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交网络的社交网发展史
这个名词是1954年由J. A. Barnes 首先使用 ("Human Relations" , 在章节 Class and Committees in a Norwegian Island Parish 内)。一个社交网络的大小最大约为150人左右 (Dunbar's number),平均大小约为124人左右 (Hill and Dunbar, 2002)。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互联网本质上就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至今它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疆界是BBS的访问者数量)。
BBS把网络社交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的成本降低,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成本的降低。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更像是前面两个社交工具的升级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时效果(传输速度)和同时交流能力(并行处理);后者则开始体现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信息发布节点开始体现越来越强的个体意识,因为在时间维度上的分散信息开始可以被聚合,进而成为信息发布节点的"形象"和"性格"。比如从RSS、flickr到最近的YouTube、Digg、Mini-feed、Twitter、Fetion、Video-Mail都解决或改进了单一功能,是丰富网络社交的工具。
随着网络社交的悄悄演进,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这时候社交网络出现了。
② 社交网络的起源,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越详细越好啊,多谢了各位
社交网络源自网络社交,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互联网本质上就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至今它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疆界是BBS的访问者数量)。BBS把网络社交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的成本降低,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成本的降低。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更像是前面两个社交工具的升级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时效果(传输速度)和同时交流能力(并行处理);后者则开始体现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信息发布节点开始体现越来越强的个体意识,因为在时间维度上的分散信息开始可以被聚合,进而成为信息发布节点的“形象”和“性格”。比如从RSS、flickr到最近的YouTube、Digg、Mini-feed、Twitter、Fexion、Video-Mail都解决或改进了单一功能,是丰富网络社交的工具。 随着网络社交的悄悄演进,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这时候社交网络出现了。 交友只是社交网络的一个开端,就像Google的开端只是每个网页的backlinks那么普通一样,社交网络的开端只是获取你的个人资料和好友列表。社交网络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早期概念化阶段——SixDegrees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论;结交陌生人阶段——Friendster帮你建立弱关系从而带来更高社会资本的理论;娱乐化阶段——MySpace创造的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的理论;社交图阶段——Facebook复制线下真实人际网络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的理论。整个SNS发展的过程是循着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流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这让虚拟社交越来越 网络说吧
与现实世界的社交出现交叉。 人类历史上,大凡重要的技术革命都伴随媒介革命,人类任何活动本质上都是信息活动,信息流的传递介质、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决定你接受信息的不同,所有有关信息流媒介的变革一定是底层的变革——网络社交也是如此。从网络社交的演进历史来看,它一直在遵循“低成本替代”原则。网络社交一直在降低人们社交的时间和物质成本,或者说是降低管理和传递信息的成本。与此同时,网络社交一直在努力通过不断丰富的手段和工具,来替代传统社交来满足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的交流需求,并且正在按照从“增量性的娱乐”到“常量性的生活”这条轨迹不断接近基本需求。 如果说在网络社交的起点——电子邮件时代,网络仅仅可以满足人们5%的社交需求,那么今天丰富的社交网络已经可以把这个数字至少提升了10倍,除了“接触型”的社交行为,或者说是“接触型”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之外,网络社交已经开始承担大部分传统社交的作用。