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盘县五中的历史沿革
贵州省盘县第五中学,前称盘南中学,1958年9月始建于民主中坝,1986年8月搬迁至板桥境内原陆军“四一”部队医院旧址。1991年8月更名为盘县特区第五中学,1999年4月更名为盘县第五中学,2004年8月与板桥中学重组,目前是县直属中学中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150余亩,校舍面积16600余平方米。2005年新增682平方米学生住宿楼两栋,848平方米学生食堂一栋,130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一栋。建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2个,计算机教室2个,音乐室1个,美术室6个。体育设施齐全,建有400米跑道标准田径场,篮球场5个。10兆光纤的校园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008年新建3626平方米的综合大楼现已投入使用。今日的五中,各种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五化”建设全面推进,校园环境优美,教师爱岗敬业,是学生求学、成才的好地方。
从1958年至今,曾在盘县五中工作过的教职工共有370余人,从学校毕业的初中、高中、师范学生总数超过1万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在校学生近2000人,共有教学班级35余个,其中初中部23个,高中部12个。
2008年12月7日,盘县五中成功举办建校50周年庆典,更好地总结了过去,有力地宣传了五中,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今后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009年11月到2011年1月,县委、县政府为学校配齐了校级领导班子,他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敬业的精神与全体教职员工一道,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学校的发展再次跨入新时期,踏上新征程,走向新未来。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更新,使得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大大提升。近三年来,学校共有246人次师生获奖(其中国家级11人次,省级69人次,市级65人次,县级101人次),三年共申报市级课题65项,正在陆续结题,省级课题2项,正在研究之中。高考上二本线的人数在不断上升,2009年和2010年没有应届生上二本线,2011年实现了零的突破,2012年学校上二本线人数总计达9人(其中文科有两名学生为500分以上),2013年高考上一、二本17人,2014年高考再创佳绩,一、二本上线49人,为办学以来高考历史最好水平。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得到不断完善,管理渐趋规范,学生人数,升学率不断攀升,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独具特色,学校的办学经验在《语文建设》、《语言文字报》、《乌蒙新报》、《六盘水日报》、《盘县报》、《民生周刊》、盘县电视台专题“十分关注”栏目宣传报道和推广。学校在2013年的县级督导评估中获高中第二组的第一名,被评为六盘水市“市级示范性高中”。
请相信:随着学校硬软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随着教育教学管理的加强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年轻务实、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在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下,在校就读的全体学生将会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盘县五中这艘满载希望的教育大船一定会沿着板桥河畔驶向幸福美好的明天!
❷ 盘县的古城楼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盘县北门城鼓楼,旧称普安卫镇远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距今已有内600多年历史。该楼面阔五间容,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七架梁,底层有双步回廊,翼角翘高1米,青筒瓦覆顶。城楼古城垣,均为料石砌筑,最高处有10余米,宽39.6米,城墙上有城垛24处。该处为我省仅有的门楼俱存的古城楼。
