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尊敬历史文化的资料

尊敬历史文化的资料

发布时间:2021-03-03 10:48:43

A. 祖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有关资料

1、地域文化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除了主体民族汉族外,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也拥有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文化。

中华文化主要可分几个地区: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一带的黄河流域;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长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一带的长江中游;安徽、浙江、江苏一带的长江下游;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地区;西藏、青海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的藏区;广东、广西一带的珠江流域,福建的闽江流域等。

①黄河文化(北方):中原文化、胡同文化、秦陇文化

②长江文化(南方):楚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赣文化、江淮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闽文化

③其他:傩文化、藏文化、大坌坑文化

④海洋文化:妈祖信仰、郑和信仰、天妃宫、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2、服饰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被国人称之为汉服的服饰,从三皇五帝到明代千年岁月中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服饰,明朝末年清朝满族统治者进入关内后,通过剃发易服的方式强制汉族人民身穿满族服饰,使得中原地区的汉族传统服饰一度中断。当前很多年轻人专注于恢复汉族传统服饰。

3、饮食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在日本和韩国称为中华料理或中国料理,欧美称之为唐餐,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深远的影响了东亚地区的饮食文化。

米食和面食是主要的两大类型,中国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

4、中国象棋

中国人在古代发明了中国象棋、围棋和五子棋等重要棋类游戏。武术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也是古代足球的故乡。

中国还是相扑的起源地,司马迁在《史记·黄帝本记》中曾记载:“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头,以角抵人,今冀州为蚩尤戏。”直至西元七世纪,在允恭天皇的葬礼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国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认为是中国相扑首次传入日本,对日本原有的相扑造成一定影响。

5、宗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形式。

佛教自从汉代传入中国后,在不断和中华文化交流中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被称之为汉传佛教。儒家不是纯粹的宗教形式,但儒家却有宗教所无可取替与到达的高度。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体,宗教信仰上以祖先信仰为主。

历史上汉族人一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后来天主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此外还有其他各种中国本土及各地地方性信仰,比如关公信仰、妈祖信仰、三山国王信仰、以岳王崇拜为代表的忠烈信仰等等。祭祀祖先轩辕黄帝、祭孔都是代表性的具有信仰色彩的活动。

做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同黄河、长江一样自源头滚滚流来。

(1)尊敬历史文化的资料扩展阅读

中华文化,简写为“CCNGC”,亦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

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请教。“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

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但也不能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是一定正确的。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求助于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

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就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由古“殹”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智人时代,已经开始出现文化,此时期考古发现有织缝衣物和葬礼,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懂得耕作。在湖南已有文献记载有第一个的人工耕作,群居文化开始出现,形成氏族公社。在中原地区考古发现西元7000年前至10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已经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

从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夏王朝晚期的河南洛阳二里头文化已有出现中国最早的都城,二里头遗址其中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还有镶嵌录松石的兽面铜牌饰,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铜镶玉石制品。玉器有圭、璋、琮、钺、戈、刀等用品,与制作精美的陶器。而二里冈文化的遗址经研究确认为商的初期王朝所在,商初期到中期政权历经多次变动,盘庚迁都到殷墟之前,应该已经迁都多次,二里头遗址可能也是被废弃的首都之一。

除了黄河下游出现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以外,还有处于西元前2500年~前1500年的河姆渡文化,这些遗迹说明了在新石器时代的前半期,无论在中国的北方与南方都已经发展出农耕文化。

随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古代四川一带(古蜀)有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的文明,证明巴蜀地区等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是同等为中华古文明发祥地。而且各地的文化互有交流,并且一起继承之前的文化遗产,也可证明中华文化早期也是多元发展的,而中原文化是主体。。

后来经过尧、舜、禹和夏、商、周等时期的发展而日臻成熟,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早期的主体—华夏文化。

B. 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

1.中山装 布鞋 农村老年人不用买的现成腰带,用长布条或绳子系裤子 衣服的纽扣用布条盘扣袢 农村老大爷自做的扣袢对襟粗布汗衫 农村和少数民族的织布 农村老大妈穿自己做的偏大襟的衣服 小女孩儿们扎小辫儿用红头绳
小孩儿眉心点红点儿 小男孩儿自出生就留胎毛小辫儿

