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历史达人讲解一下1890年代的广州鼠疫
现代鼠疫专家们均认为广东省初期的鼠疫是从外地传入的,1867年先发生于西部的北海,后见于合浦和雷州半岛,再后见于高州、信宜山区;在东部地区则先见于汕头、潮汕平原,后见于大浦、连平山区;中部先见于香港、广州,后见于从化、清远;海南岛则仅见于沿海市县。
廉州府之北海,是广东西部的一个重要港口。1867年开始流行鼠疫,其后隔期一发。1871-1877年每年春季北海都有鼠疫流行。 1873-1875年在遂溪县又开始流行鼠疫。19世纪的80~90年代, 在廉州(合浦)和钦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上不断有鼠疫流行。
1890年开始鼠疫从雷州半岛向其他地区扩散。1893年传入高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顺德和广州。1894年广州死于鼠疫者约7万人, 同年又传入香港, 香港死亡2000余人。同年在汕头亦发现鼠疫流行,该年鼠疫流行县份达到23个。
这次大疫持续到1920年左右, 每年有20个县或超过20个县流行鼠疫。1925年以后, 全省疫势开始下降, 1930-1939年下降到每年鼠疫流行县仅为10个左右。1940-1949年广东东部和中部地区已不见流行, 只有遂溪、廉江(石城)和海康三县连年流行。
在广东省历史上发生过鼠疫的69个县市中,有的只流行1~2年便自然停息,有的则延续3~5年乃至8~10年, 也有的反复流行20~30或 60~70年从未间断。1894年大流行期间, 鼠疫迅速传遍全省各地。但自1939年以后,本省的东部和中部, 海南岛全境以及西北部的高州、信宜、电白、阳江一带,则再无鼠疫流行,唯独雷州半岛一直延续到1949年以后。因此,专家们认为这一带形成了一个比较固着的鼠疫疫源地。该疫源地主要在遂溪县的全境,廉江的九洲江下游一带。
既然广东西部存在着一个鼠疫疫源地,该疫源地的形成时间及在广东鼠疫流行史上作用就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广东省的鼠疫专家们认为近代广东省的鼠疫来源有两种可能:
其一,可能由云南、广西的鼠疫动物病引起。线索如在1894年广州鼠疫流行之时及其以前若干年,每年都有鼠疫发见于西江之南宁与桂县(可能指广西之贵县),有人设想是从云南、广西把鼠疫动物病传入北海。
其二,可能从国外传入。17~18世纪, 西班牙、法国、荷兰、阿拉伯、伊朗及印度等地均流行鼠疫,鸦片商船进入广东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严格的检疫制度,所以可能将鼠疫从国外传入。
广东鼠疫专家设想的这二种可能,细考之都不能成立。他们所称广西南宁和贵县之鼠疫并没有从广西的资料中得到证实。现代的调查表明,广西近代的鼠疫疫区没有包括这两个县。通过商路从云南输入鼠疫也仅仅是一种猜测,假如这一猜测能够成立,就还要解释为什么在云南和广西北海之间,没有发现鼠疫的流行?同样,至于说鸦片商船从海外将鼠疫带入北海,为什么不早就带入贸易量更大,与世界各国往来更多的香港?
