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发展 > 花果山历史文化研究

花果山历史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21:33:46

A. 连云港花果山资料

花果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云台山中麓,江苏省的东北部,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北扼齐鲁,南达江淮,与日本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景区面积84.3平方公里,层峦叠嶂136峰,其中花果山玉女峰是江苏省最高峰,海拔624.4米,峭壁悬崖,巍峨壮观。

花果山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记有植物种类1700余种,其中药物资源就有1190种,金镶玉竹、古银杏等都是省内罕见、国内少有的树种和水帘洞,栖身之、唐僧崖、古树名木,是江苏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库,每年吸引了国内许多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来此考察研究。

花果山大圣湖水利风景区管理范围为10.4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95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山水相连、湖光山色相映、生物量富集、水陆生态系统交织的优美环境。花果山大圣湖水利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浓厚,将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1)花果山历史文化研究扩展阅读

花果山风景名胜

1、水帘洞

水帘洞是花果山上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景点。这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的原型。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水帘洞已名闻遐迩。在明顾乾的《云台三十六景》以及张朝瑞等人的游记和各类方志文献中已有详尽生动的描述。洞门前,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海州知州王同的“高山流水”题刻,还有“神泉普润”、“灵泉”等勒石。

2、七十二洞

花果山上洞穴特多,总称“七十二洞”,乃是若干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形成的奇观。除了海天洞,著名的还有二仙洞、万佛洞、朝阳洞、啸云洞、华严洞、莲花洞等。《西游记》第三回,描写花果山间的七十二洞妖魔,尽皆归顺猴王,并在花果山保卫战中充当先锋。

