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种子植物的生活史
就是指从上一代种子开始至新一代种子形成的全部历程。包括两个阶段:配子体阶段和孢子体阶段。
❷ 种子检验的种子检验发展史
种子检验是伴随着种子交易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种子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18世纪60年代的欧洲,随着种子交易的出现,不法商贩惟利是图,贩卖伪劣种子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为了维护种子贸易的正常开展,种子检验应运而生。
1869年,德国诺培博士(Dr. Friedrich Nobbe)率先在萨克森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种子检验实验室,开展种子真实性、净度和发芽率等种子质量特性检验工作,在总结前人工作经验和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876年编写出版了《种子学手册》,标志着种子检验科学的诞生。
诺倍博士就成为国际公认的种子检验和种子科学的创始人。
1871年穆勒霍斯特(E.Moller-Holst)在丹麦哥本哈根建立了种子检验室。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欧洲种子检验发展迅速,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先后建立了类似的检验室。截止1893年欧洲的检验室达到130余个。
1876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种子检验站;
1894年美国农业部种子检验室建成;
1897年颁布了标准种子检验规程;
1900年开始在高等农业院校培训种子检验人员。随着国际种子贸易的发展,国际间种子检验技术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也日益广泛。
1906年在德国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种子检验大会。
1908年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成立了“(北美)官方种子分析家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Seed Analysts, 缩写为AOSA)。
1921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三次国际检验大会上成立了“欧洲种子检验协会”(European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 缩写为ESTA)。
1924年在英国剑桥召开了第四次国际种子检验大会,大会决定把种子检验活动延伸至全世界,将欧洲种子检验协会改为现在的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 缩写为ISTA)。
ISTA是唯一一个专业从事种子检测的国际组织,现在已在世界上70多个国家拥有会员。成立ISTA的主要目的是制定、修订、出版和推行种子扦样和检测标准程序,并促进在国际种子贸易中统一使用这些程序。
1931年制定了第一个国际种子检验规程。
我国的种子检验工作开始较晚。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专门的种子检验机构,检验工作由粮食部门或商检部门代行。
1956年在农业部设立种子管理局和种子检验室。
1957年农业部种子管理局组织浙江农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在北京举办了种子检验培训班,开始了我国的种子检验工作。
1983年和1984年分别颁布和实施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1985年和1996年分别颁布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1996年“种子工程”的实施,伴随《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也为我国种子检验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提供了保证。
❸ 种子音乐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
种子音乐本世纪最成功的案例
天后黄莺莺在种子音乐的规划下,以《花言巧语》专辑赢得乐评的超高评价和极佳的市场销售成积,获得乐界一致推崇为 ”新音乐女王。创作才子周传雄 ( 小刚 ), 于台烟也都有相当优异的成绩展现。而其中张信哲加盟种子音乐的第一张专辑《宽容》,一推出后,不仅在台湾市场成功出击,旋风更是横扫海外,市场遍及大陆、香港、星马等地,全亚洲销售200万张的惊人成绩,更成为华语市场的大赢家。跨入21世纪以来,种子音乐积极、主动地签约了大量实力及新生代偶像歌手,签约新生创作歌手吴克羣(吴克群)并助其成长为乐坛天王级歌手,是种子音乐本世纪最成功的案例。2013年种子音乐推出新人刘思涵,发行首张唱片《拥抱你》即横扫2013年内地各大华语新人奖,并入围第25届台湾金曲奖新人奖,由曾在种子音乐的金曲奖歌后戴佩妮凭借为刘思涵制作的此张专辑获得第25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转型成为独立唱片公司
2000年华语唱片市场开始受到盗版与科技冲击,种子音乐则转型成为独立唱片公司,开始布局大中华市场,积极整合娱乐产业之唱片、演唱会制作、戏剧及艺人经纪事务。2003年起种子音乐先后在台北,北京两地成立跨两岸的操作平台。先后签下备受华语乐坛尊敬的经典天后潘越云,娃娃,于台烟,“台湾钢琴王子”陈冠宇,创作备受肯定的金曲歌后顺子,兼具偶像特质的创作实力新声吴克群,和“好听天后”许茹芸。 2007年种子音乐又先後加入实力新成员,香港新生代创作新人——王菀之,大陆选秀节目《快乐男生》脱颖而出的“海豚小王子”王栎鑫和“草原王子”阿穆隆。2008年4月29日宣布签下2006年加油好男儿季军“精灵王子”吴建飞。2009年3月27日亚洲巨星吴建豪宣布加盟种子音乐;6月2日种子音乐在北京召开发布会迎接“亚洲美声天后”周蕙的加盟;6月11日种子音乐宣布签下红透台湾新人瑶瑶(郭书瑶)。2010年11月11日“情歌教父”周传雄重新加盟种子音乐。2011年3月26日“微笑王子”张栋梁加入了种子音乐。
2011年,两大选秀冠军汪小敏、关诗敏加盟种子音乐,给种子音乐带了乐坛的新力量。
2011年12月,香港英皇娱乐旗下歌手在台湾均由种子音乐代理。
2013年4月,种子音乐加入华友,独立成为种子音乐集团,在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吴锋的带领下开启音乐战略新里程。
2014年3月,品冠、黄雅莉、柯有伦盛大加盟种子音乐。种子音乐全新起航,将创造无限可能!