从上引广东西部的遂溪、廉江(石城)等地存在一个鼠疫自然疫源地这一事实来看,广东近代的鼠疫不一定是外来的,很可能由本地鼠疫疫源地流行的动物鼠疫所引起,尤其我们注意到北海与遂溪、廉江毗邻,更有可能在历史时期都属于鼠疫疫源地。早在明代中期,遂溪就可能爆发人间鼠疫。道光《遂溪县志》卷2《纪事》记载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广西瑶民反叛,“劫遂溪,至雷州。时承平日久,民不知贼,于奔入城,相持日久,城中疫起,十死六七,田野荒芜,户口顿减”;同书又记弘治二年(1489年)“瘟疫流行,民死者以千记”,疑似鼠疫的爆发流行。这一鼠疫的流行与江西南部南安府的鼠疫流行几乎是同时代的。赣南与遂溪相距甚远,我们猜想成化年间在两县之间应当还有若干疫县的存在,构成当时华南地区的鼠疫流行区。
1 7~18世纪遂溪、石城一带又爆发了一次鼠疫流行。道光《遂溪县志》卷2称:“(康熙)十九年庚申到癸亥,亢旱连岁,更经海寇蹂躏之后,复并瘟疫。耕者皆废,迫于追呼,死徙流离,荒残日甚,难乎其为邑矣。”光绪《临高县志》卷3《舆地·灾祥》记载:“乾隆二十一年疫,自二十二年至是,凡四年,疫疠流行,人畜多毙。”人畜皆毙的疫疠很可能是鼠疫。
B. 鼠疫作为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是如何被消灭的
鼠疫在历史上出现了不止一次大流行,而鼠疫的的每次大流行都会带走无数人的生命,可是因为鼠疫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源这些特殊原因,鼠疫还没有办法完全预防,也就没有“消灭”之说”。
鼠疫曾经在历史上有过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的东罗马。当时的大规模传播几乎毁了整个君士坦丁堡,死了二十多万人,在疫情高峰期的时候,每天要有两千多人去世,在之后的几十年间,又有大大小小的几次传播,这次大规模疫情被称为“查士丁尼鼠疫”,统共带走了一亿人的生命。
鼠疫是国际公认的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现病例便要及时隔离,历史的多次惨痛教训也让我们深深的知道了鼠疫的可怕,所以虽然近几年仍偶有鼠疫病例,但是并未造成大流行,鼠疫并没有被消灭,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降低它带来的伤害。
C. 历史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分别是什么时候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历史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分别是在公元前6世纪(520-565年)、14世纪中叶、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30年代。
1、第一次鼠疫大流行
从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亚夺走上亿条生命。疫情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542年开始在君士坦丁堡爆发。当时的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范围内人口最多的城市,很多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商队、船队在此聚集。因疫情爆发适逢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故此次瘟疫被后人称为“查士丁尼瘟疫”。
2、第二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黑死病
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之多。此后在十五、十六世纪黑死病多次再次侵袭欧洲;但死亡率及严重程度逐渐下降。
3、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是突然爆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此次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家养动物中也有流行。(3)鼠疫的发展历史ppt扩展阅读:
一、鼠疫的传播途径
1、媒介传播:主要是通过跳蚤吸血传播。
2、接触传播: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 细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进入人体, 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这种直接接触感染甚至可以通过非常细小的伤口形成感染, 如手指的倒刺等。
3、空气传播: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人间肺鼠疫暴发。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
二、鼠疫的危害
1、肺鼠疫以往的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及时应用,病死率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进行隔离,就地治疗。早期、联合、足量的应用敏感抗生素,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肺鼠疫首选链霉素,同时要注意给予对症治疗。
2、肺鼠疫是危害比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应该重视肺鼠疫的预防,包括隔离患者,切断传播途径,也就是加强国际检疫以及严格的灭鼠灭蚤。再次要注意保护易感人群,包括预防性服药以及疫苗的预防接种等。
D. 黑死病历史
黑死病的起源于中亚,年蒙古军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将瘟疫传入,之后由亚欧商人传到欧洲 。首先从意大利蔓延到西欧,而后北欧、波罗的海地区再到俄罗斯等国。有关于黑死病的最早记载是在1348年有一名叫博卡齐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的。