实际上,“非接触型”的社交原本就占据了人类社交的80%以上,这意味着网络社交对传统世界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说到底,网络社交不仅仅是一些新潮的商业模式,从历史维度来看,它更是一个推动互联网向现实世界无限靠近的关键力量。目前,社交网络含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互联网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当初ARPANET的军事和技术目的,社交网络使得互联网从研究部门、学校、政府、商业应用平台扩展成一个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现在网络社交更是把其范围拓展到移动手机平台领域,借助手机的普遍性和无线网络的应用,利用各种交友/即时通讯/邮件收发器等软件,使手机成为新的社交网络的载体。 社交网络,也就是网络+社交的意思。通过网络这一载体把人们连接起来,从而形成具有某一特点的团体。
编辑本段产品
UCenterHome
UCenterHome是一套采用PHP+MYSQL构建的社会化网络软件(SocialNetworkSoftware,简称SNS)。通过UCenterHome,建站者可以轻松构建一个以好友关系为核心的交流网络,让站点用户可以用迷你博客一句话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便快捷地发布日志、上传图片;更可以十分方便的与其好友们一起分享信息、讨论感兴趣的话题;轻松快捷的了解好友最新动态。UCenterHome强调“家”的理念,充分认可每一个站点用户的个人隐私重要性。提供强大丰富的隐私设置功能。每一个人都有权限设置自己的个人主页、资料、日志、相册等是否公开、或只好友可看、或指定特别好友可看、或仅自己可看、或者需要输入密码才可看;并可完全控制将自己的哪些动作可以产生动态推送到好友面前。UCenterHome强调只提供用户愿意关注的信息,在信息噪音方面有着多级筛选控制。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好友进行分组,并选择屏蔽哪些用户组的动态;同时,可针对特定的好友、特定的动态进行单独屏蔽,确保因好友增多带来的信息噪音问题。
iweb SNS
作为一款大型高并发高负载的开源SNS软件,iwebSNS功能强大,易于扩展,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和稳定性。 它基于iweb SuperInteraction(简称iweb SI)框架开发。借助iwebSI平台,站点可以轻松获得支持热插拔及快速增加新节点的集群计算与处理能力(分布式计算与存储/高可用性/负载均衡),以方便管理web2.0类站点持续增长的数据量。SI的web层、db层负载均衡,基于内存的分布式缓存系统、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数据存储等可以轻松支持站点拥有服务于百万甚至千万级庞大用户群的能力,并且不管这些交互式服务的请求是来自计算机还是移动终端。另外,Jooyea技术团队还提供了一个轻量级的支持库,这使iwebSNS也可以轻松部署在虚拟主机上。 iwebSNS为站点用户提供一个友好易用的个人信息和消息管理ajax界面。通过它,建站者可以轻松构建一个以好友关系为核心的交流网络,让站点用户可以通过空间、日志、动态、好友圈、群组、相册、站内信、留言板、心情等功能模块记录、展示和分享生活;了解好友动态。 如果你已经拥有大用户群,想向SNS方向扩展;或者你想部署一个能满足用户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平滑实现规模化的SNS站点,那么iwebSNS正适合你。
Elgg
Elgg是一个开源社交网络平台。拥有:个人用户信息管理。Blog功能。文档管理。通过各种方式(如Email、内部消息等,允许利用插件扩展通知方式如通过手机短信)了解你的朋友当前正在做些什么。创建圈子,支持圈内讨论,文件共享等。 Elgg原来是为教育设计, 但它的功能却让它成为很不错的社交平台。
ThinkSNS
ThinkSNS基于许多优秀的开源软件开发,提供全方位的社交网络(SNS)解决方案。 ThinkSNS全部基于开源项目,同时也作为开源项目,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项目框架都有完善的文档和实例,非常适合二次开发。国际化支持:多模版,多语言支持。基于ThinkPHP框架优秀的设计,ThinkSNS生来就具备优秀的国际化能力,支持多语言,多模版。 ThinkSNS不仅仅是个web端的程序,伴随着ThinkSNS成长,我们还会开发相关的IM和客户端支持。 ThinkPHP内置支持WordPress式插件开发,我们还会提供完善的API,和其他系统无缝集成。
OpenPNE
OpenPNE是株式会社手嶋屋主持开发的开源sns引擎,搭载了丰富的sns机能,在PC和手机上都可以免费使用。作为公司内部和各种社区的交流工具,『OpenPNE』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涉及到手机服务、视频服务、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交友/婚介、商品搜索购物、行业SNS商务人脉扩展、健康/美容、教育等服务领域。
编辑本段安全
据来自安全软件公司Webroot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社交网站用户更容易遭遇财务信息丢失、身份信息被盗和恶意软件感染等安全威胁,而且其严重性可能超乎用户自己的想象。 该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并没有对自己的社交网站个人信息采取严密保护措施,其它人可以通过Google\Bai等搜索引擎查看这些敏感信息,另外有半数以上受访者不知道谁能查看他们的个人资料。大约三分之一受访者表示,其社交网站个人资料中至少包含三种个人身份识别信息,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多个网站上使用同一个密码。另外,三分之一的人接受来自陌生人的好友请求。 Webroot消费者业务的首席技术官迈克·克朗贝格(Mike Kronenberg)表示,“社交网站的增长已经成为黑客的一个巨大目标。去年人们花费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上的时间以整个互联网增长速率的三倍进行增长。”克朗贝格表示,“我们调查的人中有十分之三在社交网站上经历过安全攻击,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被窃、恶意软件感染、垃圾邮件、未经授权的密码修改和钓鱼欺诈。实现安全保护的第一步是认清安全威胁类型,然后了解如何防护它们。”计算机犯罪分子使用不同类型的骗术和恶意软件来利用风险行为。一个比较常见的策略是钓鱼,黑客欺骗用户下载一个被感染的文件、访问社交网站之外的风险网站或汇钱给一个“处于困境的朋友。”Webroot表示,最近几个月社交网站上的此类攻击呈上涨趋势。黑客在劫持了某个社交网站用户的账号后,向其联系人发送消息,欺骗对方进行不当行为