B. 了解历史文化研究网址

http://culture.e.tw/

很多历史文化研究的网站分地域的,如西江历史文化研究等。内

我觉得国容学网好

C. 连云港晋朝时叫什么名字 连云港花果山因何得名 连云港花果山猴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连云港地名的民间传说:云台山座落在江苏北部,是全省最高的一座山峰。屹立在黄海之滨,对岸是连岛山,两山之间有个小港,可以停靠船员,人们就以两座山名的头一个字取名为连云港。很早以前,当地人又叫这小港为“老窑”,追其来历,其中有神奇的传说。东海龙王敖广的小女儿——白龙公主,久居水晶宫,寂寞难熬。听说人间有座花果山福地,犹如仙境,她就私自偷出龙宫,跃出水面,看到山清水秀,奇花异草,高兴得摇头摆尾、翻滚跳跃。霎时,海面上飓风骤起,恶浪如山,海水咆哮,暴雨倾盆,刮得船翻人亡,浮尸满海。山上的大树东倒西歪,小树连根拔起、飘上天空,山上的民房被风雨摧毁,变成一片废墟,到处闻听凄凉的哭声,急得山神束手无策,急上天奏请玉皇大帝派清风大仙下山,镇锁孽龙。小白龙来到花果山,饿了吃仙桃,渴了饮泉水,大小山头游玩一遍,窜入水帘洞里洗个澡,顿觉心旷神怡,饱览了人间仙境。正欲返回时,撞遇清风大仙骑白鹿,乘清风,驾祥云飘然而来,挡住了白龙归路。小白龙见势不妙,吐出一团白气,隐形逃遁。清风大仙放出一道金光,跟踪追拿,又对坐骑白鹿耳语几句,白鹿会意化作小僧而去。小白龙被金光追得满山乱窜,无处躲藏,从南云台窜到北云台,想从鹰游门处入海,不料此处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小白龙双眼熏朦了,看不清东南西北,只好伏地就擒,头在海边西山坡,尾巴还在山顶上,虽有白气护身,但被大仙的金光团团围住。清风大仙怒指白龙说:“孽畜,你残害生灵,可知罪?”小白龙那能料到清风大仙派白鹿小僧在此掘土烧窑熏阻它,后悔莫及,连连点头哀求道:“大仙饶命,我只因羡慕花果山美景,出于好奇,玩得尽兴忘形,残害生灵本非我意。”清风大仙说:“念你幼稚,放你一条生路,必须做到一点:一要虔诚修善,二要改邪归正,三要重犯定斩不饶,若能做到,立即放你回龙宫。”小白龙一一答应。清风大仙收回金光,小白龙随着白气逃回龙宫。后来当地人就用这个窑烧炭营生。一年是新窑,二年称旧窑,年代变了,本地人就把连云港称作“老窑”,但在新社会,政府仍把“老窑”改称“连云港”。连云港地名的由来:连云港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可追溯到10万年前。马陵山的大贤庄遗址考证约在10万年前,古人类就在此狩猎、采集和生活。锦屏山(原称马耳山)桃花涧旧石器时代遗址、白鸽涧旧石器时代遗址证实,在距今一万至2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创造了被考古界称之为“小石片工业”的古代文化。华盖山遗址、二涧遗址及将军崖崖画,都说明4000至7000年前连云港地区就有了农业生产活动。根据《史记》记载,将连云港历史沿革分述如下:夏商时代:属徐州,称“人方东夷”、“人方国”、“隅夷”。西周时代:属青州(一说兖州),称“人方国东夷”。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后楚,叫“郯子国”。秦代称东海郡,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缯、下邳、淮阴、盱眙、东阳、 堂邑、广陵、凌12个县。西汉时称东海郡,属徐州刺史部。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缯、良城、下邳、平曲、戚、开阳、临沂、利城、海西、兰祺、南城、山乡、即邱、祝祺、费、厚丘、容邱、东安、合乡、丞、建阳、曲阳、司吾、于乡、都阳、阴平、?吾乡、武阳、新阳、建凌、昌虑、都平、建乡、平曲38个县。东汉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徐州刺史部。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丘、合乡、昌虑、赣榆、阴平13个县。三国时期称东海国,属魏。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邱、昌虑、合城11个县。西晋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徐州。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邱、昌虑、合乡、赣榆12个县。