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长征为什么要过草地和雪山
因为那时没别的选择,只有那么一条路.
⑵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内十四个省,历经容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⑶ 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长征,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老人家的原话,言简意赅却寓意深远。在70年后的今天,这段话仍是对长征最精辟最全面最权威最生动的诠注。
长征毫无疑问是不朽的,长征精神也确实需要发扬光大,可长征对于70年后的我们还有没有意义呢?当然有,而且很多!但大多数国人渴望听到清新一点现代一点现实一点的长征精神,一种用老百姓的语言讲出来的长征精神。
在我这个小字辈看来,长征首先是人与三种极限的斗争:一是与人的生理极限的斗争,二是与人的心理极限的斗争,三是与自然极限的斗争。先说说理由 :
一、长征是人与人的生理极限之间的斗争。
长征为时一年,走了两万五千里,途中作战两万多次,可以说是无时无刻的不面临着战斗。有的是一天之中几次战斗,有的战斗一打就是几天。战斗间隙就是那漫长的行军,极少有休整时间。
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位战士壮烈牺牲。”这还是平均数字,急行军时还要惊人。拿飞夺泸定桥为例,红军战士以疲惫之躯,一昼夜强行军二百四十里,而且还都是崎岖蜿蜒的山路,非战斗减员非常大。这是对人的生理极限的挑战,即便是没有战斗,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项运动能如此考验人的生理机能。
二、长征是人与人的心理极限之间的斗争。
长征途中每天都有人生病,有人掉队,有人牺牲。每时都有可能被子弹击中,每刻都有可能被疾病吞噬,途中不停的有战友掉入万丈深谷和茫茫沼泽,一觉醒过来后就会发现同伴悄悄的离去,一坐下去就会有人再也站不起来。最痛心的莫过于那些经过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军战士,敌人疾病雪山草地都未能将他们征服,几个带着麸皮的馒头却夺去了他们无比年轻的生命(长时间的饥肠辘辘早已使肠胃薄得像一张纸,再加上极其匮乏的医疗条件,才会有这种悲剧发生)。这种心理挑战不是一天,而是368天!
诸君不妨自问一下,你能迎接这种心理极限的挑战吗?
三、 长征是人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斗争。
气候除了热带和极寒带,地表除了沙漠和海洋,连续走了368天共计2万5千里,红军什么都经历了。如果能有人比他们经历得更多,那就只有极少数职业探险家了。但红军是一支执行武装任务的军队,不是职业探险家。而且他们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药品也没有装备,更没法和职业探险家们比。这是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殊死抗争,不管是谁想要否定都只能是睁着眼睛说梦话。
这样看来长征就不难理解了。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这就是长征带给70年后的人们的第一认识或感性认识。现在不是流行野外生存、极限运动吗?这些运动的目的不就是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吗?
当然这未必能让人人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个喜欢安逸生活的人更是无法理解。现在很多国人只对现实感兴趣,对过去对未来没有兴趣;只对享受赚钱感兴趣,对吃苦付出没有兴趣;只对有利可图的感兴趣,对事不关已的没有兴趣……这样的人,有资格谈论长征吗?