③ 麻烦问一下社交网站的定义。以及其发展历史、代表网站和运作模式。最好回答得比较书面专业一点
社交网站应该算做是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一种展现形式(这个是个人认为,大部分还是认专定社交网站跟社交网络还属是有很大区别的),当然是现在最主要的展现形式,可定义为通过用户现实社交关系组织形成互联网服务,满足人们在娱乐、互动以及共享方面的需求。其起源的研究理论基础可以参照六度分隔理论以及小世界理论等等,其理论基础是构建在网络技术上的。
发展历史不太好定义,Facebook是最大的但不是最先的,代表网站可以列举无数,国内的国外的都有。
运作模式,在起初的社交网站盈利方式主要是通过广告,现在来说个大社交网站都通过提供互动平台,提供一系列的数据(非核心)和外部接口供各类应用上载及推广,当然付费盈利肯定是分成,非营利性质的肯定也是为了拉拢人气。
就扯这些吧~
④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1、在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5年目标: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
2、在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3、在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4、在1994年,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 TCP/IP 互联网——CERNET示范网工程建成,并于同年先后建成。
5、在1994年,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6、在1994年, 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7、在1995 年,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让老百姓进入互联网。
8、在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国首次搭建IPV6 试验床。
9、在2000年,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10、在2001年,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验收。
11、在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12、在2003年,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项目开始实施。
(4)社交网站的发展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大阶段
1、学术牵引期。指的是互联网从美国引入中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科研单位历经数年的努力,推动互联网从信息检索,到全功能接入,再到商业化探索。
2、探索成长期。指的是逐步建立普通大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稳步成长。在这一期间,我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热情高涨,一路高歌,不畏互联网泡沫期带来的考验,努力探索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3、快速发展期。该阶段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建立,“内容为王”的时代慢慢过去,开始转向“关系为王”的web2.0。互联网的角色关系也开始转变,内容的缔造者不再只是网站,个体用户也可以参与其中,逐步通过内容来拓展自己的关系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NS时代。
4、成熟繁荣期。该阶段正是我们目前经历的成熟互联网阶段。从微博的盛行,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移动应用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⑤ 互联网交流方式的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Email;
最早出现时间为1969年10月,
具体事件:1969年10月世界上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由计算机科学家Leonard K.教授发给他的同事的一条简短消息。
第二阶段:论坛(BBS);
具体事件:大约是从1991年开始,国内开始了第一个BBS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直到1995年,随着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大幅降价,BBS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996年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第三阶段:ICQ、QQ等;
