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广州历史文化明城手抄报内容

广州历史文化明城手抄报内容

发布时间:2021-03-03 20:54:42

Ⅰ 急需!!!英文介绍广州的手抄报资料

以下来源政府网站 The History of Guangzhou "On the ground there are five ridges and peaks from north; stretching to the horizon is the end of the Mainland in the south." Qu Dajun 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A.D.), described the landscape and scene of Guangzhou. Guangzhou was a river port and a sea port a trade port in the east, with mountains embracing rivers, and rivers surrounding the mountains, clouded mountain and the Pearl River extending to the horizon, mountains screening the city, waters reaching all the seas. "With mountains at the back, overlooking to the sea", the selection of Guangzhou wa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tandard "the selection of the location of the country by the saints shall be situated in land that will never fall apart". The favorabl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has helped to make Guangzhou what it is today, a city with a uniqu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 that will be eternal in its greatness. After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221B.C.-220A.D.), in Guangzhou there were established three local feudal political powers: South Yue, South Han, South Ming, called "three South's" in history books. Guangzhou was the capital of three dynasties and ten emperors, with the scope of jurisdiction including the whole Lingnan area. The outlay of the capital laid dow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today. In spite of the vicissitudes in the 2000 years, Guangzhou has developed into a large metropolitan, its center being around Beijing Road and Zhongshansi Road, which was quite a rare case in the country. The place and the role of Guangzhou today is the result of lo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rom a small fishing village on Nanhai in ancient times to a modern metropolitan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ive thousand years ago, the primitive people living here were engaged in primitive agriculture, fishing and hunting. Guangzhou is one of the ancient capitals that has the longest history, the biggest trading port that received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Since ancient days Lingnan was far from the reach of emperors, receiving less of the influence of orthodox politics and culture. As it is on the sea coast, it has a tradition of trading with foreign countries. When the troops of Qin Dynasty(221-206B.C.) marched on Lingnan, "the whole army was stationed in the city of Panyu". Sima Qian says in his History Book that "Panyu is the metropolitan." It is evident that the then Panyu was not a small city. In the Tang Dynasty(618-907A.D.), there were thousand ships of foreign trade coming to and going from Guangzhou. "Sails covering the sky and ships vying against each other" was the scene on the Pearl River. Guangzhou had developed into the biggest port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 and was remarkably a prosperous metropolitan. In the Song Dynasty(960-1279A.D.), the number of foreign merchants coming to Guangzhou grew enormously. It is said there were ten thousand households of foreign merchants on the outskirts of Guangzhou. In the Yuan Dynasty(1271-1368A.D.), Guangzhou had trade relations with 212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Ming Dynasty(1369-1644A.D.), Guangzhou became the first big port for presenting tribute to the imperial court and trade. Around Haopan Street, there were pleasure houses of ten li long, concentration of merchants and tradesmen, prosperous food instry, dancing and singing; the situation was several times that at Qinhuai River in Nanjing. The countries that came to Guangzhou to present tribute to the imperial constituted 80% of the total. In the Qing Dynasty(1644-1911A.D.), Guangzhou was the only port for foreign trade for 83 years. And this was called "one port for trade". The trade in the famous "Thirteen Companies" was unprecedentedly prosperous; income from foreign trade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national financial revenue. Since the modern times Guangzhou was one of the areas that were the first to emigrate abroad, with a great number of overseas Chinese that had frequent contact with foreign countries, absorbing the advanced western proctive technology and culture, 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in modern instry, communication, telecommunication and medicine of Guangzhou.