❹ 种衣剂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国外种衣剂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种子加工厂。世界各大农用化学品公司也积极开发适用于农户的产品,研制出了一批新型高效的种衣剂产品。早期如美国F M C公司的3 5%呋喃丹(克百威 carbofuran)、有利来路公司的40%卫福合剂(萎锈灵 carboxin+福美双thiram);以及德国拜耳公司的58.5%高巧(福美双thiram+戊菌隆pencycuron+吡虫啉 imidacloprid)湿拌种剂,瑞士先正达公司的1 0%适乐时(咯菌腈fludioxonil)悬浮种衣剂和70%快胜(噻虫嗪 thiamethoxam)干种衣剂等产品。
我国使用种子处理剂的历史较悠久,古代就有温汤泡种和药剂浸种,早在西汉年间的农书《农胜之书》中就有记载。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推广浸种、拌种技术用于防治地下害虫,保护种子的正常生长发育。70年代末开始种衣剂的研究工作,80年代进入田间试验示范阶段,90年代逐步推广应用,成就了种衣剂发展的三个阶段:研究阶段、推广阶段和发展成熟阶段。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适用于我国牧草种子飞播的种子包衣技术。1983年,成功地研制了克百威和多菌灵组成的国内第一个种衣剂产品,主要用于玉米,小麦,棉花,水稻,大豆,蔬菜等作物上。并从1985年到1993年,国内建起了相应的多家新技术种衣剂厂,开发了适宜在不同地区,防治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的一系列化合物。在这些种衣剂中,种衣剂以多功能、防治多种病害的复合产品型种衣剂较多,病虫复合型种衣剂占种衣剂品种的40%左右,此外还有一些药肥复合型种衣剂。种衣剂市场组成为:玉米占48%,小麦占24%,大豆占10%,棉花占8%,水稻占5%,其他占5%。 进口杀菌型种衣剂有:顶苗新、立克秀、卫福、武将、满适金、适乐时、金阿普隆、亮盾、敌委丹、适麦丹、扑力猛、全蚀净等。
进口杀虫型种衣剂有:帅苗、劲苗、高巧、锐胜等。
我国种衣剂登记的品种虽然很多,但有效成分多局限在克百威(carbofuran)、福美(thiram)和多菌灵(carbendazim)三大品种。 国外厂家主要有瑞士先正达,德国拜耳等。国产的种衣剂生产厂家有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天津科润北方种衣剂有限公司、江苏华农种衣剂有限责任公司、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八达种衣剂公司等。
❺ 我国种子发展阶段分别为哪几个阶段
正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 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大国之一。在距版今7千多年以前,中国人民的祖先权就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早在2300余年前的《诗经·大雅·生民》中就提到“嘉 种”(良种),说明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到种子质量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一书就有关于种子选育加工的记载;16世纪的《天公开 物》中记载的选种用风车……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种子事业的起点。中国种子事业从无到有发展比较迅速,从1950年的群众性选留 种到种子产业化,建立新型种业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❻ 谷物的发展历史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两千多年,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
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粟相提并论。儒家经典《春秋》一书中,它谷不书,至于禾麦不成则书之。可见,圣人在五谷之中最重视麦与禾。西汉时期的农学家赵过和氾胜之等都曾致力于在关中地区推广小麦种植。
汉代关中人口的增加与麦作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都多于南方的人口。但唐宋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于东南地区,这正是秦汉以来被称为“地广人稀”的楚越之地。宋代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有人估计是6:4;此后至今一直是南方人口密度远大于北方。南方人口的增加是与水稻生产分不开的。水稻很适合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
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估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麻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一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入中国,并成为现代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1、哪些粮食为“五谷”,我国历史上的说法并不一致。一种说法是指黍、稷、菽、麦、稻,见于古书《周礼‘职方氏》;另一种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豆,见于古书《淮南子》。当时人们把大麻子当食物,所以麻归于粮食类;后来麻主要以纤维织布,便不列为粮食类。
2、“五谷”之说逐渐形成的习俗,是指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黍指高粱,也指黄米,稷指粟,菽指豆类。3、如今,“五谷”指的是大米、小米、高粱、大豆、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所说“五谷杂粮”即泛指所有粮食作物。2》五谷是什么?通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稻、黍、稷、麦、菽。另一说是黍、稷、麻、麦、菽。其中麻以外的五种都是粮食作物。稻、黍、稷、麦、菽、麻是中国传统作物,我不仅应该认识它们,而且要了解它们的习性与渊源,否则就会“五谷不分”了。