在贵州来说,有这样的一个城楼真是不错,应该是夜郎的发展有关,但是保护不太好,周边建筑盖得太近了
❸ 盘江和盘县的由来
盘江我就不知道了,可是盘县现在属于六盘水了,不是单独的一个县,六盘水专市市名,属系取六枝(原为郎岱县)、盘县、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而得。这里是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境;秦属汉阳县地;汉为夜郎县、宛温县、汉阳县、平夷县辖地;三国时为南中所属地;魏时为平夷县、宛温县邻属;晋为平蛮县、宛温县地;隋为爨氏所有,未入职方;唐为汤望州、盘州所有;宋为罗殿国、罗氏鬼国、于矢部地;元置普安路、普定路、八番顺元宣慰司;明设普安州、普安卫、西堡长官司、贵州宣慰司;清建水城厅、普安直隶厅、郎岱厅;民国为水城县、盘县、郎岱县;解放初未变。1964年,国务院决定开发位于六枝、盘县、水城县境内的“黔西煤田”。为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1965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政府,1966年2月,又批准将这三个矿区政府改建成政企合一的三个特区,1970年由三个特区组建成六盘水地区,1978年12月改地区为省辖市。1987年撤销水城特区,分设水城县、钟山区
❹ 贵州盘县历史名人
龚德敏,字绍武,贵州盘县水塘人。参加过民国史上具有划时代一样的护国、靖国、北伐版、抗日诸次权战争。在唐继尧将军麾下,他先后担任营长效命前驱。抗战中,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58军新十一师师副官长、三十一团团长、新十一师师附、军务处处长、三十团团长。锦江冬季攻势中,他创下了在抗战中的初步功勋,获得了上峰传令嘉奖,民国三二年国庆又因战功获得甲等乙种奖章。长衡会战中,浏阳文家市一役,他沉重指挥,稳定了战局。克泗汾的壮举,更为长衡会战生色不少,上峰特给四等云摩勋章乙座。他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十一期,资格很老。58军整编为58师时任新十一旅少将副旅长;后任少将师长、副军长职务。解放后,因病在贵阳病逝。
❺ 盘县的古城楼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盘县北门城鼓楼,旧称普安卫镇远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该回楼面阔五间,进深五答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七架梁,底层有双步回廊,翼角翘高1米,青筒瓦覆顶。城楼古城垣,均为料石砌筑,最高处有10余米,宽39.6米,城墙上有城垛24处。该处为我省仅有的门楼俱存的古城楼。
在贵州来说,有这样的一个城楼真是不错,应该是夜郎的发展有关,但是保护不太好,周边建筑盖得太近了
❻ 寻找盘县历史足迹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城关镇是盘县的老县城;红果镇是盘县的新县城。盘县在和平年代把县城从有600年历史的城关镇迁到了新开发的红果,是为了盘 县更大更好的发展。
具有悠久历史的盘县,历为贵州西门户,素有“滇黔锁钥”之称。这里山川 秀美、物产丰富,从古代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关镇,一个有着600年历史 的古老小城,今天虽然已经不再是盘县的县城,依旧是这样的热闹和拥挤。沿着一条古街,缓缓登上让盘县人骄傲不已的北城门――镇远门。这座盘县刚刚斥资修复的城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有617年历史,为贵州省明代城门中建筑 年代之最。站在城楼上,整个县城尽收眼底。方圆三公里的盆地上,各样的建筑拥挤着,有些新房甚至建到了半山腰。
盘县宣传部副部长陈春涛先生娓娓道出了盘县迁城的原因。 “我们的古城是在一个像盘子一样的盆地里面,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面积太小、两、三个平方公里,四面都是山,人口密集,搬迁之前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五万人了。大家那个时候都说,感觉喘不过气来,到这种地步。然后就往新城搬。”
1999年4月,当时的盘县特区更名为盘县,政府驻地由城关镇迁往红果。
在盘县农业局工作的江先生,就是当年随着单位迁往新城居住的人之一。现在他已经举家迁往新城居住了,妻子的单位也已迁到红果,孩子已经转到新城的学校就读。他说:“(现在)习惯了,因为上面气候比这边(古城)好,这边比较拥挤。拥听众朋友,欢迎您在这一时段准时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感受中国》节目。在今天的节目里,让我们到中国贵州省的盘县去看看它的新发展。