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city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for modern city, with city walls dismantled, streets paved, port and aviation developed, instrial base established in Xicun, which enable the city to develop continuously.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Guangzhou entered into a period of peaceful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developing rapidly. Instrial bases were built like Henan, Yuancun, Hedong, and Huangpu,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modern instry in Guangzhou. Streets like Dongfeng Road, Huanshi Road, Instry Da, Jiangnan Da, Xingang Road, Zhongshan Da, Zhongshanba Road and Fangcun Da, etc. became the skeleton of modern urban road netwrork. A great number of cultural, sports, entertainment devices have been built like Scenery Spots of Baiyun Mountain, Yuexiu Park, Liuhua Park, Dongshanhu Park, Luhu Park, Xiaogang Park and Cultural Park, raising the urban afforestation and providing places for the relaxation and recreation of the urban citizens. After the opening and reform, Guangzhou has become the southern gateaway to exchanges between the inland and foreign countrie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xtensive overseas in human relations, and geographical merits, Guangzhou took the lead in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ntensifying the reform so that the economy has gained high-speed development. Among the ten big cities in the country, Guangzhou rank in the front in all-round strength. Surfing in the tide of commodity economy, Guangzhou people have absorbed and assimilated the ideology of modern market economy, manifesting the strong figure of the Chinese people confronted with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Guangzhou, this famous historical cultural city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Lingnan, has a brilliant long history.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re the basis for progress, while the glorious tradition is the motive force. In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a, Guangzhou will surely perform its function of pioneering and windowing. 广州的历史 “在地面上有五种,从北方、山峰上结束的大陆南部。”Dajun瞿秋白的清朝(1644 - 1911A.D。),描述其景观和场景的广州。广州是一个河港口和一个海港贸易港,在东部山区河流、江河融入周边群山,笼罩着山和珠江延伸到地平线,山脉,到达了水的海域。“山区,俯瞰大海”的选择,广州是符合标准的“选拔的位置的国家应由圣徒的土地,将永远处于崩溃”。良好的地理环境有助于使广州什么是今天,一个城市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将永远在它的伟大。 摘要秦汉之后(广州)。221B.C.-220A.D有建立了三个地方封建政治权力:南南汉、南,明,称为“三个韩国的“历史的书。广州的首府是三个朝代和十个皇帝,用的管辖范围包括整个岭南地区。资本的流动性打下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广州。尽管在2000年的沧桑巨变,广州已发展成为一个大的大都市,其中心在北京路和Zhongshansi路,这是相当罕见的病例。这个地方的作用的结果,今天是广州的悠久历史的发展。 从一个小渔村,在南海古代、现代都市经济发展是重要的推动力。五千年前的原始住在这里的人都从事原始的农业、钓鱼和打猎。广州是一个古老的首都,有历史最悠久、最大的贸易港口,东西方文化。收到自从有日子以来岭南还远未达到了皇帝的影响,得到较少的正统的政治和文化。它是在沿海,它有一个传统的贸易和国外。当部队秦始皇(公元前221——206B.C。)走上岭南”,整个军队驻扎在这个城市的番禺”。在他的历史中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番禺的书是大都会。”显然,然后番禺不是一个小城市。在唐代(公元618 - 907A.D。),有一千船只的对外贸易,从广州来。“风帆满天结集互相竞争,船只”是珠江景象。广州已经发展成为最大的港口,中国对外贸易和非常繁荣的都市。在宋代沈括1279A.D。),许多外国商人来到广州长大痛心。据说有一万户的外国商人在市郊的广州。在元代(1271 - 1368A.D。),广州有贸易关系的212个国家和地区。明代(1369 - 1644A.D。),广州成为第一个大港口呈现为进贡朝廷、贸易于一体的企业。Haopan街附近有快乐的房屋,浓度的十个丽商人和商人、繁荣的食品工业、跳舞和唱歌,但是这种情况,在几次秦淮河在南京。这个国家,来到广州呈现贡帝国构成总额的80%。在清朝(1644 - 1911A.D。),广州是唯一港口为对外贸易为83年。这被称为“一个港口贸易”。贸易在著名的“13”是空前繁荣,公司的收入从国外贸易成为最重要的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 广州是近代以来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是第一个移居国外,有许多海外华人,有频繁的接触与国外,不断汲取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西方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工业、交通、通讯、医药的广州。在20世纪的时候,这个城市是按照现代城市规划、城市街道围墙拆掉,铺设、港口、航空发达、工业基地的建立,本文借助西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进入一段时间的和平的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发展迅速发展。工业基地的建成,Yuancun像河南、河东、黄埔、现代工业打下了基础。像东风路街道环市路,工业大道,江南大道、新港道路、中山大道,Zhongshanba道路及厂房大道的骨骼等成为现代城市道路netwrork。一大批文化、体育、娱乐设备已经被建造,如同景点的白云山,越秀公园、流花公园,公园,麓湖公园,Dongshanhu于宁波公园和文化公园、提高城市绿化和提供的放松和娱乐的城市居民。 改革开放后,广州,已成为gateaway南部内陆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国外。充分发挥广大海外在人际关系、地理优势、广州率先开放,加剧了经济改革,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10个大城市在全国排名在前,广州的全面的力量。冲浪的商品经济的浪潮,广州人的思想和同化吸收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的人物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广州,这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特色,有一个辉煌的历史悠久。历史成果的基础,而光荣的传统进步的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广州肯定会履行职能的开拓和窗口。