具体事件:ICQ:1996年,三个以色列人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决定开发一种使人与人在互联网上能够快速直接交流的软件。他们为新软件取名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
第四阶段:blog
具体事件: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这个名称。但是在1998年,互联网上的博客网站却屈指可数。
与过去的Email、BBS和ICQ(QQ)这三种主要的互联网沟通方式相比,Blog方式是更严肃的沟通工具。BBS公共性很强,而个人性很弱,因此缺乏约束,会形成“谁比谁傻”的负面效应。而Email和ICQ(QQ)是纯粹的个人性,而Blog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
⑥ 职业社交网站的发展趋势
社交网站有似于平民沙龙。
但是由于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导致放在内社会大背景下,容以社会上传统的观念看,有许多失礼的地方。
但这也正是社交网站可爱的一面。“不必拘礼”的真正内涵在网络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社交网站最大的问题是容易成为散布谣言的场所,从而激化社会矛盾。这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大手对社会情绪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拨乱反正”。法律被用于匡扶社会正义,网络环境才会趋于清明。
⑦ 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
社会化的互联网生活已经在一小批互联网Geek中成熟发展起来,尤其是每天泡在Twitter上的“推客”们,每天孜孜不倦地推送各种新奇好玩的想法,网站,新闻,音乐,视频的链接,这些“推特”(Tweet)消息被一级一级过滤转发(RT,ReTweet),迅速传遍了全球。一个最好的案例就是2009年3月25日上线的陌生人聊天网站,在Twitter老用户Veronica的Tweet下,如坐上了火箭,20天达到15万的日独立访问IP 。
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Twitter存在的理由,更不理解Google和Facebook为什么都要收购Twitter,最不可理解的是Twitter创始人Evan Williams和Biz Stone拒绝了Google和Facebook的开价(Facebook开价5亿美金)!(备注:Twitter两位创始人曾将Blogger卖给谷歌)
只有Twitter上的Heavy user(重度用户)才能真正理解Twitter对他们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这些人才是Social media最早,最资深的一批实践者,他们中Follower数超过1000的“推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博客,这部分人不在少数。真正在使用Twitter的推客(而非测试玩家)都知道,Twitter上传播的消息主要是推客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新奇事物或者自己写的博客的标题和链接,当然也包括少量的个人突发奇想短语。但是细心的用户一定会发现,超过1000个Follower的推客一定是有“料”的,如果一个人仅仅是不停地在Twitter上发发牢骚,骂骂邻居,或者记记流水帐,那么根本没有人愿意Follower他/她。
很多Twitter的Heavy user同时也Follow了很多其他推客,少则上百,多则成千(一点都不稀奇)。以我为例,我在Twitter上活跃的比较晚,大概是2009年4月15日左右开始活跃起来,还不如我写了四年的博客,已经超过了1000多位订阅读者。但是就这短短的一个星期,我通过积极的Tweet一些有趣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我的博客内容和思考,快速积累了250多个Followers,同时我也Follow了将近400多个推客,这些人带给我的就是平均每秒钟刷新一条Tweet,理论上我是无法全部看完的,只能在空闲的时候走马观花扫描一些关键字,个别感兴趣的点开信息中的Tiny URL自己阅读一番;也可能直接RT一些特别好玩的信息;还有就是重点关注一下回复给我的信息 @betashow ,绝大部分信息错过了就错过了,但是真正有价值或者好玩的信息,一定会被别的朋友反复RT,直到我看到,所以错过的也无所谓。
推客们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很多最新的报道,从互联网新奇网站上线到Susuan Boyle一唱成名,再到市政府着火……但是代价也很大,因为推客成瘾,需要投入大把的时间来“经营”,很多推客自己也会禁不住抱怨一把“Twitter占据了我们太多时间”,然后呢,继续Tweet……我们对Twitter是即爱又恨……
像我们这样的生活在Social media之中的人,除了Twitter,另外普遍都会用的就是Facebook,Linkedin,Wealink, Blog,Flickr,ipai,深受社会化网站和媒体的影响,对其有着切身的体会。
我提到的这些服务都可以笼统地归类为“社交网络(SNS)”。社交网络对个人而言,是一项“服务”,一项用以跟老朋友互通有无,保持联系,拉近距离的网络服务;一项拓展关系网,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 “服务”,这些服务带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泛社交时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交网络(SNS)”也可以是一种媒体,因为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无数的信息被网络中的节点(人)过滤并传播着,有价值的消息会被迅速传遍全球,无价值的信息则会被人们遗忘或者只能得到小范围的传播。这就是我们近几年刚听到的新名词:“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下面我们来看看Wikipedia上对于Social Media的标准解释:
Social media is information content created by people using highly accessible and scalable publishing technologies. At its most basic sense, social media is a shift in how people discover, read and share news, information and content. It's a fusion of sociology and technology, transforming monologue (one to many) into dialog (many to many) and is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formation, transforming people from content readers into publishers. Social media has become extremely popular because it allows people to connect in the online world to form relationships for personal and business. Businesses also refer to social media as 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or consumer-generated media (CGM).
相对于SNS来说,Social Media是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而Social Media是基于SNS,Blog,Mini-Blog,BBS,IM,Email等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工具(技术),并且由无数个节点(人)根据自己的专业,喜好,价值观等过滤加工后进行传播的。所以SNS相对更为狭义,只是Social Media中的一个新兴崛起的传播平台(技术?工具?手段?)。所以我这个SNS从业人员也只能浅谈一下Social Media,更深入的探讨需要来自传统媒体,博客服务提供商,Email服务提供商,IM服务提供商,迷你博客服务提供商以及社交网络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及综合人才来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本人要有丰富的社会化传播经验,比如在Twitter上有上万个Follower(这绝对是无法逾越的经验门槛,如何在 Twitter上发展到Follower?),这方面我推崇一个推客,@Mashable,他在Twitter上有 479,241 Followers,这个推客已经是公司化运作(Social Media Guide),除了做一些Social Media的研究之外,就是帮助一些巨头做Social Media营销的尝试,应该算是专业的Social Media顾问。通过他们发表的文章,我学习了很多,所以也推荐感兴趣的朋友们参考。
可以这么假设,如果Mashable的CEO Pete Cashmore(@mashable Twitter帐号的实际管理者)不小心发现了你的产品,试用过感觉良好觉得值得Tweet一下的话,理论上就会有47万个Social media的Geek看到,其中一部分就会参与体验并ReTweet,还有不少人会写一篇常常的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又有人会看到并在Twitter 上推一把,到Facebook分享一把,或者自己也用完写一篇博文……如果一个产品本身设计的足够有吸引力,那么从此就会引爆流行!如果这个产品设计的差强人意,那么理论上Pete Cashmore这样的人也不会帮你“推一把”。
当然,Pete这样的超级意见领袖在Twitter有不少,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如果能到达一位这样的推客,那就等着引爆吧。但最关键的核心还是我曾经问过的那句:“是谁把Omegle告诉了Veronica”?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因为理论上只要能到达,就一定能引爆。
到底如何到达呢?我在上一篇文章介绍了Traffic Exchange这样一个产品,这只是Omegle案例上的一例,也带有一丝运气,所以并不能用来参考设计你公司的产品和社会化传播策略。
足够有吸引力的产品(或者一次营销推广策划),一定要有特别之处,Veronica这样的人只会推一种信息,那就是他/她认为“对他/她的Followers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产品或者策划要让这些假设能够到达的引爆者心甘情愿主动帮你来推,能过得了他们这一关,后面的关就比较容易了 。即便你有了足够有吸引力的产品或者策划,但是也需要一个“中间人”帮你把这个信息推到Veronica或者Mashable这样的超级推客 “Tweet信息流”里!(如果你碰巧认识一个这样的超级Social Media节点,那么恭喜你,你根本不需要看这篇文章,直接找他们就OK了,如果他们Say yes的话)这个中间人可能是Tracffic exchange的交换流量产品,也可能是一个在Twitter上有1000个Followers的高级用户,甚至也可能是一个普通的Twitter用户,但是他的Followers里面包含了很多更高级的用户(我也很奇怪,虽然我才260个Followers,但是不乏一些5万个Followers级别的推客),也有可能是一个稍有一点名气的博客 。所以,有个好的产品,找个差不多点的推客(博客)并驾齐驱!