挤的话脏乱差就出现了嘛。上面(新城)比较宽敞,规划得比较整齐。”
在县城迁往红果镇以后,古城城关镇随之失去了作为盘县政治中心的定位。但是,古城并没有因为政府机关的撤离而变得门庭冷落,它依旧是盘县的集贸中心和教育中心。而且,在盘县的发展蓝图中,城关镇将被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来打造。根据这个思路,盘县对古城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规划。近几年投入了大批资金修复了一批文物古迹,例如北门城楼镇远门,目前已经完成了修复工程,并恢复了从北门到西门长达300多米、高7米的古城垣。此外,近年来修复的古迹还有文庙、盘县会议会址――九间楼等。规划中还包括恢复一些传统的街区,对现在仅存的一些名宅进行保护;在穿过古城的三一溪上游修建水库,改善古城的供水和气候条件;对整个城市的污水处理进行规划等等。
在古城土生土长、经营小饭馆的王玉清女士跟我们说,她并不想搬到新城去。
“不想去,古城变化大嘛,修建好多路啊,那些古城楼都建起来了。人不少,人还跟以前一样多,因为农村搬过来的人特别多。所以我们生意还好,以后也不打算搬。”
盘县的新县城红果在盘县的西部,距离古城38公里。来到红果,豁然开朗,一番建设中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推土机轰隆作响、包着防护网的新起的楼房鳞次栉比、新栽的道旁树还撑着支架、政府门前的煤炭雕塑外面的保护膜还没来得及摘„„ 盘县副县长段炼先生向我们介绍说:
“红果,现在是盘县百万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它具备了建设一个现代化中等城市的七大优势。”
他说,首先,红果具有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红果是盘县乃至滇黔桂三省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几条重要的跨省铁路和公路在这里交汇,同时,还是西南腹地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其次,红果煤炭资源丰富,位居盘江煤田中心,探明煤炭储量20亿吨,占盘县煤炭储量的五分之一。2005年,红果的财政收入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大概是城关镇的十倍,主要是因为红果是个产煤大镇。
❼ 盘县的由来
盘江我就不知道了,可是盘县现在属于六盘水了,不是单独的一个县,六盘水市市内名,系取容六枝(原为郎岱县)、盘县、水城三个特区的头一个字而得。这里是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地;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境;秦属汉阳县地;汉为夜郎县、宛温县、汉阳县、平夷县辖地;三国时为南中所属地;魏时为平夷县、宛温县邻属;晋为平蛮县、宛温县地;隋为爨氏所有,未入职方;唐为汤望州、盘州所有;宋为罗殿国、罗氏鬼国、于矢部地;元置普安路、普定路、八番顺元宣慰司;明设普安州、普安卫、西堡长官司、贵州宣慰司;清建水城厅、普安直隶厅、郎岱厅;民国为水城县、盘县、郎岱县;解放初未变。1964年,国务院决定开发位于六枝、盘县、水城县境内的“黔西煤田”。为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1965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政府,1966年2月,又批准将这三个矿区政府改建成政企合一的三个特区,1970年由三个特区组建成六盘水地区,1978年12月改地区为省辖市。1987年撤销水城特区,分设水城县、钟山区
❽ 寻找盘县历史足迹作文
盘县彝族婚来嫁习俗自古流自传,是贵州乃至中国彝族婚嫁习俗的重要区域。盘县彝族地区主要包括了坪地乡、四格乡、淤泥乡等彝族聚居区,盘县坪地乡位于盘县北部,与水城县的龙场乡,营盘乡和云南宣威市田坝镇接界,毗邻洒基镇、松河乡、四格乡。四格乡位于盘县最北端,素有盘县“北大门”之称,境内的坡上草原已被列为省级风景旅游区。淤泥乡位于盘县北部,东邻保基、南通羊场、西连鸡场坪、松河,北依普古。淤泥乡境内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厅、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歌舞之乡”。 盘县彝族婚嫁习俗的形成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成因,它大约形成于彝族东进贵州地域,原有的游牧文化逐步向农耕文化转化的时期。在经过了千余年不断发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整合之后...
❾ 盘县建城是什么时间
是问抄的古代还是现在?