满意请采纳

Ⅱ 历史手抄报资料或内容

一、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开国皇帝。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 秦始皇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二、汉武帝刘彻(前157—前87),字通,幼名彘,汉朝第七位皇帝,民族英雄,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文学家。汉族。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帝刘邦的曾孙,太上皇刘太公的玄孙。其母是皇后王娡。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二: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三: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四: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第六: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正如历史正剧《汉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着名的例子。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封狼居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成为几大文明交汇之地,汉武帝被称为“冠于百王”。
三、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 李世民(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人,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看看这个

Ⅲ 铭记历史的手抄报内容

21世纪,是一个抄和平的年代,没有了战火,没有了硝烟。
而今年,更是有着纪念和平意义的一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翻开历史的昨天,多少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力量保卫祖国大地。爱国诗人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激励人们为正义而奋斗;著名作家郭沫若写的《炉中煤》,让我们知道了他那像炉火中的煤炭一样炽热的爱国之心;“女中豪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也不为所动,不向敌人屈服,最后慷慨赴死,年仅十五岁;爱国战士董存瑞、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敌人来保卫祖国……
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外国列强利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烧毁了人类的瑰宝——圆明园。我们也永远都会记得,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雄狮从睡梦中惊醒。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如今,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国歌,爱国之情就在我们心中激荡。我们都会为中国感到自豪。我们都应该热爱和平,热爱我们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今天,让我们大声呐喊:铭记历史,圆梦中华!