东晋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后赵、前燕、南燕、东晋。辖朐县、郯城、利城、襄贲、祝祺、厚邱、赣榆7个县。南朝前期称东海郡,辖齐郡、东莞、琅玡、西海、东海、北海郡;南朝后期辖青州、冀州(侨置)辖地同上。南朝齐、梁称:(一)东莞郡、琅玡郡,辖即丘、南东莞、北东莞3个县;(二)北东海郡,辖襄贲、僮、下邳、厚丘、曲城5个县;(三)北海郡,辖都昌、广饶、赣榆、胶东、剧、下密、平寿7个县;(四)齐郡。辖临淄、齐安、宿豫、尉氏、平虑、昌国、益都、西安、泰9个县。北朝东魏称琅玡郡(又称海州朐县)。(一)东彭城郡,辖龙沮、安东、勃海3个县。(二)东海郡,辖赣榆、安流、广饶、下密4个县;(三)海西郡,辖襄贲、海西、临海3个县;(四)沭阳郡,辖下邳、临渣、怀文、服武4个县;(五)琅玡郡,辖朐、海安、山宁3个县;(六)武陵郡,辖上鲜、浴安2个县。北齐北周称海州。(一)东海郡,辖广饶、东海2个县。(二)朐山郡,辖朐山县;(三)武陵郡,辖上鲜、洛安2个县;(四)沭阳郡,辖沭阳县;(五)海安郡,辖襄贲县。隋朝称海州,后称东海郡。辖朐山、东海、涟水、沭阳、怀仁5个县。唐朝隶属于河南道。先称海州总管府,后称海州,又称东海郡。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五代时属吴、南唐、后周,称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北宋时属淮南路,后淮南东路,称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南宋时期属山东东路,称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赣榆、涟水5个县。元朝属河南行省淮安路,先称海州路总管府,后称海宁府,又称海宁州。辖朐山、沭阳、赣榆3县。明朝属南京淮安府,称海州。辖赣榆、朐山2县。清朝属淮安府,徐州道,江苏布政司,江宁布政司,淮扬(海)道。称海州直隶州,辖赣榆、东海2县。民国时期属江苏省淮海专署、江苏省徐州绥靖公署。先称徐海道,后称东海行政区,辖东海、灌云、沭阳、赣榆、连云市5个县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山东鲁中南行署。先称新海连特区后称新海连市,辖新海市、连云市、云台办事处(后又分前云台区、后云台区)两市一区。新海连市时,辖新华区、民主区、锦屏区、浦西区、云台区、连云区等7个区。1953年1月1日起划入江苏省,归徐州专署管辖,1961年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1962年为江苏省直辖市。1983年国家地市体改时,江苏省将原徐州地区的赣榆、东海、灌云3县划归连云港市;1996年江苏省又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辖四县四区。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云台区,现辖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开发区。
花果山位于连云港市区东南,为云台山脉的一部分。原名苍梧山,亦称青峰顶,因吴承恩创作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此,故名花果山。山中林木茂盛,青竹滴翠,云海起伏,古有"东海第一胜境"之誉。 花果山素有"孙猴子老家"之称。这里峰奇石怪,花果满山,景色神奇秀丽,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就是以此山为背景,创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美猴王的形象,花果山也因此而名扬天下。今山上仍可见小说中所假托的遗迹,如猴石、老君堂、南天门、水帘洞、七十二洞、八戒石、唐僧崖等,此外还有阿育王塔、三元宫及郁林观石刻等多处胜景。如今的花果山上,庙宇亭阁大都修葺一新,自然景色正如吴承恩所描写的那样:"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连通往花果的要道口猴嘴山上的天然石猴依旧神气十足地在看守门户。进入神奇的花果山,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D. 花都区的历史文化