其实,对于一个创业者或者打算借助Social Media传播的人来讲,自己的关系网质量很重要。我们可以做个极端的假设:如果刘德华投资做一个网站,那么这个网站会在一夜之间被所有媒体报道一番,因为刘德华的影响力。但是我们不是刘德华,我们需要自己来积累“影响力”,这就是很多“专业博客”坚持到今天的根本动力——影响力!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 “影响力”是很多专业博客前进的动力,“金钱”是排在第二位的。而通过撰写专业博客扩大自己的“泛社交圈”是很漫长的,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也要无数的脑力(思考)和体力(撰写,发布,回复)劳动,很多人半途而废了……
而Twitter这种新事物创造了另一个新的“泛社交圈”扩大,或者说建立“影响力”的平台,很多很资深的推客起初都是靠不断转发一些自己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链接起步的,很多Followers跟踪他们的Tweet目的很简单,“这家伙经常发的信息都挺好玩或者听有价值的”,加上Twitter中@,RT等符号和功能的使用,一个“有趣的推客”很快就能被更多的推客看到并Follow。更好玩的是,有个推客发起了一个叫做“FollowFriday”的活动,每个推客每个Friday都Tweet一个你认为值得大家Follow的推客,并用@格式发布,方便大家直接去Follow,我也被RexChung推荐了一次。
科技博客网站ReadWriteWeb(读写网)发表分析文章称,社交媒体是2008年互联网一大趋势和热门的话题,社交媒体正在发生变革,2009年也将成为社交媒体重要的一年。为此ReadWriteWeb列出了2009年社交媒体十大个发展趋势,以下是全文: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是2008年互联网一大趋势。无论是对消费者、企业还是销售商,社交媒体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现如今,社交媒体领域不仅存在很多权威,还有很多创业公司、专门的书籍以及社交媒体公司。在许多企业中,聘请社交媒体战略家和社区管理员,并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案对社交媒体加以利用的做法非常普遍。
不过,应用程序,但真正可供瓜分的馅儿饼只有一块。
作为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在线社区,Facebook已经成为了第三方应用程序的聚集地。微博客Twitter的用户也已经用许多应用程序来弥补网站自身的不足。分布在社交媒体中的人们维护着各种各样的工具,而想要决定将何种信息与何人分享几乎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用户、销售商和企业的面前也存在着众多的干扰。只要出现一个新的应用程序,就会出现另外一个应用程序帮人们管理它。虽然“眼球经济”一直令人们垂涎,但广告发布者和出资人都已经认识到,精准投放比大力推广获得的回报更高。
意义(Meaning)和链接(Meaning)是所有社交媒体生存的两个关键因素。随着人们组织信息以及寻找与自己相关网络难度的增大,这两个要素被逐渐淡化。事实上,社交媒体正在冲破自己的天花板,因为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了。基于这些因素,我们认为社交媒体正在发生变革。
社交媒体正逐步以新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体验。如果你是一家初创业公司的CEO,如果你希望在2009年着眼于下一代社交媒体,你就需要考虑以下10个趋势:
1、着眼于人
我们已经从“用户”、“客户”和“消费者”的身上脱离开了:社交媒体将人的因素带回到了所有的数字化的互动中。人们开始越来越谨慎,比如在寻找有用连接和具有相关性的社区,或者在寻求自我表达的方式时。