Ⅳ 历史手抄报内容

一、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材分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四、教学方式
1、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取、舍和整和。
2、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可以略讲,以学生阅读为主。
3、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材料包括老师根据主题的需要增加的史实资料和时事资料,还包括各种图片资料。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
4、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比如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你能用史实作出客观的评价吗?”等等。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显示:(利用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1、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到明朝时被废除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
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3、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意味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对此应怎样理解?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让学生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明白明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政治制度给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讲授新课]
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请一位同学来归纳一下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明朝的措施
在地方,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
在中央,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借丞相胡惟庸擅权),权分六部。
(出示材料:)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请思考:你认为应怎样评价明太祖的这种规定?说明你的理由。
(同时请同学联系P17“历史纵横”)
讲解:这里讲的正是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当时朱元璋的丞相胡惟庸即为后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朱元璋要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这实际上是集中央权力于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于被废除了,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我们已经说了丞相有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的积极作用,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矛盾。但废相之后,其积极作用也自然消失。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所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个人来处理,而且这些都是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何一点疏忽的。我们课文就说到,明太祖他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处理这么多国家大事。于是,他就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他的侍从顾问内阁制的创立。
(打出表格)
明朝内阁的设立及演变:
时期 名称 职权 特点
明太祖时期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时期 设立内阁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以后 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通过学思之窗和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使学生更好理解内阁制)
P18【学思之窗】
有的学者以张居正为例,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同时给出一段史料: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思考: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区别?
(由以前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钱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国史大纲》中的一段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就告诉我们: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他们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可见,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本不可能真正制约皇权。)
虽然明朝加强了君主专制,但最后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朝。那清朝是以哪个民族为主体而建立的呢?清朝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它也沿袭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且在明朝的基础上更是达到了顶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清朝君主专制是如何一步步达到顶峰的?
二、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角色扮演,由教师当一回皇太极,向学生介绍当政时的一些情况。我(皇太极)主要是仿照明朝的制度,设立了内阁,但是内阁主要负责奏章票拟,没有什么实权。在当时起主要作用的中央行政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每当召开会议时,我就会召集八旗旗主一起来商讨军国大事,但是,在这个会议上,很多事情都是由八个旗主决定的,我一个人做不了主。这样,我觉得我的皇权还是受到了限制,虽然我是皇帝,可我还是要听从议政王大臣会议所做的决定。接下去由学生扮演康熙、雍正皇帝,向同学们介绍当政时期的一些情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
努尔哈赤令八旗旗主共治国事。
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大事;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
康熙帝设南书房,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务,起草谕旨。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
雍正帝设军机处,选亲信满汉官员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跪受笔录传谕旨。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名存实亡(后被撤销),内阁也名存实亡,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简介军机处(利用插图及P19资料)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担心机密泄露为由,于是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三年后更名军机处,军机处的最大特点可归结为简、速、密三字。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不像内阁人员庞杂。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军机处一切由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或注明行四、五、六百里,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速度。最后就是密,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最重要的是,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于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极致。
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就达到了顶峰呢?
讲解: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在秦朝的时候是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家的最高政务的。汉朝,皇帝是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人员形成了“中朝”的决策机构,来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等多人来执行宰相职务,这样相权就分散在许多人手中。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利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那么到了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那么,通过与前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皇权是一步一步的加强,到了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分析: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同时打出材料: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引导:与中国封建的社会形态相对,当时的西方发生了什么大事啊?出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进步思想啊?而中国当时的情况怎样呢?)

