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西省余干县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江西省余干县的历史名人有:
汉朝的长沙王吴芮、十万户列候梅娟、理学家张内遐、张吉、胡居仁,容
宋代右丞相赵汝愚,礼部待郎李伯玉等。
唐代刘长卿、蒋士铨、韦庄,宋代王十朋、黄庭坚、辛弃疾、米芾、朱熹;明代李时珍。
余干县位于江西东北部,居信江下游,鄱阳湖南岸,全县总面积 2330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场,总人口90.5万。全县有耕地72万亩,山地79.1万亩,湖滨草地21.5万亩,水面80.6万亩,可养水面36万亩。这里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有广阔的、优质的进化性第世纪红壤土,有丰富的瓷土资源,黑陶、银陶全国独有。这里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7.9℃,适应各种农作物生长。
② 有人知道江西省余干县枫港乡禾山村梅峯殿的历史由来吗
枫港简介:枫港乡是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包含的一个乡。在在。枫港乡,历史上是兴乡县(进贤)商贸往来的民间传统通道,“乌港”曾声誉
远播,境内四面环水,湖泊草洲众多,自然环境,种植条条件十分件优越。农贸集市有枫港、禾山、大屋塘、郭坪四个,以自然农业、畜禽业、水产业等为主要产
业,以桑蚕、莲藕、葛粉、野鸭等传统种养为优势产业是一个草青水秀,物产丰饶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乡人民政府驻本乡经济中心枫港村委会、余朱公路
旁,伴随着龙津大桥的竣工通车和枫富联圩的建设完善,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根本改善,区位优势骤然突显。
余干县辖乡。1959年为枫港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信江西支南岸,距县城14公里。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辖枫港、白家圩、李湾、傅家弄、西坪、号嘴、芹湖、南坪、攸坪、大潍10个村委会。信江西支沿北部边界西入鄱阳湖。农业主产水稻、芦笋。有粮油加工、锅炉厂和水产场等乡镇企业。
禾山乡地处江西省余干县西南隅,东邻信江,西毗鄱湖,离县城15公里,东连江埠乡,北接三塘乡,西界进贤县,南靠枫港乡。全境5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51个村组,58个自然村,户籍人口2.09万人,全乡到2003年总户数为4050户,党员人数410人,有中心小学11所,初级中学l所。禾山乡共有耕地面积1786亩,其中旱地5670亩,有湖洲草坪2万余亩,水面面积12116亩,山林面积630亩。乡人民政府驻禾山村禾山新街。禾山乡域为信江区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北依鄱阳湖。鄱阳湖是世界第一大淡水湖,候鸟聚居地,是省级自然保护区。禾山到南昌、鹰潭交通方便,通往禾山的交通枢纽-——大桥即将开工,大桥建成后,禾山到县城只需十几分钟。水路、陆路交通便捷。全乡通讯事业快速,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电话入户率达90%。
经济发展
2005年,禾山实现GDP达5750元,财政收入29.8万元,完成任务101.36%。农民人均纯收入1685元。招商引资实现了工业项目入园的突破。种养殖业立体发展模式正在凸现。
农业发展
禾
山是个农业大乡,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效益农业取得初步成效。乡党委、政府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加大投入,加强服务,出台农业激励新政策,完善土
地流转机制等多种举措。至去年完成土地流转1000多亩,经济作物5000多亩,蚕桑面积400亩,水产养殖3000多亩。形成优质米,淡水鱼虾,商品
猪、鸭、鹅、农产品加工等多种示范和生产基地,促进了效益农业质和量的新突破。全乡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和麦皮岭分洪道圩堤达标工程,修建涵闸多处,电排
站10多个,使全乡农田基本实现排灌自如,田路村渠相配套,农机化作业程度高的园区化新面貌,极大地改善了农业条件。
③ 余干县的传统节日有什么特色吗拜托,帮帮忙
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时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当中,它们层层积淀了并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
永恒不变的祈福纳祥主题。考察各大传统节日的起源与重要的节俗活动,几乎都与原始崇拜、巫术有关,春节的大傩,元宵节的太一神祭祀,清明节的禁火,端午节的插艾、饮菖蒲酒、雄黄酒,中秋节的祭月,重阳节的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腊八节的腊祭等等,几乎无一例外地表达人们远离灾疫的强烈愿望;传统八大节日中有元宵节、中秋节两个节日都以十五月圆为节期,以象征团圆美满的元宵、月饼为美食,再加上春节这一最隆重的节日,都以阖家团圆为主旋律;还有在节日中形成的一套吉祥语、祝福语,如“长命百岁”、“年年有余”、“步步登高”、“吉祥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无一不表达获得吉祥美满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成为中国老百姓千古不变的民族文化心态,缭绕萦回于节日民俗生活之中。