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灰塑 灰塑,俗称“灰批”,是岭南建筑的传统装饰,是中国民间工艺的瑰宝。根据《宋高僧传》卷十八的有关记载,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经存在。以后,灰塑在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
花山镇铁山村邵成村年富力强,自小随父习艺,灰塑技艺娴熟,成为了灰塑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灰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盘古王诞 盘古王诞是花都区传统的民间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为诞日,诞期活动从农历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盘古神坛为固定的活动场所。
清朝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读书人邱毛松在狮岭炉山(现盘古王山)半山腰发现一块石碑,上刻书“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传说这块石碑原立于梯面盘古庙内,梯面瑶人逃亡时遗落在此。邱毛松将拾到石碑的农历八月十二日定为盘古王诞日,并修建了盘古神坛,引人前来庆贺。此后,盘古王诞逐渐发展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和粤北一带、内容丰富、场面热闹的传统民间活动。附近各乡都组织舞狮队到盘古神坛前汇演,还有唱大戏、闹花灯、抢花炮等民俗活动。
盘古王诞不仅反映了古老的瑶族盘瓠崇拜和社祭文化,同时还承载着许多重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的重要价值。
2007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盘古王诞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创作文学,富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属于民歌体裁的一种。它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格,常用“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以双关、重叠等手法见长。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还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联唱、戏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优美,意境含蓄,被寓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其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押韵上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流传。自唐代开始,客家山歌在民间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花都的客家山歌流行于花山、花东、北兴、梯面、芙蓉、狮岭等客家人聚居的乡镇,群众历来有劳动中哼唱山歌、休闲时对唱山歌的习惯。目前我区群众自发组织的客家山歌队约有十三支,其中较知名的有百花山歌队和枫叶山歌队。他们经常在花城墟、狮岭墟、北兴墟、旗岭墟、新华花果山公园、新世纪广场等地进行演唱,深受市民的欢迎和喜爱。花山镇百花山歌队组织者、山歌手刘小文曾荣获“广州市农村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自编自费出版客家山歌集《山歌十八韵》(共三集),免费派发给山歌爱好者。新华镇枫叶山歌队在花果山公园组织成立了数百人的客家山歌学习班,免费教群众学唱山歌,积极宣传和推广客家山歌传统文化。
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客家山歌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中彩珐琅制作技艺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1979年至1981年间,花县珐琅厂进行技术革新,组织杨志锋、赖明、杨志金、黄鉴恒、黄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珐琅厂学习“景泰蓝”的掐丝技艺。1983年,杨志锋等人在“广州珐琅”工艺的基础上将“景泰蓝”工艺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创新发明了一种新的工艺,命名为“中彩珐琅”。该工艺了不仅继承“景泰蓝”金碧辉煌的花纹图案,又能衬托出“广州珐琅”的淡雅、古朴、细致、生动的大幅彩画和书法,使产品的观赏价值大为提高。“中彩珐琅”制品有花瓶、点心盒、盘、罐、碟、碗、座钟、电话机、座灯、钮扣等,曾先后参加国家轻工部及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展览,并多次获得荣誉及奖项。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中彩珐琅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花都元宵灯会 元宵节游灯,是流传于岭南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也是人们新年祈福的一种形式。游灯的起源最远可推至汉代。随着历史的发展,游灯活动不断延续和丰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规模最大。
旧时,花县的元宵节游灯活动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数乡村都举行游灯活动,场面非常热闹。游行结束后,人们开始进行投灯,祈求光宗耀祖,虔诚孝顺,新年顺利,五谷丰登等新年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游灯习俗停止。20世纪90年代初,花都部分乡村(如炭步镇水口、石湖、塱头、华岭等村)逐复游灯习俗。1996年,炭步镇水口村重修康公庙后,由旅港乡人任广荣发起成立“花灯会”,恢复游灯和投灯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二届。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晚上,水口村元宵节游灯和投灯活动在康公庙前进行,共有三个程序:一、上届灯主交纳投灯款后,与亲戚朋友、村中长者(称“千岁宴”,即一桌12人岁数相加超千岁)在庙前聚餐。二、饭后进行投灯活动。先由“赞灯先生”赞唱灯笼,随后群众根据自己的愿望需求报价竞投,价高者得,灯价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三、凌晨12点前投灯活动结束,随即进行游灯活动。村中醒狮队和群众宾客聚集康公庙前,从庙内抬出康宝裔元帅、文昌帝、北帝、关帝、大王爷等5尊菩萨依次排列。游灯时大锣开道,菩萨随后,醒狮队与今届投灯获得者、手提火把和灯笼的群众组成连绵不断的游灯队伍,在村内、村外固定的范围内游行。