与19世纪发生于亚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这就使得一些科学家与历史学家推测自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与鼠疫相同,都是由一种被称为鼠疫杆菌的细菌所造成的。这些细菌是寄生于跳蚤上,并借由黑鼠等动物来传播。不过由于其他疾病也有可能产生淋巴腺肿,因此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
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直到1894年方被发现,而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如鼠类)由蚤叮咬传染给人,这个经由鼠类、蚤类传染的途径也迟至1898年方大白于天下。
(4)鼠疫的发展历史ppt扩展阅读
爆发于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对欧洲文明发展方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学者认为它已成为“中世纪中期与晚期的分水岭”、“标志了中世纪的结束。”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许多学者把黑死病看作欧洲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契机。经历了黑死病后,欧洲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更加光明的道路。它不仅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天主教会的专制地位被打破,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乃至启蒙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E. 鼠疫霍乱欧洲历史 分享一下 最好有图
1348年,一场鼠疫大流行,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进程,也改变了人类的卫生保健史。这个时候是中国的元朝末年。
这次鼠疫最早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奥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最初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有肿块,然后皮肤会出现青黑色的斑块,因此当时被称为黑死病。染病后,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3天内死去。
疫病皆有传染源,黑死病的源头是老鼠及其携带的跳蚤。最早感染黑死病的是蒙古人,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草原上的老鼠把瘟疫传染给了他们。蒙古人居于中国北方,从成吉思汗起向西扩张,横扫中亚和欧洲。1345年,占领中亚、西亚的蒙古人进攻黑海之滨一个叫加法的城邦,加法向东罗马帝国称臣。面对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加法人坚壁清野,闭城不战。蒙古人围城一年,久攻不下,而瘟疫在军中蔓延。蒙古人知道这种瘟疫会传染,于是用抛石机将染病身亡的士兵的尸体抛入城内。加法人不了解这种瘟疫,对抛进来的尸体置之不理,亦莫名其妙。尸体腐烂后,恐怖的瘟疫便随之爆发。现在看来,是腐烂的尸体释放出病菌,污染了空气,毒化了水源,导致了瘟疫。这是最早的细菌战。加法人大批死亡,全城恐怖,打开城门,纷纷仓皇逃窜。而城外的蒙古大军也不战而退,鼠疫同样没有放过他们,他们也没有免疫力。
劫后余生的加法人乘船逃往他们的宗主国——东罗马帝国。然而,加法城爆发瘟疫的消息已经传遍欧洲,所有的港口都拒绝他们登陆。意大利威尼斯让他们的船只在海上隔离40天后才准许上岸,意在阻止瘟疫传入。但船上携带细菌的老鼠会游泳,它们早已泅渡到岸上,可怕的黑死病因此开始在整个欧洲蔓延。
当时,欧洲教会不知道老鼠是传染源,认为猫是幽灵和邪恶的化身,鼓动人们捕杀猫。猫几乎濒临灭绝,没有了天敌的老鼠肆意繁殖,加剧了黑死病的流行。那时欧洲的医学也非常落后,不论得了什么病,都是千篇一律地实行放血疗法,放血不奏效,又使用通便剂、催吐剂。仍不奏效,就用火烧灼淋巴肿块。这都是西方医学鼻祖、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传下来的方法,不过也超越了希波克拉底,新疗法是把干蛤蟆放在皮肤上,或者用尿洗澡。这些疗法自然也无效。于是人们只好相信上帝,把瘟疫归结为人类自身的罪孽惹得上帝愤怒。要赎罪,一些人手执带着铁尖的鞭子彼此鞭打,一边被打一边哼唱着“我有罪”。
这场黑死病使欧洲人死亡约2500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所造成的恐怖只有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才可比拟。
意大利人薄伽丘的《十日谈》写作背景就是黑死病流行时期。当时佛罗伦萨十室九空,七位男青年和三位姑娘为避难躲到郊外的一座别墅中。为消耗时间,他们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一共讲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十日谈》书名由此而来。
米兰人无意中找到了一种阻挡瘟疫蔓延的有效办法:隔离。当瘟疫快要蔓延到米兰时,大主教下令,对最先发现瘟疫的三所房屋进行隔离,在周围建起围墙,围墙内的所有人不许迈出半步,结果米兰避免了瘟疫。这是人类对传染病第一次建立隔离制度,并一直沿用至今。
黑死病在客观上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一个名叫希利亚克的医生在教皇支持下开始解剖死者的尸体,而在此之前解剖尸体被教会视为大逆不道。希利亚克正确判断出鼠疫的两种类型,即肺鼠疫和淋巴腺鼠疫,前者通过空气传播,后者通过血液传播,前者的感染性更强。解剖学由此开始发展,西方医学逐渐认识了人体生理,进而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
欧洲人由此改善了卫生习惯。在此之前,在巴黎、罗马、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街道上,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人们终年不洗一次澡,为遮掩体味,法国人才发明了香水。鼠疫流行后,欧洲各国积极加强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如挖掘宽敞的下水道,并且重视对垃圾的处理,加上普遍进行杀虫和消毒,使鼠疫等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国际上把对鼠疫的防治称为“第一次卫生革命”。
