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澳门历史文化解说词

澳门历史文化解说词

发布时间:2021-03-03 04:26:59

① 澳门历史街区蕴涵了哪些文化

澳门历史街区保存了澳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是我国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并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街区。同时也是西方宗教文化在我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的重要见证,是上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澳门自16世纪中叶开埠之后迅速崛起,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与交汇之地,澳门凭借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有利地位,在积极主动地引进西方文化和输出我国文化的同时,致力于中西文化的融合与贯通,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现象。

在宗教方面,澳门逐渐兼容接纳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在澳门文化中也包括了中西不同的宗教。作为西方天主教文化在我国的最初传播之地,中西文化首先在宗教领域展开,并一直都共生共存。

在清朝雍正皇帝禁教之前,澳门不仅有西式的教堂,比如圣母小堂、玛尔定堂、三巴寺等,也有随处可见的中国式寺庙,影响较大的有妈阁、莲峰庙、普济禅院、观音堂等。这些教堂与寺庙在澳门的土地上互相融合,井水不犯河水,和谐地共存着。

在文化方面,出现了西方传教士中化和澳门中国天主教徒西化的现象。如被人们称为“西方汉学鼻祖”的利玛窦到达澳门之后,开始学习汉文,讲汉语,并着汉装。入天主教的我国教徒则取葡萄牙名字,穿西服,做礼拜。

在语言方面,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就有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在澳门,汉语、葡萄牙语、粤语、英语等各国语言都可以使用,并且出现了葡、粤两种语言相互融合的现象。

中西语言文字的交流,也伴随着外国人编写的汉语学习用书,如《华英字典》、《广东省土话字汇》、《汉语网络词典》、《简易汉语教程》、《广东方言文选》等的不断出版而加快了步伐,可见当时中葡语言交流的普遍。

在风俗习惯方面,中西风俗在澳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据《澳门纪略》记载:入教的澳门人“渐染已深,语言习性,渐化为夷”。不少中国人接受了西方的风俗和习惯,还有不少传教士也按照我国的风俗习惯生活。

如在《澳门纪略》的《三巴寺僧图》中,就画着一位西洋教士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大袖衫,腰系织带,足履双脸鞋,一副明代儒士的装扮。

而在耶稣会在澳门设立的教堂三巴寺中,寺内的僧众从明朝至清朝,一直都保持着利玛窦着儒服儒冠、讲汉话、习汉文的传统。

在婚姻方面,澳门不少家庭在婚姻仪式中都采用了中西并用的方式。结婚时,新郎和新娘先穿唐装旗袍,拜天地祖先,敬父母长辈,然后再穿着西装和婚纱,到教堂行礼,接受神父的新婚祝福。

这表明,中西文化兼容已经融入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中。此外,澳门中西居民互通婚姻的情形也非常普遍。

据《澳门纪略》记载,自明代以来,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得一唐人为婿,皆相贺。”这种中西血统的混合,既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结果,也是中西文化深层交融的表现,这在素有“中西文化大熔炉”之称的香港也是非常罕见的。

在乐器、绘画方面,来自西方的音乐和绘画都是通过宗教仪式而传入我国的,主要有风琴、铜弦琴和西洋军乐。

清康熙年间,有很多关于西洋风琴的记载,还出现了采用我国文学传统的描写方法来描述西洋风琴效果的《西洋风琴诗》。清朝副将郎亦傅巡边到澳门之后,欣赏了西方教士的演奏之后,竟然仿制了一架在音色方面超过原器的风琴,并打算进献给朝廷。

同时,澳门也出现了诸如亚历山大、马生、韦伯、柏黎、孔夫顿、义律、钱纳利、波塞尔等著名的西方画家。这些画家用西方的绘画技法描绘澳门的风物,然后出口到西方,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写下了珍贵的篇章。

西方文化自16世纪中叶在澳门与我国文化相碰,经过数世纪高密度的社会空间互动后,共生共存,最终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地步。

在澳门,居家过日子,门前一定要立个土地神牌位,每日敬供,香火不断。开张举行庆典之前,要舞龙耍狮,摆放供台,点香乞祖保佑。新船下海,要燃放鞭炮,求助平安。传统节日,更是祭庆有加。各种传统节日在澳门被过的如火如荼。