总结: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而从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国之所以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君主专制制度实在是罪魁祸首之一。
[本课小结]
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作个小结。
在夏商周时期,实行的是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到了秦朝,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两汉时期是得到了巩固,隋唐时期得到了完善,北宋不断的加强,到元朝得到了发展,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在这发展过程中,首先是在不断地改革中央的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宰相的权利,加强皇帝对中央的控制;其次是不断地改革地方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那么我们说这种制度是与当时社会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它对当时社会也起过一些积极的作用。表现在政治上,这种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从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各民族之间在不断的交流、融合,版图也在不断的扩大,而专制主义也在不断的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的。在经济上,这种制度创造了一种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它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比如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如秦朝修筑的灵渠,隋朝的京杭大运河,这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在当时都是要由国家统一组织才能完成的。除了这些之外,在这种高度集权的制度之下,行政管理效率也是非常高的。这种制度对于纠正前朝的弊端,提高地方办事效率都是非常有效的。从封建王朝的更迭来看,一个新建立起来的统治者往往会吸取前朝的弊端,励精图治,因而在新王朝的前期往往会出现盛世的局面,比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也就是说这种制度还是与统治者个人的素质、能力都有很大关系的。如果在暴君或者昏君的统治之下,这种制度就会随之腐朽化。
到封建社会晚期,消极的一面则占据主导的地位。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巩固练习]
1.明代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的根本目的是 [C]
A.要清除权臣 B.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彻底解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中枢权力体系
2.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C]
A.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B.内阁的设立
C.军机处的设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3.明朝掌管地方行政的机构是:[A]
A.布政司 B.行省 C.按察司 D.都指挥司
4.康熙帝强化皇权的主要措施:[A]
A.设南书房 B.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内阁 D.设立军机处
5、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它:[D]
A.皇权专制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决策失误
B.大小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C.官僚机构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
D.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6、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B]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明宣宗时 D.明神宗时
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B]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8、明太祖和宋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之处在于[B]
A.废除丞相 B.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
C.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 D.文化专制
9.阅读下列材料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表序》
请回答
材料中所说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指的是哪一机构?其设立的实质是什么?试说明原因。
军机处;实质: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皇权发展到最高峰。
原因:军机处设立后,逐渐取代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职权,但军机大臣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奏笔录,完全扣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10.明朝既然废除了丞相,为什么又设立内阁?明中期以后,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它是否危及到皇权?为什么?
明朝初年废除丞相是吸取元朝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后又设殿阁大学士,是由于政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而且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中期后,内阁的权力虽然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但他的批复是否算数,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朱批。所以,内阁的设立并未危及皇权。
[本课测评]
1.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设置内阁?
(答案提示: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答案提示:康熙年间中枢机构为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对皇帝的集权具有一定的牵制作用。雍正帝另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学习延伸]
撰写小论文,谈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论文内容: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的强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与同期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潮流对比。
附学习网站:
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www.pep.com.cn
中国历史博物馆:http://www.nmch.gov.cn
中青网史海泛舟:http://www.cycnet.com/history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http://www.hs8z.net
七、教学反思
1、高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特别是古代史知识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教学前需要以某种方式来补充或扩充与教材有关的历史知识。
2、由于各班授课学生素质不一,效果也大不相同。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成败的关键,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低效率的课堂。
3、教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但是我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因此,因材施教还并未落到实处。
4、由于平时只顾历史兴趣的培养,所以对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和探索方面还显得不太够。
5、对新课标的实施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有时感觉又有点无从下手,因此,肯请同行多指导。

Ⅳ 做关于广州的内容的手抄报

可以介绍一下广州的历史由来、文化底蕴、文物遗址、历史名人、现今的状况、还有就是广州的一些特色:如饮食、娱乐消闲等等。

Ⅵ 《创建文明城从我做起》手抄报内容有哪些

城市文明来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自谐在城市的缩影,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集中表现。因为城市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文明成果的积淀,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文明时代的城市第一次具有了城市的意义,文明时代的城市第一次揭开了“城市文明”的篇章。城市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的聚焦,它在根本上标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达到的一种和谐、文明状态。