3、西汉“五谷”是什么? 西安出土的木牍揭答案 新华网西安10月19日电(呼延思正) 西汉时期人们所吃的“五谷”到底是什么?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出土的一枚木牍揭示了这个答案。这枚记有177字的长方形木牍长23厘米、宽4.5厘米、厚0.4厘米,下侧边缘处略有残缺,文字主要以古隶体墨书书写,其中夹杂了一些俗字草体,大都清楚可辨。这枚木牍上字迹自右至左共分8行,每行上方均标有一个小黑点,以示为章节之始,每行字数由15到25字 不等,上面有关汉代五谷种植的内容基本完整,清楚地记载了当时的五谷是指粟、豆、麻、麦、稻,其顺序也不是随便排列的。这与在秦汉时代专用于选时择日的《日书》中所记载内容基本一致。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出土这枚木牍的墓葬处于西汉汉宣帝杜陵陵区,应该是杜陵的陪葬墓,因而墓主当为与汉宣帝较为接近的高官。结合木牍内容分析,墓主生前的身份应与皇室礼仪活动及农业生产活动相关,故判断其任职应为大鸿胪或大司农。据了解,汉代的“五谷”究竟指哪些谷物,古籍记载历来含混。这枚木牍的出土第一次明确了西汉时期陕西关中地区“ 五谷”的种类与名称。
大米
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冬天室内暖气较热,空气干燥,早晚喝点大米粥,可以远离口干舌燥的困扰。特别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大米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饭比稀饭对血糖的影响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干饭有利于控制血糖。
小米
小米又名粟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者食用。小米熬粥时上面浮的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为“米油”。中医认为,米油的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有“米油可代参汤”的说法。
小麦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苡米
苡米又叫薏米,其所含蛋白质远比米、面高,易消化吸收,对减轻胃肠负担、增强体质有益。中医认为,苡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苡米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将苡米与大米煮粥或加入适量冰糖食用,能使肿瘤患者食欲增加、减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此外,苡米中含有的薏苡素对横纹肌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皱纹,爱美的人不妨多吃。
高粱
高粱味甘性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小儿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锅炒香,去壳磨粉,每次取2至3克调服。但高粱性温,含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黄豆
黄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宜常吃。用黄豆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尤其适宜痰热咳喘、伤风外感、咽喉肿痛者食用。
谷类主要是指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它包括稻米、小麦、玉米等及其他杂粮,比如小米、黑米、荞麦、燕麦、薏仁米、高粱等。 谷物通过加工为主食。它主要给人类提供的是50%~80%的热能、40%~70%的蛋白质、60%以上的维生素B1。谷类可因种类、品种、产地、生长条件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其营养素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别。
❼ 中国农业发展历史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强化,人类常常面临饥饿的威胁。如何获得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成了农业起源的动力。
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一般认为,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狩猎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畜牧业。中国古代有关“神农氏”的传说就反映了原始农业发生的那个时代。
二、粗放农业阶段
到了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进一步发展,黄河中下游人口持续繁衍,逐渐成为中原经济文化的中心。夏、商、周王朝相继在这里建立了强盛的国家。夏、商、周属奴隶制时代,历时1300多年。这个时期的农业按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处于粗放农业阶段。
第二节 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社会制度上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演变,在农业生产方面则开始了由粗放农业向精耕农业的转变。由于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主要农业区在秦岭和淮河以北,全国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黄河流域,因此,本节着重阐述北方地区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奠基
中国农业最显著的特别就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制度之上,以提高土还生产率为目的的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的发生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二、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秦汉时期,我国农业在春秋战国开始的道路上进一步发展,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逐渐形成。
三、北方传统农业的发展
公元2世纪末,黄巾大起义使东汉王朝濒于瓦解,各地义军乘势而起,中国从此进入了分分合合、混战不已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频、政局动荡、人口逃亡、耕地荒废,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大迁徙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农业文化的交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民族逐步卷入以种植业为主的洪流中来。由于各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传统农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在秦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❽ 种子经营预测的方法有哪些