网络研究公司Altimeter的创办人莎琳?李(CharleneLi)和美国市场调研机构ForresterResearch的副总裁约什·贝尔诺夫(JoshBernoff)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将全新的行为驱动模式引入了社交媒体。尽管这是一次巨大的跨越,但如果想要获得成功,人们还需要将这一理论进一步推进并更加接近于人的需求。
社交媒体与功能和应用不再有关,而功能和应用已经没有价值了。人们希望获得有于社交媒体相关的有意义的价值。人们希望自己的社交活动能够更有目,同时有条不紊。
在线社交媒体与线下社交媒体没有什么不同,无论使用什么样平台,人们都会想办法维护自己的网络。这些人将会被一些有意义的话题联系在一起,并且在自己制定的范围内开展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就能够在互动中找到相关性。
FriendFreed是一个为用户提供访问目的地和应用程序借口的平台。尽管它的界面和交互性与维基网络一样差,但这个平台仍然在迅速成长。这是因为,当人们面对来自多种渠道的交流时会感到困惑,所以必须要对他们赋以含义。
那些能够将精美的设计、易用性和可搜索性整合在一起的公司将比其他社交媒体工具更重要。网络战略专家戴伯·舒尔茨(DebSchultz)将社交媒体和艺术展进行了比较,他认为,人们都希望按照自己的需求在网络生态系统中寻找自己生命的表现。
iPhone(手机上网)的体验让所有用户、企业和开发者眼前一亮。仅在2009财年第一季度,iPhone的销量就达到了440万部。与此同时,谷歌的Android和Palm也都在努力提供跨平台的应用以及服务。在这个社交媒体的全新领域中,人们正在寻求将手机、网络和现实生活进行无缝切换的解决方案。
人们将会创建、加入并寻找能够为他们提供有意义且具有相关体验的社交网络。人们还会对自己的投资回报(花费的时间和披露的程度)、获得的答复、评论以及社交网络的影响力和价值等进行衡量。
社交网站的战略关系副总裁瑞切尔·马斯特斯(RachelMasters)表示,“互联网之所以令人困惑是因为人们几乎可以利用它来复制以前的所有媒体。Ning为人们提供的社交网络允许人们进行选择性连接,因此解决了这一问题。”在2008年全年实现了388%的增长。
只有当广告发布者及其相关的生态系统真正理解,究竟是什么在吸引人们交流、寻找连接并进行表达后,他们才会不亏损下去。社交网络的下一个金矿就是定位特定人群。以色列创业公司Nuconomy能够提供定位精准的动态显示广告。
Nuconomy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沙哈·纳什麦德(ShaharNechmad)认为,利用Nucomony发布的定位广告的点击率要比非定位广告高出6至9倍。那些能够迅速改变观念并创造新颖且相关产品的广告代理商和发布者将会更具优势。
由于社交媒体的存在,人们需要对原本无穷无尽的信息进行梳理。而为视频添加标签、归档对话内容、加大对云计算技术的利用,并使得搜索结果具有更高的相关性都将成为需求。为这些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企业将获得重要的机会。
也有一些例外,今天社交媒体用户都属于早期用户。未来的一到两年当中,社交媒体将跨越鸿沟并吸引更多的用户,最终将自己变为主流应用。不仅在美国,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以及巴西、俄罗斯和德国这些容易推动的地区。企业需要理解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诧差异,以满足不用的需求。
2009年是营销公司尤为严峻的一年。各大公司都在将预算转移到目标更明确的社交媒体上,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媒体解决方案供应商Spark的创始人大卫·斯巴克(DavidSpark)认为,企业不应该只是在Twitter信息中以及Facebook的页面上发布广告。社交媒体创造的新岗位要求人们具有很多技能,比如针对社交网络和聚合平台制定相关的活动,同时将产品、服务和人聚合在一起。