水口村元宵节游灯是花都地区规模较大,较有影响力的民俗活动,具有历史、文化、民俗等研究价值。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花都元宵灯会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南狮 南狮,亦称“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以港澳、东南亚侨乡,是地道的广东民间狮舞。南狮是花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它不仅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由于舞狮的跳、蹲、马步、箭步、弓步等均为武术动作,因此舞狮必须同时练习武术,掌握一定的武术步法。民国时期,花都很多乡村都设有武馆,聘请武师教授子弟习武和舞狮。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和南狮表演更加普及,逢年过节和开张庆典,各村狮队便上街采青、巡演。近年,花都区政府致力开展醒狮竞技运动,每三年举办一次“花都区醒狮大赛”。第八届醒狮大赛中新华街大唐边新华村1队和狮岭镇杨屋村醒狮队夺得一等奖,狮岭镇联合村均合1队、义山村醒狮队,花东镇珠湖村醒狮队、新华街大唐边新华2队获得二等奖。花山镇新和弘桥A队等获得三等奖。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南狮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粤剧 粤剧是融会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如木鱼、龙舟、南音、粤讴、广东音乐、小调、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是一种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语言改为广州方言。
花县(今花都)人喜爱粤剧。20世纪20年代开始,粤剧在花县盛行,每逢举行迎神赛会或学校筹款,多演出粤剧助庆。在县内各乡、村、圩都习惯搭戏棚请粤剧名班演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名演员白玉堂、黄种美、黄君武,三四十年代的苏州女、白云龙、袁准,50年代的刘美卿、粤乐演奏家骆津等都是花县人。
1956年,佛山专区分配“群众粤剧团”来花县,花县始有专业粤剧团,1959年正式成立“花县粤剧团”。文革开始后,剧团瘫痪。1967年宣布花县粤剧团解散,1973年,由花县文艺工作团改编成花县粤剧团,县粤剧团重新成立,上演的剧目《洪秀全》曾被省电视台录像播出。1981年11月至1986年,县粤剧团多次解散和重建。1987年采取承包形式,粤剧团重新挂牌,直至现在,花都粤剧团主要活跃在五邑地区,有时回花都演出。
1950年,大东乡首先成立业余粤剧团,编写《解放区的天》,巡回演出,轰动乡邻。随后,李溪、罗洞、毕村、朗头等五十多条村相继成立业余粤剧团。人民公社成立后,业余粤剧团解散。上世纪80年代末,“私伙局”开始在花都流行,花都区文化部门近年每年举办一届粤剧、粤曲大赛,为爱好者提供演出、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一届文艺创作比赛。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粤剧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瑞玲盆景 瑞岭盆景主要源于赤坭镇瑞岭村,该镇丰群、田心、竹洞、上连珠、下连珠等村,以及炭步、狮岭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镇瑞岭村地处花都区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种植盆景花卉等特色农业拥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瑞岭村位于三坑水库和矮岭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气候十分适宜盆景种植。
赤坭镇瑞岭村以生产经营树桩盆景和盆栽盆景为主,是岭南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岭村栽培的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罗汉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诣。九里香盆景是瑞岭盆景的代表作,制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极高的造诣,独树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瑞岭盆景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1994年4月19日,花都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落实各项文物政策及市内文物调查、征集、管理和保护。4月20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公布花都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洪秀全故居(含洪氏宗祠、书房阁)、冯云山故居遗址、王氏大宗祠、资政大夫祠清代建筑群(含水仙古庙)和盘古王庙(各处简介可参阅《花县志》文化艺术篇)。翌年4月28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布告》,规范文物管理和保护。
重修洪秀全故居(含书房阁)
洪秀全故居于1961年复原。1998年,故居建筑基础下陷,墙体变形成危房。是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和广州市政府各拨款10万元、花都市政府拨款20万元进行重修,并于翌年2月修复重新开放。
修葺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
三华村资政大夫祠建筑群(含水仙石庙),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群长期挪作他用,日久失修,原建筑工艺损坏严重。1993年,花都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复该建筑群。三华村委会和花都市政府分别筹资500万元和900万元,由广东省岭南古建园林工程公司施工,对建筑群主体建筑的工艺进行全面修复,并对周边园林绿化环境进行整治,使建筑群恢复原貌,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花都的一个旅游景点。
广州最美乡村 “红山村”旅游区
红山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在具有广州“九寨沟”之称的王子山森林公园的脚下,被誉为“广州市最美的山村”。梯面镇投入1000多万元,在红山村发展旅游业,并在去年建设了东部深谷景区,明年还将打造西部浅谷景区。