2.吃饭用筷子 吃饭、喝汤用大碗并且端着碗喝 农村做饭用特大号大铁锅 炒菜用大油旺火爆炒 一家吃饭不分餐而是聚餐,同吃一个盘里的菜 生吃大葱、小葱蘸酱 吃生蒜 吃饺子 馒头 手擀面条
饼子、窝头 喝粥 饸饹 炖骨头 杂烩菜 煎饼
油条、果子、锅箅儿、麻花、麻叶 粽子 元宵
馄饨、云吞 烧饼 糖葫芦 喝白开水 原发自我国的各种蔬菜水果等等,中国吃食几千种,都是传统

3.中国式住宅各省、各市、各民族、各区域都有极独特的特点,睡大火炕 不用上网或各处打听,找到我国发行的民居邮票就可看个大概

4.先民创的各种独轮车 农村自己攒、焊的自行车 出门远行看黄历

5.过祖先遗留传承的节日 拜祖先 磕头 烧香
烧冥纸钱 唱听看京剧、地方戏 舞狮、舞龙 、高跷、秧歌、旱船、落子、相声、京东大鼓、西河大鼓、对歌、花灯、踢毽子、打陀螺、灯谜、歇后语、拜年、中国红、中国画、文房四宝、痒痒挠、年画、对联、石狮子、供神仙及祖宗牌位、花圈、挽幛、挽联、红白事随礼、中式家具、中国瓷器、中国杂技、汉字、汉文化、黄历、易经、八卦、道教、古遗迹、古建筑、诗词歌赋、扑满、中国结、中医中药、糖人、鸽子哨等等等等
衣食住行、文学、艺术、婚丧、建筑、礼仪、节日、时令、制造、科学、宗教等等均在其中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

C. 家乡历史文化的资料

古今之人都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因之,对“家乡”一词倍觉亲切,并赋予许多高雅质朴的代称,且常见于文人雅士的名篇和诗作中,今人对家乡则统以“老家”二字呼之,尤显得亲切感。
考以桑梓二字代称“家乡”,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古人住宅旁边常栽有桑树和梓树,是他们父母或长辈所种的,后人用来比喻“家乡”,是对它表示敬意。此外,还有以“故乡”、“故园”、“梓里”……等等的代称也不少,兹撷取数例于下,以飨读者。

D. 尊重历史的本来面貌作文素材

今天我们新开了一节历史课,讲的是以前欧洲的历史,这位老师可是非常厉内害,把枯燥无趣的历史讲的容生动有趣,就像武侠小说一样精彩,让人强烈地想要继续听下去,这节课也让我们在上完高难度的数学课以后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这位老师时而为历史人物叹气不已,时而又为一些历史上热血沸腾的战争而激动。突然他提到了一本书叫“荷马史诗”,我们班最调皮捣蛋的小跳这时候来劲了,大声地说了句:“动物还能写诗?”这时候全班都开始大笑,一时间课堂气氛非常混乱,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这个时候,老师略带愠色地敲了敲黑板,提醒我们安静下来,并对全班说到:“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许很方便于你们记忆,但是请切记,我们对于历史必须要保有一定的尊重,这本书是一部非常伟大的作品,请希望大家不要给它加上其他的帽子,记住,历史是严肃的。”
一时间班级都安静了下来,我们沉思了老师的话,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好好学习历史,成为老师那样尊重历史,热爱历史的人?

E. 800字作文:尊重历史传统文化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望采纳,谢谢您!~

F. 祖国历史文化的资料

凡此诸说,初谓: “胡人”,后称:“王子”。(罗香林之《唐代文化史》)《内旧唐书容·僧神秀传疏证》谓: “达摩后称‘碧眼胡僧’,作者意谓: ‘波斯胡人’一说,实较可信”。他根据: “冯应榴《苏诗合注》,卷七‘赠上天竺辩才诗’, ‘碧眼照山谷’句下,冯注引宋施顾注,谓: 《高僧传》,达摩大师,眼绀青色,后称碧眼胡僧’。

