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甯氏的起源问题
一、姓氏起源
据史载,甯氏为康叔(姬封)的后裔,《左传全译》道:"甯氏出自卫武公,至甯喜为九世,并做卫卿,故言九世之卿族"。年龄时卫国国君卫武公(姬和),将其子季亹分封于甯邑(今河南获嘉、修武一带),其后代以甯为氏,来源于姬姓。
二、郡望堂号
甯氏是卫国三大宗族之一,从甯跪、甯速、甯俞、甯相、甯殖至甯喜,连任医生职位,有“九世卿族”之说。并一度支配朝政,卫献公曾体现“政由甯氏,祭则寡人。”后来甯喜被杀,甯氏在卫国之势尽失。
但另有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甯戚,与管仲配合帮手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其后代在齐鲁渐成望族,堂号“齐郡堂”。
三、迁徙漫衍
“甯”与“宁”虽均是以邑为氏,却有所差别,由于宁姓还有另外一支组成。所以学者们主张严格区分这两个姓氏,不宜混为一谈。甯氏的另一支源于蒙古,元代蒙古将领忙哥铁木尔拥兵南征,因家湖南常德卫,数代皆显宦。元末明初,常德甯氏迁居宁乡、长沙及湖北孝昌等地。
B. 宁氏很少见,姓宁的历史名人有吗
1、宁戚
宁戚(生卒年不详)(应作甯戚,“宁”氏系后世讹传),春秋卫惠公(公元前686年-前669年在位)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宁)姓始祖,卫国(今河南卫辉)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0年,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2、宁调元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
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3、宁成
南阳穰(今河南邓州)人,西汉酷吏。贪暴残酷,武帝时任内史,后畏罪解脱归家。再起为关都尉。人说:“宁成治,如狼牧羊。”他任济南都尉时,执法十分严厉。后来任关都尉时,出入关的人都哀叹:“宁见乳虎,无直宁成之怒”。后来宁成辞官回乡经营,居然也大富大贵,家族昌盛。
4、宁越
(生卒年待考),中牟人(今河南中牟)。著名战国时期周朝大夫。宁越家世代种田为生,但他感到种田太辛苦,便问朋友说:“怎样才能免除种田的辛苦呢?”他的朋友说:“如果你能立志求学,苦读散失年,就不用再辛苦种田了。”
宁越说:“那么,别人休息的时候,我不休息;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不睡觉。我苦读十五年,应当有所成就吧。”果然,宁越从此刻苦读书十五年,因为品学兼优,周王室的成公就聘他为老师。终于实现了他的志愿。
5、宁喜
又称宁子、宁氏,谥悼子,宁殖之子。著名春秋时期卫国卿大夫。卫献公姬衎三十~三十一年间(公元前547~前546),宁喜担任卫国卿大夫。早在周灵王十三年(卫献公十八年,公元前559年),卫献公被宁喜的父亲宁殖驱逐出国。
到了周灵王二十五年(卫献公三十年,公元前547),逃亡在外的卫献公派使者悄悄告诉执政上卿宁喜:“苟返,政由宁氏,祭则寡人。”于是,宁喜遂设计谋杀了卫殇公姬秋,迎卫献公返卫国。
当时,老子的弟子、著名政治家文子听说此事后就尖锐地指出:“宁氏要有灾祸了!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他用“举棋不定”的围棋术语来比喻宁喜在政治上的优柔寡断,指出其必因此而亡。
C. 宁姓历史名人有谁
1、宁戚
宁戚,春秋卫惠公时人,姬姓,甯氏,名戚,是现代甯(宁)姓始祖,卫国(今河南卫辉)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公元前680年,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宁戚。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2、宁喜
又称宁子、宁氏。谥悼子,宁惠子(姬姓,名殖)之子。春秋时期卫国卿大夫。卫献公三十~三十一年(公元前547~前546)在卫国任卿大夫。卫献公复位后厌恶宁喜恃傲专权,于是在卫献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6年)借大夫公孙免余之手杀死了宁喜,并将其陈尸于朝。
3、宁悌原
一名宁悌原,世称宁谏议,钦江县人,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44年)出生于钦江县。 出生宦海门第,宁氏家族在当时的钦廉地区为显族,能以中原文化教导蛮夷,开化族民。在南朝梁至唐初的一百多年间,宁氏“五世七刺史”。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
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年)会试考取进士,又参加宫廷贤良策试,当时应试者有1000多人,以成绩优异排名第九,官授秘书省校书郎。武后时授职校书郎,后累次升迁为谏议大夫。睿宗时,积极参与国事谏议,其见解深得睿宗赏识。唐玄宗时,原悌以谏议大夫兼修国史。
4、宁成
西汉酷吏。南阳郡穰县人。景帝时,先后任济南都尉、中尉。因贪暴残酷,宗室豪杰人人惴恐。武帝即位,徙为内史。后畏罪解脱归家,在家乡放高利贷,购陂田千余顷,役使贫民数千家,致产数千金,从骑数十。