种子经营预测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3种类型:
(1)判断预测。是指预测工作者根据所掌握的市场情况和数据,凭自己的经验和集体的智慧,对预测目标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此法属定性预测,简单易行,应用广泛。对于一些易受不可控制因素影响的目标或当掌握的资料不充分时,可采用判断预测。常用的判断预测法有:
①经营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即由种子公司经理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广泛交换意见,对预测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到会者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和对情况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主管人员根据大家的意见作出综合性的预测。
②综合用种户预测法。直接调查不同类型用种户下一时期种子的需求情况,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农业生产形势、种子市场变化趋势及竞争形势等,以预测下一时期种子的销售量。调查用种户意见的方式可以多样,如直接访问,让用户填写种子需求调查表,签订合同等。
③集合意见法。采用多种形式,收集各类人员(包括用种户、产销人员、业务主管人员、领导、行家等)的意见,最后加以分析综合,作出预测。
采用集合意见法进行预测,往往存在着乐观、中间、悲观三种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加以归纳,求出一个统一的预测数值。
④专家意见法又称德尔菲法,是判断性预测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有两种形式,即专家会议法和专家小组法。这是根据市场预测的目的和要求,向有关专家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请专家们就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其中,专家小组法有较多的优点,它具有“匿名性”、“多向反馈”和“统计性”的特点,能有效地集思广益,预测较精确。其做法是:将拟定的征询调查表发给有关专家,征求意见,然后将各位专家的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并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求意见。这样多轮次的征询,专家意见渐趋一致,最后作出预测结果。
(2)时间序列预测。又叫历史引伸预测,它是以时间顺序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过程和规律为依据,把搜集到的统计资料排成一个时间序列,然后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序列进行引伸预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水平。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只考虑一种经济现象本身的发展变化规律,撇开了与其他经济现象的联系。因此,用来进行长期预测时可靠性低,多用于短期预测。
(3)因果预测法。是利用经济现象中的相关关系来预测经营目标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在种子经营中,诸如经营额、利润额、销售额等都具有相关关系。往往经营额变化,会引起利润的变化;销售量变化,引起利润额变化。这里的经营额和销售量都是因变量;利润额是果变量。利用因果预测法进行预测时,需要搜集各相关因素的数量资料,用回归方程定量分析。
❾ 讲述从种子萌发开始,到产生新一代种子的植物生活史历程
种子——幼苗——植株成熟——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❿ 种子的历程
一谈到作文,往往就是老师给定内容,限题而作,这令很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大脑空空如也,无从下笔。这实际应归咎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统生随的灌输式学习机制。这种机制下给出的文题学生不了解,不能提出自己的独立的见解,更不能注意学科联系,依据已有知识提供相应的事实依据或道理依据,所以观点是牵强附会,人云亦云;依据是七零八碎,敷衍了事,从而使整篇文章看点很少,即使有,也属“言他人之言”,毫无自身的精彩之处。所以我想,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质还是在突破框框,换之以顺“水”成章。
那么 如何才能做到顺“水”成章呢?
一粒种子,从播种到土里,到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需要风儿的吹拂,雨露的滋润,阳光的抚慰,养分的供给,园丁的培育和修剪。一篇文章,从酝酿产生到脍炙人口,也是这样一个细致而又颇费周折的过程。
自然界中,一粒种子落地而息,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很快让它的身体发生变化:双肋长出一对坚毅的翅膀,要冲破泥土的限制,如同一些动物的幼虫要破涌而出一样,飞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但它们并不知道外界迎接它们的将会是什么:可能是和风细雨,温暖的阳光,也可能是急风暴雨,阴暗的天空。但是无论如何,它终于冲破了泥土,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
同时,也有一粒种子悄悄潜入人们的心中,当人们看到某种社会现象时,当人们深入学习、了解,掌握,运用某个理论或深入了解某个问题时,一种想法不期然的闪现在脑海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鲜明的观点就呼之欲出了,哪怕他蹦出来将遭受到的不仅有赞同,更多的还可能是批判,甚至是全盘的否定,更有可能只是会被永久的遗忘!
无论如何,一种想法或者说是一粒种子,悄然地,但却是应运而生了。
比如看见水流动的走向,是从高到底,不由的想起“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近而就产生对这一古语的异议:人往高处走就一定值得肯定吗?现在的祖国的经济实力虽然在突飞猛进的提高,可是距离发达的美国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美国相对而言就在我们的高处,那么在这个高处上走就是很自然和符合经济规律的事情了?难怪很多学子以可以走到美国并且取得绿卡作为自己求学和工作的人生目标啊!他们正大光明的说我们老祖宗就有这么一句话可以证明我们做法的科学性啊!