G. 求一篇关于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大教育家与思想家。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孔子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后来被孔门弟子及其后学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为影响深远的儒家学说和学派体系。《论语》是经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孔子言论集,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史料。 一、孔子的生平与业绩 1.多能鄙事与好学乐道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名叔梁纥,母亲名颜征在,先祖本是宋国人,后来迁居至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城),成为鲁国人。孔子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苦。孔子后来回忆他的青少年生活时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所谓“鄙事”是指他曾当过看管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等低等差使。 贫贱的生活并未熄灭孔子心中求知的火焰。他十五岁便立志求学,三十岁便学有所成,但仍谦虚地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只是一般人“不如我之好学”而已。孔子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认为“三人行,必有吾师”。曾经向老子请教礼仪,向师襄子学习演奏。他三十六岁到齐国学习《韶》乐,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他晚年读《易》,翻来覆去地读,竟然韦编三绝(编联竹简的皮绳子断了几次)。由此可知他不仅勤奋好学,而且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 孔子认为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闻“道” 、明“道”与弘“道”。他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要求自己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意思是坚信道而又喜欢学业,还要不惜用生命来保护道的完善。孔子甚至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此津津乐“道”,正是他“志于道”与安贫乐道精神的集中体现。 孔子把他的人生历程概括为“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也是他好学乐道与修身养性的漫长历程与既得成就。 2.为官参政与周游列国 五十岁的孔子自以为达到了“知天命(即天道)”的境界,可以从政治国了。于是他应邀出任管理鲁国国都的中都宰,一年后升任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和治安保卫司寇等工作,还曾“摄相事”(代理外交礼宾司),先后使鲁国从齐国手中收复了郓、灌、蒙三座城池。但在企图推行改革和实现自己政治主张时却处处碰壁,劳而无功。不得已,五十五岁的孔子带着十几个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希望有别的诸侯国能采纳他的施政主张。 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在从卫国到陈国的路上,被匡(今河南长垣县境内)人包围,身处险境的孔子坦然自若,以“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自勉。 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经过郑国都城的时候,不幸与弟子走散,被人嘲笑为丧家之犬,孔子听后连说:“是啊,是啊!”。 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一行在陈、蔡之间被人围困,粮草断绝数日,随行弟子也疲惫不堪,在此存亡危急之中,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绝。 孔子师徒历经卫、曹、宋、郑、陈、楚等国,四处游说达十四年之久(公元前497年 — 公元前484年)。虽然一路艰难备尝,但他的主张还是没有人接受,最后只好返回故乡。 晚年的孔子在鲁国主要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并完善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七十三岁的孔子离开人世,葬于曲阜城北。 3.创办私学与整理文献 孔子一生主要献身于教育事业,他不仅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先例,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而且从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办学原则,对学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身份贵贱、经济条件好坏,凡是虚心求学者一概加以教诲。据历史记载,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大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积极入世的社会责任感。其中颜回等人以德行著称、子贡等人以言语见长、子路等人以政事显名。 4.创立儒家学说和学派 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孔子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后来被孔门弟子及其后学发扬光大,从而形成为影响深远的儒家学说和学派体系。 二、孔子的学说与思想 1. 天道观与人性论 《论语·阳货》有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 《礼记·哀公问》中在回答鲁哀公“君子何贵乎天道”之问时,孔子说:“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 2.“仁”与 “礼”的伦理思想 ① “仁”的学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包含恭、忠、孝、悌、信、恕、智、勇、宽、敏等多种含义,但主要体现在“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两方面。 ② “礼”的学说——“礼”是当时典章制度与行为规范的统称。作为行为准则,“礼”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要求人们加强自身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符合“仁” 的要求,以达到“仁”为支柱的修己之学与“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融会贯通。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0e6f001008hoe.html ) - 孔子的生平与思想_上善若水_新浪博客 3. “大同”与“德治” 的社会政治思想——孔子崇尚“大同”社会,认为大同社会是真正德治的社会。 “德治”又称“德政” ,即“为政以德”,是以道德教化为主的政治主张,后来被孟子发展为“仁政”学说。 4.“中庸”的哲学思想——中庸具有中和、执中、持中、稳健、包容、调和的特征。“中”和“庸”的观念早已有了,而“中庸”合称成为一个范畴则始于孔子。 “执中”应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内心的“执中”就是仁,发于外便是:一是在极端中寻求平衡;二是避免“过”与“不及”;三是适可而止;四是和而不同,和为贵;五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5.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教育宗旨——“成人”教育。孔子的教学是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目的在于教育弟子“成人”。具体来讲,既要使学生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又要使他们追求仁、智、勇,知、意、情与真、善、美的全面发展。 ②教学原则——“有教无类”。对学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身份贵贱、经济条件好坏,凡是虚心求学者一概加以教诲。 ③教学内容——“六艺”与“六经”。孔子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礼、乐、射、御、书、数等六大学科,简称“六艺”;以《诗经》、《尚书》、《周礼》、《乐经》、《易经》、《春秋》等为基本教材,简称“六经”。 ④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启发式教学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师长之教与学生之学两方面。 从“教”的角度讲:首先提倡因材施教和言传身教,要求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同时倡导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从“学”的角度讲:孔子强调学思结合,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并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在教与学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上,孔子主张教学相长和尊师爱生,倡导“学无常师”且“当仁不让于师”。 三、孔子和儒学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局面,翻开了人类教育史的新篇章。他继承了夏商周的优秀文化传统,创造了 以“仁”、“礼”、“中庸”为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在内的 完整思想体系,创立了著名的儒家学说与学派。他的学说博大精深,自成一家, 饱含着人文理性精神,洋溢着与时俱进和历久弥新的变革气息。 孔子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坚持理想,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与人格修养。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学宗先哲,思接来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虽然孔子的学说受到不断的挑战,但其历史地位却不会动摇。 周、秦以下,伴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一个以中国文化为轴心,包括今天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日渐形成,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正是这个文化圈的精神核心。17—18世纪的欧洲,由于传教士带来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形成了长时期的中国文化热,使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新思想结合,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重要渊源。可见孔子思想对中国,对亚洲,对全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人类共有的珍贵文化遗产。所以,1984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005年9月29日,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作出决定,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H. 有什么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好资料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版本精神,文化的基权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