约公元前124年,义纵从河内调任南阳太守,听说宁成在南阳家中闲居,等到义纵到达南阳关口,宁成跟随身后,往来迎送,但是义纵盛气凌人,不以礼相待。宁成也被株连有罪,至于孔姓和暴姓之流的豪门都逃亡而去,南阳的官吏百姓都怕得谨慎行动,不敢有错。
5、宁完我
宁完我(1593—1665年),字公甫,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人,清朝初期大臣。后金天命年间,投降努尔哈赤,隶汉军正红旗。久预机务,遇事敢言。历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太子太傅。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卒,谥号文毅。雍正年间,入祀贤良祠。
宁完我。是明末辽阳的边民,清太祖天命年间,宁完我投降了后金。投降初期为颖亲王萨哈廉做事,隶属于汉军正红旗。天聪四年,清军攻克了永平,后金命宁完我与满达海一起到永平宣谕安抚民众。接着又跟从清军攻克了大凌河并招抚察哈尔,因功被授为世职备御。
D. 姓氏甯与宁的区别,两个姓应该不通用吧
“甯”虽然是“宁”的异体字,但是他们是两个不同的姓。
甯氏起源于公专元前770年春秋时代,卫武属公将甯邑(今河南获嘉、修武一带)分封给儿子季亹,后代以邑为氏,从而繁衍成“甯”氏一脉。
甯氏在2800年历史长河中,使用的都是“甯”字,家族保存的书籍、族谱、碑刻,一直用的“甯”。《百家姓》中也只有“甯”姓,而没有“宁”姓。
宁(宁)氏则起源于明末清初,入关的满族宁古塔氏、宁尔佳氏改汉姓为“宁”,形成满族宁氏。在文字改革时,满族宁氏都简化成“宁”氏。
E. 甯氏刊物字辈排名表安徽阜阳我爷爷是国字辈我爸爸是克字辈,我是成字辈,我下面是什么辈,急
你好:
贵族族谱始创清康熙时,甯世簪创修族谱,字辈“若大继文南,光内国克承传,容尚宝毓尔家,学道永其年”,今已六修。故你应是承字辈而非成字辈。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另外,你可参考网络文库。
http://wenku..com/link?url=UekV9uPNp6__98-9h_t7auzCtRETo-
F. 甯在清朝是什么地方
甯与繁体字的“宁”相通,作为地名,通常前面有一个主词,如“海宁”、“济宁”、“江宁”、“南宁”等。单独的“甯”不是地名。清代江宁(南京)有时简称“甯”。
G. 中国有多少人是姓甯的
甯氏】姓氏“甯”字辨析
甯氏,为古老显姓之一,拥有二千八百多专年历史。但自属50年代实施“简化字”以来,“甯”一直被误为“宁”,且延续至今,积重难返。今特此发文辩证,以求正本清源,恢复甯姓之本义。
一、甯氏的起源:
据史载,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武公(姬和),将其子季亹分封于甯邑(今河南获嘉、修武一带),其后代以甯为氏,来源于姬姓。
甯氏是卫国三大宗族之一,从甯跪、甯速、甯俞、甯相、甯殖至甯喜,蝉联大夫职位,有“九世卿族”之说。并一度把持朝政,卫献公曾表示“政由甯氏,祭则寡人。”后来甯喜被杀,甯氏在卫国之势尽失。但另有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甯戚,与管仲共同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其后代在齐鲁渐成望族,堂号“齐郡堂”。 二、甯字的写法:
“甯”作为姓氏,有 “ ”、“寗”两种写法。《篇海类编
H. 宁氏宗祠的江西莲花县
关于宁姓(也作甯)起源
公元前770年,进入春秋时代。卫国十世君武公,将其幼子季亹(wěi)封于邑治,食采于甯,厥后子孙以邑为氏,此乃甯姓起源。时值卫武公43年、周平王元年,距今已近2800年历史。
甯氏的血缘归属,源于姬姓,出自周族。远祖康叔乃周文王第九子,周族始祖后稷为黄帝之玄孙。甯氏只有这一个祖源,其它二源、三源之说,经稽考证实都不成立。
据战国《世本》和晋代杜预《世族谱》载,甯氏先姐世系为:季亹—顷叔—文仲跪—穆仲静—庄子速—武子俞—成子相—惠子殖—悼子喜。甯氏系卫国公族,七世袭爵为卿,而九世卿族,皆名其流也。
关于宁氏宗祠--达孝堂
江西莲花县神泉乡甯氏“达孝堂”宗祠,已有几百年历史,是“莲邵系”的‘莲’支祖居地。“莲”的始祖甯时发(1163-1243),南宋光宗时出知吉州,卜居江西莲花神泉。后裔播散于赣西、湘东等地,入湘的分支逐渐融入“三阳系”,睦族联宗称为“莲邵系”。
神泉乡集市中心约100米处有一很是宏伟的宁氏宗祠,大概有几百年历史了。宗祠的木雕技术非常高深,整座宗祠以巨大的木材为梁.各类木雕装饰.宗祠内有天井两座。造型别致的阁楼与精巧的侧门。更让人叫绝的是石刻艺术.莲化盛产有牛筋状的青石板,这种石板一般藏在地下,质地非常坚固,一般无法拿铁锤击碎。宗祠内的青石雕刻随处可见,木柱的鼓形底座门洞两侧台阶正大门竖有八处青石对联,上面刻有标准的隶书碑文。
宗祠整体呈中轴对称分布,庭宽约50米长约220米高12米。飞檐精致,青砖墙面,两侧设有下水沟,是难得一见的古代宗祠。宗祠前是一个广场,是宁氏第三代妻陈姓氏的墓地。半圆形朝南,全以青石板覆盖。主墓碑呈宫妃帽状,碑面刻有文字。据传,很多人在夜间看到过冢中现祥光。每年清明时分,周边宗亲纷纷前来祭拜,甚为热闹。宁氏后裔环祠而居,共有族人2000余。达孝堂是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宁姓宗祠之一。
另外,神泉地处罗宵山脉,山清水秀,尤其是海拔千米的棋盘山,云雾缭绕,古木竹林,劲松涧泉,陈毅元帅当年游击斗争时就居于此处.