E. 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的历史文化

古往今来,淮河源孕育出大量的神话故事,如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孙悟空出世等。据有关专家论证,桐柏山便是举世闻名的盘古神话的发源地。《禹贡》载:“禹导淮自桐柏。”盘古开天,“血为淮渎”。盘古文化在桐柏山源远流长,这里有盘古山、盘古洞、盘古斧、盘古墓等天下奇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诏令祭祀名山大川,其川有二,一曰淮,二曰济。那时,便有了位于现今桐柏县淮源镇的淮祠。淮祠旁边的水井,谓之淮井;井上有亭,谓之淮井亭;井边有铁柱,柱上的铁索深沉井底。相传大禹治淮,把淮河水妖巫支祁锁在淮井里。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记述,巫支祁便是孙悟空的原型。吴承恩于明嘉靖年间在与桐柏相邻的新野任县令时,多次到淮河源观光,因此《西游记》中许多方言均为桐柏方言,桐柏山的水帘洞、花果山、通天河、太白顶、桃花洞、放马场、流沙河等景点均与《西游记》中的描述相吻合。宗教文化是桐柏文化的一大特色。清代以前重道,淮渎庙对面金台山上的金台道馆,为南北朝时南朝的四大道观之首,水帘洞被道家定为“天下第四十一福地”。清乾隆四十九年以后,桐柏山佛教昌盛,自成白云山系,成为饮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之一。桐柏山一地多寺,仅太白顶周围就有20多个寺院,堪称中州一绝。