可是他们忘记了祖国历史上的屈原,忘记了乌鸦反哺之义!
所以我想立意应该在“人往忠义走”!
这粒种子就萌生在我的脑海里和心里了!
那么我把它记录下来,以方便它的成长。
这样,一粒种子开始了漫长的生命之旅。
可是一开始,它几乎就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灾难。
一粒种子,生长在田间地头,丝毫不为人们所重视,随时都有可能遭到行人的践踏,甚至连老天爷也来捉弄它,不肯降一滴雨露给它,滋润它那饥渴难耐而焦灼的心灵,几经蹂躏,这粒弱小的种子几乎要奄奄一息了。
如同那些无意中散落在草地上的种子一样,瞬间的灵动虽然在人们心头萌芽,但如果其长势不够,就不能引起主人的足够的关注,只能在心灵的一个角落独自释放自己生命的力量,等待适宜的机会开枝散叶,可是等到的更多的还是残酷的消亡。因为人们的记忆是需要强化的 ,终日的尘封只会使记忆褪色,终至不留一丝痕迹。这就需要人们抓住瞬间的灵动,给予其阳光,雨露,关注其成长。
对于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视野相对狭窄,生活阅历简单,所以他们可能根本就发现不了问题,或者说是问题可能存在于那里,却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思考,就更不能形成鲜明的观点,更不要说是给它以关照和栽培了!
这一粒散落在人们心头的种子就没有适宜生长的环境,难以萌生枝叶了。它的生命力终究很强大,在和各种灾难抗争的过程中,它终于舒展了筋骨。
这引起了田间人们的注意,有人断言,日后必是参天大树!
于是,它的主人开始给它浇水施肥,希望它可以枝繁叶茂:
当他在生活中发现了类似的故事时,他就用笔积累下来;
在各种材料中发现典型的事例时,他记下来;
发现精彩的篇章、词语、名言警句时也记下来。。。。。。
园丁的修剪--材料的取舍和布局谋篇
渐渐的这粒种子的面色丰润了起来,身子越长越壮,甚至有了一些臃肿,连头发都繁盛的令人感觉头重脚轻!
这哪像是一棵参天大树的模样?倒像是一堆恣意蓬生的野草!
这时候,如果那位主人再不勤恳一点,修枝剪叶,这一棵优秀的种子恐怕就要流于一般了!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它的主人终究是有自己的本领的。
他早就注意到了种子(现在不能再称呼其种子了,我们就叫它小树吧)的贪婪,而且早就准备好了一把锋利的剪刀来修剪那些因贪婪而滋生的旁枝斜条。
他首先将所有的枝条输理了一下,选择了一条较粗壮的枝条做为主干,认真地修剪,使其笔直向上;然后将其他枝条进行筛选修理:对整体造型毫无用处,只会毫不留情的耗费水和养分;对一些发育好且有助于整体美观的,保留,并依据主干的需要适当修剪;对那些虽然 发育较好却于主干不太相关的转移它处保存起来,以备他用----从而使整棵树保持一个美观而又健康向上的姿态。
对于一篇文章而言,这个过程就是依据中心选择、取舍材料,选择适宜的表现手法的过程。
在前面已经说了,为了这棵种子的成长壮大,我们选择了很多的事实和道理的材料,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
依据中心去粗取精,选择典型的材料,而舍弃不典型的或者是不很适用的(舍弃不代表丢弃,可放置一旁,精心保藏,以待他用);
统筹安排一下这些材料(人物,事件,道理等)的出场顺序和主次:谁先,做引题之用;谁后,做切题之用;谁主,做点题之工;谁次,做辅助之工;
刻画人物和展开情节: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来突显特殊环境下人物的独特之处,采用什么手法展开情节:是先扬后抑还是借物抒情?是象征还是对比?是以小见大还是巧设悬念?等等。
考虑写作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看哪一种更有利于中心及主要事件和主要的人物。
经过一翻修剪,这棵树已经初具参天的规模,这时它需要借助园丁的一双巧手来帮助自己的参天之举―――润色语言。
比如:
表现气愤等强烈或焦急的语气,多用简洁的感叹句;
表现一种舒缓温馨的气氛,多用轻柔浪漫的词语;
表现安静的氛围可以用喧闹的背景去陪衬;
表现一种抽象的感觉或事物可以用形象的修辞手法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