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和明崇祯时期的妈阁和普济禅院,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在澳门立足扎根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闽、浙、粤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特质,是澳门本土文化的基础。

中西风俗在澳门相互影响、融合,人们既可以过圣诞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也可以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我国传统节日。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的节日,在澳门必定要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

尤其是春节,所有的准备活动在节前的好多天就已经连续展开,从大年除夕晚开始至年初一的凌晨时分,澳门居民会大批涌向妈阁,进行还愿或为来年祈求昌盛平安的事宜。人们还在指定的范围之内鸣放爆竹和烟花庆祝,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每年农历端午节时,在新口岸海面、水塘角海面和西湾对开海面都有龙舟竞渡。此外,每逢与西方宗教、传统习俗有关的节日,如“圣体耶稣大出游”“圣母花地玛出游”“娘妈诞”“醉龙醒狮大会”等,也举行庆祝活动。

或者是露天搭台表演戏曲、粤剧,或者是在教堂内举行宗教弥撒及圣像出游,形式多种多样,充溢着异常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

在葡萄牙人定居澳门的400多年间,澳门不但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以华人和华语为主的社会,而且在1887年12月清朝政府与葡萄牙签订《和好通商条约》之前,澳门一直都在中央帝制的管辖之下,按例向国家缴税纳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西方文化虽然传入澳门,却始终没有登堂入室占据统治地位,它的存在仅仅体现在建筑风格、饮食癖好和习俗相貌等表层的文化上。

而真正支配澳门人思维、观念的中庸尚和、忠孝礼义等的文化积淀,依然来自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支撑澳门文化的基石与主流。

澳门是东西方文明最早在东亚地区交融的场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在这片土地上共存。

② 澳门的历史

澳门地区从近几年的考古发掘,特别是十多年前及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几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类文物,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门一带的地区劳动、生息。澳门、路环、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国大陆的原始居民足迹所到之处。在商周时期,古代居民已在这些地区居住活动,所以,澳门、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簋、罐以及战国时期的陶器等。
南宋末年始有华民定居]一千几百年内,澳门地区虽然有人迹所及,但毕竟还只是舟船随季候风寄泊之地。人们推测澳门半岛之有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当几十万南宋军民乘船长驱到达澳门一带,有的可能踏上这片半岛汲取淡水、寻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将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召集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虫右加豪)镜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点了。

[葡人未来澳已有妈阁庙]在明成化年间,由居澳的福建莆田、泉州以及广东潮汕等地的居民集资,兴建妈阁庙。 始建时的妈阁庙,位于娘妈阁,初名海觉寺。妈阁庙历史逾五百年,葡人商船最早来澳的,是在妈阁庙涉头登岸,询问居民地名。据说"马交"(MACAU)之名乃由此而来,实为闽语娘妈的一音之转而至。妈阁庙是天后庙,是澳门三大古庙之首。未有葡人来澳,便已有妈阁庙,便已有华人居澳。

③ 澳门的历史背景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她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澳门因此被称为蚝镜。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著於《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名字源於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於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在后来的四百多年时间里,东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

澳门自1999年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依据澳门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在“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门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而澳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会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续。

澳门的面积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亚洲人均收入比较高的地区。

澳门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几百年来,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④ 澳门的历史资料300字

澳门历史:

澳门由秦朝起成为中国领土,从明朝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也是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

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略的,是当前葡国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于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合共四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澳门历史文化解说词扩展阅读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

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这个名字源于妈祖,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

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为五星莲花绿旗。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其长和宽之比为3:2。五颗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含苞待放的莲花是澳门居民喜爱的花种,既与澳门古称“莲岛”,旧称的“莲花地”、“莲花茎”、“莲峰山”相关,又寓意澳门将来的兴旺发展;三片花瓣表示澳门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两附属岛屿组成;大桥、海水反映着澳门自然环境的特点。底色象征着和平与安宁,寓意澳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