社交媒体的下一阶段就是带来大量的获利的机会。随着据和平台、社交网络新型移动设备以及定位功能的出现,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定位和个性化广告出现。此外,合作伙伴之间将会引入更多的分成模式,而线下生活也将与在线社交媒体更好地融合,例如利用虚拟产品为真实的产品进行补充。
社交媒体已经永久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但是社交媒体已经依然无法满足人们所有的需求,因此必然改弦更张。
新型的社交媒体将创造出一系列的“整体产品”和用户体验,这些将贯穿人们整个生活,包括网络、手机和现实生活。每个用户都可以通过工具、功能和应用程序创建自己的体验。人们可以对信息进行无缝切换,而这些都不会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具有创造力的公司将会倾听这些需求,并在这些需求的基础上推出相关的产品。这样的公司不仅能够存活下去,也会在未来几年中发展壮大。
⑧ 社交网站的历史
早期在互联网上多维持着很多提供用户互动支持的服务,例如BBS,新闻组等。早期社交网络的服务网站呈现为在线社区的形式。用户多通过聊天室进行交流。随着Blog等新的网上交际工具的出现用户可以通过网站上建立的个人主页来分享喜爱的信息。2002年至2004年间,世界上三大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服务类网站是Friendster、MySpace、Bebo。在2005年之际MySpace成为了世上最巨大的社交网络服务类网站。传闻当时其页面访问量超越了作为著名搜索引擎的Google。2006年第三方被允许开发基于Facebook的网站API的应用,使得Facebook随后一跃成为全球用户量增长最快的网站。众多网站随后开始仿效开发自己网站的API。
社交服务网站的发展验证了“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即“人际关系脉络方面你必然可以通过不超出六位中间人间接与世上任意先生女士相识”。个体的社交圈会不断地扩大和重叠并在最终形成大的社交网络。在此类通过对“朋友的朋友是朋友”原则的实现而得到发展的线上社交网络中,Friendster具备一定的代表性。社交服务类网站最早出现商业盈利目的是在2005年3月雅虎对雅虎360°的推出。在2005年6月新闻集团成功收购MySpace。随后在2005年12月,英国ITV购得Friends Reunited。此后在世界的各地涌现出各种不同语言的社交网络服务类网站。
⑨ SNS社交网站的发展历程
早期在互联网上多维持着很多提供用户互动支持的服务,例如BBS,新闻组等。早期社交网络的服务网站呈现为在线社区的形式。用户多通过聊天室进行交流。随着Blog等新的网上交际工具的出现用户可以通过网站上建立的个人主页来分享喜爱的信息。2002年至2004年间,世界上三大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服务类网站是Friendster、MySpace、Bebo。在2005年之际MySpace成为了世上最巨大的社交网络服务类网站。传闻当时其页面访问量超越了作为著名搜索引擎的Google。2006年第三方被允许开发基于Facebook的网站API的应用,使得Facebook随后一跃成为全球用户量增长最快的网站。众多网站随后开始仿效开发自己网站的API。
社交服务网站的发展验证了“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即“人际关系脉络方面你必然可以通过不超出六位中间人间接与世上任意先生女士相识”。个体的社交圈会不断地扩大和重叠并在最终形成大的社交网络。在此类通过对“朋友的朋友是朋友”原则的实现而得到发展的线上社交网络中,Friendster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社交服务类网站最早出现商业盈利目的是在2005年3月雅虎对雅虎360°的推出。在2005年6月新闻集团成功收购MySpace。随后在2005年12月,英国ITV购得Friends Reunited。此后在世界的各地涌现出各种不同语言的社交网络服务类网站。