修正草案东区座谈会”,来自台东、宜兰、花莲三县之大学院校行政主管及师生数十余人与会。
88/04/10大学部宿舍“涵星庄”开工。
88/05/18学生第三期宿舍及餐厅破土兴建。
88/06行政大楼完工。
88/06/05“教育部”督学率同高教司、总务司等主管官员到校了解内需方案落实情形。
88/06/05“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林政则、范巽绿、朱惠良、许素叶、陈景峻、周慧瑛委员一行十馀人,由“教育部”吕木琳主任秘书、高教司黄碧端司长陪同莅校考察。
88/06/08举行AT3东部高速骨干网路启用典礼、台湾学术网路环岛网路连通按钮仪式,及花东地区公用资讯站启用典礼。
86/88/06/11“行政院经建会”在该校及美仑饭店举办“东华大学设置研究园区研讨会”。
88/06/14世界童子军总会丹麦籍国际委员罗森.茂森先生由台湾地区童军会高铭辉理事长及吴水云前监委陪同莅校参观,并决定在该校举行2004年世界罗浮童军露营活动。
88/07/01成立校务基金。
88/07/22首度承办台湾地区国际大学博览会。
88/08/01新设二个学系(历史学系、电机工程学系)、二个研究所(观光暨游憩管理研究所、环境政策研究所)、三个硕士专班(企业管理硕士专班、公共行政硕士专班、族群与文化硕士专班)。
88/08/13“教育部”杨朝祥部长及原住民委员会华加志主任委员莅校听取筹设台湾岛内第一所“原住民民族学院”之报告。
88/09室外游泳池完工。
88/09/16与台湾中小企业银行举行签约仪式,合作发行东部第一张校园IC卡。
88/10/01生物技术育成中心成立。
88/10/05举行附设实验幼稚园挂牌揭幕仪式。
88/11/10花东地区资讯研讨会开幕,同时举办“花莲墨水”漫画教育网站、校内公文管理电脑化系统及校园IC卡启用典礼。
88/12/04附设实验幼稚园正式登记立案。“行政院”科技顾问中研院院士陈定信教授、交通大学张俊彦校长、“中研院”院士暨中央大学刘兆汉校长、工研院史钦泰院长、德国西门子公司包尔博副总裁夫妇等人莅校参观访问。
88/12/11首度举行“社区学校与社区教师人才培育工作坊”系列活动。 89/03/05举办2000全台原住民学生另类马拉松接力赛。
89/05/10与新光集团兆丰休闲农场签订合作契约。
89/05/21帕劳中村国雄总统、恩格曼副总统、众议院阿纳斯塔秀议长等一行十六人由“外交部”领事事务局人员陪同莅校参观访问。
89/06/01“监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吕溪木、陈进利、谢庆辉、古登美、柯明谋、廖健男、黄勤镇、李友吉、詹益彰、林钜镇、林秋山、黄煌雄、林钜锒委员莅校巡察。
89/06/02举行与花东地区十八所教育实习合作学校签约仪式。
89/06/10举行首届大学部暨第五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台湾高铁殷琪董事长为典礼贵宾,并与该校师生举行座谈。
89/06/20“教育部”宋新民、吴椿荣、彭火炎、洪清香督学莅校视察。
89/06/25举行首次博士班招生考试。
89/06/26举行与“中央广播电台”“建教合作签约仪式,建立花东地区第一个学生实习电台与校园网路电台。美国大学外籍学生事务顾问访问团一行由Mr/ Michael J/ Bustle率领,由”教育部“国际文教处林基仁科长陪同莅校参访,并举行美国留学说明会加州大学圣地牙哥校区教授Dr/ Edward S/ Klima与Dr/ UrsulaBellugi由阳明大学洪兰教授陪同莅校参访。
89/07/12“行政院”郝前院长伯村莅校参观指导。
89/07/31大陆辽宁省学者专家台湾教育访问团一行十馀人,由中华两岸事物交流协会陪同莅校访问。
89/08/01新设一个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二个研究所(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中国语文学系硕士班)、二个硕士专班(资讯工程硕士在职专班、学校行政硕士在职专班)、一个博士班(中国语文学系)。
89/10/24陈水扁“总统”由行政院经建会陈博志主委陪同,首度参访该校生物技术育成中心。
89/11共同教学大楼完工。
89/11/25于行政大楼举行“原住民民族学院筹备处揭牌仪式暨成立茶会”。 90/01/15大学部宿舍“向晴庄”开工。
90/03/14举行共同教学大楼启用仪式。
90/03/20举行与空军总部合办“东部地区国军终身学习教育”开班典礼。
90/04学生第三期宿舍“涵星一庄”、“涵星二庄”及多容馆完工。
90/05/05承办“中华民国九十年全国大专院校运动会”,陈水扁总统亲临主持。
90/05/11陈水扁“总统”与岛内各大媒体主管参访该校生物技术育成中心。
90/06图书资讯大楼完工。
90/07/31首任校长牟宗灿博士退休,由黄文枢副校长代理校长。
90/08/01新设一个学院(原住民民族学院)、三个学系(资讯管理学系、民族语言与传播学系、民族文化学系)、三个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所、民族发展研究所)、三个博士班(化学系、资讯工程学系、经济学系)。
90/09/18图书资讯大楼正式启用。
90/10/17举行原住民民族学院建地祈福暨开院揭牌典礼,陈水扁“总统”由“教育部”曾志朗部长及“行政院原民会”尤哈尼主委陪同亲临主持。
90/11室内游泳池完工。 91/01学生第四期宿舍“向晴庄”完工。
91/02学人第二宿舍“居南?”完工。
91/02/01第二任校长黄文枢博士布?暨宣誓就职典礼。
91/05承办91学年度大学院校事务经营管理会议,计有一百多所大学总务长及主任秘书参加。
91/08/01新设二个学系(财务金融学系、谘商与辅导学系)、一个研究所(财经法律研究所)、二个博士班(电机工程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91/12/18承办2002国际计算机会议(ICS)。 92/01/10承办91学年度全台大学院校校长会议。
92/01/18工学院动工。
92/08/01新增一个学士班(国际企业学系)、一个研究所(全球运筹管理研究所)、一个硕士专班(电机工程硕士在职专班)、一个博士班(应用物理学系)。
92/08/03第十二次全岛罗浮童军露营活动,于该校营区大会师。
92/08/20生物技术育成中心动工。
92/11植物园环境解说中心完工。
92/11/2469KV变电站动工。
92/12/31校务会议表决否决与花师合并案。 93/02/26承办92学年度全台公私立大学校院图书馆馆长联席会。
93/06/16承办93年度教育部所属社教机构暨国立大专校院人事主管会报。
93/06/29承办93年度私立大专校院人事主管会报。
93/08/01新增一个研究所(民族艺术研究所)、一个硕士专班(管理学院高阶经营管理硕士在职专班)。
93/08/04第十二届世界罗浮童军大会于该校主营区举行大会师活动。
93/1069KV变电站完工。
93/11生物技术育成中心大楼完工。

阅读全文

与第三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