Ⅶ 创建文明城从我做起 手抄报内容

LV.3 推荐于 2017-11-25
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 创文明校园,谱世纪新声。
3、 团结友爱,严肃活泼;钻研进取,求实创新。
4、 普及文明用语,提倡礼貌待人。
5、 共建美好环境,同创文明校园。
6、 文明用语人人讲,校园之内处处春。
7、 树立环保意识,反对白色污染。
8、 恶语一出话伤人,好话一句暖人心。
9、 西外拒绝陋言秽语。
10、 讲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
11、 生活简朴,不挑吃穿。
12、 人人有礼貌,个个爱学校。
13、 自尊自爱,注意仪表。
14、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5、 您并非美丽才文明,而是因文明才美丽。
16、 一句两句三四句,文明用语开奇花;春风又绿校园内,明月今日照我还。
17、 尊师重道少不了,微笑宽容待人好。
18、 文明用语挂嘴边,身边朋友不会少。
19、 见了老师要问好,见了同学要喊早,勤剪指甲勤洗澡,努力学习前途好。
20、 好东西一起分享,好环境一起营造。
21、 "相会是缘份,缘来一家人。"(宿舍贴语)
2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3、 人生的光彩来自于我们行动的风采。
24、 西外----今天的选择,明天的骄傲。
2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 美丽源自美德。
27、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西外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28、 低级脏话粗俗刺人耳,文明语言高雅暖人心。
29、 珍惜集体财物,关爱公共设施。
30、 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
31、 美化校园,从我做起。
32、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3、 保护环境,拯救地球。
34、 美化校园,我爱我校。
35、 尽微薄力,创美环境。
36、 树立文明新风,展现西外风采。
37、提高自我文明意识,展示当代学子风采。
38、用微笑面对他人,让校园充满阳光。
39、西外就是我的家,清洁美化靠大家。
40、文明、整洁、卫生,新风、新貌、新人。
41、让梦想从这里升起
1、播种文明、收获温馨”、
2、“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献”、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礼貌是人类文明共处的金钥匙”、
5、“今天,你微笑了吗?你问候了吗?你礼让了吗?你帮助别人了吗?”
1、 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2、 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3、 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4、 文明礼貌,秩序井然。
5、 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6、 〈〈锄禾〉〉不止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
7、 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8、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11、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
12、 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13、 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14、 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
15、 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
16、 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17、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18、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19、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
20、留住绿色,留住美丽,为了我们的家更美好,请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21、不用方便筷,植树造绿荫。
22、自备碗筷,保护环境。
23、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
24、相互谦让,亲如一家。
25、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26、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27、食堂饭菜香,买饭多谦让。
28、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29、古诗《锄禾》你我读,盘中餐苦当记住。
30、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1.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2.好少年=文明+价值+爱心+力量
4.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5.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9.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10.文明是快乐的源泉。
11.让我们的心灵像花一样美丽。
12.关心学校,我们的职责;爱护学校,我们的义务;热爱学校,我们的心声。
13.学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14.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15.让我们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16.文明是彼此沟通的桥梁。
17.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18.天空是温暖的摇篮,不要再向天空吐烟,让地球心酸;草地是美丽的地毯,不要再乱扔杂物,让地球难堪!
19.绿色、文明是希望,让我们一起来播种希望吧!
20.让我们的素质及文明展现在一言一行中!
21.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
22.星空为我们贡献灿烂,天空为我们贡献蔚蓝,森林为我们贡献绿色,鲜花为我们贡献绚丽,大自然为我们贡献了自己,而我们该为大自然贡献点什么呢?
23.向老师说声好,不困难;困难的是,要坚持向老师真心地说声好。
24.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25.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26.给我一片洁净的天空,我才能翱翔;给我一片蔚蓝的海洋,我才能遨游;给我一个美丽、文明、宁静的校园,我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27.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28对不文明的行为说:NO!

Ⅷ 中国历史手抄报内容资料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汉朝皇帝的排列顺序(不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沛郡丰邑中阳里(现属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氏。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 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文有张良,武有韩信,后方有萧何的辅助下,终于把项羽的军队包围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 项羽突围不果,自杀于乌江边.刘邦消灭了项羽后,统一了中国。公元前二○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 后迁都于长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甲辰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
②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帝,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惠帝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
③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生于公元前二〇二年,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薄姬生,公元前一九五年封代王。吕后死,周勃等杀少帝吕产,迎恒公为帝,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登基。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减轻刑罚;励行节约,兴修水利,加速农业生产,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增强边境防御。汉朝由此趋向安定繁荣。在位二十三年,卒于前一五七年,享年四十六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霸陵。
④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
⑤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
⑥ 汉昭帝刘弗陵,谥号孝昭帝。生于公元前九四年,卒于公元前七四年。公元前八六年乙未岁,八岁时登基,武帝刘彻之少子,无嗣。公元前七七年,年满十八岁开始亲政。在位十三年,享年三十一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平陵。
⑦ 汉宣帝刘询,谥号孝宣帝。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刘据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
⑻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⑼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同宗。生于公元前五一年,卒于公元前七年,公元前三二年己丑岁登基,在位二十六年,享年四十五岁。葬于延陵。
⑽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夷陵。
⑾ 汉平帝刘衎,,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康陵。
⑿ 更始帝刘玄,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废为淮阳王,后被赤眉军勒死,在位三年。