F. 花果山演变历史

花果山在古代的书中,与江西庐山、湖北武当山、河南少室山等并称72福地。公园内有植物多种,如白皮松、迎宾松、盘龙松、天狼松、藤恋树、华盖树、飞天树等,兼有多种合花异草、色彩斑澜,姿态万千。动物有l000余种,有金钱豹、香獐、草鹿、羚羊、大灵猫、小灵猫、金雕、啄木鸟、相思鸟、杜鹃等。公园内古树古木众多、冠军老杨位于“南天门”以东500米处、小叶扬高31米,胸围6.3米、树龄约800年;千年麻栎主干低矮,侧枝匍匐于地面,树龄千年以上;“烧不死的青冈”位于花山庙中部,半边已被烧焦,独有一枝生机盎然,树根间夹一巨石,称为“树抱石”;华盖松位于砖窑衬,冠幅奇待,形如华盖;飞天树位于南天门村、栋树状如仙女砍飞,形象姣美,美女柳位于古道潭东侧,姿态窈窕,若美女俯视状。
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游记》所描述的“孙大圣的老家”而著称世,名闻海内外。它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秀美的自然景观令游客赞叹不已。山中古树参天,名胜古迹众多,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遍布山中。主要景点136处,与《西游记》密切相关的景点很多:孙悟空出生地——娲遗石、惟妙惟肖的猴石、八戒石、沙僧石、诩诩如生的唐僧崖,以及七十二洞、定海神针、仙砚、拐杖柏、晒经石、团圆宫等,特别是水帘洞更是名闻遐迩。以三元宫为中心的古建筑群发迹于唐、重建于宋、敕赐于明、兴盛于清,是历史上著名的香火盛地,极具文史价值的郁林观石刻和建于北宋的阿育王塔,还有屏竹禅院、义僧亭、茶庵、九龙桥等都是著名的名胜古迹。近几年来紧紧围绕《西游记》主题,对景区进行开发建设,又增加了怪石园、墨香小径、大圣佛、猴王园、多宝佛塔、瑶池、猴苑、鹿苑、神路、天下第一巨字“神”字等都是独具匠心的成功之作。花果山植被丰富,景色秀丽,一年四季皆有特色。全国四大观赏名竹之一“金镶玉竹”,名茶“云雾茶“和猕猴桃、人参果、银杏、板等是花果山的特产,近两年景区管理处加大绿化美化力度,花果山将是“四季好花常开、八节鲜果不绝”的人间仙境。
这里果真是神话小说《西游记》创作的原型么?赞成者从历史记载、自然风貌、民俗信仰等方面寻找了不少证据,振振有词地列举了不少理由,甚至还有人考据出吴承恩的祖父做过河南府尹,吴承恩曾经在洛阳生活过。以此证明,吴承恩《西游记》必是以宜阳花果山为创作原型。怀疑者则认为吴承恩是淮安人,《西游记》中所写的花果山,在东胜神州大海中,而距淮安较近的连云港花果山,作为《西游记》创作原型,更有其合理性。基本观点已在《洞天福地花果山》一文中作过阐释。然而,最近一个时期,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又产生了新的想法,认为:在《西游记》、花果山与吴承恩的关系问题上,我们的思维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过多的在吴承恩的籍贯与生活地区上考虑,而忽略了一些更为重要的因素。
首先应该弄清《西游记》的来龙去脉。这部优秀的古典神话小说,是吴承恩在采集丰富的取经故事和神猴故事基础上的二度创作。《西游记》主要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经,17年后回国口述所见,和他的门徒们共同编写了《大唐西域记》,书中记述了玄奘西行天竺亲历一百余国的山川、域邑、物产、习俗,是一部写实性的地理专著。后来,他的门徒为了神话玄奘,又编写了《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描绘唐僧艰难西行的同时,穿插进了一些传说。玄奘取经历尽艰险的传奇经历,异国他乡鲜为人知的山川风情,为人们提供了提供了展开想象的广阔空间。到了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又把取经故事和大量的神话传说串连起来,书中开始出现猴行者的形象,这个猴子原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化身为白衣秀士,保护唐僧取经。猴行者神通广大,武艺高强,一路奋勇格杀妖魔鬼怪,使取经事业“功德圆满”。这部书已具备了《西游记》的雏形。
明代初年,又出现了规模较大的《西游记平话》,神话传说愈加增多,猴行者的形象更加丰富。如说法师往西天时,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钓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艰难患苦不知其几。其后又写到,花果山水帘洞
有一个号称“齐天大圣”的老猴,偷了仙园蟠桃、老君丹药、王母仙衣,李天王奉命“引领十万天兵及诸神将”“与大圣相战失利”,后二郎神抓住了大圣,观音把它压入石山下,“饥食铁丸,渴饮铜汁”,后来唐僧取经路过此地,将大圣放出,“收为徒弟,赐法名悟空,改号孙行者。”唐僧还有两个徒弟,一个是黑猪精,一个是沙和尚……在平话故事广泛流传的同时,宋末明初还产生了多种取经杂剧,进一步丰富了西游故事的内容,所有这些都为小说《西游记》奠定了丰富的创作基础。
从唐代玄奘天竺取经(公元629年)到吴承恩写定《西游记》(约在公元1550年左右),前后经过了900余年的漫长岁月。“西游”故事的产生、流传和演变也可以划分出历史故事、佛教文学、平话、戏曲、长篇小说等5个阶段,这是一个历史向神话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僧俗信徒、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为吴承恩的创作提供了基本素材和良好基础。因此,把《西游记》这一宏伟的神话小说的产生,完全归功于吴承恩无疑是不妥当的。事实上,小说《西游记》最初印行时,根本没有作者的名字。后来,一些书商还根据道听途说,把元代道人邱处机为游记《西游记》写的序,印在小说《西游记》的前面(邱处机曾随元太祖成吉思汗远征中亚细亚,写过一部游记《西游记》),以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误以为小说《西游记》是邱氏所作。直到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钱大昕在《永乐大典》里发现了邱处机的《西游记》,方知与民间流传的小说《西游记》不是一回事,但究竟为谁所写,钱氏亦未弄清。民国时,大学者胡适读到《淮安县志》,看到其中一条,吴承恩,明朝贡生,著有《西游记》。胡适由此而写文章,把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定为吴承恩。
直到现在,围绕小说《西游记》的作者问题,学术界仍然存在着一些争议。笔者无意亦无力介入这方面的研究,姑且从众,认定其作者是吴承恩。说明的是:从西游故事产生与流传的过程看来,那种以吴承恩的经历来界定何处花果山为正宗花果山的做法是毫无意义的。其一:吴氏之前900多年已有了西游故事,已有了唐僧、孙悟空等人物,已有了花果山、水帘洞等地名;其二,《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不是报告文学,“原型”说不太准确,我们毕竟不能把文艺作品中描绘的东西和现实中的事物简单对号。
但是,无论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还是专业作家的文学作品,所描绘的人物、事件,总有所依托的时代背景、人物背景、地域背景。宜阳花果山之名,从史书上查,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寰宇记》,已比《西游记》成书早了600余年,实际上得名的时间可能还要早许多;花果山特有的地形、地貌,花果山地区关于神猴呼风唤雨大显神通的传说,花果山群众对于“齐天大圣”的特殊信仰以及花果山地处玄奘故里附近的区位特征,所有这些都说明,宜阳花果山正是西游故事滋生地之一。因此,撇开吴承恩的籍贯经历不讲,仍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花果山和孙悟空的传说孕育了《西游记》,反过来《西游记》成书之后,又丰富了人们对花果山和孙悟空的想象,并为之平添了许多人文色彩。自然,这里所说的花果山,是宜阳花果山。