至于对长征的理性认识,现在有些不同意见。但在遥远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上刀山下火海,心甘情愿毫无怨言的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这种精神即使你不能认同,也绝对应该尊重。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一点精神将一事无成。长征是波澜壮阔的史诗,是无与伦比的传奇,它前无古人,它后无来者,它既不可复制,更无从假设。尊重客观事实,才是我们尊重历史的唯一选择。
将这种朴素的认识加以升华,就是一种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种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小部分人的精神,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一种默默奉献不图任何回报的精神,一种舍弃名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精神,一种大公无私、宁死不屈、甘当苦行僧的精神,是一种排除万难不惜代价夺取最后胜利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这样的精神,尤其是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缺乏过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演过很多次,这种精神一直在保佑民族前行。正因为中华从来就不缺乏忧国忧民、高风亮节、以天下为已任之士,所以华夏能繁衍生息五千年而不止。他们的名字都被记在书中,颂在口中,听在耳中,刻在心中。他们的精神与长征精神相同之处不是太多太多了吗?所以长征精神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特例,它是中华深厚的人文积累的必然,是民族精神气节特性凝聚的必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集中爆发的必然,没有这种底蕴就不可能有空前绝后、惊世骇俗、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向长征途中的烈士致敬!向所有掩护、帮助红军的国人致敬!向所有老红军致敬!您们的壮举写就了一个词叫长征,您们的意志凝聚了一种力量叫长征精神,您们的业绩将永永远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行,您们的名字将永永远远和巍巍华夏一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⑷ 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 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使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我要学习红军勇敢无畏、吃苦耐劳的精神。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努力克服,学好本领,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材。
⑸ 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故事
介绍一个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参考资料: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6/10/05/001426090.shtml
12岁就参加红军的邓岳当年是个人见人爱的红小鬼。长征途中因患疟疾,被部队发了10块光洋动员就地复员当老百姓。倔强的邓岳坚决不干,咬着牙坚持行军。有一天突然发作,躺在路边抽搐。正巧一辈子都爱跟孩子扎堆的陈赓骑马路过,心痛得不得了,“这不是小邓吗?赶紧上我的马!”邓岳知道陈赓也是拖着一条残疾的腿,死活不肯。自己常常都是大孩子的陈赓怎么也说服不了这位执拗的小战友,只好让他牵着马尾巴跟着走,马蹄溅起的泥土糊了他一脸,他就闭着眼睛跌跌撞撞地跟着走了一路。
经过诸多类似的艰难困苦,以及无数次与倒在雪山草地的战友洒泪而别,他用一个孩子稚嫩的双脚,量完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终于走进了黄土高原上那个有着一座宝塔的小城。
而当今许多相同年龄的小皇帝,还在铺天盖地的营养品中挑挑拣拣呢。
走过雪山草地的孩子却比他们都生长得迅速、健康、强壮。
邓岳,出息成了一个机智果断的指挥员,一个毛泽东赞赏的“勇敢而明智的英雄”。
1955年,邓岳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参考资料:http://bbs.ent.tom.com/forum/view_thread.php?forumid=208&threadid=4690
⑹ 请问红军当时为什么要翻雪山过草地
红军当时翻雪山过草地有以下几点理由:
1、可以避开人口稠密的持敌视态度的藏民地区,受到干扰更少。
2、国民党不敢进雪山、草地,国民党无法有效围追堵截,避免了战斗损失。
3、翻雪山过草地,可以最短时间内,和红四方面军会师,获得最佳的北上抗日路线。
4、可以出其不意,国民党军队预料红军不敢进雪山草地,可事实上,红军偏偏去了,保存了实力。
(6)雪山草地历史长征意义扩展阅读:
四川省省委党史研究室整理的史料,中央红军先后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昌德山、打鼓山5座海拔4100米以上的雪山,加上红四、红二方面军,红军翻越的4000米以上的雪山多达67座。
横亘于四川宝兴县与小金县之间的夹金山,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以后红四方面军又两过此山。
夹金山主峰海拔4200米,山顶终年积雪,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有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度过了雪山的艰险,还有被称作陆地“死亡之海”的草地在前方考验着红军。红军走过的川西草地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每年5月至9月正值雨季,草地沼泽泥潭无路可行。
红军将士不但要经受严寒、饥饿、高山反应等极限身体考验,还要随时准备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指战员官兵平等、团结友爱、舍己救人的故事每天都会发生。
他们能够胜利翻越雪山、走出草地,证明了这是一支不同于任何旧军队的,真正‘支部建在连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人民军队。”
⑺ 重走长征路的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⑼ 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这件事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征艰难的历程,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先进性本质。
⑽ 红军长征的意义
意义:
1、通过红军长征确立了毛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