⑤ 有关澳门的历史资料

澳门由秦朝起成为中国领土,从明朝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也是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 澳门古称濠镜澳,与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粤海屿之地。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590年(隋朝开皇十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东莞县辖。自南宋开始,澳门属广东省香山县。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 自古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的澳门自被葡萄牙侵占以来,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拥有特权或特殊地位,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满;从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杀总督亚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略的,是1999年前葡国 19世纪画家钱纳利笔下的圣保禄学院
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合共四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1993年3月31日,全国人大于北京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市名由来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金莲花标志
澳门这个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即妈祖,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于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天后,名为妈祖阁。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5000年前的先民足迹
澳门地区从近几年的考古发掘,特别是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几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类文物,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门一带的地区劳动、生息。澳门、路环、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国大陆的原始居民足迹所到之处。在商周时期,古代居民已在这些地区居住活动,所以,澳门、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簋、罐以及战国时期的陶器等。
南宋末年
一千几百年内,澳门地区虽然有人迹所及,但毕竟还只是舟船随季候风寄泊之地。人们推测澳门半岛之有大量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当几十万南宋军民从福建败退乘船长驱到达澳门一带,有的可能踏上这片半岛汲取淡水、寻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将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召集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濠镜等地,已是定居的 澳门威尼斯人酒店
居民点了。 自此以后,澳门始稍有人烟,但由于地方细,耕地缺,物产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直至十六世纪中叶,即明世宗嘉靖年间,澳门仍然是荒凉一片,人烟稀薄,只有舟船寄泊。 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门南方,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约前3世纪:秦始皇一统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 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 1640年:葡萄牙摆脱西班牙统治后,因澳门未曾投降于西班牙,澳门被授“天主圣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称号。 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当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国交澳门地租及占领关闸。 1849年8月29日:华人居民沈志亮刺杀亚马留总督。 1851年:葡萄牙人占领氹仔。 1863年:葡萄牙人侵占塔石、沙冈、新桥、沙梨头和石塘街。 1864年:葡萄牙人占领路环。 1868年:清政府提出用100万两白银收回澳门主权,葡萄牙人拒绝。 1869年:澳门设立第一家邮局。 1874年7月22日:澳门遭遇特大台风,八千多人死亡,超过二千艘船只沉没。 1875年5月31日:澳门遭遇特大台风,多人无家可归。 1879年:葡萄牙人占领龙田村。 1883年:葡萄牙人占领望厦、荔枝湾、石澳及青洲。 1883年至1885年:澳门每年进口九万担鸦片,其中两万担是走私鸦片。 1887年:葡萄牙政府和清政府先后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区治理它处无异”。 1896年:葡萄牙企图再占领附近的大小横琴岛,但不成功。 1902年:大西洋银行在澳门开业。 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并划定澳门的界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葡萄牙属中立国以及大量日侨居于巴西,所以没有被日本占领。 1926年:葡萄牙发生政变。同年年底,巴波沙上任澳门总督,是澳门第一位文人总督。 1929年:澳门邮政大厦落成,自动电话在澳门开始使用。 1955年:葡萄牙颁布《澳门海外省组织法》。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确定澳门为旅游区,特准设赌。 1961年11月:澳门政府颁布《承投赌博娱乐章程》。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政变,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国的领土。 1974年:澳门首条陆路连接工具──澳氹大桥落成启用。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订。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⑥ 澳门的历史资料

  1. 澳门地区的考古发掘,特别是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几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类文物,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门一带的地区劳动、生息。

  2. 澳门、路环、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国大陆的原始居民足迹所到之处。在商周时期,古代居民已在这些地区居住活动,所以,澳门、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簋、罐以及战国时期的陶器等。

  3. 澳门先秦属百越地。从秦帝国起就成为中国领土,属南海郡。澳门古称濠镜澳,与广州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越海屿之地。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

  4. 590年(隋朝开皇十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广州东莞县辖。自南宋开始,澳门属广东省广州香山县。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元代属广东道宣慰司广州路,路治广州,明代属于广州府,清朝后期前属广肇罗道广州府,道治肇庆,府治广州。

(6)澳门历史文化解说词扩展阅读

澳门(葡语Macau、英语Macao),简称“澳”,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北邻广东省珠海市,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临中国南海。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贰岛组成,陆地面积32.8平方公里,总人口65.6万(截至2018年3月)。

澳门特别行政区(北纬22°11',东经113°33')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岸,隔海东望即是香港,北方的澳门半岛连接广东珠海,而南方则是氹仔、路环和路氹城所组成的大岛,属海岛市,暂未有正式的名称。