路线:火车到萍乡市,出站改乘到莲花县城的汽车,约1个小时;县城车站下车及换神泉乡的班车,约40分钟到达神泉集市,下车100米处的小山坡就是宗祠了.另外,还可以坐出租车,30元到达神泉.飞机可以直接飞到南昌,南昌到萍乡上午有特快列 车,4小时到达.
住宿:莲花县城宾馆较多,最好的县宾馆约120元,其它的约60元/天;神 泉乡没有招待所,宁姓宗亲可免费接待.住在当地经济条件宽裕的宗亲家里.当地人好客,食宿费用全免.
旅游:神泉的山水可尽情欣赏,全免费,当地最有特色的菜肴是血鸭和 家鸡,还有上好的腊肉与竹笋干.口味偏辣.包一辆出租车整天约 200元,可以带你到棋盘山地涌泉以及寒山古森林等地.
I. 关于甯氏的起源问题
【寻根溯源】 甯姓来源有四:1、春秋时卫大夫甯俞之後。2、出自姬姓。据《姓氏急就篇·注》及《姓氏考略》所载,文王之子卫康叔之後有卫成公,成公封其子季?於宁邑(今河南修武),子孙以邑为氏(实与?相矛盾,甯俞为卫成公时忠臣,成公不可能把一地封於两人,与古制不符)。3、出自嬴姓。据《元和姓纂》所载,甯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諡甯公,支庶以諡为氏。4、出自他族改姓而来。清满洲八旗姓甯古塔氏、宁佳氏等均有改为宁姓者;今满、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此姓。【得姓始祖】 甯俞。即甯武子,春秋时卫国人,卫文公、成公时大夫。成公无道为晋所攻,失国奔楚、陈,卒为晋侯所执。甯俞不避艰险,周旋其间,卒保其身,而济其君。孔子曰:“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因甯俞机智果敢,忠心耿耿,故後世甯姓尊甯俞为其得姓始祖。【繁衍播迁】 甯姓发源於春秋时卫国之宁邑,得姓不久,便风光显赫,见诸史册者有甯俞(甯武子)及其子甯相,甯殖(甯惠子)及其子甯喜(宁悼子),甯速(宁庄子)等均为卫大夫,另有被放逐于秦的卫国大夫甯跪,这样宁跪子孙和秦甯公之支庶便在陕西相融合,另甯戚仕於齐,子孙便落籍山东。战国时,有周威王师、赵国中牟(今属河南)人甯越,秦时有魏(今河北临漳)人宁昌,东阳(今安徽天长)人宁君,西汉时有东平亢父(今山东济甯)人甯寿,南阳穰(今河南邓州)人甯成,东汉有朝歌(今河南淇县)人甯季,广汉(今属四川)人甯叔。这些史实表明,在两汉时宁姓已分布於今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黄河中下游省份,并有进入安徽、四川等南方省份者。魏晋南北朝时,甯姓曾繁盛於今山东济南一带,故後世宁姓有以济南为其郡望堂号的。当然,这一时期的宁姓也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有避乱南迁进入今湖北、湖南、江蘇、浙江、江西等省份者,就连祖国西南端的广西也有了宁姓人家的足?。隋唐两代,宁姓名人再次多见於史册,一改魏晋南北朝时期沈顿的局面,使宁姓发展呈现新局面。两宋以後,甯姓人南迁者渐渐多起来,并逐渐播迁於广东、福建。明初,山西宁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於江蘇、安徽、浙江、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後,有河北、京津等地之宁姓进入山海关以北繁衍生息,并有四川、广西之宁姓入迁云贵。张献忠屠川後,有湖南、湖北之宁姓填四川。清康乾年间以後,山东、河北、河南之宁姓随闯关东的风潮进入辽宁、吉林等地,并有闽粤沿海之甯姓入居台湾,山西之宁姓入迁内蒙,陕西之宁姓进入甘肃。如今,宁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之宁姓约占全国汉族宁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J. 江西赣州108姓氏宗祠有甯氏吗
江西赣州108姓氏宗祠是没有这个姓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