I. 尊重古代文化800作文素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与华夏民族的灵魂。身为一个纯正的中国人,应具备尊重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品质。

“杜甫很忙”曾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关于他的涂鸦在微愽上疯传与评论。突然,杜甫身穿巫袍,骑着扫帚化身为杜版的哈利·波特,或是他骑着白马“冒充”唐僧,更离谱的是被画成手扛机枪准备随时作战的士兵,一夜之间,网络上形成“两派”——支持方与反对方。关于此现象,正方认为恶意丑化杜甫形象是低俗、浅薄的行为。然而,反方反驳说:“杜甫涂鸦是孩子们开发想像力所创造出来的搞笑图片,而且借此机会可以扩大杜甫在学生中的了解度,以及让成年人回想起杜甫的生平事迹,因此不必太严肃。”

也许众多人可能只是为了娱乐,所以出现了杜甫门事件。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与亵渎。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生命力,流传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一定有保留下来的原因与意义。从象形文字到现代的简体字,从古典的汉字到如今的衬衫,从颠簸的马车替换成宽敞舒适的私家车,中国人的衣、吃、住、行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过节的传统却一直延续着,这是因为这些特定的节日只有中国才有,它们象征着中国的发展史,是历史遗留下的珍贵的产物。作为一名华夏子孙,我们不应过度推崇外国的节日与活动,譬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彩蛋等等,这些节日是那些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的碎片,倘若我们将这碎片捡起放在我们的躯体上遮住了自身的灵魂,那么我们既体会不到外来文化真正带来的快乐,本国文化也会被遗忘。如此下去,我们的“灵魂”变像一个破旧不堪的娃娃,全身上下都是补丁与线头。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虽然他在仕途上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但依然怀有自己的鸿鹄之志,时刻关心国家,做到真正的忧国忧民。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外最被推崇的了。只可惜两人相识太晚,作别亦是匆忙,当李白写完送别诗之后,李杜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而多情的杜甫此后一直处于思念友人的状态中。可以看出,杜甫既是一位忠于国家又是一名重情义的诗人。虽然我没有机会亲自去参观他当年居住的草堂,但,我想,那儿一定是神圣、庄严的地方,它残留着杜甫当年的思念与忧愁的气息吧!如此伟大的人应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佩,而不是因纯属娱乐让杜甫“很忙。”

尊重传文化,发扬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让我们的“灵魂”屹立在世界的正中央散发饱含五千年的风霜雨雪的中华民族之光!

阅读全文

与尊敬历史文化的资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