盘县历史悠久
给你讲哈现在的盘县
20世纪60年代,国家开展“三线建设”,为开发盘县煤田,于1965年由盘县划出9个公社,云南曲靖划出3个公社设盘县特区。1970年,盘县特区与盘县合并,仍名为盘县特区。1985年末,特区辖17个区(镇),93个乡(镇);有汉、彝、布依、回、苗、白等28个民族。1993年“建、并、撤”后,全县辖37个乡镇、747个行政村,后经合并为450个村。1998年县政府搬迁到红果,更名为盘县,到2008年底全县有人口约1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10万人。
境内有盘江煤电集团公司(驻地红果),盘县电厂(驻地柏果),盘南电厂(驻地响水)等大型企业。北京首钢即将出资在盘县兴建钢铁厂(驻地鸡场坪)。
是个典型的工业城市
❿ 六盘水的历史沿革
今六盘水市所辖境内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属地;战国时期,市境内为夜郎国属地,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已进入了农耕时代,并反映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征;秦统一中国后,为巴郡汉阳县属地;汉代,中央王朝派使者通往六盘水境内,设立郡县,市境内分属牂牁郡夜郎县、宛温县、平敕县和犍为郡汉阳县、鄢县,郡县设立后,驻军推行了屯田政策,这时,大批移民迁入夜郎地区,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东汉以后,屯田制逐渐被瓦解,许多毫民发展成为封建贵族,反映出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征。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彝族先民从滇东北向今市境内和黔西广大地区发展,逐步战胜了当地的濮人而占有其地,实行了封建领主制统治。三国时期,市境内分属“南中”的牂牁郡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魏仍分属牂牁郡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晋也属牂牁平夷县和兴左郡宛温县。隋时期,改郡为州,唐承隋制。唐代今市境内南为盘州地,北为汤望州地。中央王朝为了通过土官实施对其地的间接统治,将二州合并为羁縻州。唐后期至宋末,中央王朝对土酋封以王号,借助土酋力量对抗南诏和大理国。今市境内作为缓冲地带,南为于矢部地(自杞国),东北为牂牁国(后称罗殿国),北为罗氏鬼国,这三个藩国均为少数民族政权。
元代,于矢部地(自杞国)被命为于矢万户,后改为普安路总府;罗殿国被命为普定万户,后改为普定府;罗氏鬼国被命为八番顺元宣慰司。二府一司任用“蛮夷官”,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在其领土上仍然“世有其土,世长其民”。
明代,今市境内社会制度有了新的发展,中央王朝改土官间接统治方式为任命流官直接统治的方式,即改土归流。这个时期,普安路总府改为普安州(明永乐十三年即1415年)设流官知州,普定府改为西堡官司,八番顺元宣慰司改为贵州(水西)宣慰司。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原文化开始渗入。清雍正年间,今市境内改土归流基本结束,今市境内北设水城厅,东设郎岱厅,南设普安州。从此,中央政权实行了对县级政区的直接统治,延续千余年的领主制度被地主制度取而代之。地主制经济取代了过去领主制经济,实物地租取代了劳役地租,自耕农相对于农奴有较大的人身自由。民国时期,今市境内设水城县、盘县、郎岱县。
随着流官统治制度的进一步推行,今市境内自清代以后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交通状况得到改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大为改进,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手工业和商业显著发展,采掘业和冶炼业逐步兴起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今市境内的盘县、郎岱县、水城县相继解放。紧接着就顺利地完成了“清匪、反霸、征粮、减租、退押”的五大任务,并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到1956年今市境内各县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建国初期,今市境内的水城县、盘县、郎岱县的建制没有多大变化。
1964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精神,经过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煤炭工业部等部门反复调查对比,1964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并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时属安顺地区),盘县(时属安顺地区后属兴义地区),水城(时属毕节地区)三县境内建立三线建设的重点煤炭基地,设立三个相应的矿区分别进行管理,当时,这种管理体制具有比较政企合一的特点。1965年1月,经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成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3月,中共贵州省委支援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成立。1965年11月29日,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决定设立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人民委员会,接受煤炭工业部和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从贵州省的六枝、盘县、水城、威宁、普定、镇宁和云南省宣威划出部分区、社(队)归新成立的三个矿区,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仍分别属安顺、兴义、毕节地区管辖。1966年2月22日,三个矿区改为特区。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总指挥部。1967年春,贵州省军区对六盘水实行军事管制,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总指挥部的职能自然终止,其机构名存实亡。1967年10月29日和1968年4月18日,经贵州省革命委员会、贵州省军区批准先后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和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12月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地区一级政权机关,撤销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原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分别与郎岱(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合并为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行使县一级职权,归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当天,国务院批准,六盘水地区改设为六盘水市(省辖市),下辖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1987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水城特区,分设钟山区和水城县;1999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盘县特区更名为盘县。至此,六盘水市辖一特区两县一区,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