从14世纪一直到17世纪中叶,黑死病每隔几十年都会在欧洲重现,但再也没有造成像第一次爆发时那样惨烈的疫情,这应归功于公共卫生的改善。到20世纪中叶,抗菌素的发明使鼠疫成了容易治愈的疾病,如今鼠疫仅在非洲贫穷落后地区偶尔发生。
欧洲鼠疫流行使人口大量死亡,劳动力极其短缺,农奴地位因此提高,于是要求更多的权利和自由,欧洲封建贵族由此开始逐步衰落,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步走上历史舞台,直至出现资产阶级革命。一场传染病,就这样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F. 伦敦鼠疫的历史
著名文学家佩皮斯在年10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的天哪!大街上没有人走动,景象一片凄惨。许多人病倒在 街头。我遇到的每个人都对我说,某某病了,某某死了……”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彼德拉克在一篇给弟弟的信中写道:“我亲爱的兄弟,我宁愿自己从来没有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后世子孙会相信我们曾经经历过的这一切吗:没有天庭的闪电,没有地狱的烈火,没有战争或者任何可见的杀戮,但人们在迅速地死亡。有谁曾经见过或听过这么可怕的事情吗?……”
仇恨猫遭到了老鼠的惩罚
这次鼠疫大流行起源于公元14世纪,此起彼伏持续300多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
鼠疫在欧洲泛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猫在中世纪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当时,教会对猫横加指责,认为猫在夜间令人毛骨悚然的鸣叫和闪烁凶光的眼睛,正是魔鬼撒旦的化身,是与魔鬼结盟的异教畜生。在教会蛊惑下,人们像对待势不两立的仇敌一般对待猫,使中世纪的猫的数量大为减少,几乎濒临灭绝。
猫的遭灾,导致鼠害泛滥,14世纪终于爆发了一场可怕的长达300多年的鼠疫。可人们还把猫狗当作传播瘟疫的祸首,当时伦敦的人行道上到处是被人打死的腐烂发臭的死猫死狗。没有了猫,鼠疫的真正传染源———老鼠,就越发横行无忌了。
伦敦大火平息鼠疫
人们在极度恐惧之下想出了各种方法:使用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烧灼淋巴肿块并在其上放置干蛤蟆,或者用尿洗澡,甚至通过医生凝视患者来“捉住”疾病。当这些都不能奏效时,深受中世纪宗教思想影响的人们,便把瘟疫的原因视为上帝对原罪和不忠的惩罚,结果导致了基督教大忏悔和宗教改革。然而,宗教狂热并没有把人们从鼠疫的魔爪中解救出来。
1666年9月10日,伦敦布丁巷内一家面包店发生火灾。当时伦敦非常干燥,加上伦敦以木质建筑为主,火势迅速蔓延到了整个城市,连烧了三天三夜,第四天被扑灭,造成4/5市区被毁,包括87间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000多间民房。奇特的是,此后人类百战不胜的鼠疫竟然彻底从英国消失了。
伦敦重建,设计师列恩是主角,重建的54间教堂中有51间是由他负责的,包括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为了纪念这场先毁灭后挽救了伦敦的大火,列恩设计了一块位于威廉皇帝大街(kingWilliamStreet)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高61米,是全世界最高的独立石柱,可以爬上331级阶梯欣赏市景。从纪念碑往布丁巷,还可以看到当初发生火灾面包店的标示,附近周围的道路都是用以前的商业区命名的,如面包街(breadstreet)、牛奶街(milkstreet)等。
G. 黑死病的起源
黑死病的起源于中亚,1347年蒙古军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将瘟疫传入,之后由亚欧商人传到欧洲 。首先从意大利蔓延到西欧,而后北欧、波罗的海地区再到俄罗斯等国。有关于黑死病的最早记载是在1348年有一名叫博卡齐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的。
与19世纪发生于亚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这就使得一些科学家与历史学家推测自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与鼠疫相同,都是由一种被称为鼠疫杆菌的细菌所造成的。这些细菌是寄生于跳蚤上,并借由黑鼠等动物来传播。不过由于其他疾病也有可能产生淋巴腺肿,因此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
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直到1894年方被发现,而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如鼠类)由蚤叮咬传染给人,这个经由鼠类、蚤类传染的途径也迟至1898年方大白于天下。
(7)鼠疫的发展历史ppt扩展阅读
爆发于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对欧洲文明发展方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学者认为它已成为“中世纪中期与晚期的分水岭”、“标志了中世纪的结束。”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许多学者把黑死病看作欧洲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契机。经历了黑死病后,欧洲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更加光明的道路。它不仅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天主教会的专制地位被打破,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乃至启蒙运动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