贯穿始终的伦理道德意识。传统节日活动中,处处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因素,它在传播道德规范、塑造人的品格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养成作用。首先,传统节日中渗透着浓郁的敬老爱幼的家庭伦理意识,如年节中给年长者拜年,各种祭祀活动中对祖先的礼敬,节日宴席上长幼座次的排定,给孩子买新衣裳、给“压岁钱”,端午节给孩子系五彩线、香荷包,中秋节给孩子买“兔儿爷”等,无不表现出对年幼者的悉心关爱和体贴。七夕节对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的赞美和认同,反映了对爱情忠贞的美德的态度与观念。其次,传统节日中也渗透着浓厚的人际和谐的群体意识,不仅年节中有很强的亲戚朋友拜年问安的习俗活动,其他节中还以节令美食为人际往来的最佳馈赠,甚至到了现代人们还利用卡片、电话、手机短信、网络邮件等现代化工具进行节日问候。其三,传统节日中还渗透着浓重的社会道德情感意识,传统节日中有一类是以纪念古圣先贤为主题的节日,如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反映出强烈的爱国的道德理念;中秋节关于八月十五送月饼造反的传说,反映了反抗强敌、维护和平的社会道德理想;寒食节对介子推的纪念,反映了人们推崇居功不自傲的人格与美德。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儒家思想的教化当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儒家文化是精英文化,广大普通民众对这种精英文化能够心领神会的人恐怕很少,他们更多的是靠生活民俗的塑造和养成。而岁时节目具有这样的优势,它蕴涵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因此,在道德教化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无法磨灭的农业文明印记。岁时节日具有中国农业文明的详明印记,反映了农业社会生活的规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度之一,传统岁节中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应农业生产的需要确定的,与农事生产息息相关,是古代劳动人民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丰富多彩的节日,也都具有鲜明农业文明印记。如八大传统节日中的春节源于上古时候丰收吉庆活动,清明节突出天气回暖,绿草萌生,具有提醒人安排春耕生产的意味,七夕节中两位主人公牛郎、织女,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传统农耕生活模式,腊八节祭祀的诸神,其职责都是保护人们农业生产顺利。其他节日如二月二龙头节,是乞求一年风调雨顺的节日,春秋的社日是专门祭祀土神与谷神的节日。古人还将从正月初一始,定为鸡、狗、猪、羊、牛、马、人、谷日,是家庭畜牧业和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的写照。正因如此,我国从古至今广为流传的许多关于岁时节日的谚语,都鲜明表现了这一特点,如“干冬湿年,禾谷满田”,“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周而复始的心理调节契机。不难发现,我国各个传统节日不论它最初发源时出于什么目的,但在不断发展演变之后,沉积下来的最重要的主题就是欢乐、放松、追求吉祥如意等,包含了丰富的娱乐、喜庆的内涵和永恒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即使像端午节祭屈、清明节扫墓祭祖这样以悼念死去的人为目标的节日,也被龙舟竞渡、郊野踏青这样的娱乐性活动占据了主要地位;传统社会禁止男女之间的往来,限制自由恋爱,但是却在七夕节安排了一个闺中少女月下看牛郎织女相会的机会;传统社会妇女生活在最底层,她们不仅不能人身独立,还要忍受来自丈夫、公婆、族人的虐待和折磨,但却在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安排女子回家休息,暂时得到修养生息;由于生产力低下,男男女女几乎天天在劳作之中,但却在正月里提出了做活的禁忌,使人们在民俗禁忌中得到休息和调养。总之,在这些节日中,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种种规范,都利用岁时节日进行了冲击,使人们得到暂时的放松和心理调节,缓和了紧张的情绪。
沉积于心灵深处的民族认同载体。传统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它是民族文化的最有代表性的承载体,是民族共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心理模式的集中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传统节日是民族的文化标志和精神纽带,不仅生活在本土中的人们通过共同参与的节日风俗活动来证明自己是民族的一员,数千年没有改变,即使身居异国广大华侨,至今仍有许多人保持着它的深厚影响,成为他们心向祖国、不忘祖宗的强大精神动力。如美国许多城市的唐人街,始终保持着过中国传统的春节,他们也和国内的同胞一样,春节时守岁、放鞭炮、舞龙灯等等,这一切都是在向别人昭示自己是炎黄子孙。可以这样说,传统节日习俗带给他们的是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毫无疑问,节日文化是展示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它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与侧面,深刻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风貌,反映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精神气质、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尤其在当今时代,当我们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势进逼的状态下,节目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软实力,更应该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④ 上饶市余干县过年有什么风俗
