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历史发展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历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03 19:06:24

㈠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E 说明采用包容要求,其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即dM=dmax=49.975mm; 零件的体外作用尺寸为dfe=49.966+0.01=49.976; 可见回,dfe>dM,超出边界答,不满足包容要求故不合格。直线度的测量方法有: 1)把要测量的矩形零件放在精密平板上,用百分表的测量表头打在零件的上表面,推动测量的零件顺着一个方向移动,就可以测量出零件的直线度。如果把测量的零件在X、Y方向,前后左右移动的话,就可以测量出零件的平面度。 2)如果是测量圆柱形的零件的直线度,则要把要测量的零件架在V型铁上,或者专门测量圆柱形零件的测量台上,或者两端用顶尖顶在中心孔上,用百分表的测量头打在圆柱体的表面,顺着轴线方向移动,则可以测量出圆柱体的直线度。 3)有些零件则可以使用刀口尺对零件表面进行测量,也可以测量出零件的直线度。具体哪个方便,就要自己判断了,我个人认为,采用百分表和偏摆仪的方法比较方便。希望能帮到你。

㈡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内容简介

本书的编写结合了近年来教育改革成果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将理论与回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实用答性强。全书前后呼应,整体性强; 采用了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表述独特、通俗易懂; 便于自学。
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 绪论,轴、孔结合的极限与配合(其中包括滚动轴承的精度和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几何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光滑工件尺寸检测和量规设计,零件典型表面(键与花键、螺纹、齿轮、圆锥等)的公差配合与检测,尺寸链。全书重点介绍了常见几何参数的精度设计方法和各类公差选择、标注、查表与解释,介绍了几何量的常见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
本书可以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学院、函授大学、电视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机电类专业本科及专科的教材,还可作为从事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㈢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仪器仪表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其概念多、涉及面广,牵涉的国家标准多且标准更新快

㈣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互换性与测来量技术自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学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首先应有识图和制图能力,懂得机械的一般机构原理,掌握机械制造的初步基础知识。测量技术基础部分将涉及概率论的有关知识,因此,应该对《工程数学》有所了解。

㈤ 跪求《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周哲波,北京大学出版的。

㈥ 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摘要:测量技术的发展也同其他技术一样,由原始的、落后的方式,经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一步步的发展起来。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测量科学的发展,同时测量技术的应用又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最终服务于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
关键词:测量技术;发展历史;现状;高新技术
1 引言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测量科学也不例外,它是人类长期以来在生产、生活方面与自然斗争的结晶。测量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历程,且至今仍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本文主要对这一历程进行了总结概述。
2 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
2.1 地图测绘方面
目前见于记载最早的古地图是西周初年的洛邑城址附近的地形图。战国时管仲著有《管子》一书,书中第十卷专门论述了地图的重要用途和内容。但遗憾的是,秦代以前的古地图都已失传。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公元前168年陪葬的古长沙国驻军图和地形图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古地图。图上有军事要素、道路、河流、山脉和居民地等。西晋时裴秀编制了《方丈图》和《禹贡地域图》,并创立了《制图六体》的地图编制理论。此后,历代都编制过各种地图,如明代郑和下西洋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清代康熙年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1934年,上海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等。在我国历史上,能绘制出如此水平的地图,与测量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我国古代测量长度的工具有记里鼓车、步车、测绳和丈杆等。测量高程的工具仪器有水平(相当于现在的水准仪)和矩。测量方向的仪器有指南针和望筒。测量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理知识的支撑。公元前问世的《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都记载有利用相似三角原理进行测量的知识。之后,三国时期刘徽所著的《海岛算经》,介绍了利用丈杆进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测量的方法求解河宽、山高的实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测量技术的发展。
2.2 研究地球大小和形状方面
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有人提出通过丈量子午线上的弧长来推断地球大小和形状的方法。唐代在僧一行的主持下,实际测量了北极的高度及从河南白马,经扶沟、浚仪到上菜的距离,算得子午线上一度的弧长为132.3km,为正确认识地球做出了巨大贡献。17世纪末,惠更斯和牛顿从力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地球是两极略扁的“地扁说”,从此与地缘说展开了一场大论战。直到1739年经过弧长测量才证实了地扁说的正确性。1849年,斯托克斯提出利用重力观测资料确定地球形状的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用大地水准面代表地球形状,从此确认了大地水准面比椭球面更接近地球真实形状的观念。

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前言

前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应用型高等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和机电结合类各专业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是和机械工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基础学科。本教材切合当前教育改革需要,侧重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工业发展要求的机械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在机械产品的精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如何正确应用相关的国家标准和零件精度设计的原则、方法进行机械产品的精度设计,如何运用常用的、现代的检测技术手段来保证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是本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和机电结合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本书本着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原则,既保证了必要、足够的理论知识内容,又增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实用性; 既突出了常见几何参数及典型表面的公差要求的标注、查表、解释以及对几何量的常见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内容,又适当地保证了对国家标准制订的基本原理的解释、分析。本书以实际例子,说明理论内容,尤其是重点化解难以理解的理论内容。为了满足教学和自学的需要,巩固和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本教材提供大量的实训、适量的习题。
随着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修订。为了保证先进性,本教材绝大部分依据最新国家标准进行编写。
本书由福建工程学院邢闽芳副教授主编,山东交通学院房强汉副教授和沈阳建筑大学兰利洁副教授任副主编。本书第1、2、4、6章由邢闽芳编写,第7章由房强汉编写,第3、5、8章由兰利洁编写。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 山东交通学院刘泽深、吴承格。全书由邢闽芳统稿和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足和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1年7月

阅读全文

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历史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