G. 花果山的特点

1、气候特点:花果山景区属于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既有暖温带专气候特征,在云台山南麓又属有北亚热带气候特征,既有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的气候特征,又有海洋向内陆过渡地带的气候特征。

2、气温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常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年平均最高气温19℃,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0℃,既无严寒又无酷暑。

3、降水特点:年平均总降水量920多毫米,是湿润型的雨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

(7)花果山历史文化研究扩展阅读:


相关景点

1、七十二洞

花果山上洞穴特多,总称“七十二洞”,乃是若干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形成的奇观。除了海天洞,著名的还有二仙洞、万佛洞、朝阳洞、啸云洞、华严洞、莲花洞等。

2、大圣佛

大圣佛是在自然石的基础上,凿刻而成的孙大圣头像,供孙大圣的信仰者祭祀。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回真经,功德圆满,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地位已远远高于观音菩萨,斗战胜佛,顾名思义是好斗善斗,而且是凡斗必胜。

H. 花果山是否是世界文化遗产

也不算吧

I. 花果山的自然资源

花果山大圣湖水利风景区管理范围为10.4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95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现在山水相连、湖光山色相映、生物量富集、水陆生态系统交织的优美环境。景区内景点众多,有海清寺阿育王塔、水帘洞、唐王坝、一瓢泉等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2011年8月,该景区获批为省级水利风景区,今年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花果山大圣湖水利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浓厚,是连云港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环节,将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花果山自古就有“东海第一胜境”和“海内四大灵山之一”美誉的花果山,集山石、海景、古迹、神话于一身,具有很高的观赏、游览和历史科学研究价值,它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秀美的自然景观令游人赞叹不已。自然景观呈现山海相依、崎峭与开阔呼应对比的壮丽景色。山里古树参天、水流潺潺、花果飘香、猕猴嘻闹、奇峰异洞、怪石云海、景色神奇秀丽。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计有植物种类1700余种,其中药物资源就有1190种,金镶玉竹、古银杏等都是省内罕见、国内少有的树种和古树名木,是江苏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库,每年吸引了国内许多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来此考察研究。“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与《西游记》故事相关联的孙悟空降生地的娲遗石,栖身之水帘洞,以及七十二洞、唐僧崖、猪八戒石、沙僧石等等,神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J. 花果山上的名称和它的来历是怎么样来的

在东胜神洲,有一国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回在原著中,花果山答乃孙悟空的出生地,在花果山称王称霸,并与妖界大神通者结为兄弟。

大哥牛魔王称平天大圣,二哥复海大圣蛟魔王,三哥混天大圣鹏魔王,四哥移山大圣狮驼王,五哥通风大圣猕猴王,六哥驱神大圣禺狨王。为花果山原型,后人都是据此推测而已。

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山中有一洞,名唤水帘洞,洞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是孙悟空的居住之所。

(10)花果山历史文化研究扩展阅读:

《西游记》创作背景: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阅读全文

与花果山历史文化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