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24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是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也就是我们的成长期,它的意义深远。反帝国主义的同时也反封建主义。
Ⅱ “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北伐战争是一次来反对自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中国进入军阀混战的局面,人民渴望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军阀的黑暗统治。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两党实现合作。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全中国的纲领。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准备北伐。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担任先遣队,这是一支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队伍,他们英勇善战,敢打敢拼,多次报捷,赢得“铁军”的盛誉。北伐战争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援,西路军解放湖南,攻克武汉;中路军解放江西;东路军解放福建。到1927年初,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北伐军占领了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势力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蒋介石集团窃取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形成了新的军阀统治。
Ⅲ 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国民大革命在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基础上通过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
国民革命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它是近代史上真正的人民大革命,是中国社会主要革命阶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革命,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有史以来革命的最高点,是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新高潮。北伐战争是这场革命的核心,工农运动是这次革命的基础,革命势力席卷全国。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国民革命虽然没有取得最终胜利,却使中国人民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使中国共产党国民大革命在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基础上通过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
国民革命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它是近代史上真正的人民大革命,是中国社会主要革命阶级(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革命,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有史以来革命的最高点,是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新高潮。北伐战争是这场革命的核心,工农运动是这次革命的基础,革命势力席卷全国。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国民革命虽然没有取得最终胜利,却使中国人民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为人接受,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得以扩大,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为革命建立了新起点。
合:加强了各革命力量的联合,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的主张为人接受,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得以扩大,中共开始
Ⅳ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在怎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
大背景么···清朝灭亡后,随着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北洋军阀的混专战,使中国政治局面处于一片属混乱之中,且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日益加剧···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成立后与国民党联合,进行国民革命···
我其实是来赚分的···我只是个学生···想了一点课本上的乱写的···
Ⅳ 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年国民大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提高了政治觉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在这一次革命中,党明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一支自己掌握的军队,革命就不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
(5)国民革命誓师北伐的历史意义扩展阅读: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北洋军阀势力的迅速崩溃,工农运动的高涨,使帝国主义列强感到震惊。一方面,他们在中国集结兵力、制造事端,企图以武力相威胁,阻挡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他们拉拢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以“清党”为名,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同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Ⅵ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北伐战争 - 意义
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版,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权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指挥而言,主要是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北洋军阀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发扬长驱直入,运动歼敌,穷追猛打,速战速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军,补充扩大自己。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Ⅶ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是在是什么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
清朝灭亡后,随着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北洋军阀的混战,使中国政治局面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且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日益加剧···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Ⅷ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有什么历史意义
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中国的例子(另一回次是明朝对元朝的答北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6]。
五卅运动爆发后,随着中国国民党北伐运动的推进以及成功,中国反帝国主义爱国民族运动空前高涨,收回租界、收回教育主权、反西洋、反基督宗教和反帝国主义势力的运动如火如荼,但是北伐长期造成的国力日渐衰弱和自己中国人自相残杀的后果,使得日本三年后却发动了九一八事件和八年抗战的主因。
包遵信认为,“北伐”只是孙中山《建国大纲》中所设想的军政、训政和宪政三步骤中的“军政”,是以武力扫除一切施行宪政之障碍,北伐是孙中山希望在中国实现宪政的第一步。
Ⅸ 国民军的誓师北伐
1926年7月4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国民革命军在宣言表达了中国国民党“为国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的决心,号召全国民众群起而助其革命一举成功,并坚信国民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北伐誓师典礼,誓师大会在广州东校场隆重举行,党政军负责人和各界民众5万余人参加大会。国民政府代表主席谭延闿授印,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吴稚晖授旗,蒋介石谨受宣誓毕,致答词,并举行阅兵式,由李济深任总指挥,张治中任司礼。蒋介石发表宣言、通电和告广东军民书等,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名义,宣告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北伐军兵分3路,西路军为主力,担任正面作战,兵力约5万,进攻两湖,直指武汉;中路军保障西路侧翼安全,进攻江西孙传芳部;东路军向敌兵空虚的浙闽进军。第五军留守广州根据地。
出师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序列
国民军总司令蒋介石
总参谋长李济深
总参谋次长白崇禧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
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党代表汪精卫副党代表李富春(中共党员)
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中共党员)
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党代表廖乾吾(中共党员)?
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副党代表李朗如
第六军军长程潜 副党代表林伯渠(中共党员)
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闳(留守广西)
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
Ⅹ 誓师北伐意味着什么
国民革命军北伐,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专为主力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属统一战争。因其战争过程由南向北进行,故又常简称为“北伐”,或称“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复合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至此,国民革命军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