Ⅸ 共城升历史手抄报内容

城市文明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缩影,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集中版表现。因为城权市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文明成果的积淀,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文明时代的城市第一次具有了城市的意义,文明时代的城市第一次揭开了“城市文明”的篇章。城市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的聚焦,它在根本上标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达到的一种和谐、文明状态。
如果说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原始蒙昧时代的文明、农业社会的文明、工业社会的文明、信息社会的文明,那么,不同时代的城市文明与社会和谐、社会文明状态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城市、城市文明,更典型、更集中地反映了该时代社会文明的特征和状态,更突出了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作为和谐社会核心理念、核心价值的城市文明,应成为承载社会和谐、展示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和谐的理想样式、理想追求。

Ⅹ 岭南文化手抄报可以写什么内容

岭南文化的定义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

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汇贯通,岭南文化真正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

到了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织成绚丽多彩的画面,岭南文化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从洪秀全金田起义、康梁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到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岭南文化始终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这段时期,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革新精神。

从此之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国内各地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条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广州作为现阶段岭南文化的中心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革新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虽然从岭南文明史开始,粤北的韶关,粤东的潮汕得益于江西学派南下和闽学西进,在唐宋曾为广东的文化中心。而粤西的高州一带隋唐冼夫人期间曾为政治中心,但从明朝开始广州作为广东的省城,与其他省份一样开始确立了其他府城无法撼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文化构成

近现代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广义的岭南文化本来就包括香港地区在内,只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们的岭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据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所以,广东与香港在文化上较容易达到融洽,形成同构。因而,关于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审视离不开对香港的认识。香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实”的广东人心目中成为一种高位文化。与此同时,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经济的特点、注重享受的特点等也深深影响着广东。



饮食文化

岭南饮食文化是岭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令人注目的花朵。她由岭南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所孕育和培植,又得到中外饮食文化养分的滋润,随着岭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形成,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自古以来,一些到岭南为官的外籍人士,对岭南特有的饮食习惯已产生兴趣,在唐昭宗时广州司马刘恂的《岭表录异》、贬官岭南的韩愈、苏东坡的诗文等之中有所记载。入清之后,这方面的记述在更多的著作中可见,如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范端昂的《粤中见闻》、张渠的《粤东闻见录》、翁辉东的《潮州茶经》等,均为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资料。

岭南背靠五岭,面向南海,既有大山峻岭,又有长达3368公里的海岸线,以及辽阔的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水网地带;故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农业、养殖业的发展。岭南地域内可猎、可耕、可渔,物产十分丰富,山珍、海味、粮食、蔬菜、水果等种种食料,为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岭南饮食文化正是在岭南的农业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中产生和发展的。



饮茶文化

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广州时,就曾与贴身侍卫上过茶楼饮早茶。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集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于一身。饮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已经成为社会交际方式的一种。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

潮州工夫茶:《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传播途径

中华文化仍然是华侨的母体文化,是华侨的根。打造岭南文化品牌,传播岭南文化,使岭南文化把广东侨居海外华人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路径一:通过海外侨乡联谊会传播。通过以广东华侨华人为主的联谊会、同乡会这些联系海外华人的纽带,把岭南文化的概念渗透进去,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建筑、园林、戏曲音乐、工艺美术、民俗节庆、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侨乡文化等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

路径二:通过驻外大使馆传播。印制岭南文化体系相关的建筑、园林、戏曲音乐、工艺美术、民俗节庆、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侨乡文化图册,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乡情投资洽谈会等机会,通过驻外大使馆在海外华侨华人聚集的地方散发、赠送。

路径三:借助孔子学?传播。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中小学孔子课堂达500多个,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可以说,在广东华人华侨聚集的地方,孔子学院也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可以借助孔子学院传播岭南文化体系相关的建筑、园林、戏曲音乐、工艺美术、民俗节庆、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侨乡文化的知识,使当地与最早接触华人的外国人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岭南文化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上均摘自360网络 顺带帮你找了张可借鉴的

阅读全文

与广州历史文化明城手抄报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