一、贴春联
春节期间,多数人家贴春联年画,象征瑞祥。写春联讲究门第身份,贴年画讲究地方和图。如贴在水缸上的画鱼,象征年年有余(鱼);贴在米囤上的画粮食,象征五谷丰登;客堂上悬挂福禄寿三星图,象征子孙满堂、长命富贵。
二、年夜饭
祭祖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这也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年夜菜肴有些是必上的,比如韭菜,意喻长久;鱼丸肉丸,意喻团圆;全鸡,意喻一家安全;菜头,意喻彩头;油炸食品,意喻兴旺 …… 年夜饭要慢慢吃,并且每一样都要尝一尝,平时不喝酒的,这时也要喝上一二口。
此外,吃年夜饭前要关门、放鞭炮,此时不便外人打扰,如果这时去敲邻居家的门,人家会愠怒的。
三、除夕守岁
在上饶余干,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饭之后,全家团聚在一起闲聊、看春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四、开门爆竹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所以,年前都要备好烟花爆竹。
五、拜年
每年从大年初一开始,小辈都会去给长辈们拜年,拜年是一种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⑤ 余干县有什么特产
【名优特产】余干县为上饶市西部农业大县,物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回多,素有“鱼米答之乡”之称。境内土特产主要有余干枫树辣椒、余干乌黑鸡、藜蒿、黑芝麻、粉丝、芡实等农特产品,有鄱阳湖银鱼、酒糟鱼、黑蚬、青虾、鳜鱼、河蟹、乌鱼等珍稀水产品。
⑥ 余干县县名由来的典故或原因
汉置余汗县,南宋改为余干县。据《通典》:“越之西界,所谓干越,越之余也。”据《旧唐书·地理志》:“古所谓汗越,隋朝去水。”王先谦曰:“汗干字通。”余干,似指古越人之一部,一说“越人谓盐曰余。”
⑦ 江西上饶有什么悠久的历史文化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上饶万年县仙人洞就有人类的生版产活动;余干县华林权岗小石山的洞窟里,曾刻有尧舜时期记录治水的古篆文。截至2006年,上饶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475处,其中古文化遗址121处,古建筑966处,古墓191处,古窟寺及石刻9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00余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20327件,其中一级品96件,二级品608件,三级品1624件。
上饶至今还保留了很多古代的方言,特别是上饶广丰地区,至今民间交流用的还是古代吴国方言,现称“广丰话”,比如说是叫”曰“,上饶还有很多名胜古迹,比如三清山、龟峰(圭峰)、婺源、灵山、鄱阳湖、上饶集中营等
⑧ 江西余干县怎么样优点和缺点都有,谢谢^o^
我也是余干人,骗子,贪官多,应该全国大部分农村都这样。靠回近鄱阳湖,县城周围主要答是平原,偏远的地方也有丘陵什么的。现在有昌万公路,离南昌是1小时车程左右,还是很有经济前景的,以前很穷,最近最年发展比较快。一个贫困县,文化事业能发达到哪去啊。一般的老百姓就小学初中文化吧,当然了,现在80、90后出来了,文化水平肯定会提高。余干县的高中就余干中学一所是省重点中学,作为余干的最高学府还不错,其他的不怎么样。
⑨ 余干县的历史名人
余干 人文昌盛,素有“闽越百货集散”之繁荣,“江南名郡”、“鱼米之乡”之美誉。
历代人文荟萃,孕育了汉长沙王吴芮、宋右丞相赵汝愚、唐工部尚书余懃、李德裕、赵彦端、明礼部侍郎李伯玉、张捄等一批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雄才俊杰。
自古文化昌隆,系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韦庄,宋代大词人黄庭坚、辛弃疾,明代理学家朱熹,清代戏剧大师蒋仕铨久居和笔耕之地。
⑩ 余干县来历
秦代余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迄今已有2231年历史。以境处余水之干专得名为属余干县。汉西汉初,名余汗县,属豫章郡,治所即今玉亭镇。王莽始建国初年(9年)改名治干县。 余干县三国吴称余汗县,改属鄱阳郡。 余干县南朝刘宋永初年间,改名余干县。南齐又时,复名余汗县。 余干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又改称余干县,属饶州。 余干县元元贞二年(1296年)升为余干州,属饶州路。明洪武初改为余干县,属饶州府。 余干县民国先后属浔阳道,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第六行政区。 余干县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5月7日余干解放后,先后属鄱阳专区、乐平专区、浮梁专区。1952年改属上饶专区。1968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2000年10月上饶地区撤区设市,余干县属上饶市管辖。[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