澳门的总面积因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扩大,已由19世纪的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32.8平方公里(包含2009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澳门填海造地360公顷合3.6平方公里的澳门新城区),面积约是华盛顿特区的1/6,新加坡的1/22、香港的1/34。澳门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两个离岛。

⑦ 阅兵式——河南花车方阵解说词

河南方阵的彩车主复题名为制“花开盛世”,整个彩车长15米、宽6米、高10米,将于整个游行队伍中第44个出场。
整个车身像一个巨大的摇篮,摇篮正中,摆放着被祥云环绕的宝鼎,象征着厚重的中原。
摇篮四周,牡丹怒放,金色的麦穗构成摇篮的边沿,象征着国泰民安。
底部翻腾的黄河浪花,给人以向前的力量。
车头,花环形牡丹托起了两个金黄色大字——“河南”。
车尾,是一朵设计夸张、造型别致、高高翘起的牡丹花,上扬的花瓣高达9米,仿佛迎风张开的巨帆、蓄势待飞的凤凰,达到视觉效果的高潮.

⑧ 澳门历史简介20字

澳门先秦属百越地。从秦帝国起就成为中国领土,属南海郡。澳门古称濠镜澳,与广州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越海屿之地。

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

澳门半岛之有大量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当几十万南宋军民从福建败退乘船长驱到达澳门一带,有的可能踏上这片半岛汲取淡水、寻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将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

召集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濠镜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点了。

自此以后,澳门始稍有人烟,但由于地方细,耕地缺,物产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直至16世纪中叶,即明世宗嘉靖年间。

(8)澳门历史文化解说词扩展阅读:

背景:

早在明朝,葡萄牙人已开始在澳门进行贸易和修建洋房居住。1583年,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经明朝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门议事会进行葡萄牙社区的自治管理。

但葡萄牙仍每年付白银予明政府与其后的清政府为地租。由于澳门有葡萄牙人聚居和日本倭寇的活动,明朝于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香山知县蔡善继以《条议制澳十则》加强对澳门的管治。

1614年,朝廷接纳两广总督张鸣冈的上书,加强澳门的军事防范。1616年,葡萄牙任命卡洛告为澳门总督(简称:澳督),但并没有到任。1623年,葡萄牙任命马士加路也为澳督。

并正式到澳门就职。最初只负责澳门防务,澳督官邸亦设于大炮台。1749年(乾隆十四年),清政府颁布《澳夷善后事宜条议》以完善对在澳外国人的法律,并将其葡文石碑竖立于议事亭。

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长以葡萄牙女王名义发布《王室制诰》后,议事会逐渐失去大部分权力,作为葡萄牙国家代表的澳门总督的权力则不断扩充膨胀。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后,葡萄牙派代表与清朝钦差大臣爱新觉罗·耆英谈判,要求豁免地租银,并由葡萄牙军队驻防澳门半岛。

清政府断然拒绝葡萄牙的要求,但维持已给予葡萄牙的各样优待。及至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除容许外国商船停泊进行贸易活动外。

更拒绝向清朝政府缴纳地租银。1846年4月澳督亚马留上任后,随即推行一系列殖民统治政策。1846年5月,亚马留单方面宣布对澳门华籍居民征收地租、人头税和不动产税。

把只对葡萄牙居民实行的统治权,扩大到华籍居民。亚马留之举引起驻澳的清朝官员的严重抗议与交涉。从1849年开始,亚马留将清朝官员赶出澳门和捣毁清朝海关。

并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银。亚马留的举动,进一步激起了华籍居民的民愤。亚马留在同年8月22日被刺杀身亡。1862年葡萄牙曾与清政府草签《中葡和好贸易条约》。

欲将澳门地区转为葡萄牙之属地,但被发现而告终。直至1886年(光绪12年),葡萄牙与英国代表藉鸦片缉私征税的合作与清政府谈判。

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先后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和好通商条约》,条约列明:“由中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

为避免主权彻底丧失,清政府保留了将澳门让与他国的权利,葡萄牙若想将澳门让与他国,必须经过中国同意。

澳门市名由来: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

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

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的金莲花标志澳门这个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即妈祖,她又名娘妈。

据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渔民处于危难。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

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天后,名为妈祖阁。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

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⑨ 澳门历史介绍 50字

澳门总面积共32.8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是“世界四大赌城”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阅读全文

与澳门历史文化解说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